补习学生班规

2025-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补习学生班规(共13篇)

补习学生班规 篇1

1.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同学与老师和睦相处。

2.课堂上认真听讲,不起哄,不影响教学,不打瞌睡。午休严禁随意出入,有事请假。

3.自习课保持安静,严禁讲话(包括讨论问题),不得擅自进出,有事请假。

4.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

5.按时完成作业,保质保量,独立完成,不抄袭。

6.考试不作弊。

7.不打架,不闹事,不抽烟,不喝酒,不上网。

8.积极配合班干部的工作,不任意妄为,服从安排。

9.讲究卫生,不乱扔乱甩,保持自己周边整洁,严禁在教室内吃气味过重食品。

10.不破坏公共财产。

11.不携带手机、mp3、mp4等通讯工具。

12.对于作业做得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考试有进步,考试成绩优异的同学给予表彰。

处理意见

1.2.3.4.5.6.7.2011-9-16

补习学生班规 篇2

健康、快乐、充实是日本社会和公众对中小学生暑期生活的共识。在日本,基本看不到利用暑假强化学校课程的补习班,也鲜有以提高应试能力为目的的补习活动。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扩大孩子们知识面、提高课本外技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日本中小学生的暑假一般从7月20日开始,8月31日结束。北海道等地因为最冷的季节也有假期,暑假相对较短。假期通常被用来做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做、个人感兴趣的事,从兴趣爱好出发,培养发挥个人特性和创造力、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

日本在假期很少有专门为了升学考试而准备的数理化竞赛性质的活动,相反会有各种各样的“自由研究班”、夏令营、海外交流旅行等活动,甚至是出于个人兴趣和爱好,通过暑假的活动而获得某种国家技能资格。在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中,企业“见学”即参观企业,是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本田汽车公司为例。在埼玉县狭山市,有一个本田汽车公司的整车工厂,工厂总务处专门设有“工厂见学担当”一职,专门负责接待和安排外来参观活动。所管部门对外公布电话号码、电子邮箱、联络时间以及申请参观流程等信息。参观分为“一般人员参观”和“小学生参观”两类,也就是把小学生为主的参观专门列为一项。

企业对于参观活动相当重视,接待正规,服务周到,却不收取任何费用。而针对中小学生暑假而举办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企业把经营目的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既服务于社会,又扩大了企业持久影响,实现共赢。

本田汽车公司参观项目负责人佐藤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小学生一次参观可达百人,进入工厂后的所有活动和接待都是免费的。如果不算休息解说时间,整个参观过程大约两个小时,基本上可以看到汽车整装的全过程。

佐藤说,孩子们眼见汽车如何从一个个零件到完成下线,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这样的场面会令孩子们记忆一生”。

除了汽车工业这样的典型制造业之外,日本航空公司、BIC CAMERA这样的知名大型企业,中小学生都可以和家长一同参观。参观者在指定的电车站乘坐企业专门准备的大巴前往。

孩子们利用假期参加这类活动,不仅能够增长见识,培养兴趣,甚至对未来职业选择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企业,通过接待学生参观扩大社会影响,同时也服务社会,实现了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多赢”。

德国中小学生补习学校堪忧 篇3

报告称,德国家长越来越重视通过花钱补习的形式提升子女的学习成绩,为其争取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全德平均有1/4至1/3的中小学生在课外补习功课,德西地区比德东地区尤甚。他们多为12至16岁的中小学生,补习内容主要是数学、外语和德语三门升学考试的核心课程。他们大多家庭条件优越,但也不乏家境贫寒子弟。据估计,全德中小学生课外补习市场年营业额高达12亿欧元。

在德国,开办补习学校仅需办理经营登记手续,却不对经营者和补习学校师资进行资格审核。虽然一些规模较大的补习学校具备从业许可证和质检证,但目前尚无全德通行的相关质量标准。此外,补习学校可以轻而易举地逃税。全德约有3000所商业性质的补习学校,是中小学生课外补习市场的主力军,其中1/3是由在读大学生和高年级中学生组织的,其余2/3则由私企运作。补习学校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所聘师资主要是业余兼职的中小学教师、在读大学生和高年级中学生。据调查,其中30所补习学校甚至传播被德国法律明令禁止的某些宗教思想,有些则打着“免费”的幌子在补习学校中向青少年灌输极右思想。

报告指出,德国现行基础教育体制的缺失导致了中小学生课外补习市场的空前繁荣:一方面过快推行缩短文理中学学制,另一方面却没有配套的教学大纲和对学生的相应课外辅导,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未做好预案和应对。专家认为,德国只有对基础教育体制进行结构性的变革,才能根治课外补习市场出现的种种弊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对补习学校的质量监管,如引进资质认证等。否则,课外补习之风将加重教育不公,进一步减少弱势群体子弟受教育的机会,而且还会引发其他不良后果。

该报告引起了德国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联邦教研部长沙万表示,将会同各州文教部长共商对策。

巧用班规管理学生 篇4

数学二组

李秀莲

在今年的四月份,学校要求各班把教室前边的“课堂常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换掉,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展板,并要求要与后面的大展板一致,形成自己的班级文化特色。我想,以前的课堂常规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虽然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细致具体的规范,但条款多,内容杂,学生记不住,也就不容易按照要求去做。现在轮到我们自己把握了,我得好好的考虑考虑,针对本班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班规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为了能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详细情况。我分别找了班级中的领导班子和中队委的同学进行调查谈话,详细了解了班级孩子存在的思想问题和行为问题。我又找了比较典型的问题孩子进行了交流沟通。通过细致的调查了解,我掌握了本班级的详细情况: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卫生及做事上,普遍缺乏细心,做题马马虎虎,经常出错。地上经常有碎纸屑,都是在掏书或整理书包时不小心掉落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在家被家长宠惯坏了,脾气特大,吃不了一点点小亏。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受点委屈就大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宽容和理解,只是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孩子办事拖拉,作业不按时做,站队拖拖拉拉,布置点什么事都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办事效率低下。还有的孩子犯了错误不能主动承认错误,总是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为自己的行为做无谓的辩解。在班级和楼道大声说话,影响别人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有的孩子说话不讲究方式,特别冲,容易得罪人,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基于以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班的班规:

做事细一点,脑筋活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度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歪理少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

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班规 篇5

第零节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法律法规。2.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遵守新余四中所有规章制度。

第一节

1.尊重师长、爱护同学,讲文明,懂礼貌。

2.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财产。3.穿着得体,不佩戴首饰。

4.尽自己所能帮助处于弱势或需要帮助的同学。5.注意校园,有可疑人物主动通报教师或学校。

第二节

1.离开座位需获得教师允许。

2.踊跃参与,完成小组分配的学习任务。

3.教学区域内不得发出或制造出噪声。4.考试应全力准备,独立作答、不作弊。5.作业应按时完成、准时交。6.学习材料、书本应带齐。7.抽烟喝酒有害健康,不喝酒、不抽烟。

第三节

1.准时到校,准时到集合地点。2.上课专心听讲,不做无关事情。3.自习课保持安静,不得与同学交谈。4.下课应休息或从事盥洗、松弛身心的活动。

5.午休、晚休应好好休息,不得干扰其他同学。

6.清洁或值日生工作应按时认真完成。

第四节

1.勿在教室和走廊聚众玩耍、奔跑、打闹。

2.维持教室及周边区域清洁。

3.体育场运动应注意安全。

4.人潮聚集地区,应遵守秩序,养成排队习惯。

第五节

1.爱惜公物,节约能源。

2.未经班主任允许不得使用教室内的电源。

3.设备损坏,主动报请学校维修或通报教师。

4.各种工具、器材摆设位置应合理,保证安全。

5.任何具有上网或者存储功能的电子产品(如平板电脑、学习机、MP3/4等,手机除外)不得带入教学楼;手机在进入教学楼前必须关机,不得在教学楼内使用,紧急事情需要打电话的去班主任办公室免费使用办公室的电话。住校生特别要求:手机不能有上网和存储功能,其它具备上网,存储功能的电子产品不得带入校园。6.不带违禁品、贵重物品或过多金钱到学校。

第六节

1.以上班规的解释权归班主任所有。2.本班规执行办法由班主任负责制定。3.本班规根据班规执行办法由专人负责执行。

4.本班规通过后本班任何人不得拒绝执行。

5.班规的修改由班主任召开班级会议决定。

小学生班规三句半 篇6

(甲)锣鼓叮咚敲起来(乙)我们四人走上台(丙)早晨到校是啥(丁)听好!(甲)有的同学来得早(乙)班门没开就来到(丙)校园里面乱打闹(丁)危险!(甲)有的同学正相反(乙)已经上课才来到(丙)你问为啥会迟到(丁)懒觉!(甲)早到同学进教室(乙)不读书来不坐好(丙)又是喊叫又乱跑(丁)不该!(甲)打扫卫生来得晚(乙)一边打扫一边玩(丙)开始读书才打扫(丁)抓紧!(甲)这些不足真讨厌(乙)看在眼里急心间(丙)我们一起想办法(齐)克服!

补习学生班规 篇7

关键词:高考,文化课,本校,心理干预

背景:2004年重庆艺校为高考学生开设高考文化补习班已经5年了, 5年来有许多学生通过考试, 顺利进入大学继续学习, 也有一部分学生不幸被拦在大学的校门外, 这些学生并非不努力, 不爱学, 而是他们在高考文化补习非常关键的时候, 做出了一个不太明智的选择, 放弃在本校补习文化课, 到校外补习文化课, 结果高考成绩一公布, 在校外补习文化课的学生成绩普遍都不及本校补习文化课的学生好, 有的因此与大学失之交臂, 后悔不已。

表象与分析:重庆艺校建校22年, 每一年都有一些毕业生会考入国内各个艺术大学。十年前, 我们学校的高考学生大部分都能顺利通过专业考试, 但总有一些学生会因为文化成绩不合格被淘汰。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学生自己重专业轻文化外, 我们的文化教师队伍也有诸多的问题:教师来源混杂, 文化水平高低不一、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责任心有强有弱, 造成艺校建校的前十年文化教学一直不被看好。但是近十年来随着一些新教师的进入、本校教师外出学习、进修、还有与外校的教研活动频频开展, 重庆艺校文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从1998年我们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实行教考分离以来, 与外校的教学差距就开始逐渐缩小, 特别是我校2004年组建高考文化补习班, (2004年高考打了一个翻身仗, 高考生的文化成绩成功率达到100%) 我们学校的文化课教学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高考需求。但是, 这些情况学生并不知道。所以从2005年以来, 每年高考前都有一些学生在通过了专业考试后, 总会选择去外校补习文化课, 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 由于他们与外校的学生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外校的学习根本就跟不走, 考试结果很不理想。

本人是在3年前听到学校的一些教师反应这些情况的, 以前因为没有搞学术委员会的工作, 也就没有往心里去, 今年再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 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了。

首先我去招生办公室和就业办公室调出去年和今年的高考成绩表, 把两年来校外和校内高考学生的文化成绩做了一个分析, 2007年共有学生73名、参加高考的59名、共录取了38名学生、学校外补习学生15名录取2名 (专科) 占录取学生的5.26%、学校内补习学生44录取36名 (23个大本、13个专科) 占录取学生的94.7%。而学校外补习学生15个只录取2名占校外补习学生的13%, 学校内补习学生44个录取36名占校内补习学生的81.8%。2008年共有学生107名、参加高考的学生有53名、共录取学生34名、学校外补习学生13个录取2名 (一个本科、一个大专) 占录取学生的5.8%、学校内补习学生40名录取32名 (18个大本、14个专科) 占录取学生的94.1%, 而学校外补习学生13个只录取2个占学校外补习学生的15.3%, 学校内补习学生40个录取32名占学校内补习学生的80%。

不分析不知道, 一分析吓一跳!如此巨大的差别是怎样产生的呢?

是部分学生盲目认知外面正规中学的名气, 而忽略了自身的文化基础。艺校的学生从进校以来, 半天文化课半天专业课, 他们的文化基础跟外面正规中学的学生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当毕业还有半年的时侯, 到外面学校补习文化课, 根本听不懂, 在课堂里“坐飞机”, 还没有等你搞清楚状况, 时间就飞快地过去了, 高考落榜、懊恼致极。二是对艺校本校的文化课老师教学水平认识不清, 我们艺校的文化教师因为长期面对艺校的学生, 对本校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都知根知底, 他们的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差哪儿补哪儿。费力不讨好的事儿绝不做、超出学生能力的事儿绝不做, 科学安排、避重就轻, 根据高考分 (对异考学生的分数要求) 对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分析, 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最大潜力,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学习到比平常同样时间里可以学习到的更多的知识, 争取拿最高的分数。三是外校的教师 (特别是一些名校的教师) 教学水平和能力不用置疑。但是, 再好的老师也绝不会为了几个跟不上趟的旁听学生重新安排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的, 以至于校外补习的学生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遗憾万分。

应对方法:对2009级准备在校外补习文化课的毕业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高考是一个人生命中头等大事, 能否考上大学, 基本上就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在高考前考生们情绪方面会出现紧张、焦虑、不安, 在生理方面会出现疲倦、失眠, 在认知方面出现不信任本校老师 (只是部分学生) , 在行为方面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轻信他人、人云我云等现象。目前离2009年高考只有半年多, 学生们又将面临专业通过、文化课补习的择校问题, 如果这个时候对想去外校补习文化课的学生 (包括艺校其他考生) 进行一些适当的心理干预, 明年重庆艺术学校的高考学生成功率应该要比前两年高。

特别要强调的是, 我们学校的考前心理干预毕竟跟天灾人祸后的心理干预不同, 择重点不一样, 我们学校主要是要缓解所有高考生的精神压力、认清状况, 而后者主要是疏导、宣泄和温暖, 也跟平常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一样, 高考学生在高考前多多少少轻重不同地都会有一些心理危机, 但平常他们又没有发泄和表达的机会, 心理干预就是要给他们机会吐露心声、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 主动倾听、同情关注、心理支持要放在第一位, 提供信息、分析情况、理解学生的感受消除隔阂才是根本。

补习学生班规 篇8

“春天到了,风轻轻地吹着……我面前这乌黑的大钢琴,像一个严厉的老师架在我面前……门已锁死……我没有钥匙,还不如小树得意。”2015年12月,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小涵同学的一首诗,引起了许多同学和家长的共鸣,也引起众多网友的热议,该诗名叫《没有钥匙的星期天》,诗歌前半部分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生长的画面,而后半部分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小涵坐在乌黑的大钢琴面前,面对着一堆钢琴考级作业。小涵说,学钢琴是爸爸妈妈要求的,每年都要考级,兴趣早已被考试磨掉了。另外,除了钢琴,她周末还有画画和奥数的补习,学业十分繁重。对此,网友们纷纷呼吁:“給孩子一把钥匙,让孩子拥抱童年!”

素材链接 小学生学习现状

据2015年APP阿凡题发布的《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显示,26.4%的学生每天写作业耗时2小时,44.9%耗时3小时,28.7%耗时4小时。平均每个学生每天写作业时长为3小时,相当于法国的3倍,日本的4倍,韩国的6倍。以一个孩子为基准,一年上学9个月,算上假期写作业时间共计300天,每天3小时,一共12年,累计要花费1万多个小时。调查报告称,这相当于中国孩子因作业会错过4032场明星演唱会,少踢8985亿场足球赛。

【考场仿真试题】请以“学习压力”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减负,已经呼吁了多少年,可是,小学生的书包变得越来越重,小学生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我没有钥匙,还不如小树得意”,原本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发出这样的叹息,实在发人深省。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反映出的数据,更是让我们触目惊心。在天真烂漫的季节,孩子们却不得不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他们错过的,难道不是最美的生命?

其他适用话题 代价;减负;童年

中学生班规班会500字精选 篇9

班队会活动时间

10月25日

主持

班队会活动主题

“新班规,新起点”

活动目的

1、了解班规的重要意义。

2、增强合作意识,小组内商议制定班规。

活动准备

查阅关于此主题的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主题:从几年前制定班级公约谈起,说说班规的重要性。

二、小组内制定班规:

1、班规应该制定哪些方面?

2、小组员在组长组织下,商讨每一条班规,并由组长记录下来。

3、小组员到台前选读自己小组的班规。

三、布置任务:

1、未完成的小组务必在周末完成。

2、小组长负责把小组内的班级规定发到班级博客上。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的班会,学生了解了班规的意义,锻炼了小组合作的能力。学生调动起了积极性,很认真地参与到了制定班规的活动中来。亲手制定班规,更加深入地体会了班级纪律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

暑假补习班学生安全协议书 篇10

大家好!

为了提高您孩子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其他同学,根据××××学校“××××计划”,经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商定,学校决定集中三、四、五年级共计×××名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为一个教学班,选聘全校最好的教师,利用××学校教育助学奖励基金,为他们提供无差别的基础知识免费补习,使他们度过一个有益、充实而安全的假期。为了确保补课期间的安全,特要求学生和家长明确以下要求:

一、补习时间安排

补习共分四个阶段,每阶段连续补习5天,中间休息1天,到××月××日结束。

第一阶段:××月××日至××月××日,××月××日休息一天;

第二阶段:××月××日至××月××日,××月××日休息一天;

第三阶段:××月××日至××月××日,××月××日休息一天;

第四阶段:××月××日至××月××日,××月××日补习结束。

作息时间:上午8:00到校,8:10上课,中午11:20放学;下午2:20到校,2:30开始上课,下午4:50结束并打扫卫生,5:00放学。每天7节课,语文、数学、英语各2节,体育1节。

二、学生补习期间安全协议

1、家长要时刻教育学生提高警惕,加强安全意识,注意防火、防盗、防触电、防雷雨、防溺水、防坏人,杜绝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切实做到有效地保护自己。

2、家长要教育孩子不携带剧毒、易燃、易爆、尖锐利器及其它危险品进入校园。

3、家长要监督孩子按时上学和回家,有事或有病时一定要由家长写请假条(或由家长亲自打电话说明原因),并保证孩子不在路上逗留、不追爬车辆,不去有危险的地方玩耍。如果您的孩子在补课期间有一次旷课或两次以上迟到行为,则取消补习资格。

4、对于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家长应该全程、亲自、按时接送孩子上学、回家,以免孩子在上学或放学路上发生意外;其他孩子家长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与参加补习的邻近的孩子一起结伴而行。

5、家长应该敦促孩子在家按时、独立完成补习期间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补课间隙监督孩子不要去河边游泳,山上玩耍。

6、学生在校补习期间,因他人行为不慎引起人身伤害的,由伤害人承担相应责任;他人故意侵害学生的,由侵害人承担责任;学生因行为不慎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故意侵害他人的,由学生及其法定监护人承担相应责任。学生在校外的安全(包括未到校时)由学生自己和家长负责。

7、补习期间,学校大门上锁,原则上谢绝家长来访。如果孩子违犯学校纪律,采取非正常手段私自逃离学校,期间发生的安全责任学校概不负责。

8、协议有效期限:××××年××月××日上午8:00至××××年××月××日下午5:00终止。

9、其它未尽事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补习学生班规 篇11

US school pays students to go to study hall

US school pays students to go to study hall

A high school in the southern US state of Georgia is offering students who are weak in math and science eight dollars an hour to go to study hall and review their pet peeve subjects.

”We started on Tuesday. The kids are very enthusiastic,“ Mike Robinson, the principal of Creekside High School in Fairburn, said.

Forty students -- 20 from middle school and 20 high-schoolers --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poor grades in the two subjects and invited to attend two-hour remedial classes twice a week in exchange for money, which is provided by a private foundation.

Everyone who was selected was present at the first session, said Robinson.

At the end of the 15-week experiment, a student who attended every session would be 480 dollars richer -- and able to do the calculation to work that out.

Those who get a ”B“ grade or better in math or science after finishing the course will be eligible for a bonus of 125 dollars, leaving them potentially 605 dollars better off in total.

”You know, in our community, you have to be really creative to get some students interested,“ said Robinson.

”I think this incentive is going to work,“ added the principal of the Creekside High, which has 2,500 students.

美国南部佐治亚州的一所中学为了激励数学和自然成绩较差的学生上补习班,将为他们提供每小时八美元的奖励。

费尔本市溪边中学校长迈克?罗宾逊说:“该计划从周二(上周二)开始实施。学生们的热情都很高。”

该校共有四十名数学和自然成绩较差的学生入选了该计划,其中初中生和高中生各20名。补习班课程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参加补习班的学生将获得由某私人基金会提供的`现金奖励。

罗宾逊说,所有入选学生都参加了第一次补习。

该试验计划为期15周。坚持上满15周课程的学生将得到480美元的“报酬”——到时他们算这个帐也不成问题了(指数学成绩提高)。

补习课程结束后,数学或自然成绩达到B或更高水平的学生将获得125美元的额外奖励,这样他们总共就能得到605元的报酬。

罗宾逊说:“在我们这里,你必须得来点创意才能激发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这个激励计划会奏效。”溪边中学共有2500名学生。

Vocabulary:

补习学生班规 篇12

由于从小的理想便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所以高考填报志愿舍弃更好的大学,选择xx省第一师范院校-x师范大学,在xx师范大学一年的学习生活里,我学到了许多当老师应有的专业技巧,读了许多关于教学的书籍,听了无数场关于教学的名师讲座,观看无数场讲课和说课大赛,可是唯一遗憾的便是从来没有真正的是实践过,从而没有真正的踏上讲台,我不愿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要用事实来证明自己是最棒的,而tz培训则给我提供了这次机会,让我放手进行实践。

永远不会忘记七月二日早上踏上驻马店这块神圣的沃土,换上tz培训的工装,在方老师的陪同下,熟悉周边环境,为以后的招生打下基础,那时团队十人穿着统一的制服,一起外的那激动劲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永远不会忘记发出第一张宣传单时所说:“您好,我是tz培训的老师,在殷店双语幼儿园办了一个补习班,为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孩子补习功课,我们团队都是来自xx师范大学,您若有意愿,可以咨询一下,我们乐意为你解答。”永远不会忘记当天下午时分,遇见了罕见的大暴雨,刚购买完生活用品的队员们,为了节约时间,用脸盆盖着头充当雨伞,在马路上狂奔的场景;永远不会忘记每天早上六点三十分,在殷店双语幼儿园大门前集合,十人按从低到高排列成队,喊着口号-走进tz,共同学习,共同改变,围着街道跑操,齐唱朋友,真心英雄,隐形的翅膀;永远不会忘记招生期间,我们从早上八点下

乡,招收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搀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中午时分无法赶回住处,拿着馒头啃着咸菜,虽然不是什么好食物,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村庄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是热心肠的人,给予我们帮助,村庄的可爱的小朋友们喜滋滋的向我们介绍他们的伙伴;永远不会忘记晚上九点至十二点的总结会议,在此会议上我们会展现我们的成果,不管招生人数的多少,不管结果的好与坏,少我们都尽力而为了,全体成员围成圈,针对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一定争取明日做得更好。

七月十日招生结束面对即将开始的教书生涯,我在心中对自己要求:行为举止要规范,因为从明天开始我要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下一代,我要对他们负责,我在工作上要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我比较喜欢的科目便是数学,因此担任六年级的数学老师,九年级的数学老师以及六年级的班主任。第一天和六年级学生打交道,孩子们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天真活泼,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明白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他们认为玩比学更爽,原因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枯燥无聊。作为老师我们要找到各种方法培养孩子们乐于学习,敢于学习的兴趣,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地狱般的生活。我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我也重视学生的探究发现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

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上我一改以往教师让孩子们死读书多做题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中学会学习,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让孩子们劳逸结合,当他们做题厌倦时,可以陪他们猜猜谜语,讲讲笑话,让压抑的学习氛围活跃起来,让他们了解更多除课本以为的知识。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我们要明白我们是从思想上教育孩子们,如果我们没有健康进步的思想,谈何教育孩子,因此老师要有一个健康进步的思想,教师要做到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每晚认真进行政治学习,做好学习笔记,以身作则,时时刻刻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勤恳,有责任心,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命苦任劳任怨,在不断的学习中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每周开设一节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明白父母的辛苦,懂得孝敬父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女孩,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因为爱是沟通与孩子们之间距离的有力手段,抱着一颗爱孩子们的心去呵护我的班级学生,做他们的朋友,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理解他们,积极与他们相处,在课上只要对学生有好处的我都会尊重,在课下,我会和他们一起跳皮筋,砸沙包,跳绳,和他们一起解决疑难问

题,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总会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直到他们明白为止。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我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你这个老师,他才会主动和你交流中国物流信息网http://.cn/Q345BH型钢660V矿用电焊机 1140V矿用电焊机。

教学不是项轻松的工作,不仅考虑老师的与人沟通能力,还考察老师的心理素质,老师的专业知识,现在的我还很年轻,能需继续努力,继续学习,只要乐岗敬业,定会有所收获。乐于教学,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我会成长起来的,愿得到tz培训领导的支持。文章来

补习学生班规 篇13

状研究

摘要

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十分普遍。这种教育形式依附于主流学校教育,主要以提高学业成绩为目标,因此被称为正规教育的“影子”。目前我国学界缺少对课外补习的专门研究,我认为对于学生课外补习的研究已经成为很迫切很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通过对XX市第23小学学生的抽样调查,从而了解XX市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强度、科目、内容、支出、意愿等。

研究显示:对于小学生来说,参加培优的城市小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且有向低龄化和全员参与的趋势发展;然而,当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时,学生又涌进了各种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学习重负以另一种形式压在了孩子们身上,然而如何应对课外辅导“热”的存在,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是笔者最终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补习

现状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文献综述.........................................................1(一)课外补习的概念界定.............................................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

三、研究设计.........................................................5(一)研究对象.......................................................5(二)研究方法.......................................................5(三)统计工具.......................................................6

四、XX市小学生课外补习的现状.......................................6(一)课外补习的规模.................................................6(二)课外补习的强度.................................................7(三)课外补习的科目.................................................7(四)课外补习的内容.................................................8(五)课外补习的支出.................................................8(六)课外补习的意愿.................................................8

五、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的原因透析...................................9(一)直接动力:考上好中学...........................................9(二)社会竞争的需求................................................10(三)学校教育价值的异化............................................11

六、结论与建议......................................................11(一)结论..........................................................11(二)建议..........................................................12

七、结语............................................................14 注释................................................................15 参考文献............................................................15 附录................................................................16 致谢................................................................19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大,知识和技能的竞争已经成为人们自下而上认可的致胜之道,加上近年来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引导和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独生子女,使得人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

接受额外的教育原本属于个人的事,但是当前小学生们参加课外班现象是如此普遍,已经突显为一个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我国政府近些年来大力提倡施行素质教育,去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素质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学生,当然也包括小学生。然而,当学校推行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时,学生又涌进了各种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学习重负以另一种形式压在了孩子们身上。孩子们并没有真正轻松起来,因为学校还给他们的时间,又都交给了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

2011年3月1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2011)》,就家长选择课外培训班的情况开展的网络调査的结果显示:小学生家长安排孩子课外培训的时间投入明显高于其他各阶段学生。笔者疑惑:为何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行为变得如此的“突出”呢?小学生们大面积参加课外班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小学生报班对自己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呢,笔者认为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课外补习的概念界定

对课外补习做出开创性研究的学者当属Stevenson和Becker(1992)。课外补习内容基本上类似于学校课程,补习教育依附于主流学校而存在,因此他们也将课外补习称为“影子教育”。他们在对日本高中生所作的纵剖面调查中发现,“影子教育”发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但目的是为了提高主流学校的学习成绩。Bray(1999)是对课外补习做出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对课外补习的“影子教育”性质作出了进一步阐释:课外补习只有当主流教育存在时才会存在;它的规模和形态因主流教育的变化而变化;在几乎所有社会中,它受到的关注都比主流教育少;它的面貌远不如主流教育清晰可鉴。Bray认为,补习教育不包括公共财政投入,当然也不包括家庭成员的义务补课劳动。它主要是由机构或个人所提供的具有营利性的教育服务。总的来说,课外补习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外的补充性教育,它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

王有升(1997)认为课外补习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私自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其主要形式有:聘请家庭教师、参加假期或周末学校、参加日常补习班。

雷万朋(2005)、薛海平(2006)在其研究中均指出教育补习是除正常学校教育外,家庭购买的额外的教育服务形式,包括聘请家庭教师为子女授课或送子女到补习班就读等。

彭湃(2007)结合国外研究指出课外补习是学生在主流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培优补差活动,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外的补充性教育,只有当主流教育存在时才会存在,国外相关研究故而 [3][2][1]称其为“影子教育”。

综合上述学者的共识,小学生课后补习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类:家教和补习班。补习内容有两种:学校主科补习和才艺补习。学校主科指升学考试类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才艺类泛指非主要课程的学科补习或其他兴趣特长技艺类补习,如音乐、绘画、舞蹈、电脑、棋类、体育运动项目。小学生课外补习即为小学生在学校教育时间之外(如:各类法定假日、周末、学校寒暑假、放学后)通过聘请家庭教师或参加校外各类辅导班进行学校主要学科或才艺类辅导学习的教育活动。本研究中,笔者将“课外补习”限定为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进行的辅导补习,其主要形式是参加补习班或者请家教,不包括艺术类补习班。

(二)国内外研究

国外对课外补习的研究要早于中国,目前笔者能够检索到的关于课外补习的学术文献,大多现于国外期刊与一些国家组织的咨询报告上,国内较为少见,课外补习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整个90年代,并持续繁荣至今,这一领域的关注者并不局限于教育研究者,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也对课外补习活动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并且大量的研究成果己经或正在被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制订者所参考利用,对课外补习活动做出开创性研究。

1.国内研究

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进行相关文献的搜索,发现关于单科补习教育的浅析文章比较多,但是相关的对补习教育进行宏观分析的相对较少,大约有二十篇,这些期刊论文主要分析了补习教育发展的原因、现状、影响等。其中相关硕士论文有四篇,这些论文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不仅有理论研究地突破,同时进行了实证研究。

(1)从课外补习的规模来看

在香港,李(Lee,1996)对507名学生的调查发现:26%的低年级中学生,34%中年级中学生,41%高年级中学生,正在接受补习。

李水山(2007)指出,在韩国全国的中小学中有280所示范性“课外学校”,全国98.9%的初中和小学实施“课外学校”教育,42.6%的学生接受这种“课外学校”教育(其中小学生36.4%,初中生28.9%)。

(2)从课外补习的影响因素来看

雷万鹏(2005)研究显示:家庭收入和母亲的教育程度是影响高中生是否参加补习的显著影响因素,地区背景、城乡背景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对教育补习支出有显著影响。(3)从课外补习的支出来看

魏新等人对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率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家教育支出负担率与家庭人均收入呈反向变化,与恩格尔系数呈同向变化。

孙彩虹通过对2001年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近20000份教育消费支出的调查资料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学历、家庭收入、家庭人口规模、地区发达程度等都是影响家庭教育消费支

[4] 出的重要因素。

丁小浩、薛海平在2005年的实证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支出结构,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在选择性教育支出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进而会影响不同收入阶层家庭的子女在接受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公平性。

(4)从课外补习的政府政策来看

经考察可以发现,政府对补习的政策反应主要有严厉禁止政策、混合型政策认知监管政策、自由放任政策、积极鼓励政策五种。韩国政府曾经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对补习教育实行过两次严厉禁止政策,但是实践证明严厉禁止政策是失败的、行不通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待补习教育的政策都是采取混合型和认知监管的政策,对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在越南和柬埔寨等极少数国家对补习教育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因为这些国家的教师待遇极低,政府没有足够能力提高教师待遇,于是就放任教师参与补习教育获取额外经济收入;新加坡政府通过立法保护、实行税收优惠、提供补贴等手段对课外补习活动实施积极鼓励政策,认为补习能满足学生需求,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不仅对学生和老师有利,对国家也无害。通过对我国在 1996 年、2000 年和 2002 年出台的政策梳理可以看出:我国对补习教育采取的政策是混合型政策,即对不同性质、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课外补习采取不同的政策。

[7]

[6]

[5]2.国外研究

课外补习主要教授公立学校的教学内容,依附于公立教育而存在,因此补习教育在国外被称为“影子教育体系(shadow education system)”。如今,课外补习在很多国家发展规模庞大,成为公立教育的重要补充。国外对补习教育的系统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研究文献比较丰富,主题也较广泛。限于篇幅,下面主要介绍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

Stevenson 与 Becker 在对日本教育的研究中,首次提出课外补习是一种“影子教育”,并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得出结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的子女要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的子女获得更多的补习机会。

(1)从课外补习的规模来看

Bray综合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课外补习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最为活跃,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在世界的其他几个地区,包括非洲、南美、欧洲也出现了增长势头。在大多数国家,由于课外补习是非官方的,因而大多数数据比较缺乏,只能从一些零星的研究中找到,但这些统计资料帮我们勾勒出一个课外补习的大体轮廓。

Aggarwal(1998)指出,在1997年对印度德里7879名小学生调查显示,39.2%的学生都在接受私人补。Yasmeen(1999)也指出,70%的城市学生接受超过一门课程的私人补习。

(2)从课外补习的强度来看

De silva(1994)的研究表明,11年级学生平均每周参加课外补习的时间为8.6小时;在13年级中,文科生平均每周补习4.3小时,商科生平均每周补习6.1小时,而理科生每周补习11.5小时。虽说部分13年级的学生补习时间低于11年级,但可以发现文科生与商科生的考试压

[8]力要比理科生小,因此,这也从一侧面反映了课外补习教育对考试和正规教育的依附性。

(3)从课外补习的课程选择来看

Kwan-Terry(1991)的研究表明:在新加坡有55%的小学生和29%的中学生在校外补习英语,而母语为英语的家庭中的子女,参加英语补习的比重最低。这表明,当熟练的外语对个人发展极有利时(在新加坡,以英语为交流语言的家庭相对而言较为富裕),外语必然是课外补习的受欢迎科目。

Tseng(1998)的研究表明:数学是台湾高中生参加最多的补习科目,他的调查样本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参加数学补习,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英语补习。

De Silva(1994)的研究表明,在斯里兰卡,13年级的学生(相当于我国的高一或高二)中,有100%的学生参加纯数学或应用数学的补习,参加化学与物理补习的分别占84%和83%。

Chew与Leong(1995)在对4340名马来西亚小学和中学学生接受补习的学科数的调查表明,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只接受过一门或两门学科的补习,但是差不多20%的学生接受补习的学科达到了5门或者更多。

(4)从课外补习的影响因素来看

英国学者萨恰洛普洛斯指出,家庭收入状况和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于子女受教育的多少和子女能否获得较好的职业是有影响的。卡诺依指出,不同家庭对教育质量(教育成本的某种函数)的期望值不同,会导致家庭教育支出高低不同,不同经济收入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不一样。

Hashimoto和Hea1h(1995)运用日本1989年全国收入与支出调查资料探讨了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的关系,研究发现:家庭教育支出平均收入弹性是1.72,远大于其他消费支出弹性;中等收入家庭教育支出弹性最大,但很大一部分低收入阶层教育支出收入弹性也大于1,最高收入阶层收入的弹性系数甚至为负。

综合国内外已有文献发现,现有文献的多数论述主要为概括性与思辨性的分析,主要是对学生课外补习的现状、原因、影响等方面的描述性研究。以往研究表明:相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子教育”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无论从文化层面、经济层面还是教育获得层面,都有其合理性,但其合理性不能消除其对社会、学校、家庭与学生个体的消极影响。但是,国内针对补习教育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对于影响课外补习因素的探讨就更少了,比如所在学校质量对学生补习机率有没有影响;不同家庭社会背景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会不会引发新的教育不公平?但是这些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国内教育补习现象,对政府出台合理的教育补习政策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另外,从研究的数据来看,国内现有关于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大多是借用别的项目的调查数据,专门针对课外补习的大规模调查还比较少,因而对教育补习现象的探讨是不全面和不深入的。可见,现有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有些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同时,课外补习并不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它的存在主要受文化背景、正规学校教育特点以及该地区教育收益率的影响。此外,教育经济学家们发现,教育个人收益率更高的地区,课外补习活动愈加兴盛。在这些地区,没有受过教育与受过教育的人,以及受教育程度低与程度高的人之间,收入差距巨大。在欧美及澳大利亚等地,由于基础教育己经普及,其相对教育收益率较低,因此课外补习不甚普及。课外补习如能像被期望的那样增进学业成绩,就必然能让学生接受更长时间的教育,以获得更高的学历,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收益。

我们还可以发现,学生参加补习的大多是能通过补习快速提升成绩的科目。如英语、数学与科学,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些科目的知识层次相对较低,能通过补习有效提高成绩;而各国要求学生对母语掌握的标准都很高,知识层次和难度都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如阅读、写作(听与说的技能在学生未进入学校时就已经学会了)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培训来提高成绩。另一方面,许多国家重视数学与科学的补习,这是因为理工科的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迅速地将人力资本转化为个人收益。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着目的性抽样原则,笔者以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的高年级学生3-5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来了解他们参加课外补习的基本情况。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以汉语授课的全日制小学,该小学的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学生成绩与同安区其他小学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因此,这个学校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分析是研究者进行论文写作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对以往的研究者写作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全面分析相关主题。笔者通过查找著作(3篇)、期刊(9篇)、论文(6篇)、报纸(4篇)等方式了解关于我国城市学生参加课外班方面的研究进程,并做文献综述,从而确定研究焦点;此外,笔者还阅读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书籍,找出相关的理论文献,作为理论支撑点。

2.问卷法

笔者借用韦春林《小学生课外补习现状调查问卷》,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题型相结合,封闭式题目由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组成;调查重点放在学生和家长,并适当涉及学校教师。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了XX市23小学的六个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作为对象,进行有关问卷调査。该问卷的维度如下:学生及家庭的基本信息,参加课外补习规模、强度、支出、意愿等。该问卷是由学生与家长共同配合完成的,目的是了解我们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基本情况,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安排课余时间。

3.访谈法

访谈就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面对面的语言交流,获取直接的信息,对于“研究的主题具有检验研究结果的作用”。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地对市区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小学生 7 参加课外班的状况。

笔者主要选取XX市第23小学,并设计有针对性的访谈提纲,利用经常到23小学实习的机会,对12名小学生进行了访谈(1一6年级中每个年级学生各2名)。然后对访谈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求在对课外补习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理论进行分析、研究。

(三)统计工具

笔者利用Execl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四、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中高年级小学生(3-6)年级生课外

补习的现状

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十分普遍。这种教育形式依附于主流学校教育,主要以提高学业成绩为目标,因此被称为正规教育的“影子”。目前我国学界缺少对课外补习的专门研究,因此对我国城市课外补习的规模、强度、原因、支出等信息缺少基本的了解;对影响学生参加补习的因素也少有探究;同时,也鲜有文献分析课外补习对正规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广泛影响。因此对于学生课外补习的研究已经成为很迫切很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通过对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3-5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从而了解厦门市同安区中高年级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规模、强度、支出、科目与内容、意愿,影响因素等。

(一)课外补习的规模

表1 各年级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人数比例

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总计 年级人数 60 60 55 55 230名

报班人数 41 44 46 49 180

占年级比例(%)

68.3 73.3 78.0 83.6 78.3 从上表1可以看出,随着班级年级的增加,参加课外班的比例越来越高,究其原因,一来强化原来所学的知识,二来学习新知识,占据优势,获得更好的成绩。可见,在城市中参加课外班的小学生数量庞大,小学阶段学生参加课外班的比例比较大;其报班行为具有普遍性,也说明小学生中高年级小学生参加课外班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二)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强度

表2 学生每周参加课外补习的时间分布(n=230)

时间 3小时以下 3-6小时 6-10小时 10小时以上

人数 155 62 29 4

比例(%)67.3 26.9 11.3 1.7 由上表2数据分析,每周补习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学生人数最多,有可能是在参加周末补习班,而每周补习时间超过10小时的学生,在忙碌的学校课程学习之后,很可能每天都要参加课外补习,压力十分的大啊!

(三)课外补习的科目

表3 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课程选择

课程 语文 数学(奥数)英语 其他才艺类

学生人数 40 96 93 33

所占比例(%)17.4 41.7 40.4 14.3 在230名学生中,参加人数最多的科目是数学,人数为96人,其次是英语93人,最后是语文40人,对应百分比分别为41.7%、40.4%、17.4%。有的学生同时参加2门甚至3门学科的课外补习。由此可知,多数学生把补习的重点放在了数学与英语课程上,而对语文的重视不是那么明显。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才艺类培养,有33人,对应百分比为14.3%,快要接近语文的补习率了。

另外,笔者在对该校学生的随机询问中,12名学生访谈对象中,回答参加过数学补习的有6人,参加过英语补习的有5人,参加过语文补习的有1人,参加才艺类补习班的有1人,补习数学和英语的要比补习语文的多。奥数补习和英语补习几乎占了样本总量的大半数,可见当前学生群体对于数学和英语教育辅导的追求程度很火爆。

在小学阶段的文化补习市场上,数学和外语补习占据了主导地位;原因可能是一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排名,或是感觉子女某些文化课程成绩不够理想,因此要求子女参加文化课补习;其中有一种相对特殊的文化课补习—小学的“奥数”;中学招生中,招考“奥数班”的现象仍相当普遍,这就无形中“逼迫”家长们在小学阶段就要求子女参加奥数补习。从了解到关于桂林市基础教育情况来看,奥数补习是不允许所在学校组织的,因此在很多小学不存在;基本上都是由校外教育培训学校组织的,这和中学仍在招收“奥数班”(名义上称为“实验班”)有密 切联系。而外语补习有诸如小星星、剑桥少儿英语、新概念英语等名目的辅导班,为一心想提前学习好外语或者想从小培养语感、赢在起点的学生们提供服务。

(四)课外补习的内容

表4 课外补习的内容

上课内容 超前学习新课 补习己经学过的知识 为参加竞赛而作准备 既超前又补习

老师只是陪着做家庭作业

人数 51 42 18 87 3

比例(%)25.0 21.3 8.8 43.4 1.5 由上表可见,XX市市近一半小学生课外补习的内容主要是既超前学习新课内容,又兼顾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注重新旧知识的兼顾和融会贯通。25%学生超前学习新课,21.3%学生补习已经学过的知识,8.8%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是为奥数等竞赛做准备的,还有1.5%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时,老师只是陪着他们做作业,给他们讲解他们不会做的题。家长将孩子送到这样的课外辅导班,可能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学习独立性差,缺乏必要的自主性和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老师“看着”学,也可能因为家长忙于工作,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五)课外补习的支出

表5 每月平均课外补习支出

补习费用(元)300元以下 300-500元 500-800元 800-1000元 1000元以上

学生数量 61 100 20 12 8

所占比重(%)30.3 49.8 9.9 6.0 3.9 注:补习费用以补习班与家教费用求和得出。

由上表可知,月补习费用在300到500元之间的家庭最多,占49.8%,其后依次为月补习费用在300元以下、500-800元、800-1000元及1000元以上的家庭,所占比例依次为30.3%, 9.9%和6.0%,3.9%。而500元以下总共占了80.1%,可见,绝大多数家庭每月消耗的补习费在500元以下。

(六)课外补习的意愿

通过问卷第7题,在问道小学生们想不想参加课外补习时,只有23%的同学是很乐意参加课外补习的,而77%的学生是非常不愿意参加课外补习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补习意愿,笔 者对该校参加过补习与正在参加补习的同学进行了深入分析。

表6 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原因

你最初参加课外班的原因是(多选)家长因素:家长觉得有必要,主动提出帮你报班。个人因素:个人主动提出要求报班的,想多学习来提高学习成绩或培养个人的学习兴趣。学校因素:学校老师要求或建议你报班的。同伴因素:受到别的同学报班影响,而想报班,并向家长提出。

其他

74

48.3 37

学生人数 183 123

所占比例(%)

91.2 61.3 由上表6所示,91.2%的小学生选择了家长因素:家长觉得有必要,主动提出报班;61.3%的小学生选择了个人因素:主动提出要求报班的,想多学习来提高学习成绩或培养个人的学习兴趣;48.3%的小学生选择了学校因素:学校老师要求或建议报班;37%的小学生选择了同伴因素:受到其他同学报班影响,才想报班,并向家长提出来。总之,被调査小学生最初参加课外班的最主要因素是家长因素:家长觉得有必要,主动提出给子女报班。

在23小学课间的操场,笔者随机提问学生,对于你为什么要参加课外补习班这一问题的回答,九成学生回答是由家长决定,让其参加课外班;七成学生回答为提高自己学习成绩不好的科目而参加课外班;四成学生回答是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小学生参加课外班是由其家长决定的,小学生家长的决定是小学生选择课外班的最直接因素。当问道:你喜欢参加课外辅导班吗?这一问题时,只有30%成学生表示喜欢,是自愿参加课外辅导的,而70%的学生都表示厌倦,说自己是被逼无奈,家长命令不可违。当最后问道:参加课外补习班是否提高了学习成绩时,85%的学生回答都是肯定的,参加了补习班后,学习成绩确实得到了提高,而只有13%的学生原地踏步,2%的学生出现了学习退步现象。由此可见,尽管课外补习对孩子们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但是,他们都不是心甘情愿参加课外补习的,他们表示自己并不喜欢,并不快乐。

五、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的原因透析

笔者通过以上对23小学学生参加课外班现状调査所取得的信息以及对各种数据进行的统计和分析情况,另外通过对访谈所获取的资料的小结,发现报班绝非是为了享受教育的快乐体验或玩乐,背后带有一定功利性,笔者拟探析当前城市小学生参加课外班的影响因素。

(一)直接动力:考上好中学

关于小学生家长想方设法让其子女能上X重点中学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第一种是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为高考打好基础,是上重点大学的跳板;重点中学的学校硬件,比如图书馆藏书,比如电教化设备;师资力量雄厚;学习环境好,爱学习的学生多。第二种 是优秀学生多,和优秀孩子呆在一起,尽可能少受或不受坏人坏孩子的影响。第三种是上重点中学,意味着孩子可以多拥有一些好的教育资源,同学资源,让孩子在今后人生道路上多一些选择,多一些发展空间。第四种是父母没有上过大学,甚至于没有进入过重点高中,所以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完成他没有实现的理想和希望。第五种是进入重点中学就是一种荣耀,自己以前就是因为学历低才会被人看扁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有这样难堪的经历,上了重点全家有面子。

(二)社会竞争的需求

1.中国儒家文化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深刻影响

儒家文化强调个人的成功大部分是依靠后天努力而取得的,即认可一种“自致性”;儒家文化的重教传统以及“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望子成龙”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年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寄予重望,在教育培养上不遗余力;认为学校教育不足,则辅予补习教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课外补习教育在这些国家兴起,也能充分说明这一点。我国传统儒家文化是非常推崇考试文化制度的,小学生家长们在此大环境中容易失去理性思考,随大众现实行为导向、跟风盲目为其子女报班。

2、教育身份对个人社会流动的影响

第一,高校扩招引发的“教育身份”追逐和攀比我国高校扩招始于1999年,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公众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渴望,但是当大学生不再像改革初期那么“吃香”的时候,知识、学历的竞争不光是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是否上过大学,而是上过什么样的大学,是不是名牌大学,而且高校入学门槛的降低也导致毕业生求职门槛的提升,人们心目中接受教育的期望从过去的普通本科到了现在的硕士、博士,中国进入了唯有“文凭高”的时代,拼命考好大学的人无一不是追求一种“教育身份”。处在“文凭热”这样的大环境下,结果是促使家长花更多的钱去择校,想方设法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不是满足于考上一所普通大学。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看看我们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唯文凭”是用,唯“重点大学”而用)就知道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要求:个人必须拥有更多的知识技能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这也是小学生积极参加辅导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此,学生们“不得不”在从小就开始为将来的生存做准备,可以说,今日的“忙碌”是为了未来在社会中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第二,课外补习——教育身份的“镀金”《中国式离婚》里有句经典名言,“孩子考不上重点小学,就考不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这辈子就完了”。现实似乎确实如此。曾经有人开玩笑地推导:以后的招聘单位不仅要看你的本科是不是“211”工程这些所谓的重点大学“出生”的,还要看你读的中学是不是重点中学,上的小学是不是“重点小学”,继而推导到你是不是上的“重点幼儿园”,甚至你出生前你的母亲是不是对你进行了 “胎教”,而这种“胎教”学校又是不是“名牌”或“重点”的。“文革”时有“惟出身论”的说法,而现在似乎是新的”惟出身论”盛行的时代。如此的黑色幽默反映的是这个社会的家长们价值观的功利化,导致其子女背负着竞争提前化的沉重十字架;过于功利化的目标追求必将使人生变成 实现功利目标的工具,生命意义因此而被扭曲。对于城市学生来说,他们从小就需要进行竞争,获取更有价值的荣誉证书,以期无形中来提高个体的教育身份地位。课外补习是“助力”,帮助他们成功,给个体的教育身份镀了一层金。

(三)学校教育价值的异化

可以说,从现实角度而言中国的教育系统是一个择优的系统:成绩优秀的小学生才更有可能进入重点中学,成绩优秀的中学生才更有可能考上重点高中,成绩优秀的高中生才更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而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才更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能力去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在子女的教育培养问题上,谁都不会因为学生成绩的差别而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或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或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去发展其他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或为了能较快提升、或者其兴趣爱好就是学校课业之外的内容。而对于家庭来说,孩子学习成绩好,也就更愿意为他投资;孩子成绩不好的家庭,更会想办法弥补、也会寻求挖掘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对于大多数选择课外补习的学生或家长来说,不管原因如何,他们的目的是通过课外补习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或者是保持成绩优势,使得差者变优、优者更优。在中国,进入重点高校是大多数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期望。虽然高校扩招已完全逆转了改革初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历史,而且2010年我国高校的录取率也近62%,但是这依然难以满足那些希望子女上高校、更重要的是上名校的家长的需求。高考的竞争或者说是重点大学的激烈竞争牵引着下一级一系列的教育系统,要想增强孩子在教育系统中的竞争力光靠同质的正规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而额外的课外补习无疑会满足这部分家长的需求。

小学为了考重点中学,初中为了考重点高中,高中为了考名牌大学,那大学又为了什么?考研,找工作?由于课外班创办者大多以营利为目的,其培训价格往往不会太低,而学生的某一些培训项目如果要长年坚持下去,这将需要家长较高的经济收入作为后盾,此时家境富裕的家庭才有能力承担这些费用。为了使子女受到尽可能优质甚至是最好的教育,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子女愿意学花费多少都值得,培训价格挡不住大部分家庭的教育选择热情,以致许多家庭即使在课外补习教育带来较大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依然迎难而进。家长的支付能力越高,孩子获得的教育资源越多,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XX市小学生有6成以上在参加某种形式的课外补习活动。其中,参加课外补习班和请家庭教师的学生比重随着年级上升而增加。6年级学生请家庭教师补习的比例最高,但因课业负担较重,参加补习班的比例最低。

2.在201名学生中,参加人数最多的科目是数学,人数为88人,其次是英语81人,最后是 13 语文30人,对应百分比分别为43.6%、40%、15.1%。有的学生同时参加2门甚至3门学科的课外补习。

3.学生的课外补习强度较大,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有6成以上平均每周要比其他学生多上半天的补习班,如果再加上家教的时间,学生的补习强度则更重。

4.课外补习已成为城市家庭教育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家庭中,月平均补习支出为224.8元,占家庭人均月可支配的21%。对某些经济上处于不利环境的城市家庭来说,补习支出已是一种负担。

5.学生最早参加补习时绝大多数在小学三年级,有近一半的学生打算在暑期和下一学年参加补习,补习意愿最强烈的出现在五年级。

6.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参加课外补习提高了学习成绩,但补习对学业成绩的促进作用还未得到更详尽的数据支持。

7.补习对教育、社会、经济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它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但也为某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教育选择;它对正规学校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对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它为很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政府监管的灰色地带。它对家长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影响是微妙的,同时,它也增加了社会不平等的程度。

(二)建议

小学生课外培优的迅猛发展,给小学生个体、家庭、社会、国家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但是培优教育的发展有其复杂的文化、教育、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治理时,简单的禁止、放任或有限监管政策无法起到有效的效果,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教育政策采取综合治理的策略。

1.大力推动素质教育改革

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文化资本的有偿性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造成的竞争压力,即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因此有效解决培优教育带来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大力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改革现有的以成绩为主的考试模式,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大计,关系到国家、社会、家庭、个体的发展。应试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签以及升学的依据;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采取多方面的评价方式和体系进行考核。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最主要的是解决高考的单一考核模式和录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源头上解决学习压力带来的培优热问题。首先,通过立法规范高考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其次,加强和完善对招生录取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另外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程序规则,坚持公平最大化原则。

2.积极促进家长观念的转变

从课外培优的成因来看,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是否参加课外培优参加哪些课外培优等主要是由家长做决定,所需费用也主要由家长负担。家长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做法:

一是培优教育机构增设家长教育班。鉴于培优热的降温不可能一蹦而就,并且培优过程中,陪同的家长都只能在班级外面等待,打发无聊的时间。因此培优机构应顺便增设针对家长的培优班,主要侧重于亲子沟通、学习指导等关于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具体帮助,就一些个体案例提供建议等。

二是政府要加强宣传,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机构,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人观念,尤其是科学的早教观念。现在很多早期教育都被异化和商业化了,大部分早教机构都是片面迎合家长们的心理,实际上很多思想和行为都是不科学的。他们宣传“神童”教育并强调“教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却没有考虑婴幼儿脑发育的特点,片面地对儿童实施智力训练,加大学习负担,甚至将中、小学教育提前到3-6岁,甚至于0-3岁。早教资源的医乏导致家长对早教理念认知的模糊和甄别能力的不足,因此应加强早期教育理念的宣传。

三是社区可以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课堂、举办系列活动等,在传授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家长学会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尊重儿童的自主性,正确认识儿童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帮助家长和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加强不同结构或不同经济条件家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多方面的融合。

当然,关于家长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这种研究和探索的巨大价值在于,对家长的教育成功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科学化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才能获得非常有利的基础条件。

3.切实增强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

经考察可以发现,在世界上,政府对培优的政策反应主要有严厉禁止政策、混合型政策、认知监管政策、自由放任政策、积极鼓励政策五种。

鉴于我国现有的培优教育蓬勃发展的形式,采取自由放任和积极鼓励政策是不适合的,而严厉禁止也是禁而不止的。通过对我国的政策梳理可以看出:我国对培优教育采取的政策就是混合型政策,即对不同性质的课外培优采取不同的政策。严厉禁止主流学校的老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培优,对非主流学校教师从事培优活动持允许态度。但是现实中,培优教育是禁而不止的,因为现有的公立学校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致使家长将大部分的教育支出投入到了培优之中。鉴于培优教育使大量经济支出都投入到公立学校以外的私立教育中,这不利于公共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投入的有效利用,并且将扩大教育资源获取的进一步的不平等。因此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政策,将教育投入更多的用于公立学校的教育,并有效的引导培优教育的发展。

笔者认为“搞活公共教育,减少私立教育费用”、开展类似于韩国实施的“课外学校”教育也是我国引导公立教育发展以及抵制培优教育过分膨胀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我国也应该结合国情开展有中国特色的“课外学校”教育,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措施可以更好的发展“课外学朴”封育:

第一,由政府出资并联合相关的教育研究机构,研究开发相应的课外培优课程,充分利用现 有的公共教育资源(包括学校、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低收费的,由政府主导并加以控制的课外培优。

第二,在师资方面,吸引优秀大学生加入到师资队伍。这不仅有利于减轻政府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帮助他们勤工俭学。同时聘请优秀的艺术类教师,在公立学校内开展有实效的艺术科目教学,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艺术特长的目的。

第三,采取试点推广的“课外学校”教育。可以先选择少量课外培优泛滥的城市进行公共教育整合,作为“课外学校”教育的试点,在实践中积累一定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七、结语

笔者虽然已经阅读了与课外补习、家教相关的文献,但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对XX市小学生课外补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还停留在表面,对于数据的解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笔者在寻求配合本研究的学校时也经历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对该小学学生问卷和访谈得到的数据和结论不能完全代表XX市小学生课外补习的现状,仅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数据或材料,为教育部门、课外补习班负责人和家长提供参考意见。

注释

[1]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18-24.[2]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1):39-42.[3]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 44-48.[4]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J].教育与经济,2005(1).[5]丁小浩,薛海平.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支出差异性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4)[6]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01):61-65.[7]彭湃.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补习的实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8] 彭湃,周自波.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补习研究—基于湖北武汉市H区的抽样调查[J].中小学管理,2008(4):22-25.参考文献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马克贝磊.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范先佐.课教育经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6).[5]刘永恒.近十年来国内教育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未来与发展,2008(9).[6]许政法.课外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学研究,2009(1).[7]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9).[8]丁小浩,薛海平.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义务教育支出差异性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7).[9]卢阳.小学生课外教育情况的调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9(7).[10]王吉.关于补习教育的再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9).[11] 刘丽娟.寒暑假的补习教育热浪[J].浙江教育科学,2006(9).[12] 楚红丽.我国中小学生课外补习家庭之背景特征及个人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09(9).[13]于静.中小学学生“校外补课热”的社会学分析[J].消费导刊,2009(9).[14]孙璐.内外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4).[15]余时中.学生课外补习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17]曹思芹.小学生家庭校外教育投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18]许美玲.中小学校外辅导市场现状调查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19]蔡静诚.对中国中产阶级的初步研究[D].武汉大学,2005.附录

附录1

小学生课外补习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谢谢你参与此次问卷调查,该问卷需要你与家长共同配合完成,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我们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基本情况,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安排课余时间。希望你能根据自身情况如实答题,本次调查问卷采取匿名的方式,感谢你的支持与配合!

1、你现在上 年级 你的性别为: A、男 B、女

2、你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

A、优秀 B、良好 C、一般 D、及格 E、不及格

3、你妈妈的文化程度是 你爸爸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

4、你家庭的月收入是 A、2000元以下 B、2000-5000元 C、5000-8000元 D、8000-10000元 E、10000元以上

5、这学期你是否参加课外补习A、是 B、否

(如果选择A,直接跳到8题;知果选择B,请作答6、7题)

6、如果没有参加过,那么你没参加课外补习的原因是: A、成绩很好,不用补习B、没有时间参加补习C、对补习没什么兴趣 D、以前上过,觉得没效果 E、补习费用太高 F、其他

7、你想不想参加课外补习A、想 B、不想

如果你参加了课外补习班,请继续作答以下题目:

8、如果你参加过课外补习,你参加课外补习的途径是 A、参加课外补习班 B、请家庭教师 C、二者都有

9、你所参加的培训科目有(可多项选择)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其它

10、上课的内容主要是:

A、超前学习新课 B、补习己经学过的知识 C、为参加竞赛而作准备 D、既超前又补习E、老师只是陪着做家庭作业

11、你每周大概花多少时间参加课外补习A、3小时以内 B、3—6小时 C、6—10小时 D、10小时以上

12、你每月的补习费用大概是 A、300元以下 B、300-500元 C、500-800元 D、800-1000元 E、1000元以上

13、你参加课外补习的原因是(可多项选择)A、自愿参加 B、父母强迫 C、老师要求 D、同伴影响 E、其他

14、参加课外补习后,你的学习成绩 A、进步很大 B、进步了一点点 C、没什么变化 D、退步了

15、你喜欢参加补习班吗?为什么?。

16、关于参加课外补习,你想对你的父母或者老师说些什么?

。附录2

小学生课外补习现状访谈提纲

1、你参加课外补习吗?

2、你喜欢课外补习吗?

3、为什么要参加课外补习呢?

4、在学习上,父母给你很大的压力吗?

5、父母希望你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6、你报了什么辅导班?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的吗?

7、你觉得参加补习对你在学校的学习有帮助吗?

上一篇:18年学校后勤工作总结下一篇:财务部每月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