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教案(共8篇)
室内设计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包括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采光与照明、色彩与材料质地、家具陈设、绿化与庭院、风格与流派等;
第一节
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室内设计的三大依据: 使用性质—建筑物和室内空间功能设计; 所在场所—建筑物同室内空间的周围环境状况; 经济收入—工程项目总投资和造价标准;
第二节
室内设计的发展
现代室内设计虽然发展了数十年,但人们有意识对室内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却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
原始社会:这是人们就已经开始对“使用和氛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功能同时给予关注;
商朝: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严谨规正,室内装修相当精细和华丽;
清朝:这时期的室内装修的要领和做法已经非常的成熟了,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
目前的问题:
1、环境整体和建筑功能意识薄弱;
2、对大量性、生产性建筑的室内设计有所忽视;
3、对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问题注意不够;
4、应增强室内设计的创新精神;
第三节
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1、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2、加强环境整体观;
3、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4、时代感与历史文脉并重;
5、动态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章
内容、分类和方法步骤
第一节
室内设计的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也称室内环境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和传统的室内装饰相比,涉及的面更广,相关的因素更多,内容也更为深入;
第二节
室内设计的分类
室内设计大体可分为居住、公共、工业、农业四类建筑设计; 第三节
室内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步骤 设计方法的要点:
1、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
2、内外要局部与整体协调统一;
3、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立意与表达并重; 室内设计的步骤:
1、设计准备阶段;
2、方案设计阶段;
3、施工图设计阶段;
4、设计实施阶段;
第三章
依据、要求和特点
现代室内设计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为人服务,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为人们创造理想的室内空间环境;
第一节
室内设计的依据
1、人体尺度及在室内停留、活动的空间范围;
2、家具、设备等的尺寸及安置时需要的范围;
3、结构构成、构件尺寸,设施管线等;
4、符合环境要求和可行的施工工艺;
5、已确定的投资限额和建设标准; 第二节
室内设计的要求
设计要考虑空间、界面处理、防火、防水、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第四章
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
第一节
室内空间的类型
室内空间类型是基于人们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日益发展的科技水平和人们不断求新的开拓意识,必然会孕育出多种多样的室内空间;
1、开敞空间:具有外向性,限定度和私密性小,强调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
外开敞式:空间的侧界面有一面或几面与外部空间渗透;
内开敞式:从空间的内
部抽空形成内庭院,然后使内庭院的空间与四
周的空间相互渗透;
2、封闭空间:用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包围起来的,无论是视觉、听觉、小气候等都有很强隔离性;
3、静态空间:是最常见的空间形式;与周围环境联系少,趋于封闭型;一般为对称空间;多为私密性较强尽端空间;比例协调、色彩和谐,给人以恬静、稳重之感;
4、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三维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
主观动态空间:由于人的位置移动而感受到流动变化的空间;
客观动态空间:利用电气化、动态韵律的线条、自然 景观、视觉或光线的强烈对比、结构的巨大变化等使 人对空间产生动态的感觉;
5、流动空间:三度空间加时间因素组成,即若干个空间是相互连贯的、流动的,人们随着视点的移动可不断的变化透视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6、虚拟空间:是一种既无明显界线,又有一定范围的建筑空间;
下沉空间:室内地面局部下沉,可限定出一个范围比较明确的空间;
(1)改变天花及地面的落差:
地台空间:室内地面局部抬高,抬高面的边缘划分空间;
悬浮空间:室内空间在垂直方向的划分采用局部降低天花吊顶或是吊其它饰物时,上层空间的底界面不是靠墙或柱支撑,而是依靠吊杆悬吊,因而使人有新奇的悬浮之感;(2)垂直围护界面的凹凸:
凹入空间:在室内某一围护墙面或角落局部凹入的空间;
外凸空间:这种空间是室内凸向空外的部分,可与室外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视野也较为开阔;
(3)大空间中的小空间:称之为母子空间;可用如列柱、隔断、家具、绿化、水体等;
回廊与挑出:是室内空间中独具一格的空间形式;回廊采用门厅和休息厅增强入口的宏伟、壮观;挑台造成高低错落、生动别致的室内环境;
7、不定空间:由于人的意识和行为有时存在捉摸不定,摸棱两可的现象,“是”与“不是”的界限并不明确,反映在室内空间中,就出现了一种超越绝对界限的、具有多种功能涵义的、充满复杂和矛盾的中性空间,既不定空间;
8、共享空间:它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的社会交往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
特点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外中有内、内中有外,相互穿插交错,富有流动性;
9、交错空间:在水平方向往往采用垂直围护面的交错配置,形成空间在水平方向的穿插交错;
10、虚幻空间:是指室内镜面反映的虚像,把人们的视线带到镜面背后的虚幻空间去,它的特色是追求神秘、新奇的超现实戏剧化效果;
11、结构空间:通过对建筑结构构件外漏部分,来感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环境;
第二节
室内空间造型
室内空间造型是室内设计要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室内设计的基础;美的空间造型、实际的使用功能和人的感知作用是统一于室内设计的概念之中的;
1、空间的形状:是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它是由其周围物体的边界所限定的;
2、空间的尺度:空间的尺度与空间的比例是密切相关的,直接影响到人对空间的感受; 整体尺度:室内空间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尺寸关系;
人体尺度:人体尺寸与空间的比例关系;
3、空间的分隔和联系:空间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分隔的方式来完成的,但是分隔与联系之间是个整体的关系; 几种限定类型:
绝对分隔:用承重墙、到顶的轻体隔墙等限定高度的实体界面分隔空间; 特点:隔声良好、视线完全受阻、私密性强、流动感差; 局部分隔:用屏风、不到顶的隔墙和较高的家具等划分空间; 特点:介于绝对分隔与象征性分隔之间,不容易明确界定;
象征性分隔:用片断、低矮的面、罩栏杆、花格、构架、玻璃等通透性的隔断或家具、绿化、水体等分隔;
特点:限定度低、空间界面模糊、侧重心理效应、流动性强、整体空间层次较丰富; 弹性分隔:利用拼装式、折叠式、升降式等活动隔断和幕帘家具、陈设等分隔空间; 弹性分隔的具体方法:
1、用结构构件分隔(梁、柱、金属框架、楼梯等);
2、用各种隔断分隔;
3、用水平面高差分隔;
4、用家具、水体、绿化分隔;
5、用照明分隔; 几种限定方法:围合与分隔:围合与分隔的要素是相同的,分隔要素组合在一起就是围合要素;
覆盖:在自然空间中进行限定,只要有了覆盖就有了室内的感觉;
设置:指它与空间之间有相对独立存在的,对空间的区域有一定影响力,常成为视觉中心,起烘托空间气氛和强化空间特色的作用;
抬起与下凹:这种限定是通过变化地面高差实现的,使限定过的空间在母空间中得到强调或与其它部分空间加以区别;
肌理变化:以某种材料为主,局部采用另一种材料;
4、空间的组合:空间组合主要是复合空间的组合;
空间的组合关系:
空间内的空间:一个大空间可以在其中包含一个或若干个空间,即母子空间;大小空间产生了视觉及空间的连续性,并保证空间的整体性;
穿插式空间:由两个空间构成,各空间的范围相互重叠而形成一个公共空间地带;
穿插部分成为共有空间;
穿插部分与其中一个空间合并;
穿插部分自成一体,成为原空间的连接空间;
邻接空间:是最常见的空间形式;它 允许各空间根据功能或象征意义划定;它们 的连续与分隔程度取决于前面的几种限定类 型;
公共空间连起的空间: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空间,可由第三个过度性空间来连接或联系,加强空间的节奏感;
空间的组合方式:
集中式:在一个中心主导空间周围组合一系列次要空间
1、中心空间规则,要有主控能力(向心力);
2、次要空间的功能和尺寸可完全相同,形成两或多轴对称的总体造型;
3、集中式组合空间的交通流线可采用多种形式(辐射形、环形、螺旋形等),但流线基本都在中心空间终止;
线式组合:就是重复空间的线式序它们可逐个连接,也可以独立的间线形排列;可采用直线形、折形、弧线式等;
在室内空间中受很大局限建筑形式的制约、结构形式的制常用于大空间、大跨度空间;
列,空线性:约;
辐射式组合:将线式空间从一中心空间辐射状扩展;它包括了集中式和线式组合的因素;它的中心空间是规则形式,同时受到建筑造型和结构形式的制约;
组团式组合:根据位置接近,共同的视觉特性或共同的关系组合的空间;通过紧密连接来使各个空间联系,常由重复出现的格式空间组合;它没有固定的重要位置,只有通过各个空间的尺寸、形状或功能来显示其功能;
网格式组合:它们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通过一个三度的网格形式或范围而使其规则化;网格的组合来自其规则性和连续性,它们应具有一个共同的关系;在建筑中,通过框架结构体系的梁柱来建立的;是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组合;
第三节
室内空间造型设计的原则
1、空间的性格:空间的形状、尺度大小、分隔与联系、组合形式等造型因素决定着空间性格;造型与空间的功能是紧密相连,所以性格就是其功能的自然流露;
2、空间的充分利用:室内空间设计是对建筑原有结构及围护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原空间)再创造,以此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和心理需要;
通常人们是通过利用夹层(吊顶)来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它同时还能丰富空间的层次;夹层可分为单排列、双排列、U形排列、环形排列等;
3、原结构空间的利用:一种是对原结构不进行任何处理,即“素面朝天”;另一种是对原结构的利用;
4、运用空间的四维特征,步移景异形成空间序列:在室内设计中,除三维特征外,有多了时间特征,故称为四维特征;
于是大家进入,只见进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三间小小房舍,两明一暗,从里间房里,又有一小门,出去确实后园„„
5、突出室内重点:它是体现空间性格特点,它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三维的;即可以有一个重点,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重点; 突出室内重点的方式:
位置:一个要素或特征可以在空间中关键的位置或方向性上加强其视觉重要性;室内的重点并不是集中在二维地面上,有时也可悬吊物上;
数量:如果形态空间中的重点要素不一样,最好在三个以内;如果重点要素形态无大差异,数量的增加就能给人以巨大震撼;
造型:可采用变异的手法,通过不规则或强烈对比,进一步加强视觉重要性;
尺度:采用夸张的尺度和比例来强调重点;
质感:质感就是指室内重点要素必须注意它与所属环境诸要素之间质感或肌理的差别; 色彩:室内设计,有时需要色彩的协调,有时也要有较强的对比;
照明:一般采用外界照射突出重点;
动态:通常动态的东西比静止的东西更能引起人的注意;
6、满足领域感与私密性;在不同空间中,有集体和个人需要的,分为公众的、小规模、私人等,有些是随便进出的,有些则是控制进出(卧室);同前面的分隔类型有紧密的联系;
7、整体感的形成:在室内设计中,只求多样、不求统一,整体就会显得凌乱;所以要遵循“多样而有机统一”这个原理; 形成整体感的方式:
母题法:以一个主要的形式有规律地重复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形式系列;
主从法:设计要素要有主从关系;
重点法:突出室内重点要素;
调色法:构成空间的主要基本色调,通过颜色来统一空间;
8、空间的弹性利用:空间的利用需要灵活性,有分有合;主要可通过活动隔断、活动顶棚、活动地面、灯光变化等;
第四节
室内空间设计的要素
1、点:通常较小的形都可称为点,起到标明位置或使人的视线集中的作用;
2、线:在视觉上表现出方向、运动和生长;包括直线、曲线;直线分为垂直、水平、斜线等;
3、面:可被看成是体或空间的界面,是专门处理形式和空间的三度问题;
4、体:它是面的形状和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5、形状(图案纹样):是一种形式的表面外轮廓或一个体的轮廓造型;墙纸、窗帘、地毯、沙发蒙面织物等使用;
6、采光:没有光照就看不见形状、色彩、质地等要素,它是室内设计的决定性要素之一;
7、虚体形态: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空间了,包括虚的点、线、面、体等;
第五节
贮藏空间的处理
室内设计中,储藏室的设计很重要,如处理不当,会引起空间的混乱;
储藏空间的几种形式:
1、嵌入式(壁龛式):特点是贮存空间与结构结成整体,充分保持室内空间面积的完整;
2、壁式橱柜:它占有一面或多面完整墙面,使室内保持完整统一;
3、悬挂式:可与其他家具组合成富有虚实、凹凸、线面纵横等生动的贮藏空间;适合与高度适当,构造牢固,避免地震时落物伤人;
4、收藏式:结合壁柜设计活动床桌,可以随时翻下使用,使空间用途灵活,在小面积住宅中运用广泛;
5、桌橱结合式:充分利用桌面剩余空间,桌子与橱柜相结合;
第五章 室内采光与照明
在室内设计中,光不仅是为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需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光文化是设计文化的一部分,照明是科学,也是艺术;
第一节 照明的基本知识
1、基本参数
照度:人眼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相同的辐射量时,有不同的明暗感觉;以光通量为单位:lm(流明); 光源在某方向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通量叫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发光强度,单位:cd(坎德拉);被光照面上其单位面积内所接收的光通量称照度,单位:lx(勒克斯);
光色:主要取决于光源的色温;
发光度:它表示由被照面的单位面积所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也称发光度;
2、光源的分类:
白炽灯:按用途分普通白炽灯、局部照明白炽灯;有卡口式和螺口式两种;
特点:体积小、亮度高、价廉等;使用寿命短、发光效率低; 卤钨灯:它是一种性能更为优越的白炽灯,可以比较稳定持续的发光;
荧光灯:低压汞蒸气放电激发荧光粉发光;发光效率高、寿命长、经济性好等;
HID灯:指高辉度放电灯,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最常用于商业空间)、高压钠灯的总称; 密封光束灯泡(PAR灯):炮壳是用压制的厚玻璃做成,内壁镀银,前面是平面或棱镜面的透明玻璃;
3、灯具的分类: 顶棚悬吊式灯具 吸顶型灯具
顶棚轨道式灯具 顶棚镶嵌式灯具 荧光灯具
墙地镶嵌灯具
壁灯
可移动灯具(如台灯)建筑化灯具 室外灯具
第二节 照明设计的主要内容
1、照明的场所:街道和广场照明、车站和码头照明、景观的照明、建筑夜景照明、室内环境的照明;
2、照明的方式:
一般照明:为照亮整个场所而设置的均匀照度的照明方式;
局部照明:特定视觉工作所用的,为某个局部设计的照明;包括分区一般照明和重点照明;
混合照明:是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组成的照明方式; 混光照明:在同一场所,用两种以上不同光源形式照明;
应急照明:在正常照明失效时使用;
疏散照明:是应急照明的一部分,在疏散通道使用;
安全照明:是应急照明的一部分,用于处于危险中的人的照明;
定向照明:将光投射到工作面上和目标上的照明;
3、照明的目的:
功能照明:对具有严格工作性质的场所,需要进行科学的照度计算,从而达到功能的使用;
装饰照明:对有特殊效果的光环境,照明的艺术性和运用灯具造型是装饰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 眩光的防止与利用
在视野内有亮度很高的物体或强烈的亮度对比,就会造成视力降低现象,这就叫眩光; 直射眩光:
失能眩光:指损害视觉功能的眩光;是由于光源与视线太近,它会造成视觉可见度下降;
不舒适眩光:指引起人的不舒适感的眩光;是由于光源与周围环境亮度对比太大,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重人的不舒适感,影响对环境的感知;
在实际中,不舒适眩光出现的几率要大的多,只要能控制它就能控制直接眩光; 直接眩光产生原因和避免方法:
(1)在容易出现眩光的区域内,灯光过亮;
(2)房屋面积过大,灯具进入人的视线;这时的灯光亮度应小于500cd/㎡;
(3)与垂直线成大于45°方向上的光源应遮挡;
(4)可使用漫反射板、反射器、格片等;
(5)底部敞开的灯具,不设置在视线集中的视平线及其以上;
反射眩光和光幕反射:
反射眩光:灯具或从窗户进来的光线经光滑表面的反射而生成影像;如下射式灯具被光滑的油漆表面反射后产生的影像;
光幕反射:在工作面上出现的反射光影,会使物体内部变得模糊; 反射眩光的解决途径:
(1)降低灯具的亮度以此避免眩光;(2)周围环境亮度和照明器亮度对比太强烈,易产生眩光,特别是顶棚;
(3)可用半直接型照明、半间接型照明、漫射照明、吸顶灯等;
(4)照明器安装的越高,产生眩光可能性越小;
第四节 日光和人工光源的平衡
1、有窗房间的内部须设人工照明,人工照明要满足照度水平和亮度平衡;
2、天空的平均亮度是5000cd/㎡,根据这个标准,人工照明水平是200-500勒克斯(lx);
3、舒适观看背窗人脸,脸部亮度大于背景或天空的1/20,当大于这个比例或窗的亮度大于2000cd/㎡时会产生眩光;
第五节 光的艺术照明
1、“光”照射方式不同,得到的造型和艺术效果不同;
2、建筑的材质及室内装饰材质对灯光的反映;
3、“光”的许多造型主要依赖于一些机械器材;
4、“光”可以做成有形的,也可以做成虚拟的,还能塑造整体气氛;
5、空间各布局、各物件的颜色、明度与布光相协调;
第六节 室内环境艺术照明实例分析
AI-RCJ虚拟足球机器人做为一种好的游戏工具、好的教育载体、好的教育资源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通过我们不断的实践研究, 发现它有着独特的魅力, 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 学生可以从虚拟实践中获得创新思维, 在思维创新中涵养综合素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AI-RCJ虚拟足球机器人 (如图1) 是AI-CODE游戏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一个以虚拟足球机器人为控制对象进行程序设计和比赛竞技的教育系统, 它综合运用了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学生可以运用机器人快车, 通过流程图式的图形化编程方式编写程序, 赋予足球机器人进攻和防守的能力后, 再在虚拟平台AIRobot上进行对弈赛。
整个智能足球机器人教学体系包括五部分, 其中, 《初识机器人》和《足球机器人动起来》是基础类, 《进攻机器人》、《守门员》、《我的球队》三个模块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在这三个模块中渗透给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让学生了解数学平面坐标、体会不同质量的物体碰撞带来的不同效果和状态。
《单向进攻机器人》是《进攻机器人》模块中的一课。在《进攻机器人》的模块教学中, 我们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设计成《单向进攻》和《双向进攻》 (如图2) , 入门由浅入深, 将课堂教学成梯度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 可以将教学难点分散, 学生能够理解也容易实现,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气氛中进入更深层的思考。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在此之前学习了《初识机器人》和《足球机器人动起来》两个教学模块, 对AI-RCJ智能足球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图形化编程环境有所了解, 对足球机器人充满好奇, 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条件循环”和“将球踢入某点”图标。
(2) 理解球场坐标, 能简单计算球门点坐标。
(3) 会编写单方进攻足球机器人程序。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分析机器人的动作, 大胆运用图标指令, 通过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并大胆尝试, 通过反复试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3. 情感态度
愿意和小组同学交流思想,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通过比赛竞技, 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球场坐标, 会编写单方进攻足球机器人程序。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机器人的动作, 大胆运用图标指令, 通过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并大胆尝试, 通过反复试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一)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直观演示法、尝试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整合教师的启发教学和学生探究法的优势, 并加入多媒体直观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教学过程
五、教学环境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需要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教学环境。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2000/XP, 计算机需要安装AI-ARJ虚拟足球机器人软件。
六、教学反思
《单向进攻机器人》点燃了学生研究足球机器人的热情, 许多学生在课后都将AI-RCJ软件拷回家中使用, 还利用课余时间研究, 兴趣浓厚。现在许多学生都喜欢网络游戏, 作为教师怎么抓住这一契机转移学生的兴趣点, 引领学生, 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的发展, 笔者认为这种竞技类游戏软件无疑是一种好的途径。
随着学习的深入及难度的增大, 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从游戏的表象真正走进理性的思考, 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将专业术语转换成生活化语言
笔者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 将一些抽象的专业术语转换成生活化的语言。如:将程序设计中的变量, 比喻成“小匣子”, 循环, 介绍说为“反复做”。这些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接受, 并且容易理解它们的作用。课堂上将生活化的语言和专业术语有机结合, 学生好理解, 并较快地接受了专业化名称。
(二) 课堂教学设计要有梯度, 入门要由浅入深
在整个智能足球机器人教学体系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规律, 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 每节课设计的内容应呈现梯度, 入门课由浅入深。
如:本节课的《单向进攻机器人》就是《进攻机器人》模块的第一个梯度, 将机器人简化为单方进攻, 将球踢入球门的位置简化成具体的坐标点。这样学生只需要使用三个指令、设计一个参数, 就可以实现一个进攻机器人的设计。等学生能够理解这样的设计思路后, 再进入第二个梯度, 将单项进攻改成双向进攻。这样的课堂设计, 循序渐进, 学生能够理解也容易实现, 看到自己设计的机器人能够进球, 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在欣喜的同时有了持续学习研究的动力。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气氛中进入更深层的思考。
(三) 小组合作, 重在学生去探究发现, 重发展性评价
针对学生之间的差距我们采用小组相互合作的方式教学, 通过相互带动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差距。教学中, 应注重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发展。课堂上提倡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关注孩子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以过程评价为主。
总之, 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机程序的几个概念和编程思想, 还学会了一种分析-推理-实践的科学的方法, 获得合作探究的体验过程。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技术性和工具性学科, 只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找到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 信息技术教学就会向更高层次, 向培养学生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方向不断发展。
摘要:机器人教学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机器人教学, 该文以教案的形式向我们阐释了关于机器人教学的一般方法、步骤。
关键词:校园;学校;学生;环境艺术设计;绿色环境
2012年,笔者的家乡,一个晋北小城,在进行国家卫生城市改造与建设的同时,母校也进行了一番校园的建设与整修。经过细致、合理、科学的研究论证和严格审批,全面统筹制定出校园绿化方案,然后实施。记得大约一年的时间,经过如火如荼的一系列整修、维善、重建,母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了今天犹如花园般的省级示范高中。
走进母校的校园,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将军的塑像。雕塑坐落在一块大理石上,神态庄严刚毅。二十米左右是学校的办公大楼,大楼前面,分别种植着两排槐树,四周百花竞相开放,草坪绿草茵茵……徜徉其间,使人心旷神怡,学校命名其为将军广场。绕过办公楼向北走,两个醒目的亭子东西耸立着,师生们课间可以在这里休息,交流。四周种植着粉色的樱花,人间四月天,满树樱花竞相开放,灿烂妖娆。四周大面积草坪,红绿相间,美不胜收,学校美其名为双亭广场。绕过中间的高三教学大楼,来到学校最大最新的梧桐广场。顾名思义,广场两边高大的法国梧桐郁郁葱葱,迎风摇曳。在梧桐广场最北边的正中,高高地飘扬着五星红旗。每逢周一,全校师生要在此举行升国旗仪式。走过梧桐广场,进入大操场,这是一个崭新的塑胶操场,占地大约五十亩,是同学们尽情挥洒青春活力的地方。通过绿化的校园,笔直的校道从校门延伸至生活区,两旁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花带、绿化带交错有序,整齐规范。长廊、景观建筑别具一格。
环境建设是经济基础,文化建设是上层建筑。母校的育人体系中,不仅有“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服务,“环境育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的教育课堂,是重要的育人环境之一。其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1 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大脑发育,语言进化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在优美的环境中,人们越发能产生运动的渴望与冲动。这种冲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使各种运动更加有效直接,产生更好的健身效果。人在绿色环境中能使皮肤温度降低,脉搏跳动次数减少,呼吸均匀,血流减缓。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情绪体验,工作很疲劳时看看窗外的绿荫会顿感赏心悦目。而且绿化茂密地带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对学生在血压、心脏、神经等方面的慢性疾病都有间接治疗作用。
2 校园环境艺术设计与学生求知欲的影响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产生了探究新知识或者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能激发人的求知欲,使师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的同时,促使师生积极进取,努力探求。母校在校园总体规划上,特别注重建筑布局和美化布局的相互映衬,使其达到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其成为熏陶、教育、塑造学生的辅助课堂,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在生活中得以提升,让他们的精神领域和知识水平同步优化,真正成为思想上与时俱进,精神上丰富多彩,知识上超凡脱俗的名副其实的当代学生。
3 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生道德、心灵的影响
当你步入母校的大门,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那座庄严肃穆,威严挺立的将军雕塑,时刻警醒母校的莘莘学子要勤奋好学、力求上进,报效祖国;草坪上那个低头看书的女生,认真钻研,忘我投入,洋溢着对学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情怀;那飞奔向前的金马腾空而起,象征着学业路上要有英勇拼搏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用不锈钢制作的宇宙飞船在宇宙中探索飞行的雕塑,象征科学事业的伟大,告诉学生崇尚科学、现在要扎实打好文化基础,将来去努力探索科学的奥秘。古色古香的六角亭,色彩搭配和谐,造型精巧,给人一种独具韵味的古典美,使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与感染。雕塑、假山、花池,草坪造型别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山琼阁,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几十米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多彩,告诉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友善待人。“学校发展史”与“远景规划”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展望美好未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将军纪念堂”让学生了解我们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激发热爱祖国的激情。“五星红旗”让学生们了解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了解祖国光荣历史,激发热爱祖国的激情。“校史长廊”与“校友长廊”一样,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长廊内文化氛围浓厚,一幅幅照片告诉母校学生学校的发展史,学校建设的艰辛,它的风雨历程以及辉煌历史。
4 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影响
校园里的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自然风景和优雅的人文化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教育和启迪。臵身于校园中,每个人会感受到物质载体文化迸发出的启迪能量像磁石一样催人奋进。而优美的校园环境本身给人以美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儿彰显了它最为准确的寓意。
5 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对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校园绿化、美化,创建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是提升办学品位,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校园人文韵味的植物造景不仅为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使师生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疏松心理。同时,校园的绿化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就学,不断扩大了我校教学规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钟灵毓秀。
母校校园,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绿化美化校园物质环境,优化文明校园人文环境,为学生营造美丽、高雅、和谐的育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校园绿化、美化,创建整洁、舒适的校园环境作为提升办学品位,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首当其冲,必不可少的,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邬琦姝.谈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发展[J].宁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學报,2004,3(4).
[2]杨宁宁.关于校园环境艺术设计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的环境做起。
教学重点: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
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质量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自然界中生活着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分布广泛,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生活着,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二、授课内容
[观察]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下面图中的生物。你了解它们吗?尝试着将这些生物的生存环境填写在表格中。
名称生存环境
企鹅群居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冰冻极地
鼠妇
雪莲
珊瑚虫
骆驼
亚洲象
[讨论]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吗?请你举例说明。
2、你能否再说出1~2种生物,并介绍它们的生存环境?
3、用你已有的知识,尝试把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分类,并说说理由。
[阅读]小资料:乔木和灌木
[观察]校园植物的生存环境
①建立调查小组(3~5人比较适宜),做到分工明确,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等。
②明确调查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确定调查的步骤、方式、线路等。
③引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表,并尝试把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分类。
④对于调查过程中不认识的植物,要提示学生采用拍照、录象、速写或采集标本的方法保存资料,以便向老师请教或通过其他方式查询结果,在调查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不能随意破坏树木和花草。
⑤对学生的评价除了知识方面,还应该包括学生合作的态度,查寻资料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校园内植物的情感等。
⑥组织部分学生利用其他一些途径,如网络、报刊杂志等进行调查。也可利用社区资源,观察所在社区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扩大调查范围。
(三)小结
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物。
——《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九节
叶晓霞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中学 523128)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气污染所形成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原因及 危害; 正确认识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通过沉浸式双语讲授,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应用英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1)全球变暖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3)酸雨的危害
教学难点:英语语境的建立与学科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Introduction(导入新课)Show to the students the picture that the earth is sweating like a man feeling enormously hot in summer and the picture of Antarctic hole of ozonosphere, and watch the short film about acid rain.(出示地球出汗的卡通片,南极臭氧空洞图片以及观看酸雨影片片段,指出全球大气环境已经受到严重的污染,所以本课要研究大气环境保护)2. presentation(教授新课)2.1.整体思路
Guide the students to know three atmospheric problems, each problem instructed in this way: first, what causes the problem;secondly, what harmful affects such problem bring;and finally, measures that can b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分别讲述大气环境的三大问题,每个问题的以如下方法呈现:一产生问题的原因;二是其危害,三应当采取的措施)2.2 具体教材双语的讲授。2.2.1 global warming After a picture that shows the change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 in recent year, I put forward a question: “Is the temperature going up or down? The students answered and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is “global warming”.Then the students discussed the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in English, I listened to them and help them express themselves in English, finally conclusions were reached about what the human should do to stop the earth from getting hotter < in this session, students listened to English speaking and they spoke English in discussion and even they tried to express their ideas in English> 2.2.2 the protection of ozone layer At first a short English film show how the CFC “eat” the O3, then with the more widely use of the refrigerator that used CFC, Antarctic hole of ozonosphere appeared(comes the picture of Antarctic hole of ozonosphere)after that, English film show harmful affects about the depletion of ozone layer.In the same way, what to do to protect ozone layer is the last thing for students to know.< English film is good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English.)2.2.3
acid rain put forward question after question to fulfill the instruction of the content, such as a)what is acid rain;b)how it comes into being;c)where does acid rain frequently happen d)why acid rain is harmful e)what to do to reduce acid rain.(In this session, I establish question for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n by picture and film I let the students analyze the problem themselv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themselves, in which they were trained to analyze facts to find the answer, at the same time, English thinking pattern is applied.)3. exercises(课堂练习)我用英文设计了几个单项选择题和双项选择题复习巩固学生所学的教学内容,同时 2 也通过作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练习如下:
1.Choose the right answer from A, B, C and D: < there is only one right answer for each> 1)Carbon dioxide is the main _______in the atmosphere.A.gas that can form acid rain B.greenhouse gas C.gas that will damage the ozonosphere D.gas that can form cloud to rain 2)Deforestation will result in the increase of_______.A.carbon dioxide B.carbon oxide C.sulfur dioxide D.CFC 3)Apart from the natural factors that damage the ozonosphere, the human being’s break-down of ozone mainly refers to _______.A.the release of carbon oxide B.the release of carbon dioxide C.the release of CFC D.the release of nitrogen oxide 4)In the atmosphere, ozonosphere lies in the ______.A.troposphere B.stratosphere C.mesosphere D.hydrosphere 5)The acid rain in China is mainly sulfated acid rain because _____.A.we burn wood for main energy B.we burn coal for main energy B.we have power station propelled by fire D.our power station propelled by water 2.choose the two right answers from A, B, C and D: 1)The artificial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are:_____.A.burning of fossil fuels B.construction of power station C.deforestation D.the sea is polluted 2)The direct reasons for global warming to raise the sea level are:_______.A.there will be more rivers B.more rainfall and less evaporation B.ocean water expand due to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C.melted polar ice makes the sea level rise 3)The damage of the ozonosphere result in _______.3 A.more people will have skin cancer.B.rainstorms in the whole world B.global drought D.damage of the ecologic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e 4)The gases that will form acid rain are:_______.A.carbon dioxide B.sulfur dioxide C.nitrogen oxide D.carbon oxide 5)The affects that acid rain result in are:_______.A.acidify the soil B.more people get skin cancer B.acidify water in the rivers and cause fish to die.D.decay in buildings and culture relics.4.homework(课后练习)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
Part 1
global warming:
6)What are the main problem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to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Is the global warming only due to natural reaso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What’s the artificial reason that makes the air temperature ri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In what ways can the human beings increase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How does the sea level rise?(there are two ways, what are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What will be affected when the rainfall and humidity conditions around the world chang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What are th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released carbon dioxi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2
the damage and protection of ozonosphere 13)What’s the artificial reason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ozone in the stratosp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If the amount of ultraviolet rays reaching the earth surface increases, what are the harmful affec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ozonosp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3
the damage and prevention of acid rain
16)
What is generally called acid ra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How does acid rain coming into be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Why is acid rain in China sulfat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In what part of China do the areas have been changed into acid rain area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What are the harmful affects of acid ra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How can we prevent and control acid rain?
授课教师:李会枝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冬天的那场雾霾吗?………
那场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保护环境》(板书)
一、授新情境: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小鸟图片)
生:小鸟
师:这时候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鸟的叫声
师:那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些小鸟会在什么地方叫呢?
生:蓝天
生:树枝
生:鸟窝
师:这样的环境美不美啊!
生:美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画面更美(多媒体图片)
师生共赏:1蓝天、白云、碧水 2芦苇、鸭子、河水 3、小河、树木 4、清澈的小溪
师;看完画面,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整体感受啊!
生:环境优美
师:其实啊,以前我们这个地方比刚才看到的更美,上节课老师给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同学们访问爷爷奶奶,他们非常了解过去村庄的环境,下面老师想听你们爷爷、奶奶是怎么说的?
生:1、爷爷告诉我以前的我们这的河水很清澈
2、奶奶说河里满池的荷花,荷花特别的美
3、奶奶告诉我以前这里空气清新
4、听爷爷说以前这里的天空湛蓝、深远
5、听奶奶说河里有鱼虾
6、爷爷说下地渴了,就捧一捧沟里的水喝
7、那是奶奶在河里洗衣、洗菜还洗澡
8、人类在河里捕鱼、捉虾吃
9、公路两旁有绿树、花草,清香宜人
师:(质疑)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是刚才说的那样吗?
生:不是
师: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真实的故事,看课本67页
师:刚才听爷爷、奶奶说的不是这样的,咱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
师:有什么整体感受?
生:变化很大
师:下面小组探究(小组合作)
生:汇报
生;恶劣(板书恶劣)
河面上有许多垃圾
水里都是垃圾,没有鱼虾
河里不在有荷叶、荷花
人们不能在河里洗衣、洗菜、洗澡了
二、延伸导入
师:(展示图片)这是老师在一家工厂采集到的图片,原来这里是一条宽阔的大河,现在垃圾成海,河水变成一条线,这是大堤旁边,地面有垃圾,水是浅绿色的,填空灰蒙蒙的。
师生共赏:浓烟污染了空气,天空灰腾腾的
人们过度的砍伐造成沙尘暴的恶劣环境
师:人类对这些行为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吗?
1、人们爱得病
2、摔跤骨骼易断
3、牙是黄的
4、得癌症的多
师: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保护生存环境
师:怎样保护生存环境呢?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
生汇报
1不用塑料袋、用布袋
2、多植树造林,抵挡风沙,净化空气
3、建立垃圾回收站
4、不乱扔化学物品
5、不适用一次性木筷
师、为什么不使用一次性木筷?
生:因为一次性木筷是木头做的,要毁掉很多的树木,所以不能使用一次性木块。
师:是啊!这些污染对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是老师调查得到的数据。
4月13日,南方的风霜对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死亡人数达108人,失踪4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37.9亿元。据科学家预测:由于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到2050年,气温升高2-4度,上海东等五座城市将会淹没在水中,听了这些,同学们感到怎样?
生:痛心
生:害怕
师: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这里有一个荒坡,老师相信同学么都是仪的小小的设计师。老师想让你们把这个光秃秃的山坡给治理一下,请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让荒坡变成绿洲。
小组讨论
看你是怎么设计和美化荒坡的
小组汇报:
1、栽树净化空气
2、我想种草净化空气
3、我想栽树抵挡风沙
4、我想种果子树,果子树不但等绿化,人们换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
师:同学们,你们的设计真是太美了,你们个个非常的踊跃,你们把光秃秃的荒坡已经变成绿野了。这里真是太美了,同学们,那边飞来了很多蜻蜓,同学们看书回答问题。蜻蜓的腿能吃吗?书中的小学生的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
生:因为蜻蜓是益虫
应为蜻蜓是吃害虫的,他们在保护庄稼
师:因此我们要爱护小动物,爱护蜻蜓,保护生态平衡
光靠咱们自己保护行吗?
生:不行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应该动员全社会都来保护环境。
师:只有全社会都来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好。
三、总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全球行动,全人类行动起来一起保护环境。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板书设计:
保护生存环境
恶劣
环境好 影响
行动
保护 人类
闫里小学
.5.26
[保护生存环境 教案教学设计(冀教版三年级上册)]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的特点在于把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归纳为几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都进行了总结。书中提到:早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计算机图形学,这对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拓宽了艺术事业的发展空间。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将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新巧妙融合,并以“数字艺术设计”这一新奇的方式展现。而进入21世纪后,数字媒体技术开始加速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核心。
在我国人才培养问题中,复合型知识人才的培养是比较明显和突出的问题,人才的培养才是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的优点在于提倡培养适合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因为环境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需要众多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人力支撑。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和“环境技术人才”就显得尤为珍贵,然而,当前国内人才的数目和需求并不成正比例,在我国,许多地区依旧采用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市场以及社会的需求。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的学术价值在于创新了人才培养的新策略。书中提到了当今人们的素质和教育问题对于环境艺术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进入艺术领域,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的下降,也对环境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的结合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正如笔者前文提到的,在环境艺术发展的众多问题中,人才培养问题最为关键。《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一书便为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共同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培养问题提供了思路。书中认为,首先,早在学校培养阶段,高校应当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科之间做到资源共享和互相取长补短,因为只有具备对数字工具娴熟的操控能力、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并且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真正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与数字媒体技术的技术价值的和谐统一。其次,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也不容忽视,过硬的教师团队是保障人才素质的关键。当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必不可少,只有将这二者紧密地结合,才能为环境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的结合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除了人才培养的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的还有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应用问题,能否在环境艺术中完美地应用数字媒体,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当代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早期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数字媒体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全新的学科,这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更具科学性、时代性以及实用性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原有的发展方式必然会阻碍其进步的脚步。因此,在人才培养和实践阶段都要更加注重数字媒体的应用。
摘要:当今社会,多元化艺术设计语言的发展及其大量运用已经使民众在审美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迎合民众日益改变的文化建筑审美需求,以此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本文根据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建筑设计之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并阐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关系
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重新寻找失落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环境问题成了世界的中心话题,人是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环境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矛盾!
一、建筑设计
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例如:在建筑学领域,屋顶被称为“第五立面”。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第五立面”也愈发显得重要,更加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可人们看到最多的却是灰蒙蒙、光秃秃的屋顶,其上还不乏脏乱的垃圾和七零八落的杂物,毫无美感可言。屋顶绿化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极佳方式。但是,在我国,由于政策、资金、民眾环保参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屋顶绿化发展缓慢,且步履艰辛,它的普及还尚需时日。屋顶绿化好处多多。另外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例如:中国的皇家建筑最具有代表性,建筑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陈设之华丽、建筑之辉煌,在世界皇家建筑中极为罕见。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积累了丰富而成熟的经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产生了自己的多样的建筑类型:单层或多层的殿、堂、楼、阁、轩、谢、廊、亭、台,以及苑囿、坛庙、陵墓、桥梁、牌楼等等;也产生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建筑造型和装饰的实践的经验和法则。在建筑材料方面,表现了对于多种多样材料的熟稔的知识和营造的丰富与巧妙。
中国古代建筑在样式上具有若干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是建筑艺术造型技巧的具体运用。
(一)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是以院落为单位的。一个主要建筑物“正房”和“侧座”,以及“回廊”、“耳房”等附属建筑物组成的院落,作为一组完整的建筑群是生活活动的场所,也统一地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形象。此一建筑群在组合时追求两个形式上的原则。一个在布局上主要建筑物的中线为轴线,而取得全建筑群左右均衡对称:一是以主要建筑物的高度为准,取得各建筑物高低起伏变化,表现了一定韵律节奏的连续性。中国古代建筑所追求的左右均衡对称和表现一定韵律节奏的连续性,也运用以组成更大的建筑群体,例如:包括很多院落的大宅第、宫殿、寺观,以至整个城市。这种形式适应着宗法的家族制度、政治制度和伦理思想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适应新社会的新需要,加以改造,创造性的加以利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家创造这种形式,是以突出建筑创作的主题所在的主要建筑物为目的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并产生最大的艺术力量,每个时代,各不同地域的优秀匠师的积累无数的具体的造型手法,包括尺度、比例的具体规定。
(二)每一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屋顶、屋身,和台基。这三部分虽都是为了构造上的需要,也以鲜明的形象满足审美的要求。屋顶、屋身和台基的庞大体积造成雄伟壮丽的印象,在古代,是直接为了夸耀统治阶级的“尊严”和“威风”的。所以,审美的要求不能不是服从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现实的政治要求的。现实主义的建筑以时代的进步为准绳,也要以建筑材料结构的物质条件为依据。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的组合和形象性是和中国古代建筑长时期应用木材构成的“框架结构”这一事实分不开的。“框架结构”:屋身部分是以木材作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付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的梁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按照传统的办法,总是逐渐加高,而称为“举架”。屋顶的坡度随举架高低的比例而变化。屋顶有实用的目的,便于雨水下流。为了同一目的,房屋前面有“出檐”。在结构上,由柱头挑出以承托“出檐”的重量的,时常利用“斗栱”的结构在一付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柱梁交接处,在往头上加上一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栱”的弓形短木,两层栱之间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栱和斗结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栱”,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性。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中的最有特色的部分,也集中了古代匠师为了解决材料性能限制所表现的创造力。由于框架结构的方法,建筑物的两柱之间的墙壁不负重,门窗的位置和大小都可以自由处理。我们可以看见,由框架结构而派生的种种:随着举架而生的屋顶坡度,为了减少剪力而生的斗拱,因不负重而生的门窗的自由处理等等,都在建筑物的艺术形象的构成上成为决定性的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物之为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说明下面这样的科学原理在古代的现实主义的建筑艺术中已被注意到了:建筑材料和结构等技术的特点是建筑艺术创造的物质条件,把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在所有的环节上联系起来。
(三)中国建筑的装饰加工也没有完全离开这一科学原理。
中国建筑的装饰是丰富的,但华丽精细的装饰与完整的壮观的造型是统一的。得到这种统一是与所采取的装饰方法有关的,装饰的部位往往都是处于构件交接的部分,例如:房脊、柱头、栏秆、门环,等等都是结构上的关节。所以,很多平面的边缘,特别是角隅,也是集中地突出地进行装饰加工的部分。这样造成了繁而不乱,统一的艺术效果。在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中,作为附属的艺术:壁画和雕塑也都出现在为了表现统一的目的所要求的位置上。所以,一切建筑装饰都是为了达到加强艺术表现的目的,而不是分散的目的。古代建筑艺术中为了满足那一社会条件下群众的要求,过分追求华丽效果和大量的装饰的趋势是封建时代发
展的特点。但装饰的方法,纹样的母题和处理,色调的配合等都深刻地表现人民的艺术才能,是我国装饰艺术的宝藏的重要部分。
举出以上三点,旨在指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适用与营造的基础上,按照时代要求,追求完美的建筑形象所获得的丰富经验和实践法则,初步可以总括为这三个方面。其进一步的具体内容有待专门的科学的分析。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
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
二、生态环境艺术
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是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四、总结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塑造。人类聚居在一起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生存环境的破坏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们尚未考虑完善。毫无疑问,一
个缺乏灵魂和个性的冰冷的建筑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对生态系统的建设,构建其完善的合理的结构与充分发挥它所具有的功能,让人类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莉;论环境艺术中的色彩设计與表现[J];广西轻工业;2007年09期
[2]倪文杰;谭国华;陈研;;新环境下色彩与艺术设计的关系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5期
【环境艺术设计教案】推荐阅读:
环境艺术企业艺术等级评定标准11-17
环境艺术—城市公共艺术空间01-22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漫谈06-13
环境艺术设计实习计划07-16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复习12-11
环境艺术设计求职简历02-12
环境艺术设计调查报告11-05
美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分析12-20
实习报告环境艺术设计01-13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考察报告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