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中网络分析

2025-0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arcgis中网络分析(精选6篇)

arcgis中网络分析 篇1

一、实验目的:

理解最短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学习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各种类型的最短路径分析的操作。

二、实验准备

1、实验背景:

最短路径分析是空间网络分析中最基本的应用,而交通网络中要素的设置对最短路径的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实验要求根据不同的权重,给出到达指定目的地的路径选择方案,并给出路径长度。

 在网络中指定一个超市,要求分别求出在距离、时间限制上从家到超市的最佳路径。

 给定访问顺序,按要求找出从家经逐个地点达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2、实验材料:

软件:ArcGIS Desktop 9.x,实验数据:文件夹ex6中,一个GeoDatabase地理数据库:City.mdb,内含有城市交通网、超市分布图,家庭住址以及网络关系。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首先启动ArcMap,选择ex6city.mdb,再双击后选择将整个要素数据集“city”加载进来,然后将“place”点状要素以“HOME”字段属性值进行符号化,1值是家,0值是超市。

第1步 无权重最佳路径的选择  加载 “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视图”>>“工具条”,勾选“设施网络分析”),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要去的超市点上。

第2步 加权最佳路径选择

 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去的某个超市点上。

 选择“分析”下拉菜单,选择“选项”按钮,打开“分析选项”对话框,选择“权重”标签页,在“边权重”上,全部选择长度“length”权重属性。 点选“追踪任务”下拉菜单选择“查找路径”。单击“执行”键,则以长度为比重为基础的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 上述是通过距离的远近选择而得到的最佳路径,而不同类型的道路由于道路车流量的问题,有时候要选择时间较短的路径,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分析进行获得最佳路径。

第3步 按要求和顺序逐个对目的点的路径的实现

 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按照车辆访问的顺序逐个放在点上。

 选择“分析”下拉菜单,选择“选项”按钮,打开“分析选项”对话框,选择“权重”标签页,在“边权重”上,全部选择长度“length”权重属性。 点选“追踪任务”下拉菜单选择“查找路径”。单击“执行”键,则从起点按顺序逐一经过超市最后回到家的最短有效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同样是经过这11个地点,换成权重是时间的,由于道路车流量的不同,如在市中心车流量特别大,车速慢,故而为节约时间,所以使得路径发生很大的改变。

第4步 阻强问题

这里的阻强是指网络中的点状要素或线状要素因为实际中遇到的例如修路,或那个时段车辆饱和,十字路口发生事故等一些缘故而使得要素不可运行,这时原来获得的最短路径就需要进行修正,具体操作如下: 修路的情形出现,即某个路段不可运行,这在网络中的表现是设置阻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永久性的,直接将网络边要素的属性修改成不可运行。选择要进行设置的边要素,将其属性中的“Enabled”字段改成“False”即可;另一种是暂时性的,设置边要素障碍。即利用边要素障碍添加工具将边设置。

arcgis中网络分析 篇2

网络是由一组边和结点按照一定的拓扑关系彼此连接而成的。边是具有一定长度和物流的网络要素, 结点是两条或两条以上边的交汇处, 它可以实现两条边之间物流转换。边与接点是网络的两类基本组成要素。为了正确构建边与接点的关系, 必须对道路数据进行拓扑处理, 如处理孤立路段和悬挂点。处理规则如下:

(1) 高速公路:整条贯通, 除与匝道的首尾点处相交处需打断外, 其余相交路都不打断。

(2) 高架路:整条贯通, 除与匝道的首尾点处相交处需打断外, 其余相交路都不打断。

(3) 隧道:任何相交路都不打断。

(4) 桥梁:任何相交路都不打断。

(5) 普通路口:是平交关系时需打断, 立交关系处不打断, 保持连贯。

2 基于ArcGIS的网络分析的实现 (创建网络数据集)

2.1 网络要素简述

ArcGIS的网络分析传输网络 (Network Analyst) 支持SHP、GDB、PRESON GEODATABASE 3种格式, 网络数据集有3种类型的网络要素:边 (Edges) 、连接点 (Junctions) 和转弯 (Turns) 。边要素能够连接其它要素, 并且通过它可以使资源流动。连接点可以将边连接起来, 并且方便了从一个边到另一个边的航向变化。转弯要素记录了两个或多个边间的移动信息。

2.2 构建网络分析层

网络分析的实现依托网络分析层的构建。在Catalog环境下, 系统提供数据集构建向导, 首先在导航数据道路层基础上创建网络数据集 (network dataset) 并自动设置网络属性, 之后在网络数据集中构建 (build) 网络分析层。

2.3 设置网络属性

网络属性用于控制网络具通行性网络元素的属性。例如:单行道, 道路限速, 道路及限制的行程时间、哪些街道限制某类型车辆等。

网络属性包含5个基本属性:名称、使用类型、单位、数据类型和默认值。其中, 使用类型指定该属性在参与网络分析时承担的属性类型, 可以分为成本 (cost) 、描述符 (descriptor) 、约束 (restriction) 、等级 (hierarchy) 。

默认情况下, 系统将自动在新创建的网络分析层上设置这些属性。如果成本、约束或等级属性设置为默认值, 那么在网络数据集上创建的网络分析层将被设置为自动使用这些属性, 但是在大多数应用中, 这些属性都需另行配置。

2.4 道路方向的处理

为使网络分析时优化路径的方向与实际行车方向保持一致, 需在道路层中增加道路行车方向属性字段, 例如”Oneway”字段。字段值根据道路属性赋不同值。如单行是“FT”, 双行是“TWO”, 禁行是“N”。属性字段设置好了以后, 生成网络路径过程中程序控制Field Evalutors, Form to End代码如下:

2.5 交通管制的实现

路网数据中, 常见的交通管制信息有禁止左转、禁止右转、禁止调头等。在Arcgis的网络分析中, 交通管制的实现依赖于转弯要素 (turn) 的正确定义。

(1) 正确定义的转弯如图1所示。

只有正确地加以定义, 才能在网络中使用转弯。正确定义的转弯必须遵循如下规则:

转弯至少由两条连续的边构成, U 形转弯除外。

转弯中的第一条边或最后一条边 (任何外部边) 均不能充当其他转弯的内部边, 在上述示例中, 任何转弯均不能在 a、d 或者 c 处开始 (或结束) 。

序列中的每条边均连接到序列中的下一条边, 这样连接的边就形成一条无分支的“链”。在转弯中, 任何边 (外部或内部) 只能连接到一条边。在上述示例中的 U 形转弯内 (f-c-d-a-e) , d 只是连接到了a。

内部边可在多个转弯之间共享。在上述示例中, 内部边 c 和 d 由 U 形转弯 (f-c-d-a-e) 以及左转弯 (f-c-d-i) 共享。一个转弯的内部边可成为所有转弯的内部边。

两个转弯不能拥有同样的第一条和最后一条外部边。

本例中的turn要素均体现转弯禁止信息。

(2) 转弯要素层的创建。

在上述网络数据集 (network dataset) 工作空间中, 新建转弯要素层 (turn featureclass) , 除绑定正确的网络数据集外, 其maximum edges 属性值需合理设置, 该属性决定了单条转弯要素允许容纳edges的数量。显然, 复杂路口的转弯要素的edges很可能超出其默认最大值5的限制, 故本例赋值10。

在双向通行的路网中, 定义可通行的转弯要素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 本例中的所有转弯要素均表现为禁止通行。

(3) 转弯要素的批量定义。

转弯要素被存储在转弯要素类中, 用户可以Geodatabase或Shapefile格式创建新的转弯要素。本例的实现, 以浙江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为基础, 该数据基础中的规制层已包含各类禁止转向信息, 且形态与转弯要素类吻合度高。相较逐条添加转弯要素, 如果能批量转换规制信息, 将极大提高数据生产效率。转换效果如图2所示。

关键代码:

转换结果符合正确的转弯定义规则。上述转换实现了基于导航规制数据的转弯要素类批量导入。

2.6 重构网络分析层

转弯要素须绑定路网并参与网络分析层重构后, 才能在路网分析中起作用, 因此须在Catalog环境下右键网络数据集, 在general选单中重构数据集 (build) 。下面是浙江省导航电子地图数据部分分析效果如图3所示。

3 结束语

Arcgis network analyst是功能强大的路径分析扩展模块, 为基于网络的空间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框架。本文通过实例的制作和配置, 向读者展示了ArcGIS解决多种实际问题的高可行性, 比如:寻找最高效的路线, 紧急情况下的行动规划, 基于行走时间的服务区域定义等。

摘要:介绍了基于ArcGIS导航道路网络的制作注意事项和制作方法, 探讨了复杂交通管制路口网络数据集的创建方法和网络分析的技术实现, 讲述了批量转换规制信息的技术方法。该方法的实现, 提高了创建网络数据集的生产效率, 适用于导航规制数据转换要素类的批量导入。

关键词:网络分析,最短路径,道路网路,路径规划

参考文献

arcgis中网络分析 篇3

插件技术在ArcGIS Engine开发中的应用

介绍了插件技术的原理,并提出了基于插件技术的GIS开发方法,以解决GIS项目中的`重用和扩展问题.文章结合ArcGIS Engine分析了插件系统的结构,并且在.NET平台上给出了具体的实现,从原理和实现两方面展示了插件技术在GIS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作 者:张俊 吴健平ZHANG Jun WU Jian-ping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62 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32(3) 分类号:P208 关键词:插件   AreGIS Engine   .NET  

arcgis中网络分析 篇4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的不断完善, 并被广泛地应用到制图工作中, 使各种密度图制作也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绘制密度图形更加快捷精准。ESRI公司开发的Arc GIS软件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流产品, 其实用价值颇高。下面就基于Arc GIS技术, 以浙江省气象局闪电定位系统提供的近两年数据为样本, 绘制湖州地区范围内闪电密度图。

2 Arc GIS及相关技术简介

Arc GIS桌面产品 (Arc GIS Desktop) 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 (ESRI) 开发的产品, 是一系列整合的应用程序的总称, 包括Arc Catalog、Arc Map、Arc Globe、Arc Scene、Arc Toolbox等。通过协调一致地调用应用程序界面, 可以实现任何从简单到复杂的GIS任务, 包括制图、地理分析、数据编辑、数据管理、可视化和空间处理。

Arc GIS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对GIS数据进行空间运算以派生新的信息, 这些信息构成了所有空间建模和地理处理的基础。在三种主要的GIS数据类型—栅格、矢量及不规则三角形中, 栅格数据结构为空间分析 (Spatial Analyst) 提供了较强的建模环境及空间运算[1]。

在闪电密度图的绘制过程中, 主要运用Arc Map软件, 并结合Arc Toolbox中的空间分析模块所提供的功能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处理。

3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闪电资料为浙江省气象局闪电定位系统提供的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闪电定位仪数据。

数据结构内包含17622次闪电发生地点的经纬度信息。数据已经过处理, 全部为湖州市范围内的闪电。

4 密度制图

4.1 密度地图

密度地图大多由点数据生成, 这些点分布在一个场景内。可以利用密度函数计算输出栅格数据中每一单元的数据值, 生成一个连续的密度表面, 所以密度地图能够很好的显示出点要素的分布状况。在为每个单元运算时, 要运用环形搜索区。搜索区决定了用于计算输出栅格数据每个单元密度值的点的搜索距离。

4.2 密度计算

在空间分析模块中, 可以通过简单方法或算子 (kernel) 方法来求算密度。

在简单方法的密度运算中, 落入搜索区的点被汇总合计后除以搜索区的面积以得到每个单元的密度值。

而算子方法密度运算的操作不同于简单方法密度运算, 在算子方法密度运算中, 邻近搜索区中心栅格单元的点被赋予较大的权重, 而在边缘地区的点权重则较小, 所以通过算子方法得到的结果分布比较平滑。

5 制图方法

5.1 导入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为Excel数据格式文件, 扩展名为.xls, 文件中有关闪电发生点的经纬度信息如图1所示 (图片只截取部分资料) 。

打开Arc Map软件, 单击Tools菜单并选择Add XY Data后, 定义X轴和Y轴数据;导入数据时, 单击Edit按钮, 在弹出的Spatial Reference Properties窗口中单击Select按钮, 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 在本文中选择的投影是WGS 1984.pfj, 确定之后系统便自动导入所选择的数据, 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个图层, 导入的数据便存在于这个图层中。

5.2 导入边界图层

单击工具栏中的Add Data按钮, 选择县区界边界文件*.shp, 成功导入后, 设置图层属性, 显示为透明框, 边界线加宽, 效果如图2所示。

5.3 利用密度函数计算密度

单击Spatial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 并单击density。在新弹出的密度函数窗口中设置输入数据、密度类型、搜索半径、栅格大小和保存目录等。在本文中, 所有属性设为缺省值, 其中栅格大小 (Output cell size) 为输入数据范围的长或宽的较小值除以250以获得250个单元。在图3中栅格大小值为0.0031888o, 乘以250即为本市南北方向的宽度。确定之后, 便可得到经过密度函数计算处理过的密度图。

5.4 设置掩膜、分析结果范围、输出单元大小

单击Spatial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 并单击options。单击generel选项卡, 在Analysis mask下拉框中选择县区界边界文件*shp作为掩膜;单击extent选项卡, 在Analysis extent下拉框中选择same as layer“边界文件”作为分析结果的范围;单击cell size选项卡, 在Analysis cell下拉框中选择same as layer”calculation”指定输出单元大小。

5.5 利用栅格计算器为栅格数据赋权重

在栅格计算器中, 可以使用地图代数来给栅格数据赋权重。单击Spatial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 并单击Raster calculator。双击要加权重的图层, 图层将显示在表达式的图框中, 输入*和输入的权重 (在本文中取1.0) , 最后单击Evaluate。

5.6 数据分级及调整色彩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系统缺省的数据分级, 在本文中修改为4级, 其中每一级的数据范围、颜色和标签都可以自己修改。

5.7 其他设置

在输出图形前, 将模式切换到Layout View, 单击Insert菜单下插入比例尺、指南针、图例等;单击File菜单下的Page and Print Setup调整页面为横向或纵向;在工具栏中, 可以设置地图比例, 如1:800或其它。最后, 单击File菜单下的Export Map输出图形, 输出的格式可选.jpg、.bmp、.pdf等。

图4就是绘制出的湖州市闪电密度分布图, 闪电密度的单位是次/ (1经度*1纬度) , 所以显示值比较大, 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在地球表面的1经度*1纬度的面积。在本文数据中, 计算得出10658Km2, 数据处理一下便可得出每平方公里的闪电次数。

6 小结

以闪电定位仪数据为样本, Arc Map为软件平台, 建立栅格, 通过密度函数计算栅格密度, 再将计算所得密度分级, 并用不同颜色渲染, 形成高精密度的、直观的地闪密度空间分布地图。本文所使用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其他点密度图的绘制方法, 简单易行, 图形精确、美观。

摘要:该文基于ArcGIS软件中的空间分析模块, 以浙江省气象局闪电定位系统提供的近两年数据为样本, 详细叙述了湖州地区范围内闪电密度图的绘制过程及要点。此方法也可以作为其它密度图绘制方法的参考, 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ArcGIS,空间分析,闪电,密度,绘制

参考文献

arcgis中网络分析 篇5

地籍测量成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是常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发证的原始资料, 地籍数据主要的采集方式以外业实测为主, 但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 导至在后期地籍数据入库时产生许多逻辑错误, 这从数据库建设的角度来说是不允许的, 对地籍测量的成果数据也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 首先分析了目前地籍测量数据在入库时存在的问题, 如界址点与界址线结点的关系, 房屋与宗地层的关系, 宗地层与界址线的关系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运用ARCGIS的拓扑模块进行检查和处理的方法, 并就地籍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

1 目前常见的地籍数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常见的地籍数据以实测为主, 主要运用全站仪、RTK等方法获取, 但由于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及作业员的经验等原因, 导至外业提供的数据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如房屋角超出了界址线, 界址点不在界址线上, 宗地之间存在缝隙或重叠, 邻宗界址点不统一等。

2 ARCGIS基于规则的拓扑模块

ARCGIS是一款成熟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 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检查功能, 对数据结构具有严谨的要求和管理, 特别是该软件的基于规则的拓扑功能模块在地理信息数据质量检查及自动处理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以ARCGIS 9.3为例, 拓扑规则有几十种, 为别可以解决点、线、面内部的逻辑错误及相互之间的逻辑错误。

3 运用ARCGIS的拓扑模块进行地籍数据的检查及处理

3.1 数据的导入

首先运用ArcCatalog建立一个Geodatabase (鼠标右键, 图1) , 然后在里面建立一个要素集 (图2) , 输入要素集名称, 选择对应的空间参考系, 输入矢量数据的分辨率。这里需要注意, 矢量数据分辨率是指图内各要素中最近结点之间的△X及△Y, 如果这个值设置过大, 系统就会将图内小于这个值的结点自动处理为一个结点。

按以上步骤建立完成要素集后, 在要素集名称上鼠标右键导入需要检查和处理的SHP文件 (图3) 。

3.2 基于规则的检查和处理

3.2.1 房屋是否在宗地内检查

根据地籍调查的要求, 房屋应该隶屋于某个宗地, 所以当房屋层的要素超出宗地范围时就视为错误, 具体步骤如下:进入ArcCatalog模块, 在刚才建立的要素集上右键, 建立一个拓扑, 见图4。输入等级值时, 最高等级为1, 级别越高越不易移动相应结点, 这里将宗地的级别输入为1, 房屋的级别输入为5, 最后选择拓扑规划, 甲要素必须被乙要素覆盖, 见图5。

接着进行拓扑验证, 验证结果用ARCMAP打开, 即可看到房屋超出宗地的部分已深色表示。

3.2.2 界址点不在界址线上检查

根据要求, 在地籍数据中, 界址点必须在界址线上, 按上述步骤建立拓扑, 规则为界址点必须被界址线覆盖, 验证结果见图7。

3.2.3 宗地存在缝隙及重叠检查

按上述步骤建立拓扑, 规则为要素不能重叠、不能有缝隙两, 验证结果见图8。

3.3 需注意的问题

在应用ARCGIS的拓扑检查及处理功能时, 容限值是一个很重要的要念, 有两点需注意, 首先在建立要素集时, 输入X、Y容限值, 这个概念是指当输入的要素本层内如果两结点之间的△X及△Y小于容限值时, 系统直接会对数据进行处理, 保证处理后结点间△X及△Y大于容限值。另处一个是在建立拓扑规则时输入的容限值, 这个概念是指系统在进行拓扑验证前对参于拓扑的各层进行处理, 当不同层之间的结点△X及△Y小于容限值时系统就会根据级别调整级别较低的图层数据, 使之结点间△X及△Y大于容限值。调整完后进行拓扑规则验证, 不符合规则的就会标示出来。

4 结论

通过大量实践, 运用ARCGIS的拓扑模块, 在地籍数据库的建设中能够高效快速的检查和处理存在的逻辑错误。当然在具体实践中对容限值要根据不同的数据精度进验证, 并作好数据备份, 以免ARCGIS的自动处理功能将正确的数据处理错误。

摘要:运用ARCGIS的拓扑规则检查模块对地籍数据进行检查和处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ARCGIS,拓扑规则,地籍数据

参考文献

[1]吴秀芹, 张洪岩, 李瑞改, 张正祥, 董贵华.ARCGIS9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一版.

[2]地籍调查规程 (TD/T1001-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 2012年发布.

arcgis中网络分析 篇6

关键词:ArcGIS制图,宗海图,海域使用论证

宗海图是海域使用申请中的重要附图,是申明海域使用权属的重要依据。《海籍调查规范》对宗海图的样式、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为了保证宗海图绘制的规范、准确,本文在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实践基础上,以山东莱州朱旺海洋生产管理用房建设项目为例,介绍了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宗海图的方法和技巧。这种方法既可保证宗海图绘制规范、准确,也可提高宗海图绘制的工作效率,为海域使用管理和用海审批提供技术保障。

1 宗海图概述

1.1 宗海图的组成与内容

宗海图包括宗海界址图和宗海位置图,宗海界址图主要用于反映宗海的形状、面积及其界址点分布;宗海位置图注重宗海范围及其周边的整体布局,反映宗海范围的地理位置。两者的内容和绘制要求区别如表1所示。

1.2 宗海图绘制步骤

搜集资料,包括海岸线、水深地形、项目及周边用海权属现状、坐标信息等资料,选取合适的底图并对其处理;找到数据源,读取界址点数据;根据界址点数据绘制宗海界址线、宗海面;设置图幅比例尺和标注的字段;添加图框、经纬网及宗海图文字信息;宗海图中相关表格绘制;输出图件。

2 宗海图的编绘实例

2.1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莱州朱旺海洋生产管理用房建设项目自山东朱旺港务有限公司渔业码头工程向北建设。在东侧、西侧建设两条护岸、护岸总长164.7 m,北侧建设码头用于养殖船舶停靠、码头长80 m,码头外侧建设防波堤、防波堤总长213.1m。项目用海面积共为2.260 6hm2,其中填海用海面积为1.059 2hm2、防波堤用海面积为0.650 8hm2、港池用海面积为0.550 6hm2。

2.2 工作底图的形成及处理

宗海图底图应主要反映毗邻陆域与海域要素,包括岸线、地名、等深线、明显标志物等,一般为WGS-84坐标。可选择地形图、海图及精度适当遥感影像地图作为绘制宗海图工作底图[3,4,5]。

如果海岸线位置与宗海界址的相关性较大,如顺岸码头、堤坝等海岸线直接构成宗海边界的一部分,或如港池、航道等海岸线与宗海的距离非常接近时,应专门实测海岸线来绘制宗海界址图;反之则没有必要对海岸线提出高精度的要求,可以使用政府批准的岸线或工作底图岸线。

宗海界址图和宗海位置图各自表达重点不相同,由于两图比例尺相差较大,所以对海岸线的使用可不一致。具体来说,宗海界址图中的海岸线应满足“准确、实际、高精度”的原则[6],宗海位置图中应采用工作底图岸线或政府发布的最新岸线。

莱州朱旺海洋生产管理用房建设项目用海不占用自然岸线,仅南侧紧邻山东朱旺港务有限公司渔业码头工程。该项目采用山东省1∶5万数字成果作为底图,坐标系为WGS-84 坐标;该底图以“908专项”汇交的岸线资料为参考,利用 “908 专项”汇交的遥感影像资料,对旧版1∶5万数据进行修正、编制、符号化处理及工程文件制作等方面工作制作完成;底图图层包括项目所在海域的高程点、等深线、海岸线、交通运输线、居民地面、海岛、注记及海洋陆地面等。利用ArcGIS提供的Add Data工具能直接导入需要的图层,并显示相关属性信息。

2.3 宗海界址点的绘制

按照现行《海籍调查规范》要求,宗海范围是通过直线形式顺序连接各相邻界址点而形成。然而对于圆弧型构筑物边界,这种“裁弯取直”[7]来描述这些圆弧型构筑物边界的方法,界址点越多绘图精度越高。但对绘图精度没有明确规定,建议尽快完善宗海图绘制规范,明确宗海图绘图精度的要求。

莱州朱旺建设项目界址点选取是依据现场测量数据及该项目的平面布置,采用解析法计算出项目用海各拐点坐标。对于部分弧形边界界址点选择,适当加密界址点,以能清晰反映宗海的形状及界址点分布为宜[8]。将坐标输入EXCEL表格,并将表中各界址点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序,然后利用ArcGIS中的Add xy data工具添加该表格数据,通过ArcGIS软件输出功能(data-explot data)把该表格数据转换为shp格式的界址点数据图层。加载该图层后打开界址点图层属性表,在labels属性中修改相关参数,便可在宗海界址图中显示界址点号。

2.4 宗海范围的绘制

根据海籍调查规范,宗海及各内部单元的界址点按逆时针方向进行顺序连线,形成闭合的界址线。

莱州朱旺建设项目投影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为120°E;利用ArcGIS Tool Box中的Define Projection和Projected工具完成坐标投影,形成投影转换后的各数据图层。根据投影转换后的界址点平面坐标,可利用两种方法生成相应界址线或面:第一种是利用ArcGIS自带的Data Man-agement Tools工具中的feature to line和feature to polygon功能转换为线或面图层数据;第二种是利用在ArcGIS中安装的插件ET GeoWizards工具生成宗海界址线、宗海面。第二种方法更为方便、快捷,较为常用。

宗海界址线、宗海面图层在其属性表中可利用ArcGIS的Add Fields工具添加相应长度、面积等属性字段,并通过自带计算功能计算长度、面积。

用海范围相邻项目的权属界线可以通过实测界址点或已有的界址线完成相邻宗海图斑在宗海界址图上的展绘。本项目相邻项目用海情况利用的是2014年12月的山东海域使用有权属图层,该权属图层属性包括已确权用海项目的详细情况,ArcGIS可直接导入该图层,并显示相关属性信息。

2.5 宗海图图廓整饰及图形输出

图层属性设置。ArcGIS支持图层属性的设置,按照宗海图制图要求,在图层特性管理器layer properties对话框中分别设置各层的颜色、线型、宽度及填充样式等属性。

图廓及经纬度标记。在Layout View状态下,利用ArcGIS中Layers的Grid属性,生成图廓及经纬度,对图框线距、线的粗细、网格大小及经纬度标注字号等按照《海籍调查规范》要求输入相应参数。

宗海图中相关表格的绘制。ArcGIS支持与Excel数据的交互处理,对于宗海图中的多个表格,可利用EXCEL的强大处理功能完成制作,然后通过ArcGIS的Insert object工具将该表格数据直接插入到ArcGIS当中即可。

宗海图中辅助要素的绘制。对宗海图中的标题、指北针、比例尺、图例等要素,在Layout View视图下,选择菜单栏中的Insert子菜单选项,在下拉菜单中分别选择Title、North Arrow、Scale Bar、Leg-end选项,插入后分别设置相应的参数即可[5]。

宗海图的输出。根据海籍调查规范,宗海位置图和宗海界址图各自单独成图,采用A4幅面,大小可调。宗海位置图和界址图可在ArcGIS软件中设置图形输出格式及分辨率后直接打印出图,也可通过ArcGIS提供的Export Map工具输出不同格式图片。

3 结语

本文利用ArcGIS制图技术实现宗海图的制作,既保证宗海图的规范、有效,也提高宗海图制图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鉴于Arc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制图功能需进一步挖掘,以便为海域使用管理和用海申请的进一步规范化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田双凤,黄承义,陈培雄,等.AutoCAD技术在海域使用论证宗海图绘制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76-77.

[2]王建忠,王玉龙,李秀丽.利用AutoCAD绘制海域使用宗海图件方法浅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5):167-169.

[3]国家海洋局.HY/T124-2009海籍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国家海洋局.HY/T 123-2009海域使用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5]国家海洋局.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Z].2010.

[6]李晶,张彦昌,安永宁.宗海图中海岸线的选择与界址点的综合处理[J].水道港口,2014,35(5):550-553.

[7]袁仲杰,孙岳,赵素芳,等.圆弧型构筑物宗海界址点界定方法探讨:以大连南部沿岸海洋开发活动为例[J].2013,33(4):603

上一篇:高考励志搞笑横幅的标语下一篇:创新是发展第一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