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2025-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精选6篇)

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国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我们现在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某些内涵,都可以从古代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渊源。作为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我们的传统美德以德作为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以道义为重的人生观。

今天在这里我特别要提的是包容。包容乃是传统美德的精髓。讲到包容,同学们一定会想到一个词——“有容乃大”。这个词出自《尚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意思是说对于顽冥不化的人,你不要忿然忌恨。因为对一个人不能求全责备,要求他尽善尽美。要懂得忍耐,就会有补益;宽容,德行才算伟大。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胸怀宽广,宽容无私,包容一切,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学会包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怨恨只能让我们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包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今天,我想跟大家说说,发生在我身边“包容”的故事。

那天早上,我正准备交作业本的时候,一个值日生由于一时疏忽,一不小心把我的作业本碰到地上的一滩水里。“呀!这可怎么交给老师作业啊。”我尖叫道。值日生连忙说:“对不起,我帮你捡起来。”他边说边帮我捡,当本子捡起给我时,我一看,本子已经湿的并且脏的不成样了,我便生气的向值日生吼去:“你赔我本子,把所有的作业重新给我补上,字必须写的工工整整的,写不好重写。”值日生不停地向我道歉,满脸的委屈。当我生气的走向自己的座位时,不小心碰到了一位男生的胳膊肘,他正在写字,这一碰他的笔一下子就移位了,在他那洁净的小本子上烙上一个深深的钢笔印……

我心想:“妈呀,完了,肯定皮肤免不了一阵毒打”,我心里越想越害怕,我正想跑,但意想不到的是,却听见这位男生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听了这句话,我连忙对他说:“谢谢你!”他愣住了,不明白我的意思,我连忙跑到值日生那儿说:“我错了,你是无意的。”说着,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回家后,我把事情一五一实地告诉了妈妈,你知道你学会了什么吗?是宽容,你懂得了宽容别人,在适当时宽容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包容是一种厚德载物的美德。人之处世,有喜有忧,有顺有逆,有欢有悲„„包容就是以常人的心态去面对周围发生的不正常的事,这些事中可能有别人的错误、失误,也有可能是刻意的伤害。如果我们用包容去应对那些不正常的事,尤其应对那些刻意的伤害,也许会被人嘲笑为懦弱,也可能失去一时的利益和面子,甚至是所谓的“自尊”,但得到的一定会更多,譬如人心、情感、敬慕、一颗永远没有的自愧、自疚、自亏的平静的心。

包容也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有了包容的胸怀,能容天地,容江海。有了包容的胸怀忧烦急躁可以戒除,悔憎恨怨可以抑制,妒嫉猜疑可以避免。包容是海纳百川,是厚德载物;包容是睿智恢弘,是宁静致远。,“只要人人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可见,懂得包容的人,人生就会高雅;习惯包容的人,人生就会灿烂。所以,包容自然能成为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

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民族美德,发扬光大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文明发展史, 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美德, 这种富有民族特质的传统美德是民族发展壮大、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宝, 必须在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代代相传。在当前,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是新时期乃至于今后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达成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国的高校不仅应当着眼于对大学生知识的传授, 更应当注重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理想人格的培养, 使我们的大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可靠栋梁。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所面临的客观现实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其中在思想道德上所存在的一些明显性的不足, 是不容教育工作者忽视的, 否则我们的高等教育的职能就无法正常发挥, 我们高校教师的育人责任就无法尽到,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将影响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大业。

我国的社会环境无疑是健康向上的。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蒸蒸日上,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攀升, 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 我们不能否认, 在我国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 问题也是存在的, 尤其是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有差异性的价值观念也由外界侵入, 在我们的社会开始滋生和蔓延, 不仅影响和模糊了人们的判断及辨别能力, 对我们民族素质的健康发展也产生了阻碍。目前, 我们的大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中成长起来的, 难免受到潜在的影响。同时, 长时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引导作用, 教学的目标大都落在升学率之上, 为此, 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 成为了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追求的一个又一个目标, 分数成为了各层级考量教学的唯一标准, 因此, 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仅仅保持在形式的框架之中, 思想育人、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了弱化和缺失的问题。再加上我们目前的大学生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 他们受到家长们的溺爱和娇惯, 往往有“自我为主、自以为是”的性格缺陷, 缺少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知悉和自律。为此, 我们不难看出, 在社会问题的诱导、中小学教育中的不济、家庭环境的放纵这三方面的干扰下,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较大的难题。

二、正确理解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正是看清了我国当下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包括全体国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严肃问题, 这是对全国人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 更是高校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核心性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概括为很多方面, 而其核心内涵可以以儒家的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来概括。对于这五个方面, 可以扼要解释为:仁爱之心、正义之气、礼仪之规、智谋之力、诚信之品, 这五个方面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理性积累, 是符合中华大地风土人情的接地气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养料。如果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忽视或质疑这些理性的积累, 不顾风土人情的需要, 那么我们民族精神发展的命脉就会出现断层, 我们的文化传承的内涵的链条就会裂变, 我们的民族就会有被他民族同化甚至面临存亡问题的危险。因此,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可丢, 这是保障和砥砺民族品行的必然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是牢筑民族魂的有力举措, 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坚守的理念。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民族道德建设的源泉,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淀,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根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展, 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才会形成开拓创新的思想意识, 才会把我们中华民族推到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中, 我们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 努力通过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帮助学生们养成健康的品德, 使我们的大学生成为正能量的“发光体”, 成为传统美德的“辐射源”, 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奠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 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

三、对发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几点想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 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一) 要努力把大学建设成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家园

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 更应当是思想的宝库。为此我们就应当积极发挥大学校园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展开正确的思想教育。通过多样的思想教育方法、多彩的校园文化、踏实的课堂教学等手段, 搭建一体化的育人树德平台, 构建适宜校园传统美德传承的风清气正的小环境, 帮助学生们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勇挑重担、肯于创新, 夯实学生们品格基础的正面部分。

(二) 要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成为学生“精神导师”的教师队伍

道德品行是否高尚一直被视为老师的承业立身之本。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 大学中的教师队伍不能仅以业务为主, 关键还是要能传道、会传道。我们的大学教师既应当有完善的自我人格, 更应当成为学生们“以身作则”的道德传承者。一方面, 大学应当在选人、用人方面下工夫, 严把入口环节, 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选用老师, 要敞开出口环节, 对理想信念动摇、缺乏敬业精神、言语举止失范的教师, 应当坚决予以清除;另一方面, 应当强化对教师队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再教育, 使我们的教师队伍总是能够精神饱满、意气风发。

(三) 要增强典型的积极效应

不仅要用公众的典型人物来引领学生进行精神建设, 更应当在学生中发现和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人物, 并加大力度进行表扬和奖励, 让典型人物起到积极示范和表率的作用。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道德建设中典型的重要作用, 如每年所开展的全国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就体现了这样的意义。

(四) 要强化操行考核的力度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篇3

尊老爱幼——顾名思义就是尊敬老人,爱护小孩子!

那一天,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走回家。在路上我们无意中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爷爷牵着一个懵懂的小男孩走在过道上,对面一个大姐姐像老爷爷这冲来,老爷爷连闪躲也来不及,一下子被撞倒摔到地上,那个大姐姐假装往后退了两,三步,紧接着就破口大骂:“没长眼睛啊!××!×××××,××××!”(注意:以上“×”表示脏话。)老爷爷委屈的说“姑娘,明明是你撞我的呀!”“是呀,是呀。”路上的行人也帮老爷爷打抱不平。大姐姐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了。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篇4

徐州兵败,关羽被困土山。曹操派张辽以“三便”劝关羽降曹:一者可保甘,糜二夫人的安全;二者可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关羽回答:“你有‘三便’,我有‘三约’:

一、今降汉不降曹;

二、请给二位嫂子俸禄,单独居住,不论何人不许入门;三,只要一旦知道皇叔的下落,辞曹归刘而去。三者缺一不可。

三约体现了关公对汉室,对刘皇兄的忠诚,在文字上约法三章,表明他对兄弟桃园结义承诺的践约之志。夜读春秋

关公《夜读春秋》是关公故事中最著名的一个典故。徐州兵败后,关公与曹操约法三章,暂居曹营。“解州关公”铜像-读春秋 “解州关公”铜像-读春秋

曹操敬重关公,为了笼络他,赐给他珍贵物品,关羽却拒之不受;几日一宴请,关羽从不乱吃喝;给关羽大宅,关公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住外间;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却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无法,安排刘备的两个夫人和关公同居一屋室。关公仍不动色,秉烛独坐在门外,专心致志读《春秋》,通霄达旦,毫无倦色。曹操想通过美色来诋毁关公,从而达到要挟逼其就范目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信条在关公身上失去了灵验。

关公夜读春秋,通霄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公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霄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公定力的影响。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公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公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天性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他故事

1、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2、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她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3、汽车维修店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我今后常来!”

4、.宋庆龄有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赴约了,但宋庆龄仍冒雨前往。

5、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6、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篇5

程门立雪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篇6

一、知恩图报

知恩图报典故: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汉人扬宝年九岁, 至华阴山, 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地。宝取归, 置巾箱中, 饲以黄花。百余日, 毛羽成, 乃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同:吾西王母使者, 蒙君拯救, 实感仁恩。今赠自环四枚, 令君子孙洁白, 位登三公, 一如此环。”后用为知恩图报典故.

二、知恩图报的内容

其实, 知恩图报离我们并不遥远。它的本意并不是一定要在人危难之时受到帮助, 才去感恩他人。知恩是知道、知晓外界对自己施予的恩情。图报是对恩情懂得感恩, 并在恰当的时候予以报答。

在生活中, 我们会受到多方面的人、团体的关心与帮助。大体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⑴父母恩、亲友恩

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群体中, 我们大部分人会受到父母的关爱, 及亲戚朋友等长辈的照顾。而有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是父母的恩情, 却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那么这种情况下, 学生就会对来自父母的爱而感到折扣.因此, 教学学生懂得报答父母恩、亲友恩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事情。

⑵师长恩

当代人认为教师教授课程是因为学生付了学费, 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我们都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都随时会成为自己的老师, 我们若持有尊师重道并持知师长恩的态度, 必然获益匪浅。因此, 懂得师长恩十分必要。

⑶国家恩

国家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 对中专、技校、大专及师范类军事等类院校的补贴十分大, 尽量使每一位学生享受到平等的读书深造机会。因此学生要养成懂得感恩国家对自己的帮助, 并且将这种感恩的心留置心中, 待个人有能力时回馈给社会其他人。

三、当代学生的行为特点

⑴行为具有多变性

处在青春时期的大学生, 情绪两极性强, 意志力较弱, 因此他们的行为往往具有突发性、随机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行为变化频率超出正常值。高职学生在日常行为过程中, 行为方式多样, 较难预测把握;心理状态不稳定, 受挫后易丧失信心。

⑵以自我为中心并追求标新立异

进入大学后, 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可以独立处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高职学生在自由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 呈现出个体意识的极度膨胀, 表现为“唯我独尊”的自我主义。

⑶集体荣誉感强烈但自控力较差

在对社会、集体、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 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强, 做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但有时演化为抱团, 出现聚群行为, 待人热情诚实、乐于助人, 但又好恶不明。在对待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以兴趣决定行为、忽冷忽热。在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 内心有明显的矛盾特点:有时特别自信, 但又在某些场合常常又表现为法弱.

以上三方面特点粗略描绘出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 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知恩图报的行为习惯提供线索。

四、培养学生养成之恩图报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学校生活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行为习惯做出的贡献

⑴从日常生活点滴来改善

学生行为性识无定, 大多和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很好的习惯有关, 这也是和家庭中父母教育不足有一定联系, 父母忙于维持家庭生计而忽视对子女的毅力培养。学生表现为做事三分钟热度。

作为教师, 可以在学校的社团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社团并积极参与社团的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社团中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⑵寻找学生特长并鼓励其用于善途

当前学生追求个性、自我, 展现自己的心态是正确的, 并且是值得鼓励的。因为有了这样的表达自己的心态, 才会努力的修正自己的行为及素养。但是学生在展示自己我的时候, 往往缺乏正确的途径与方法。

当前电脑的普及引用,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网络聊天群组。辅导员可以在自己负责的班级群组里面进行群组讨论, 其形式可以是以聊当前热点新闻、娱乐为开始,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展现自己的方式。

⑶开设社交礼仪等课程

高校课程设置中尽量开设一些社交礼仪、中华传统美德学习的课程。无论是学什么专业的, 尽量都要去开设。比如有些机械、计算机等专业, 其院系设置课程时, 认为该类课程对学生就业没有什么意义, 而不去开设, 这样对学生知恩图报的教育不到位, 就业再好, 赚再多的钱都不会去报答帮助过他的人, 那么这个教育就是失败的。

教师及辅导员要在课堂 (商务礼仪课、传统美德学习课、体育课等课程) 上, 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学生演讲等方式, 进行声情并茂的学习, 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学习力, 营造出人人知恩人人图报的氛围, 使学生感受到关怀、感受到温暖, 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有动力去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延伸了儒家、道家等多家学派的思想精髓,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 其学习的过程应贯穿我们人生的始末。然而,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非常不平衡, 教师在引导、规范学生行为过程中, 也要不断的深入学习中华传统美德, 并且行为示范, 为学生做好模范, 并将本篇论文的研究应用到高校教育中, 必将对教师教育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有一定帮助既借鉴意义。

摘要:当前经济高速发展, 当代学生在父母忙于赚钱过程中, 被忽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使涉世未深的学生没有很深的传统美德教育。因此, 在学校中教育中, 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个人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培养知恩图报的态度, 让学生懂得感恩家人及社会, 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任何帮助, 为学生做一个好人去回馈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学生,传统美德,问题影响,感恩

参考文献

[1]张桂华, 陆伟英.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70.

[2]钱诗金.365个荣辱观金故事[M].北京市: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7:251.

[3]李叔同编.李叔同说人.济南市: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2:4.

[4]栾永斌主编.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指南[M].大连市: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007:122-123.

[5]李逸凡.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36.

上一篇: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哪下一篇:幼儿园各教职工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