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一册问答题

2025-03-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历史第一册问答题(通用9篇)

中国历史第一册问答题 篇1

3距今70-20万年,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的远古人类是()

4距今3万年,使用人工去火,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17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是从()朝开始的,使用的文字叫甲骨文。我国最早的历法源于夏历,到了()朝,历法开始完备,测定了一年又24个节气是在()时期。

18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

死后埋葬,的远古人类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

6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懂得挖水井的原始农耕居民是()。生活在黄河流域,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屋、会使用彩陶,懂得纺线、织布、制作衣 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7奠定了华夏族形成的战役是(),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的技术,伶伦发明了乐谱,发明文字的是()。禅让制涉及到的三个人物是尧舜和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他又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朝的建立者。他的儿子()把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8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朝的开国之君是(),任用的名臣是()创制了“炮烙酷刑”的暴君是(),是商朝灭亡的战役名称是()曾经因为水患灾患迁都到殷的商君是()。

9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制度,产生了众多的诸侯。烽火戏诸侯的国君()导致了国家灭亡。

10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朝,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三星堆文化包括青铜面具、青铜神树和(),地点在()

1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瓦解的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他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并任用管仲为相。

12晋国和楚国双方在城的濮大战,奠定了()的霸主地位。这场大战引出的成语是退避三舍、诱敌深入,春秋时期由越王勾践引出的成语()。

13战国时期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组成了战国七雄,请写出最东、最西、最南、最北国家的名称()()()

()14使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的战役名称是(),由此战役引出的成语是纸上谈兵,在战国时期还有贵陵之战引出的成语是围魏救赵。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开始使用,到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的使用。都江堰:修建者:秦国的蜀郡首(),地点(),用途(),作用: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19生活在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位世界文化名人,他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的名言“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代表作是()。

20生活在春秋晚期的()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重要地位。他的思想成就包括两个方面即()和礼的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的学说,他还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的言行由其弟子整理在(《

》)一书中。孔子万年编订的书籍有《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尚书》,他还根据鲁国的历史编订了《春秋》一书。他在教育上的成就:①创办私学②因材施教③教育学生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④温故而知新。

21和孔子同是生活在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他的思想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22生活在战国时期:

(1)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 非攻”支持正义战争。(2)儒家学派代表()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他和墨子的观点相反,他反对一切战争。同时他还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他还主张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他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等。(3)法家的代表(),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韩非的思想对秦朝的影响:成为秦朝统治的理论基础,但是严峻的刑罚也导致了秦朝的灭亡。(4)兵家的鼻祖()著有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著名的军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2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是(),建立者(),建立时间()定都:咸阳。李白的名句:“亲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是(),他的历史功绩是()。24探讨秦朝统一的作用:(1)结束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状态,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利于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25为了抵御匈奴族的进攻,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了西起()东到()的长城,同样明代为了抵御()族的进攻修筑了东起鸭绿江,西至()的长城。

2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爆发于秦朝末年()(地点)的陈胜

吴广起义。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领导的农民军。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27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实现大一统的皇帝是()。

28在中国历史曾经治理黄河的皇帝:汉武帝,东汉明帝,元朝的元世祖。东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织出精美的花纹。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鼓风冶铁的工具是()领先欧洲1000多年。

29统一蒙古草原的是冒顿单于,汉武帝统治时期从匈奴手中夺去了河套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前秦和东晋之间进行的战役是()。

38杜甫的名言“功盖三分国,名称八阵图”说的是()。39

建立者

定都

魏国

蜀国 吴国

40东汉末年上统一黄河流域的朝代:

41南朝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利用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汉元帝统治时期,宫女()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为匈奴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国古代史上为民族友好做出贡献的三大美女是:王昭君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描写王昭君出塞后友好关系的诗句:“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30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路线:从()出发,经过()今天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开辟的积极作用:(1)

(2)

31张骞的贡献: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这一时期从西域引进的物种有:核桃、葡萄、石榴 苜蓿等。西汉统治者为了管辖西域在公元前60年设立了()从此()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32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早期用麻做的纸。东汉的宦官()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后人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33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是()发明者是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

东汉创立了“麻沸散”和“五禽戏”的著名的医生是(),东汉末年被称为“医圣”的()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35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创始人是张陵。

36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是司马迁,著有《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此书记述了从()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此书中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7中国历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在秦末的(),奠定了曹操同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为数字领先世界1000年。北朝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是(《

》)。

42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河南洛阳的()和甘肃的()。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是在东汉末年,东晋的()被后人成为“书圣”,著有“天下第一行书”《

》,后人形容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东晋的顾恺之著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问答题测试

1商鞅变法的内容:

作用: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

经济文化:

军事:

3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4孝文帝改革

目的: 措施:

读《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 篇2

本书所论述的是二十四年的历史(1840—1864年)。共分七章。除第一章谈1840年以前的世界和中国,第七章集中谈十九世纪中叶的文化和思想外,其余五章主要谈两个问题,即鸦片战争(包括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全书有一条主线把它提携起来,即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书中有插图二十一幅,图版十五幅。书后还附有大事年表和外国人译名对照表。

本书的一个特点是,简明扼要,史论得当。它没有大段大段的引文,也没有空泛的议论,而是夹叙夹议,把史料和论点糅合在一起。例如,第五章第二节,谈到叶赫那拉氏等中外反动势力的结合时,既根据可靠的史料来说明有极强烈权力欲望的那拉氏,擅长搞阴谋诡计,她和得到外国人支持的奕勾结起来,搞宫廷政变,排除载垣、肃顺等八大臣的权位,把皇帝的年号棋祥改为同治——表示太后和皇帝一同治理天下,又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评论说:“那拉氏、奕当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彼此结合的道路。清政府在更大的程度上变成了外国资产阶级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在那拉氏作为这个反革命政权的象征的近半个世纪里,中国越来越深地陷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

这部书还注意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关于洪秀全之死,以前的有关历史著作,都沿袭“服毒自杀”的说法。这种谬误乃出于曾国藩的伪造和篡改。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六月二十三日,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曾国藩,为了向清廷报功,在奏折中称洪秀全在“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不久,曾国藩见到了李秀成的《自述》。《自述》中清楚地说明,洪秀全是病死的:“四月将初……天王斯时病已很重……此人之病,不食药方,……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奸诈的曾国藩怕犯欺君之罪,把《自述》中的这段话加以篡改。自从李秀成《自述》影印原稿出版后,真象大白了,曾国藩的鬼把戏被揭穿了。洪秀全“服毒自杀”的谬误近年来已经得到澄清,本书也吸收了这一新的研究成果,明确地说“洪秀全因病逝世”。

这部书与以前的同类历史著作相比较,是有它自己的特点的。但是在挖掘新史料、阐述新论点方面并不多,对有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还有值得讨论研究的地方,例如,对李秀成的评价,对韦昌辉前期和后期功过的论述,就是如此。

对于李秀成的评价。书中第五章第三节有这样一段论述:天京沦陷,“李秀成突围后被俘,在囚笼里写下了一份长达几万字的供状,对曾国藩阿谀谄媚,献计招降太平军,成了一个可耻的叛徒,随后被曾国藩处死。”本书作者把李秀成定为“叛徒”,是沿袭以前的一种说法。如何评价李秀成的问题,以前史学界讨论过,最近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推动下,又重新热烈讨论起来了。评价李秀成的功过,应从他的全部历史来分析,还应该看到其阶级的局限性和当时的历史条件。李秀成《自述》中对敌人的软弱表现,是他在政治上的一个大错误,也是他一生中的污点。但是他视死如归,“死而足愿,欢乐归阴”,在狱中的十四天(即自一八六四年七月二十二日夜,李秀成在方山被俘,至八月七日被杀害),并没有在敌人面前乞求一命的表现。李秀成写完《自述》的当天傍晚,曾国藩下令把李秀成“处死”。临刑前,李秀成还写下了就义歌——绝命词十句,对太平天国仍表“尽忠之意”。仅凭一纸供状定他为“叛徒”,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由于作者把他定为“叛徒”,因此对于这个从十几岁就参加革命,由一个圣兵一直提升到成为太平天国后期主要将领(被天王洪秀全封为忠王)的人在太平天国革命战争中的赫赫功绩,如痛打洋枪队和天京保卫战中的作用,不敢加以赞扬。其实,对李秀成应该肯定的就给予肯定,这样做绝不是为所谓“叛徒”唱赞歌。

对于韦昌辉的评价。作者在谈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时,严厉地鞭挞韦昌辉的错误是应该的。韦昌辉奉洪秀全之命杀了杨秀清,但是他扩大事态,滥杀无辜,这一罪恶行为是不可宽恕的。作者却由此而不敢肯定韦昌辉在革命初期的作用和贡献。韦昌辉是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地主兼典当商,并捐得监生。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在金田村宣布起义之前,劝韦昌辉入会,借他的绅富名义和资财,组织保良攻匪会,掩护革命活动,贪官污吏指为谋反,韦昌辉愤而加入拜上帝会。可见,太平天国能够在金田发动起义,同韦昌辉的毁家发难,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但是本书作者却对这些加以回避。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是当前史学界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

第一册第一单元词汇背诵 篇3

1.We often associate Egypt with pyramids.我们总是把埃及与金字塔联系起来。

2.The experiment turned out(结果是)to be a success.3.吸烟有害健康,因此你必须在习惯养成前停止吸烟。

Smoking is harmful to health, so you are supposed to quit smoking before the habit takes hold.4.They anticipate that deaths from AIDS will have doubled by 2005.他们预料到2005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将增加一倍。

5.The movie was so tedious(令人厌烦的)that many viewers left before it was over.6.Martin Luther King, Jr.’s speeches inspired(鼓舞)people to fight for equaltreatment of African Americans.7.Toshiba(东芝)recently designed a robot that can tackle(解决)almost any kinds of

house-work

8.Now that your daughter was born, you’ll have to face up to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being a

father.既然你女儿已经诞生了,你就要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

9.I recognize the face but can’t recall(回忆)her name.10.A country isn’t respected if it violates(违反)a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11.The president’s speech is really brilliant.Do you think it was composed(创作)by himself

or by someone else?

12.The captain commanded his men to leave the ship immediately.船长命令船员立刻离船。

13.You could become a good musician, but your lack of practice is holding you back.(阻止)

14.The little boy who had broken a neighbor’s window ran away to avoid(避免)punishment / being punished.15.This advertisement appeals to children.这个广告对儿童具有吸引力.16.他很快使自己适应了这个国家炎热的天气。

第一册《提醒幸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探究并领悟“幸福”的内涵,唤醒生命意识;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命的未来应当怎样享受幸福?渗透人文教育。

2、着重训练语言的表达以及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

3、初步训练思维的辩证性。

教学重点:讨论怎样享受幸福,训练语言表达以及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

教学难点:唤醒生命意识,探究并领悟“幸福”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么个笑话,从前有个老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开伞铺,大女儿开染访。天晴了,老婆婆要着急,因为担心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天下雨了,老婆婆又要着急,因为担心开染坊的女儿布晒不干。整天在忧虑中过着一种不快乐不幸福的生活。后来有人来对老婆婆说: “你真是幸福啊,天晴了,你的大女儿赚钱,天阴了,你的小女儿能赚钱,你真是幸福的老婆婆呀”老婆婆自己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于是精神上开始愉悦了,天天沉浸在一种幸福中了。本来觉得很伤心的事,换个角度去想就不同了,你们说说老婆婆变得快乐幸福的原因是什么?来自于别人的提醒(板书)【板书成为:提醒幸福】

看来幸福有时确实需要别人的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有必要提醒自己及时幸福,不要让幸福从自己的身边溜走。凑巧的是,在我们学习的这本书中有个叫毕淑敏(板书)的女作家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提醒幸福”,早读时我已经要求同学们反复读过这篇课文,在文中,她大声疾呼:“请从此注意幸福”(板书)

二、研习课文:

(一)请同学们看第138面倒数第四段。

(二)以前有人提醒过你要注意幸福吗?(没有)生活中先哲们是怎么提醒我们的?(第138面倒数第二段)就是没有提醒幸福。看来毕淑敏就成了提醒幸福的第一人了,她可以向国家申请发明专利权了(笑)。说笑归说笑,我们还是回到正题。

1、①既然她提醒我们要注意幸福,那她是怎么看待、认识幸福的呢?(板书)

请同学们用“幸福是……”(板书)的肯定判断句式,改造课文中的相关语句。看看课文中有多少个句子可以被改造。

(1)幸福是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相依相伴。

(2)是一种心灵的震颤。

(3)是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4)是朦胧的、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的甘霖。

(5)是披着本色外衣的亲切温暖。

(6)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

(7)是守候在年迈父母膝下的时光。

(8)是生命中的黄金。

(9)是现在的每一分钟。

(10)是曾经生活过。

……

(学生发言并不要求以教师预拟的为准)

②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的幸福感觉呢?

明确:幸福是成功的喜悦,是失败后的安慰;幸福是妈妈唤我回去加衣裳,是朋友一双温暖的手;幸福是战胜困难的兴奋,是老师的谆谆教诲

2、幸福的确是美好的妙不可言的,作者在课文中使用了许多大量的比喻。请同学们用“幸福像……”(板书)的比喻句式,找出课文中使用过的喻体,并说说作者选用这些喻体的表达作用。/

3(1)幸福像皎洁如银的月光。

(2)幸福像令心灵震颤的音乐。

(3)幸福有时像散发清香的露水。

(4)幸福像水龙头慢慢流出的水。

(5)幸福像披着本色的外衣。

(6)幸福有时像小小的矿石。

(7)幸福像黄金。

(8)幸福像可大可小的梯形的切面。

(9)幸福像春天泛起的茸茸的绿意。

(10)幸福像纯净的酒精燃烧的淡蓝色火焰。

(11)幸福像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到的太阳。

明确:这些喻体既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又是人们生活各个侧面的反映。很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幸福这一抽象概念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珍惜幸福的真诚告诫。语言形象生动,充满感性,有创意。

(三)从同学们的回答来看,幸福是如此美好,可她又是那么隐蔽,让我们不能轻易发觉,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和特点,大家一起说说她的征兆和特点是:

(四)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感知幸福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40面最后一段至141面1—3段,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三个幸福的时候。请同学们概括一下。

(五)拓展对幸福内涵的进一步认识。

(六)再思考一下,从这几个段落中,你们能否概括一下感知和享受幸福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明确:“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放得下、丢得开的自信与豁达(板书)

具备了这些心理素质,我们就能创造幸福,尽情的享受幸福。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也可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感受幸福的心灵” 幸福不用刻意追求,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要板书),幸福就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悄然降临在你身上。

三、讨论:

古人说“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无不都在提醒我们时时考虑将来,而毕淑敏却要我们及时把握现在,把握幸福,享受幸福,那么是否只看重眼前的欢乐,而不去管将来的愁苦呢?

明确:这需要从作者的写作原因出发去研究,作家是看到很多人在忧虑将来的愁苦时忽略了眼前的幸福,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而并非讲的只是要眼前的欢乐。其实,我们旱就知道天凉了就应该多加一件衣服;下雨了就应该注意路滑------我们明白应对一些灾难的方法,也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只是我们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过于提醒苦难而忽视了幸福,所以作者才呼吁提醒幸福、感受幸福(板书)。提醒幸福,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幸福来自于别人的指点;二是幸福来自于自己的感受。

四、小结:

毕淑敏既是作家也是医生,还是一位心理专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前往绵阳灾区的北川中学,那儿的学生知道她是《提醒幸福》一文的作者,就让她讲讲她的这篇文章,她就从写作此文的初衷谈起,她说大约20年前,看到一篇报道,说的是国外的一家报纸,面向民众征集“谁是最幸福的人”的答案。回信纷至沓来,报社组织了一个各方人士汇成的班子,来评选谁是最幸福的人……讲到这里,她稍稍提高了声音,问道:大家说说,那谁是最幸福的人呢?她的本意是说当年的报纸会征得怎样的答案?但孩子们以为是在问他们:现在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结果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孩子们一个个地站起来发言说道,我们还活着,这就是幸福。我们还能上课,比起我们死去的同学们,这就是幸福。全国人民这样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这就是幸福。我们的翅膀上驮着天堂亲人们的希望,我们要高高飞翔,这就是幸福……”凭着一名心理医生的判断力,她认为那些孩子绝对是非常真诚地这样认为的,没有任何人事先授意他们。经历了一场旷世悲剧的孩子们竟能说出如此动人的话,这绝对是对生活用心感受过的,其实只要有心任何时候幸福就会充盈我们的心间,我们每个人都是幸福的人,就算我们一无所有。就让我们再次齐读倒数第二段来结束这节课吧!

第一册教案3 篇5

苏教版第一册教案3

课题 8zh ch sh r 教时 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4个声母zh ch sh r,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及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能读准音节,会读拼音词。 3. 学习三拼音方法,能正确认读三拼音音节。 教学重点难点 1、zh ch sh r zhi chi shi ri的正确发音。 2、zh ch sh r与单韵母的拼读。 3、学会三拼音方法。 教 学 过 程 一、 谈话揭题。 二、 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1、 引导看情境图,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图意。 2、 听语境歌。学生学会语境歌。 一轮红日上山头,狮子想来吃小猴,树上同伴有办法,伸下树枝来搭救。 三、 教学声母zh ch sh r。 zh zhi 1、 读音:与“树枝”的“枝“相似,教师范读,告诉学生读的方法。领读,学生体会练读,指名读。 2、 字形及书写:看它的字形,编顺口溜帮助记忆:z加椅子zh ch sh r。看zh 有几部分组成,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然后在书上描红。 3、 教学zhi及其四声。 出示zhi,告诉学生:和zi一样,i在zhi中不说话,它和zh组成的音节zhi,是整体认读音节,不要拼读,只要将zh的音读得长一点就行了。 教师范读音节zhi。 领读、齐读、指名读。 出示zhi的四声,学生自由练读,引导用它的四声练习组词。 ch sh r的教学步骤与方法同上. ch 的顺口溜:c加椅子ch ch ch。 sh的顺口溜:s加椅子sh sh sh。 r 的顺口溜:小苗发芽r r r。 四、 巩固练习。 1、 抽读字母卡片,告诉学生zh ch sh r是平舌音。 2、 抽读音节卡片zhi chi shi ri。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出示小黑板:zh ch sh r。 2、 指名说说小黑板上哪些是声母,哪些是韵母,哪些是音节 c b z t ch sh d s r n zh 二、 新授。 1、 幻灯片出示5幅图,指名说说图意。 2、 出示5个拼音词(略) 逐词出现,逐词教学,然后连词读。 3、 指名分析后反复练读。 三、 4、 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练习。 1、 练读书上的内容。读绕口令。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好四和十,就能说好十和四。 四、 作业。 1、 读课文内容。抄写本课声母。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读拼音卡片。2复习音节拼读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二、 学习三拼音 1、 出示:(略)仔细看看:shuō这个音节有几部分组成? 2、 指导拼读方法。教师范读。 3、 教学顺口溜: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4、 学生练读,指名学生拼读书上其他的三拼音节,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介音读丢了。 三、 看图拼读三拼音节 1、 出示:(略) (1) 指名说说声母、介母、韵母各是什么? (2) 自由练习拼读。 (3) 指名拼读。看图,说说图意。 2、 出示:(略) (1) 指名分析音节结构。练习自由拼读。 (2) 同桌练习拼读。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连读拼音词。 四、 巩固练习1、 读一读,比一比,每一组音节有什么不同。(略) 2、 填空。 duō――( )-( )-( )kuā――( )-( )-( ) tuō――( )-( )-( )huā――( )-( )-( ) 五、 作业 读书上的内容。 板 书 zh ch sh r在四线格中的书写。 zh ch sh r与韵母相拼的音节。 zhi chi shi ri的四声。 作业 描红、仿影。 教学 后记 课题 9 y w 教时 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2个声母y w,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 及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能正确认读y w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会读拼音词。了解整体认读音节yu书写时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1、y w的正确发音。 2、yi wu yu的正确发音。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声母卡片。 2、 抽读 韵母卡片。 二、 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1、 引导看情境图,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图意。 2、 听语境歌。学生学会语境歌。 老乌鸦,叫嘎嘎,捉条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 三、 新授。 y yi 1、 读音:与“衣服”的“衣”相似,教师范读,告诉学生读的方法。领读,学生体会练读,指名读。 2、 字形及书写:看它的字形,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古人衣领y y y。看y 有几部分组成,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然后在书上描红。 3、 教学yi、yu及其四声。 出示yi,告诉学生:y是声母,i是韵母,我们分别叫它们大y和小I。 教师范读音节yi。 领读、齐读、指名读。 出示yi的四声,学生自由练读,引导用它的四声练习组词。 yu:和j q x一样,y和ü相拼的时候上面两点也要省略。 练习读yu的四声,结合词语。 w的教学步骤与方法同上. w的顺口溜:屋顶相连y w 。 四、 巩固练习。 1、 抽读字母卡片,告诉学生y w是平舌音。 2、 抽读音节卡片yi wu yu。 第二课时 五、 复习检查 1、 出示小黑板:y w。 2、 指名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穿什么衣服。 3、 将yi wu yu制成带声调的12张卡片,发给学生,教师读一个音节,四个学生读带声调的音节并组成。 六、 教学y w和韵母的拼读。 出示图: 1、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什么东西? 2、 出示音节,学生练习拼读。 3、 指名将上面的音节贴到图上相应的地方。 4、 看图读音节。 七、 写声母 1、 出示小黑板: b ( ) m ( ) ( )t ( ) l ( ) k ( ) ( ) q ( ) zh ( )( ) r z ( ) s y ( ) 2、 分两组接龙填空,进行比赛。其他学生在书上填空,填后评讲。 八、 在教材上按23个声母的顺序加线连成一个大象的轮廓。(略) 九、 巩固练习1、 读一读,找出声母、韵母、音节。 2、 用音节组词。 十、 作业 抄写声母。 板 书 作 业 描红、仿影。 教 学 后 记 课题 10 ai ei ui 教时 二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3个复韵母ai ei ui和它们的四声,了解复韵母的.组合特点,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能正确认读由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音节,会准确拼读本课的复韵母音节,会读拼音词。 教学重点难点 1、 ai ei ui的正确发音。 2、 ai ei ui与声母的拼读。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字母卡片:a o e i u ü。 2、 复习单韵母的四声。 3、 比较6个单韵母的口形大小。 二、 看情境图,听语境歌,引出新课内容。 1、 引导看情境图,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总结图意。 2、 听语境歌。学生学会语境歌。 扎篱笆,围树苗,一棵矮来一棵高。!!!小羊羔,快快过来吃青草。 ai ei ui 3、 读音:与“矮”的发音相似,先教师讲述发音方法,范读,告诉学生读的方法。领读,学生体会练读,指名读。告诉学生,ai 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我们叫它复韵母。 4、 四声。告诉学生顺口溜:有a在,把帽戴。标好声调,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用四声组词。 5、 字形及书写:看它的字形,看ai 有几部分组成,编顺口溜帮助记忆:a在前,i在后,ai ai ai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然后在书上描红。 ei ui的教学步骤与方法同上. ei 的顺口溜:e在前,i在后。 ui的顺口溜:u在前,i在后。 标调儿歌: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 e戴。要是i u一起来,谁在后边给谁戴。 三、 巩固练习。 1、 抽读韵母卡片。 2、 比较3个复韵母的异同。 3、 练读顺口溜。 四、 作业 1、 练读复韵母。 2、 抄写ai ei ui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什么叫复韵母?读好复韵母要注意什么? 2、 复习复韵母ai ei ui和它们的四声。 二、 新授,练习复韵母ai ei ui的拼读。 1、 复习声母。 2、 复习拼音节的方法。 3、 出示:(略) (1)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 (2)练习自由拼读。 (3)指名读音节。 (4)齐拼音节。 (5)学生自由练习拼读,教师巡回检查,纠正读错的音。 指名按顺序读,打乱顺序读,认读卡片。 4、 带调拼读双音节词。 (1) 教学bái cài :出示,说说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逐字练习拼读,再连读。最后看图说说图意。 (2) 教学méi huā、shūguì,方法同上。 三、 看图听故事,练拼音节。 1、 看图回答问题。 2、 学生看图,老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3、 练习拼音。分别找出整体认读音节、单韵母音节、复韵母音节,分析音节结构,用色笔标出声母韵母。再个别拼读、连读。 4、 小组练习讲故事,在讲的过程中,涉及到图中的音节,重点拼读三遍。 四、 巩固练习。、 1、 做“看谁听得清,找得快”的游戏。 2、 做“找朋友”的游戏。 3、 分解音节。(用小黑板出示) 五、 作业 1、 抄写ai ei ui。 2、 读书上内容。 板 书 作业 描红、练读课文。 教学 后记 课题 11 ao ou iu 教时 3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3个复韵母ao ou iu和它们的四声,了解复韵母的组合特点,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 能正确认读由声母与ao ou iu组成的音节,会准确拼读三拼音节,会读拼音词和拼音句。 教学重点难点 1、 ao ou iu的正确发音。 2、 ao ou iu与声母的拼读,尤其是三拼音节的拼读。 教 学 过 程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字母卡片:a o e i u ü,让学生用开火车的方法依次朗读。 2、 抽读复韵母卡片ai e

广东版第一册第一单元 篇6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一 单元说明

1.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次结构性改革,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给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气息。正因为其新,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特点和价值可能还不能立刻被广大的师生了解和接受,在实践中可能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理论和操作上作更多的探讨。

⑴ 设置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意义

① 改变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以单纯地接受教师或课本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② 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素养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③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 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直接体会语文乐趣和借助语文工具进行探索研究的体验,学会分享和合作。

⑤ 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⑵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

①开放性和灵活性

综合活动中的语文学习不再是在特定的知识载体下进行的单向学习,它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学习过程的目标、内容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可能会不断出现,新的主题也会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会不断加深。语文学习的形态不再是固定的、物化的、静态的阅读文本的学习,而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一个个语文“事件”中不断体验、不断探索的生命历程。

②自主性和合作性

综合语文学习活动将学习者置于课程的中心,并将个体意识的提升作为追求的目标,充分确立学习个体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活动尊重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体验、感受,重视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教学活动是师生精神交流和意义创生为目的的人的生活,在语文综合活动中没有“知识的权威”和学习的“无知者”,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学习、协调、沟通与合作的结果。

⑶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21世纪的社会是人类最大限度地运用其得天独厚的智慧、发挥人类独特具有的自由创造的能力、提升人生命质量和价值的社会。有学者认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应是对人自身的发现,而不是宇宙探险或别的。如果我们能成功地发现自己,那么世界上很多不幸就不会存在了。要使青少年正确地认识世界,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中,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

中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随着社会化活动的增多,他们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在这个时期得到迅速的发展。他们会从对自己的机体状态的认识和对自己活动状态的认识,逐渐发展到对自己思维、情感等更高级的认识。这时候,他们非常关注自己,非常想了解自己。他们关心自己的外貌,关注自己的行为、品质和人格。他们很想知道别人怎么看自己,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价值等等。高中生的这种渴望理解、渴望完善自己的愿望正是实施人文性浓厚的语文教育的契机。

“认识自我”是人提高生命意义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必需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积累认识自我的知识和不断地提高认识自我的水平。有了认识自我的基本本领,也就有了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基础。认识自我的过程,就是认识“人”的过程。一个人越是了解自己,越能明了自己的知识、能力、天赋的潜能,也就越能理解他人,从而获得友谊和真爱。深入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开发的过程。人生少不了困难、挫折和磨难,有丰富自我认识的人,可以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位置和做出相应的选择,可以更好地驾驭人生,避免人生历程中的庸碌和空洞,使生活踏实、惬意、有作为。

语文学习,有着非常丰富的认识自我的学习资源,它们有待学生自己开发和利用。认识自我是连续不断的过程,本册教科书希望从高中第一个单元学习开始,能引领学生走进这永无止境的人生课题,感受认识自我、展现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生命意义。

本单元的语文学习有别于传统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本单元是通过“认识自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特有的认识自我的自然兴趣,增加他们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对自己提出更深刻、全面、高远的要求,使他们终身受益。本单元的学习倡导亲身体验,通过反思、比较、阅读、表达等一系列的活动,探索学生自己的心路历程。这是一种体验性的目标,它反映了学生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回归到生活的根源,找到自我,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学习中,重点关注的不是学生对人生、对自我探究的结果,而是他们如何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的过程。本单元的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多种的途径获取认识自我的知识和提高相应的语文素养。本单元的活动,有强烈的语文实践取向,在活动中学生必须运用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扩展阅读视野、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在阅读、倾听、表达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对事物各自的理解,欣赏自己、欣赏他人,具备宽容的态度和关爱的品质。在探究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要学会寻找适当的语文学习方式,形成尊重生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在探问、考察、审视、反思的活动中,体会语言的丰富多姿、承担起解决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现实社会问题的责任和使命。

2.单元内容与结构

本单元由三个基本的部分组成,一是活动指引,二是参考阅读,三是点击链接。活动指引包括反省与阅读,借鉴与寻找,交流与表达,整理与评价四个基本环节,是开展活动学习的基本范例。参考阅读选取了三篇阅读文章,第一篇是朱光潜先生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第二篇是毕淑敏的`《我很重要》,第三篇是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人生独特的体验。这三篇文章的阅读与鉴赏可以在开展“反省与阅读”的活动环节中使用,它们只是起到“参考”阅读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选用,或者自行挑选其它更合适的文章来进行阅读。每篇参考阅读的后面都有两道思考探究题,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时采用,或者作为活动讨论的话题使用。点击链接是为学生开展活动而准备的相关知识。在活动指引“交流与表达”环节里,有写自述散文和开展演讲的活动的要求,如果学生不了解自述散文的具体要求,可以参考《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开展“认识自我,叩问青春”演讲活动中,如果想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可以参考《演讲的艺术》,汉姆生的《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举杯》对学生准备演讲有一定的帮助。

3.单元教学建议

根据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自主性和协同性的特点,教材提供的只是活动开展的一个基本范式,师生完全可以在教材描述的框架内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单元活动的内容安排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师生可根据学习实际,选择需要的内容自主安排。

本单元的学时是8课时,两周完成。学时可以直接安排在连续的两周内完成,也可以分段完成,如安排在模块学习的第一周和模块学习结束前的一周。

二 活动指引

1.活动实施建议

“活动指引“是本单元活动的基本范例,“指引”只是一个参考,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采用。活动指引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反省与阅读,二是借鉴与寻找,三是交流与表达,四是整理与评价。各部分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学习中可以增删调补或重新设计与开发。

反省与阅读 反省是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方式。认识自我的目的是开发自我,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参照对比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别人的文章,参照别人如何省察内心,如何把握人生的方式,这对提高高中生的自我认识水平,掌握认识自我的基本知识是十分有意义的。教科书提供的两幅漫画和一首歌词,是作为引起学生“自我反省”的例子出现的。《决心》是著名画家华君武的漫画,《不合作》是毛铭三的漫画,《童年》是罗大佑的校园歌曲。三个例子分别从“意志力”、“合作精神”、“隐秘世界”三个方面拉开“认识自我”的序幕。这三个例子既是语文学习的资源,又是引起学生体验内心感受,反省自我行为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师生既可以只使用教材提供的这三个例子,也可以直接从参考阅读和参考阅读中的“思考•探索”中寻找“例子”与“话题”。除此以外,师生还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共同开发出更多的“例子”和符合班级实际的“话题”。

在活动中要着力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提倡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小学数学第一册108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说得数

9+39+49+68+57+48+77+9

9+98+47+68+97+56+56+7

6+87+49+97+98+50+910+9

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

9()6=1511()1=107()5=1215()3=12

7()8=158()0=89()9=00()10=10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

(2)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

有()条鱼,游走()条。还有几条?

(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会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数学游戏

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作业:练习二十第5题

第一册等差数列 篇8

解:(1)由

n=20,得

(2)由

得数列通项公式为: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Ⅲ)课堂练习

生:(口答)课本P118练习3

(书面练习)课本P117练习1

师:组织学生自评练习(同桌讨论)

(Ⅳ)课时小结

师:本节主要内容为:①等差数列定义。

即(n≥2)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n≥1)

推导出公式:

(V)课后作业

一、课本P118习题3.2 1,2

二、1.预习内容:课本P116例2—P117例4

2.预习提纲:①如何应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②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板书设计

课题

一、定义

1.

(n≥2)

一、通项公式

2.

公式推导过程

例题

背影第一册教学 篇9

语文姓“语”,所以我咬文嚼字教《背影》。首先引导同学们补足题目:惨淡家景之下,冬天相别之时,儿子心目中的父亲“背影”。接着扣紧五句话儿,四次背影,三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组织教学。

朱自清先生记叙父亲说的五句话,平平常常,朴朴实实,不婆婆妈妈,不千叮万嘱,但把一位身处逆境,老态蹒跚的父亲爱子之心刻画的淋漓尽致。抓住这五句话,“缓缓咀嚼一番,便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

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是为宽慰簌簌流泪的儿子说的。“如此”二字笼罩了第二段里“死、交卸、祸不单行、狼藉”和第三段里“变卖典质、亏空、丧事、惨淡、赋闲”等词语的全部内容。但他不向儿子倾诉苦衷,反而宽解儿子,劝儿子“不必难过”,话语短促而有力,心胸豁达而乐观。为了让儿子安心求学,父亲一肩担起了接踵而至的灾祸。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是决心护送儿子过江上火车时说的。“他们”其实是单数,指的是“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但用复数,意思就有了明晰的层次感:别说这个熟识的茶房,就是别的任何人去,都比不上父亲啊。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③“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是为了买桔子给儿子在旅途上解渴说的,反映出在人声嘈杂人群拥挤的情况下替儿子考虑得还是那么周到那么细心。“几个”不多,但手头拮据的父亲的爱心却是无价的。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是把桔子交给儿子后,“心里很轻松似的”说的。感叹号透露出强烈的感情,表面轻松,内心却蕴藏着对“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的儿子牵肠挂肚的思念。⑤“进去吧,里边没人。”父亲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叮嘱道。“里边没人”是说车厢里没有自家人,是叫儿子进去的原因。但父亲不说“里边没人,进去吧。”而是把“进去吧”提前说,这反映出父亲微妙的心理,首先担心的是儿子劳累伤感,其次担心的才是丢东西,但又说得很平淡,不用感叹号而用句号,表明不是命令式,而是商量的口吻。语调不高昂,态度很恳切,可能正如古诗所说的:“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这是一种“无话可说的苦”(朱自清语)。

背影在文中出现四次。

第一次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爱就要直截了当,爱不要华丽包装。一个副词“最”表示了印象深刻之极。第二次是具体实写父亲去买桔子的背影:他,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穿过铁道,又往那边月台上爬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个特写镜头没有音响,没有色彩,完全由动作构成:蹒跚地走,慢慢探身,手攀,脚缩,身倾,努力。此时无声胜有声。“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心灵震颤、热泪涌出,又急又多,所以“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一位感情丰富,领悟父爱的年青人把激动和感激深深埋在了心里。终于,在黑色的基调上,在晶莹的泪光中,出现了一抱“朱红的桔子”。朱红,象征着热烈与热情的火焰,烘暖了读者的心,冲淡了凄凉惨淡的情调。第三次是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这说明父亲普通到了极点,与千千万万人并无二致。父爱埋藏很深,越发掘越觉得了不起。第四次是读信时儿子想象的“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迭印在结尾的大特写,照应了开头,总结了全篇。“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

涌动在《背影》中的情感潜流出现过三处跌宕,不送与送是第一处跌宕。父亲到南京谋事糊口,心烦事忙,本已说定不送儿子,但“终于”不放心。这里两次使用动词“踌躇”:“颇踌躇了一会”,时间较长;“踌躇了一会”,时间较短,表现出思想矛盾尖锐,内心斗争激烈,侧面反映出压在父亲头顶的生活阴霾是多么的浓重。但不管多浓重,终究遮盖不了父爱的`光芒,父亲“终于”下定决心去送儿子。这里也两次使用了副词“终于”,更表示作出“送”的决定的艰难思考过程。走与不走又是一处跌宕。上车后诸事停当,儿子请父亲走,但父亲欲离又难舍,终于不走而去买桔子,于是留下了那感人肺腑的永久的一幕。颓唐与惦记是第三处跌宕。老境凄凉的父亲触目伤怀,悲哀忧愁和苦闷郁积心中,常常为家庭琐屑发怒。“琐屑”无非鸡毛蒜皮,为此而发怒,说明父亲谋事不成,心绪愈坏,家事国事天下事,搅得他心态失去了平衡。但在儿孙面前,他宽容,仍始终惦记着儿孙。明明身体不好,自知大去之期不远,但给儿子写信却说“身体平安”,还是时时替儿子着想,怕儿子分心,耽误了学业。全文无一“爱”字,但把挚爱表现得催人泪下;全文没有细腻的心理描写,但把亲情表现得缠绵悱恻。这就是《背影》的语言魅力。叶圣陶说得非常中肯:“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

为了表现父爱的博大、含蓄和深沉,作者还以自我忏悔、自我谴责进行了反衬。好比音乐中的破调,故意让不和谐来增加和谐。文中有两个“聪明”。当父亲忙着和脚夫讨价还价的时候,“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实哪里是父亲说话难听呢,实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涩啊。对此作者自嘲道:“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我”暗笑父亲的迂,自以为看破世情,其实是不理解父亲的眷眷之情,拳拳之心。对此作者又自嘲道:“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个“聪明”均褒词贬用,都是“幼稚无知,自以为是”之意。这种反衬体现了儿子对父爱的感受和理解越来越真切,越来越深入,同时也是对最后一段中“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一句中“不好”二字的呼应,否则这“不好”二字就没有着落了。

文末一声长叹:“唉!”(第5段的末一句之首也有一声叹息“唉”,打的是逗号而不是感叹号,表示短叹)这声长叹,是前面那声短叹的感情递增,“情韵之厚,已是沦肌浃髓而有余”,对健康欠佳的父亲无限的思念,对辛苦辗转的自己无力尽孝的愧疚,全都包蕴其中了。这声长叹融入了多少的情和爱,多少的忧和愁。这是掺进浓浓温馨之中的一股绵长的苦涩的遗憾,这是嵌在记叙之后一种不能自已的辛酸的感慨。灵魂的创痛,生活的沉重,人性的美丽,亲情的温暖,通过这声长叹而得以释放,紧接着引出最后的呼唤:“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何时”遥相呼应了开头的“二年余”,把父子真情推向了更深层。由引可见缜密之至,由此可知“背影”内涵:背影者,内心深处之谓也。

《背影》写的不是什么轰轰烈烈之事,只是“不惜郑重”地写出了“芝麻黄豆大的事”(朱自清语),但它却让人过目不忘。我曾先后询问过十名理工科大学生:中学语文中的哪些散文你印象最深?他们几乎都提到了《背影》。可见《背影》品位之高,感人之深。于是我在《背影》结束课上,不怕献丑,作诗赞曰:

舐犊情深数背影,

一声长叹泪沾襟。

人间自有真善美,

上一篇:给幼儿园孩子的毕业寄语下一篇:摩托车拆装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