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人物简介(精选11篇)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 2月22日-1799年 12月14日),美国第一任总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在两届任期结束后,自愿地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
美国独立战争 成就
1.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 2. 开启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先例 3. 1787年主持了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 4. 确保联邦免于分裂
华盛顿
关键词:历史复杂性,还原历史复杂性,人物教学,华盛顿
历史人物是复杂的。 他们生活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都充满了复杂性、破缺性和不确定性。 然而长期以来的人物教学却不尽如人意。 教师往往在人物生平的叙事上一带而过。 在人物评价上又是按照所谓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规范化的表达,贴好标签,让学生背诵记忆并依葫芦画瓢地去分析和解决相似的问题。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也能应付高考中所占比例不高的人物史考查。 殊不知,如此的教学留给学生的人物形象扁平而干瘪,只有 “ 冷淡的尊敬”,而无“ 发自肺腑的欣赏”;独断而机械的历史结论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日益懒惰和僵化,而人物教学希望通过优秀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培养公民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便流于形式。
因此,就高中历史人物教学而言,还原历史复杂性首先在于还原历史人物本身的复杂性,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一个个鲜活、本真、富有个性的个体,对他们的经历、思想、选择或共鸣或同情或批判。 其次,在于打破教师总结———灌输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和学生接受———记忆的机械化学习模式,还原历史思维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让学生形成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态度。 本文拟从还原历史复杂性角度,结合《 美国国父华盛顿》 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建构人物教学的基本策略。
1.重视细节,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和丰富性
说到华盛顿,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他是美国国父, 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不恋官位、不慕虚荣,非常伟大。 可是这样的回答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也无从全面认识华盛顿这个人和他领导的独立战争。 此时,就需要增加一些历史细节让人物鲜活和生动起来。
华盛顿少年时亲手抄写《 礼仪行为规则》 ,有小声咳嗽, 打喷嚏,叹气,打哈欠等规则。
华盛顿每个月都会详细列出该月必做之事……他每天都会在下午2点45分回家吃饭……回到家会洗手、换衣服、 梳头,在大厅钟声第三次响起的时候出现在餐厅。
华盛顿认为有抱负的人应该将真正的自我掩藏起来,保持沉默,而不让其他人看出自己的雄心壮志来……而一旦行动,要果断、坚决……刚柔并济,甚至不惜逢迎讨好。
这些细节再现了一个守时、自律、严谨,讲求秩序,善于掩藏自己,不易亲近,有野心,目的明确,讲求策略的人物形象,这些性格特点能帮助我们理解华盛顿在关键时刻做出的抉择和遇到困难时的坚毅品格。
他害怕在公众面前发言,说话结结巴巴;作为农场主的他生活奢华,对待黑奴苛刻严厉,对金钱斤斤计较;独立战争所打的胜仗还没有败仗多,一度他噩梦连连,像婴儿般地哭, 神情恍惚,甚至想自杀。
这些细节有的是他的天性,有的是他出身的印记,还有的则是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的本能反应,原来,华盛顿也会犯错,也有缺点,这样的人物才是真实和丰满的,更易于学生接受。
华盛顿总是骑着高头大马站在队伍最中心, 有那么几次,炮弹就在马脚旁爆炸。
战胜失利时,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把责任推给下级。
随着战争的磨练,他能把农民、鞋匠、织工等当成同胞, 亲密沟通。 他招募自由的黑人入伍,提拔平民将领,他成了一个平等主义者。
艰苦的独立战争让华盛顿冲破了阶级出身的桎梏,完成了巨大的转变, 而这样的转变让华盛顿更富有人格张力,此时学生对华盛顿的印象应该不再停留在抽象空洞的“ 伟大” 上。
2.回到现场,还原历史事件的关联性和复杂性。
华盛顿一生的“ 三进三退”几乎是所有教师都会使用的教学素材,可是华盛顿为何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去对抗强大的英国?又为何多次辞官,选择归隐?这些问题恐怕不是简单的高贵品质能解决的。 这就需要让历史人物回到他生活的时代和家庭,探究人物活动与其时代及环境的关系,找到一定的因果联系。
18世纪中期英国愚蠢的殖民政策,如印花税、禁止北美人民向西部迁移、架空殖民地议会直接收税的特权等激化了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作为殖民地,种植园主当时普遍缺乏现金。“ 华盛顿的庄园所生产的的烟草,按当时惯例,得把所有产品委托给他在英国的代理人出售,并且从代理人那里进口奢侈品”。 英国代理人往往把烟草卖得很贱,而奢侈品卖得很贵且质量很差,逼迫种植园主向他们贷款,久而久之 “ 债台高筑”。 这种对英国经济的依赖严重损害了以华盛顿为代表的种植园主的利益。 加上早年华盛顿在英国殖民机构中从事过军事、政治活动,却由此积攒了足够多对英国人傲慢和歧视态度的不满,也成为他与英国反目的动力之一。 但即便如此,最初的斗争总是竭尽全力寻求和平方式。 随着和平斗争的失败以及启蒙思想的传播对华盛顿的影响, 到1769年他提出:“ 为了保卫与我们生命的一切息息相关的无限宝贵的天赋自由,我们每个人都应义无反顾的拿起武器。 ”这已表明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由最初的个人和经济原因转变为更广泛层面上的为北美人民的民主自由而战;理性的斗争转向武装起义。
另一方面,华盛顿的家庭生活幸福。 华盛顿的妻子玛莎温柔、快乐,无条件站在华盛顿这边。 她是华盛顿的伴侣,也是值得信任的朋友,是心情苦闷时唯一的倾诉的对象。 特别是独立战争时玛莎大部分时间跟随军队, 陪伴在华盛顿身边,成了他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华盛顿非常热衷于他的农场工作。 他善于管理奴隶,想尽办法提高产品产量,注重设备创新。 丰厚的物质生活、悠闲自由的田园生活和体面和谐的家庭生活对华盛顿有着深深的吸引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华盛顿不慕权势、不恋官位的物质基础和情感归宿。
3.挖掘史料,还原历史认识的思辨性和深刻性
当然,华盛顿在政治舞台上的“ 进退”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这就需要更多地占有史料,充分挖掘其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深入全面的思维品质。
来到新大陆的人都怀着对自由民主的极度渴求,加上美国来之不易的独立,美国人特别警惕君主制的复辟,对华盛顿贪欲的质疑和攻击在他做总统时期从未停止过。
华盛顿性格中有一个非常可贵之处,就是他对荣誉的追求高于对权力和地位的迷恋;渴求自身道德的完善高于对权术的热情。
…… 华盛顿在使美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主共和国的历程中,从来没有因为私人的欲望和冲动而犯过错误……因为他一生的行为,都在小心翼翼的避免历史的审判。 ”
可见,警惕专制,维护民主是美利坚民族的共同选择,华盛顿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 华盛顿自身有着极高的道德自律,更懂得现世的权力与后世的审判有天壤之别,对历史保持着高度敬畏。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华盛顿,使他可以克服人性的弱点所带来的幻想。
另一方面,华盛顿依然连任两届总统,并在总统任期内推行一系列强硬措施来保障中央政府的强大和总统的权力, 这又是为什么呢。
华盛顿不是理想主义者而是务实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没有博大的政治理论体系,但有坚定稳固而切实可行的政治主张;他提不出细密周详、包罗万象的治国方案,但却能为治理国家提出击中时弊、行之有效的治国方针。
华盛顿热衷于西部开发,但是他认为“ 印第安人作为最先的占有者,享有那些土地的权利……把他们赶走……是对根本自然法则和共和国引以为豪的公正的粗暴违犯。 ”所以他希望看到的是双方通过谈判来解决:印第安人不要阻挡美国人开发西部,而美国人承认印第安人的主权。
华盛顿讲求实际,看重效果,既能尊重秩序和传统,又懂得适度妥协。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已经辞官务农的华盛顿在邦联政府面临种种问题时又果断地担任制宪会议的主席, 并怀着走上刑场的心情当了总统。 他不顾世人的怀疑,把联邦制原则写入宪法,支持成立中央银行,创立总统否决权制, 形成孤立主义先导,甚至违背他崇尚的自由民主原则,保留黑奴制。
2.不要奉承别人,不要和不喜欢与别人玩的人玩。
3.和别人在一起时,自己在言谈举止方面必须尊重他人。
4.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不要自己哼唱,也不要用手指敲打东西,或者用脚踢什么东西。
5.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别人停下来后,不要自己走。
6.和别人在一起时,不要看信、读书或看报纸;如果确有必要做上述事情,也一定要请求离开。如果没有事先得到别人的允许,不要走近或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别人写信时,也不要离得太近。
7.脸色和蔼,但是在严肃的场合要严肃一些。
8.别人遇到不幸,不要面露喜色,尽管他是你的对手。
9.有身份或任高职者在各个方面都拥有优先权,但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应该尊重在出身或其他方面与自己平等的人,虽然这些人没有担任任何公职。
10.与别人谈话时,应先让别人开口,尤其是和上司说话时,绝不能自己首先开口。
11.与别人谈话时一定要做到内容简短而全面。
12.看望病人时,如果自己不是医生,切忌越俎代庖。
13.给别人写信或与别人谈话时,称呼要符合这个人的地位及其居住地的习惯。
14.不要和上司争论,而是要谦虚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15.不要对同事指手画脚,因为这样做往往给人以傲慢的感觉。
16.如果一个人已经尽其所能,即使没有成功,也不要责备他。
17.向别人提建议或批评时,要认真考虑一下场合:是当众还是私下提出,现在还是另找时间提出。此外,还要注意措辞。在批评别人时,不要露出一点愤怒的神情,口气应该温和一些。
18.不要嘲笑或讥讽任何重要的事情;不要开尖刻的玩笑;如果你要说幽默或诙谐的话,首先要控制住自己不要笑出来。
19.如果你想为某事去谴责别人,自己在这方面必须没有错误。因为榜样比规则更具说服力。
著名的白宫就在这里。我们在前往白宫的路上,导游告诉了我们“白宫”这个名字的由来。英美战争后,大火破坏了宫邸,18宫邸在原设计师和总监工霍本主持下重修。为了消除大火后的烟痕,霍本吩咐工匠把整座宫邸粉饰成白色。从此,总统官邸被人们叫做“TheWhiteHouse”(白宫)
导游说,白宫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样,只有办公室,而是样样俱全,有运动的地方,玩儿各类球的地方,总统住的地方,还有花园,喷泉,还有什么什么……很好玩的。
我们走在去往白宫的路上,导游让我们猜:白宫在哪呢?我们猜了半天,谁也没猜中。导游说:“白宫藏起来了。”接着,他就指了指我们的右前方,说:“在那里。”果然,树枝叶间露出白白的颜色,远处,那里,肯定就是白宫了。我们走到了正对着白宫的地方,见到了白宫:真真的一座白房子,屹立在青青草木掩映之中。白宫像一块汉白玉,洁白无暇。这样的美丽让我惊叹。
我们正好站在首都华盛顿零点里程碑旁边。它是一个长方体小柱子上面有一个圆盘。就是“MeasurementofdistancesfromWashingtononhighwaysoftheUnitedStates.”(各州公路到华盛顿的距离,以这个点来计量。)
我正看着这个“小巧玲珑”的原点,突然另一个旅游团的导游对他的团友说:“看那里,白宫里有个人出来!那是奥巴马!”我扭头一看,果然,那里有个人走到白宫的阳台上,那是吗?不会吧……这……到底是不是奥巴马?这可谓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不知。你说呢?
我们接着就去了国会山庄,也称国会山。这是一个圆顶的建筑,同样也是雪白雪白的,导游说,许多人都以为国会山就是美国的总统府邸,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有许多国会活动都举行在国会山庄,许多媒体的焦点都在国会山庄。我走在国会山前的草地上,真真儿的绿草如茵,好想躺上去!这里环境真好,草坪旁边的树下,一只小松鼠正在找食物,我们走过去拍照,结果小松鼠少了惊吓,便串上了树。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凡尔赛和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国际联盟成立时间、使命及其作用。
(2)理解:两次和会召开的背景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叙述,不断得出看似悖论的结论,以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和多角度的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当事人言行的描述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并思考——战后人们对“和平”与“公理”的期待与追求,对“强权”与“战争”的憎恶与抵制。
Ⅱ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凡尔赛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所包涵的战后人们对世界的期待与隐忧。
Ⅲ教学技术与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大国的博弈》、《镜厅》、《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大国崛起·德国》、《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中的有关资料。
Ⅳ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呈现材料“暴风骤雨已经平息了,可是我们依旧惶惶不安,好象暴风雨又将来临一样……” “下一次世界大战的种子已经种下了。” “这不是和平,是的休战!”
设问:这20年间发生了什么?1919年又发生了什么?
【讲述新课】:
一、巴黎和会
呈现一战后期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计划”材料,并做简要描述,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计划”为什么能够打动整个世界?当时人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一)和会前:地点的争执
材料:“我从来不想在他(克里孟梭)的首都举行和会……在中立国举行会更好,但这个老家伙哭哭啼啼,使我们不得不让步。——劳合·乔治”
思考:
1、美英两国为什么希望在中立国而不是法国巴黎举行会议?
2、你认为,美英两国让步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美英的这一让步让出的仅仅是一个会议地点吗?
(二)和会期间:
1、对德国的制裁
材料一:
①“双方战争目的实际上是一样的。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既没有胜利,也没有惩罚。”
= 2 GB3 ② “我一生所有的恨全部给了德国” “撕碎德国这只肥猪!”
③“必须战胜德国,但不是毁灭!那……没有任何好处。”
请思考:三种主张分别出自何人之口?你的推断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打开了方便之门。”
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中的“过于严厉”与“过于宽大”说的?
2、对中国的出卖
在中学历史课本里, 对于美国独立之初政治制度的建立表述如下“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 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高中历史选修课:华盛顿拒当国王表现民主精神和不崇权势的崇高品质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依靠外在压力, 仅仅依靠内心的道德力量就自觉放弃了在为公众服务的过程中聚集起来的权力。在它以前,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形形色色的逊位、下野、惧怕各种祸乱而“功成身退”的范例, 在它以后, 人类历史上还将出现无数以杀戮、屠城为代价而权倾四海的英雄豪杰, 但有了这几分钟, 那些大大小小争权夺利、不惜弑父杀子的英雄故事黯淡了;那些装神弄鬼、沐猴而冠, 一朝手握权柄就以百姓为刍狗, 运用人民交付的权柄就像运用自家厨房里的一根柴火棍的所谓“领袖”、“导师”黯淡了;那些大大小小的土洋奴隶主以各种美妙的名义取得“天下”, 而后千方百计延宕、推诿, 甚至在垂暮之年还死死抓住权力之柄就像抓住救命稻草的“救星”、“伟人”黯淡了……” (高中历史选修课24《美国国父华盛顿》教案人民版)
1800年世界第一本神话华盛顿的书籍问世“华盛顿误砍樱桃树”典故为杜撰
1799年12月14日, 华盛顿去世后, 一位名叫威姆斯的书商敏感的发现了其中商机:这时候的美利坚民族需要英雄, 如果有一本讲述华盛顿故事的书出炉, 那么它必将获得民众的青睐。1800年, 一本名叫《华盛顿生平录》的小书问世。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 威姆斯知道, 民众渴望读到的是趣味性的故事, 于是他在书中加入许多引人入胜的奇闻轶事, 当然如果有需要, 他会适当的加以编造。这本书告诉读者, 华盛顿生来就是不平凡的, 在他还是个胎儿的时候, 他的母亲就做了个梦:梦里预示了华盛顿的伟大和革命历史。而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正是这位书商杜撰的, 因为历史上华盛顿早年经历是一片空白。
徐继畬——近代以来第一个“神化”华盛顿的中国人
华盛顿在中国转化为“异国尧舜”形象的历程中, 咸丰年间福建巡抚徐继畬倾注了无限热情, 堪居“首功”。在他的学术名著《瀛环志略》里, 徐继畬以生花妙笔身临其境般写道:“华盛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 就交出了权力去过平静的生活。众人不肯让他走, 坚决要立他为帝王。华盛顿就对众人说:‘建立一个国家并把这种权力传递给自己的后代, 这是自私。你们的责任就是选择有才德的人掌握国家领导职位。’”后来人们对华盛顿的诸多歌咏叹颂, 大多以此生动的描写为蓝本。徐继畬把华盛顿看成是“一世之雄”, 说他可与“尧、舜”相比拟, 甚至于把他描述成前所未有的“尧、舜、汤、武合为一人”的形象。他满腔热情地赞扬道:“华盛顿, 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 割据雄于曹刘, 既已提三尺剑, 开疆万里, 乃不僭位号, 不传子孙, 而创为推举之法, 几于天下为公……古今人物, 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华盛顿当国王没有群众基础
华盛顿在美国确实拥有崇高的声望, 可是华盛顿那崇高的声望真的是因为“拒绝王冠”吗?事实上早在北美独立战争打响前半个世纪, 生活在北美大陆的人民早已经习惯了选举与投票。当共和民主概念深入人心50年后, 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拒绝那顶看上去很美的“王冠”。
北美殖民地盛行地方自治官员均为市民选举产生
北美殖民地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盛行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是中央集权与极权的对立物, 是由当地居民直接参政、自己管理自己而不受外来权威干预的一种政治组织形式。在此种形式下, 人民享有一定限度的参政权。在新英格兰各地, 地方自治以市镇为单位, 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参加市镇大会。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及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大会还提出、讨论和通过议案, 处理地方重大事务, 如征税、分配土地、制定地方法规以及为学校和教会制订章程。市镇大会民主气氛在初期十分浓厚, 几乎每一个居民都可以自由地在会上发表他们的见解和主张。尽管后来市镇自治机构逐渐官僚化, 但是它仍保持相当的民主性, 居民仍享有选举市镇官员及批准行政委员会作出的决议的权利。这种地方自治的新传统, 后来成为独立时美国联邦政府与州地方政府分权、构建联邦制的基础。
大陆议会与大陆军中一直存在着反华盛顿的势力
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后, 一直受到各方面, 尤其是新英格兰和宾夕法尼亚地区的议员的攻击。他们一直试图从华盛顿手里夺回军权。加上大陆军在华盛顿的指挥下败多胜少, 仅1777年冬季因为疾病就减员四分之一, 给了反对者口实, 大陆议会内部倒华的呼声一直不断, 全靠华盛顿的政治盟友理查德在尽力压制。事实上新英格兰议员一直在物色替代华盛顿的人选, 华盛顿的副手盖兹是他们发现的最好的人选。在新英格兰议员们的策划下, 盖兹绕过华盛顿, 和大陆会议建立了直接联系, 以此获得宾夕法尼亚等地议员的好感。1777年, 盖兹升任战争部长, 依旧兼任北部军团司令。这样他和华盛顿的关系变得很微妙, 作为战争部长, 他是华盛顿的上司, 但作为北部军团司令, 他是华盛顿的下属。如果不是关键时刻华盛顿的亲密盟友汉米尔顿在关键时刻偷了盖茨部下的一封质疑华盛顿能力的信件, 并在大陆议会上公开, 使得大陆议会为维护十三个州的团结不得已让盖茨承担全部责任的话, 历史上北美大陆军总司令很可能将不是乔治.华盛顿。
“国王”的提议源自军官对大陆议会不满平息兵变完全侥幸
当时军官尼古拉给华盛顿写信, 提议他当国王最直接原因在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 大陆议会拖欠大陆军的军费。军官们的愤怒完全是出于对大陆议会的不满。大陆军中二号人物霍雷肖.盖兹将军的部下已在暗中策划哗变, 盖兹的助手约翰.阿姆斯特朗将军建议军官团开会, 向大陆会议发出最后通牒, 如果不答应就发动兵变。甚至多数军官已经私下同意由盖兹取代华盛顿任总司令。当然最后华盛顿还是用自己的威望, 自己的战友情使得大陆军的军官们同意将最后通牒时间押后。成功的避免了美国历史上第一起兵变。
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不管后世的人们如何赞扬华盛顿在纽伯格阴谋中的举动, 他的成功完全是侥幸, 靠的是军官们人性的体现和多年的战斗友情, 在他走出那间会议室时, 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如果那批军官中的多数人心肠如铁石, 非要用武力威胁的话, 盖兹肯定会如愿以偿, 取代华盛顿出任总司令。而北美大陆很可能立刻爆发内战。
外国势力干涉决定北美的独立
当时一位法国炮兵中尉是这样描述大陆军的:“初次看到这支军队的时候我震惊了……他们没有制服, 多数人衣衫褴缕, 他们中的多数人光着脚。他们的形体各异, 甚至有不到十四岁的孩子……”
历史上的大陆军:衣衫褴褛令出多门险调转枪口
根据《世界近代中期军事史》记载, 华盛顿所率领的美国大陆军在最多的时候也只有1.8万至2万人, 军队薪饷也很少。军人们经常是衣衫褴褛, 特别是在冬季的时候, 还必须忍受疾病和饥饿的侵袭。而大陆议会为了预防华盛顿成为第二个克伦威尔篡夺“革命果实”, 他无权罢免大陆军任何一名将领, 做任何军事决定必须征得他周围将军们的同意。
这些都不算最离谱, 最离谱的是当法国对美国进行军事援助后, 大陆议会差不多停掉了大陆军的军饷。1781年新年, 费城1300多名士兵哗变, 幸亏被韦恩将军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阻止。 (他对哗变的士兵下扯开衬衣, 露出胸膛, 大喝:“你们要想杀了我, 就动手吧!”) 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在新泽西, 发生了更多的兵变。所有都传达给华盛顿一个清楚的信息:美军急需钱和物资。为此, 华盛顿向法军求援的信中写到:“我们已经到了最低限度的边沿。”而当时法国远征军司令罗尚博伯爵罗把自己所掌握的现金的一半——12万里弗尔 (大约折合5450英镑) 借给了华盛顿, 让他去发军饷。事实上, 没有这笔军饷, 大陆军很可能向大陆议会所在地费城进军。
萨拉托加大捷并非转折点英国同意北美独立另有原因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真的是北美独立战争转折点吗?我们用1789年美国战争事务部长诺克斯将军对国会所做报告里陈述的数据来说明问题:1777——34, 820人;1778——32, 899人;1779——27, 699人;1780——21, 015人;1781——13, 292人;1782——14, 256人。也就是说在萨拉托加大捷后, 大陆军的人数逐年减少, 一直到约克敦战役后, 人数才缓慢上升。那么, 英军的情况又如何呢?根据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对美战争》一书记载:在1778年10月1780年3月, 以及1782年3月, 北美英国正规军人数分别是39637人、32149人、34463人。从这组数据对比, 完全看不出“萨拉托加大捷”成为转折点。而在1781年约克敦战役后, 北美英军人数甚至达到3.4万人, 而同时期的大陆军只有1.4万人。两者军队人数比甚至比约克敦战役开始前还要大。那么发生什么使得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北美独立呢?
北美独立战争是18世纪法英战争一部分法国是抗英援美“志愿军”
1778年法国同意与美国签订两个条约, 一个是友好商业条约, 该条约承认美国, 约定在商业上互助。另一个便是美法同盟条约, 法国答应给予美国以一切必要的援助, 美国同意法国在西印度夺取领土。双方还约定:不与英国单独讲和, 只有美国独立得到保证, 方能放下武器。1778年6月法国终于参战。西班牙也在法国的怂恿下参加反英战争, 但是却比法国参战晚一年。最后, 到1780年英国的另一个宿敌—荷兰也参加了反英战争。1780年普鲁士与俄国成立武装中立同盟, 以抵制英国对于中立国的侵犯。不久, 丹麦、瑞典及奥地利也加入了这个同盟。事实上, 北美独立战争并不是一场孤立的战争, 它只是法英全球战争中的一个战场——北美战场。如法西联军对直布罗陀的围困, 持续整整2年。最多的时候双方集中了4万多地面部队和83条战列舰在此大战。
而在整个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法国一共为北美独立花了10亿弗里尔 (约合4580万英磅) , 差不多是法国3年的军费, 而且在战后还向刚立国的美利坚提供了550万美元的贷款和近6200万美元的军需品。最后要强调一点, 在决定北美命运的约克敦战役中, 仅参战的法国海军人数已经超过了北美大陆军总人数。
华盛顿伟大不在于拒绝本不存在的“王冠”
华盛顿既没有在美国开创一个新王朝的政治野心, 又作好了“短期”任职的思想准备。所以, 到1796年他面对现实自动退职便顺理成章了。
在华盛顿总统任期内并不是所有人都颂扬他
他在做总统时, 报纸如是评价他:“如果有一个国家被一个人败坏了, 那么美国就是被华盛顿败坏的。”他刚一卸任,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孙子就大呼:“华盛顿的名字再不能使政治罪恶横行”。华盛顿因评价当时北美平民会社“人民没有为某种政治目的组织会社责损害了他的威望”。而在北美引起了极大争议, 特别是他把北美平民不满战后物价飞涨而发动的起义称之为“邪恶”的之后在北美各地一提到他的名字就发生争吵, 反对者称他是“独裁者”和亲英派, 要求撤他的职。
因厌倦党争而不再担任总统的华盛顿无意识创造了典范
无论是什么主观、客观原因促成华盛顿自动引退, 这次引退仍是对当时世界上普遍盛行的君主制和终身制的否定, 是资产阶级共和制的重大发展。华盛顿的二任引退是近代史上一个创举, 它首次冲破了旧的封建传统束缚。实行政府首脑的任期制, 是使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趋于完善的重要一步。在美国历史上, 华盛顿也因此树立了一个坚持民主、反对专制独裁, 不搞终身制的范例。
结束语
亨廷顿用一条隽语概括了美国的政治结构之所以独一无二:“不是因为它太年轻, 而是因为它太古老。”独立后的美国基本上维持了独立之前的政治体制, 这种体制完全适合美国社会, 因此, 美国的民主体制简直是与生俱来。同样, 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下不会出现视名利如粪土的“圣人”, 只会出产能审时度势的“绅士”。
历史教科书:华盛顿拒绝担任国王的提议
1781年, 在华盛顿的领导下.美国军民打败了最后一支英国殖民军队, 赢得了国家独立。华盛顿本人也获得了崇高的威望。当时, 有人写信给华盛顿, 认为美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设一个国王, 井鼓励他当美国国王, 但这一提议遭到华盛顿的严词拒绝。他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彻底实行共和政体, 如果不能遵循这一原则, 试图采用其他政体, 就是叛逆。” (高中历史课本·人教版)
17世纪北美拥有世界最民主的议会
早在17世纪前半期, 北美殖民地创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议会。这是英国背景与北美特殊环境的产物, 即从英国移植过来的, 但是在北美的特殊坏境下, 它比英国议会有更大的民主性。北美议会, 作为立法机关的下院 (上院由参事会兼任) , 是代表殖民地居民利益的, 它从一开始就与总督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它富有反抗性, 桀骜不驯是其特点。经过长期斗争, 到18世纪中叶, 大多数王家殖民地上的议会扩大了权力, 不但享有立法权、财政权, 而且还从总督手中夺取了一部分行政权。议会与总督的斗争, 几乎与殖民地时代相始终。
“华盛顿领导美军同英军展开英勇斗争”
“战争初期, 英军的实力比美军强大得多。面对强大的敌人, 华盛顿领导美军采取灵活的战术, 在人民的支持下, 克服重重困难, 同英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1777年, 在萨拉托加战役中, 美军打败了英军, 迫使英军五千人多人投降。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此后, 法国等国家开始对美国提供军事援助。1783年,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上
华盛顿真正闪光点:理智忠诚于制度
华盛顿真正的闪光点根本不是拒绝做“国王”, 而在于他始终忠诚于自己的信仰, 尽管华盛顿阻止大陆军军官哗变的成功是侥幸, 但不能否认在那一刻他能站出来阻止军官们的“兵变”确实需要勇气。另外, 华盛顿在两届美国总统任期内, 调和密尔顿和杰佛逊两人领导的联邦党与民主共和党矛盾起了很大作用。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华盛顿居中调停, 美利坚是否会在独立后立刻分裂成十三个独立的国家。可以说所有让华盛顿显得伟大的闪光点, 几乎都出现在华盛顿担任总统期间。
走近华盛顿
打江山,坐江山,历来被有些人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近来读书中有幸走近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从他那里看到了一种“另类”的意外——打下江山之后,他和他的战友们,一哄而散,原来该干什么的还干什么去了,直到六年以后,美国人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中央政府时,包括他在内的被尊称为“国父”的55人,才又坐在一起制定宪法,选举总统,成立美国。
华盛顿们打下江山之后,为什么不像其他人那样“顺理成章”地坐江山呢?请跟我一道走近华盛顿,了解其中值得人们深思的原因。
您大概知道,美国的国庆日是7月4日。这是美国的建国日吗?不是。这是《独立宣言》发表的日子。可是,当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时,长达8年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美国革命”才刚刚“革”了1年,叫做“美国”的这个国家仅仅还是个概念的存在,这个时候将7月4日定为国庆日就像把一个人的出生日定为父母的订婚日一样让人不可思议。那么,是不是独立战争一结束,革命一成功,美国就成立了呢?也不是。1783年美国革命战争胜利后,直到四年以后的1787年,华盛顿等55名被尊称为“国父”的元勋们,才从各州汇集到费城的一间普通小屋里,制定宪法,两年后的1789年通过了宪法的前一部分,直到这时,国民们才依据宪法选出了第一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
作为革命领袖的华盛顿,在革命成功以后,并没有把自己看作天经地义的国家统治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革命之前和革命之后都不想做一个统治者。
美国独立革命战争之前,华盛顿是美国的一个庄园的乡野村夫,从事植物的种植工作。他很喜欢自己的这个事业,他酷爱原先的田园生活。他和其他“美国革命”元勋们,只是想通过独立战争,把英国殖民者从本土赶出去,至于谁来管理这个国家,他们还不曾想过,更不要说理直气壮地去坐江山了。所以,“美国革命”成功以后,他们便一哄而散,做原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了。那么,他们不急于建国,不急于成立政府,不急于坐江山,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他们发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的美国独立战争的初衷,就是要为每一个人民争取自由,所以一旦革命成功,他们很珍惜获得的自由,谁也不愿意随便弄个“政府”来管头管脚。而他们在革命成功后就一哄而散,过了四年才想着要来制定一部宪法,又过了两年等宪法通过之后,才民主选出总统,才依法成立美国,那是因为他们深知政府是一种“恶”,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随时都可能利用权力侵害民众的自由;而与此同时,面对当时绝对自由而又一盘散沙的国家现状,他们认识到,必须有一个统管全局的政府来协调各州的利益,来消除各种危机,并随时应付各种外来的侵略,因此政府在他们看来又是一个
“必要的恶”。正因为他们既感到政府之必要,又明白政府是一种“恶”,所以他们在建立政府之前,先制定宪法,然后依法选举总统,再依照法律的形式,严格限制政府的权力。
华盛顿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要信守革命初期的诺言。正如旅美华人林达在他的《历史深处的忧患》一书中所言:“他们(华盛顿们)在《独立宣言》中,很有意思的否定了他们在打下江山之后必定要坐江山的合理性。他们似乎没有看‘打江山’与‘坐江山’之间有什么必然的逻辑关系。那么,什么是成立政府的‘合理性’呢?他们在《独立宣言》中说:‘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所以,‘政府的正当权力,是要经过被治理者的同意才产生的’。美国的建国者通过这个宣言明确表示,政府是人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天赋权利才组织起来的,一旦‘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
华盛顿等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忠实地信守了《独立宣言》,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革命之初许下的诺言,他们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走出了“打江山”时追求民主自由、“坐江山”时变成专制独裁者的历史“怪圈”,为世界真正爱好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们开了个好头,做出了一个成功的试验。
华盛顿,从一个革命领袖到被民主选举出任第一任美国总统、再到他的第二任、再到他坚决拒绝连任第三任总统这个过程中,他完成了划时代的人格塑造,他避免了由革命领袖到独夫民贼的蜕变。相比于拿破仑,相比于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暴君,华盛顿无疑是全世界真正的重量级的“伟人”,他在世界历史中,必将永垂不朽!
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它位于大西洋岸的波托马克河畔。其实,在年以前美国并没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是美国人民为纪念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而专门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是多么崇高。
年月日,乔治·华盛顿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他自幼丧父,只继承了少量的田产和个黑奴。岁的时候,就去西部作土地测量员,后来又在俄亥俄河流域领做过土地买卖,靠着自己的`艰苦奋斗,华盛顿成为当地有名的大种植园主。
当时,英法两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英国为战胜法国,竭力争取北美大种植园主的支持,年,弗吉尼亚总督答应把万英亩土地给参加反法战争的富人,华盛顿积极参加了英国方面对法作战,指挥弗吉尼亚地方武装英勇战斗,屡立战功,协助英军把法军赶出北美。但战争结束后,英国却立刻翻脸,宣布西部土地为王室私产,不准垦殖。这一禁令使华盛顿一下子丧失了万多英亩土地,从此,他成为英国殖民政策的坚决反对者。
年月日,波士顿人民在列克星顿打响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北美各州人民纷纷响应,轰轰烈烈的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了。
年月,北美个英属殖民地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这时,波士顿义军正和那里的英军激战,华盛顿立即骑马出发,于月日抵达波士顿,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给英军以严重打击。
在战争初期,美军打得非常艰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临时招集来的农民,衣服破烂不堪,没有武器,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根本不像一支军队,另一方面,美军的后勤供应也极度的困难,士兵们经常吃不饱、穿不暖,有时一连五六天吃不到面包,只好吃马料,在寒冷的冬季,有许多士兵不得不赤脚行军。
相反,他们的对手英军却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后勤供应充足。所以,美军一败再败,纽约等要塞相继失守,到年月,连首都费城也被英军占领,有些意志不坚的将领竟率兵向英军投降。
为尽快加入《华盛顿协议》, 2005年以来, 在教育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指导和支持下, 经过不懈努力, 我国现已建立了与《华盛顿协议》要求基本相符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也随之不断调整。因此, 要做到既符合国际实质等效性, 又不偏离我国实际情况, 就要求我们关注和研究国际认证标准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分析国际相互认可的前提和条件, 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积极为我国工程教育走向国际化创造条件。
一、《华盛顿协议》的主要框架
《华盛顿协议》是由澳大利亚、美国、爱尔兰、新西兰、英国和加拿大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代表上述6国在1989年签署的国际协议。自签订以来, 《华盛顿协议》的影响不断扩大, 日本的加入意味着缔约方中有了第一个非英语国家或地区。截至2013年6月, 《华盛顿协议》共有15个正式成员和6个临时成员国家 (见表1) 。
《华盛顿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各缔约方所采用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政策和程序基本等效; (2) 承认缔约方所认证的工程专业 (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 培养方案的认证结果具有实质等效性; (3) 促进缔约方通过工程教育和专业训练的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和学术素养, 为工程实践所需做好教育准备; (4) 要求每个缔约方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严格开展本国或本地区的工程教育培养方案认证工作, 保证各方认证工作质量, 从而维护其他缔约方的利益[1]; (5) 严格的相互监督和定期评审制度, 使协议的相互认可持续有效; (6) 各缔约组织的认证对象不是学校, 而是各教育机构的培养方案, 强调的是培养方案所体现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
二、《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方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究
为了实现《华盛顿协议》的目标, 各缔约方都在“实质等效性”的基础上制定了各自的认证标准。在尊重各国家或地区文化和实际的前提下, 各缔约成员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呈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性, 同时又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一) 正式缔约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略述
根据《华盛顿协议》的要求, 认证机构成为正式成员后要接受定期审查, 向其他缔约组织提交审查报告, 并接受其综合评审。如审查合格, 其培养方案继续具有实质等效性;如被认为该认证体系有明显不足, 则会被降为临时成员, 并由其他正式成员立即提供帮助解决认证体系不足问题。考虑到标准的稳定性和质量水平, 笔者在文中只对该协议15个正式缔约组织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行研究和分析 (见表2) , 旨在指导我国工程教育的认证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
注:该表根据《华盛顿协议》官方网站 (www.washingtonaccord.org/Washington-Accord/signatories.cfm) 2013年最新公布信息整理。
(二) 《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框架及特点
由于《华盛顿协议》有着严格的执行程序和互相监督制度, 并且各正式成员认证机构都有着对被认证对象和工程教育质量负责的态度, 使得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深受教育界和工程界的广泛认可。诚然, 这与认证标准自身所具备的主要特点密不可分。
1. 兼顾统一性与特殊性。
各国或地区认证标准从整体上看来, 呈现出“既保持框架的统一性, 又兼顾内容的特殊性”这一特征, 不再只用一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作为认证和评估工作的唯一准绳。认证机构采取这种做法可能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照顾本地实际, 只有多种认证标准才能满足当地需要。二是丰富自己的认证工作。虽然多样化的认证标准可能增加了认证工作量, 但是这样可以更契合申请认证方的性质和需求, 使认证评估工作更加人性化和精确化。每个国家或地区根据实际需要对于标准的划分方法不同 (见图1) , 共有三种:按工程人员类型划分;按学历划分;按工程专业划分。认证机构虽出具多种针对不同类型的认证标准, 但标准内框架和考察对象基本保持一致, 以方便互相参考和对比。
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和英国按工程人员类型划分制定不同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保证了各国或地区在教育和执业资格认证上的一致性和融合性, 也为执业资格认证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基础。美国、土耳其、新加坡和韩国将标准分为通用和专业标准两类, 专业标准是在适用于基本水平专业一般标准基础之上, 依据各工程专业的特殊性而提出的具体要求。美国、台湾和爱尔兰的标准中又对学历进行了区分, 对研究生阶段的工程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2. 以成果输出为导向。
《华盛顿协议》的等效性从实质上承认了通过工程专业教育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 学生能力是教育质量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证明。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将不仅限于传统工程知识和基础概念, 而应该具备跨领域和专业团队合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 除了在实践中积累之外, 很大程度上依赖工程教育的培养。因此所有缔约方的认证标准都对毕业生能力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不断调整, 从考核“教育输入” (教师教什么) 转向考核“教育产出” (学生学到什么) , 采用“以成果输出为导向”的认证标准, 更加关注教育的结果。注重“教育产出”的认证标准给了教育机构在课程设计上一定的自由度, 对培养计划也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教师队伍中除了具备扎实工程理论知识的学者外, 还应该广泛吸收专业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认证标准中也重点强调了参与工程实习训练, 除了实际动手操作外还包括专业工程师角色的学习, 以保证学生可以真正接触工业界和职业领域, 成为更有潜力的从业者。
注: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英国四个国家根据对工程师不同级别的划分制定了相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表中只介绍了该国对最高级别工程师的标准。
3. 量化认证指标。
将教育质量量化管理, 便于考察和管理教育过程以保证教育成果, 可以帮助发现教育环节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是近年来认证标准的发展趋势。如马来西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将非工程专业课程课时分配、学时单位的详细定义、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的时间等标准量化。认证标准中规定学术课程至少120学时 (不包括辅导课程学分) , 由不少于80学时的工程课程 (应包括适合学生的研究领域的工程科学和工程设计、项目) 和其他普通教育内容 (如数学、计算、语言、常识、合作课程、管理、法律、会计、经济学、社会科学等) 组成。从课时要求上明确规定了非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比重, 使丰富工程教育内容落实到实处, 也使学校便于操作和管理。在学时定义里, 根据不同学习形式和内容细化规定不同学时标准, 比如每周两小时的实验室或研讨会被定义为一个学时, 而专业演讲的一个学时是每周一小时。再如加拿大的认证标准中, 量化课程内容的途径与方法是以包含“50分钟的教学活动=1AU”为计量单位, 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最低课时和基本课标。
三、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启示
(一)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简介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见表3)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制定执行, 由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组成。其中补充标准是对具体的工程学科进行描述, 涵盖13个工程专业, 每个专业的标准框架相同。
(二) 启示与建议
1. 认证标准应体现差异性。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差异性, 二是针对申请认证教育机构的差异性。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体系, 导致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制定笼统, 针对性不强。现行的标准可能对实际中不同类别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求过高或过低, 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 能力与现实岗位要求脱节。此外,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机构的办学目标不同, 人才培养层次参差不齐, 生源质量, 师资和办学条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而现有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并没有将职业院校考虑在内。认证标准如何体现差异性, 保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标准制定面临的一大问题[20]。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参考澳大利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制定, 按照工程师认证标准的分类分别制定了专业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助理的教育标准。对于工程师助理的教育认证标准又细化成基于课程教育和职业能力两种, 分别针对大学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规范。教育认证标准根据特定工程人员认证标准中所要求能力来制定, 以保证通过教育产出的毕业生水平可以达到该类别工程人员的要求。虽然四种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工程人员, 但标准的制定都基于教学环境、方案结构和内容以及质量保证这三个框架。其中要求最高最全面的是专业工程师水平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其余四种都由该标准指导制定, 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各有侧重。
2. 认证标准应体现实质等效性。
《华盛顿协议》缔约方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产出”的质量, 虽然我国的标准中也提到了毕业生能力方面要求, 但只是注重形式的设置并未做到实质等效于协议中的毕业生素质要求。在能力的描述上也过多参考国际已有惯例, 并没有按照我国教育实情和学生薄弱环节提出具体要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更侧重对教育过程的评价, 如对课程的设置、实践环节的安排以及毕业设计 (论文) 都有详细的规定, 而对毕业生能力的说明过于宽泛, 导致教育机构难以落实。对此, 我们可以参考英国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规范, 在认证标准中详细描述工程师的能力标准, 并对每条能力要求配有旁注, 举例说明怎样的现象可以体现学生已满足要求。如在对特许工程师的能力中有一项能力要求:综合使用专业与非专业知识以优化现有新兴技术。旁注说明以下活动可以证明已经具备该项能力:从事正式更深造诣的学术研究;在学习和工作中开发新工程的理论与技术;拓宽工程代码、标准和规范的知识。这样的编排有利于教育机构理解标准, 制订教学计划, 同时便于认证组考察和评判, 使要求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另外,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课程体系中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与对毕业生提出的10种能力要求不一致, 使能力要求成为空中楼阁, 缺少有力的培养方案支撑。如我国在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中有一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但是在后面的课程体系和支持条件中未提及有关学生对外交流的任何事项。
3. 认证标准应扩大范围。
由表4可看出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适用的专业范围远超于我国, 可认证专业数是我国的一倍以上。我国在农业、建筑、生物、地质、海洋、石油等工程专业都未能参加认证。现在我国已经加入《华盛顿协议》, 认证专业越多, 我国越受益, 越能将我国各方面工程人才更好地推向国际人才市场。我们需要对学科专业结构加大优化调整力度, 使层次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人才培养类型多样, 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摘要:《华盛顿协议》作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权威和标准, 为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专业工程教育、工程教育评价标准、专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共识, 对推进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缔约国, 以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
()()()
砍到斗争如何宁愿
二、连一连。
以后破坏华丽专门桃花
huálìyǐhòutáohuāpòhuàizhuānmén
三、比一比,组词。
化()可()兆()
华()何()桃()
四、按要求填空。
1.“兆”字共有()笔,笔顺()。
2.“以”字第二笔是(),一共有()笔,它的读音是()。
3.“专”字读音是(),它是()字,组词()。
You may believe me, when I assure you in the most solemn manner that, so far from seeking this employment, I have used every effort in my power to avoid it, not only from my unwillingness to part with you and the family, but from a consciousness of its being a trust too great for my capacity; and I should enjoy more real happiness in one month with you at home that I have the most distant prospect of finding abroad; if my stay were to be seven times seven years. But as it has been a kind of destiny that has thrown me upon this service, I shall hope that has my undertaking it is designed to answer some good purpose…
I shall rely confidently on that Providence which has heretofore preserved and been bountiful to me, not doubting but that I shall return safe to you in the fall. I shall feel no pain from the toil or danger of the campaign; my unhappiness will flow from the uneasiness I know you will feel from being left alone. I therefore beg that you will summon your whole fortitude, and pass your times agreeably as possible. Nothing will give me so much sincere satisfaction as to hear this, and to hear it from your own pen.
George Washing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