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卫生员培训制度

2025-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术室卫生员培训制度(通用10篇)

手术室卫生员培训制度 篇1

一、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知识与技能。

二、科室应配备合格的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1、设置流动水洗手;

2、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使用洗手液洗手,盛放洗手液的容器为一次性使用;

4、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5、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开启使用时注明时间,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配备合格的外科手消毒设施。

1、配置洗手池,感应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池应每天清洁与消毒。

2、配备指甲剪,用后悬挂于墙上,指甲剪每日清洁与消毒。

3、配备感应式出液分配器,洗手液、手消毒剂采用一次性包装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配备干手物品,使用灭菌小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并将容器一用一灭菌。

5、配备计时装置。

四、科室医务人员应遵循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严格掌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及方法。

五、手术人员应遵循外科手消毒原则,严格掌握外科手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六、科室每月对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

七、每年至少2次开展一次手卫生科室人员全员培训,有签名、课件、试卷、效果评价。

八、科室每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及设备进行监督检查,有记录(包括洗手池和水龙头的清洁、洗手和干手设备的完好性,手卫生正确性、知识的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用品领用量及原始出库单)。每季度总结、分析,对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培训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篇2

一、教室:

1、桌椅整齐干净,横列竖列对齐,椅子紧靠桌子收于桌子之下,抽屉内保证干净无物品;

2、地面整洁,无纸屑粉笔等垃圾,地面无污点痕迹;

3、黑板板面整洁,无粉笔遗留痕迹;

4、讲桌整洁,表面无灰尘,整齐放置粉笔与抹布;

5、墙面干净,无笔划痕与无污迹;

6、垃圾桶套袋,早晚垃圾清空,更换垃圾袋;

7、玻璃门窗、窗框清洁,无垃圾无灰尘早晚搽拭,时时清理;

8、特殊:教室一:咨询室规格,桌面必备:日历、咨询册、计算器。

二、办公室:

1、周内:桌面整洁,无灰尘无垃圾,书本资料整齐入文件筐,每日下班前整理桌面,椅子仅靠桌子放于桌子之下,保持整洁方可下班;

2、周末:周五、周六下班前桌面、地面清空,无灰尘无垃圾,物品放入各自置物柜,地面不得堆放物品,椅子仅靠桌子放于桌子之下,每个工位两张椅子;

3、地面:不得随意堆放物品,无垃圾无无痕;

4、垃圾桶套袋,早晚垃圾清空,更换垃圾袋。

5、玻璃门窗、窗框清洁,无垃圾无灰尘早晚搽拭,时时清理。

三、前台:

1、上方台面仅放置两盆绿萝,一本台历,保持无灰尘无垃圾;

2、电脑桌面物品摆放整齐,书本文件入文件筐,细小物品入抽屉,水杯统一放置右上角,桌面仅摆放鼠标、键盘;

3、整个桌面及桌面测角保持无灰尘整洁,地面物品入收纳箱,桌下仅放置两张椅子,地面整洁无垃圾无污迹;

4、打印机、饮水机、小圆桌、空调、置物架每天搽拭,保证无灰尘无污迹,台面清空不放置任何物品;

5、草稿纸放置到饮水机旁架子上,草稿纸和宣传页分门别类,整齐摆放;

6、棋子放置饮水机旁架子底格,棋盘置于小圆桌侧方靠玻璃墙;

7、托管举牌置于小圆桌侧方靠玻璃整齐摆放;

8、垃圾桶套袋,早晚垃圾清空,更换垃圾袋。

9、玻璃门窗、窗框清洁,无垃圾无灰尘早晚搽拭,时时清理。

四、厕所:

1、保持地面无垃圾、无污迹,早晚拖地,时时清理;

2、水箱早晚搽拭,保证无灰尘无污迹;

3、便池、拖把水池光洁无无痕,早晚清理,时时清理;

4、洗手池上方仅能放置洗手液、洗洁精,柜面、镜面、池子早晚搽拭,保证无灰尘无污迹;

5、玻璃门窗、窗框清洁,无垃圾无灰尘早晚搽拭,时时清理。

6、垃圾桶早晚清空,跟换垃圾袋,时时清理,满8分便更换。

7、厕所间、洗手池早晚消毒水喷洒消毒,保证无异味。

五、书架、文件柜:

1、书籍按大小长短整齐排列,不得倾倒、凌乱;

2、台面早晚搽拭,保证无灰尘无污迹;

3、所有裝盒资料需放入相应文件柜,摆放整齐。

六、微波炉(微波炉、放置的桌子)

1、微波炉表面、桌面清理,无灰尘无污痕,早晚搽拭,时时清理;

2、桌子抽屉清空,早晚搽拭,无灰尘无污物;

3、微波炉里面,早晚取出托盘水池用洗洁精清洗搽干放回,内壁用干净抹布清理,保证卫生无异味。

七、绿色植物(室内室外)、圣诞树:

1、每日早晚叶片搽拭、清理黄叶,保证无灰尘,盆内无垃圾;

2、每周一早上浇水。

八、公共地面(室内:厕所到前台门口、室外:电梯间门口到大门侧方椿之生门口)、消防器物:

1、保证地面整洁无垃圾无污迹,早晚扫地拖地,时时清理;

2、拐角处、柜子侧方、垃圾桶后、室外绿萝丛中仔细清理,做到无垃圾、无灰尘、无污迹。

3、消防器物表面清理,早晚搽拭,前台一个,教室九外一个,厕所外消防柜。

九、卫生检查:

1、值班人员每日早上、每日晚上下班前拍照发群,检查各项卫生,并做好登记签字,不达标直接发群,不达标者乐捐10元/次;

2、校长负责不定时抽查,不达标者乐捐10元/次

十、负责人

卫生区域

负责人

教室一+工位

黄茜

教室二+工位

代友奎

教室三+工位

周华年

教室四+工位

刘庆荷

教室五+工位

徐红梅

教室六+工位

王蝶

教室七+工位

陈曦

教室八+工位

王蝶

教室九+工位

代友奎、黄茜

前台

徐红梅

公共区域

厕所、书架(1个、置物架2个)、微波炉(微波炉、放置的桌子)、绿色植物(室内室外)、圣诞树、公共地面(室内:厕所到前台门口、室外:电梯间门口到大门侧方椿之生门口)、消防器物、卫生检查

值班人员

备注:

负责老师休息日,相应区域由值班老师负责

日期

责任

值班人

星期一

早晚开门锁门驻守前台、卫生、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关饮水机

刘庆荷

星期二

早晚开门锁门驻守前台、卫生、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关饮水机

王蝶

星期三

早晚开门锁门驻守前台、卫生、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关饮水机

周华年

星期四

早晚开门锁门驻守前台、卫生、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关饮水机

代友奎

星期五

早晚开门锁门驻守前台、卫生、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关饮水机

辜泽兵

星期六

早晚开门锁门驻守前台、卫生、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关饮水机

黄茜

星期天

早晚开门锁门驻守前台、卫生、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关饮水机

徐红梅

十一、值班分配

成都天府新区龙学堂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篇3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必须了解食品卫生知识,学校必须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为此,特制定学校伙食团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应坚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相关卫生知识,增强卫生意识和安全法律意识。

二、学校每周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一次,做到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培训内容落实。

三、食堂从业人员必须积极认真参加培训,认真作好学习记录。

四、每次培训之后,组织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卫生知识考核,凡不及格者,进行补考。如补考不及格,不予聘用。

手术室卫生员培训制度 篇4

一、固定责任人员专人管理,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按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从业人员健康证(卡)由集体保管,按班、组分类保存、备查。

二、坚持日“晨检”制度,每日对上岗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与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询问,及时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上岗从业人员,做到及时消除可能污染食品的安全隐患,有晨检记录。

三、严格厨师、服务员招聘上岗程序:面试→体检→持体检合格证明后再试工、上岗。杜绝试工后体检及边试工边体检等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即上岗的违法行为。

四、制定在岗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计划,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各食品加工、制售区域特点,按照《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与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各项要求,有计划的对在岗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知识的培训,有培训记录。

五、定期对在岗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为: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食品卫生五四制、个人卫生要求、除四害措施、生熟分开内容、食品感官检验知识、食品采购运输保管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食品营养与合理膳食、食品污染的预防、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与措施等内容,有考核记录。

手术室卫生员培训制度 篇5

1、根据《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固定责任人员专人管理,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按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从业人员健康证(卡)由人事部保管,按部门分类保存、备查。

3、坚持“晨检”制度,每日对上岗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与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询问,及时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上岗从业人员,做到及时消除可能污染食品的安全隐患,有晨检记录。

4、严格厨师、服务员招聘上岗程序:面试、体检、持体检合格证明后再试工、上岗。杜绝试工后体检及边试工边体检等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即上岗的违法行为。

5、制定在岗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计划,结合本司实际及各食品加工、制售区域特点,有计划的对在岗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与卫生知识的培训,有培训记录。

6、定期对在岗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考核,考核主要内容为: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食品卫生五四制、个人卫生要求、除四害措施、生熟分开内容、食品感官检验知识、食品采购运输保管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食品营养与合理膳食、食品污染的预防、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与措施等内容,有考核记录。

操作间卫生制度

一、操作加工间布局要合理,所用工具、容器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二、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并设置密闭垃圾容器,垃圾、杂物随时清理。

三、排烟、排气设施齐全有效,通风良好。保持下水道畅通,地沟内无积水、无污物。

四、健全防尘、防蝇、防鼠、防腐设施。

五、盛放生、熟、荤、素食品的用具要区分开,并做到不落地,洗净消毒,摆放整齐。所有食品用具或容器要定期清洗消毒,经常保持清洁。

六、各种食品加工机械、电器设备用具必须摆放整齐,做到清洁卫生,有专人负责。

七、操作台、货物架、调料台要清洁无灰尘,无油污,洗菜池无泥沙,无脏垢及异味。

八、坚持每次操作完毕后彻底清扫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以保持操作间整齐、干燥、卫生。

九、积极采取措施,消灭苍蝇、老鼠、蟑螂等害虫及其孳生条件。

十、操作间地面、墙壁、顶棚、炉灶、案板等经常擦扫、洗刷,保持通风、排烟、排水良好,物品堆放整齐。

十一、食品容器、食用工具、案板等使用后立即洗刷干净,保持干燥。

十二、食品从业人员应做到勤洗手,勤洗衣服,勤换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工作帽内。

十三、操作人员在厨房操作间内必须检查个人卫生,不得存放私人物品、杂物,不得留长指甲、涂指油,不准吸烟、穿拖鞋,不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

十四、操作间的废弃物、垃圾等要及时扫除、处理。

十五、操作间应保持沟道畅通,无积水。

十六、建立日常和定期清扫制度,实行厨房卫生分片包干等责任制。空调通风设施卫生管理制度

一、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二、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三、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它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四、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五、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检查、清洗、消毒。

六、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七、风机房内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杂物,不能做仓库用或其他用途。风机房内不得积水。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方法

一、范围和时间

1、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一次。

2、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

3、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

次。

培训期间纪律与卫生管理制度 篇6

参加培训的员工(以下简称学员)应严格遵守培训纪律,认真听讲,为保证本次培训工作效果,现对培训期间学员的纪律与卫生作如下的要求:

1、培训期间,所有学员必须服从上级领导的统一安排和管理;

2、所有学员应严格遵守培训时间安排,不得迟到早退,如确因特

殊原因,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培训者应当填写《请假单》,经上级领导批准备案,迟到、早退及未请假缺席者按考勤制度处理;

3、授课前,学员应提前十分钟到达受训地点,按要求填写《培训

签到表》,并将手机等通讯设备调至关机状态;

4、授课时,学员应认真做好课堂笔记,保持课堂安静,不准窃窃

私语,私下议论,如遇讲师提问,学员应积极主动回答;

5、授课时,严禁学员抽烟、睡觉,或阅读其它刊物,不准接听电

话;

6、不准在培训场所乱丢垃圾、纸屑,授课结束时,应及时清理自

己座位上的物品,保持培训场所的整洁;

7、培训期间发放工资的80%,饭补津贴:管理人员每人每日15

手术室卫生员培训制度 篇7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病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轮岗、转岗前均需进行岗前培训。为规范我院相关工作,特建立我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轮岗转岗前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的:对转岗、轮岗人员进行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培训,提高轮岗、转岗人员的服务能力、服务态度,帮助其达到新岗位所需的胜任力。

二、培训主要内容:培训主要内容为转岗、轮岗所到新任岗位所需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

三、培训方式:以院内集中脱产培训、外出进修培训、科室带教制等多种形式进行。

四、培训时间:

1.院方组织的集中脱产培训原则上 1 周; 2.外出脱产进修培训原则上 3 个月至 12 个月; 3.科室带教制培训:原则上 1-3 个月。

五、新到科室应安排专人进行带教培训。

六、在培训期间,转岗人员不得单独操作或值班。

七、岗前教育要经科室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培训结束后的培训效果验证可采取理论考试、口头提问、现场操作等方式。

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轮岗转岗前的岗前培训实施方案

1.转岗人员所在专业科室提出培训要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目标建议,上报负责相关专业(医政科、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的职能管理部门审查;

2.若为医院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集中进行轮岗转岗前培训,相关职能部门审查同意科室的培训建议后,必须在培训实施前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并发放给相关培训老师和被培训人员;并组织实施。转岗、轮岗前培训结束,应由组织培训的部门、科室对被培训人员,进行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核,并协同被培训人员所在科室,共同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评估,并对是否具备有胜任新岗位的能力作出结论。

3.若为外出进修培训,负责外出进修培训的职能科室,应制定相关的培训申请表和进修考核表,由所接受进修的单位对进修人员的培训作出考核结论,进修结束后由进修人员派出科室和负责进修工作的相关部门签字盖章确认。

六、转岗、轮岗前培训考核结果,由相关职能科室签字盖章确认后,交人事处存入被培训人员本人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组织培训的相关职能部门向合格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手术室卫生员培训制度 篇8

培训记录

时间:2016年5月3日 地点:8楼会议室

人员:手术室及外科医护人员 主持人:张林 内容:

一、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由医院主管院长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咨询与技术支持,医务科、药剂科、感染科、质控科、护理部、外科病区、麻醉科、检验科等共同参与,并由医务科组织协调,负责本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指导、管理等工作,确保本制度贯彻落实。

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三、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2. 清洁手术:为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用药比例不超过30%,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如: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等。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大于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眼内手术等;(4)存在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者:年龄超过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

3.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5.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或手术室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时,除应针对性预防用药外,手术科室、感染科还应积极调查和处理感染原因。

四、药物的选择

1.选择抗菌药物基本原则:应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患者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疗效肯定、安全、相对广谱、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头孢菌素为首选。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氟喹诺酮类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2.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3.普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一般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是进入腹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肠杆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4.下消化道手术除预防用药外,术前一日要分次口服很少被吸收的肠道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并用口服泻剂或灌肠清洁肠道。

5.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五、预防用药的时机

1.严格把握预防用药时机,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90)。一般应于切开皮肤(或粘膜)前0.5~2小时或麻醉诱导时在手术室开始给第1剂抗菌药物,剖宫产术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给药。

2.术前及术中初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由手术医师开具,手术室护士执行,登记用药并签名,手术室不得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

六、预防用药的方法

1.预防用药宜静脉滴注,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等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

2.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选择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时,若手术时间≥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选择半衰期长的抗菌药物(如头孢曲松)则无须补充给药。

3.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择期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患者有明显感染高危因素,或术前已发生细菌污染(如开放性创伤)时,可再用一次或数次至24h,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h。其中,清洁手术和介入治疗预防用药时间应≤24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至3-7天。手术中发现已存在细菌性感染,手术后应继续用药直至感染消除。

七、监督管理

1.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于预防用药。

2.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况的患者,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3.术后如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属治疗性用药,应及时采集标本送病原学检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病程记录中应注明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用药”还是“抗感染治疗”,不能写成“对症”、“抗炎”等。

4.临床科室应加强科内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记录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科内督查记录》上。质控科、医务科每季度将对督查结果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全院通报,作为科室年终评优的指标之一。

5.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定期组织专家,结合细菌耐药监测情况,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耐药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状况,调整预防用药的品种,及时通报。

卫生院在职人员培训培训总结 篇9

在岗培训半年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关于开展2012农牧区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的通知》,为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深化医改和推动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我院结合自治区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意见》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2011培训计划,现将半年来培训的实际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业务培训小组并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培训收获::

1、通过对院内相关人员的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我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应试能力,提高各类卫生执业考试的通过率,加快其向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的转化。

2、学习和普及了一批适宜而成熟的医疗卫生技术,促进和提升卫生技术人员医学基础理论水平、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3、培训课时进度采取松紧结合的方式。在业务工作繁忙时以自学为主,轻松时立即加大学习力度,集中培训。克服困难,力争完成培训要求完成的课时。

4、每进行每周一次不少于2小时的集中学习。以观看“双

卫网”医学视频和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多样化的开展学习。

三、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由组长定期不定期的督导检查笔记记录情况并进行了批阅。

四、为了解职工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每月和每季各安排一次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的操作考试。

五、对培训工作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做到时效性和逻辑性。

六、我院共计在职卫生技术人员30人参加本次培训,共计学习人次760人次,经过考核,合格率为100%。

在上级卫生部门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我院今年的在职培训工作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切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我院及所辖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能力,为今后的卫生工作打下基础。

卫生院

卫生救护知识培训 篇10

湘潭市红十字会

贺丽华

前 言

• 当突发的灾难事故或意外伤害不幸出现,在生死攸在的危难关头,在救援人员、医

务人员尚未到达之前,应该怎样进行自救互救呢?

• 意外伤害可因交通事故、触电、溺水、中毒、烧烫伤、自然灾害等引起。

• 掌握现场救护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伤病人争取宝贵的时间、减轻伤痛,举手

之劳即可给他人第二次生命。

食物中毒

• 定义:吃了有毒的食物得病的,就叫做食物中毒。

• 症状:一般以急性胃肠炎最为多见,多数在进食毒物后几小时内发病。有头痛、头

晕、恶心、呕吐、腹泻、发烧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 一般常见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现场急救

• 原则是尽快清洗和排出胃肠道内的有毒物质。及时送医院治疗。

•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催吐:肝硬变、胃溃疡急性期患者禁催吐。

• 常用方法是:刺激咽部:利用手边方便的东西如筷子、压舌板、笔杆或手指刺激咽

后壁,使之引起呕吐反射。也可让患者先喝点(温)清水,然后再催吐、反复进行,直到呕吐物中没有食物为止。

疫情直报

发生可疑食物中毒事件,应尽早通知卫生防疫部门,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含有植物性的生物碱,毒性强烈,可损害肝、肾、心及神经系统。一般进食后1-2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如: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痉挛、流口水;突然发笑、进入兴奋状态,手指颤抖、有的可出现幻觉。因此,野生的蘑菇不要随便采食,以防发生中毒。

急救措施

(一)呼叫救护车急救

(二)催吐、洗胃和导泻。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随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可反复多次。

(三)补水。催吐后,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四)防止窒息。对已发生昏迷的中毒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以防止窒息。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

• 概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远远大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力,且不易分解而造成机体严重缺氧。

• 原因:常见于冬季煤炉、碳盆取暖或烟囱堵塞、门窗紧闭在空气不流通的居室或煤气泄露也可造成煤气中毒

临床症状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耳鸣、全身无力、恶心呕吐

中度中毒:以上症状+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躁动不安

重度中毒:以上症状+面色呈樱桃红色(特征性症状)、昏迷

(二)救护原则

• 1.发现病人立即将门窗打开或将病人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证自身安全和

环境安全-----救护人应用湿毛巾捂口鼻作好自身防护,关闭煤气总闸,禁止明火)• 2.呼叫120、110、119

•3.较轻的病人注意保暖,并给其喝含糖茶等热饮料

• 4.有条件可吸氧

• 5.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行心肺复苏术

• 6.急呼煤气公司排除故障。

气管异物

• 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幼儿。当小孩边吃边玩时,突然停止活动,出现哭闹、阵

发性高声呛咳、阵发性喘鸣、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继而窒息、神志不清和昏迷等时,应高度怀疑发生气管异物。

• 气管异物是导致小孩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l一5岁的儿童。

急救方法

1.立即塞一个牙垫或类似牙垫的代用品,把口张开,以便从口腔中排出异物。

2.向病者口腔内伸进食指或一个大棉扦,或牙刷柄,直达咽部,刺激其作防御性深呼吸。

• 3.设法使病者增加上腹部的腹压以排除气管异物。

(l)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搂住病人腰部,用右手拇指的根背部顶在病人上腹部,左手叠于右手之上,间断向被救人的胸腹部上、后方用力挤压,借助膈肌压缩肺脏,产生气冲将气管内异物排出。

(2)当病人昏倒时,可将其仰卧,抢救者可双膝跪于地,面对病人,张开双腿于其两测,上身前倾,握紧右拳,置右拳于剑突直下方,左掌紧压右拳,突然迅速地向下朝前内方向垂按其中上腹。此时患者可能于受重压之后呕出胃内容物,同时,也可见喷咳出梗于气管的异物。为了避免再度吸人胃内容物,当咳出异物时应令其侧卧。

4.如果病人为小儿时,还可施行下列三种现场急救法:

(1)急救时救护者:取坐位,让小儿面向前坐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小儿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重复进行。

(2)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小儿,可让其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捶其背部。

(3)两名救者时,可1人将小儿倒提离地,1人用手拍背,掏咽部,可使异物迅速排出。

• 如果到医院非常方便,一旦怀疑气管异物时可立即送医院救护。如为少年儿

童时,可马上将病人面向抱他的人侧身抱起,使头部枕在抱他的人的左臂上。这样抱时可以让异物较为顺利地进入较为粗短的右侧支气管内,避免异物在气管内上下或长住,而让右侧支气管堵塞,使左侧可移动而进行呼吸,为去医院抢救赢得时间。溺水

• 溺水时,水随呼吸进入呼吸道或肺内,阻碍气体交换,通常称为水窒息。少数

因寒冷、惊吓,或水的剌 激引起喉部反射性痊辈,造成窒息缺氧。淹溺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 而死亡。因此,要争分夺秒迅速积极抢救。

一、概述

•(一)溺水时,水随呼吸进入呼吸道或肺内,阻碍气体交换,通常称为水窒息。少数因寒冷、惊吓,或水的剌 激引起喉部反射性痉挛,造成窒息缺氧。淹溺的进程很快,一般4-5分钟或6-7分钟就可因呼吸心跳停止 而死亡。因此,要争分夺秒迅速积极抢救。

溺水致死的原因

• 大量水、藻草类、泥沙。泥沙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 塞呼吸道,而引起窒

息。

• 惊恐、寒冷使喉头痊挛,呼吸道梗阻而窒息。

(二)海水、淡水淹溺

淡水淹溺时,由于大量水分进入循环,血液被 稀释,出现低钠、低氯、低钙血症及溶血。溶血结果,使细胞内的钾大量进入血浆,引起高血钾,导致心室颤动的发生,造成死亡。海水为高渗,含3.5%氯化钠,含有高渗氯化钠的液体进入毛细血管,因渗透压的作用,致使血中水分大量进入肺内,造成严重肺水肿,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二、现场救护原则

•(一)水中救护

•注意自身安全

• 迅速接近落水者,从其后面靠近,不要让慌乱挣扎中的落水者 抓住。

•从后面双手托住落水者的头部,两人均采用仰泳,(以利于呼 吸)将其带至

安全处。

• 有条件的采用可以漂浮的脊柱板救护病人

• 高声呼救,获得帮助,拨打急救电话。

(二)岸上救护

• 1.救上岸后,将病人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腔内的泥沙、污 物,将舌头拉

出口外,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呼吸、脉搏

• 海水淹溺者,救护人立即取半跪姿势,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大 腿上,使头部

下垂,轻压其背部,或采用海氏腹部冲击讼,给予控水。如果控水效果不佳,不要为此而耽误 时间,应在稍加控水后立即进行CPR术

• 2.如遇呼吸停止,意识不清者,迅速打开其气道,口对口吹气2次,胸部若无

起伏,按昏迷气道梗阻的 方法救治

• 3.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即采用心肺复苏术

• 4.不要轻易放弃抢救,特别是低体温情况下,应抢救更长时间,直到专业医务

人员(120)到达现场

• 5.现场救护有效,病人恢复心跳、呼吸,可用干毛巾擦遍全身,自四肢、躯干

向心脏方向摩擦,以促进 血液循环

冻伤

• 人体在低温环境中因缺乏必要的防寒措施,或停留过长,引起体温调节的障碍

造成肌体冻伤。

• 在严寒环境下旅游迷途,冬季体育运动如滑冰、登山或沉船落水等情况下,由

于外界温度过低,人体缺 乏相应的防寒措施,加上潮湿、风袭、饥饿、疲劳等因素,易发生冻伤。

•冻伤分全身冻伤和局部冻伤两类,局部冻伤较多见,在身体的末端或表面,血流缓慢,局部温度低,多 见于肢体局部组织损伤,如手指、足趾、手背、面颊等

露在外部位;

• 全身冻伤见于在登山中被雪埋盖或沉船 落水,机体受到严重寒冷侵袭时引起的全身性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人体被冻成硬僵状态。

•(一)症状

• 1.局部冻伤

• 通常被分为三度

• ①一度冻伤:局部皮肤苍白,有麻木感,进而皮肤充血、水肿,有痒、痛感。• ②二度冻伤:皮肤红肿,有大小不等的水泡,水泡破渍后流出黄色浆液,自觉皮肤发热,疼痛较重。③三度冻伤:局部皮肤或肢体发生坏死,皮肤呈紫褐色,局部感觉完全消失。

•2.全身冻伤 机体体温明显下降,全身肌肉僵硬,皮肤苍白水肿,呼吸心跳微弱甚至停止,危及生命。

•(二)现场救护原则

• 1.必须争分夺秒,及时救护

• 2.局部冻伤

• ①速将伤肢放入40°C的温水浴中加温,患肢颜色转红,复温后,再离开温水

• ②伤肢体肿胀较剧或已有炎症时,则将健侧肢体放入温水浴中(若双脚冻伤,则双手放入温水浴中),改善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

•③局部有水泡,不要弄破,待其自行消退。

•④在手指和脚趾之间放置消毒敷料包扎,局部干燥,防止粘连,减少并发症。图5-11保温毯的应用 ⑥不要高温烘烤,不要使用粘性敷料。⑥三度的局部冻伤,应由医生处理。

上一篇:反洗钱基础知识下一篇:2024年秋季少先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