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栽培实习报告

2025-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施蔬菜栽培实习报告(精选7篇)

设施蔬菜栽培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

⒈学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了解并掌握蔬菜栽培的方法及生产过程。

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应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实习时间:

xxx

三、实习地点:

xxx

四、指导老师:

xxx 五:实习成员

xxx

六、实习工具、用品和材料:

锄头、铁锹、叶菜类种子、黄瓜种子、西瓜种子、有机肥料等。

七、实习过程:

⒈分组分地:按10位同学分一个小组,每组分一个开间(宽度4m,长度30m),大约120m,然后拿上锄头、铁锹等进行整地。

⒉作垄 :在选择的栽培区内进行土壤整理。先除去杂草,然后挖土,深度约为20—25cm,接着是碎土和拣出草根,最后把土整平。西面土地种蔬菜起3垄,每垄宽约1米,垄间距约30cm;东面土地种瓜类起2垄,每垄宽约1.5米,垄间距约30cm。

⒊播种:叶菜都采用撒播,就是把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里。一个垄撒一种蔬菜种子。同样的,瓜类种子也一个垄种一种蔬菜,大概沟深约10cm,沟距大约30cm,一垄种2行瓜类种子,行距大约100cm。

⒋覆土:播好种后,在瓜类种子上面覆上土,覆土不要太厚。

⒌浇水:把作好的垄浇透水,有利于作物生长,并分2人一组,以后每天去浇水。

2八、实习体会及总结:

设施蔬菜栽培实习报告 篇2

1 以黄瓜为主茬的栽培类型

1.1 冬茬黄瓜—伏豇豆、伏菜秧或耕翻晒垡

此茬特点: (1) 主茬黄瓜。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播种, 嫁接育苗, 10—11月定植, 12月至翌年6月采收[1,2]。产量105~120 t/hm2。 (2) 副茬伏豇豆。在黄瓜出茬前10~15 d, 播种于瓜行中, 黄瓜出茬后上架。

1.2 冬春茬黄瓜—伏豇豆—晒垡或伏菜秧—秋番茄或冬辣椒

此茬特点: (1) 主茬黄瓜。12月至翌年1月播种育苗 (可直播) , 1—2月定植, 3月始收[1], 6月拉秧[1,3]。 (2) 接茬秋番茄或伏豇豆、伏菜秧。

2 以辣椒、番茄、茄子等为主茬的栽培类型

2.1 早春茬

此类茬口以早春茬为主茬口, 一般日光温室内早春定植期比大棚提早1—2个月, 早期产量、产值大幅度提高、效益显著[1]。这类茬口被菜农广泛应用, 风险小, 成功率高[1]。

2.1.1 春辣椒—套作丝瓜—休养地。

此茬特点: (1) 主茬辣椒。10月大棚套小棚大钵育苗。11月至翌年1月定植, 2—3月始收辣椒, 延后到7月清园[1]。辣椒产量60 t/hm2以上。 (2) 套作丝瓜。12月至翌年1月在温室内隙地带钵育苗, 3~4片真叶定植, 5月采收丝瓜, 在温室后墙或支柱处定植[1]。

2.1.2 春番茄—套作冬瓜—晒垡休养土地。

此茬特点: (1) 主茬番茄。11~12月播种, 大钵育苗, 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定植, 6月拉秧[1]。番茄产量可达45 t/hm2。 (2) 套作冬瓜。用早熟青皮冬瓜品种, 2月育苗, 4月定植, 番茄收获后冬瓜上架, 6月采收[1]。种植密度3万株/hm2, 产量可达75 t/hm2。

2.1.3 春茄子—晒垡。

此茬特点: (1) 主茬茄子:10月大钵育苗, 1—2月定植, 3—4月始收, 8—9月结束。茄子产量75 t/hm2。 (2) 晒垡。

2.2 深冬茬

2.2.1 冬辣椒—套作丝瓜—晒垡。此茬特点: (1) 主茬冬辣椒。8—9月播种, 大钵育苗, 10—11月定植, 翌年1—2月始收, 7月后拉秧[4]。辣椒产量超过75 t/hm2。 (2) 套作丝瓜。 (3) 晒垡。

2.2.2 冬番茄—晒垡—伏黄瓜。此茬特点: (1) 主茬冬番茄。10月中下旬播种, 12月上旬定植, 3月收获, 4月底拉秧, 番

茄产量75~90 t/hm2。 (2) 晒垡[5]。 (3) 伏黄瓜:6月高畦直播, 8月拉秧。黄瓜产量30 t/hm2。

3 其他蔬菜茬口类型

3.1 冬芹菜—春辣椒—晒垡

此茬特点: (1) 9—10月芹菜育苗, 10—11月定植, 12月至翌年1、2月收获。产量75 t/hm2。 (2) 春辣椒。2月定植, 7—8月拉秧, 产量45~60 t/hm2。

3.2 杨花萝卜—套作春辣椒或茄子—晒垡

此茬特点:12月播杨花萝卜, 翌年2月收获, 2—3月套植春辣椒或春茄子[1]。此茬草帘覆盖期短, 节省劳力, 节省农本。可收萝卜15 t/hm2左右, 春辣椒 (茄子) 产量60 t/hm2左右。

3.3 冬育苗—春辣椒 (茄子、番茄) —套植丝瓜—晒垡

此茬特点:日光温室作为育苗配套设施, 可以减少灾害性天气危害, 缩短苗龄, 风险小, 操作管理方便[1]。可育苗120万~150万株/hm2。春辣椒可获单产45 t/hm2。

3.4 西葫芦—晒垡—豇豆—晒垡

此茬特点: (1) 主茬西葫芦。11月播种育苗, 12月定植, 翌年1月采收, 5月拉秧。产量75 t/hm2以上。 (2) 晒垡或播豇豆、伏菜秧。

3.5 香椿—春豇豆等

此茬特点:香椿露地3—4月播种育苗, 11月定植于日光温室内, 70~150株/m2, 香椿芽20 cm长左右收获。4月以后香椿移出棚外, 定植培养。香椿产量15 t/hm2左右。

3.6 草莓—辣椒—晒垡

此茬特点: (1) 草莓。4月株选繁殖, 10月定植于日光温室内[1], 翌年1—3月上市, 4月以后棚外培植。单产22.5 t/hm2左右。 (2) 辣椒。用苏椒5号在11月大钵育苗, 翌年4月及时定植, 9月拉秧。产量30 t/hm2左右。

3.7 平菇—春辣椒 (茄子、番茄) —晒垡

此茬特点: (1) 平菇。平菇一茬于9月接种, 10月垒料袋进日光温室, 用遮阳网覆盖, 10—11月采收, 12月清园。平菇二茬于翌年1月继续投料, 到5月结束。 (2) 春辣椒。平菇一茬清园后, 可定植辣椒 (茄子、番茄) 。

参考文献

[1]易光.皖苏等地日光温室蔬菜茬口类型及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1998 (8) :6-7.

[2]杨树廷.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 :134-135.

[3]乔盂光.秋冬日光温室黄瓜高产关键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 2011 (1) :14-15.

[4]刘本文, 许宇恒.辣椒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 2011 (1) :13-14.

设施蔬菜栽培管理要点 篇3

关键词:设施蔬菜;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72-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满足在一年四季都能够吃上蔬菜,而是要求能够吃到更多质量高、品质好的反季蔬菜,设施蔬菜产业就是在这种需求中悄然兴起的。设施蔬菜产业让蔬菜种植不再“靠天吃饭”,不仅能提高蔬菜的品质和质量,最重要的是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笔者通过生产实践,从分析目前设施蔬菜栽培的类型和特点入手,总结了部分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的管理要点,期望对设施蔬菜栽培工作者及广大菜农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1 蔬菜换茬时期的管理技术要点

冬季设施蔬菜的换茬,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有些菜农对换茬的重视程度不够,可能会导致设施蔬菜定植后的生长不良。针对这一问题,一是温室或大棚内彻底消毒。一定要清理干净室内的枯枝残叶,可使用45%的百菌清烟剂400~600克/亩对温室或大棚进行熏蒸消毒灭菌,并密闭温室或大棚2天,在蔬菜定植前2天打开通风口通风。使用30%的苯噻氰1000倍液对室内土壤进行消毒,消毒后再定植蔬菜,效果会比较好;二是应该深翻土壤。最好人工深翻一遍,或使用旋耕机对棚地全面翻耕;三是所使用的基肥必须充分腐熟。尤其是冬季,低温往往使堆积的鸡粪发酵不彻底。如果使用这些发酵不彻底的鸡粪肥料,很容易造成氨等有害气体在棚内积聚,导致熏坏蔬菜的后果。因此,一定要确保基肥充分腐熟。为提高鸡粪腐熟效果,可用1公斤肥力高与2立方米鸡粪拌均,加速鸡粪的腐熟。

2 设施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1 环境因素管理要点

目前,在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存在棚内温度不稳定、湿度不适宜、土壤酸化返盐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广大菜农需要加强环境因素的管理,确保为蔬菜提供适合其生产的温度、湿度及土壤环境。

2.1.1温度管理 选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作为覆盖材料,比如经常使用的塑料薄膜;可采用钢架结构或者竹结构做为骨架结构,减少骨架结构的遮光作用;可采用多层覆盖以确保棚内温度,比如大棚内套小棚,小棚上盖草帘或内铺地膜;可以增加加温设施,比如地热线、油炉加温;做好通风保障,如果棚内温度过高而超过了蔬菜生产所需的适宜温度,就要及时通风,起到降温的作用。

2.1.2光照管理 选用透光性能好、防尘、抗老化、无滴的透明膜作为覆盖材料,比如新的醋酸乙烯膜;保证充足的光照时间,在不影响棚内温度的前提下,可以对草帘等覆盖物早揭迟盖;使用人工补光设施,如白炽灯、钠灯,可在温度低或者连续阴雨的天气下使用,既可以补光,又可以增加棚内温度;及时调整蔬菜植株,注意摘除植株中下部的老叶和黄叶,以改善植株中下部的光照条件。

2.1.3湿度管理 要经常通风换气。尤其是在冬季,大棚内湿度很高,很不利于蔬菜的生长。所以要经常通风换气,但要确保通风换气完棚内温度不降低;可以覆盖地膜。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可以使棚内湿度增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使用地膜覆盖,这样土壤中的水分就被隔离在了地膜内,而不会散失到棚内;使用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滴灌、膜下暗灌,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湿度。

2.1.4.气体管理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要适宜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主要途径是通过通风换气、施放二氧化碳气肥或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来实现。

2.2 病虫害管理要点

病虫害是设施蔬菜栽培过程经常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管理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2.1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蔬菜可减轻蔬菜的病虫害,比如瓜类蔬菜,合理轮作,既能减少病虫害,又可以增产。常见的温室蔬菜多采用芹菜、辣椒、四季豆间套作模式。

2.2.2 清洁田园 清洁田园可以消灭病虫源,减轻蔬菜的病虫害。清洁田园可以在蔬菜生产期,及时将病株、病叶等深埋销毁,也可以在种植期间,将残枝落叶等清除干净,再烧毁或深埋。

2.2.3 深耕曝晒 可以深耕曝晒温室,随后盖膜闷棚,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高温将病菌虫卵杀死,还可以减少后作病虫危害。实践证明深耕曝晒结合高温闷棚是日光温室设施蔬菜栽培中防治病虫害的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

2.2.4 施用腐熟有机肥 由于化肥和未腐熟的有机肥能招引地下害虫的趋集,并且新鲜的动物肥料含有许多病菌及寄生虫,所以要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另外再根据蔬菜对各营养元素的要求,及时补施化肥。设施蔬菜生产还必须防止超量偏施氮肥,并要严格氮肥施用安全间隔期。

2.2.5 深沟高畦地膜覆盖 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有利于提高温室或大棚内的地温,从而促进设施蔬菜根系的生长,防止田间积水,减少病虫发生。棚内覆盖地膜可降低棚内温度,有利于土壤提温保墒,减少杂草病虫危害,促进早熟,提高蔬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任桂芳.设施蔬菜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6).

[2] 刘小焕.棚室蔬菜无公害栽培管理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

[3] 陈淑蕴.大棚蔬菜栽培管理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9).

设施蔬菜栽培实习报告 篇4

——关于西峰区设施蔬菜基地发展情况调研

西峰区肖金镇位于西峰南区,有凤甜公路与湄肖公路,地理位置优越,素有“陇东第一镇”之称。全镇共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62个村民小组,10269户,43760人,土地面积134.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9822亩,2010年农业总产值22253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19059t,农民人均收入3762元。2011年7月1日,陇东学院科技支农分队来到西峰区万亩设施蔬菜基地通过查看长势,与技术员认真交流,及和附近村民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了今年设施蔬菜的种植.销售.和效益情况,报告如下:

1、活动的背景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响应国家号召: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指示精神,我们陇东学院2011年暑期实践科技支农分队来到西峰区肖金镇万亩蔬菜设施蔬菜基地,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调研活动。通过我们的调研反映了当地的真实现状并为村民解决些实际问提。十五天切身体验使我们对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有了真正的较全面了解和认识。我们这次活动以支农.调研同时进行分组行动的方式进行,每次八名队员分别跟随一名技术员进棚学习技术,同步进行的有走访种菜农户和进行务农。十五天里我们共进入了米王,贺咀,李城,芮岭四个村,重点走访了十五户,对村民赵会琴,贺富财等进行了详细调查问卷。我们的调查主要分为:项目建设背景及概况,发展现状与工作机制,运行模式,项目效益分析,存在问题等。

2、目建设背景及概况

1)西峰区地处泾河上游,位于董志塬腹地,在东经107 27`42至107 52`48和北纬35 25`55至35 25`11之间,是庆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贸易流通中心,又是连接西安,银川和兰州的交通枢纽,更是全市农产品和蔬菜的交易中心,由于近期的铁路建设项目,使庆阳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改善,对蔬菜的集散和流通十分有利,随着城市人口逐年增多,对蔬菜的需求增加,以及产品大市场的形成,为蔬菜发展拓展了市场空间。全区现有人口32万,目前西峰蔬菜市场日交易各类蔬菜约4万公斤,自产蔬菜只能满足全区一半消费,且都在秋季集中上市,冬春季新鲜瓜菜自供能力不足十分之一。庆阳市目前有50万城市人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若按每天消费500-100G(人均)蔬菜,日需蔬菜约25-50万公斤;西峰区日需蔬菜的市场缺口将更大。

西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属大陆性和副热带气团的交替带。年日照时数为24543.10h,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1.10kcal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542.6mm。年平均气温为8.70度,小于等于10度的活动积温为2783.60度,年均无霜期156D。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具有发展设施蔬菜的优越条件,加之,蔬菜产业是西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发挥地区优势,解决城乡蔬菜供应,扩大基地规模,建设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意义重大。

2)总体规划在西峰区肖金镇(肖金,米王,贺咀,李城,芮岭,张庄)6个行政村流转土地2万亩,用3年时间分期建成半地下式,高标准,大跨度日光温室6000座,竹架大棚3000座,同时完成水电路,卷帘机,缓冲房,办公,培训等基础设施配套。并建成蔬菜育苗,设施蔬菜栽培,花卉栽培,食用菌栽培和示范展示区5个功能小区。概算总投资

2.3亿元,其中争取国省投资及区级配套资金6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7亿元。

3、发展现状及工作机制

至2011年7月共流转使用中大棚所用土地6300亩,建成日光温室800座,竹架棚300座,全部承包到户。现温室种植品种有日本长剑,春意辣椒,韩国艳丽,维多利,伦敦番茄,绿雪二号,雪松206黄瓜,黑秀,黑宝长茄,寒青,新玉帅等新品种15种,引进德国育苗基质,共穴盘育苗160万株。开展沼渣,沼液施肥,台湾维国多生物菌肥,膜面集雨等新技术试验示范30多项,目前各类蔬菜普遍上市,现已在全市范围销售2000万公斤。2011年二期工程计划在肖金镇在流转5000亩,从5月1日启动生产,新建800座温室,竹架大棚600座,8月10日投产,九月育苗,年底上市。

2)由区委分管领导任总指挥,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分管领导及山东寿光专家任副总指挥,再由其他部门督查,与肖金镇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土地流转组,财务管理与资本招标采购组,工程建设技术服务组,才迁安置组,后勤管理服务组,技术培训与生产指导组,全面负责基地工程建设承包生产工作。用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负责基地内现有温室。

4、运行模式

1)建设模式

西峰区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工程,按照统一融资,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工模式进行建设。

2)经营模式

先后出台《日光温室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棚室蔬菜病害简易识别与防治》等政策办法,指导种菜农户生产。建设用地采用土地经营权整体流转的方式,以租赁形式租用农民土地,原土地承包权不变。对建成的设施采取两优先承包经营措施,对消化不完的生产设施再向区外的城郊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及农民专业户承包。凡具有1-2个劳动力的家庭,每户可承包1个菜棚,具有3个以上可承包2个菜棚,专业户承包不超过10个。地租费用按温室占地分摊面积计算,每年核定一次,以500斤小麦产量为标准,以当年7月1日市场价格为依据;地租费每年6月1 日至10日一次兑现让地农户。对规划区的农户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及第一年每座温室设施承包费为1000元。而从2011年开始每座标准日光温室设施承包为5000 元,7000 元.9000 元的三年合同;可以采取一次性购买的办法,每座日光温室5.5万元。

3)效益分析

4.3.1辣椒:按2200株一亩,可产出1.7万斤,价格按1.8元每斤计实现产值3.06万元。

4.3.2黄瓜:按3500株一亩,可产出3.0万斤,价格按1.0元每斤,实现产值3.0万元。

4.3.3西红柿:一茬按2200株一亩,可产出2.64万斤,价格按1.0元每斤,实现产值2.64万元。

4.3.4植西葫芦:按2000株一亩,两茬可产出3.0万斤,价格按1.0元每斤,实现产出3万元。

4.3.5植茄子:按2200株一亩,可产出3.3万斤,价格按0.7元每斤,实现产出2.31万元。

5、存在问题

1)基地规模大,仅靠山东专家和区瓜菜办技术人员指导力量薄弱,加之项目区群众对蔬菜生产意识淡薄、经验不足,因此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显得力不从心;建议尽快明确职责、确定人员、开展工作。

2)蔬菜质量安全无检测仪器、设备,手段落后,不能做到蔬菜生产全过程的控制,真正做到全面检测,实现农超对接。

3)温室蔬菜的现阶段小路存在很大风险,现阶段的西峰菜市场管理混乱,农户无法专心平稳生产。

6建议未来发展方向

1)树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战略。

2)突出重点,优化种植品种,提开效益。

3)组建专业生产、销售团队。

设施蔬菜基本情况 篇5

石泉县嘉晟农业高科有限公司下属秦禾苑无公害蔬菜基地位于石泉县池河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2011年园区已建大棚382亩,其中已建日光温室8个8000平方米,全钢骨架双层双膜拱棚369个196896平方米,露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48891.6平方米,在建大棚15亩,其中叶菜类蔬菜占地46.5亩,根菜类占地30.7亩,豆类占地46.9亩,茄果类占地81.4亩,薯芋类占地71.3亩,葱蒜类占地54.6亩,瓜类占地50.6亩。

本园区年均销售无公害蔬菜535吨,实现总产值达213万元。其中叶菜类蔬菜年亩产值0.9万元,根菜类年亩产值1.2万元,豆类年亩产值1.3万元,茄果类年亩产值1.5万元,薯芋类年亩产值1.3万元,葱蒜类年亩产值1.1万元,瓜类占地年亩产值1.6万元。

设施蔬菜种植气候条件分析的论文 篇6

摘要:设施蔬菜是河北省青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根据青县的气候特征,对该地区设施蔬菜种植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为实现设施蔬菜优质高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青县;设施蔬菜;气候条件;防御对策

青县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河北省著名的“蔬菜之乡”、全国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近年来,青县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瞄准服务京津市场“菜篮子”,引导扶持农民种植绿色无公害果蔬,使其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本文着重对青县设施蔬菜种植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青县发展设施蔬菜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及气象灾害,并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防御对策,以推动设施蔬菜的健康、高效发展。

设施蔬菜不同栽培模式的效益分析 篇7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棚蔬菜的生产效益, 自2001年秋季以来, 我们采用定点调查方式, 系统地探讨、总结了钢架大棚、竹架大棚和“地膜+小拱棚”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生产效益, 用来指导大面积生产。现将3年分析结果作一总结, 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选择

每种栽培模式各选择种植水平相近的菜农10户, 进行连续3年定点调查。

1.2 调查地点

潼南县桂林镇大坝村。这里地处涪江河谷冲积平坝地带,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土壤属于新冲积紫色土。

1.3 设施模式

(1) 钢架大棚:规格为内空52 m×7 m=364 m2, 占地为54×8 m=432 m2; (2) 竹架大棚:规格为宽7 m, 长视土地的长度而定; (3) 小拱棚:规格为宽1.5 m左右, 长视土地的长度而定。

大棚:棚面覆盖材料选择加入转光剂的高光效转光消雾棚膜, 棚内地膜采用白色微膜或超微地膜覆盖, 棚内小拱棚采用白色微膜。

小拱棚:采用双膜覆盖, 地面用白色微膜或超微地膜覆盖, 拱膜用白色微膜。

1.4 种植模式与茬口衔接

(1) 大棚 (钢架、竹架) :1年3熟

模式一10月1日左右播种育苗, 11月下旬将辣椒定植于大棚的小拱棚内越冬;越冬期间加强温度、湿度管理, 注意水、肥调控, 搞好病虫防治;次年开春后及时提苗, 加强后期管理工作;3月上中旬在大棚两边各栽一行苦瓜。辣椒于4月中旬上市, 6月上旬收获结束;苦瓜于5月中旬上市, 8月上中旬收获结束;8月中下旬栽入花菜, 10月中下旬收获结束。

模式二2月上中旬将番茄定植于大棚内, 定植后加强温、光、水、肥管理, 注意病虫防治, 4月中旬上市, 6月上旬收获结束;6月中旬定植芹菜 (中国本芹或者西芹) 入大棚, 用遮阳网覆盖, 8月下旬收获结束;9月中下旬定植黄瓜, 12月收获结束。

模式三2月上中旬将黄瓜定植于大棚, 5月上旬收获结束;黄瓜拉秧后, 在原瓜窝内播种豇豆, 8月上旬收获结束;9月中下旬移栽番茄, 12月中下旬收获结束。

(2) 小拱棚:1年2熟或3熟

模式一2月下旬—3月上旬将辣椒 (番茄、茄子等) 定植于小拱棚内, 加强温、水、肥管理, 注意病虫防治, 5月上旬上市, 6月中旬收获结束;7月底8月初定植花菜, 11月收获结束。

模式二2月中下旬—3月上旬将糯玉米定植于小拱棚内, 5月下旬上市, 6月上旬收获结束;5月上旬将冬瓜定植于糯玉米预留行中, 待糯玉米收后, 以玉米杆做架, 将冬瓜引向玉米杆架上, 9月下旬收获结束;10月初定植甘蓝, 次年1—2月收获。

模式三3月中旬将黄瓜定植于小拱棚内, 5月下旬收获结束;6月上旬播种豇豆, 8月下旬收获结束;9月上旬定植甘蓝, 年前收获结束。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值分析

不同设施与不同种植模式的产值分析见表1。表中数据为2002—2004年3年的综合数据, 系根据菜农的实际记载整理而得。

单位:元/ (667 m2·年)

单位:元/ (667 m2·年)

单位:元/ (667 m2·年)

分析可知:

(1) 在同一种植模式下, 不同设施栽培的产值顺序为:钢架大棚年产值最高, 竹架大棚次之, 小拱棚最差。尤以钢架大棚种植的“番茄—芹菜—黄瓜”, 年产值最高, 可达13500元左右;次为钢架大棚种植的“黄瓜—豇豆—番茄”, 可达13000元左右;次为竹架大棚的种植的“番茄—芹菜—黄瓜”, 年产值可达10000;次之钢架大棚种植的辣椒—苦瓜—花菜, 可达10500元;次为竹架大棚的种植的“辣椒—苦瓜—花菜”, 年产值可达9300;次为竹架大棚的种植的“黄瓜—豇豆—番茄”, 年产值可达9000;最差为小拱棚栽培, 小拱棚栽培中最高的仅为4500元/年, 模式为“黄瓜—豇豆—甘蓝”;其余两种模式“辣椒—花菜”和“玉米—冬瓜—甘蓝”, 其产值仅有4000元左右。

(2) 在同一设施栽培条件下, 不同种植模式的产值存在明显差异。以钢架大棚为例:“番茄—芹菜—黄瓜”模式年产值高达13500元左右, “黄瓜—豇豆—番茄”模式年产值达到13000元左右, “辣椒—苦瓜—花菜”模式年产值可达10500元左右, “辣椒—苦瓜—甘蓝”模式年产值仅有9000元左右。竹架大棚种植的“番茄—芹菜—黄瓜”、“黄瓜—豇豆—番茄”、“辣椒—苦瓜—花菜” (或“莴笋或甘蓝”) , 其年产值一般也可达到9000~10000元。采用小拱棚种植方式, 由于生产的蔬菜均属于正季产品, 价格较低, 即使做到1年3熟, 其产值也仅有4000元左右。

2.2 成本分析

不同栽培设施与种植模式的蔬菜生产成本分析见表2。其中: (1) 设施建设成本包括架材、棚膜、地膜、安装费等, 按折旧年限分摊。钢架大棚折旧期10年, 竹架大棚折旧期2年, 大棚膜折旧期3年。小拱棚膜与地膜属于一次性消耗。 (2) 生产投入包括种子、农药、肥料等直接性支出。

分析可知:

(1) 从设施建设成本看, 钢架大棚的一次性投入最高, 每年分摊的费用也最高, 次为竹架大棚, 最低者为小拱棚。

(2) 从生产性投入看, 大棚种植最高, 约为800~1200元, 小拱棚种植成本很低, 只相当于大棚的一半。

(3) 从每年生产的总成本看, 钢架大棚种植“番茄—芹菜—黄瓜”总成本最高, 达到2609元;次为钢架大棚种植“黄瓜—豇豆—番茄”, 达到2540元;再次为钢架大棚种植“辣椒—苦瓜—莴笋 (甘蓝) ”, 年成本为2200元左右。竹架大棚的成本较低, 约为1700~2100元。小拱棚栽培成本最低, 大约为560~670元。

2.3 收益分析

不同栽培设施与种植模式下的收益分析见表3。

分析可知:

(1) 大棚 (钢架大棚和竹架大棚) 生产的效益均明显高于小拱棚。大棚生产的年净收入大约是小拱棚栽培的2倍, 年净收入两者相差最高可达约7500元/667 m2。

(2) 同是大棚栽培, 钢架大棚生产效益高于竹架大棚。钢架大棚的年净收入可达到8000~10000元, 竹架大棚的年净收入可达到7000~8000元, 两者相差最高可达3500元/667 m2左右。这是因为钢架大棚的棚型结构设计合理, 大棚升温快, 保温效果好, 棚内温度高, 蔬菜生长迅速, 整齐一致, 前期 (或后期) 产量高, 效益好;而竹架大棚棚内总面积小, 支撑架多, 建设不够规范, 管理不够方便, 棚内温度变幅大, 蔬菜长势弱于钢架大棚, 导致早期或者后期产量较低, 故整个效益低于钢架大棚。

(3) 在同一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 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效益存在显著差距。技术条件要求越严格, 季节反得越彻底, 蔬菜上市时间提早或者延迟的时间越长, 效益就越显著。

(4) 同一种植模式下的钢架大棚虽比竹架大棚投入高504元/ (667 m2·年) , 但钢架大棚牢固, 抗自然灾害 (如:风、雨等) 能力强;而且管理方便, 易搭建, 故可通过一些立体种植、反季节栽培或增加瓜类密度等措施, 达到增加前期或后期产量, 进而达到增加产值和效益的目的。

3 小结

(1) 小拱棚生产投入虽少, 但产值低, 收入少, 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可通过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菜农的种植水平, 提高大棚的普及率。

(2) 大棚 (钢架大棚和竹架大棚) 生产投入成本虽高, 但产出和收益也颇丰, 可通过规范建棚, 结合新材料的应用, 加强高效种植模式的开发与推广, 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3) 钢架大棚一次性投入成本和分摊成本均高, 但可通过加强棚期管理, 延长大棚的使用寿命, 从而达到降低分摊成本的目的。

(4) 竹架大棚一次性投入成本和分摊成本均低, 取材容易, 不受土地等因素的制约, 将是经济条件一般的菜农追求的经济适用棚。但由于长期受风、雨、阳光等沐浴, 易损坏, 故应勤检查, 勤保养, 还应适当降低架类蔬菜密度, 以减少意外损失。

(5) 在大棚蔬菜生产中, 应不断挖掘其内在潜力, 开发名、优、新、奇又适销对路的蔬菜新品种, 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

上一篇:学习新守则主题班会下一篇:林冲棒打洪教头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