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格桑德吉事迹(精选3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获奖名片】:格桑花开
【颁奖词】: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推选理由】:
杜玉波: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恒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
彭长城: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灵魂。她是无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
王振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是她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现实。
【事迹介绍】: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并且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帮辛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为今天入学率95%。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张蕾
张蕾8岁那年,父亲因病双目失明。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欠下外债,可父亲的病情未见好转。母亲丢下张蕾和弟弟一走了之。从此,家庭的重担一下落在了这个年仅8岁的女孩身上。生活的艰难并未磨灭张蕾求学的渴望。“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才能让父亲和弟弟过上好生活。”一心想要上学的她在农活和家务之余,就把书拿出来看。2007年8月,张蕾考入铜仁学院中文系。为了不让双目失明的父亲一个人在家无依无靠,她决定带着父亲上大学。
“不管生活怎样,父母对你怎样,照顾他们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张蕾最大的希望,就是父亲病情缓和些,脾气更温和些,“生活会越来越好的,不是吗?”
李子君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对照身边典型学习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号召我们学习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因为没有材料,我只能从网络中寻找。格桑德吉是一位藏族姑娘,她从大山里走出去,大学毕业后放弃城里的工作机会,又回到了大山实现她的教育梦想。她用自己朴素的心对抗着恶劣的生存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着一批批孩子叩响知识的大门,用自己无私的付出成就了山里孩子的人生。任何赞美的语言都表达不了我对这位教师的敬意。
格桑德吉200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个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试问沿海平原地区的老师有几个能做到这一步?虽说环境造就人,但当人们真正的面临这样的情况时又有几个能像格桑德吉那样坚持下来呢?
格桑德吉被称为门巴族的“护梦人”,她给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多数人或许都有些麻木了,很多人安于现状,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虚度年华,浪费青春;也有少数人把付出与收获,名利与爵位看得太重,总用高官厚禄武装自己,像格桑德吉那样的人很少。
格桑德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留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思考:怎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是只知道“传道受业解惑”的,还是既“传道授业解惑”又用
实际行动去践行“道”的?其实,我们都很清楚,答案肯定是后者。我们要像格桑德吉那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动力和目标。我们要向格桑德吉学习,做一名阳光教师,播洒阳光进入每名学生的心田;要以格桑德吉为榜样,爱生如子,严格要求自己,将学生永远放在第一位。当然,“爱生如子”不是一句空话,要像格桑德吉那样去办实事,那样的教师才是社会所需的人民教师。
【感动中国格桑德吉事迹】推荐阅读:
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女排事迹学习有感11-25
感动中国2020中国女排人物事迹个人感想07-09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11-11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初二800字03-05
感动中国“女排精神”事迹心得体会06-19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材料:支月英12-22
感动中国的感人事迹作文900字02-25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作文04-0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女排事迹观后感心得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