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乌鲁木齐(精选16篇)
早晨,太阳唤醒了沉睡的乌鲁木齐,繁华的大街上人来人往,马路两旁有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南湖路的中间矗立着一座座立交桥。休息了一个冬天的树木,昨天融融的春雨,哗啦啦的春雨叫醒了树木,树木吐出了点点嫩芽。、
到了晚上,最热闹的地方要数友好路了,那里有川流不息的车辆,还有人山人海的人群,马路两旁有绚丽多彩的广告是那么引人注目。还有,还有!一个矗立在友好路一座高架桥,这座高架桥共有五层,,是乌鲁木齐最高的高架桥。旁边有好多建筑物。
乌鲁木齐的公园可多啦!有西公园、有红山公园、还有水磨沟公园。
乌鲁木齐的有名建筑可多了,有世纪金花、有新医路的科技馆、还有人民广场上的天山百货大楼。
一、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 现状
芦草沟乡2001—2005年间拥有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包括1个养猪协会, 1个奶业协会, 2个牛羊育肥养殖协会, 3个种植协会。2007年,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 芦草沟乡辖区中有3个村被划入水磨沟区, 芦草沟乡拥有的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 有2个育肥牛羊协会, 1个奶业协会和1个种植协会, 共4个协会随着行政辖区的划分也归入了水磨沟区, 仅存的3个协会又由于人员文化素质不高、专业知识匮乏、经验不足、制度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 到目前基本上处在瘫停状态, 并没有发挥出专业合作组织应有的功能。
(二) 特点
一是规模速度处在初级阶段。全乡2001—2005年只拥有7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目前, 仅存的3个协会也处在瘫停状态, 数量少且发展缓慢, 没有发挥出协会的作用。二是产业领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种植业主要集中在瓜果、蔬菜等特色种植领域, 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领域分布较少。三是利益连接不紧密。利益连接方式处在技术合作、信息合作而多没有发展成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四是服务水平处在初级阶段。处在向社员单纯提供技术、信息和购销服务的阶段, 而没有延伸到储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二、存在的问题
根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来看, 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认识上存在偏差
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中, 认识上存在偏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无形障碍。村领导干部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 缺乏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了解。一些人思想观念更新慢, 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缺乏了解, 看不到其发展的前景, 对政府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也没有精心组织引导, 致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农民群众认识上的偏差, 主要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视为走形式, 缺乏领导和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想基础。
(二) 发展规模小、质量高的不多
目前的合作经济组织一般只能带动和辐射本社或本村范围内的部分农户, 能够发挥区域性带动作用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不足, 公共积累少, 制约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多还只是在种植、养殖、传统收购销售, 产前产后常规服务的层面, 涉及现代物流、精深加工方面的少, 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发挥。
(三) 管理不规范, 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民主管理和规范运作。一方面, 组织与入社农户之间多是技术、信息咨询联系, 利益联系不紧密, 出现“空壳问题”;另一方面, 存在规章制度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的问题, 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执行机构。
(四) 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农产品市场竞争不仅是产品质量的竞争, 也是产品形象的竞争。因此, 商标、品牌、包装、信誉等有形和无形资产都显得十分重要。但是, 芦草沟乡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甚至没有注册商标, 更谈不上市场知名度, 因而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受到负面影响。
(五) 农民认识不足, 参与意识不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 以农户经营为基础, 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 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 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但有的农民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认识模糊, 怀疑加入后的收益, 所以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主要模式借鉴
(一) 新疆疆外主要成功模式
疆外一些省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早、发展较快, 发展内容丰富。主要模式有:
1. 能人依托型
这是“能人牵头, 农户参与”的模式, 在“能人”效应下建立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 有较强的自发性和独立性。这种模式的合作经济组织, 大都规模比较小, 运作不规范, 往往由能人一手包办, 有的甚至连章程也没有, 主要依靠能人的个人权威来维系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还有, 产权往往比较模糊, 能人个人的财产与合作组织的公共财产所属往往不很清晰。
2. 农民专业协会
如山东青州市弥河镇食用菌协会, 它是农民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非企业性合作经济组织, 为社员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销售信息等方面的服务。该协会于1999年成立, 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千家万户, 积极为食用菌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系列化服务。
3. 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依托型
由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 把一部分专业农户组织起来, 开展服务, 促进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种运作模式。它与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不矛盾, 反而成为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织依托。这种模式多出现在“一村一品”发展较好的地区, 但其产权不太清晰,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村委会班子与合作经济组织班子之间的关系, 成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4. 基层农技部门依托型
这是在当地农技服务站等涉农服务部门的牵头下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种运作模式。依托基层农技部门, 利用其技术、服务等优势组建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约占浙江省总数的30%, 是主要的运作模式之一。农技部门利用其信息、技术及设施的优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能形成一种多方共赢的结果。对农技部门来说, 不仅使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了保证, 而且推动了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在农民中重新获得了地位。
5. 运销型合作社
如宁津县刘营优生猪运销型合作社, 它是针对农民卖难问题, 围绕搞活农产品流通, 确保农产品产得出、卖得掉、卖个好价格而建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1999年由6名生猪运销户发起成立。现有生猪运销大户50多户, 社员400多人, 300多辆车, 固定资产80万元, 年外销生猪10万头, 盈利140万元。
6. 公司依托型
以从事农产品加工或销售等业务为主的公司为依托, 吸收相关农户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主要是专业合作社) , 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 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的运作模式。这类模式在浙江省约占10%, 也是很重要的运作模式。
(二) 新疆疆内主要成功模式
新疆经过农村改革30年的探索与实践, 新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2009年上半年, 全区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近2 000个。主要成功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 能人领办型
由种养殖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 积极吸纳农户参加。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件尚不成熟的地区, 以从事农产品购销为主, 形成“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 这种的模式因为组织便利而被大量采用。同时, 这种模式为进一步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了资金、管理、技术等基础。能人领办型直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例如, 昌吉市铁牛农机合作社由13名农机能手自发组织, 自2007年成立以来主要开展跨区农机作业服务, 与周边农场及种植大户签订作业订单上万亩。
2.“支部+协会”型和村干部引领型
由村党支部或村干部牵头, 利用外部资金或威信优势, 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阜康市黄土梁惠农经济合作社就是由党支部牵头组织, 合作社下设贮藏保鲜、棉花、大白菜、奶牛、大米、牛羊育肥6个分会。还有如玛纳斯兰州湾镇金土豆合作社, 就是由村干部引领58户农户组建, 生产早熟土豆形成规模并连续几年出口到哈萨克斯坦, 带动了农民增收。
3. 技术人员领办型
由技术人员牵头, 以提供技术服务为核心组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如吉木萨尔县大有乡金土地合作社, 合作社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并通过聘请农业技术人员, 向社员提供服务, 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发挥很好的作用。再比如玛纳斯县头工乡绿藤葡萄专业合作社由头工乡农技站技术人员和农户联合组建, 带动了这个乡葡萄规模化生产。
4. 龙头企业依托型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由农民组建合作经济组织, 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如依托工业番茄加工龙头企业、甜菜制糖龙头企业、葡萄酒龙头加工企业、奶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组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通过订单跟企业形成联合与合作关系。如泰昆集团与呼图壁县大丰镇联合兴办的养鸡合作社, 采取农户入股, 鸡由公司统一饲养, 农户通过从公司分红获利;或由泰昆集团提供鸡苗、防疫、养殖技术指导、销售等服务, 农户通过提供饲养劳动获利。
5. 基地带动型
以一定区域的农产品基地为基础, 以技术、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为纽带, 形成“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形式。如且末县、若羌县形成的红枣产业带, 焉耆盆地的工业番茄、葡萄、打瓜、色素辣椒等经济作物产业带, 发展了香梨、工业番茄、红枣、打瓜、色素辣椒、无公害蔬菜等专业协会, 同时, 结合现代畜牧业发展, 在库尔勒、焉耆、和静等地建立了奶牛养殖协会。昌吉市围绕红色产业抓大农业, 番茄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 成为新疆主要的番茄种植基地, 并有中粮屯河、新中基、新疆昌通等多家番茄加工企业。昌吉市番茄协会顺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为番茄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会员已由最初的49人发展到930多人, 辐射带动了4个乡镇、5 000多户农民增收。
6. 股份合作联合型
引入股份合作机制, 由农户、合作组织和企业自愿联合, 按“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是近年出现的以股金为主, 以土地、厂房设备、技术为补充的自愿合作与联合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 其中有一些从开始入股登记注册即为法人经济实体。如塔城丰农玉米合作社, 开始以每股50元入股, 资金20万起家, 经过两年的运营, 形成了250户社员、200万元固定资产、300万元流动资金的规模, 2008年购销玉米等农产品2.5万吨。
需要说明的是, 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中, 政府、企业、科研、大户等主体在市场这个前提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如2009年3月成立的塔城市汇丰农作物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 有自治区小麦育种基地和塔城地区丰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两个集体会员。科研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入, 使该合作社形成“科研+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所以,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模式必将随着实践经验和经济发展的推动, 呈现出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形式。
四、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模式选择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的普遍性决定了它的可仿效性, 其特殊性决定了它的选择性。结合芦草沟乡实际情况,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采用以下的发展模式:
模式一:目前, 有优势产业但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 可以采取“政府组织模式”。这类模式就是“政府+协会+农户”的模式, 要求政府围绕优势产业组建协会, 开发优势资源, 培植新产业, 使潜在的优势变成市场竞争优势。从芦草沟乡实际情况出发, “低起点、高着眼”, 采取“两步走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先由政府参与, 调动各方力量办协会, 然后再引导协会向专业合作社发展。这符合芦草沟乡当前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
模式二:未来, 形成产业集群。农产品出现卖难的, 可以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及“农民自办型”等发展模式。这类模式要求政府积极引导经纪人、企业、党政干部兴办协会或市场,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开拓市场, 以便获取各种市场信息, 降低交易费用, 避免恶性竞争, 提高农户的谈判能力, 用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实体,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政府要做好裁判, 确保经纪人、公司与会员的利益不受损害, 促进协会的健康成长。
五、芦草沟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芦草沟乡成立发展农村经济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具体事宜, 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职能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 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 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来抓。要努力营造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二) 加强宣传教育
采取各种方式向农民群众宣传国家、自治区对开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政策, 介绍外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验, 向农民讲清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是民建、民管、民受益的群众组织, 目的是让农民按照自愿的原则组织起来, 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大力宣传形成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激发农民群众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三) 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技能培训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础, 必须在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的同时, 夯实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对合作社的培训辅导,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辅导制度。通过举办各种农业知识培训班, 传授农业技术和技能, 重点辅导农业合作社的运营和管理知识, 以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素质, 促进合作社提升整体素质。通过合作社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 培养有文化、有技术、善合作、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全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典型示范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先抓典型。开展试点示范, 然后在巩固试点成果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某行业的成功模式, 再逐步推开, 稳步地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典型示范、总结推广, 使广大农民亲自体验或亲自看到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好处, 从而调动更多的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也使政府部门领导在实践中掌握了如何指导合作组织发展的经验, 然后再去指导实践。从实际出发, 选择和确定相应的示范专业合作组织, 建立示范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体系。
(五)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积极争取自治区、米东新区财政支持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自治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 (2009年9月起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2 000万元) , 重点扶持开展工作较好的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并择优扶持成为自治区级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各地州和县市财政每年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 支持本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的项目, 只要符合专项资金投向的, 各级财政部门应优先立项。安排一定数量的支农周转金和信贷资金, 用以扶持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的新技术引进、教育培训等。
二是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凡是国家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享受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都要帮助争取政策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收入, 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凡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其销售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范围内的自产农业产品, 免征增值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 其销售农产品, 按1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 对收购的免税农产品原料, 可凭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 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三是帮助落实金融信贷扶持政策。
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 要积极研究制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简化审批手续, 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季节性、临时性所需资金, 提供各种类型的低息贷款,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配建服务场所和农产品经营网点、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
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自有资产抵押或社员联保的形式办理贷款手续。采取多种形式, 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 如实行“小额信贷”, 并且给予财政贴息, 农业产业化等贴息资金要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倾斜。
四是落实用地用水用电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政策。
根据国家政策。农民合作社发展需要的用地应依法优先优惠从快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养殖基地、发展花卉苗木所需用地, 在不改变农用地用途的情况下, 可依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 采取租赁、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予以解决。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所需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的, 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优先安排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农民合作社从初加工、贮藏保鲜应按农业生产水价电价标准执行。对农民合作社整车并合法装载自产鲜活农产品的车辆, 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绿色通道”上通行, 在原有车型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降一型征收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通行费, 对农民合作社的产品认证、商标注册等实行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通过对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扶持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的细化及有效落实, 为芦草沟乡农民合作社建设发展开绿灯, 创造宽松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唐志强.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657.
[2]黄俐晔.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模式的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07, (3) :83.
[3]贺小林, 武国航.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 2009, (2) :45-49.
[4]姜明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来自云南省的调查[J].江苏农业经济, 2006, (12) :67.
[5]于敏, 姜明伦, 等.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选择研究:基于云南省的调查与思考[J].北方经济, 2007, (3) :50.
黄昏已近,当夕阳染红了云彩,当霞光晕染了江面,我悠悠地漫步于嘉陵江畔。穿过热闹的人群,感受着小城独有的幸福温馨,自然美丽。
苍溪美,美在江边的梨园
她是白居易诗中的“最似孀闰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是丘处机词中的“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不与群芳同列的梨花,是美丽苍溪的象征。
苍溪作为中国梨花节的诞生地,每每到了阳春三月,江边的梨园便披上了一层雪白的轻纱。微风拂过,梨花像漫天白雪随风舞动,像圣洁的仙子踏着春的歌儿,迈着灵动的步子。在这幽洁的梨园飞旋起舞。你看,成片成片的梨花,一朵朵、一簇簇聚集在枝头。或含苞待放,或迎风盛开。她轻轻地随着风儿摇曳。游人们则络绎不绝地在梨花旁拍照留念,或拥抱梨树,或轻撷梨花,或绽放笑靥。梨花的香味儿也顺着江水飘散至这江边的小城。清新馥郁。我忍不住使劲吸了吸,想要穷尽这迷人的芳香。
梨园之美不仅美在春日的灿烂,还美在秋日的丰收。当香甜的秋风拂过大地。当金黄的麦浪荡起波涛,田野间,梨树上,一个个丰满诱人的雪梨挂满了树丫。压弯了枝头。果农们笑逐颜开,沉甸甸的果实是喜人的收获,更是果农们幸福生活的源泉。这就是我爱的梨园,爱她梨花的香甜,爱她丰收的喜悦。
苍溪美,还美在夜间的滨江路
从梨园开始,一条新铺的柏油公路从小城的西边一直延伸至东面的武当山下,像一条纽带拉近了小城两头的距离。滨江路是小城人们一年四季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明亮的街灯映照着行人的笑脸,映衬着江畔的倩影。在这里,人们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老人们迈着矫健的步子,有说有笑沿街散步,好不悠闲;孩子们三五成群追逐打闹,稚嫩的笑声引得杨柳枝叶也随风翩飞;年轻的情侣们则你侬我侬,牵手漫步于江边,心中爱意呢喃;更多的人们则在茶余饭后集中起来一起锻炼,和着音乐节拍,自由地跳起“坝坝舞”,脸上无不洋溢着欢欣愉悦的笑容。
滨江路不仅给小城人民带来了欢乐,也承载着这十多年来小城的独家记忆。犹记得十年前,江边仅有用鹅卵石堆成的码头。当江风轻轻吹过河岸,我常常靠在码头边听风乘凉,看着渡船上的人儿一拨又一拨,远去又归来。而今,老旧的码头已成为历史,变成了滨江路上娱乐休闲的广场——月亮湾。这就是我爱的滨江路,爱她欢乐的人群,爱她闲适的环境。
苍溪美,美在俊秀的武当山
沿着滨江路一直向东,渐渐地,一座秀气的山岭便会映入眼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当山。山峰从嘉陵江边突兀而起,山势巍峨挺拔。滔滔东下的江水为之“曲肘”,折而向南,因其形如笔架,古时又称笔架山。从山脚望去,山中草木茂盛,似一片墨绿的海洋。山林用她那鲜亮的绿颜放松人们的心情。步入山中,仿佛置身于神宫仙境,古色古香的道教建筑给人以神秘幽远的感觉。作为苍溪道教文化的最大传播地,在这里,传播着道教“济世利物,齐同慈爱”的思想,滋养着万千苍溪人民向善的人性本源。
站在武当山巅的仰天楼之顶,眺望千里嘉陵,又是何等的壮阔!看,老城区高楼林立,江边嘉陵二桥三桥正开工建设;新城区一座座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极目远眺,江水浩荡,雾气弥漫,极尽了视觉的享受。武当虽不是五岳之一,但我对她的热爱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我爱的武当山,爱她青葱的树林,爱她古朴的道观。
这就是我的家乡——苍溪。这个江边的小城陪着我们一代代人一同成长,一同经历了艰难沧桑的岁月,也度过了蓬勃发展的时光。
美哉,我的家乡苍溪!禁不住激情澎湃,为她赋诗一首:悠悠嘉陵水,千载万古流。巍巍武当山,势拔天外楼。滨江雨后娇,梨园香远留。最美苍溪县,天地独一秀!
(指导教师 李桂芳)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唤醒了沉睡的乌鲁木齐。大街上绚丽多彩的广告,马路两旁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矗立着。休息了一个冬天的树木在温柔的春风里,春风爱抚着她,春雨姑娘滋润着她。
到了晚上,最热闹的要数友好路了。友好路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车辆,灯光闪烁,金碧辉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雄伟的建筑物勾画出轮廓,把繁华的大街打扮成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乌鲁木齐的公园可多啦,有西公园,儿童公园,红山公园,植物园......
乌鲁木齐的友好路上,昆仑宾馆俗称八楼,八楼有对面就是人民大会堂和自治区展览馆。友好商场是现代建筑。
晴朗的早晨,拥抱和煦的阳光。
我喜欢看路边草叶上一滴滴晶莹的露珠。轻轻的躺在嫩绿的芽尖儿上。一群小麻雀叽叽喳喳为我带领上学的路。呼吸带着香甜的空气,任由清晨第一缕微风从我的面颊拂过,带走还慵倦的睡意,然后便开始全新的一天。我喜欢旁边一颗颗笔挺的银杏树,还有树下捡果实的的小孩子脸上满足的笑。那笑,就像朝阳般明媚。
炽烈的午后,享受火热的日光。我喜欢看绿油油的树叶被阳光映得发亮,鸟儿静悄悄的躲在树荫处。聆听青蛙和蝉儿们声嘶力竭的叫着。感受着被炙烤的大地上热辣的温度,或许让人感到燥热,同时也告诉我万物的成长都要经过朝阳般残酷的考验。我喜欢那种激情,如同正午的烈日一般。
浪漫的黄昏,欣赏旖旎的余晖。
我喜欢暮落西山的悠闲,看太阳慢吞吞的落入天边,拂袖便带来一抹迷人的彩霞,夜的帷幕也不知不觉落了下来,缓缓地,悠悠的。我常在这里思索,整理自己或轻松或复杂的情绪。世间万物都如同太阳一般轮回,就算每天都要落下,却也从未放弃重新升起。我喜欢那份悠闲,就像夕阳落下的安逸。
静逸的夜晚,体会沉静的心境。我喜欢趴在窗户上,仰望星空。尤其是看那月朗星稀的日子里,月亮孤寂无依的凄美,却依旧把月光洒落人间,照亮漆黑的世界。人们都说月亮石寒的,可也觉得那银色的光辉是暖的,向母亲轻柔的手在抚摸世间生灵,让一切都安心入睡。我喜欢这种踏实,像月光一样舒缓、宁静。
看到每天太阳东升西落,体会四季的更迭交替,感受成长的点滴快乐,总是平平淡淡,也从不觉乏味。
我家是地地道道的三农之家。去年暑假,我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每隔一段距离,路边就有一个小公园,公园里还有健身器材,以前是没有的。到了村口,看见一个标志碑,碑上刻着九个红色的大字:“永远跟党走,听党的话”。我心中顿生强烈的安全感,党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带领我们成长、不断强大。我好奇地问爷爷:“爷爷,咱村口怎么突然有这个标志碑呢?”爷爷说:“现在村里的管理规范了,农民福利又越来越好,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响应党的政策,就建了这个碑感谢党。”
农忙来了,村民们忙得不可开交,个个都在开田抛秧。看到爷爷开着开田机,溅得满身泥,好像一个泥人儿似的,我感觉好好玩儿,就下田帮着拔草,没一会儿,溅脏了衣服,累得我一顿抱怨,爷爷抱我上了田坡休息,我不好意思地问:“爷爷,你不累吗?”爷爷说:“不累,以前开田,那才叫累,那是一锄头一锄头开的,一个早上也开不了多少田,现在用机器,一个早上就能开好,快了上百倍咯;以前收稻谷,一镰刀一镰刀地割,稻谷甩好后,还要一担担挑回去,现在用机器,麻袋一装,就能用车子载回去;以前的路,又窄又不好走,坑坑洼洼的黄泥路,到下雨天,一不小心,摔个大跤是经常的事,现在全是平整的水泥路,在路上跳舞都没事。这可是致富路啊,每年收成季,家里的柚子、李子、桃子、花生,运出城去卖,都还很新鲜呢,够新鲜就能卖到好价钱,哈哈哈……”听了爷爷的这番话,我心里十分惭愧,喝完水,默默干活去。
舒兰的山美。这里有迷人的亮甲山、峻美的凤凰山、亮丽的新安红叶谷……传说很多年前,凤凰山曾经居住着百鸟之王——凤凰。至今山顶的岩石上还清晰地留着“凤爪印”呢!关于亮甲山也有传说故事,传说我国宋代抗金英雄岳飞在与金国交战时,曾经在山顶晾晒过铠甲,当时,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新安的红叶谷更是能与北京香山相媲美。每年的八九月份,满山的红叶绵延几十里,让人心旷神怡,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欣赏。
舒兰的水美。舒兰有细鳞河,清澈见底的细鳞河横穿舒兰市,像一条银龙盘踞在这里。河水滋润着肥沃的土地,养育着舒兰的人们。
舒兰物产丰富。在古代,平安的大米被封为贡米,以绿色、营养著称,传说历代的很多皇帝都对平安大米赞不绝口。这里有稀有的山菜,如猴头、木耳、山蕨菜等;还有珍贵的药材,如人参、灵芝、鹿茸等;小吃更是多种多样——酸甜的冰糖葫芦、甜脆的大块糖、黄澄澄的烤玉米、面乎乎的烤土豆、甜丝丝的黏豆包……
舒兰的人更美。这些年,勤劳的舒兰人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建设着自己的家乡。你看那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那一条条笔直的大路、那幸福快乐的笑脸、那满仓满谷的粮食……人们安定祥和,生活富足、快乐,人们努力地构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争当文明的舒兰人。
这就是我的家乡舒兰。我爱我的家乡!
乔乔木:舒兰还真的是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啊!
走进了相山公园,山上有的山像巨人,有的山像一条条巨龙。还有的山像一把把锋利的尖刀。山上还有石头,有的石头像积木,有的石头像乌龟,有的石头像蜗牛。春天到了,草丛草地上钻了出来,有的像绿毛毯,还有的像给大地盖了一个绿色的大被子。花开了,红的花像一堆火,黄的花像一堆金,白的花像一捧雪。夏天到了,一会儿天气晴,一会儿天气阴,好像娃娃的一张脸,说变就变。太阳像一团火一样晒我们,太阳还像一个大火球,还是把树叶晒卷了,就是把小草、小花,晒的低下了头。
秋天到了,树叶都纷纷飘落了,田野里的水稻、稻谷,都收获了。果实都接了,花园里有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菊花。有的荷花像千手观音,还有的菊花像毛线球。马路上到处都有落叶。
冬天到了,下雪了,雪落到的位置有:树上、车上、房顶上、草地上。落到树上的雪,好像给树披了一件衣服,落到车上的.雪好像给车披了一件棉衣。落到房顶上的雪好像给房顶带了一顶帽子。落到草地上的雪好像给草地盖了一个棉被。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可我却觉得我的家乡——江津四面山,风光无限好。你瞧:有壮观的望乡台瀑布、秀丽的大洪海、神奇的珍珠滩……
爸爸带着我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四面山,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了二个小时,终于,听到了远处传来水哗哗哗的流动声,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微风吹过松林。我兴奋的叫着:“爸爸,爸爸,是不是到了。”话音刚落,山路突然一转,我正准备提醒爸爸开慢点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哇!看到了瀑布的全身!巨大的心形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从千丈青山一泻千里,好像山爷爷的白胡子,又像一座珍珠的屏。原来这就是有名的望乡台瀑布呀!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眼前全是晶莹透亮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突然,我看到了彩虹,它高高的挂在空中,弯弯的形状倒映在潭中,把一潭水也染得五颜六色,真是美不胜收。难道这就是李白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吗?我跑到观瀑布台,那飞溅的水珠似蒙蒙细雨迎面扑来,打湿了我的脸、我的头发和我的衣服,似乎是在用它那独有的方式来洗去我一路旅行的疲劳。
接下来,爸爸又带着我来到了秀丽的大洪海,到了大洪海我才知道,原来大洪海并不是海,而是湖。放眼望去,湖水一片清澈,波光粼鳞。大树、高山、小鸟、蓝天、白云……倒映在湖中,美丽极了。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湖水里泛起了层层波纹……
南宁的美景
郭嘉荔:南宁又叫绿城,是一座美丽、整洁、和谐(xié)的城市,这里的青山绿水真的好漂亮!
你看,那绿油油的青秀山,多像给南宁戴(dài)上了一顶绿色的帽(mào)子;广场和马路边的五颜六色的花儿,多像给南宁穿上了一件花衣裳;南湖公园里那软(ruǎn)绵(mián)绵的草坪(pínɡ),多像一张毛茸茸的绿地毯(tǎn);还有那弯弯的邕(yōnɡ)江从南宁的西边贯穿到东边,多像一条舞(wǔ)动的绸(chóu)带。
龙珍妮:看,这就是同学们眼中美丽的“蝴蝶(hú dié)大桥”。因为它有一对蝴蝶一样的“翅膀(chì bǎnɡ)”。而我喜欢把它叫作“古筝大桥”,因为那一根根斜拉的钢丝,像极了古筝的琴弦!每当经过南宁大桥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指,轻轻地拨(bō)动“古筝”的“弦”,耳边仿佛(fǎnɡ fú)传来了美妙的乐声。
钟欣艺:南宁的公园很多。喜欢晨练的爷爷、奶奶最爱去人民公园和南湖公园,爱热闹的大哥哥、大姐姐喜欢去狮(shī)山公园和良凤江森林公园,而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去的是凤岭(lǐnɡ)儿童公园和动物园。每到节假日,公园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南宁的美食
周彦丰:老友粉算得上是南宁首屈(qū)一指的美食了。自从去年品尝了“舒记粉店”的老友粉之后,我就爱上了它。
先尝(chánɡ)一口汤,酸酸的、
辣(là)辣的,立刻勾(ɡōu)起了我的食欲(yù)。再尝一口米粉,爽(shuǎnɡ)滑筋(jīn)道,弹性极强。再夹起些酸笋(sǔn)、蒜(suàn)末、肉末、豆豉(chǐ)等佐料、配菜一同放入嘴里,那叫一个美味啊!吃着吃着,辣味让人不知不觉热汗直流,我是一边抹(mǒ)眼泪一边抹鼻涕(bí tì)把那碗粉吃个精光的!自从吃过那一次之后,老友粉就成了我们家周末的固定早餐(cān)。
莫佳睿:在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一家“蒲庙(miào)生榨米粉”店,米粉的口感很好,真是让人百吃不厌。瞧,汤里面还放了很多肉和切碎的酸菜,让汤汁变得更加鲜美爽口。一碗粉吃下去,就一个字——爽!
生榨米粉的做法很有讲究呢。店铺老板娘告诉我,它是因为现榨现吃而得名。
做生榨米粉,要先提前磨好米浆(jiānɡ),把水分滴(dī)干后,用布包起来放进火膛(tánɡ)中,再用草木灰埋(mái)上两三天,让米浆微微地发酵(jiào)到有一点点酸味后,就可以榨入热水里制成米粉了。
吃的时候,先把剁碎(duò suì)的半肥瘦猪肉和切成末的头菜一起炒香,放入榨好的米粉中,并撒(sǎ)上葱(cōnɡ)花,再加点油豆腐丝、菠(bō)菜、花生,然后浇上一勺骨头汤,就可以吃了。
如果你来南宁,别忘了吃上一碗生榨米粉,一定会让你回味无穷!
郭嘉荔:南宁盛产水果,比如荔(lì)枝、龙眼、菠萝(bō luó)等。一到瓜果飘香的季节,在马路上行走,还有可能捡到从树上掉下来的熟透了的芒果和扁(biǎn)桃呢!这可是很让人惊喜的事情哦!
李世晗:我的家乡在南宁市南晓镇那兰村,这里生活着两万多只白鹭,是名副其实的“白鹭的天堂”。
白鹭的眼睛乌黑光亮,就像一颗(kē)颗黑水晶(jīnɡ);翅膀雪白光洁,身姿舒展洒脱,犹(yóu)如披(pī)着白纱的仙子。看,它们有的在堤(dī)岸边晒太阳,有的停在绿树丛中休息,有的在蓝天中自在地飞翔。瞧,飞翔的白鹭张开双翅,长长的腿伸到尾后,直上云霄(xiāo),洁白的身影映衬(chèn)在蓝色的天空中,真是美极了。
郭嘉荔:南宁人不但热情好客,还很礼让、互助呢。南宁还是中国—东盟(ménɡ)博(bó)览会的长期举办地,每年都会吸引许多国内外的朋友到这里来相聚。
瞧,小朋友们介绍完了,你觉得南宁还有哪些美景、美食和风土人情是他们没有提到的呢?欢迎来信补充哦。
春天,这里鸟语花香。柳树发芽了,一棵棵青翠欲滴,像一个个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大树也发芽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象害羞的小姑娘,刚刚从土里露出来。河里的冰融化了,“叮叮咚咚”欢快地唱起歌来,小鱼在清澈水里翩翩起舞,为春天演奏着一首首美丽的舞曲。一朵朵迎春花咧开了嘴,笑黄了脸。勤劳的农民伯伯,正忙着播种,播下一年的希望!
夏天,各色鲜花鲜艳夺目、五颜六色,争芳斗艳,漫山遍野,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柳树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如同染了头发的女孩。小草不再害羞了,越长越高,它好像在高兴地说:“我终于钻出来了!我终于钻出来了!”蝉也从家里“跑”了出来,躲到树上,欢快地唱着歌!
秋天,树上的叶子变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好像不想离开妈妈怀抱的孩子。枫树的叶子独居一格,其他叶子的颜色都是黄色的,而枫树的叶子是红色的。一片片枫叶像一封封远方的来信,告诉人们秋天到来的消息,飘啊飘,寄来秋天的凉爽。
冬天,落光叶子的树上光秃秃的,像个光头老爷爷。一阵阵北风吹过,大雪纷飞,一片片雪花飘落在树上,像给树冠戴上了银冠,雪后的房子、田野、高山都变成了白色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了。小河结冰了,平静的河面像一面大镜子,小朋友们在上面滑冰戏嬉。有趣极了。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这里没有戈壁滩的荒凉,也没有沙漠的踪迹,我还依旧记得刚来大学,我的同学问我我们是不是天天骑骆驼,我只能说我长这么大,骆驼见过的次数也屈指可数,到外面这么多年,依旧怀念那小吃那风景那往事那人,天水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天水虽不能和国内的着名风景名胜区媲美,但她渊源的历史文化可以追溯到“秦”,她是秦的发祥地。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被汉武帝听到这个传说,他就给这里起名“天水郡”,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可以说天水具有很深远的历史背景。
如果你要问我最爱天水的什么,我会很果断的告诉你,我特别喜欢这里的小吃。由于天水地处中国南北交汇地带,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良好的自然环境加上古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使天水的饮食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浓厚的民俗底蕴,天水人的饮食口味传承了秦人,以面食为主,兼容了川人和晋人的酸辣。与传统宴席的精华相比,天水地方风味小吃更加真切地反映了这里的底蕴。小吃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制作方法精细。打卤面、浆水面、清真碎面、面鱼、呱呱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历经千年,经久不衰,充分说明天水的饮食文化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凝结着天水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除了这个特色小吃,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景点那就是---麦积山景区。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有“东方雕塑馆”的美誉。春来一片苍翠,夏日山花烂漫,秋季白云红叶,冬天玉树琼枝,颇有四季皆景的南国风光。“麦积烟雨”为秦州十景之一,那如仙如幻的美景使游人为之陶醉。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人间仙境“;我曾经去过一些人气很旺的名山寺庙,感觉到已经被商业氛围早已替代了宗教氛围,而麦积山或许是远离喧哗闹市的原因吧,在那里想做什么全由着你的信仰,你的意愿。那里的氛围是我所最爱的。
我的家乡历史悠久,充满浓浓的书香气息。古色古香的天一阁藏着我国明代著名藏书家范钦爷爷的许多书籍。当你看见了那些书,就会想坐在院子里的小池边,让思绪回到那遥远的古代。
我的家乡非常美丽。每当沉沉的夜幕降临,天一广场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走进天一广场,美妙的音乐响起,喷泉灯就亮起来了。美丽的泉水,有的像一条巨龙升上天空,有的又像一串花炮开心地炸开。
我的家乡物产丰富。有紫色的杨梅、甜甜的水蜜桃,还有许多水产:青蟹、梭子蟹……如果你到宁波来,热情好客的人们准会拿出最好的美食,让你大饱口福。
我的家乡不仅美不胜收,而且物产丰富,请到我的家乡来吧!
乔乔木:我们小记者团去了那么多美丽的地方,品尝到了那么多的美味,这真是个愉快的假期!
可乐王:当然了,小记者们个个都展示了家乡最美的一面。不过,如何让更多的人看得到呢?
编辑姐姐:其实,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可以宣传的途径还是挺多的。除了向传统报刊投稿之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将图文并茂的文章发布在社区论坛、人人网、QQ空间以及博客上,然后将它分享到微博上。现在用手机或照相机录像也很方便,我们还可以将录像文件发布在土豆网、优酷网等视频网站上。
乔乔木:有这么多的宣传途径,如果你既喜欢写作又喜欢拍照,那么,就趁这个寒假,用你的笔书写家乡,用镜头记录家乡,用心描绘家乡。还等什么?赶快加“酷玩部落”QQ群(240639021),加入我们的小记者团,给大家介绍你美丽的家乡吧。
在鲁西北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一个素有“江北水城”之称的城市。它就是人美,城美,水更美的聊城。这里有曲折蜿蜒的京杭大运河,也有水面明如宝镜,清如碧玉的东昌湖。
人们常说:“南有杭州西子秀,北有水城胭脂美”。这里的“胭脂”就是北方最大的人工湖----东昌湖。东昌湖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湖里鱼种众多,一块块巨大的石头伏在岸边,不是有一串串水珠冒上来,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秀丽的东昌湖湖面上又添了西关桥,东关桥等。远处水天一色,游人穿着各色的衣服在不停地走动,湖里的船只就像这块碧玉上镶嵌的宝石。可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走”啊!湖边垂柳依依,倩影倒映在湖面上,仿佛鱼游蓝天,云飘水中,犹如人间仙境。这片美丽而平静的湖水,仅仅地环绕着聊城的着名建筑——光岳楼。
光岳楼是聊城的象征,它位于古城正中间,建于公元1374年,是聊城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建筑物。最早,人们称它为“余木楼”,当地人喜欢称它为“古楼”。当时,修建这个楼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报警,报时,所以也可以叫它望敌楼。在很久很久以前,光岳楼是聊城最高的建筑。但现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光岳楼仍是聊城最精致的建筑。
聊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灿若群星的名人志士,既有治国安邦的贤臣良将,又有名扬天下的文人墨客,还有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更有御敌守土的民族英雄。一箭救万生的鲁仲连,妙语惊朝纲的朱延禧,计出清乾定的傅以渐,书苑甲群方的邓钟岳,都因其学识和品德而代代相传,还有近代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着名学者傅斯年,季羡林以及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都是聊城人民的骄傲。
我们村与周围其他村子比起来并无特殊地方,只除了一条河。这条河在村前先是从西向东流去,拐弯后向南,几百米之后又向西拐去。村里人把由西向东流的河段叫做一道河;由东向西流去的河段叫做二道河。所以整条河就像一个向东横倒的“几”字。在一、二道河之间所夹的地区有两种地形:西边是一条东西向的山岭。这条山岭本来是绵延一体的,上世纪被村里人拦腰截断。在截断处形成一个小“峡谷”,穿过小“峡谷”可从一道河直通到二道河。东那部分是一块冲积平地,这里种植着庄稼,地势较高处种植着葡萄和果树。
这条河成了孩子们夏天游泳的好去处。河水清澈,而且鱼也不少。不会游泳的孩子还可以去钓鱼。说起钓鱼来,这还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不仅仅是本村人就是周围七村八店甚至城里人也常常来钓鱼。当然钓鱼需要耐着性子来。要想在短时间内捕到数目可观的鱼,还是用网比较合适。闲来没事背上鱼网来到河中,一网网的撒出去收回来,鱼儿就这么到手了。除此之外,挂网也是比较常用的,前一天将网挂在河中,第二天再去收时网上早就挂满了鱼。不过近几年河中的鱼也渐渐少了。而在从前,别说鱼了就是鳖、虾也是很多的。父亲告诉我,他小时候还常常看到鳖从水中爬到河岸上,现在虾也成稀罕物了。
外地人也不都是为了捕鱼才来这里的,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取沙而来的。二道河河岸是一片大沙滩,这里有丰富的沙资源,这正是人们所需的建筑材料。谁家盖个新房,哪里修个厂房,都跑来希望能被允许带几车沙子回去。
说完了水再来说山。山里的野鸡、野兔近几年多了起来。漫步山间小路,野鸡的叫声不绝于耳。走着走着常常会被飞起的野鸡或窜出的野兔吓一跳。而在夏天的河面上偶尔还会看到几只野鸭悠闲地游戏。捕捉野物也成了村里人的一大爱好。
覃子圆:大王岭原始森林的峡(xiá)谷漂流,河道落差大,河中怪石嶙峋(lín xún),河水清澈(chè)透明,河两岸古木参(cān)天,藤蔓(wàn)交错。树木犹如一把把大伞,遮(zhē)盖住整条河流。这样的漂流是百色独有的,澎湃(pénɡ pài)刺激,但有惊无险,还不用担心被太阳晒黑呢!
陆俊儒:百色解放街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古称“大街”。现在仍保持着民国初年的建筑风格。街道弯弯曲曲,路面铺着整齐、平滑的石板,两旁的房子大多是当年广东商(shānɡ)人的大商铺(pù)。
陈媛媛:解放街上最有名的建筑要数粤(yuè)东会馆了,它是约三百年前由广东商人兴建的。它不但有悠久的历史,还是一座红色“纪念碑”。1929年的百色起义,就是在粤东会馆门前的广场发动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也是在这里成立,会馆就是当时红七军的军部。
覃怡馨:听爸爸妈妈说,澄碧(chénɡ bì)湖是1958年至1960年间,由百色市12个县7万多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修建起来的。澄碧湖景色宜人,湖边树木郁郁葱葱,湖中岛屿(yǔ)星罗棋布,湖水清澈透明,被誉(yù)为“大海的女儿”,现在这里已成为人们观光、度假的好地方。
刘欣:百色起义纪念馆,远看像一个大三角形,又像一只大青蛙(wā),可雄伟壮观了。馆内的革命文物和图片资料都很丰富,借助场景布置、影视播(bō)放等多种声光电技术展示,让游客感觉仿佛超越(yuè)了时空,回到那群情激(jī)奋、战火纷飞的年代……
李成千:百色德保的猪血肠,是将猪血和浸(jìn)泡过的大米搅拌后,加入食盐、五香粉等调料,再灌(ɡuàn)进猪小肠里蒸(zhēnɡ)煮而成。刚出锅的猪血肠香气十足,不腻(nì)人,味道可鲜美了!你也来尝尝吧。
韦桂莲:我们每年除夕都要煮好大年初一全天的主食,这种主食叫“粽粑(zònɡ bā)”。通常一家人要合吃一个粽粑,象征着和和气气、团圆美满。切粽粑的方式很特别:左手拿粽粑,右手拿一根稻(dào)草在粽粑上绕一圈,然后用牙咬紧稻草一端,手捏紧另一端,使劲一扯,粽粑就被切下一片,整个过程不沾半点铁腥(xīnɡ)。咬上一口粽粑,啊!真是唇齿留香。
韦姿乐:百色的芒果又香又甜,美味极了。剥(bāo)开熟透的果皮,露出又黄又嫩(nèn)的果肉,咬上一口,浓浓的甜汁马上流进嘴里,真好吃啊!
陈赛娜:百色盛产的圣女果品种优良,深受人们喜爱,产品销(xiāo)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呢。
岑姿媛:农历十月初十是壮乡传统的丰收节,这一天,壮家人要做糍(cí)粑、吃百家宴(yàn)、举办文艺晚会,热热闹闹地庆丰年。一大早,媳妇们就聚在一起蒸糯(nuò)饭,然后将糯饭舂(chōnɡ)捣成粘稠的米糊,再包成具有壮族特色的糍粑。吃糍粑时蘸(zhàn)上炒米、花生、芝麻、黄糖等佐料,味道柔韧(rèn)鲜滑,香甜可口。
梁玉茹:壮族的五谷杂粮集体宴是由“做春福”这个习俗发展而来的,原本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qí dǎo)仪式。如今,每逢佳节或大活动、大喜事,一些壮族人家仍会摆五谷杂粮集体宴,邀请全村乡亲赴宴,以示欢庆。
嘉慧:“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百色市布林村从建村开始,就有了“三月三赶歌圩(xū)”的传统。每年三月三,全村人都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聚(jù)集到村口的大榕(rónɡ)树下,唱山歌、跳舞。
(指导老师:罗世识、卢幼艳、黄佳)
【我的家乡乌鲁木齐】推荐阅读:
乌鲁木齐人力资源07-01
乌鲁木齐全国文明城市11-16
乌鲁木齐经济现状分析02-26
乌鲁木齐停车收费标准09-06
乌鲁木齐市国家税务局文件10-12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令12-21
乌鲁木齐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条件06-13
乌鲁木齐市中考满分作文-学习心得04-12
中国共产党乌鲁木齐市委员会07-24
乌鲁木齐市第109中学工作计划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