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太空一日

2025-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太空一日(精选4篇)

教案太空一日 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过程与方法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难点

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当时有怎样的反应?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

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

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

——靠意志克服。时不时出现敲击声 ——自己很紧张。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 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2.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4)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举例说明。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第四部分(40~47),惊心动魄的返航。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

全文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惊险与意外交替出现,扣人心弦。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人文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太空一日

起飞阶段: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航天精神:太空所见:我看到了什么

太空所闻:神秘的敲击声返回阶段: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坚韧仔细、不怕牺牲、敢于拼搏

太空一日三餐有了传统炒菜 篇2

不合口味可用调味品

记者:与神五、神六的食品相比,神七食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陈斌(以下简称“陈”):与神五、神六相比,航天员要出舱,那么人就会暴露在气压比较低的环境中,如果食品产气,可能就会产生腹胀甚至腹痛,这些都会影响航天员的工作效率,甚至有可能成为影响这次飞行成败的大问题。所以,神七的食品首先要低产气。(编者注:如萝卜、红薯和豆类等,因含丰富的淀粉、糖类、纤维,经肠道细菌发酵后,会产生大量气体,如排不出去,蓄积在肠道内会导致肠蠕动障碍,出现消化不良。)

记者:还有什么主要特点?

陈:一个是可接受性,食品可口了很多;另外一个就是个性化食谱,我们会按照每一个航天员的饮食爱好来进行个性化食谱的配置。个性化主要是根据个人口感、喜好,稍微有一些偏好。因为航天员的出征名单到最后发射前一天才能定,整体上是一致的,只是在口味偏好上有一些变化。

记者:三位航天员都爱吃什么菜?

陈:整体来讲,航天员大队所有航天员没有特别不喜欢的食品,否则在研制过程中就被淘汰了。应该说,所有的产品都能被接受,最后可能只是每个人口味儿轻重不一样,要用调味品自己来调。

太空也能吃上鱼香肉丝

记者:航天员的食品都有哪些类别?

陈:因为航天员的饮食习惯就是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所以我们的食谱也是具有传统中国特色的食品。主食主要为米饭,副食类的也有,现在第一次试验传统炒菜。

记者:能不能把一些菜名告诉大家?

陈:有一个红烩猪排,还有鱼香肉丝,还有蘑菇。

记者:神六的时候有多少种食品?

陈:神六主要有40多种,现在有近80种。

记者:这次增加的品种有什么?

陈:增加的品种有一二十个,最主要的就是一些高能压缩的食品。另外,炒菜这一类副食有所增加,还有冻干的水果片,吃一排水果片相当于吃了几个新鲜水果。

记者:您刚才提到的高能压缩食品是什么样的?

陈:这种食品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比较高,每一克食品能量超过5千卡。作为救生和应急食品的话,每人每天现在配制的量不到500克,就能满足要求。

记者:航天员一天得吃几顿饭?

陈:也是按照一日三餐来配制的,有可能他们的早餐时间和我们的不一样。

记者:他们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吗?

陈:有加热器,所有的熟食会重新加热。

救生食品可保6天之需

记者:太空饮食方式跟地面有哪些不同?

陈:在太空也是有一个餐盘,大概有三四个食品是可以加热的,有米饭、汤料和一些副食等。跟地面不一样的就是都是软包装的食品,所以拿上一个吃了然后再放上吃另外一个,不像在地面这么方便,因为稍微给一点力就有可能使食物飘浮。航天员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往菜里加一点调料,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符合自己的习惯,另外可能也是一种心理安慰。在这种环境下自己调一调,心理也是放松的过程。

记者:神七一共带了多少食物?

陈:一共是按照四天的量(最长可以在天上五天),加上返回地面以后48小时等待救援期间的救生食品,一共是六天。

记者:食品保质期有多久?

《太空一日》教学反思 篇3

《太空一日》这篇课文是分两课时来完成的。在第一课时的时候主要是梳理文章结构,了解大致内容;第二课时,抓住细节剖析语言,去分析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教育。

第一课时

因为之前在自习的时候有给学生放映过《非凡21小时--回顾神舟五号飞天之旅》,太空中的一些场景学生已有所了解,对太空中的情况不至于很陌生,有极强的代沟感。

在这一课时学习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归置人物档案的方法来认识杨利伟其人,这个可以仿照《老王》那课给人物写档案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认识这位中国航天第一人的英雄事迹以及历史意义。

其次,《太空一日》是通过杨利伟本人的所见、所感、所闻来展开的,可以让学生浏览课文,在文章中所找到所见、所闻及所感。

所见:看到了棉絮状的东西,类似于一段弧的地球,舷窗的裂痕

所闻:神秘的敲击声

所感:共振,感觉到地球上各大洲的位置,本

末倒置的感觉

这点找完之后,可以让学生到文章中去寻找和归纳杨利伟所遇到的意外以及他是如何对待意外的心理变化,在这里面大致能够归纳为五次意外。这个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学生上黑板进行罗列,而后教师引导点拨。

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心理或举动: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心理或举动: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心理或举动: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心理或举动: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心理或举动: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那从他所遇到的意外以及他应对的心理可以看出杨利伟是一个什么样品质的人呢?课程分析到这里第一节课就已经结束了,所以这个问题就留在第二课时结合小标题来进行。

第二课时

由于上节课抛给了学生一个问题就是“杨利伟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使得他成为了中国航天第一人?”上节课由杨利伟在太空中遭遇的六次意外及应对心理,可以大致概括出杨利伟的精神特点,学生在讨论表述大概归纳之后,教师通过从课文的结构出发,从四个小标题中归纳杨利伟的精神品质,把握重点进行引导。

第一小节(升空)“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这一节写起飞时的生死考验。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谈,而是当时的真实情况,即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在“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直到“我”眨眼,地面指挥大厅里欢呼鼓掌、才表明“我”渡过了生死难关。由此可见,航天员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进行着太空探险。也可以看出杨利伟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性格特点。

第二小节(所见)“我看到了什么”

写了作者进入太空中的真实所见。这时,作者可以比较从容地欣赏天宇之间的美景,欣赏自己居住的地球的美景。由大到小的观察之后,他告诉我们,在太空中,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包括一直以来说能看见的长城也是看不到的。足以看出他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他在浩渺的太空中看到了地球,看到了首都北京,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从这里面可以看出他对亲人和朋友的想念,以及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第三小节(所闻)“神秘的敲击声”

写的是飞船上的声音探究。作者遇到了平时训练以及各种预案中没有的情况,一个是“本末倒置”的错觉,一个是时不时出现敲击声。面对第一个情况,作者依靠意志力克服了这种错觉;而面对第二个情况,作者却未能发现原因。杨利伟准确的描述了这个敲击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是用木锤敲击铁桶的声音咚咚声,关于这样一个声音的一个具体的描述。杨利伟在近乎一年的时间里面,反复地去收听各种科研人员多次模拟的类似于神秘声音的声音,他都没有签字是因为他没有听到相同的声音,由此也可以体现航天员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四小节(落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

这节就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进行了具体介绍。仅就标题来看就出人意料,按照常人的理解,毕竟是原路返回,怎么还会“惊心动魄”呢?原来,太空探险的确有很多的未知数,飞船舷窗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裂纹,这就给航天员带来了紧张、压力与恐惧。以及在返回的过程中遇到的反弹,杨利伟最终靠自己的果敢镇静和理智沉着应对了这一切。

另外,在文章中还有一些有关细节的语句要重点关注。例如文章中所陈述的26秒,这个精准的数字可以看出来他当时所处的处境的一个艰难,和他顽强的意志;有关在太空中是否能够看到长城这个事情,杨利伟他根据自己的所见并没有看到长城吗?或者这些单体建筑,而且他后续的神六的宇航员也没有看到。因此可以看出他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有就是他想自己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经验都无私分享给了他后面的战友们,这与其他国家宇航员是不同的,充分显示出他的严谨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布置作业上,让同学们自己用自己的笔端,为杨利伟撰写一段颁奖词,学习他的事迹,感受他的精神!

太空一日游作文 篇4

下了飞船,我直奔磁悬浮广场,因为那是我们约定见面的地点。整个磁悬浮广场的地面是玻璃的,悬空离地五十米,走上去十分刺激。到了那里,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感觉一下子回到了童年——那段天真、无邪的美好时光。大家都提议去“童年小屋”,那里是一个可以让人暂时回到童年的地方。通过发达的科技手段,我们回到了童年。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是我们格外珍惜。然后,我们去了磁悬浮餐厅,它距离地面十米有余,是个品尝美食和挑战胆量的好去处。在磁悬浮餐厅里,你看不到任何一个工作人员。因为,这所餐厅是由智能的机器人来服务的。而且,在这里吃饭非常安静,是个聚餐的“胜地”。

我们吃过了晚餐,还体验了户外旅行高速滑板。别小看这个滑板,虽然它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100公里,但它却很安全。一但遇到意外,滑板就会自动弹出气垫,防止使用者受伤。由于体验店的营业时间到了,我们只好意犹未尽地乘上飞船各奔东西了,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再次相见……

上一篇:小学美术剪纸课件下一篇:演讲稿歌颂祖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