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规伴我健康成长(推荐10篇)
实验小学三年三班 ***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好的家规,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从我懂事开始,爸爸妈妈就开始教育我:
1、百善孝为先。首先要孝敬父母,遵从父母教导,进出家门要和父母打招呼,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
2、要尊敬师长。见到老师、长辈、熟人要主动热情打招呼,不可视而不见或见而避之。
3、诚信远比黄金贵重,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
1994年,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所铁路沿线的中学教书。学校很偏僻, 周围的大山遮去了城里的风景。这里, 除了火车的嘶鸣, 剩下最生动的声音莫过于飘荡在校园上空的琅琅读书声了。每当周末, 校园寂静下来的时候, 我就靠阅读《甘肃教育》打发空闲时间。渐渐地, 杂志的内容吸引了我, 让我沉浸其中, 找到了奋发向上的动力。一本杂志因贮藏丰富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而让人受益匪浅, 研读杂志总能让人找到做教师的尊严和从事教育事业的神圣。
2001年, 我调到省城兰州工作。这时, 离教育社近了, 我就去拜访编辑, 相互切磋, 学到了不少鲜活的知识。我觉得正是因勤学多问, 才使自己走出了大山的包围。我勤奋写稿, 相继有十余篇文章发表。或文或图, 绾结了我对杂志的浓厚情感, 架起了我和编辑往来的心桥。从杂志里体悟卓识, 从文章里陶冶情操, 这就是一本教育杂志回馈给所有读者的至上品质。《甘肃教育》恰如向上延伸的台阶, 铺就了我广阔的事业征途。
对我触动最深的文章要数2008年《甘肃教育》第5期的卷首语《我们离孔子有多远》。署名为文雨的作者在参观一所学校之时触景生情, 站在校园内一尊孔子塑像面前以古观今, 把一个关乎民族未来的教育话题谈得十分生动、自然、深刻。此前, 我也曾到过有孔子塑像的学校, 所以读时心有灵犀, 一下子就和着作者文字的节拍激动、呐喊、深省。受此启迪, 我便开始系统阅读文雨在1993年至2008年《甘肃教育》上撰写的百余篇卷首语, 并引发了诸多更为深刻的思考, 并在《未来导报》2009年第20期上发表了题为《文以载道, 厚积薄发———读<甘肃教育>卷首语有感》的文章。
在文雨的笔下, 无论是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还是教育实践、现象和经验体会, 甚至一则教育新闻、电视广告……都会成为其话题的切入点, 特别是基于人性、生命、文化之上对教育的思考, 让读者在阅读时能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甘肃教育》卷首语大多属言论, 批评性文章所占比重大。因为作者语言富有质感, 加之文风犀利, 以至说理透彻, 令人赏析之余感叹不已。在文雨的笔下, 总有一种凌空的思想支配着文字, 从而使其语言奔放, 逻辑缜密, 推理令人折服。在《目的与境界》一文中, 文雨指出:“其实,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非功利的事情, 需要我们在没有任何目的的前提下尽心去做。教育不能失去理想主义的色彩, 太过世俗的追求, 将使教育本身失去应有的人文和人性的光芒。”这是对教育理性的论断, 是教育的本真, 也是作者一贯倡导的教育价值体系的体现。
在《甘肃教育》的百花园里, 文雨长期坚持耕耘一角, 向读者传达一些基于生命意义之上的理念, 把人性、人文的东西更多地体现在对现实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中, 这种执着的品质令人动容, 这些审时度势的时代作品令人震撼。阅读智者的文字, 是重拾目标、找到学习方向的捷径。《甘肃教育》卷首语用生态的观点、系统的思维、批判的眼光、质疑的精神来诠释教育问题, 不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透亮的窗户, 而且使杂志有了翻阅的价值和交流的分量。以文育人, 钦佩文雨为一本杂志倾注的心血。
后来, 我通过《甘肃教育》编辑部才知道, 署名为文雨的作者就是甘肃教育社社长马光荣。作为社长的他深知卷首语是一本杂志的灵魂, 于是, 厚积薄发的他从以前的“封面配文”到后来的“卷首语”, 再到后来的专著《写在教育边上》, 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孜孜不倦俯首著文, 如他的笔名一样, 将细腻的文化之雨洒落在博大的甘肃教育的热土上。这是一本杂志生命的原动力。
在教育刊物这个广阔的平台上, 我时刻感受着在交流和学习中成长的美妙。耕耘尺方的稿纸, 我找到了追求理想的荣誉感;研读溢满墨香的杂志, 我享受到了驾驭知识的幸福感。一本刊物就是一扇窗户, 敞开的时候, 世界便被浓缩到了眼底。这就是一本杂志的价值。
教育的春风早已吹绿了陇原大地。作为一本全省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专业指导性刊物, 《甘肃教育》杂志无疑是这方厚重的沃土催生的种子, 在经历了阳光雨露的滋润后破土发芽, 如今枝繁叶茂, 生机无限。
“终年俯案无怨悔, 皓首为人做嫁衣。”由衷地感谢《甘肃教育》的所有编创人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了解好习惯对健康成长的益处,提高抵制不良生活陋习的自觉性
3、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情景模拟
1、师生一起观看情景模拟表演
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正确的减肥方法?
二、小毛病大曝光
1、请几位学生讲讲自己的不良习惯,诸如俯卧睡、咬指甲、挑食、偏食等,其他学生讨论这几种习惯的危害性
2、分小组进行不良习惯大检查
3、教师提出问题:对于这些不好的习惯,你准备怎么办?
三、读一读,比一比
1、找学生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四个处方
2、师生讨论:
(1)谁是一直按照处方中所说的坚持去做的?坚持做的结果是什么?
(2)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有何感受?
3、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好习惯、好处方
4、根据活动结果,完成调查对照表
四、制作安全宝典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姿势
2、在课本已有内容基础上,总结出标准的行为姿势,并记录下来
3、各小组交流成果,并集体整理成“安全宝典”
4、拓展问题:正确的行为姿势会给你的生活、学习带来什么益处?
五、付诸行动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这些都是用来描述人的行为举止的,让我们付诸行动在“安全宝典”的温馨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行驶中的车辆的意识,逐步养成安全、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3、初步形成对存有出行安全隐患区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自护意识,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的安全、和谐、与快乐》。
家风,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自我记事以来,爸爸妈妈就时常教导我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在家风、家训方面,有很多规矩。在生活方面,妈妈教育我应该节俭、朴素。妈妈很少给我和哥哥买新衣服,因为妈妈说,小孩子都长得很快,花上一两百块钱买的一套衣服穿不了两个季节就又短又小了。从小时候开始,就有一些亲戚朋友把他们家孩子穿小了的衣物送给我和哥哥穿,我和哥哥也非常乐意,接受并感激那些叔叔阿姨,而不是像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吵着向妈妈要新衣服。直到最近,我表姐还送了我很多她的旧衣服,其实还是挺新的。我觉得这样真的挺不错,可以省下来很多不必要浪费的钱;妈妈也不让我和哥哥随便买零食、吃零食,家里除了水果和牛奶,几乎看不见任何零食的踪影,主要也是妈妈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着想,因为妈妈总说,零食大多数都含有许许多多的添加剂,对身体有害无益,我想还有一个因素可能也是为了省钱吧!之前,我并不理解,以为妈妈很抠门;可是近两年,看到了很多关于垃圾食品对人体有危害的报道,我就开始慢慢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
妈妈虽然是抠门的,但是,如果是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发育有益处的食品,再贵她也愿意掏钱买。
在作息时间方面,妈妈一直要求我要早睡早起,不熬夜。因为小孩子在九点到十一点之间是分泌生长素最旺盛的时段,所以我们必须好好睡觉,这样能对我们的成长有帮助。我想我现在长得比同龄人高也可能有这个因素。
在学习方面,爸爸妈妈都严格要求我做作业要认真、仔细,不能太马虎,考试也要注意重点,抓易错部分复习。虽然我有时会偶尔考不好,但爸爸妈妈总是鼓励我说:不要灰心,认真地检查,下一次肯定会考好的;考得好时,他们也不会过多的夸奖、赞赏我,言语上很少表扬我,但是从眼神感受到爸妈心里是自豪和欣慰的。他们只是想让我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在礼仪方面,妈妈一直要求我养成良好的习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有涵养的淑女。每次吃西餐时,妈妈都会提醒我各种礼仪注意事项:左手要拿叉、右手要拿刀,不能一大口把牛排吃进嘴里,要细嚼慢咽。微笑的时候要笑不露齿,这方面我还是做得不太好。
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爸爸总是会安排时间带我们全家出行。时间短时,就在近处爬爬山、打打球;每当长假,爸爸就会带我们回老家看望爷爷和外婆。
新市中心学校四(1)班 陶泽
中国是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规,历史上,有很多有作为的名人都有自己的家风。譬如:“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是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勤奋、俭朴、求学、务实”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做官不许发财” 是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家风; 而“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家风。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为了把后代培养成人,无数父母心甘情愿当“牛”做“马”。但是,真正让自己的儿女成龙做凤,光有无私的爱心还不够,还需要用好家风培养好后代。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乐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打架,要好好学习,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思想不能开小差,听到了吗?”妈妈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妈妈的谆谆教导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同学发生过矛盾。
爸爸也常给我讲:“现在的小孩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现在,我已经读四年级了,妈妈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爸爸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愿意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家风是一个家的道德标准,就如同粮食一般,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成分。家风同时也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
妈妈经常教导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小时候,去溜冰场玩耍,看到溜冰场里的人宛如天鹅般在场里欢快的溜冰。我拉拉妈妈的手指,说:“我也要去溜冰。”交了钱,穿上了冰鞋,我飞快地跑向溜冰场,却不料脚下一滑,摔了个狗啃泥。场上的人都在嘲笑我,我恨不得立马找个洞钻进去。这时,妈妈对我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后来,我终于学会了溜冰。
不要看一粒米不值钱,但从种子到收获,农民伯伯们要付出多少汗水,再从稻子到米饭其中又经过多少过程,最终成为盘中餐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
在家里,每一碗饭都被吃得干干净净,连一点剩饭剩菜都没有。小时候,我经常挑食,一大碗米饭总是剩下许多,菜也剩下了不少。这时,妈妈就会罚我背《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望向窗外,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背着一次又一次《悯农》的小女孩。想起《悯农》,我就联想到农民们付出的汗水,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米。我的外婆更是“节约标兵”,每次吃完饭,大家都离开了饭桌,唯独外婆坐在饭桌旁,拿着筷子,一点一点地把剩菜吃掉。临近半夜,妈妈也会叫我们把剩余的汤喝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好习惯需要慢慢养成。有一位文学家曾说: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可见他是非常注重好习惯的。
对许多成功人士来说,好习惯在人的生活当中是不可缺少的。对我们来说,好习惯是我们迈向成功的阶梯。
就是说:一个人是否成功,就在于他养成的习惯好不好。今时今日,好习惯就决定了事情、战役、人生的成功与失败。
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凡是出类拔萃的前辈们,就像汉高祖、唐太宗、康熙大帝、乾隆大帝等等,他们哪一个没有养成好习惯?
现在养成好习惯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追求目标。有了好习惯,就可以干出一番事业、造福百姓,至少也可以做个人人称赞的好公民。
好习惯是成功之母。好习惯往往可以助人从困难中挣脱。同学们,还犹豫什么呢?赶快携起手来,共同养成好习惯,才能更好的做人、生活、学习!
许老师说过行为收获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坚持是一种习惯,放弃也是一种习惯。习惯于光明促使我们无法习惯于黑暗,习惯于勤奋使我们无法习惯于懒散,你的成功在于你每天养成的好习惯,习惯成自然。
在黑茫茫的大海中,好习惯永远是那闪着光芒的灯塔;在那贫瘠的土地中,好习惯是一滴滴清澈的水;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好习惯永远是一步一步的奠基石。
好习惯十分重要。早睡早起保持活力充沛,我经历了重重困难才养成了这个好习惯。说起来还有一段搞笑的经历呢!星期六早晨,奶奶从被窝把我拽起来“骂”道:“小懒虫,快起床,日上三竿了,要去补习班了。”“啊,我的天呀!星期六还要上课。”我叫苦连天。奶奶笑着说:“行了,快起床吧。奶奶去洪客隆逛街,回来给你带好吃的。”“嗯嗯”乖巧的点头,心里却在想:拜拜,走了我继续睡。终于,奶奶出门了。呜呼,耶!耶!盖上棉被继续睡,什么吗?才六点几,叫我起来,继续睡。一一觉睡到八点半,我睁开眼睛,已不在睡意朦胧了,几点了?起床上补习班。天叫,八点半,九点钟上课,只有半小时了,抓起裤子套上就是,一边烤吐司,一边刷牙。随手套上一件风衣。冲呀!快迟到了。加快冲呀!咦,咋觉得空落落的,有什么东西没带,一检查,书包没带,真叫悲剧连连呀!飞奔回去拿书包,又以百米冲刺速度一跑冲到学校,还好!还在早读。“sorry, I’m late,May I came in?”同学的目光纷纷落在我的身上,接着就是一场哄堂大笑。我心中充满了疑问走进教室,心想:笑什么?你们又不是没迟到过,有那么好笑么?”我的脸颊早已像熟透了苹果红彤彤的,纳闷地看看周围王逸笑得前扑后抑的,程安琪一直说:“妈呀!太搞了,笑死我了!”周围无数的笑声引起我的好奇,不禁往身上一瞟。不看不知道,一看中一跳,裤子穿反了,鞋子也穿反了,怪不得一直觉得别扭着。“快到厕所里赶快穿好裤子,穿好鞋回教室”老师严厉地说。为了一雪前耻,基本上都做到早睡早起,开始做不到早睡,但坚持一段时间,到后来就习惯了,就这样我形成了一个好习惯。
这个好习惯使我早上不会慌慌张张准备东西,来不及做什么事,忘了做什么事,让我每天迎接一个好的早晨,让我每天的学习生活更充实了好多,人也勤快了好多,心情也是舒畅快......好的习惯能让你一生受益,而坏的习惯却会时不时的拖你后腿让你难堪.好习惯伴我成长 六(2)班的作者:谢知蕴
爱比克泰坦说过:“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取决于人的习惯。”由此可见,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多么重要啊!
在学校开展的整改陋习活动中,我受益匪浅,虽然我已经11岁了,但利德特也说过:“在克服恶习上,迟做总比不做强。”所以,我也改掉了许多陋习,比如不认真写作业,上课爱开小差等。当然,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我慢慢地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籍的好习惯。
我是如何养成这个好习惯的呢?那还有一段经因呢!刚刚转到抚州市实验学校时,我的作文水平并不高,妈妈发现了这个情况后,为我定购了大量的书籍,并规定我每天要读3篇美文佳作。唉!母命难违,我只好囫囵吞枣地开始读,结果妈妈却说我不认真,读的不算,得重读。我没办法,但还是气急败坏读了起来......就这样在妈妈的监管下,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形成了习惯,并且从中我体会到了各种丰富的生活,见到了雪山的美丽,大海的宽广,更学到许多机智的一面,于是我现在不但不厌烦阅读,反而迷上了阅读,没有书的日子,我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就像世界末日快到。
习惯,常听妈妈说这个词。习惯到底是什么呢?是你用筷子吃饭,是你用右手写字。习惯重要,它能够有利于你一生,而你也有可能就因为它而苦恼不已。同学们,暑假来了,我们是不是应当养成一些有益于我们的习惯呢?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什么是“习惯”?字典上说,习惯就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那好习惯,当然是长期以来重复地做的好的活动,这好习惯是我们平时每一天每时每刻播种“好行为”结出的“果实”。
回头看看我已种了十一年“习惯树”上都长出了那些好果实哪?我想最大的一颗果实应当“不挑食身体棒”,听妈妈说,我自小吃饭十分爽快,不用大人们前前后后的催食,所以你瞧,我有着一米五五的个头,结实着哪!第二颗果实应当是“爱运动不懒惰”,我还在幼儿园时爸爸就带我报名参加了游泳训练,我特喜欢在水里翻腾,就连此刻一听到游泳我就会浑身来劲,去年暑假仅有三年级的我已经到达了五年级游泳标准。我还异常喜欢打乒乓球,虽然只学了皮毛,训练时经常累得大汗淋漓,但在乒乓台前潇洒挥舞球拍的过瘾劲对我的吸引力还是难以抵挡的,今年暑假,我会争取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作文
“习惯”树上最漂亮的一颗果实我想应当是“创新求知爱动脑”,学习上我总爱有自我的想法,虽然不必须正确,有时还显得异常幼稚,但我坚信,只要我努力打好基础,永葆创新思维的好习惯,总会让这颗漂亮的“习惯果”越长越成熟,越来越香甜的。
当然,我的“习惯树”上还有一些果实长得还不够健壮,比如还有“粗心大意”的斑点和“贪玩贪嘴”颜色。作文
妈妈常常告诫我:“注意你的思想,它们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们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们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决定你的命运。”
在这28天里,我培养了诚实守信的好习惯。以前,我经常不守信用,比如说:答应妈妈每天下午一回家就写作业,但几乎每次都做不到,要么吃点东西,吃着吃着就完玩起来;要么被一本书迷住, 怎么也走不出来;再比如说,答应了借给同学书看,可第二天总是忘记带……我感觉到自己渐渐失去了别人的信任,感觉很迷茫……可见,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借助这次活动,我积极 行动起来了。
那天下午放学,我的同学小王跟我说她有点事情,让我第二天帮她值日,我欣然答应了。可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一睁眼,天哪,7:10分了!我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蹦起来,急急忙忙把衣服穿上,洗了 几把脸,背起书包就要走,妈妈喊住我,说:“宝贝,有你最爱吃的西红柿牛腩汤和面条!”我瞥了一眼桌上那热气腾腾的美餐,心一横,咽了一口口水,说:“我答应了帮人家值日了,再去晚了就不 行了,先不吃吧”。我飞奔到学校,按部就班地做完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心里暖烘烘的。
还记得半年前,我和一位叔叔家的妹妹一起画画,我借了她的一支笔用,走的时候忘记还了,这只笔一直放在我的笔筒里。前几天,妈妈告诉我要和那个小妹妹一起吃饭,我拿着那只被遗忘的笔,换给 了妹妹,叔叔阿姨都夸我诚实守信,我心里美滋滋的。
【好家规伴我健康成长】推荐阅读:
好家规好家训家风作文09-20
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观后感12-24
健康伴我成长12-24
健康成长演讲稿《阳光伴我成长》04-17
家规家训故事02-09
学生家风家训家规05-30
家风家训家规作文10-24
70家风家规家训01-23
家风家教家规征文03-06
家规家风道德讲堂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