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不合格退场制度

2025-03-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材料不合格退场制度(共10篇)

材料不合格退场制度 篇1

我方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12月18日准备开始进行砌体工程施工,计划3#住宅楼砌体用量10万块,计划地下室用量10万块。由于

1、砌体植筋没能及时更上,砌体施工不能普遍进行,2、工地场地限制。导致砌体砖不能全部进场,截止目前实际进场一车,共计5000块。我方对当天进场的材料进行了见证取样送检,经检测抗压强度不合格,我方已于不合格砌体材料退场。

施工单位:大冶摩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

日期:2013年12月23日

监理单位:广州广骏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咸宁分公司

现场监理:

材料不合格退场制度 篇2

抽查结果:合格148个批次, 不合格10个批次, 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6.3%。

主要问题:干密度、抗压强度不合格。

主要不合格项目分析

干密度、抗压强度不合格。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中, 为了保证足够的强度, 干体积密度就会增大;反之, 为了保证较低的干体积密度, 强度也会随之下降。造成产品此项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生产工艺控制不严以及原材料配比不符合标准要求所致。

抗冻性不合格。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的状态下经历多次冻融循环, 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或不显著降低原有性质的能力。抗冻性不合格的产品在长期的冻融环境中使用会造成墙体结构强度降低。造成产品此项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水泥和砂石配比不当, 或者振动成型设备压力不足, 造成密实度降低。

处置不合格党员制度 篇3

党支部在对评为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党员的有关情况进行进一步核实的基础上,通过支部大会,对不合格党员做出限期改正和劝退、除名的决议,写出有关材料,填写有关表格,报机关党委;机关党委对党支部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报局党组审核后,再召开机关党委会议形成正式决定,在党员大会上宣布组织处置结果。

对初步评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党员,机关党委要认真调查核实其问题,并形成文字材料,与本人见面,允许本人申辩。

处置不合格党员要注意区别以下五种界限:

1、注意把因不努力学习,思想跟不上形势,认识模糊,对党的方针政策和贯彻决议执行不力与已经丧失共产主义信仰和党性立场,反对或抵制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正确决议区别开来;

2、注意把由于党组织不健全或软弱涣散造成党员不能履行义务,不能参加党的活动,同党员本人主观上不愿意履行义务、不参加党的活动区别开来;

3、注意把由于经验不足和能力所限造成工作上的损失或失误,同本人思想品质不好,以权谋私,玩忽职守,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区别开来;

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 篇4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商品,经营者必须主动下架、退出流通领域:

一、假冒伪劣商品;

二、应当检验、检疫而末检验检疫的商品;

三、国家临时监控必须退市的商品;

四、其它必须退出流通领域的商品;

五、商品退市时要作好记录,报相关部门备查;

六、经营者明知或者知其所经营的商品属不合格商品,既不主动采取措施,又隐瞒不报继续销售的,既要承担消费者的损失赔偿,又要负法律责任,接受经济处罚。

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清除商品质量隐患,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流通领域不合格商品退市,是指商品因质量问题或者不符合法 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规定,需要立即停止交易,而采取的暂停销售、撤柜、召回、扣押封存、没收、强制退出市场等措施。上述商品包括商业性服务提供的商品。

第三条 经营者应当自觉遵守重质量、讲诚信的商业道德,加强自律,抵制假冒伪 劣和违法商品。

第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商品,必须退出流通领域:

(一)、假、冒、伪、劣商品;(二)、过期、失效、变质商品;

(三)、侵权商品;

(四)、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五)、国家禁止买卖的商品;

(六)、应当经国家强制认证、许可而未取得认证、许可的商品;

(七)、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的商品;

(八)、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拍查中严重不合格的商品;(九)、其它必须退出流通领域的商品。

第五条 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组织的商品质量监督抽查中,被判定为严重不合格 的商品,该批次或同型号、同规格商品退出流通领域;同一种商品,连续两次在商品 质量监督抽查中被判定为不合格的,该种商品必须退出流通领域。前款所指商品,须经整改和复查合格后,方可再次进入流通领域。

第六条 经营者要经常对其经营的商品进行清理和查验,发现有第四条所列的商品,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清除,并填写《不合格商品退市登记表》。

第七条 经营者明知或者应其所经营的商品属第四条所列情况,既不主动采取措施,又隐瞒不报继续销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依法从严查处,并录入不良信用记录档案。

第八条 经营者主动清除应当退市的商品,可以免于追究行政责任。

第九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辖区内流通领域不合格商品退出的监管执法工 作。对在日常监督检查、市场巡查和商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的本制度条四条所列的 商品,应及时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使其退出流通领域,并如实填写《不合格商品强制退 市登记表》,同时要依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 定予以严肃查处。第十条 本制度由游仙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解释。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篇5

一 目的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

三 职责

3.1 本程序由品管科管管理

3.2 评审职责

本公司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

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负责

3.3 处置职责

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若不能处置,则上报品管科处置

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工作程序

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品管领导,品管科有关负责人

四 评审、记录

4.1.1 原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

4.1.2经辅料质检员检验且判定为不合格的进货物料,辅料质检员应在不合格物料的“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单”上标识不合格,仓库保管员对其标示、隔离存放

4.1.3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并通知质管科。

4.1.4对标有本厂标识的成品进行调查、评审、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4.2 标识、隔离

4.2.1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4.2.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4.2.3对不合格品粘贴“不合格”识别标记,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及注明不合格原因

4.2.4不合格品的隔离方法。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标记,存放在工厂指定的隔离区,避免与合格品混淆或被误用,并要有相应的隔离记录

4.2.5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

4.3 处置

4.3.1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若有争议,则由品管部负责人仲裁。

4.3.2收购原料时发现不合格,由供应方自行处置。

4.3.3生产过程中,结于标准允许返工的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相应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操作工艺,予以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

4.3.4对已判定不合格的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的产品另行堆放,并做好标识。

4.3.5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置。

4.3.6已经外销不合格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和客户协商处理办法,做好记录,并写成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4.3.7对于制度制定不合理、执行情况不好或有差错等工作不合格,对此类不合格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五 纠正和预防措施

质量负责部门根据数据分析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严重程度,确定实施纠正和纠正措施。

5.1纠正措施,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5.2产品实现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品并重复发生。

5.3走访或与顾客座谈,结果对产品质量不满意,并有具体事例比较严重时。

5.4收到反馈的质量不合格的记录。

5.5顾客的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抱怨。

5.6供方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5.7内审和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5.8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时

5.9质量负责部门负责对数据分析发现的不合格进行评审,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5.10责任部门负责人对确定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确定原因和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

5.11经理组织项目质量负责部门对责任部门提出的纠正措施进行评价并确定所采取的措施。

5.12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评价后的纠正措施。

5.13经理组织项目质量负责部门对责任部门实施的纠正措施效果进行验证。

5.14经理负责将纠正措施实施效果提交管理部门进行评审。

5.15质量负责部门保持记录。

六 其它

6.1 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执行上述程序。

6.2 若客户要求使用不合格成品时,必须经供需双方商定,并形成书面接受文件,需要时右供销科向客户说明情况,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标识和记录。

七 相关记录

不合格药品、销毁管理制度 篇6

1、质量管理部是企业对不合格药品实行有效控制管理的机构。

2、质量不合格药品不得采购入库和销售,凡与法定质量标准及有关规定不符的药品,均属不合格药品,包括: 2.1国家、省、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药品质量公告或有关通知和省、市、药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书,判定的不合格药品。2.2药品外观、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药品。2.3符合《药品管理法》有关假、劣药品规定的。2.4过期、失效、霉烂变质及有其他质量问题的药品。

3、不合格药品存放不合格品区。

4、在药品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现质量可疑药品,填写复验单,报告质管部,确认为不合格药品的,由专人存放于不合格药品区。

5、对发现的假劣药品,不得作销售或退换货处理,应及时报告药监主管部门。

6、质管部在检查药品的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药品,应出具药品停售通知单,及时通知仓储部门和销售部门,立即停止出库和销售;必要时追回已销售的不合格品,并将不合格药品移放于不合格药品区。

7、药品养护过程或出库复核过程中,发现质量可疑药品,挂黄牌,在计算机系统锁定药品,通知质量管理部处理。确定为不合格的,通知保管人员将不合格药品移至不合格药品区。

8、上级药监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或上级药监、药检

部门公告、发文、通知查处发现的不合格品时,企业应立即停止销售。同时,按销售记录追回销出的不合格药品。并将不合格药品移入不合格药品区,等待处理。

9、药品在收货、验收、入库、储存养护、出库复核、运输过程中,因破损而导致液体、气体、粉末泄漏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密封、专区存放等方式,进行处理并报告质量管理部,防止对储存环境和其他药品造成污染。

10、不合格药品应按规定进行报废和销毁 10.1 不合格药品的报废由保管人员提出申请,填报《不合格药品报废审批 表》,经质量管理验收员验收、业务副总审批同意后,保管人员库存调整仓库确认。10.2 报废药品的销毁由保管人员提出申请,填报《报废药品销毁审批表》,经质管部经理、企业负责人审批同意后,到当地药监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销毁。10.3报废药品销毁时,应在质量管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并填写《报废药品销毁记录》,销毁假劣药品时,应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下进行。

11、对质量不合格的药品,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不合格标本拒检制度 篇7

正确采集病人标本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也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检验质量,特制订不合格标本的拒检制度。

一、符合拒检的不合格病人标本的范围.1、未正确使用抗凝剂的标本。

2、严重溶血及静脉营养时严重脂血并影响检测结果的血标本。

3、血量不足于检验需要量的标本。

4、需要空腹抽血而未空腹的标本。

5、需要特殊处理而没有做到的血标本。

6、需防腐处理而未加防腐剂的尿标本。

7、24小时尿标本无注明尿量的。

8、未做到无菌处理的各种培养标本。

9、经查对标本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及检验条码等不相符者。

10、采集的标本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者。

11、厌养培养标本未满足厌养要求。

二、拒检程序

1、对拒检的不合格标本应登记在不合格标本处置记录本上。

2、填写不合格标本处置单,并随同申请单送达病房。

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篇8

一、凡医疗器械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无批准文号,注册证、有效期、进口医疗器械质量检验报告,药监局的注册许可证及全中文说明书均应视为不合格品。

二、验收人员查出质量有疑问经质管部确认为不合格品后,应放入划有红线标志的不合格库(区)内,同时填报《医疗器械拒收报告单》,按规定程序查询或拒付款,换货及退货处理。

三、库房储存期间养护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应挂黄牌暂停销售、及时填写《质量复检通知单》。交质管员复检,按质检结果作出相应处理。

四、对在库医疗器械由于自然因素或过期失效,就及时停售,堆入不合格品库(区)、以及销售退回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填写《不合格品报损审批表》、依表所列程序签署意见及按规定报损处理。

五、对在库霉烂变质、虫蛀、鼠咬、过期失效的数量多,金额大的不合格品,仓库及质管部应查明原因,落实责任按有关制度处理。

材料不合格退场制度 篇9

1、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食品与非食品不能混放,食品仓库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质,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和杂物。

2、设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做好出入库登记,保证先进先出,易坏先用。及时检查和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并做好相关记录。

3、各类食品按类别、品种分类、分架摆放整齐,做到隔墙离地。

4、仓库内要保持通风、防潮、防鼠、防虫,定期维护,及时清扫,保持清洁。

5、散装食品应盛装于容器内,并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供应商提供)。

6、肉类、水产、蛋品等易腐食品需冷藏储存。冷藏冷冻设备,须贴有明显标志(原料、半成品、成品)。生食品、半成品、成品分柜存放,不得生熟混放、堆积或挤压存放。

7、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并配备保温和冷藏设施,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9、采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保管员作出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行隔离堆放,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

材料不合格退场制度 篇10

(2017)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科技奖励推荐材料质量,便于推荐单位严格审查把关,现将2017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印发,请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和推荐单位在填写和审查推荐书时严格执行。形审不合格的项目不予提交评审。

一、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包括:

1.所列主要发现点(含论文、专著等)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或提交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但未获奖;

2.所列代表性论文专著发表(出版)年限不足三年(即2014年1月1日之后发表(出版));

3.完成人是2015年或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完成人(创新团队除外)。

4.完成人不是代表性论文专著作者;

5.推荐单位(推荐专家)未填写推荐意见或未盖章(签名); 6.完成人未在《主要完成人情况表》签名且无说明;

7.完成人工作单位、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未在《主要完成人情况表》盖章; 8.第一完成人未在《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的承诺处签名; 9.代表性论文专著知识产权归国外所有;

10.未提交代表性论文专著内容复印件的,或篇数超过8篇; 11.未提交代表性引文专著内容复印件的,或篇数超过8篇; 12.他引次数统计超出代表性论文专著;

13.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学术贡献”一栏未写明本人对科学发现所做的实质性贡献;

14.未按要求提交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代表性论文专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知情同意证明》;

15.未按要求提交《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16.电子版推荐书与书面推荐书不一致;

17.其他不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推荐资格条件。

二、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包括:

1.所列主要发明内容(含专利、论文等)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或提交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但未获奖;

2.完成人是2015年或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完成人(创新团队除外)。

3.项目整体技术未应用或应用不足三年(即2014年1月1日之后应用); 4.按规定需要行政审批的项目,未提交相关部门审批证明的,或者行政审批时间未满三年;

5.推荐单位(推荐专家)未填写推荐意见或未盖章(签名); 6.完成人未在《主要完成人情况表》签名且无说明;

7.完成人工作单位、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未在《主要完成人情况表》盖章; 8.第一完成人未在《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的承诺处签名;

9.完成人未提交证明材料证明本人贡献,前三位完成人不是授权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当发明人少于三人时除外);

10.未提交核心知识产权有效证明材料;

11.应用证明法定代表人未签名或未加盖法人单位公章;

12.完成人“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一栏未写明本人对技术发明所做的实质性贡献及支持完成人贡献证明;

13.未按要求提交《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14.电子版推荐书与书面推荐书不一致;

15.其他不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推荐资格条件。

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包括:

1.所列主要创新内容(含专利、论文等)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或提交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但未授奖;

2.完成人是2015年或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完成人(创新团队除外)。

3.项目整体技术未应用或应用不足三年(即2014年1月1日之后应用); 4.国家或省部级计划立项的项目,未提供整体项目验收报告复印件; 5.应用证明法定代表人未签名或未加盖法人单位公章;

6.未提供特殊需要的证明材料:包括土木建筑工程类项目未提交工程验收报告,或工程验收报告时间不满三年;按规定需要行政审批的项目,未提交相关部门审批证明,或者行政审批时间未满三年;工人农民技术创新项目未提交完成人身份证明;

7.推荐单位(推荐专家)未填写推荐意见或未盖章(签名);

8.完成人未在《主要完成人情况表》签名且无说明,或完成单位未在《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中签名盖章;

9.完成人工作单位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时,未在《主要完成人情况表》盖章;

10.第一完成人未在《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的承诺处签名;

11.科普作品出版时间不足三年(即2014年1月1日之后出版),或出版时间在2000年以前;

12.完成人“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一栏未写明本人对科技创新内容所做的实质性贡献及支持完成人贡献证明;

13.未按要求提交《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14.电子版推荐书与书面推荐书不一致;

15.其他不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推荐资格条件。

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推荐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包括: 1.未提供书面推荐书原件;

2.推荐单位(推荐专家)未填写推荐意见或未盖章(签名); 3.电子版推荐书与书面推荐书不一致;

4.其他不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推荐资格条件。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推荐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包括: 1.未提供书面推荐书原件;

2.推荐单位(推荐专家)未填写推荐意见或未盖章(签名); 3.缺少必备附件;

4.电子版推荐书与书面推荐书不一致;

上一篇:制剂室实习鉴定下一篇:县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