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诗 黄庭坚

2025-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梨花诗 黄庭坚

梨花诗 黄庭坚 篇1

清姿绽露,雅淡云无数。

花样年华飘然舞,冷艳盈枝几度。

余香芳韵轻柔,南柯一梦何求。

情寄春风素月,秋娘累累含羞。

清平乐(梨花)/古月春秋

细花繁露,色淡琼姿吐。

朝艳霭霏风弃怒,夕坠凋纷地速。

重叠千万萼忧,梨花已去思愁。

盼望来年相会,玉盘洁朵长悠。

鹧鸪天 梨花节/近月听风

万顷梨园展雪姿,新枝素艳寄相思。

踏春游客来如愿,冷韵清香蝶影迟。

云淡淡,柳依依,梨花节上赋新诗。

春光无限霞光醉,十里芬芳鹂燕痴。

鹧鸪天/梨花/古月春秋

满树雪白玉脂凝,纯真爱守分离思。

冰身肤素妩媚知,风送馨香犹似翅。

撇绿叶,占头枝,刚柔高度统英姿。

从黄庭坚的一首禅诗想到的 篇2

这首禅诗的意思是说:如果说自己是出家的和尚,却又留着头发;如果说自己是俗家子弟,却又脱离凡尘;我在梦中做了一个比梦还奇异的梦,我从中体会到自己好像还有身外之身。关键是末句“悟身外身”。后来,明朝的大诗人、大才子袁枚读到这个故事后,写下“书到今生读已迟”的名句,意思是说,像黄庭坚这样集诗、书、画三绝的大人物,当然不是今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很多书了,如果今生才开始读,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呢?

袁枚的话似乎有一点故弄玄虚,或者说是以“禅”对“禅”。但是,黄庭坚在对自己进行一番“自省”后悟出的道理“悟身外身”我们却不能不借鉴。“悟”不仅“想”了,而且是“想通”了,“想明白”了。黄庭坚说的“身外身”具体指的是什么,当然只有他自己知道。佛家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吴承恩算是中国最明白的一个明白人,他把《西游记》里的男一号取名“孙悟空”是有深意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够“悟身外身”的人不多;但是,耳闻目睹“似僧有发,似俗脱尘”的人却不少。比如:师者,礼之教化者也,为人师表者也。可是,体罚学生者有之,打骂学生者有之。官员者,马克思说他们应该是“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毛泽东教导他们要为人民服务,见荣誉就让,可是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官商勾结,利家利己。医院,本应救死扶伤,现在也变成与过去的衙门一个样:有病无钱莫进来。其他行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谁也奈何不了他们。

尽管有“悟身外身”的人,但是,他也不可能生活在世外桃源;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原则,现在要想找几个“清清白白”的人实在是难于上青天!三千年前,渔翁问屈原何以整天愁眉不展?屈原说皆因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当然,那个渔翁未必理解屈原的苦闷根源。屈原还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三千年前的屈原没有找到这样的“沧浪之水”;现在的吾辈,也同样找不到这样的“沧浪之水”。我们的要求只是严于律己、洁身自爱,如此而已!

梨花诗 黄庭坚 篇3

寄贺方回

宋代 黄庭坚

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

译文

秦少游醉倒在那古藤花下,还会有谁紧敛愁眉再唱一杯?

能够写出江南肠断的好句,如今只剩下了贺方回。

注释

贺方回:贺铸,字方回,北宋后期词人。与黄庭坚、秦观等交好。

“少游”句:秦观,字少游,曾于梦中作《好事近》词,云“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后至藤州(今广西藤县)而死。这里指秦观逝世。

解作:能够写出。江南断肠句:贺铸的伤春怨名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下半阕道:“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不是单指此词,而是泛指能写江南风物、令人断肠的优秀词作。

创作背景

黄庭坚在黔州与戎州度过了六年漫长的谪居岁月,好不容易在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被调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但到官仅九日即罢官。在贫穷困顿中,他只得漂泊于江湖间,后寓居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这首七绝就是崇宁二年(1103年)在鄂州寄给贺铸(字方回)的诗。

鉴赏

诗寄贺铸,却从秦观身上落笔,因为秦观既是黄庭坚的挚友,同为苏轼弟子,同时与贺铸亦是知交。秦观于绍圣元年(1094年)因被列入“元祐党籍”而被贬处州,绍圣三年(1096年)又徙郴州,而后贬横州、雷州,愈贬愈远,直至天涯海角,元符三年(1100年)五十二岁时才被赦北返,归途中卒于藤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这首诗第一句“少游醉卧古藤下”即写秦观的逝世。字面上并未明写其死,只是说“醉卧”,是因为不愿提及老友之死,他以这一描写抒发了对挚友深情绵邈的追念。但这样写,也并非杜撰,而是有事实为依据的。据惠洪《冷斋夜话》:“秦少游在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挂空碧。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苕溪渔隐丛话》引)当时的人认为,这首词可能是一种谶语。尽管秦观历尽磨难,但临终时却以宁静的心境面对死亡。黄庭坚此句既是化用了秦观的词,又切合其视死如归的坦荡情怀。第二句说“唱一杯”,而不说“唱一曲”,这又是黄庭坚造语的生新之处。晏殊有词说:“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唱一杯”既包含了“一曲新词”的意思,也呼应了上面的“醉卧”,针线极密。这个问题极耐人寻思。接着诗人自己作答:“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这一转折使诗境从低回沉思中振起,然后一气贯注,收束全诗。这两句用逆挽的写法,形成衬垫,全力托出最后一句,挽住题目作结,有画龙点睛之妙。黄庭坚对贺铸的推重、赞美,全部凝聚在这句诗中了。在他看来,只有像贺铸这样的豪侠多才之士,才有资格为秦观唱出断肠之词。他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当时广为传诵,人称“贺梅子”。“江南断肠句”正是化用贺铸词中的成句,切合追悼秦观之意。秦观生前很喜欢贺铸这首词,《诗人玉屑》就载有黄庭坚的评价:“此词少游能道之。”

梨花诗 黄庭坚 篇4

次韵寄李六弟济南郡城桥亭之诗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客心如头垢,日欲撩千篦。

闻人说江南,喜气吐晴霓。

伏枕梦归路,子规吟翠微。

济南似江南,旧见今不疑。

洗心欲成游,王事相夺移。

驽马恋栈豆,岂能辞絷缧。

本无封侯骨,见事又重迟。

徒能多著酒,大腹如鸱夷。

惟思一渔舟,载网横渺弥。

矫贡历下亭,朱阑转清溪。

春风吹桃李,三月自成蹊。

翠叶张日幄,红英铺地衣。

此中有佳兴,不醉定自非。

况当郡政成,野茧麦两岐。

与民同观游,永夜不阖扉。

女墙上金枢,天如青琉璃。

上一篇:精选医生励志格言下一篇: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