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和拉教学设计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和拉教学设计(精选2篇)

推和拉教学设计 篇1

牛蕙莉

为了使课堂真正为全体学生服务,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学习,我将《推和拉》一课进行了两次设计,从两次设计中使我感受到不同的设计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是不同的,同时取得的效果也不一样。

设计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老师在上课用键盘打字时,如何拿出键盘?(拉)如何放回去?(推)开抽屉时如何打开?(拉)如何关上?(推)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推和拉”

3、(演示文稿)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找一找图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哪些地方用到了拉?物体受到了推和拉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出示注射器)同学们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推和拉?谁想来做个小医生?仔细体会推和拉的感觉。

5、请两位同学谈谈感受。

6、小结:通过我们的亲身体验,使我们知道了:推和拉都是力,物体受到推、拉之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感受推和拉。

1、谈话: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都来感受推和拉这两种力,怎么样?

2、(演示文稿2)请同学们看图:他们在做什么活动?这些活动该怎么做?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3、谁愿意边做边说?

4、请同学们记住我们刚才说的这几点,开始活动吧!

5、现在小组交流一下:游戏时你的手臂有什么感觉?要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做?

6、引导:我们在做推手掌和拉手臂游戏时,用力的方向一样吗?这说明力有什么?你战胜了对方,对方输给了你,说明你的力气怎么样?这又说明了什么?

7、你还能举出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推和拉的例子吗?

三、纸蝙蝠。

1、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小蝙蝠,同学们想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纸蝙蝠吧!

2、(演示文稿3)这里有一个纸蝙蝠的制作图,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是怎么做的?

3、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你的纸蝙蝠,并为它做一下简单的装饰。

4、同学们的纸蝙蝠做好了吗?下面就用我们今天学过的这两种力玩一玩,看看有什么现象?

5、为什么会这样?联系今天学到的知识想想应该怎么解释?

四、拓展活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推和拉都是力,都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而且也知道了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课上没时间进行了,体育锻炼课我们再一起来玩好吗?

五、作业布置:

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用到的推和拉的事例。设计二:

一、导入:

1、播放“推、拉键盘”的片段并提问:在刚才的片段中他们都做了哪些动作?从而引出“推和拉”的课题。

2、播放书中的图片,(将图片做成可移动的形式)提问:图中哪些物体用到了推?哪些物体用到了拉?物体受到推、拉之后会怎么样?

3、“给水果宝宝打针”,体验推和拉都是力。

4、师生小结:推和拉都是力,都可以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与上次设计不同,导入中我将问题换成了播放动作片段,并且让书中的图片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能够动起来,注射器也变成了给“水果宝宝”打针,这一切都比原来的设计生动、有趣,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二、感受推和拉

1、出示游戏图片(推手掌、拉手臂),找学生演示。

2、学生边看演示边想注意的问题。

3、播放小鼠标的提示及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分组活动。(活动前事先分好活动小组)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5、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活动感受。

(此环节设计较上次相比,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看图、自己演示;让学生在演示中自己了解注意事项;让学生在活动之后自己谈感受。一切活动都是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纸蝙蝠:

1、演示纸蝙蝠的制作方法。

2、找学生边讲解边演示制作。

3、学生动手制作并装饰纸蝙蝠。

4、用今天学过的两种力玩一玩自己做的纸蝙蝠。

5、汇报、交流玩纸蝙蝠的感受。

6、列举推和拉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此环节与上次相比,增加了学生讲解、演示纸蝙蝠的制作方法,这样就使没有看明白图片的学生也学会了制作方法,做起来得心应手。将列举推和拉应用的例子放在这个环节,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更多了解了推和拉之后能够举出更多的例子。)

四、拓展活动: 投沙包:课下完成。

(将活动放到课下即有充足的时间,又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五、布置作业:

留心我们身边应用推和拉的例子。(将科学课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推和拉教学设计 篇2

递归作为一种算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广泛应用。它是调用一个函数的过程中又出现直接或者间接地调用该函数本身。递归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递归的方法是程序设计中有效的方法, 采用递归编写程序能使程序变得简洁和清晰。

递推算法是一种用若干步可重复的简运算 (规律) 来描述复杂问题的方法。递推是序列计算机中的一种常用算法。递推法的特点是从一个已知的事实出发, 按照一定规律推出下一个事实, 再从这个新的已知事实出发, 再向下推出一个新的事实。

2 问题提出

一场球赛开始前, 售票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每张球票为50元, 现有m+n个人排队等待购票, 其中有m个人手持50元的钞票, 另外n个人手持100元的钞票。假设开始售票时售票处没有零钱, 求出这m+n个人排队购票, 使售票处不至出现找不开钱的局面的不同排队种数 (这里正整数m、n从键盘输入) 。

这个问题用一般的解决方法非常麻烦, 下面用递归和递推方法解决。

3 购票问题分析

这是一道组合计数问题。令f (m, n) 表示有m个人手持50元的钞票, n个人手持100元的钞票时共有的方案总数。

(1) n=0。

n=0意味着排队购票的所有人手中拿的都是50元的钞票, 那么这m个人的排队总数为1, 即f (m, 0) =1。

(2) m

当m

(3) 其它情况。

m+n个人排队购票, 第m+n个人站在第m+n-1个人的后面, 则第m+n个人的排队方式可由两种情况获得:①第m+n个人手持100元的钞票, 则在他之前的m+n-1个人中有m个人手持50元的钞票, 有n-1个人手持100元的钞票, 此种情况共有f (m, n-1) ;②第m+n个人手持50元的钞票, 则在他之前的m+n-1个人中有m-1个人手持50元的钞票, 有n个人手持100元的钞票, 此种情况共有f (m-1, n) 。

由加法原理得到f (m, n) 的递推关系:

f (m, n) =f (m, n-1) +f (m-1, n)

初始条件:

当m

当n=0时, f (m, n) =1

4 购票排队递归程序实现

5购票排队递推程序实现

6结语

递归和递推算法解决问题结构清晰、可读性强, 而且容易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算法的正确性, 为设计算法、调试程序带来很大方便。且递推程序的运行速度要快于递归程序。

参考文献

[1]卢开澄, 卢华明.组合数学[M].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下一篇:有效教学自评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