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

2025-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精选12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2、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

3、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2、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促进交际活动的展开与深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观察; 2、记忆生字; 3、归纳发现内容; 4、拓展。学生学习活动:

(1)仔细观察这些字,说说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2)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3)归纳自己的发现;

(4)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二、日积月累 教师引导活动: 1、读读认认: ⑴ 自由读认; ⑵ 记忆生字; ⑶ 检查,朗读; 2、读读记记: ⑴ 自由读词; ⑵ 练习; ⑶ 填空。3、读读背背: ⑴ 自由读; ⑵ 背诵谚语; ⑶ 积累。学生学习活动: 1、读读记记:

⑴ 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⑵ 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⑶ 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2、读读记记:

⑴ 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⑵ 做连线练习:

雷声

灿烂

随风

扑鼻 倾盆

大作

芬芳

相间 阳光

大雨

黑白

舞动 ⑶ 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琴声()枝叶()空气()鲜花()红旗()3、读读背背:

⑴ 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⑵ 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

⑶ 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教师引导活动 1、交际准备; 2、组织过程:

⑴ 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⑵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⑶ 评议、交流; ⑷ 组内献爱心; ⑸ 组内展示表演。学生学习活动: 1、交际准备:

⑴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⑵ 划分交际小组,布置教室。2、组织过程:

⑴ 说说听了歌曲以后的感受;

⑵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寻找话题:你周围有需要帮助的人吗?(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⑶ 个人说说自己帮助他人的原因和打算,然后在小组内和学习伙伴说说,互相评议。⑷ 在组内开展献爱心活动,大家群策群力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然后根据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帮助的过程。

⑸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二、故事会 教师引导活动: 1、课前准备; 2、组织过程:

⑴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情境; ⑵ 寻找身边的雷锋。学生学习活动:

1、班干部在前面:在黑板上要写上会标、查阅有关雷锋的书刊、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2、⑴ 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⑵ 讲一讲自己身边的雷锋故事。

三、查字典擂台 教师引导活动: 1、复习;

2、发给学生生字卡,选出又快又准的小组为优胜组。学生学习活动:

1、说说“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2、题卡:要查的字读音部首在字典正文哪一页,并交流经验。

四、展示台

二年级下册语文 篇2

1.学会本课生字“玉”、“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知道鸟岛的特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玉”、“密”的写法。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鸟岛的热闹。

教学难点:

体会正是因为人类能与鸟和平共处,才使小小的鸟岛闻名中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验

(一)检查生字词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神奇的地方——鸟岛。今天我们继续游览鸟岛,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2.多媒体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3.指名读,相机正音评价,并给多音字组词。

4.齐读词语。

(二)回顾第一小节内容

师:小朋友们词语读得真棒!上节课我们不光学习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鸟岛吗?

生:喜欢!

师:这神奇美丽的地方在哪儿呢?谁来填一填?

多媒体出示:()湖()有一个叫“()”的小岛,那就是()的()鸟岛。

师:填得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填一填吧!

(齐读第一小节)

二、视频导入,整体感知

师:青海湖鸟岛闻名中外,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多媒体播放青海湖鸟岛视频)

师:说说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只看了一遍就看出了这么多,你们真了不起!那课文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2、3两小节,注意读书的姿势。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指导)

三、精读感悟,突破重点

(一)精读第二小节

1.多媒体出示第二小节

师:现在正值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去鸟岛能看到什么呢?

(指名读第二小节并评价)

2.师:老师这里有三个句子,谁来读读看?(多媒体出示)

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一群鸟儿就从远方飞来。

一群一群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师:你们觉得哪一句用来形容鸟岛最合适?为什么?(生交流答案)

师:老师还有疑问,第二句说“一群鸟儿”不是也表示鸟儿很多吗?(生回答,师指导朗读,读出鸟儿的多)

师:这里的“陆续”能不能去掉啊?(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陆续”就是一群鸟儿飞来,过段时间又有一群鸟儿飞来,一个接一个,一群接一群的意思。)

师: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到文中再来读一读吧!(指导读第二小节)

师:谁来读好这一小节的第一句?(指名2人读)

师:看来鸟岛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吸引了这么多的鸟儿来这里——我们来看看吧!(多媒体出示:鸟儿筑巢的图片)

师: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鸟岛就变得生机勃勃。让我们做一次回家的鸟儿,捧起书,开开心心地读一读第二小节吧!(齐读第二小节)

(二)精读第三小节

过渡:春天大批的鸟儿来到岛上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到了六月岛上会是什么景象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谁来读?

(多媒体出示第三小节,指名读)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儿。

师:恩,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来到了岛上,猜猜看,都有哪些鸟儿?

生:喜鹊、麻雀(留鸟)、燕子、大雁、丹顶鹤(查查候鸟的资料)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多!鸟岛上啊,栖息着十几种活泼可爱的鸟类呢,来看看吧!

(多媒体出示:鸬鹚、鱼欧等鸟的图片)

师:这些鸟儿种类繁多,形态色彩各不相同,就叫做——各种各样。岛上的鸟儿共有十万多只呢!春天的时候,他们从四面八方都赶到这里来相聚,真不愧为“鸟的世界”!谁能通过朗读把这鸟的世界带到大家面前的?(指名读并评价)

师:除了各种各样的鸟儿,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密密麻麻的鸟窝。

师:书上怎么说?

生: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多媒体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师:恩,你读得真好!特别是“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读出了它们的意思。谁还能像他这样读一读的?

师:我似乎有种密不透风的感觉。鸟窝真多呀!

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3:我还看到了鸟蛋。

(多媒体出示: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师:鸟蛋怎麽样?

生:很多,而且有玉白色的、青绿色的。

(多媒体出示:鸟蛋的图片)

师:鸟蛋不仅多,颜色还很美呢!有的像玉一样白,有的青中带绿,十分漂亮!再看这个窝里还有一只刚刚从蛋壳里孵化出来的雏鸟呢,多有趣啊!这么多漂亮有趣的鸟蛋,谁来读读?

(指名读,指导读出鸟蛋的多)

师:这一段没有一个“多”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感受到了一个鸟的世界。六月的鸟岛真是热闹非凡!谁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感觉来?

(指名读第三小节)

(三)精读第四段

过渡:鸟岛真热闹呀!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窝里窝外到处是鸟蛋,小朋友们,如果此时你就在鸟岛,你会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来看看游客们都是怎么做的吧!谁来读读这一小节?(多媒体出示第四小节,指名1人读)

师:从“伸手”和“随处”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伸手”:鸟很容易捉了,说明——鸟多。“随处”:鸟蛋太容易拾了,说明——鸟蛋多。

师:可是——(引读:却没有人去碰一下)

师:因为——(引读: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师:对呀,鸟是人类的朋友,从游人的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游客不光喜欢鸟,而且爱护鸟!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一读第四小节!(齐读第四小节)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谁给我们大家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句子: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指名读)

师: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原因是——

师:老师想把原因放在句子的前面说,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出示: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师:小朋友们看,这两句话虽然顺序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其实呀,在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这种带有原因和结果的句子。比如说:周老师刚才表扬了大家,因为大家书读得很棒!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因为大家书读得很棒,所以——”

生:周老师表扬了大家。

师:谁来学着说一句?

生1:我们没有做早操,因为今天下雨了。

师: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我们没有做早操。”

生2: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帮助了别人。

师: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所以今天我很开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正是因为人们的爱鸟护鸟,所以这鸟岛成了鸟儿的世界,鸟儿的乐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鸟岛,去看一看各种各样的鸟儿,密密麻麻的鸟窝,五光十色的鸟蛋吧!捧起书,用朗读再现这壮观和谐的奇景吧!鸟岛,预备读!(齐读课文)

四、练写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玉、密

1.指名认读。

2.讲解“玉”。要点提醒:最下面一横要写得长一点,不能漏了一点,竖要竖在竖中线上。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玉“

3.讲解“密”。提醒注意点:笔画比较多,在书写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一些,“必”的这一撇要长一点儿。

4.师范写,生描红。

五、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3

二、我会读,还会连。(10分)

嫩疏钻惋烈聊瓣肤绕碉

三、我会选,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6分)

四、我会填。(6分)

五、我会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

例:弯弯的(小路)

光彩夺目的()浓密的()

()的小溪()的春风

()的汽车()的葡萄

()的嗓音()的北京

六、我会趣填词语。(10分)

(海上)——(上海)()——()

()——()()——()

()——()()——()

七、我会辨字组词。(12分)

泼()绕()蜜()特()

拨()浇()密()待()

拔()挠()秘()诗()

八、我已经积累了许多优美的句子。(13分,每空1分)

1.花要叶扶,。

1.赠人玫瑰,。

3.篱落疏疏一径深,。这句诗的作者是。

4.那里,树木,周围有许多。(《日月潭》)

5.到了,葡萄地挂在底下,有的、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葡萄沟》)

九、我会用带点的字写句子。(7分)

例: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

渐渐地:

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

终于:

十、阅读。(20分)

小燕子搭窝

燕子妈妈要小燕子找些泥土、草根、枯叶,造一间美丽的房子。

小燕子飞到地上,看见翻松的泥土,急忙衔了一块。忽然,那泥土动起来了。哎呀!原来是条蚯蚓。

小燕子飞到草丛里,找到一根草根,她正想去叼,忽然,草根动起来了。啊,原来是秧鸡妈妈的鼻子。

小燕子飞到灌木丛中,准备去找枯叶,真奇怪,叶子飞走了。哟,原来她站在一只蚂蚱的翅膀上。

小燕子想起了妈妈的话:“要细心才能学到本领。”她认真地找啊找,终于找到了枯叶、泥土和草根,造起了一座漂亮的房子。

1.连一连,找出反义词。(2分)

松细心认真漂亮

粗心紧丑陋马虎

2.小燕子要造房子,它都把什么当成了泥土、草根、枯叶呢?连一连。(3分)

把一条蚯蚓当枯叶

把一只蚂蚱的翅膀当草根

把秧鸡妈妈的鼻子当泥土

3.读了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分)

二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盘点二 篇4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各种类型的词语

1、上下结构:多、吕、昌、炎、圭左右结构:双、朋、羽、林、从、弱品字结构:品、晶、众、森、磊、鑫、淼

2、AA的词:大大的小小的白白的红红的3、ABB词:黑沉沉绿油油白花花亮晶晶水汪汪红通通

4、AABB词: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明明白白

5、反义词AABB :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6、ABAB词:火红火红金黄金黄碧绿碧绿雪白雪白

7、ABCC词: 金光闪闪兴致勃勃喜气洋洋议论纷纷

8、()了(): 闻了闻听了听 看了看 想了想

9、又()又():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又大又肥又高又大

10、越()越():越来越大越来越小越下越大越下越小

11、无()无():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法无天无影无踪

2、自()自():自言自语自作自受自由自在自高自大

3、()来()去:飞来飞去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

14、什么AA的:嘴巴大大的、毛灰灰的、身子shòu shòu的、花儿香香的、天空高高的15、动词变名词:照相照相机洒水洒水车集邮集邮册洗衣洗衣机

名词变名词:图书图书室电视电视台飞机飞机场火车火车站

16、换位词语:奶牛 牛奶蜜蜂 蜂蜜水池 池水图画 画图牙刷 刷牙山上 上山到达 达到喜欢 欢喜心爱 爱心色彩彩色 1

7、量词重复:一(颗颗)珍珠一(把把)扇子一(块块)石头一(道道)彩虹一(棵棵)小树一(盏盏)灯一(束束)灯光一(根根)旗杆一(扇扇)窗

18、春天的词语: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送暖、柳绿花红、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19、团结合作的成语: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

取长补短的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博采众长多多益善 反义词成语成语:贪小失大舍本逐末轻重倒置小题大做 刻苦学习的成语:勤学好问好学不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二、描写春天的诗句:

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2、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3、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4、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盘点二 1

三、天气谚语(气象谚语):(1)立了秋,把扇丢。(2)六月的天,小孩的脸。

(3)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4)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四、助人为乐谚语:

1、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4、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

芽。

课外:(1)助人为快乐之本。(2)助人要及时,帮人应诚心。

五、学习的名言(格言)

1、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2、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3、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4、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课外:(1)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知识就是力量。

六、夸赞雷锋名言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毛泽东主席的题词是:“ 向雷锋同志学习。”

七、比喻句:

1、茂密的枝叶像(凉棚似的),遮住了阳光。

2、夜晚,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3、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4、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八、各类知识点

1、本学期我学了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课外的寓言故事有《少见多怪》、《亡羊补牢》、《坐井观天》、《叶公好龙》。

2、本学期我学了童话故事《丑小鸭》,作者是安徒生,他还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皇

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冰姑娘》、《拇指姑娘》、《野天鹅》。

3、戴嵩画(牛)《三牛图》、《归牧图》、《斗牛图》,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张大千(虎)。

4、课文介绍的天然指南针有(太阳)(北极星)(大树)(沟渠里的积雪),课外我还知道有

(树的年轮)、(石头上的青苔)、(寺庙的门口)、(向日葵)。

5、春天花开的花:油菜花、玉兰花、杜鹃花、水仙花、木棉花、桃花、桂花、6、我国是56个民族的国家,有(汉族)、(回族)、(土族)、(白族)、(苗族)、(壮族)等。

7、(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

8、爱迪生一生共发明(两千多)项发明,包括(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9、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0、发明家及其发明:爱迪生—电灯,鲁班—伞,阿切尔—邮票打孔机,张衡——地动仪,西门子--发电机,莱特兄弟—飞机,贝尔—电话。

11、我国的风景名胜有:长城、故宫、香山、景山、黄山、阿里山、长白山、西湖、12、北京的公园有:(天坛)、(北海)、(景山)、(香山)、(颐和园)、(圆明园),古代建筑有:(长城)、(故宫);现代建筑有:(人民大会堂)、(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

13、炊具有:炉灶铝锅漏勺铁铲餐具有:茶壶汤盆菜碟饭碗

14、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5、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到28个省、自治区。

九、语文书课后练习题

1、同音字组词

miáo 描(描 写)zhǐ址(地 址)zhàng 帐(帐 篷)yú愉(愉 快)瞄(瞄 准)趾(脚 趾)账(算 帐)榆(榆 树)

2、多音字:

转 zhuǎn(转 弯)数 shǔ(数 数)晃 huǎnɡ(晃 眼)传chuάn(传达)

zhuàn(转 动)shù(数学)huànɡ(晃 荡)zhuàn(传记)

斗 dǒu(北斗星)兴 xīnɡ(兴奋)假jiǎ(假如)盛 chénɡ(盛 饭)

dòu(斗争)xìnɡ(高兴)jià(放假)shènɡ(盛 开)

好hǎo(好 人)空 kōnɡ(天 空)乐yuè(音 乐)钻 zuān(钻研)

hào(好 学)kònɡ(空 地)lè(快 乐)zuàn(钻 石)

4、找一找,组成词语。野芽树草桃枝柳花嫩

(野花)(野草)(草芽)(树芽)(桃树)(桃花)(柳树)(柳枝)(花草)(嫩芽)

5、(美好)的春光(蓝蓝)的天空(温暖)的阳光(美丽)的田野(长长)的小溪(长

长)的枝条(弯弯)的小路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明

亮)的灯光繁华的(城市)(茂密)的枝叶(满天)的乌云(清新)的空气(雪

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绚丽多彩的(广告)(川流不息)的汽车

风光秀丽的(黄山)(打开)窗户辨别(方向)(寻找)宝藏

6、形近字组词

分(区分)令(口令)北(北方)京(北京)观(观看)场(广场)轻(轻松)读(读书)芬(芬芳)铃(电铃)背(背书)景(风景)现(现在)扬(表扬)经(经过)续(继续)

7、反义词: 宽—窄穷—富贵—贱恶—善强—弱胜—败内—外加—减

8、词语接龙:祖国—国家—家里—里面—面包—包子—子女—女生—生日—日出

9、一位先生一位老师一台电话一台电视一张邮票一张地图一把刀 一把伞

10、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我说:“我在天空中画一个气球,风把气球吹走了。”

11、选词填空。发明发现

(1)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

(2)伊琳娜(发现)金鱼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会漫出来。

(3)优美美丽 ①孔雀的尾巴真(美丽)!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

(4)往常常常经常时常平常

①放学后,他(经常)到操场上打球。②班长的学习成绩好,他(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③我们学校的校车(往常)都是一个男司机开,但最近却(时常)由一个女司机开。④他(平常)就很爱运动,所以在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

(5)及急上医院已经来不(及)了,爸爸很着(急)。

(6)做作爱迪生长大以后,为电灯的发明(做)了很多工(作)。

12、一字组多词

石(石头(石子)(山石)山(上山)(下山)(山水)地(土地)(地方)(地点)别(分别)(别人)(别处)指(手指)(指点)(指向)方(方向)(大方)(方面)

13、句型变换:(1)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反问句)

(2)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陈述句)(3)那么多星星,你数不清呀!(感叹句)

十、字的变化。

1、我会换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材--(财)(财产)伴--(拌)(拌面)拦--(栏)(栏杆)膀--(榜)(榜样)蚪--(科)(科学)慢--(漫)(漫画)猴--(喉)(喉咙)祖--(姐)(姐姐)谎--(慌)(慌张)理--(埋)(埋下)什--(叶)(叶子)织--(积)(积雪)

2、我会加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才—材(木材)列—烈(执烈)西—洒(洒水)大—达(到达)度—渡(渡船)安—按(按时)冒—帽(帽子)本—笨(笨重

3、我会减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议—义(字义)塘—唐(唐代)站—占(占有)裤—库(车库)慌—荒(荒地)抓—爪(爪子)符—付(付出)

4、合一合,组成新字再组词。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篇5

望城金海中学小学部

罗清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读好 感叹句

问句。

3.体会叠词的妙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词语,了解大意 1.分组出示词语并朗读。(1)赵小艺

陈丹

宋涛

(2)旗子飘

风车转

小树弯

雨丝斜

重点指导“赵”“陈”“宋”的读音,前两个字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2.你们能用上这两组词语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吗? 要求:(1)每个人用什么画风说一句。

(2)把三个人分别用什么画风合起来说一句。

二、紧扣标点,朗读对话

1.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呢?结合“?”指导读好问句的语气。2.接下来就是事情的经过,谁第一个想出了办法? 结合赵小艺的两次语言:“我能!”和“我还能画!”中的“能”“还能”以及标点符号“!”体会其高兴自豪的心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为什么陈丹、宋涛说的话后不用感叹号呢?(指导读好句号的语气)4.总结。不同的标点符号表现了他们说话时不同的想法、心情或情感以及人物的性格。

三、巧用叠词,品悟词语

1.事情结果是他们互相启发,画出了风,那么他们画出的是什么样的风呢?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陈丹)

她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几条斜斜的雨丝。(宋涛)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呼呼地转。(赵小艺)

2.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去掉重叠的词行吗?不用叠词,只用一个字意思有什么不同呢?小组内试着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

3.指导朗读。(情景引读如:你这风吹得怎么让人感觉不到?

风儿呀,你小点吧!

你吹的是狂风吧?)

四、联系生活,说风写风

1.是呀!这三个孩子的悄悄话被风听见了,于是风来了,————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读得和缓、轻柔。孩子们你们也想画风吗?想怎样画呢?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用上叠词说一说呢?

2.交流,评价。

二年级下册教案语文 篇6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神话,初步知道神话的特点。

3. 体会夸父为民造福,勇于牺牲的精神。

4. 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是神话,体会夸父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板书课题,由课题提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

3. 小组互动。

4. 集体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

5. 说说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6. 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检查识字。

(1)巩固生字读音。

(2)小组内认读,老师指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3)交流识字方法。

2.实践活动。

收集神话故事,开一次神话故事会。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二年级下册语文 篇7

———约翰·杜威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 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 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 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 形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 就是教育。新学期, 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词串识字更是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几组词语, 但排列整齐、意义上有联系、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教学设计新颖多样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教起来却并不轻松。但是, 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围绕识写词串展开, 一个单元的词串教学进行下来, 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我感受最深的是低年级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飞跃, 课堂上思维活跃, 想象能力、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颇有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 我习惯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自己游玩的一些照片, 有意识地给孩子们看, 一起分享快乐。快乐之余,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识字、表达的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师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回味和孩子们分享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在《识字2》第二课时的教学伊始, 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几张我在各地旅游时的照片。孩子们很羡慕, 一直追问我:“这是什么地方?真美啊, 下次我也要去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笑着看看他们说:“孩子们, 让我们跟着书中的小导游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广西桂林山水, 那里的景色也十分美丽, 你们想去看看吗?”话音未落, 37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 小身板坐得笔直, 齐声回答:“想!”美好的一课拉开了序幕。

在备课的过程中, 我仔细观察了教材中的插图, 本篇插图色彩鲜艳清晰, 大篇幅的山水画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另外三幅小的插图分别展示了桂林最有特色千姿百袋、惟妙惟肖的山峰, 以及具有独特民族风貌壮乡人对歌的场景。看完照片我指导孩子们回到课本上, 细致看图, 问他们在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 用完整清晰的话语表述出了图中的景物。观察插图, 培养孩子们细致观察图画的好习惯, 此时相机鼓励孩子畅所欲言, 爱上自我表达。

这时, 几位去过桂林的孩子都不甘寂寞, 绘声绘色地为大家介绍了桂林很多的景色。如游览过漓江清澈见底的水, 看见一座像大象一样的山, 还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竹筏上漂流, 等等。听了同伴们的介绍,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了。他们纷纷举起小手, 表达看完图后自己的感受。而陈西恩同学的感受, 让我印象最深。她说:“我看到了图中的倒影。”“你能告诉大家你看见了哪些景物的倒影吗?”她说:“只有水特别清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倒影, 我在清澈见底的碧波上看到了秀峰的倒影, 就像有两个世界。水上一个世界, 水下一个世界!”此时,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有了好的榜样, 词儿自然就能读好了。我鼓励孩子:“你们说得这么好, 能读得更好吗?”伴随着轻音乐, 孩子们陶醉在桂林美丽的山水画卷中, 一边读着词语, 一边用心细致地感悟着中国文字的魅力。词语读得更好了, 话也说得更加连贯流畅。书本里一个个凝固的词语被孩子们优美的朗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仿佛跳跃到了一幅幅秀美的风景图画中。这一节课, 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了美景、美词, 插上想象的翅膀, 和着动人的语言, 向着美好的方向翱翔。

在第一单元的《识字1》教学过程中, 我与孩子们一同分享了我国传统的风俗和习俗。民俗知识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让孩子们兴致盎然。他们谈论着自己在节日里与家人、伙伴们一起玩耍着丰富多彩的游戏, 仿佛也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深层次朗读, 不仅夯实了基础, 而且韵文读出了韵味、读出了甘甜。

又如《识字4》中的词串, 孩子们找到了自学的方法, 也是我之前有意引导的方法———借助书本中的插图, 将词与图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理解, 比起死记硬背,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还学会了自己利用字形分析生字、理解词义, 如“晴空、温暖、晾晒”都有日字旁, 因此一定和太阳有关;“眼睛、瞄准、眺望”都和眼睛有关;“东海、黄河、长江”一定和水流、江河有关, 等等。课堂此时成为了学生自学自悟的乐园, 孩子们积极思索, 探寻出了一条又一条学习词串的捷径。而我不仅轻松教学, 内心还充满了自豪和满足。我相信, 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 孩子们习得的知识, 记忆会更加深刻牢固。枯燥的授课变成了表达自己、心与心碰撞的平台, 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快乐的天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8

3.用口诀“七八五十六”可以算出除法算式( )和( )的商。

4.▲▲▲▲▲▲▲▲

▲的个数是的( )倍。要使▲的个数是的8倍,▲还要画( )个。

5.下图中,锐角有( )个,直角有( )个,钝角有( )个。

6.在( )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二、神算手(16+9+6=31分)

三、万花筒(14分)

1.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分)

(1)把16个苹果分成4份就是平均分。( )

(3)每一句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4) 8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锐角。()

(5)抽油烟机工作时是旋转现象。()

2.捉迷藏(把“+”、“-”、“住被颉皜鳌贝?后面找出来)。(4分)

使计算结果最大:558 1

使计算结果最小:9377

3.送回家。(5分)

四、操作台(8分)

1.画出小旗向左平移6格后的图形。

2.在小旗的右边画一个钝角。

五、生活园(30分)

1.操场上有36个同学在跳绳。

(1)每组4人,可以分成几组?

(2)平均分成6组,每组几人?

(1)小亮平均每次得几分?

(2)小红一共得了24分,她的得分是小明的几倍?

(3)请你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1)买3支钢笔和一个足球,一共要多少元?

(2)16元钱可以买哪一种物品?能买多少?

(3)50元钱买4个文具盒,还剩多少元?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会解答吗?

六、聪明屋(做对加10分)

一个大盒子里装有4个中盒子,每个中盒子里都装有8个小盒子。

二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篇9

1.写好铅笔字。(6分)

小朋友,你一定能把下面的几个字写得正确又美观,每字写两个,快试试吧。

游 槐 趁

(出题意图:本题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左右结构生字的书写方法,做到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

2.看拼音写词语。(20分)

yíng yǎnɡ jí jiāng shì jiè yóu xì jiē dài

yónɡ gǎn xiāo shī biān zhī zhōu wéi jiàn zào

(出题意图:本题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本学期两个生字组成词语的掌握情况。)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在括号里打“√”。(12分)

着急zháo( ) 朝霞 zhāo ( )

zhe ( ) cháo ( )

感觉jué( ) 勉强qiǎnɡ ( )

jiào( ) qiánɡ ( )

淹没 Yān mò ( ) 空气 kòng qì( )

Yān méi( ) kòng qì( )

(出题意图: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多音字、平舌音字、边音字的掌握情况,旨让学生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读音也不同。)

4.我能模仿。(照样子写词语)(16分)

例1:跨(骏马)(4分)

休( ) 穷( ) 辛( ) 散 ( )

体( ) 究( ) 幸( ) 橵 ( )

例2:(密密麻麻)的鸟窝。(8分)

( )的小手 ( )的态度

( )地上学 ( )地听课

例3:又(细)又(密)的针脚(4分)

又( )又( )的.西瓜 又( )又( )的菠萝

(出题意图:本题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名词、AABB叠词、又A又B形容词的积累及运用情况。)

二、我会按课文内容完成练习。(24分)

1.把课题补充完整。

____的摇篮 小蝴蝶和______

月光下的_____ ______的公鸡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讠:___________________ 宀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忄:__ _____________

心:_ _______________ 扌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 。

(2)_________, 小舟撑出柳阴来。写出一首春天的诗: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 迟日江山丽, __________。

(4)为人子,方少时,_________, __________。

这学期,我们游览了____白洋淀,认识_____的曹冲,对工作_____的小护士。

(出题意图:本题检查的是学生对这学期课文题目、词语、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我会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

西湖的景色,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春天,垂柳在湖边梳理她的头发,粉红色的桃花开满枝头。夏天,浮萍碧绿,荷花映日。秋天,菊花争艳。冬天,腊梅迎着风雪开放。

1.短文共有( )句话。(2分)

2.“荷花映日”的“映”,应查____部首,选择的字义是______(填序号)①照射而显出②向上级传达

3.读读这段话,主要写了春天的桃花,夏天的( ),秋天的( ),冬天的( ),说明西湖景色美。

4.“她的头发”是指( )。从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 )、( )。

5.哪一句话讲了短文的主要内容,用“﹏”画出来。

(出题意图:本题是学生课外学习的延伸,考察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

四、我会写话。(10分)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0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3个。积累词语9个。积累句子1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谜语导入

2、揭示谜底

3、出示课题:太阳的话

4、鼓励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小结:课文就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了太阳的希望、太阳美好的愿望。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太阳会说什么话?

2、接龙读课文,师生点评。

3、学习生词:晨曦、睫毛、枕头

(1)学习生字:曦:注意字形,试着用编字谜或想象的方法学习这个生字。除部首外还剩几笔?

睫:这个字为什么是目字旁?我们还学过哪些目字旁的字?

(眼、睛、眉)

枕:用换部首的方法学,“沈”。

(2)重点理解词语“晨曦”就是晨光。

4、朗读词语:花束、晨曦、温暖、露水、枕头、睁开、睫毛、关闭、空间

(三)感受课文、指导朗读

1、交流:太阳究竟说了什么话,它的心愿和希望是什么?

2、重点指导学习第2、4节。

(1)说话训练:太阳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太阳带来了( )、( )、( )和( )、( )。

(2)指导朗读第2节。

(3)读读第四节,说说太阳的心愿是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节

根据课文完成练习:金黄的( )满身的( )

林间的( )关闭的( )

上面练习的答案除了课文中的,还可以说“金黄的( )、满身的( )、林间的( )、关闭的( )”

(5)指导朗读 2、4节,试着把2、4背诵下来。

3、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朗读之中。

4、交流朗读

5、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

交流,释疑

6、指导背诵

(四)拓展

听了太阳的话,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大自然充满着生机。太阳照在小草身上,小草变绿了。太阳照在花儿身上,花儿穿上了漂亮的衣裙。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充满花香,充满温暖的世界里,人的心里也充满阳光,充满温暖,人们的生活也充满阳光,充满温暖。

(朗读全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诗歌,背诵全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 模仿课文,自己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太阳的话

带来光明带来温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全诗。

2、积累所学字词,巩固字词。

3、模仿课文,自己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很美的诗《太阳的话》,太阳把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带给了我们,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请小朋友选择一节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一读,比一比谁是最佳播音员。

1、学生自由准备;

2、分别请四个学生接龙朗读诗歌;

3、师生进行评价,评出最佳播音员;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选择一节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背一背;

6、挑战明星背诗。

二、巩固字词、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生字新词:

个别读、齐读;

2、强调书写注意点:晨曦、睫毛

三、教学拓展,学当诗人。

1、太阳带给我们美好的一切,在大自然中还有什么也给予我们带来了美好?

学生交流:月亮、星星、春风、小鸟……

2、那么它们又带给了我们什么呢?

仿照课文第二节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说话,教师指导点拨;

3、你能说说它们的祝愿吗?

学生仿照课文最后小节练习说话。

4、学着课文的样,学当小诗人。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美好的事物,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的快乐,让我们都能敞开心扉去感受这美好的一切,接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丽,课后请小朋友仿照课文学当小诗人,也来作首诗《……的话》,期待你们精彩的作品。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篇11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二年级下册语文 篇12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写的一首诗。当时正是他离开长安, 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 来到宣城的时候。怀才不遇, 幽愤在胸。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就强烈地表露了他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中有一句“孤云独去闲”, 这个“独”字很有意思, 可以说是全诗的“魂”。看!寂寥的长空只有一片白云, 所以称“孤”, 其实也是“独”的意思;而就是这仅有的一片白云, 也不肯片刻停留, 而是很快就独自远远地飘走了。这样就只剩下了诗人一人。一个“闲”字在这里并非“清闲”, 而是“闲”得无聊, “闲”得孤独!再联系到前面的“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 直至无影无踪;还有后面的“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与自己为伴, 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一“尽”一“只”, 充分表现了作者众朋友远离的情景。于是, 他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 只能把敬亭山当成自己在世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封建社会许多有理想、有才能的人在政治上遭受压抑后的精神状态。

一个“独”字充满了哀怨之情!

奇山妙水秀丽多姿

《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语言流畅, 意境优美, 令人百读不厌, 回味无穷。

1. 引用———概述全貌。

文中一开始便引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赞语, 给人以总体印象, 最后又以诗一般的语言“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给人以形象的总体感受。

2.对比———体现特色。

文中运用了对比修饰手法, 写漓江的水, 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比美;桂林的山, 与峰峦雄伟的泰山、枫叶似火的香山比胜。这就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独特之处, 令人向往。

3.排比———突出特点。

《桂林山水》运用了排比手法,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以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两组排比句, 生动、精练而传神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突出特点。

4.比喻———巧绘形象。

形象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 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具体动人。如写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写桂林山的奇“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写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等, 真是历历如绘, 栩栩如生, 千姿百态, 妙趣横生。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美如画。作者正是在这如画的描绘中渗透了他热爱祖国山水的强烈感情。

“富有”的含义

《中彩那天》的最后一句是:“是呀, 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 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里的“富有”是什么意思呢?

想想看, 在一个穷苦的汽车修理工之家, 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 开回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但是, 父亲却因为“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神情严肃”得“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这是为什么呢?温柔的母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父亲买彩票时, 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 并作了记号“K”, 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因此, 父亲觉得, 这奖品不应属于自己, 于是就在没人知情的情况下, 毅然地拨打了电话, 通知了真正的获奖者。

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父亲虽然失去了中奖的车子, 但是得到了人情和道义, 得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是一笔金钱买不来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这就是“富有”的含义:“富”就富在诚信, “富”就富在不贪不应得之财。这也照应了母亲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 有信用, 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富翁”与“尊严”

《尊严》是一篇阅读课文, 写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 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故事告诉我们, 人可以没有财富, 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文中杰克逊大叔的一句话发人深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 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因为他有尊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年轻人不像一群逃难人那样, 看到“这么好的食物”, 就“狼吞虎咽”地吃, 顾不上说一句感谢的话, 而是先问杰克逊大叔“有什么活需要我做”, 而且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这是一种不以乞讨谋生存、要用劳动换食物的志气, 这是一种不以贫穷为低贱、要以努力促改变的人格“尊严”。因此, 杰克逊大叔暗暗“赞赏”他, 让他为自己“捶捶背”, 满足了年轻人的“尊严”需求。

杰克逊大叔慧眼识珠, 对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毫不在乎, 并把他留在庄园里干活。正是依靠这种在穷困潦倒情况下仍坚守自己“尊严”的精神, 年轻的哈默终获成功, 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想当初, 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 见了水就喝, 接过饭就吃, 他能结识杰克逊吗?如果他不坚定地坚持先做完活“再吃这些东西”, 他能使自己走向成功吗?

因此, “富翁”与“尊严”关系密切:维护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成为“富翁”;而失去自己“尊严”的人, 就可能与“富翁”无缘, 或者与“富翁”擦肩而过。你说是吗?

神奇的数字说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 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 保护环境, 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中有许多数字, 具有神奇的作用。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说明了黄河的频繁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而“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 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 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说明了黄河“河床逐年升高”的原因, 因而也就“使黄河成了悬河”, 容易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每年, 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 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是说明了黄河水土的严重流失造成了“农作物大量减产”。

由此可见, 泥沙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要把黄河治理好, 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 防止水土流失。这样, “黄河变好的梦想”才能成为现实。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的说明, 我们怎么能形象地理解这一道理呢?

《夜莺的歌声》中的修辞

在《夜莺的歌声》一课中, 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叙述了苏联卫国战争中, 一个孩子运用计谋, 协助游击队战士歼灭敌人的事迹, 突出表现了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品格和强烈的爱憎情感。

1. 拟人。

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场战争后的破败情景, 特别是“空旷的花园里,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一拟人, 形象地突出敌人的侵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 连树木都“垂头丧气” (当成人来写) 起来。这里, 也饱含着人们的无比愤慨。

2.双关。

当敌人问孩子“你这里有没有人”时, 小孩在回答中有一句“大家都喊:‘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明里讲, 是真的野兽, 战争一开始, 枪炮轰鸣, 野兽都跑出了树林, 跑进了村子;而实际上, 是把敌人比作“野兽”, 人们见他们来了, “就都跑了”。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双关”, 一方面表现小孩子的机智聪慧, 另一方面突出了小孩子对敌人强烈的憎恨之情。

3.排比。

小孩子给敌人“领路”时, “有时候学夜莺唱, 有时候学杜鹃叫, 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 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 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你看, 他天真活泼, 好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其实, 他是在迷惑敌人。况且, 他的“学夜莺唱”“学杜鹃叫”正是在给游击队的同志们报信呢!这里的“排比”用得多好。

4.借代。

听鸟叫的那个人回答:“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 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课文中还有这样的叙述:“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这里的几个“夜莺”实际上都是指那个机智勇敢的小孩子:他学夜莺叫给游击队报信, 他就像小夜莺那样机灵活泼, 惹人喜爱。

5.反复。

课文的题目是《夜莺的歌声》, 课文中多次反复出现“夜莺的歌声”, 开始是“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中间是“越来越响了”, 最后是“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不仅与题目是很好的“照应”, 而且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小“夜莺”用“夜莺的歌声”给亲人报信, 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夜莺”的语言

在《夜莺的歌声》一文中, 作者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爱国少年的形象, 使我们赞叹不已, 而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那小“夜莺”的语言, 令人赞不绝口。

1.埋下伏笔。

在课文中, “军官点了点头, 转眼间, 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表示了敌人的阴险狡诈, 企图从孩子的口中探听游击队的消息。而小“夜莺”的回答干脆利落:“我自己学的, 我还会学杜鹃叫呢。”这就不仅避开了敌人的盘问, 而且乘机巧妙地引出了“杜鹃叫”, 为下文用鸟叫声报信而不引起敌人怀疑埋下伏笔。

2. 曲解。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显然, 敌军官并未死心, 想继续盘问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回答说:“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这是一种曲解。曲解是一种有意识进行歪曲理解的修辞手法。显然, 小“夜莺”知道敌军官是问他还有没有其他人 (游击队) , 但夜莺偏偏故意歪曲说成麻雀、乌鸦之类。在敌军官眼中, 小“夜莺”真是一个只知贪玩的傻小子。

3.闪避。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敌军官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 想让孩子在无意中透露出游击队的消息。小“夜莺”说:“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 还有洋蘑菇。”这里, 表现了他的警惕性特别高, 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 故意闪烁其词, 答非所问, 运用了“闪避”的修辞手法, 把游击队说成是蘑菇, 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令敌人哭笑不得。

一幅农村田园画

范成大是宋代的进士, 做过一些地方官, 并做了两个月副宰相。他曾作为使节到金朝去谈判国事, 抗争不屈, 几乎被杀。后来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志而不能实现, 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 因此创作了许多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 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四时田园杂兴》就是他退居家乡后随兴写的一组大型田家诗。一共写了60首, 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 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 白天下田去除草, 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 水稻田里的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 晚上就搓麻线, 再织成布。这句诗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 “儿女”即男女, 全诗用了老农的口气, “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 各司其事, 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 “童孙”指的是那些孩子们, 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 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 喜爱劳动,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 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 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读来意趣横生。

把水写活了

《趵突泉》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形象的描述以及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个人真切的感受, 把趵突泉的水写得活灵活现, 情趣横生, 使人读后感慨万千。

1.清格凌凌的水。

文章开始以“清浅”突出泉水的清澈透亮, 以“鲜洁”说明水质的清净新鲜, 简明地描写了趵突泉的水是清格凌凌的;而紧随其后的“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面, 上下都是绿的”和后面的“游鱼水藻, 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进一步摹写了趵突泉“池里的水清极了”。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 便觉得自然的伟大, 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2. 喷涌不息的水。

趵突泉是“一溪活水”。作者用比喻手法来写三个大泉眼, 既表现了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它的水“冒出水面半米来高”, 多么壮观, 多有气势!而比喻句“像煮沸了似的, 不断地翻滚”突出了水的旺盛声势, 后面的“没昼没夜地冒, 冒, 冒”一句, 连用三个“冒”字, 造成了一种急促跳跃的节奏, 给人以“翻滚”的实感。第二个比喻句“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进一步说明了水的喷涌不息, 体现了大自然的蓬勃活力。永远那么纯洁, 那么活泼, 那么鲜明, 冒, 冒, 冒, 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 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3. 千姿百态的水。

文中写池边的“小泉眼”, 一个“数不清”足见其数量之多, 而用几个“有的”排比句式突出了它冒出的水泡姿态各异, 精彩纷呈。最后, 用“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夸张说明了水泡“五光十色”的璀璨夺目, 实在令人珍爱。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写小泉, 既表现了小泉的特点, 又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小泉冒水, 作者觉得有的像大鱼吐水, 有的像一串明珠, 有的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从作者的感受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小泉的秀美。

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大泉的壮美, 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从课文中的“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这个省略号, 我们可以想象出很多小泉作者还没有写出来, 激发联想的兴趣, 真是“读有尽而意无穷”啊!

《小珊迪》中的感情变化

《小珊迪》一文写的是孤儿小珊迪, 为了换零钱遭遇车祸, 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 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以作者对小珊迪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层层深入地展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1.讨厌。

课文开头, 小珊迪一个劲地想要“我”买他的火柴, 打断了“我”与同事的谈话, 因此, “我”感到讨厌;当同事说不需要时, 他又以火柴价格便宜来请求;当“我”也说不要时, 他又以降低价格的方式再次乞求;我们以没有零钱第三次拒绝他, 他再一次苦苦哀求说他“饿极了”……这样的由请求到乞求再到苦苦哀求, 一句话比一句话重, 使“我”觉得讨厌。但是, 由此也可以想象到小珊迪饱受饥寒、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于是无形中又产生了一些同情。

2.同情。

看着小珊迪“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 再联系他的穿着, 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柴, 靠劳动谋生的孩子, 不是那种靠欺诈骗取钱财的人;特别是晚上, 小珊迪让他的弟弟送来找“我”的零钱, 并告诉“我”小珊迪在换钱回来的途中遭遇车祸伤势很重。“我”对这对孤儿的同情进一步加深, 并由此对那个社会的冷酷和不平等产生了憎恶。

3. 感动。

饥饿贫穷的小珊迪在重伤之际仍不忘还顾客的零钱, 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他坦荡的人格让“我”感动;他在生死关头还牵挂着弟弟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又是多么善良的表现!由此, “我”被小珊迪再次深深地感动, 慨然答应照顾小利比。从“我”的感动中, 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诚实、守信、关心他人。

课文的结尾饱含深情地赞美:“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的品质, 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充分流露。是的, 小珊迪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打动更多读者的心。

《黄继光》一文中的“!”

在《黄继光》一课中, 多处用了感叹号“!”。细细体味, 其趣无穷。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这是“冰雹一样的”子弹对准黄继光射击, 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的情况下, 同志们看到的动人情景。三个“!”, 一是惊喜的呼唤;二是由衷的感叹;三是激情的赞美!惊的是他的非凡举动, 叹的是他的坚强意志, 赞的是他的崇高精神。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这是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 满怀深仇大恨, 用手雷炸毁敌人半边火力点的壮烈情景。这里的“!”显示了黄继光的声威, 也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比巨大的声威。

“指导员正在着急, 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这里的“!”预示着一个多么惊天动地的雄姿:“他张开双臂, 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展示了一颗多么壮怀激烈的赤心!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这是在黄继光英勇献身之后, 指战员发出的愤怒呼喊———犹如火山爆发一样的复仇心声。这里的两个“!”是对指战员急欲杀敌报仇的正面描写, 也是对黄继光精神给予人们激励、鼓舞之大的进一步凸现。

《可爱的草塘》的写作特色

《可爱的草塘》一文围绕着草塘的“可爱”, 生动地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其写作手法多样, 语言生动形象,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描写展示“可爱”。

课文中大量运用了描写手法, 充分展示草塘的可爱。如用“浪花翠绿翠绿的, 绿得发光, 绿得鲜亮, 欢笑着, 翻滚着, 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 近处的呈鲜绿色, 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 再远的呈墨绿色, 一层又一层, 最后连成一片, 茫茫的跟蓝天相接”写了草塘“浪花”的与众不同、活灵活现。用“不大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筷子长的鲇鱼, 手掌宽的鲫鱼, 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等描写, 表现了草塘的物产丰富。

2.对比突出“可爱”。

作者开始对北大荒不了解, “感到一切都不习惯”“觉得没意思”“待腻了”。但是当他初次见到草塘时, 就被草塘的大而美所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由衷的赞叹表达了他对草塘美景的“喜爱”之情。当作者看到小河的奇特情景时, 更是赞叹不已。一个“啊”字, 说明他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 完全陶醉于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这是一个对比。还有最后一段, 作者想“洗一洗脸”, 但草塘的美深深打动了他, 因此生怕因洗脸打破这美好的景象, 于是就“犹豫了”。这矛盾的心情又是一个对比, 再一次突出了他对北大荒深深的爱恋。

3. 排比强调“可爱”。

在课文中, 作者还运用了排比句, 强调草塘迷人美景的可爱。如“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白了。”这里的“绿草”“蓝天”“白云”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情形各不相同, 但都是那么美丽迷人, 那么可爱。

4. 对话围绕“可爱”。

这篇文章的对话用得多, 用得好, 用得妙。比如“不过你得紧跟着我走, 俺这儿狼可多啦!”是小丽吓唬“我”的话,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她的“假话”一是抓住了北大荒过去“大而荒, 广而野”的特点, 二是以此反衬今天草塘的可爱。这种欲褒先贬的手法使人变惊为喜、变厌为爱。又如“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 若是冬天呢……’”这句话意在探听冷落、萧条的冬天里的北大荒, 但是却引出了“冬天更好玩”的动人情节, 深化了赞美之意。而后面“我”的继续深究:“哦, 你这么一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啦?”这一反问, 更是将北大荒之美和对它的惊叹之情, 推向高潮。

上一篇:十二班中学教学楼方案下一篇:三月桃花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