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州情简介
文山州州情简介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色市毗邻,西、北分别与省内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相连,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全州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县102个乡镇,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白、傣、蒙古、布依、仡佬11个民族,总人口345万人,少数民族占56.7%。州情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传统光荣。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便将文山纳入版图,1927年我党就在文山县洒戛龙村建立了党支部,富宁、广南等地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百色起义后红七军活动的根据地之一。文山是建国以来全国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的地区,举世闻名的“老山精神”就诞生在这块英雄辈出的红土地上。二是人杰地灵、风光秀丽。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楚图南、狂飙诗人柯仲平等都是这块土地上哺育出来的时代英杰。国家4A级风景区—丘北普者黑、“世外桃园”—广南坝美山水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三是民风淳朴、文化多样。壮族三月三节、苗族踩花山、彝族火把节、瑶族盘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以及丰富的民间传说、民族歌谣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四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文山是云南的东大门,素有“滇桂走廊”之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使文山正从昔日封闭的边疆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逐步成为云南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随着普者黑机场建成通航、衡昆高速公路文山段建成通车、富宁港的开工建设及云桂铁路文山段即将全线建设,文山将成为省内同时具备航空、水运、铁路、高速公路立体交通网络的州市。五是资源富集、潜力巨大。文山州资源丰富,是久负盛名的名贵药材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有“中国三七之乡”之称,辣椒、烤烟、八角、草果、茶叶等特产在省内外也有较高知名度,是云南新烟区开发和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有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近
1 产区自然、经济概况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 位于东经103°30′~106°11′, 北纬22°34′~24°28′之间, 北回归线穿越区内。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 西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 北和曲靖地区相连, 南与越南接壤。东西长约255 km, 南北宽约190 km, 土地面积3 139 800 hm2, 国境线长438 km。全州辖八个县, 地形复杂, 属中山高原地貌, 地势的基本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最高海拔为2 991 m, 最低海拔为107 m, 一般地势海拔1 000~1 800 m。年平均气温15.8~19.3℃, 最高气温38.6℃, 最低气温-7.6℃;无霜期293~349 d, 年平均降雨量1 254 mm, 降雨多集中在5—8月, 相对湿度75%~85%, 全州少雪或无雪。风多为西南风、东南风、南风, 春季常有西南和西北大风, 夏季出现东北大风, 无沙尘暴。全州除东部和东南边缘为准热带外, 其余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资源丰富, 但分布不均, 山区少, 坝区多, 北部少, 南部多, 迎风坡多, 背风坡少。冬春干冷少雨, 夏季湿润多雨。境内河流分属珠江、红河两大水系。境内土壤主要有暗综壤、综壤、黄综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十大类。无论旱地或水田, 均为一年两熟, 按季节划分, 有夏粮作物和秋粮作物。夏粮作物有大麦、小麦等。秋粮作物有水稻、旱稻、玉米、大豆等。荞子为晚秋作物。饲料作物主要有芭蕉芋、薯类及其藤蔓等。森林植被主要有云南松林和常绿阔叶林, 还有石灰山季雨林、石灰山灌丛等特殊植被类型, 南部地区分布有少量的杉树林。草场资源由放牧草场、刈割草场和丰富的牧草品种组成。文山的牧草品种有200多个, 其中禾本科牧草占55%, 豆科牧草占28%, 其他科牧草占17%, 牧草可食率达50%~90%, 全州各类天然草场年总产草量达83.3亿㎏, 群众有收贮稻草、玉米秆和豆类秸秆等用作冬春饲草的习惯, 文山的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能满足水牛生长的需要。
2 中心产区及分布
全州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八县均有文山水牛分布, 但主要分布在南部、东部和北部边缘, 海拔1 300 m以下的河谷和浸蚀盆地稻作较多的坝区。
3 体型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
3.1 外貌特征
文山水牛体躯中等、结实、结构匀称、骨骼粗壮。头大小适中, 公牛粗重, 母牛清秀, 眼大有神;鼻孔大, 鼻镜青黑色 (白色水牛为粉红色) ;角基坚实, 向两侧向后再向内弯曲成弧形, 形成大圆环或小圆环, 角端锐利, 公牛角粗, 母牛角细, 瓦灰色水牛角为灰黑色, 白色水牛角为白色或蜡黄色;耳生于角后方, 大小适中、平伸、耳端尖、灵活。颈肩结合良好, 体躯发育良好、胸宽而深, 肋骨拱圆, 一般鬐甲高于荐部;背腰平直, 腹大而圆, 尻长度中等。公牛睾丸发育中等, 母牛乳房发育良好, 呈碗型, 粉红色, 乳头较粗。尾根粗, 尾长达到或超过飞节。四肢端正, 粗壮结实, 筋腱明显, 前肢开阔直立, 后肢稍弯曲, 蹄大而圆, 蹄质坚实、黑色, 白水牛的蹄为蜡黄色, 但少数水牛存在前肢“内向”、“卧系”的缺陷。被毛稀疏, 分瓦灰色和白色两种。前者比例大, 约占95%, 后者比例小, 约占5%。瓦灰色水牛的口轮、耳壳、腹下、四肢内侧和膝关节下部的毛色较淡, 呈灰白色, 喉下胸前有“V”字型白带, 称为白胸月。白毛水牛全身白毛, 无杂色, 皮肤为粉红色。
cm、kg、%
kg、mm、cm2、%
%、MJ/kg
3.2 生产性能
3.2.1 成年公牛、母牛体尺、体重及体态结构:
通过对60头成年文山水牛 (其中:公牛10头, 母牛50头) 进行测定, 结果如下:成年公牛体高 (121.3±6.5) cm, 体斜长 (127.8±6.7) cm, 胸围 (194.4±11.5) cm, 管围 (22.4±1.2) cm, 体重 (385.6.76±50.7 0 kg, 其公牛体态结构为体长指数105.4%, 胸围指数160.3%, 管围指数18.5%。成年母牛体高 (120.2±4.2) cm, 体斜长 (124.7 cm±6.6) cm, 胸围 (190.1±13.3) cm, 管围 (21.2±1.4) cm, 体重 (350.4±51.6) kg, 其母牛体态结构为体长指数103.7%, 胸围指数158.2%, 管围指数17.6% (见表1) 。
3.2.2 繁殖性能:
在近年的资源调查工作中, 通过对主产区农户的走访了解到文山水牛一般性成熟较早, 公牛性成熟为2~2.5岁, 3~4岁开配, 繁殖年限5~6年, 8~10岁后逐步淘汰。母牛初次发情为1.5~2.5岁, 3~4岁开始配种, 繁殖年限为16~18年, 20~22岁后即淘汰。发情季节多集中在7—11月, 发情周期为18~30 d, 一般为21 d, 发情持续期为1~3 d, 妊娠期为305~325 d。繁殖性能较好, 终生产犊7~12头, 犊牛成活率达70%~85%。目前, 我州农村大都是自然交配, 公母比例为1∶10~1∶20左右, 配种受胎率为50%~75%。
3.2.3 役用性能:
在近年的资源调查工作中, 通过对主产区农户的走访了解:文山水牛一般3~4岁调教, 6~10岁役力最强, 17~18岁后淘汰。当地习惯于一年一犁, 多耕山地和水田。中等成年牛, 日工作6 h, 可耕地2.14亩。休息30 min后, 体温、脉搏、呼吸三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
3.2.4 产肉性能:
在体尺测定的牛群中, 选择年龄24月龄公牛2头, 48、24月龄母牛各1头, 20月龄阉牛1头, 共5头进行屠宰测定, 屠宰测定的统计结果见表2:
4 饲养管理方式
以放牧为主, 圈养为辅。
4.1 舍饲与补饲情况
文山水牛适应性强, 耐粗饲。在正常放牧情况下, 一般不进行补饲, 只在冬季和使役时才进行补饲。冬、春季补饲主要为干谷草 (坝区) 和玉米秆 (山区, 在玉米收获前将玉米苞之上秸秆砍下制成青干草) 加少量精料 (玉米面) 。夏、秋季补饲主要为青草。有部分农户制作青贮料和 (或) 氨化料在冬春季节补饲。
4.2 管理难易
文山水牛经过群众长期的驯养、选育, 现已成为一个稳定、成熟的家养水牛品种。性情温顺, 能听懂一些口令, 易管理。
4.3 品种评估及展望
目前, 文山水牛, 没有建立纯繁场和保种区, 缺乏系统的选育, 不太重视种公牛的选择和劣质公牛的淘汰等, 造成乱交、乱配现象严重, 致使牛群质量难以提高。
【文山州州情简介】推荐阅读:
文山州职工生育保险办法全文01-16
文山州2012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告02-13
文山学院招生章程07-27
文山会海自查报告10-02
文山高原特色农业01-08
整治文山会海自查报告03-28
凉山州分析10-30
凉山州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出炉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