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优秀日记

2025-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乡的端午节优秀日记(精选11篇)

家乡的端午节优秀日记 篇1

家乡的粽叶不是上街上买的,而是在家门前的大竹园里采摘的。家乡包粽子的程序其实很简单,因为家乡粽子是素的,粽叶捆粘米夹红枣而已。每到新竹叶落的时候,家长就会让孩子们去拾些竹叶拿回来,挑选、洗净、晒干、叠好后便保存起来,到五月端阳节来时便拿出来用。小时候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家里做的。

我家包粽子的不是母亲,而是父亲,母亲说因为父亲包的粽子放米适度,煮熟后特别好吃。大约在端阳节前三五天,我们姊妹四人便会缠着让父母包粽子。第二天上午母亲会在嗔怒中把一把把干粽叶放进大大桶里,用石头压实泡上大半天再捞出来到河里一片片漂洗。有时候,我也会被命令漂洗粽叶,那叶片摸在手上,嫩滑嫩滑的,像摸在缎子上,舒服极了。午饭后再洗净准备的红枣,掏上两升糯米,把糯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的。一切准备好后,父亲便开始包粽子了。至今父亲包粽子的情形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父亲那双粗大的双手竟能包出那么精巧的粽子。父亲往往先选粽叶,大叶片一片包一个粽子,小叶片两片包一个粽子。父亲先把那叶片卷成一个漏斗状用左手拿好,右手在盛水的米盆里旋转着把米倒进“漏斗”里,一半时在中间放上两个红枣,然后再在红枣上面放些糯米,再把上面的叶片翻过来,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粽叶捏一个小棱,把叶片头扎好最后还要捆粽子,捆的“绳子”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家用的是藨草,父亲是把粽叶撕成一绺绺当“绳子”,说是免得有异味。捆包粽子可是门技术,记忆中,父亲两手齐上还不够,最后还要用牙齿帮忙。有时候邻居们会凑在一起包粽子。小时候顽皮像男孩儿的我也会上去凑凑热闹,包、捆,可总是出不了“产品”,或者所出“产品”怪模怪样。

端午节这天早饭前,母亲先让我们要先饮一杯雄黄酒,饮黄酒据说可以杀虫害,避百邪。然后再吃粽子。母亲给我们一人剥几个粽子,吃后再上早学。小时候家里常常缺少粮食,一年只能吃上一次粽子,所以对粽子很喜欢吃。早上放学回来,母亲便会让我们给同村的亲戚邻居送去自家包的粽子,然后再让我们品尝亲戚邻居送来的粽子。

后来到了离家十几里的乡里去上中学,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送来粽子和鸡蛋。后来又考上了师范,三年毕业后,在离家乡一百多里的县城工作、成家。每到“端午节”,母亲便会捎来糯米和粽叶让我自己学着包粽子,可是我包的粽子根本吃不出小时候那种味道来。于是还得上街去买粽子吃,卖的粽子米粒里夹着肥肉、蛋黄、火腿,油油的,又是咸味,又是甜味,还很腻,吃不惯。越是这样,越发想吃家乡的粽子,特别是父亲包的粽子。

记得小时候,每年端午节,父亲都和乡邻们一样,忙着在门口插在山边割来的艾蒿,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插在门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驱虫避邪,保以安康。艾叶还可以治病,农村缺医少药,一直以来偏方盛行,收藏好的枯艾叶常常可以派上用场。譬如受了风寒引起头痛脑热,用艾叶煮水喝下来,闷头睡上一觉,出身臭汗就会好;譬如眼睛红肿,用艾叶煮鸡蛋,把鸡蛋剥了皮,用细布裹上,在眼睛上滚上几滚,包准见效;天热的时候,洗上一次艾叶所煮的热水澡,疔疖会生得少……。

端午节这天,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事,父母都不会批评的。

家乡的端午节优秀日记 篇2

端午, 在家乡闽北光泽县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据清版《光泽县志》记载:“五月五端阳日, 曰天中节。取蒲艾葛藤悬门户, 谓之压邪。古禁蛇, 采草煎汤淋浴, ……每坊一舟竞渡, 首尾有龙, 两旁各列车余人并发悼歌而纵之。……”

看, 节前的这些天, 许多人家的妇女和孩子早早就成群结队上山去采箬叶, 这一般是妇女孩子的事。箬叶属竹类, 叶子片大, 竿细矮小, 与其他竹子不同。人们采回叶来洗干净, 放在外面晾干, 一片片叠好, 留着准备包粽子。还有人专门去采回来扎好一叠叠, 拿到市场上叫卖。买回去包粽子的人很多, 一会儿就卖光了。

到端午的前一两天, 许多人家就开始浸好糯米, 然后叫上几个要好的妇女姐妹上家来帮助包粽子。今天你帮我包, 明天我帮你包。她们一边包一边说笑, 或唱当地的《端午小调》:“一天采箬叶呀, 二天泡糯米, 对角包成粽呀, 先去敬祖宗, ……”她们的手很巧, 熟练地将粽叶对角、折叠、绑扎, 或包成三角、四角、五角、六角不等形状。各家包的粽子内馅风味不同, 有的是咸粽子, 有的是肉粽, 有的是豆粽, 有的馅里放几颗红枣。十个一串扎好, 放进锅里蒸熟。大家先尝几个, 然而挂起来, 留到端午这天吃。还有的亲朋好友你送我一串, 我送你一串, 各种味道的都互相尝到。当地儿女亲家的有端午送粽子习俗, 这也是一种人情来往的礼节。

到了端午节这天, 家家户户放鞭炮庆祝。吃粽子时许多人家先先敬祖宗, 用碗盛上几个放在祖宗的牌位前。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用一个碗装上糖, 将粽子一个个剥开箬叶, 用筷子挑上伸进碗中沾满糖, 然后放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吃开来。热烘烘、甜滋滋的粽子, 清香可口, 孩子们狼吞虎咽, 一个接一个地直吃到肚子溜圆。大人们边吃边看孩子们吃, 脸上漾起满足的笑容。老人们吃上一两个, 又会唠唠叨叨地说上陈年端午的往事, 但也让人听了不烦。

端午在家乡光泽还有一种“备节茶”的风俗。端午前后, 人们选菖蒲、艾叶挂在门上, 以驱邪虫。小孩的脸上点雄黄, 是让虫蛇闻气味走开不被侵犯。光泽是山区, 满山是草。端午这些天, 到处草药香。城乡街头、村口、墟市到处有人叫卖草药。鱼腥草、车前草、凤尾草、淡竹叶、茵陈、半边莲、七叶一枝花、艾叶……民间懂草药的人很多, 卖的人大都通药理, 一边卖一边帮你选择。民间说是端午节“前三后四”七天, 天上药王菩萨会将药力洒在百草上, 所以药效特别好。而实际是因为草在这时候是成熟期, 达到药效。人们将采来的药草洗净晒干, 用篮子和塑料袋装好挂在檐上, 备在那里。当地人家少则备几种, 多则备十几二十种。家中有谁有个头疼脑热、肚痛腿疼, 随时要用随时取下炖服。还有到端午这天, 很多人家都会取一些常见病防病保健性的草药放在一起, 烧上一大锅, 家中每人喝上一大碗。本地这叫‘啰嗦茶’, 会防病治病。说是:“喝了“啰嗦茶”, 一年不生病, 家人都平安。”家乡人注重口彩, 说喝药不吉利, 讲喝茶。这端午“备节茶”的风俗, 在家乡流传了千百年, 是家乡山区人们长期防病治病的方法, 既有效, 又省钱, 所以在民间很盛行。

最为亮眼是家乡端午赛龙舟的景观。古时光泽城区分为八坊, 从宋朝建县开始每年端午都要举办龙舟赛。这也是民间古老的竞技体育活动。家乡溪水绕过县城, 从西关流到东关, 每坊到端午时出一条龙舟。龙头上扎红花, 划舟人头扎红带, 腰系红绸。一声令下, 划舟人奋力挥浆。两岸围观的人齐声呐喊, 大人们助威“加油、加油!”孩子们欢呼跳跃, 一路跟跑。两岸鞭炮声声, 可谓惊天动地, 实是端午一大民俗风情。龙舟赛出名次, 会有花红奖励。还有一人一只鸭子, 增添了喜庆, 让人们津津乐道很长时间。由于赛龙舟安全问题, 在明朝时曾被禁止好长时间, 后来又恢复过来。

出生和成长在这里的孩子都经历了家乡端午的氛围, 留下多少美好的记忆。记得小时候, 我和母亲一大早上山采箬叶, 中午背着大捆箬叶回来。帮母亲洗好晾干, 小孩围着看大人包粽子。在端午节中午时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粽子, 觉得格外香。然后会揣上几个粽子出去, 与邻居家的孩子换着吃。上山采草药我也经历过, 每次跟着大人去山上采, 所以小小的我也会认很多药草, 每年家中都会备很多的草药, 以防用时所需。有几次我感冒生病, 母亲都是炖上一大碗艾叶水让我喝下去, 然后盖上被子发汗, 第二天就好了。更有端午看龙舟的情景, 我和许多孩子总是沿着河岸跟着龙舟跑, 大声地叫喊着, 父母怕我们掉下河去, 总是在后面呼唤着我们回来。

优秀作文:家乡的端午节 篇3

怀着开心与期待,我们坐上了开往葛家镇的车,窗外下起蒙蒙细雨,似乎它也想加入到我们摘樱桃的队伍中。

为了让我们这些城里的孩子亲身感受到农村的巨大变化,这次活动增加了参观生格庄的行程。村委会的阿姨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生格庄村的变化,通过看板,我看到了生格庄村的往日:泥泞的土路、杂乱的草堆、脏乱的垃圾堆而生格庄的今天:平整的水泥路、井然有序的杂草屋、不见踪影的垃圾堆这一切都让我惊叹不已,综合整治的效果显而易见,两级政府的投资和生格庄村民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崭新的生格庄。

离开生格庄,我们到了终点:樱桃园。远远望去,樱桃林像绿色的海洋,红色和黄色的樱桃镶嵌在绿色的洋中,有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走进樱桃园,同学们便向樱桃树冲去,开始了采摘之旅。我看见一棵最大的樱桃树,摘颗黄的,呀,好涩,连忙吐了出来,在另一棵树上摘到几颗红的,啊,酸酸甜甜真好吃,我开心地摘着、吃着,不一会儿就吃饱了。

家乡的端午节优秀400字 篇4

每年临近端午节,街道上总会摆满各种各样的香包,小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挑选自己喜欢的香包,还要吃香甜的粽子,热闹极了!在这快乐且令人兴奋的节日里,我会不由自主想起家乡的端午节。

那天早上,奶奶早早地就把我叫醒,给我换上干净的衣服,戴上漂亮的香包,手腕、脚腕上系上花绳子,穿上奶奶亲手做的花布鞋,高高兴兴跑出家门,找小伙伴玩,比比谁的香包好看,谁的香包香。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在端午节这天,除戴香包外,还要在耳朵和鼻孔里抹上雄黄,然后到田地里的野草上或者麦苗上沾露珠抹在头发上,据说这样头发可以长得又黑又快,而雄黄可以防止被蚊虫叮咬。

上学了,我从课本上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跳江以后,当地的人就把粽子扔进江里,让鱼儿吃粽子,不吃屈原,还要赛龙舟等。

家乡的端午节初中优秀作文 篇5

我刚从房间出来就听见爸爸说:“我们今天回老家过节吧。”妈妈说:“好啊,一家人高高兴兴在一起过节,那该有多开心呀!”我洗完脸就冲出卫生间对爸爸说:“我们快去做公共汽车回奶奶家吧。”

我们到了汽车站,汽车正要走,还好刚赶上,不然我们可就要等下一辆汽车了。我们上了车,爸爸就给我讲端午节的来历及现在端午节的传统活动,我和妈妈一边玩扑克牌一边听爸爸讲。听爸爸讲完,我才知道原来每年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屈原的,现在人们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以包粽子、挂艾叶、喝雄黃酒、赛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车走了近一小时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奶奶家。爸爸妈妈去准备今天要吃的菜,我和姐姐、表哥、表弟在看电视。表弟问我端午节该干些什么?我说:“端午节人们要吃粽子、饺子和包子,在一些地方还会进行龙舟大赛。”这时爸爸过来要我们一起去包饺子,我们洗了手就去包饺子,很快饺子就包好了。

吃饭时我还想是不是只有饺子吃,但看着桌子上的菜就忍不住流口水了。不用说这些菜都是我最爱吃的,有土豆焖鸡、糖醋鱼、烤鸭、炖白菜,另外还有很多好吃的菜,今天的菜可真丰盛啊!

家乡的端午节小学优秀作文 篇6

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而立的,所以我们村每到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先听老人讲一讲端午节的故事。故事一听完就到了我们最喜欢的赛龙舟了。

我和小伙伴来到码头,码头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预备,开始!”只听发令员一喊,所有的龙舟都向江中间划去,有的在中间划不动了,停在那;有的划到一半就划不回来了;还有的顺利地划到了终点。

第一轮比完了,准备到第二轮。只见大家抓紧时间吃粽子。粽子可是端午节一定要吃的。一时间,江面上飘满粽子的清香味。

“加油!加油!”江两旁的人们扯着嗓子给桨手们鼓气。参赛者听了加油声,浑身增添了力气,一鼓作气冲过了终点。

写家乡的端午节的优秀作文 篇7

赛龙舟是端午节主要的习俗。相传起源于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踪迹。之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船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习之,盛行于吴、越、楚。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辟邪驱瘟之意。端午节吃粽子、吃绿豆糕,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草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驱瘴辟邪。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年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加上许多传说故事,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有很多差异的。我们这里的端午节,也有着她自己的特点和特色,我们的家乡在每年的六月份都举办全县范围内的赛龙舟比赛,地点就在古老的护城河面上;在端午节到来时,吃绿豆糕和各种各样的粽子;过节那天,各家的餐桌上都配有“五红”,也就是咸鸭蛋、G菜、火腿、黄鳝、虾子,再上一盘老鸭汤,等等。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还规定端午全国放假一天呢,这就给我们过好节日又增添了许多色彩。

我家过端午节,从不在自己家里过,我和爸爸、妈妈每年都到奶奶家去过,记得去年的端午节,因为是放假,早上我就在床上多猫了一会儿,当时爸爸很生气的来到我的的床边,像公鸡一样的大叫着说:“小懒虫,快起床了,我们要去奶奶家过节了。”听到爸爸的话,我的美梦被打断,柔柔眼睛,立刻起床,洗漱结束就跟着爸爸、妈妈去奶奶家了,过节!刚到门口,一股艾叶香、粽子香扑鼻而来,实在是太香了,进了家门,我就来到厨房,奶奶早已将粽子煮好,放在那里了,挑了一个最大的粽子,拿了出来,再次闻闻,真的好香啊!这时肚子里的小馋虫已在不停的呼唤,我恋恋不舍的吃完粽子,外面的好朋友早已在等我了,邀我一起去享受过节的快乐,中午时分,我们在奶奶家吃了一顿传统的过节午饭。下午我们就回自己家了,完成还没有做完的作业。

家乡的端午节四年级优秀作文 篇8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会包上一些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风俗。

这一天,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动手包起了粽子。我先拿出一大一小两片粽叶,双手一挽,折出一个尖角。再往折出的尖角里放一些洗干净拌号油酱的糯米,大约放一半,然后塞上一块肉,上面盖好糯米,把两头的粽叶折过来盖在上面,最后用一根绳子把它捆个结结实实。可是,我在包的时候怎么也不能把粽子扎结实,里面的米都掉了出来。奶奶看急得满头大汗,连忙过来帮我扎。嘿!粽子在奶奶手里转了两个身,两圈绳子牢牢地吧粽子捆严实了。

我想:这个端午节有我亲手包的粽子,一定显得特别有意义!

家乡的端午节优秀作文250字 篇9

家乡的端午节优秀作文250字

《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在黄石,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城市,整个城市充满了绿的气息。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还可以看表演和赛龙舟。在湖北黄石长江之滨的西塞山,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至五月十八都要举行西塞山神舟会,藉此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表达人们驱邪除瘟、消灾去病,祈求安康的美好愿望。

从节日的第一天,人们就开始用当地的`茅草、油菜禾,以及少量的木料扎制成神舟,整个神舟雕梁画栋、色彩鲜艳,工艺精美,节日的最后一天,会举行隆重的神舟下水,节日期间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品粽子,以及祭祀屈原等活动。听姥姥说这个习俗至今已沿袭余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现在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家乡的端午节中学生优秀作文 篇10

第二天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露出头,爸爸就开车带我来到了外婆家,一到就看见妈妈挺着个大肚子来问我吃早餐了吗,当时自己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母爱的伟大在这一刻让我的内心更加有所触动。

吃过早餐,外婆就准备包粽子了,一听要包粽子我马上就来了精神。首先外婆把泡好的糯米和粽叶拿了出来,然后便问我:“孙子,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我答道:“知道啊,是为了纪念屈原。”外婆又问:“那你知道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吗?”这一问让我愣住了,然后外婆见我答不上来便给我讲起了关于屈原的故事,她说屈原是楚国人,当时楚秦之争,他主张抗秦却遭到了以贵族为首守旧派的排挤与诽谤,随后被楚王免职逐出都城。最后由于没有听取屈原的提议,楚国最终被秦国灭了。屈原在流放途中听闻国家被灭,万念俱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中。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投江自尽,都纷纷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给蛟龙水兽为食,使屈原的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听着外婆说完,我不禁赞叹道原来端午节的由来包含着这么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故事。

听完故事,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出一大一小两张粽叶折出角,然后在折好的角筒里放入一半浸泡好的糯米,接着塞上一小块猪肉,再用糯米盖的严严实实的。可当我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团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样不停的跳出来,外婆见了连忙过来帮我解了围。接下来就剩包粽子的最后一步—扎绳,我想这也太简单了,终于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大家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绳子,把粽子捆绑了一周,然后还给粽子打了一个蝴蝶结,哈哈,终于大功告成可以开始煮粽子了!我们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煮了一个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家乡风俗端午节优秀作文 篇11

佳节来临,一家人团圆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包起了美味的粽子,同样是端午节同样是包粽子,而今的端午节与曾经却大有不同!永永远远少了她的背影,是我这一生中非常大的遗憾!我的外婆多年以前,因为病痛的折磨而离开了我们去很远的地方!开始了她的旅行,曾经的外婆在我们老家是出了名的包粽子高手!每逢端午节到来时,村民们总是来请教外婆如何包粽子,外婆耐心亲切的教导他们如何包粽子是最美味的!因为外婆粽子的美味,从小以来我一直不肯吃别人家里包的粽子,也不愿意吃街边买,只愿意吃外婆一心一意美味充满爱的味道的粽子。

年年的端午节我都从城里坐车回到乡下,亲切的外婆总是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夕准备好了材料,我每当到外婆家时,便可以闻到粽香飘飘的味道!那些年的端午节,与外婆的悉心照顾,与我在乡下过着朴素而快乐的生活都已是童年的回忆再也回不去了!外婆离开之前,虽然把如何包粽子秘方留给了我们!如今吃的粽子仍然还是往年的美味,如今的端午节,仍然还是往年的忙碌,但是永永远远少了外婆的味道与背影!我没有忘记从小外婆陪伴我的时间是最久的未曾忘记外婆从小对我的养育之恩!外婆啊外婆,你悄然无息的离开了我们去向了远方旅游!您可曾知道我们对你的思念?但愿在远方的您可否看到如今的我已经渐渐长大,慢慢懂事,再也不会让您操心了?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周记下一篇:国际私法期末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