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教程案例

2025-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跨文化交际教程案例(精选7篇)

跨文化交际教程案例 篇1

Innov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Changes in immigration patterns 2.Three major socio-cultural elements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are: cultural

values;

worldview(religion);

social organization(family and state).3.Nonverbal behavior: gestures, po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 eye contact and gaze, touch(Chinese people are reluctant to express their disproval openly for fear of making others lose face.)4.Six stumbling block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Assumption of similarities

(2)Language differences

(3)Nonverbal misinterpretations

(4)Preconception and stereotypes先入之见 刻板印象

(5)Tendency to evaluate

(6)High anxiety Unit 2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1.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Culture is learned;Culture is a set of shared interpretations;Culture involves Beliefs, Values, and Norms(规范,准则);Culture Affects Behaviors;Culture involves Large Groups of people 2.Cultural identity文化身份 refers to one’s sense of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culture or ethnic group.People consciously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a group that has a shared system of symbols and meanings as well as norms for conduct.3.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Identity:Cultural identity is central to a person’s sense of self.Cultural identity is dynamic(动态的).Cultural identity is also multifaceted(多方面的)components of one’s self-concept.4.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efine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fers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5.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Context;Participants;Message;Channels;Noise;Feedback

Unit 3 Cultural Diversity 1.Define worldview and religion

Worldview: deals with a culture’s most fundamental beliefs about the place in the cosmos(宇宙), beliefs about God, and beliefs about the nature of humanity and nature.Religion: refers to belief in and reverence for a supernatural power or powers regarded as creator and a governor of the universe.Three major religions :

a.Christian Religions Groups(基督教的)

b.Islam(伊斯兰教)c.Buddhism(佛教)

2.Human nature:(1)is evil but perfectible

(2)is a mixture of good and evil

(3)good but corruptible(易腐化的)

3.Relationship of Man to Nature:(1)subjugation to nature

(2)harmony with nature

(3)

mastery with nature

跨文化交际教程案例 篇2

李欣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一年级的学生,平时跟留学生一起上课,所以认识了一些外国好朋友,其中有一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他叫司学长,是一个很开朗幽默的男生,有一次李欣放学后,他正好看见了她,微笑着跟她打招呼,“嗨!李欣!好久不见,过得怎么样?”她微笑着回答道“嗨!学长!最近过得还可以,你呢?”他回答道“很好啊!来抱抱吧!”当他说出这句话时,李欣本是微笑着的笑容却瞬间消失了,气氛变得有点尴尬,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不知说什么,当他张开双臂准备拥抱时李欣不好意思地躲避开了,李欣看着他的表情有一点点的惊讶,可能他在想,为什么不跟我拥抱呢?难道是因为她没把我当成朋友?还是因为她讨厌我?但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没办法跟他解释,所以为了让气氛不再这么尴尬下去,李欣以一会还有事情的理由跟他说了再见。当李欣回头想想整个事情觉得她做的也有不对的地方,如果她能接受他的拥抱,也不至于弄到很尴尬的境地。如果司学长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女孩相对保守一些的情况下,也不至于要求李欣接受他的拥抱。这就是属于中非文化交际中冲突的现象。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非文化所带来的冲突。在中国,女孩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保守,而非洲人因为受西方思想的影响相对开放,虽然这些差异并未引起大的冲突,但是这些小插曲还是会使原本愉快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某种程度上对跨文化交际是会有所影响的。其实我们应该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充满活力、热情好客、质朴友善、魅力独特的民族。它的民族特征就深刻地体现了非洲人民的性格,当司学长要求拥抱时在他看来这是对朋友的一种热情,而并非其他,所以在遇到非洲朋友要求拥抱时可以给他一个热情的拥抱,而不是躲避。

非洲有独特的国情民俗,要想与非洲人相处得好,必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禁忌爱好和思维方式等切实了解,充分尊重,以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与之打交道。比如第一个例子是“慢性子”。一般来说,非洲人都是慢性子,似乎从来就不知道着急,有时候事情都急得火烧眉毛了,他们还无动于衷,不紧不慢,跟平时没什么两样,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尤其是在塞舌尔和毛里求斯,更加慢。对于这一点,我们个人表示真的很无奈。第二个例子是“习惯性开玩笑”。非洲人秉性喜欢开玩笑,且从小就养成了习惯。因此从总统到百姓,无论何时何地都风趣,爱开玩笑。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非洲人的开朗和幽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们活泼有余而严肃不足的弱点。貌似在曼德拉的葬礼上,非洲人民就同世界人民开了一个大玩笑。第三个例子是“慷慨大方”。在非洲,并不是人穷就一定小气。也许是信教、传统等原因,他们虽然很穷,但并不小气,反而普遍都很大方。比如他们会为毫不相识的小孩买糖,会和你一起分享他们的大餐,尽管是第一次认识,但却丝毫没有陌生感。第四个例子是“无忧无虑”。非洲人好像就没有发愁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难题,就如《狮子王)的主题歌唱的那样:“不要忧愁,要快活!”非洲人给人的感觉是,即使天要塌下来,似乎他们也不担心,照样开心地唱歌跳舞。

我们知道,因为跨文化交际过程本身就是文化相互碰撞的过程,中非双方由于交流风格不同所引发的误解、偏见、交流失败等时常发生,产生交流受阻在所难免。我们了解了如何与非洲人很好地相处就不会造成交际上的冲突。同时,非洲曾是欧洲殖民地,所以非洲文化里有着西方文化的影子。其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不仅受西方的影响,同时也受地理位置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这就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差异之所在。

案例二:切入话题一定要选准适合的方式

李华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教师要求要去留学生课堂听课,所以平时下课后会去那里听课,有一次,她去留学生E班听口语课,在正式讲课文之前,教师先让同学们来上讲台演讲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有一个微胖的俄罗斯女孩出现在讲台上,通过她的自我介绍,知道了她的名字叫安娜,她讲述了自己最喜欢的导演是张艺谋,最喜欢的电影是《活着》,并讲述了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以及在这部电影里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听了她的讲述李华觉得这个女孩是一个很认真并有思想的人,下课休息时因为她坐在李华的的斜对面,李华想跟她聊天,李华微笑着说“你好,安娜!听了你的演讲,觉得你的演讲真棒!”说完李华对她竖了一个大拇指,可安娜仅仅是含蓄地点了一下头,没有说任何一个字,李华看着安娜并没有想要继续聊天的意思,于是李华微笑着转回了自己的头,觉得安娜可能是一个不善交谈的人。这件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事情也让李华逐渐慢慢开始思索自己的失误在哪里。

这个案例中说到安娜是来中国留学的学生,说明她已经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交际方式有所了解,在与中国人相处过程中会间接地用中国人的交际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入乡随俗,所以当李华称赞她时她只是含蓄地点了一下头,而且在中国有时称赞别人是为了讨别人的喜欢,有目的地靠近对方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样的称赞会让人心里很不舒服,所以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安娜可能把李华误解为有目的地靠近她,所以不理睬李华。反之,李华认为安娜是外国人,当她称赞安娜时应该会积极爽朗地回应她,而不是含蓄地点一下头,这也是李华跨文化失败的原因,双方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交流,以至于使交际无法进行下去。所以,如果李华不是以直接的方式去称赞安娜,而是从其他方式切入聊天话题的情况下可能交际就会愉快地进行下去。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得知这种跨文化交际时失败的原因关键是由于中西方称赞语的差异,其原因有三:首先,中国人认为世界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人与自然和谐地存在,所以在恭维时选择内在美,含蓄委婉地表达感情。西方文化将身体与大脑、人类与自然、上帝与世俗作为两个不同方面来考虑,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所以在恭维时更偏重成就。其次,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避免“锋芒毕露”。面对别人的恭维和称赞时,谦虚地回答“过奖了”,以表自己受之有愧,给人留下虚怀若谷的印象。在西方,交际的核心是以自我为中心,人天生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恭维时传达的信息是:我选择自我欣赏来证明我们是平等的。在这种交际定式中,恭维者与被恭维者之间的关系是协调平等关系。再次,西方人认为,人人都有成功的权利,政府要通过法律及教育手段保证人们的这种权利,人与人之间以名字相称,家庭成员间相互平等,小孩也被当作成人一样看待。但在中国文化中,群体关系或别人的事务往往比自身的重要得多,因而恭维语也就起着不同的作用:使听话人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印象去取悦别人或利用别人。中国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国家,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在人们的心灵中有很深的烙印,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官制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不仅上下级之间有差距,而且亲疏有别。这种社会文化导致在价值评判上的自我价值压抑,在交际时尽量表现谦卑恭顺,即“卑己尊人”与“贬己尊人”的准则。

所以当中国人称赞别人时,我们更愿意一种不太直接的方式,为的是不让别人感觉不舒服。而当中国人被别人称赞时往往是自谦的方式,不会很主动接受别人对自己称赞。而与中国不同的是,当西方人称赞别人时他们是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因为西方人在情感表达上是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而当他们被别人称赞时,他们会欣然接受,比如简单地对别人说声“Thank you”。

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很多高校开展了对外汉语专业,并且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来中国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学生在与留学生交流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交际上的文化冲突,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去分析在与留学生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

[2]储军伟,李澜.跨文化交际障碍案例分析[J].青春岁月,2015(5).

[3]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4]许力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问题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7).

跨文化交际教程案例 篇3

由长江商学院举办的“2008国际MBA全明星案例大赛”于1月4日和5日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正式召开。在历时两天的比赛中,来自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长江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等8支世界顶尖商学院的MBA队伍齐聚北京,就“2008年青岛啤酒在北美的市场策略”为题展开角逐,并正式将青岛啤酒北美市场的成功案例列入教程。

此次比赛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世界范围的MBA案例大赛,8支队伍除了要全面展示各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各个参赛选手还被随机混编组合,产生新的团队,然后展开新的比赛,以考验选手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活动现场,我们清楚看到这些MBA高材生们都不负世界顶尖商学院的威名。在拿到赛题参赛前一个月,他们就在美国做了详细的分析及调研工作,引用了大量的图片及表格数据,甚至制作了空啤酒瓶和视频文件来说明美国啤酒行业现状,美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竞争对手现状等内容,同时提出了2008年青岛啤酒在北美市场策略的方案及建议。通过精彩的演讲及问答环节,最终,华盛顿大学Michael G. Foster商学院战胜了俄亥俄州立大学费希尔商学院,获得了大赛冠军,并赢得5000美金奖励。

而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金牌啤酒在北美市场的这一成功案例,被正式列入国际商学院教程。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或者说是一种通过文化征服了美国人心的典型案例,对于国际品牌的本土化战略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MBA学生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缜密分析,展示并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并且作为培养他们领袖般的视野、学识和器宇。

早在上世纪70年代,青岛啤酒就在美国市场声名鹊起。80年代,青岛啤酒在美国历次评酒大会上几次荣获大奖。1981年,华盛顿国际评酒会,青岛啤酒在400多个国际著名品牌中脱颖而出,荣获美国进口啤酒第一名;1985年,又蝉联华盛顿亚洲啤酒评比会冠军;1987年,在密西西比杰克逊市举行的国际啤酒评比中第三次名列榜首。

曾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在一次访问考察青岛啤酒时说:“青岛啤酒为美中两国人民增进友谊和了解搭起了桥梁。我们喜欢青岛啤酒!向你们员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老布什的一番话不仅代表了他自己,同样也表达了美国人民的真实感受。今年3月19日,美国俄勒冈州经贸代表团一行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俄勒冈州库斯湾国际港总裁大卫.贝森真诚的希望成为青岛啤酒的荣誉员工。还有一次在签证时,签证官因为知道是青岛啤酒的公司的人,竟主动的开起“后门”,快速的办完签证手续。事后签证官一脸轻松地耸耸肩:“I like Tsingtao beer!I even have had been to Qingdao Beer Festival before。”(我喜欢青岛啤酒!还曾特意去参加青岛啤酒节)。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婉转对接;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定格了“啤酒皇后”征服美国人心的历史瞬间。

青岛啤酒风靡美国近30年的中国神话:一举打破了美国380种进口啤酒销售量增长速度最快的纪录;是美国市场上销量最高的亚洲啤酒品牌;1999年,在美国主办的品牌评选中,成为中国大陆唯一获得“亚洲五十大品牌”的企业……充满浓郁麦香、口感醇正的青岛啤酒,以不可撼动的金牌品质征服了当时啤酒产量和销量最大的美国,它所引发的销售热潮,被称为美国啤酒历史上的奇迹。

我们看到,青啤北美市场的每一步,都追随了这样的节奏:

青岛啤酒的历史被不断的传承,一百多年来,青岛啤酒一直专注于酿造世界上最好喝的啤酒,坚守“中国制造”的金牌品质。进入北美市场,青岛啤酒以30年的辉煌历史赢得了荣誉与尊重:极具历史厚重感的“啤酒皇后”的美誉;先后三次扬威美国国际评酒会;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真情表白……

青岛啤酒的“激情”被不断的演绎,“激情成就梦想”的口号响遍每一个角落。进入北美市场,青岛啤酒的“激情”更是迅速萌蔓,引领着最年轻的活力,演绎着最经典的时尚,形成一种独特的啤酒文化,成为美国啤酒消费的新时尚。通过激情的释放,她更多的满足了美国人的精神需求和多变的个性化需求。

青岛啤酒在北美市场的成功,是文化营销的成功,对于国际品牌的本土化战略具有很大的学习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也是为什么青岛啤酒北美市场成功被列入国际MBA案例教程的深层原因。

啤酒是极度同质化的一类产品,如果将开拓市场寄希望于产品的差异化开拓市场,无异于痴人说梦,甚至在有着几百年啤酒历史的德国,都如同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对啤酒的生产标准一度坚守。这样,塑造专属于自己的产品文化,锁定一批忠实的消费群体,就成为啤酒乃至是整个酒类品类的营销核心。从国内众多白酒品牌不断的进行历史寻根、文化寻根,到水井坊打造高尚生活元素,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文化营销。

包装设计案例之PS教程 篇4

实例详细阐述一个铝膜材料的糖果包装袋从构思、设计到印刷制作的全过程。如图 13-1 和图 13-2 所示,分别为“跳跳豆”的正背面设计图和成品立体效果图。

设计前序

这是一款糖果休闲食品,产品消费群针对儿童。客户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突出品名,体现巧克力食品的特性,版面要赋予儿童食品的天真活泼气氛。

已知薄膜袋包装的正面展开尺寸是: 24.5 厘米(长)× 16 厘米(宽)。

学习要点

• 包装设计的定位 • 设置包装的标准尺寸 • 制作包装的平面展开图 • 包装印刷制版

• 制作包装的立体效果图

创作思路

.产品定位

“跳跳豆”是一款针对儿童的休闲食品。根据产品的消费群,包装的设计风格要活泼、富于童趣,包装的平面设计效果要能吸引消费者的食欲。

.设计手法

包装的主色调用绿色,体现产品的健康环保;卡通活泼的吉祥物和醒目的标题文字,渲染了包装的视觉氛围;旋转粘稠的奶油和七彩鲜艳的巧克力豆,则传达了产品的特性。

.印刷思路

本包装采用圆筒圆压式凹版印刷机印刷。通常的休闲食品包装都设有透明视窗,所以包装正面可采用亮泽好、透明度高的簿膜材料,称为“珠光膜”。在凹版印刷中,印刷时是存在白色的。

包装的背面可采用一种称为“复铝膜”的材料,这种材料自带有一层白色反光度极强的铝膜,印刷时需在铝膜的另一侧印刷画面颜色,然后再过膜。

本产品的包装是属于正反面形式,通常称为“双边袋”包装。印刷颜色分为四种:黑、青、红、黄。因此在制作菲林时,读者可以按照常规的四色制版方式。.成品流程

认真对待每个制作环节,如有差错将功亏一篑。糖果包装的制作流程大致分为:设计构思→印前准备→设计初稿→定稿→印前电脑制作菲林→制造印刷版→成批印刷→装箱成品。

作为一名设计人员能完成的任务就是从设计初稿到印刷前的制作,如图 13-3 所示是“跳跳豆”包装前期的制作过程。

13.2.1 设置包装的标准尺寸

(1)启动 Photoshop软件。

(2)按 Ctrl+N 键,在弹出的【 新建】对话框中设置宽度为 16 厘米,高度为 24.5 厘米,分辨率为 300 像素 / 英寸,色彩模式为 CMYK 颜色,背景色为白色,如图 13-4 所示,建立新文件。

图13-4 建立新文件

(3)按 Ctrl+Shift+S 【存储】键,存储该文件为“跳跳豆正面” PSD 格式。

(4)根据包装的正面尺寸,首先要在 Photoshop CS 当前文件中设置包装袋的压边线,将工具箱中的前景色设置为灰色“ C : 0,M : 0,Y : 0,K : 25 ”,按 Alt+Delete 键填充到当前文件。接着按快捷键 Ctrl+R 显示标尺,然后在标尺上拖曳鼠标创建辅助线,如图 13-5 所示。

图 13-5 绘制包装辅助线

一般双边封包装袋左右两边压边各 0.5 厘米,上压边 4 厘米,下压边 2 厘米,根据这些参数拖出辅助线。13.2.2 制作包装正面平面图

包装是双边封的,因此正背面应分开独立制作。因为正面开透明视窗,所以正面是用普通膜印刷,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制作包装的底纹

(1)按 Ctrl+Shift+N 键,新建图层为“图层 1 ”,将前景色设置为绿色“ C : 73,M : 0,Y : 100,K : 0 ”。然后选择工具箱中的 【渐变工具】,调出【渐变编辑器】,选择渐变类型为前景到透明。在文件的上下各拉出两道渐变色,而中间的空白处为透明,如图 13-6 和图 13-7 所示。

图 13-6 设置前景色

图 13-7 应用渐变

(2)继续执行 Ctrl+Shift+N 【 新建图层 】 命令,新建图层为 “图层 2 ”,将前景色设置为白色。选择工具箱中的 【画笔工具】,按 F5 键弹出【画笔】面板,如图 13-8 所示进行参数设置。接着在版面上方随意喷几个白点,按 M 键切换到 【矩形选框工具】将几个白点圈选,如图 13-9 所示。

图 13-8 设置画笔参数

图 13-9 喷绘白点并圈选为选区

圈选白点的原因是为了让接下来的操作只在所选区域里进行,选取区域的大小直接影响操作效果。

(3)执行菜单中的【滤镜】→【扭曲】→【旋转扭曲】命令,在弹出的【旋转扭曲】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 13-10 所示,单击【好】按钮,然后按快捷键 Ctrl+D 取消选区,“旋转的奶油”效果便完成了,如图 13-11 所示。图 13-10 在【旋转扭曲】对话框中设置参数 图 13-11 完成旋转的奶油效果

图 13-10 在【旋转扭曲】对话框中设置参数

图 13-11 完成“旋转的奶油”效果

(4)按 Ctrl+T 键执行【自由变换】命令,对“图层 2 ”进行变换,如图 13-12 所示;然后选择菜单中的【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命令,在弹出的【高斯模糊】对话框中,将半径设置为 23.2 像素,效果如图 13-13 所示。

图13-12 对“图层 2 ”进行变换

图 13-13 应用高斯模糊 .制作品名

(1)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打开本书配套光盘中的【素材】→【第 13 章】→【跳跳豆】 PSD 文件。选择【路径】面板,按键盘“ A ”键切换【路径选择工具】,选取所有路径,如图 13-14 所示。

图 13-14 选取所有路径

(2)把前景色设置为“ C : 0,M : 13,Y : 100,K : 0 ”,执行 Ctrl+Delete 【 填充 】命令,填充“跳跳豆”文字选区。按键盘 【移动工具】按钮,将“跳跳豆”文字路径拖至“跳跳豆正面”文件中,为“图层 3 ”;执行 Ctrl+T 【自由变换】命令变换图像大小;如图 13-15 所示。

图 13-15

(3)保持执行【图层】面板状态,左键双击“图层 3 ”,在弹出【图层样式】对话框中选择“描边”,将大小设置为 24 像素,颜色为“ C : 0,M : 100,Y : 100,K : 76 ”,如图 13-16 所示。描边效果如图 13-17 所示。

图 13-16 描边样式参数设计

图 13-17 描边效果

(4)复制“图层 3 ”为“图层 3 的外描边”,将前景色设置为“ C : 0,M : 100,Y : 100,K : 76 ”,载入选区执行 Ctrl+Delete 【填充】命令,填充前景色。然后按 B 键切换到 【画笔工具】,将“跳跳豆”文字的空白处和字间缝隙填充,图层状况和效果如图 13-18 所示。

图 13-18 当前图层状况和效果

(5)继续执行 Ctrl+Shift+N 【新建图层】命令,新建“图层 4 ”,并置于“图层 3 ”上面。然后运用 【钢笔工具】,勾画出字体高光路径,并载入选区。单击工具箱中的 【渐变工具】按钮,在选区中拉出渐变透明效果,如图 13-19 所示。按同样的方法继续进行调整,最后效果如图 13-20 所示。

图 13-19 渐变水晶效果

图 13-20 品名的最后效果 .添加装饰卡通及文字

(1)单击【文件】→【打开】命令,打开本书配套光盘中的【素材】→【第 13 章】→【卡通豆】 PSD 文件,如图 13-21 所示。运用 【移动工具】将“卡通豆.psd ”文件拖 曳入 “跳跳豆”文件中。接着,执行 Ctrl+T 【自由变换工具】命令将“卡通豆”图层进行变换,摆放效果如图 13-22 所示。

图 13-21 打开“卡通豆.psd ”文

图 13-22 装饰卡通添加完成

(2)单击工具箱中的 【横排文字工具】按钮,在包装版面中输入“ 100% ”、“米克力投入”和“ taste gelicacy ”文本图层。选择“ 100% ”文本图层,在【字符控制栏】中设置如图 13-23 所示参数。接着,选择菜单箱中的 【创建变形文本】按钮,在弹出的【变形文本】对话框中设置参数,如图 13-24 所示,将“ 100% ”文字环绕 标题。最后,为字体添加 “描边”效果,方法同前。

图 13-23 字符控制栏参数设置

图 13-24 变形文字参数设置

(3)“米克力投入”、“ taste gelicacy ”文字也同样用以上方法制作,最终制作效果如图 13-25 所示。

图 13-25 变形文字效果完成

由于每台电脑安装的字体 有所不同,读者在自 己制作案例时的字体选择上可能会跟本案例有区别。所以,字体选择上读者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爱好而定,但最终效果要符合版面要求。

(3)从目前的 卡通和字体排版来看,感觉有点凌乱。所以,接下来要在“跳跳豆”品名、扇形变形字体和卡通豆后面填充一个白色色块,以增强版面的层次感。

(4)执行 Ctrl+Shift+N 【 新建图层 】命令,为文件增加“背景白底”图层,运用工具箱中的 【钢笔工具】,环绕 “跳跳豆”品名、扇形变形字体和卡通豆周围绘制路径,绘制情况如图 13-26 所示。闭合路径后载入选区,将选区填充为白色,并置于“图层 2 ”上方,最终效果如图 13-27 所示。

图 13-26 绘制“背景白底”选区

图 13-27 填充“背景白底”选区

(5)按 Ctrl+Shift+N 【新建图层】命令,新建“图层 7 ”,运用工具箱中的 【椭圆工具】,在包装的右下角拖出一个椭圆并转换成选区,填充“ Y : 100 ”纯黄色,接着复制“图层 7 ”为“图层 7 副本”,并置于“图层 7 ” 下方,填充为“ M : 100,Y : 100 ”的红色,再执行 Ctrl+T 【自由变换】命令,将其放大到如图 13-28 所示效果。

图 13-28 制作图标

(6)继续运用工具箱中的 【横排文字工具】,在 “图层 7 ” 上方中输入“巧克力跳跳豆”、“净含量: 88 克 ”文本图层,根据以上介绍的【变形文本】方法制作变形文字,制作效果如图 13-29 所示。

图 13-29 变形文本

(7)执行 Ctrl+Shift+N 【 新建图层 】命令,新建图层为“图层 8 ”,运用工具箱中的 【椭圆选框工具】,在图标上绘制圆点,填充为红色。连续复制出 12 个圆点,制作效果如图 13-30 所示。

电子商务案例与实训教程 篇5

1.网上信息型网站功能策划(日上跑车)

车型展示(外观、性能、安全设施、最新改进);

销售支持();

产品促销;

售后服务;

2.网上销售型网站功能策划(快乐一家)

产品展示 —网站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浏览本网站的客户提供所有产品展示或服务;

服务信息 —公司通过网站给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如给客户解答一些疑惑或不是很了解的产品;

网上销售 —企业借助网站销售产品,成为企业销售的一种渠道之一。

发布信息;

跨文化交际教程案例 篇6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刑法案例教程

课程英文名称:Study on criminal case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总学时:33学时(理论课33学时+实验0学时)总学分:2 课程简介:

刑法案例研究是以刑法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刑事立法规定为依托,以案释法,以法解案的课程。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刑法案例,深化学生们对刑法理论的理解,并增强学生们运用刑法理论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理解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刑事立法的精神和内容,能够分析和解决一般的刑事案例,培养学生自觉与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意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刑法概述(1学时)

【教学内容】

1.刑法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2.罪刑法定原则 3.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4.罪刑相适应原则 【教学要求】

1.掌握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以及基本内容。

2.熟悉各原则的立法体现和司法适用。3.了解罪刑法定原则的发展演变。

第二章 犯罪客体(1学时)

【教学内容】 1.犯罪客体

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2.熟悉犯罪客体的分类。

3.了解犯罪客体的概念。

第三章 犯罪客观方面(3学时)

【教学内容】 1.危害行为 2.因果关系 【教学要求】

1.掌握不作为犯罪的成立条件以及因果关系的具体认定。2.熟悉危害行为的特征;危害结果的分类;因果关系的诸学说。3.了解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的种类及其含义。

第四章 犯罪主体(1学时)

【教学内容】 1.刑事责任年龄 2.刑事责任能力 3.单位犯罪 【教学要求】

1.掌握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划分;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2.熟悉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3.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刑事责任能力概念;单位犯罪的立法沿革与现状;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 犯罪主观方面(2学时)

【教学内容】 1.犯罪故意 2.犯罪过失 3.认识错误 【教学要求】

1.掌握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认识错误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2.熟悉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法律认识错误;事实认识错误。

3.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意外事件;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刑法意义的认识错误的概念。

第六章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2学时)

【教学内容】 1.犯罪中止 2.犯罪未遂 【教学要求】

1.掌握犯罪预备成立条件;犯罪未遂的特征;犯罪未遂的类型;犯罪中止的特征。2.熟悉犯罪既遂的类型;犯罪预备行为的两类表现形式;自动放弃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的定性;犯罪中止的类型。

3.了解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特征;犯罪预备的概念;预备犯的处罚原则;犯罪未遂的概念;未遂犯的处罚原则;犯罪中止的概念;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第七章 共同犯罪(1学时)

【教学内容】

1.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2.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教学要求】

1.掌握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2.熟悉共同犯罪形式。

3.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的认定;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及其划分意义;共同犯罪人分类标准。

第八章 罪数形态(1学时)

【教学内容】 1.实质的一罪 2.处断的一罪 【教学要求】

1.掌握继续犯的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想象竞合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结果加重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连续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牵连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吸收犯概念、特征与处罚原则;不同罪数形态的共同特征和相互区别。

2.熟悉罪数判断的犯罪构成标准说。3.了解罪数形态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第九章 正当化行为(2学时)【教学内容】 1.正当防卫 2.紧急避险 【教学要求】

1.掌握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防卫过当的界定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避险过当的界定及其刑事责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2.熟悉履行职务的行为;正当业务行为;自救行为;基于权利人自愿的损害。3.了解正当行为的概念;正当防卫的概念;紧急避险的概念。

第十章 刑罚概述(1学时)

【教学内容】 1.刑罚的概念 2.刑罚的特征 【教学要求】 1.掌握刑罚的概念。2.熟悉刑罚的特征。

第十一章 刑罚裁量制度(2学时)

【教学内容】

1.量刑原则与量刑情节 2.累犯 3.自首 4.立功 5.数罪并罚 6.缓刑 【教学要求】

1.掌握一般累犯、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一般自首和特殊自首的成立条件;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的成立条件;不同法律条件下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规则;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的适用条件。

2.熟悉累犯的分类;自首的种类;立功的种类;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点;数罪并罚的基本适用规则;缓刑的概念、种类和意义;缓刑的考验期;一般缓刑与战时缓刑的区别。3.了解累犯的概念和意义;累犯的刑事责任;自首的概念和意义;认定自首应予注意的有关问题;自首犯的刑事责任;立功的概念和意义;认定立功应予注意的有关问题;立功犯的刑事责任;数罪并罚的意义;缓刑的意义;考验期限内的考察和法律后果。

第十二章 刑罚执行制度(1学时)

【教学内容】 1.减刑制度 2.假释 【教学要求】

1.掌握减刑的条件;假释的条件。

2.熟悉刑罚执行的原则;减刑的概念;假释的概念。

3.了解减刑的种类;减刑的程序;假释的考验期及其考察内容;假释的法律后果;假释的程序。

第十三章 追诉时效(1学时)

【教学内容】 1. 时效概述 2. 追诉时效 【教学要求】

1.掌握追诉期限的计算(一般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 连续或继续犯罪追诉期限的计算 追诉时效的延长 追诉时效的中断)。

2.熟悉追诉时效的期限。3.了解时效概念。

第十四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1学时)

【教学内容】 1.间谍罪

2.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教学要求】

1.掌握背叛国家罪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叛逃罪

间谍罪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资敌罪的概念和特征,这些犯罪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及其处罚。

2.熟悉除重点讲述罪名之外的本章其他罪名的概念和特征,这些犯罪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及其处罚。

3.了解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特征;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种类

第十五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4学时)

【教学内容】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2.危害交通运输、公用设施、设备安全罪 3.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罪

4.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品管理罪 5.责任事故罪 【教学要求】

1.掌握放火罪 决水罪 爆炸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交通工具罪 破坏交通设施罪 破坏电力设备罪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资助恐怖活动罪 劫持航空器罪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丢失枪支不报罪交通肇事罪 生产、作业责任事故罪 危险物品肇事罪的概念和特征,这些犯罪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及其处罚。

2.熟悉除重点讲述罪名之外的本章其他罪名的概念和特征,这些犯罪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及其处罚。

3.了解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

第十六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5学时)

【教学内容】

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2.走私罪

3.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4.金融诈骗罪 5.危害税收征管罪 6.侵犯知识产权罪 7.扰乱市场秩序罪 【教学要求】

1.掌握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重点具体犯罪(常见罪、严重罪、疑难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并熟练运用重点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分析疑难案件。2.熟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普通具体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3.了解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况。

第十七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5学时)

【教学内容】 1.侵犯生命、身体罪 2.侵犯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罪 3.侵犯人身自由罪 4.侵犯名誉罪 5.侵犯民主权利罪 6.妨害婚姻家庭罪 【教学要求】

1.掌握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虐待罪的概念和特征,以及认定这些犯罪应当区分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及其处罚。2.熟悉除重点讲述罪名之外的本章其他罪名的概念和特征,这些犯罪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及其处罚。

3.了解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特征;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种类

第十八章 侵犯财产罪(1.5学时)

【教学内容】 1.夺取型财产罪 2.窃取、诈骗型犯罪 3.侵占、挪用型犯罪 4.毁坏、破坏型财产犯罪 【教学要求】

1.掌握阐明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敲诈勒索罪的概念和特征,以及认定这些犯罪应当区分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及其处 6

罚。

2.熟悉除重点讲述罪名之外的本章其他罪名的概念和特征,这些犯罪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及其处罚。

3.了解侵犯财产罪的概念;侵犯财产罪的特征;侵犯财产罪的种类

第十九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5学时)

【教学内容】 1.扰乱公共秩序罪 2.妨害司法罪 3.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4.妨害文物管理罪 5.危害公共卫生罪 6.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7.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8.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9.制造、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教学要求】

1.掌握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重点具体犯罪(常见罪、严重罪、疑难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并熟练运用重点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分析疑难案件。

2.熟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普通具体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3.了解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概况。

第二十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0.5学时)

【教学内容】 危害国防利益罪 【教学要求】

1.掌握危害国防利益罪中的重点具体犯罪(常见罪、多发罪、严重罪、疑难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并熟练运用重点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分析疑难案件。2.熟悉危害国防利益罪中的普通具体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3.了解危害国防利益罪的概况。

第二十一章 贪污贿赂罪(4学时)

【教学内容】 1. 贪污犯罪 2. 贿赂犯罪 【教学要求】

1.掌握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的概念和特征,这些犯罪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及其处罚。

2.熟悉除重点讲述罪名之外的本章其他罪名的概念和特征,这些犯罪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及其处罚。

3.了解贪污贿赂罪的概念;贪污贿赂罪的特征;贪污贿赂罪的种类

第二十二章 渎职罪(1学时)

【教学内容】 渎职罪 【教学要求】

1.掌握渎职罪中的重点具体犯罪(常见罪、严重罪、疑难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并熟练运用重点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分析疑难案件。

2.熟悉渎职罪中的普通具体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

3.了解渎职罪的概况。

第二十三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0.5学时)

【教学内容】 军人违反职责罪 【教学要求】

1.掌握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重点具体犯罪(常见罪、严重罪、疑难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并熟练运用重点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分析疑难案件。

2.熟悉本章法条与刑法分则其他法条的关系,理解军人违反职责罪中的普通具体犯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以及应当区分的界限与应当注意的问题。3.了解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概况。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命题原则与思想 本课程实行考查。及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命题原则是选取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写作相关评论。

(二)考试范围

刑法总则和刑法分则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三)考核要求

本课程实行考查。要求能运用刑法理论知识对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评论。

(四)考核类型 本课程实行考查。

(五)试题类型

平时作业一般采取案例分析题型,期末考查要求写评论性论文。

(六)成绩评定

成绩以百分制记录,平时作业占30%,期末论文占70%。自编案例教学材料

五、其他说明

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和相关资料约为20学时。

六、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书目:

1、赵秉志:《中国刑法典型案例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本丛书共5册)

2、曲新久著《刑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3、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上中下册)》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7年版 参考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3、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立法解释

4、两高刑法司法解释

跨文化交际教程案例 篇7

一、人际交往

从调查结果来看,人际交往方面的跨文化交际冲突是最常见的,也是对留学生影响最大的。在中国,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国人打交道,同时,他们也观察到中国人在人际交往方面与他们存在许多差异。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一:墨西哥留学生C认为中国人很冷漠,比如,她看到一位老太太要过马路,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来帮忙扶着她。她认为这是很奇怪的,因为在墨西哥,当看到陌生人有需要时,人们都会来帮忙。

以上这种现象,一部分原因是社会因素造成的,如“碰瓷”现象的多发,导致人们不愿意帮助陌生人。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化属于内敛型,如果陌生人没有直接寻求帮助,大部分中国人不会随意上前帮忙。但是在西班牙语国家的文化里,只要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不管此人有没有直接寻求帮助,他们都会上前帮忙。

案例二:厄瓜多尔留学生S表示,在中国的公共场所经常会看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者是让她觉得很困扰的行为,比如:有些人会在公共场所做出不文明的行为,譬如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还有中学生谈恋爱的时候会在公共场合做一些过于亲密的动作,对她来说这些行为过于开放。这些现象都让她难以接受。

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只是少部分缺乏公共道德和素质的人做出的行为,但是在外国留学生眼中,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给他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就餐礼仪方面,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在中国也遇到了文化冲击,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三:秘鲁留学生D表示,中国的饭店常常是很吵闹的,而在秘鲁,就餐时是不能大声说话的,如果在就餐时大声交谈,会被认为是非常粗鲁、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她对中国吵闹的就餐环境很不习惯。

在中国,餐桌上的交谈被认为是人际交往很重要的一部分,人们甚至在餐桌上进行生意洽谈。但是,在西班牙语国家,在餐桌上大声交谈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会引起其他人极大的反感。

案例四:哥伦比亚留学生A表示,中国人在餐桌上有很多禁忌。比如,他曾经把筷子直插在饭碗上,立即遭到了中国朋友的劝止。

在以上案例中,把筷子直插在饭碗上的动作,由于与上香拜祭的动作相似,被许多中国人认为是不吉利的,因此十分忌讳。但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并不能理解这个动作的含义,因此造成了跨文化交际冲突。

中国与西班牙语国家的送礼文化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在送礼方面也遇到过问题,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五:哥伦比亚留学生R向一位中国朋友送了一把伞作为礼物,但是这位朋友并不是非常高兴,事后他才了解到,送伞蕴含着要分散的意思,因此才明白在中国送礼不宜送伞。

汉语中存在许多多音字、谐音字,“伞”与“散”谐音,因此以伞作为礼物,很容易让中国人联想到“分散”“分离”。类似的例子还有分吃一只梨表示“分离”等。但是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由于语言水平、文化背景的限制,并没有了解到这些忌讳。

二、时间观

霍尔(1959)在《无声的语言》中说,“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时间观的差异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效果。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对于时间的感知、理解和安排,和中国人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高校的时间安排,有可能会让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感到不适应。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六:委内瑞拉留学生H表示,中国大学的时间表和委内瑞拉人的作息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在委内瑞拉,早上上学不会这么早,九点多才正式上课,午餐时间是一点半,晚餐时间是八点到九点。

在西班牙语国家,课程开始的时间和就餐时间普遍比中国晚1到3小时,且大部分学校下午即结束课程,晚上无需上课。但是在中国,课程开始较早,结束较晚,且学校食堂营业时间是依据作息表规定的,食物供应时间比较固定。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需要就餐时,食堂往往已经关门。另外,在西班牙,两点到四点半为午休(siesta)时间,而在中国,这个时间段通常为上课时间。因此,中国高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可能会导致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的不适应。

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对于时间的感知和把握也有所不同,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七:西班牙留学生Z表示,在西班牙,迟到是很普遍的,一般人们很少按约定时间准时到达,而在中国,如果有人迟到了,中国朋友就会很不高兴。

案例八:秘鲁留学生J曾经问过他的一位中国朋友,他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一点是什么。中国朋友的回答是迟到的问题,原因是两人在约定外出时,J每次都会迟到一段时间。对此,J的中国朋友心里有一点不满,但为了不伤害双方感情,并没有直接指出。但J表示非常不解,不明白朋友为什么为此生气。

由于生活习惯和民族性格等因素的影响,迟到在西班牙语国家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甚至许多人觉得迟到半小时以内是可以接受的。在西班牙语国家,迟到并不意味着不尊重,而准时到达并不一定是美德。比如,在西班牙,约定了时间去朋友家用晚餐,如果准时到达,会被认为是不给对方时间准备,是不礼貌的。但是在中国,由于生活节奏较快,人们比较追求效率,不管是日常约会,还是商务场合,都会要求准时到达,如果迟到,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三、空间观

不同民族对空间的感知和利用也是不同的,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在空间观方面也遇到了文化冲击,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九:秘鲁留学生J表示,当他问身边的人:“你来自哪里?”时,他们的回答往往是“中国”或者“广东”。但是这些地域概念范围是很广的,他想知道具体是哪个城市,所以他感到非常不解。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国人着眼的地域范围较大,而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着眼的具体范围较小且具体。这也反映出,中国人比较注重于集体观念,而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比较注重于个人观念。

案例十:墨西哥留学生C观察到,在中国,就餐时,中国人会选择位置,地位较高的人会有特别的位置,而在墨西哥,大家都是随便就坐,没有特殊的位置。

就坐的位置在中国体现了地位的不同,比如长辈、上级应坐在主位。而在西班牙语国家,长辈和晚辈,上级和下级之间,都倾向于平等相处,而在位置的选择上,自然就没有太多的讲究。

另外,空间观的差异还体现在人与人交谈时距离的差异,在中国,人与人交谈时会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果交谈时距离很近,则会被认为是十分亲密的关系。而在西班牙语国家,交谈时人与人距离较小,且出于礼貌和尊重,交谈时双眼应直视对方。因此,如果中国人在交谈时保持了较大的距离,或者没有直视对方的双眼,会被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认为是不礼貌或者不尊重。

四、建议

跨文化交际冲突可能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率,从而对跨文化交际产生消极影响。为了避免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在华学习遇到的跨文化交际冲突对他们在华学习、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将从高校和留学生两方面提出跨文化交际的相关建议。

(一)高校方面

1.面向留学生开设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水平的限制,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人人际交往、时间观和空间观等方面文化的了解程度十分有限。因此,在留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对外汉语课之外,高校可开设跨文化交际相关课程,供留学生选修。

2.支持建立、发展校内服务留学生的社团或组织

在留学生人数较多的高等院校,一般都存在服务留学生的社团或组织。这些社团和组织为留学生提供接机服务,解决生活难题,寻找语言伙伴等,对留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规模有限,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许多留学生可能并不了解这些社团或组织的信息。对此,高校方面可以提供资金、宣传力度等方面的扶持。

(二)留学生方面

1.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中国或学习目的地相关文化

留学生在来华学习前,可以通过互联网、当地华人、学校提供的信息等多种渠道,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目的地的相关文化。在华高校学习时,也可通过加入相关组织、寻找中国语伴、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中国人的人际交往方式、时间观和空间观等。

2.做到入乡随俗,互相尊重

在华学习、生活,留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要做到尊重当地习俗。比如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在与朋友约会时,要做到准时,要尊重中国的餐桌礼仪等。

五、结语

不同民族、不同个体在人际交往、时间观、空间观方面的认识肯定会有所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文化交往日益频繁,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在中国难免会遇到跨文化交际冲突。为了避免这些跨文化交际冲突对交际效果产生消极影响,除了西班牙语国家留学生要做到入乡随俗,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之外,我们对现有的社会文化和观念也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自身素质,互相包容,互相尊重,承认矛盾,缓解冲突,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积极交流。

参考文献

[1]但海剑,陈雷.跨文化交际冲突的形成和处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438-441.

[2]蓝晨兴.跨文化交际冲突探析[J].现代交际,2016(08):53-57.

[3]梁星.跨文化交际冲突深层原因分析与对策[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85-88.

[4]马伟.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冲突[J].青海社会科学,2012(02):110-113.

[5]吴锋针.中西习俗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J].绥化师专学报,2003(01):90-92.

[6]杨小莉,陈彧.中外空间观差异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1):170-172.

[7]张志智.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国和西班牙时间观对比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04):87-91.

上一篇:学校期末安全总结简报下一篇:培养企业主人翁精神201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