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包装标准

2025-0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药材包装标准(精选8篇)

中药材包装标准 篇1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中药材流通体制下,主要存在中药材包装形式单

一、地域特色不明显,包装方式及规格不统一,包装材料来源混乱、包装标识信息缺乏及无包装等现象,造成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的严重问题,给消费者安全用药和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改进和完善中药材包装不仅是让我国中药材真正成为让消费者放心的“安全药”“绿色药”,而且是增强我国中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药材;包装;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5-0013-03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ackaging YANG Hao-xiong1,2,HU Yang1,CUI Li2(1.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 2.Institution of Food Safety,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several disadvantages on the packaging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uch as unified packaging specification,misused packaging material and uncompleted or no packaging label information.These problems usually result in low quality of medicine,and will bring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industry in the long term.Moreover,packaging design is usually too ordinary,without any regional features.Improving the packaging quality and changing the packaging style do not only mak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ecome “safe medicine” or “environmental-friendly medicine”,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ais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markets at home and abroad.Key word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ackag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长期以来,我国中药材包装水平落后,造成中药材损耗大、质量下降,以及国际市场认可度低等问题,大大影响了中药材行业的发展。此外,包装设计形式单

一、地域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影响了我国中药材产品在国内外消费者心中品牌形象的树立。为此,笔者基于中药材包装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我国中药材包装存中药材包装的重要性

1.1 保证产品质量

规范中药材包装是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药材因其自身植物特性,从采集开始便需保管贮藏,防止霉变和虫蛀是中药材贮藏的基本要求。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又具有不同的特性,或须防潮,或须防压,或须防冻,或须避光,因此对包装的要求也各有不同。包装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性是保证中药材药效的基本措施。在我国现行的中药材流通体制下,包装随意性大导致人为掺假掺杂行为时有发生,包装不当经常导致药材被二次污染。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中药材的质量,最终导致中药企业的信誉度下降,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中药材自产地形成后即进入包装,再进行贮藏、运输,直至消费。因此,正确的包装方法及包装质量,对保障药材质量安全、稳定、有效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目前产区在选用中药材包装时存在很大随意性,大多就地取材。因包装物使用不当或破损造成药效减弱、变化、生虫、霉变的现象十分常见。包装不当不但造成经济损失,也影响了消费者用药安全及中成药产品质量。

1.2 降低运输仓储成本

由于中药材本身属于不规则物体,在运输过程中采取标准包装模式方便管理。在仓储环节,合理的包装材料和统一的包装规格有利于中药材的码放及装卸搬运。规范的包装有利于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1.3 提高市场竞争力

虽然目前我国中药材的出口份额呈增长趋势,但主要还是以粗加工、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特别是来自韩国、日本企业的竞争,使我国中药出口面临巨大压力。包装材质差、包装方式不规范对我国中药出口的负面影响很大。目前国外地方保护政策已从单纯的提高关税转向了提高绿色壁垒,如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检测标准,以对我国农产品进行打压。外包装规范不仅可提高整体技术检测结果,而且可以创造品牌效应。因此,采用高质量、规范化的包装,是改善我国出口中药材形象、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1.4 促进实现流通追溯体系

中药材包装标准 篇2

在包装过程中药液从包装袋 (塑料袋, 下同) 上方口溢出, 使其不能正常包装。

故障分析:

药液从包装袋上方口溢出的原因, 是因为药液计量探头损坏或是由于长期药液浸泡使其探头很脏不敏感而造成计量失控。

故障维修:

检查发现探针损坏便立即更换, 如是探针脏了, 用砂粒很细的水磨砂子轻轻擦拭干净, 重新开机, 故障排除。

故障二:

包装时包装袋漏药液, 不能正常包装。

故障分析 :

在包装过程中药袋不同的位置漏液有不同的原因, (1) 包装袋压接处压力不够使其不能压合, (2) 包装袋压接处压力过大, 造成包装袋压坏, (3) 温度过高和过低, 造成包装袋塑料袋烧坏或未融化使其不能包装。

故障维修 :

检查包装袋, (1) 如果压边处压痕不明显, 可能是由于压力不够, 需要调节压轴螺栓的压力, 如果是内边缘压力不够需要调紧靠机器里面两颗压轴螺栓。如果是外边缘压力不够需要调紧外面两颗压轴螺栓的压力。并不断的试用。 (2) 相反如果检查包装袋压边处压痕有压坏的情况, 则应调松两颗压轴螺栓的压力。 (3) (4) 如果压边处有烫坏的塑料迹痕则应调节温度, 使温度调低一些, 相反调高温度, 开机试用, 直到工作正常为止, 正常温度应控制在120℃—130℃之间, 随着季节的变化温度作适当的调整。

故障三:

包装时包装袋切袋位置不正确漏药液, 不能正常包装。

故障分析:

包装袋切袋位置不正确的原因有: (1) 检查包装机的转轴是否干净, (2) 包装卷自身有问题, (3) 包装卷位置不正确, (4) 包装机走袋齿轮损坏, 或有错位。

故障维修:

中药材包装标准 篇3

关键词:中药材包装;牛皮纸;包装设计。

一 各种中药包装材料的使用性能对比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中药材包装,普遍使用的是塑料瓶、玻璃瓶、蜡壳以及铝塑板等。在这些包装材料中,塑料包装因为质地轻、可塑性强得到大量普遍使用,而且塑料包装还具有美观大方、易于运输、方便使用等众多优点,但是塑料包装的密封隔离性和耐热性就成为其主要的不足之处。优质的包装对于保证药品质量是一个重要的保障。但是近年来,发现的不合格中成药药品中,很多药品都出现了不合格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能够窥探出在药材包装材料的使用中,很多药品生产商与销售商,为了利益的最大化,使用了劣质材料进行药品包装。这对药品的质量是一个严重侵害,也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同时也是造成我们国家中药出口受限制的主要原因。为此,为了改变当前的这种不利局面,应当在药品包装中严格审查包装材料的质量,大量使用优质包装材料,才能真正做到保证药品质量。

二 牛皮纸在中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应用

牛皮纸在中药包装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中药是一种药品,也是属于食品范畴一类。因此,对于药品这种特殊产品,其包装、存储以及运输都有着十分特别的要求。目前的中药成品大多数都对防晒、防潮具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而牛皮纸在这个方面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牛皮纸具有很高的拉力,同时具有坚韧的耐水性能。

中药成品不似西药成品那样具有很好的外包装,因而其对防水防晒的要求就特别严格。牛皮纸坚韧的耐水性能是得以在中药包装中得以大量使用的重要原因。同时牛皮纸的抗拉伸优势,使得中药成品在运输中,对于药品的保护功能十分显著。因为运输的过程中,药品会受到路途颠簸、天气变化以及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牛皮纸这种抗拉伸优势,以及牛皮纸的耐热性能就大有用处。

(2)牛皮纸的环保与美观效益,也是中药包装的优势之一。

包装讲究的是美观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包装是一门艺术,因此牛皮纸是包装的首选。因为,牛皮纸有着无以比拟的优势。因为牛皮纸在当今流行复古、环保、简约风格的今天,其本身就是诸多商品的第一选择。对于商品而言,商品包装是商品的形象工程,而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自然也离不开其形象工程的建设。

木质的精美包装不仅浪费材料,而且也是对环保的一种浪费,木材包装的环保性远低于牛皮纸。通过牛皮纸包装设计如下图所示:

牛皮纸包装更加贴近生活,不仅样式创新,而且节约成本,环保效益更高。就外观而言,复古的黄色,更加容易让人产生一种亲近感,同时又增添了冬虫夏草其珍贵的价值。一个好的产品,必须拥有一个精美的包装。中药行业的产品也不例外,我们在大量注重牛皮纸的坚韧实用性时,也不能忘了牛皮纸本身具有的环保与视觉感官体验。药品本身就是一种产品,而精美的包装,会让人们忽略了其药品的属性,而会增添其营养品与补品的形象。就上图的包装而言,形状是国人乐于接受的方形,而古朴的颜色与具有本土风格的汉字“冬虫夏草”跃然纸上,更能平添几分古韵。因此,我们要做的设计就是这样一种成功的风格,不仅保持牛皮纸原本的特色,更加入了中国的文化气息,这才是经典的包装设计。

因此,在中药行业加强设计元素的投入,注重包装的应用,将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我们国家的中药出口,也是一个好的方面。从设计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好的包装,会让产品增色不少。

因为包装设计的灵魂就在于通过简单的设计传达一种人文的关怀,中药材包装不仅要体现包装的实用性与环保性,而且更加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传达。就上面改装后的牛皮纸包装而言,其传达的就是一种人文的关怀。其便携式的手提式设计以及“内圆外方”的方形设计,更是传达着人本关怀的意义。再者,这个包装更加增添了产品的商业价值与使用价值。从环保的意义来说,纸质的包装设计更利于环境的保护;从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改装的包装设计也是很成功的。其一,包装简单但不失其精美,其二,易于拆装,便于取用,比起传统中药包装的那种“捆绑式”的包装,更加具有生活气息。所以,生活是设计的来源,对于以后的包装设计从简单生活中截取灵感才是正道。

三 结论

包装材料验收标准 篇4

一、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厂包装材料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大宗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和技术要求部分没有列出的材料,按订货合同要求进行检验和判定。

二、引用标准

1、GB 10344《饮料酒标签标准》

2、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GB 12904《商品条码》

4、GB6543《瓦楞纸箱》

5、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一、质量和技术要求: 纸箱检验标准:

1、本标准参照GB6543标准制定

2、纸箱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2.1箱体方正,箱盖合拢无离缝,尺寸大小符合要求。

2.2纸箱外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损坏和污迹,如有样箱的,颜色图案应与样箱一致。2.3箱面印刷图字清晰,颜色深浅一致,光亮鲜艳,位置准确,左右上下偏差不超过5㎜。

2.4纸箱外应标注内容应符合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图示标志应符合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要求。有生产许可证的应标明许可证号。QS标志式样应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式样印制。外箱应标有“小心轻放”、“向上”、“怕湿”字样及标志,标注内容应正确,无文字错误。

2.5钉合:瓦楞纸箱使用带有镀层的低碳扁丝或钢丝。扁丝不应有锈斑、剥层、龟裂或其他使用上的缺陷,扁丝的规格型号与纸箱厚薄相适应。

2.6纸箱接头钉(粘)合塔接舌边宽度:普通粘合箱不小于30㎜、钉合箱不小于35㎜,小型彩箱不小于28㎜,金属钉应沿塔接部分中线钉合,箱钉排列整齐,钉距均匀,单排钉距不大于80㎜,双排钉距不大于90㎜,同一纸箱上的钉距差别应在5㎜之内,箱钉应装钉在纸箱的付版上,采用斜钉(与纸箱立边成45度角)或竖钉,头尾钉距上下底面压痕边线不大于20㎜。钉合接缝应钉牢、钉透,不得有叠钉、翘钉、不转角等缺陷。

2.7粘合瓦楞纸箱应使用乙酸乙烯乳液或具有相同效果的其他粘合剂。粘合接缝的粘合剂涂布应均匀充分,以致面纸分离时接缝依然粘合不分,也不应有多余的粘合剂溢出接缝,纸箱撑开后不开胶。

2.8瓦楞纸箱的压痕线宽度:单瓦楞纸箱不大于10㎜,双瓦楞纸箱不大于15㎜,折线居中,不得有破裂断线,不得有歪斜,箱壁不允许有多余的压痕线。

2.9纸箱尺寸测量:把纸箱撑开成型,相邻面夹角成90。,量取塔接舌边以外的构成长宽两面间的距离(内尺寸)为箱长(L)、箱宽(B),量取构成箱高的底盖间的内距离为箱高(H),尺寸允许偏差:单瓦楞纸箱±3㎜,双瓦楞纸箱±5㎜。

2.10瓦楞纸箱摇盖应完整,不得有开胶和无胶现象。瓦楞纸箱摇盖应经开、合1800,往复5次以上,面层和里层都不得有裂缝。

2.11纸箱干度适中,手撑不软有一定挺力,彩箱和单瓦楞箱厚度≥2㎜,双瓦楞纸箱≥5㎜。纸箱撑开后四角垂直承受压力双瓦楞纸箱<优质>100kg以上,双瓦楞纸箱(普通)80kg,单瓦楞纸箱50 kg以上不歪斜、不变形。2.12花芯垫片的质量要求

2.12.1花芯垫片均为三层,各层之间粘接牢固不得有开胶和损坏,所用材料应能保证在运输搬运过程不掉落细碎屑等物,以免污染内装物品。出口产品按合同执行。2.12.2花芯间隔均匀,距离大小一致,花芯垫板大小与箱体相适应。彩箱花芯垫片材质,如合同有特别要求时,按合同要求执行。

3、包装运输

3.1包装:纸箱以一定数量为一捆(5~25个),捆扎时应做好防护工作。3.2运输: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防止雨、雪淋湿纸箱。

4、抽检比例

纸箱批量≤500只时,抽取5只进行检验;501—2000只时,抽取8只进行检验;2000只以上抽取13只进行检验。

5、检验方法

5.1纸箱外观标注内容等用感官进行检验。

5.2纸箱尺寸、厚度、钉距、压痕线宽度等用钢卷尺进行测量。

5.3垂直承受压力实验方法:按抽检比例抽取样箱,折好,上放一木板(纸箱四周受力均匀),然后木板上放一50kg或100kg物体,观察箱子是否有变形。

5.4条码印刷质量:根椐GB12904标准,由纸箱制造厂家提供该批纸箱的条码检验合格证明,否则质检不予验收入库。

6、检验结果判定

纸箱质量检验根据2.1、2.2、2.3、2.4、2.5、2.6、2.7、2.8、2.9、2.10、2.11按4抽检比例进行检验,其中2.1、2.2、2.3、2.5、2.6、2.7、2.8有两项不合格者或2.4、2.9、2.10、2.11有一项不合格者,则该箱判为整批不合格。2.1、2.2、2.3、2.5、2.6、2.7、2.8有一项不合格者,视检查情况判定。

3、标签检验标准:

1.1所有食品标签标注内容必须符合GB7718《预包装食品通则》要求,具体产品标签标注内容还必须符合相应产品的国家标准要求,标注内容应齐全、正确、无文字错误,版面设计符合合同要求。

1.2条形码印刷应符合GB12904标准之规定。由标签印刷厂家提供该批商标的条码检验合格证明,否则不予验收收入库。1.3图案文字印刷清晰,套印准确。

1.4裁切整齐,无毛边,标签歪斜度<0.1%,图案位置偏差≤0.5㎜。1.5版面色度基本一致,无明显色差。

1.6标签纸定量:标签纸质的定量≥100g/㎡,高档产品的标签纸质的定量应≥120/㎡。具体根据合同要求。

1.7标签捆扎整齐,包装规范,每捆定量。

1.8不干胶类标签,应裁切整齐,所涂胶层应均匀,涂胶量应满足贴标操作要求,粘贴牢固,不卷边。

2、检验方法

2.1标贴歪斜度的测量:将标签折叠后测量两对角线的长度,并计算歪斜度L=(L1—L2)/L1×100%。

2.2图案位置偏差:测量试样上下(左右)任一对称部位的空白宽度,b1、b2,精确到0.1㎜,图案位置偏差a=(b1-b2)/2。

2.3标贴纸的测量:用千分尺测量其厚度,根据厚度推算其定量。2.4其它项目采用感官检验。

3、合格判定

综合次品率低于3%为合格,综合次品率大于10%为拒收。

包装盒及礼盒检验标准:

1、外观质量

1.1外形方正、美观,与样品比较无差异。

1.2所有食品包装盒上标注内容必须符合GB7718《预包装食品通则》要求,标注内容应齐全、正确、无文字错误,版面设计符合合同要求。

1.3条形码印刷应符合GB12904标准之规定。由标签印刷厂家提供该批包装的条码检验合格证明,否则不予验收收入库。

1.4图案文字印刷清晰无错误,套印准确,无明显色差。

2、材质应与合同或样品相符,符合食品包装要求。

3、尺寸符合要求,放入内容物应大小适宜。

4、粘合要均匀、牢固,不得出现溢出的胶水粘到其他物品情况。

5、检验方法:检测和试用相结合。综合不合格率2%为合格品,大于5%做拒收处理。

塑料包装袋、复合膜袋检验标准:

1、用料: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可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制成,应无毒、无味,盛放保健食品的复合膜袋应无菌,其标准应符合GB/T 10004要求。

2、外观:颜色均匀一致,内外洁净,印有文字图案的,应字迹清晰,图案文字符合合同要求,无错误。有对照样的应与样品一致。封边平整,牢固,封边宽度一致,复膜平整,紧凑,焊缝宽度1cm左右。

3、规格应符合合同要求,规格偏差应小于3mm,封口效果应符合要求,封口与袋边距离应小于6mm。

4、包装:按一定数量分装成小捆后装入包装袋(或箱)内,内包装应使用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塑料袋密封包装。内外包装应完整无损坏。

5、检验方法:测量和试用相结合。供方应提供复合膜袋的无菌证明,以便质检员验证。

铝箔袋检验标准:

1、外观:表层光滑、平整,无皱折,表面完整无脱落现象。印有文字图案的,颜色应均匀一致, 图案文字符合合同要求。

2、尺寸:应符合合同要求,净含量符合标签明示值。

3、重量及厚度:应符合合同要求。

4、封边宽度合适,应能保证盛装的内容物封装严密,应具有一定耐压性能。

5、检验方法:测量和试用相结合。

卷膜检验标准:

1、规格: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

2、印刷:图案清晰,色度饱和,字迹正确、工整,无重影、漏印,套色套位准确。

3、材质: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或同样板一致。

4、卷筒两端平齐,正负偏差小于0.5mm,卷筒复膜紧凑,平整,版面清洁。

5、检验方法:测量和试用相结合。

塑料瓶(片剂、胶囊产品用)检验标准:

1、瓶(盖)用料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材料要求,一般为聚乙烯、聚丙烯材料,应无毒、无异味、无菌。

2、衬垫经加热应能牢固地与瓶粘合。

3、塑料瓶包括盖、衬垫应采用干净的双层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塑料袋密封包装。

4、瓶重应符合合同规定或样品的重量。

封箱胶带检验标准:

1、文字图案的内容、颜色应清晰正确符合要求,位置无偏斜。

2、涂胶:用无色透明胶液均匀涂布,胶带粘度符合使用要求。

3、所用材料应达到要求的抗拉强度,长度、宽度应符合合同要求。

中药材包装标准 篇5

北京市民喻先生在计先生经营的北京某商贸中心购买了两盒铁观音。茶叶礼盒及小包装上仅有“铁观音”、“中国茶礼”、“品茶品人生,饮茶饮健康”等字样,并无生产日期、有效期等相关产品信息。

喻先生以购买的铁观音茶叶礼盒为“三无”产品为由,向北京市石景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喻先生认为,计先生出售的茶叶为预包装食品,却不符合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T19598—2006《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的规定,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为此,诉至法院,要求退货,并索要3倍赔偿。

一审法院认为,双方当事人对计先生出售的铁观音是否为预包装产品存在争议。根据食药监局出具的调查结果,计先生出售的铁观音茶叶大包装进货,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标识齐全,进货票据齐全。铁观音茶叶为冷冻储藏,散装销售,根据购买人的需求,称取一定量的散装茶叶销售,并赠送空礼盒装上茶叶,消费者购买的铁观音礼盒茶叶销售形式为散装食品,不适用于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该结论也与法院的调查结果相一致。另外,喻先生称在选购产品时未从任何渠道了解该茶叶的相关信息,一审法院认为,在不知晓产品信息的情形下仅凭价格进行选择的做法不符合一般消费者的通常做法,因此,一审法院认定喻先生自计先生处购买的铁观音系散装食品,不适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喻先生持有的铁观音包装上并未标注“安溪铁观音”,故该包装不适用国家推荐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综上,判决驳回喻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

但喻先生认为,食药监局去调查已经是3个月以后了,计先生销售的预包装茶叶礼盒早已下架,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并不是在购物现场取证,计先生也没有提供监控视频还原喻先生当时购物的情景,在食药监局的处理告知书中,并没有明确认定销售给喻先生的礼品茶叶就是散装食品,而现有的物证已经可以证明自己当时购买的是预包装食品而非散装食品,因此上诉至北京市一中院。

二审法院认为,首先,尽管喻先生提供了茶叶礼品两盒,以及标有1400元/盒的发票,但计先生对于发票金额已经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即最初是按照散装茶叶的单价刷卡,之后开具发票的金额包括了礼盒的价格。其次,在食药监局发放的举报办理告知书中也写明了:“消费者购买的铁观音礼盒茶叶销售形式为散装食品,不适用《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一审法院前往计先生的经营场所的调查结果与食药监局出具的举报办理告知书告知内容基本一致,商贸中心在售的铁观音为散装的。再次,喻先生为第一次前往该商贸中心选购茶叶,其称对茶叶没有进行品尝亦不了解其他信息,即喻先生在没有从任何渠道了解茶叶的相关信息的情况下购买茶叶,该行为不符合一般消费者的通常做法,故一中院认定喻先生购买的涉案茶叶系散装而非预包装食品,不适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因此喻先生的上诉理由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

中药材质量管理及GAP评定标准 篇6

国食药监安[2003]2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中药材GAP)认证工作,保证中药材GAP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局经过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并在开展试点认证摸底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及《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药材是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的基础原料。实施中药材GAP,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中药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促进中药材种植(养殖)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对全面深入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定,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及要求,进一步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予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中药材GAP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二、自2003年11月1日起,我局将正式受理中药材GAP的认证申请,并组织认证试点工作。《中药GAP认证申请表》(见附件3)由我局统一印制,各地可根据需要数量向我局领取,也可从我局网站下载使用。

三、中药材GAP认证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政策性、技术性和社会性都很强。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加强对中药材GAP 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坚持依法行政、积极稳妥、质量第一的原则,做好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注意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保证中药材GAP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地在执行中有何问题及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药品安全监管司。

附件:1.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2.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

3.中药材GAP认证申请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三年九月十九日

附件1: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根据《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为加强中药材生产的监督管理,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英文名称为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 简称中药材GAP)认证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中药材GAP认证工作;负责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及相关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负责中药材GAP认证检查员的培训、考核和聘任等管理工作。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局认证中心”)承担中药材GAP认证的具体工作。

第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药材生产企业的GAP认证申报资料初审和通过中药材GAP认证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申请中药材GAP认证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其申报的品种至少完成一个生产周期。申报时需填写《中药材GAP认证申请表》(一式二份),并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以下资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申报品种的种植(养殖)历史和规模、产地生态环境、品种来源及鉴定、种质来源、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和中药材动植物生长习性资料、良种繁育情况、适宜采收时间(采收年限、采收期)及确定依据、病虫害综合防治情况、中药材质量控制及评价情况等;

(三)中药材生产企业概况,包括组织形式并附组织机构图(注明各部门名称及职责)、运营机制、人员结构,企业负责人、生产和质量部门负责人背景资料(包括专业、学历和经历)、人员培训情况等;

(四)种植(养殖)流程图及关键技术控制点;

(五)种植(养殖)区域布置图(标明规模、产量、范围);

(六)种植(养殖)地点选择依据及标准;

(七)产地生态环境检测报告(包括土壤、灌溉水、大气环境)、品种来源鉴定报告、法定及企业内控质量标准(包括质量标准依据及起草说明)、取样方法及质量检测报告书,历年来质量控制及检测情况;

(八)中药材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九)企业实施中药材GAP自查情况总结资料。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自收到中药材GAP认证申报资料之日起4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符合规定的,将初审意见及认证资料转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六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初审合格的中药材GAP认证资料进行形式审查,必要时可请专家论证,审查工作时限为5个工作日(若需组织专家论证,可延长至30个工作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转局认证中心。

第七条 局认证中心在收到申请资料后30个工作日内提出技术审查意见,制定现场检查方案。检查方案的内容包括日程安排、检查项目、检查组成员及分工等,如需核实的问题应列入检查范围。现场检查时间一般安排在该品种的采收期,时间一般为3-5天,必要时可适当延长。

第八条 检查组成员的选派遵循本行政区域内回避原则,一般由3-5名检查员组成。根据检查工作需要,可临时聘任有关专家担任检查员。

第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可选派1名负责中药材生产监督管理的人员作为观察员,联络、协调检查有关事宜。

第十条 现场检查首次会议应确认检查品种,落实检查日程,宣布检查纪律和注意事项,确定企业的检查陪同人员。检查陪同人员必须是企业负责人或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熟悉中药材生产全过程,并能够解答检查组提出的有关问题。

第十一条 检查组必须严格按照预定的现场检查方案对企业实施中药材GAP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缺陷项目如实记录,必要时应予取证。检查中如需企业提供的资料,企业应及时提供。

第十二条 现场检查结束后,由检查组长组织检查组讨论做出综合评定意见,形成书面报告。综合评定期间,被检查企业人员应予回避。

第十三条 现场检查报告须检查组全体人员签字,并附缺陷项目、检查员记录、有异议问题的意见及相关证据资料。

第十四条 现场检查末次会议应现场宣布综合评定意见。被检查企业可安排有关人员参加。企业如对评定意见及检查发现的缺陷项目有不同意见,可作适当解释、说明。检查组对企业提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第十五条 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目,须经检查组全体人员和被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双方各执一份。如有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检查组须作好记录,经检查组全体成员和被检查企业负责人签字,双方各执一份。

第十六条 现场检查报告、缺陷项目表、每个检查员现场检查记录和原始评价及相关资料应在检查工作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报送局认证中心。

第十七条 局认证中心在收到现场检查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进行技术审核,符合规定的,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发《中药材GAP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十八条 对经现场检查不符合中药材GAP认证标准的,不予通过中药材GAP认证,由局认证中心向被检查企业发认证不合格通知书。

第十九条 认证不合格企业再次申请中药材GAP认证的,以及取得中药材GAP证书后改变种植(养殖)区域(地点)或扩大规模等,应按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中药材GAP证书》有效期一般为5年。生产企业应在《中药材GAP证书》有限期满前6个月,按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重新申请中药材GAP认证。

第二十一条 《中药材GAP证书》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应当载明证书编号、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注册地址、种植(养殖)区域(地点)、认证品种、种植(养殖)规模、发证机关、发证日期、有效期限等项目。

第二十二条 中药材GAP认证检查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纪守法、廉洁正派、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二)熟悉和掌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三)具有中药学相关专业大学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并具有5年以上从事中药材研究、监督管理、生产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实践经验;

(四)能够正确理解中药材GAP的原则,准确掌握中药GAP认证检查标准;

(五)身体状况能胜任现场检查工作,无传染性疾病;

(六)能服从选派,积极参加中药材GAP认证现场检查工作。

第二十三条 中药材GAP认证检查员应经所在单位推荐,填写《国家中药材GAP认证检查员推荐表》,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意见后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资格认定。

第二十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中药材GAP认证检查员进行年审,不合格的予以解聘。

第二十五条 中药材GAP认证检查员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委派,承担对生产企业的中药材GAP认证现场检查、跟踪检查等项工作。

第二十六条 中药材GAP认证检查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和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中药材GAP认证检查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水平。

第二十七条 中药材GAP认证检查员必须遵守中药材GAP认证检查员守则和现场检查纪律。对违反有关规定的,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取消中药材GAP认证检查员资格。

第二十八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对取得《中药材GAP证书》的企业,根据品种生长特点确定检查频次和重点进行跟踪检查。

第二十九条 在《中药材GAP证书》有效期内,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每年对企业跟踪检查一次,跟踪检查情况应及时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第三十条 取得《中药材GAP证书》的企业,如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或者未按照中药材GAP组织生产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将吊销其《中药材GAP证书》。

第三十一条 取得《中药材GAP证书》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如发现申报过程采取弄虚作假骗取证书的,或以非认证企业生产的中药材冒充认证企业生产的中药材销售和使用等严重问题的,一经核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吊销其《中药材GAP证书》。

第三十二条 中药材生产企业《中药材GAP证书》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在事项发生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相应变更。

第三十三条 中药材生产企业终止生产中药材或者关闭的,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中药材GAP证书》。

第三十四条 申请中药材GAP认证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认证费用。未按规定缴纳认证费用的,中止认证或收回《中药材GAP证书》。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3年11月1日起施行。

附件2:

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

1.根据《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中药材GAP),制定本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2.中药材GAP认证检查项目共104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号前加“*”)19项,一般项目85项。

关键项目不合格则称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合格则称为一般缺陷。

3.根据申请认证品种确定相应的检查项目。

4.结果评定:

─────────────────────┬──────────────────

──────────┬──────────┼──────────────────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

0

≤20%

通过GAP认证

──────────┼──────────┼──────────────────

0

>20%

──────────┼──────────┤

不通过GAP认证

≥1项

0

──────────┴──────────┴──────────────────

────┬────────────────────────────────────────

条款 │

────┼────────────────────────────────────────

0301 │生产企业是否对申报品种制定了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生态环境和持续利用的实施方案。

────┼────────────────────────────────────────

*0401 │生产企业是否按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选定和建立生产区域,│种植区域的环境生态条件是否与动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相对应。

────┼────────────────────────────────────────

0501 │中药材产地空气是否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

*0502 │中药材产地土壤是否符合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

────┼────────────────────────────────────────

0503 │应根据种植品种生产周期确定土壤质量检测周期,一般每4年检测一次。

────┼────────────────────────────────────────

*0504 │中药材灌溉水是否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

0505 │应定期对灌溉水进行检测,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

*0506 │药用动物饮用水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

0507 │饮用水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

0601 │药用动物养殖是否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

*0701 │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是否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中

│文名及学名等)。

────┼────────────────────────────────────────

0801 │种子种苗、菌种等繁殖材料是否制定检验及检疫制度,在生产、储运过程中是否进行检验及

│检疫,并出具报告书。

────┼────────────────────────────────────────

0802 │是否有防止伪劣种子种苗、菌种等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的管理制度和有效措施。

────┼────────────────────────────────────────

0803 │是否根据具体品种情况制定药用植物种子种苗、菌种等繁殖材料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0901 │是否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

0902 │在捕捉和运输动物时,是否有防止预防或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的有效措施及方法。

────┼────────────────────────────────────────

0903 │引种动物是否由检疫机构检疫,并出具检疫报告书。引种动物是否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

│察。

────┼────────────────────────────────────────

*1001 │是否进行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是否建立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良种繁育场所。

────┼────────────────────────────────────────

*1101 │是否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

1201 │是否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制定并实施施肥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施

│肥种类、时间、方法和数量)。

────┼────────────────────────────────────────

1202 │施用肥料的种类是否以有机肥为主。若需使用化学肥料,是否制定有限度使用的岗位操作法

│或标准操作规程。

────┼────────────────────────────────────────

1301 │施用农家肥是否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

────┼────────────────────────────────────────

*1302 │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

────┼────────────────────────────────────────

1401 │是否制定药用植物合理灌溉和排水的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适时、合理灌溉和排水,保

│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

────┼────────────────────────────────────────

1501 │是否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药用部位,制定药用植物田间管理制度及标准操

│作规程,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打顶、摘蕾、整枝修剪、覆盖遮荫等栽培措施,调控植株

│生长发育,提高药材产量,保持质量稳定。

────┼────────────────────────────────────────

*1601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否采取综合防治策略。

────┼────────────────────────────────────────

*1602 │药用植物如必须施用农药时,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采用最小

│有效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1701 │是否根据药用动物生存环境、食性、行为特点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确定与药用动物相适

│应的养殖方式和方法。

────┼────────────────────────────────────────

1702 │是否制定药用动物的养殖规程和管理制度。

────┼────────────────────────────────────────

1801 │是否根据药用动物的季节活动、昼夜活动规律及不同生长周期和生理特点,科学配制饲料,│制定药用动物定时定量投喂的标准操作规程。

────┼────────────────────────────────────────

1802 │药用动物是否适时适量地补充精料、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必要的添加剂。

────┼────────────────────────────────────────

*1803 │药用动物饲料不得添加激素、类激素等添加剂。

────┼────────────────────────────────────────

1804 │药用动物饲料及添加剂应无污染。

────┼────────────────────────────────────────

1901 │药用动物养殖是否根据季节、气温、通气等情况,确定给水的时间和次数。

────┼────────────────────────────────────────

1902 │草食动物是否尽可能通过多食青绿多汁的饲料补充水分。

────┼────────────────────────────────────────

2001 │是否根据药用动物栖息、行为等特性,建造具有一定空间的固定场所及必要的安全设施。

────┼────────────────────────────────────────

2101 │药用动物养殖环境是否保持清洁卫生。

────┼────────────────────────────────────────

2102 │是否建立消毒制度,并选用适当消毒剂对动物的生活场所、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

────┼────────────────────────────────────────

2103 │是否建立对出入养殖场所人员的管理制度。

────┼────────────────────────────────────────

2201 │是否建立药用动物疫病预防措施,定期接种疫苗。

────┼────────────────────────────────────────

2301 │是否合理划分养殖区,对群饲药用动物要有适当密度。

────┼────────────────────────────────────────

2302 │发现患病动物,是否及时隔离。

────┼────────────────────────────────────────

2303 │传染病患动物是否及时处死后,火化或深埋。

────┼────────────────────────────────────────

2401 │是否根据养殖计划和育种需要,确定动物群的组成与结构,适时周转。

────┼────────────────────────────────────────

*2501 │禁止将中毒、感染疫病及不明原因死亡的药用动物加工成中药材。

────┼────────────────────────────────────────

2601 │野生或半野生药用动植物的采集是否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是否有计划地进行野生抚

│育、轮采与封育。────┼────────────────────────────────────────

*2701 │是否根据产品质量及植物单位面积产量或动物养殖数量,并参考传统采收经验等因素确定适

│宜的采收时间(包括采收期、采收年限)。

────┼────────────────────────────────────────

2702 │是否根据产品质量及植物单位面积产量或动物养殖数量,并参考传统采收经验等因素确定适

│宜的采收方法。

────┼────────────────────────────────────────

2801 │采收机械、器具是否保持清洁、无污染,是否存放在无虫鼠害和禽畜的清洁干燥场所。

────┼────────────────────────────────────────

2901 │采收及初加工过程中是否排除非药用部分及异物,特别是杂草及有毒物质,剔除破损、腐烂

│变质的部分。

────┼────────────────────────────────────────

3001 │药用部分采收后,是否按规定进行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适宜的加工。

────┼────────────────────────────────────────

3002 │需干燥的中药材采收后,是否及时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干燥,控制湿度和温度,保证

│中药材不受污染、有效成分不被破坏。

────┼────────────────────────────────────────

3101 │鲜用中药材是否采用适宜的保鲜方法。如必须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时,是否符合国家对食品

│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

3201 │加工场地周围环境是否有污染源,是否清洁、通风,是否有满足中药材加工的必要设施,是

│否有遮阳、防雨、防鼠、防尘、防虫、防禽畜措施。

────┼────────────────────────────────────────

3301 │地道药材是否按传统方法进行初加工。如有改动,是否提供充分试验数据,证明其不影响中

│药材质量。

────┼────────────────────────────────────────

3401 │包装是否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

────┼────────────────────────────────────────

3402 │包装前是否再次检查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

────┼────────────────────────────────────────

3403 │包装是否有批包装记录,其内容应包括品名、规格、产地、批号、重量、包装工号、包装日

│期等。

────┼────────────────────────────────────────

3501 │所使用的包装材料是否清洁、干燥、无污染、无破损,并符合中药材质量要求。────┼────────────────────────────────────────

3601 │在每件中药材包装上,是否注明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采收日期、│贮藏条件、注意事项,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

3701 │易破碎的中药材是否装在坚固的箱盒内。

────┼────────────────────────────────────────

*3702 │毒性中药材、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材是否使用特殊包装,是否有明显的规定标记。

────┼────────────────────────────────────────

3801 │中药材批量运输时,是否与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装。

────┼────────────────────────────────────────

3802 │运载容器是否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并有防潮措施。

────┼────────────────────────────────────────

3901 │是否制订仓储养护规程和管理制度。

────┼────────────────────────────────────────

3902 │中药材仓库是否保持清洁和通风、干燥、避光、防霉变。温度、湿度是否符合储存要求并具

│有防鼠、虫、禽畜的措施。

────┼────────────────────────────────────────

3903 │中药材仓库地面是否整洁、无缝隙、易清洁。

────┼────────────────────────────────────────

3904 │中药材存放是否与墙壁、地面保持足够距离,是否有虫蛀、霉变、腐烂、泛油等现象发生,│并定期检查。

────┼────────────────────────────────────────

3905 │应用传统贮藏方法的同时,是否注意选用现代贮藏保管新技术、新设备。

────┼────────────────────────────────────────

*4001 │生产企业是否设有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

────┼────────────────────────────────────────

4002 │是否配备与中药材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人员。

────┼────────────────────────────────────────

4003 │是否配备与中药材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场所、仪器和设备。

────┼────────────────────────────────────────

4101 │质量管理部门是否履行环境监测、卫生管理的职责。

────┼────────────────────────────────────────

4102 │质量管理部门是否履行对生产资料、包装材料及中药材的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书。

────┼────────────────────────────────────────

4103 │质量管理部门是否履行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的职责。

────┼────────────────────────────────────────

4104 │质量管理部门是否履行制订和管理质量文件,并对生产、包装、检验、留样等各种原始记录

│进行管理的职责。

────┼──────────────────────────────────────── *4201 │中药材包装前,质量检验部门是否对每批中药材,按国家标准或经审核批准的中药材标准进

│行检验。

────┼────────────────────────────────────────

4202 │检验项目至少包括中药材性状与鉴别、杂质、水分、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指标性

│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

────┼────────────────────────────────────────

*4203 │中药材农药残留量、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含量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

4204 │是否制订有采样标准操作规程。

────┼────────────────────────────────────────

4205 │是否设立留样观察室,并按规定进行留样。

────┼────────────────────────────────────────

4301 │检验报告是否由检验人员、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签章并存档。

────┼────────────────────────────────────────

*4401 │不合格的中药材不得出场和销售。

────┼────────────────────────────────────────

4501 │生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是否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中药材生产实践经验。

────┼────────────────────────────────────────

460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是否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中药材质量管理经验。

────┼────────────────────────────────────────

4701 │从事中药材生产的人员是否具有基本的中药学、农学、林学或畜牧学常识,并经生产技术、│安全及卫生学知识培训。

────┼────────────────────────────────────────

4702 │从事田间工作的人员是否熟悉栽培技术,特别是准确掌握农药的施用及防护技术。

────┼────────────────────────────────────────

4703 │从事养殖的人员是否熟悉养殖技术。

────┼────────────────────────────────────────

4801 │从事加工、包装、检验、仓储管理人员是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至少每年一次。患有传染病、│皮肤病或外伤性疾病等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中药材的工作。

────┼────────────────────────────────────────

4802 │是否配备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检查。

────┼────────────────────────────────────────

4901 │对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人员是否定期培训与考核。

────┼────────────────────────────────────────

5001 │中药材产地是否设有厕所或盥洗室,排出物是否对环境及产品造成污染。

────┼────────────────────────────────────────

5101 │生产和检验用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是否符合生产和检验的要求。────┼────────────────────────────────────────

5102 │检验用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是否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校验。

────┼────────────────────────────────────────

5201 │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标准操作规程是否完整合理。

────┼────────────────────────────────────────

5301 │每种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均是否详细记录,必要时可附照片或图像。

────┼────────────────────────────────────────

5302 │记录是否包括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来源。

────┼────────────────────────────────────────

5303 │记录是否包括药用植物的播种时间、数量及面积;育苗、移栽以及肥料的种类、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莠剂)的种类、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

│法等。

────┼────────────────────────────────────────

5304 │记录是否包括药用动物养殖日志、周转计划、选配种记录、产仔或产卵记录、病例病志、死

│亡报告书、死亡登记表、检免疫统计表、饲料配合表、饲料消耗记录、谱系登记表、后裔鉴

│定表等。

────┼────────────────────────────────────────

5305 │记录是否包括药用部分的采收时间、采收量、鲜重和加工、干燥、干燥减重、运输、贮藏等。

────┼────────────────────────────────────────

5306 │记录是否包括气象资料及小气候等。

────┼────────────────────────────────────────

5307 │记录是否包括中药材的质量评价(中药材性状及各项检测)。

────┼────────────────────────────────────────

5401 │所有原始记录、生产计划及执行情况、合同及协议书等是否存档,至少保存至采收或初加工

│后5年。

────┼────────────────────────────────────────

快递包装标准化研究 篇7

网上购物的需求日益增长,带动了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快递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新兴战略性服务产业。根据CNNIC《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交易金额达到1.85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40.9%。同时据国家邮政局2013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91.9亿件,同比增长61.6%;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41.7亿元,同比增长36.6%。

然而,在网购带动快递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大量的包装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包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仅次于水质污染、 海洋湖泊污染和空气污染,已经处于第四位。目前我国快递包装存在着商品包装过度、重复包装、有毒包装等现状,在普遍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很少商家把精力用于节约物流包装成本上,并且我国快递包装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引导和制约,快递行业也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和工作体系。因此,快递包装标准化势在必行。

2我国目前快递包装存在的问题

2.1快递包装过度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我国快递业目前存在着缺少商品包装细分、重复包装、快递包装形式单一等现状,但最为严重的是过度包装。目前快递包裹主要来源于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网络购物平台,而且快递多为商家自行包装。为了避免运送过程中商品出现损坏,商家往往通过增加快递包装层数来确保商品的安全。通常一件普通商品的快递包装就能达到四层及以上,导致出现严重的过度包装现象。目前,快递包装材料主要以瓦楞纸板和聚乙烯塑料制品为主,生产一吨瓦楞纸板需要消耗木材约3.75吨,相当于砍掉17棵成年大树。我国每年因快递包装过度浪费的瓦楞纸板约18.2万吨, 相当于每年砍掉1547公顷的森林。

2.2快递包装质量参差不齐污染环境

我国目前快递包装材料不规范,包装质量不能保证。当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用再生料做成的快递袋,这些快递袋多由生活垃圾、化工材料再加工而成,内部残留有大量有害物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市场上部分胶带中含有大量的聚氯乙烯,经常接触会对人体皮肤和呼吸道造成伤害。同时,目前快递内填充物多为聚乙烯制成的气泡垫,其单层厚度为0.06~0.2 mm,比国家实施的“限塑令”中厚度小于0.025 mm的超薄塑料袋厚很多,难以被自然降解。这些有害的塑料垃圾埋入地下的降解周期超过200年, 同时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塑料垃圾焚烧时,会产生大量黑烟,同时会产生二恶英,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坏。

2.3快递包装回收困难

我国当前市场上的快递包装形式单一,多为简单包裹式包装。取出内装物时会对快递包装材料造成毁坏,影响快递包装材料的二次利用,致使快递包装材料的回收价值很低,回收成本巨大。目前,我国部分快递企业已经尝试对快递面单进行回收利用。通过与造纸厂签订安全协议,企业将回收超过半年的面单销毁并用以制造再生纸。同时,快递企业对运送过程中用于分包的塑料编织袋进行二次利用, 既控制了成本,又避免了浪费。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 企业进行快递包装回收的可能性不大,回收的包装材料损毁严重无法用于再包装,因此对于企业毫无经济价值。同时包装回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这是企业无法接受的。

3我国快递包装标准化现状

3.1快递包装国家标准不完善

2009年,国家发布《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规定了快递外包装材料的具体要求,但对于快递包装中大量使用的内填充材料没有具体规范。2012年5月1日起,《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包括基本术语、组织要求和服务环节三个部分,规范了快递服务的过程。快递包装环节是快递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目前我国快递系列国家标准中没有具体的规定,相关标准尚属空白。

3.2快递包装行业规范不统一

目前我国快递企业已经发展到15,000家以上。其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快递品牌为25家,他们的自营连锁公司和加盟连锁公司达到11,000家,占73%;具有影响力的外资快递品牌5家。由于缺乏完善、统一的快递包装国家标准,众多快递企业的包装都自有一套内部操作规范。但由于技术、观念等因素的局限性,这些内部操作规范主要侧重于快递内装物的保护, 对于过度包装、快递包装质量差等问题无法解决。

4制定快递包装标准的基本思路

4.1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涉及快递包装相关内容的重要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例如《中国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包装资源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是进行快递包装服务必须遵守的规则,也是起草标准的重要基石。所以在标准的研制过程中, 必须对相关的法律以及部门规章等都进行认真研究和梳理。凡是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都遵照其相关规定。

4.2充分吸收快递企业成熟经验

近年来,我国部分快递企业发展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标准是最佳实践的总结, 因此,制定标准时,需充分调研各类快递企业,广泛收集相关素材,最大限度地将我国快递企业的成熟经验吸纳进来。

4.3推荐先进快递包装技术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指导企业进行生产、保证标准能适应快递包装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制定过程中,尽可能地对相关条款进行细化,推荐先进快递包装技术应用,对能够形成统一规范的环节强化指导,从而促进快递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快递包装标准的主要内容

5.1包装材料

快递包装材料分为外部包装材料以及内部填充材料两大部分。外部包装材料分为封套式、箱式和袋式三大类,主要起直接保护作用。内部填充材料主要为弹性发泡类材质,用于吸收撞击,起缓冲作用。为了包装材料能有效起到保护作用,需对材料规格、材料性能等项目进行规定。同时为保证快递包装的方便和环保,需对材料外观、材料安全性进行细致要求。

5.2包装操作方法

快递包装操作方法包括封套、包装箱、包装袋三种包装材料的具体快递包装操作方法和特殊的局部包装操作方法。快递内装物根据易损程度不同,可分为易碎物品、较脆物品和普通物品,由脆值大小进行评定:脆值小于40G为易碎物品,脆值在41~90G之间为较脆物品,脆值在91G以上为普通物品。易碎物品和较脆物品优先推荐使用包装箱进行包装。快递一般包装操作包括包装尺寸选择、填充材料选择、填充方法、封装方法等项目。局部包装操作包括局部包装的选择要求和局部包装的加固要求。

5.3包装测试方法

为保证快递包装能有效满足快递运送过程中的保护要求,需对快递包装进行性能测试,并形成相关方认可的记录文件。主要包括试验条件、目测试验方法、材料试验方法、性能试验方法、性能试验强度值要求、测验结果评定标准。其中性能试验方法为核心内容,要根据运输条件进行理论极端模拟,包括跌落试验、压缩试验、碰撞试验、堆码试验和振动试验。

6快递包装标准化可行性建议及对策

6.1树立快递包装低碳理念和标准化意识

加强社会宣传是推广快递包装标准化、低碳化的重要保障。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大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树立快递包装标准化意识和低碳化理念,从而营造一个具有低碳意识的社会大环境,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 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从而带动绿色供应链在我国的发展。

全面深入地在快递公司内部普及快递包装环保低碳理念和标准化意识。一方面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强制执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快递企业普通员工进行普及性宣传和教育,以提升广大从业者对于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外,快递公司员工也应该加强快递包装标准化的意识,如若收到卖家提供的不符合快递包装标准的物件,应坚持拒收的原则。 这样才能从快递物流系统的源头出发,制定并实施相关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

6.2建立和完善快递包装相关的政策法规

政府应出台有关快递包装的法律法规,制定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例如:限制快递过度包装使其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通过环境保护法来规范和约束快递包装企业的行为;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控制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和社会公众建立完善有效的快递包装标准化机制;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快递公司予以一定程度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奖励以促进公司快递包装标准化、低碳化。改革现行执法体制,解决低碳化环境执法主体过多、执法权力过于分散、环境执法比较混乱的现状问题。加大执法力度, 进一步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强化监督体系。积极发动群众,做到全民监督,加强举报渠道的建设。对非标准操作的企业处理信息要公开化。逐步完善社会舆论监督体系,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形成一个行业自律、群众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局面。

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快低碳政绩考核体系的改革, 并以此为突破口强化快递包装行业标准的监管。改变现有的政绩考核制度,相应地减少GDP和税收在考核中所占比重,把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纳入考核范围, 并进行指标量化,形成合理的低碳政绩考核体系。

6.3建立并实施快递包装标准化运行机制

快递行业建立快递标准化体系,制定相关快递包装标准,倡导各企业组织专门的机构,协调统筹、 规划和管理包装标准化工作。快递包装标准化是提高快递包装质量的技术保证和物质保证,同时它也是供应链管理中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及节点企业间无缝连接的基础。快递包装的标准化可以保证资源和原材料的合理利用,并提高包装制品的生产效率, 保证在其物流整个供应链中的畅通。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快递公司的物资资金投入与顾客的快递费用支付,实现快递行业的长久发展与快递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6.4加强员工快递包装标准化教育培训

教育和培训工作是标准化推行的重要保障。在快递企业、快递代理点推行标准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务必要克服快递包装流水线上的一些操作问题,如:分工不清、责权不明、流程不畅、基础标准化管理工作混乱、低碳意识薄、效率低、包装水平不高等。因此,所有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快递包装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统一的标准化培训,并且应非常熟悉各种物品的包装标准,从而实现其低碳化、标准化的运行。

培训的内容要经过严格的核查与检验,并要在实际包装过程中进行同步检验与修改。培训内容部分可如下:针对无特别缓冲防震要求、无特别大的尺寸、无特别的温度和密封要求的普通货物,如何在保证内部物品完整、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最接近尺寸的规格箱;如何选择最环保低碳的内部填充材料以及填充数量;如何针对易碎品(易损品)选择合适的包装箱、固定产品、固定部位;如何有效保护突出部分、 缓冲材料的选择等等。

摘要:本文以低碳化为视角,运用文档调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数理统计、模型构建等方法,从消费者、快递企业、快递代理点及电商四个角度对快递包装标准化现状进行全方位调查分析,并基于低碳化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快递包装,标准化,低碳化,对策

参考文献

[1]曾毅,张雨辰,王世川.《快递服务》国家标准深度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2,(6):61-64

[2]安冬梅,王汉新.提高快递包装规范性的有效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3,(6):322-323

[3]孙秀艳,宋亚迪.快递包装,如何避免污染[N].人民日报,2014-1-25(009)

[4]Piras,Bryan A.;O'Connor,Daniel M.;French,Brent A.(2013).Systemic Delivery of sh RNA by AAV9 Provides Highly Efficient Knockdown of Ubiquitously Expressed GFP in Mouse Heart,but Not Liver PLOS ONE,8(9),432-435

[5]Zeng,Junyan;Qu,Qiumin.(2013)Characteristics of JC virus VLP-Z for targeting gene delivery.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30(3),572-6

中药材包装标准 篇8

因企业文化不同,不同的终端用户根据产品的特性都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制定方法,笔者将结合自己在乳品行业的相关工作经验,来谈一下乳品企业内部包装标准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包装标准制定原则

1.满足企业文化的需求

乳品企业最为重要的职责是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那么包装验收标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包装的安全性。包装不仅要保证内装乳品的安全,还要保证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以及生产加工过程中企业员工及工厂的安全。

2.符合所使用地区的法律、风俗的要求

包装标准一定要符合所使用地区的法律要求,保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是合法的。一般来讲,我公司制定标准的原则,要高于法律规定的指标,同时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此外,制定包装标准时还应尊重所使用地区的风俗,尤其是有特定风俗的地区,在包装标准中应严格规定特殊的要求,如包装中不能出现具有歧视性的语言、图案、颜色及形状等。

3.考虑包装内装物的特性及生产设备的特殊要求

不同乳品对环境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且对保存环境和运输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制定包装标准时一定要考虑到乳品的特殊性要求。

不同的生产设备对包装材料的要求是不同的,如高速包装机不仅对于关乎走膜性能的摩擦系数有一定要求,还要考虑到薄膜的低温热封性能等。

4.考虑包装标准执行过程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包装标准制定后,由所在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来执行,所以还要考虑包装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如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的人员,检查设备是否满足包装的检测需求,同时还要考虑执行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性。例如,包装标准中某一个指标的检测方法可能有多种,但不同方法对检测人员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那么就应从安全性最高的检测方法着手,同时考虑与其安全性同级的检测方法的成本,最后确定使用哪种检测方法是最合理的。

5.考虑供应商的实际情况

制定包装标准时一定要进行行业水平及背景的调查,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确保制定的包装标准符合现实情况。不能一味地提高标准,否则不仅会造成成本的上升,还可能会出现供应商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

包装标准制定的一般流程

1.背景资料调查

包装标准背景资料的调查内容应包括所起草标准的使用范围,国内外对包装材料的法规,使用地区的法律、风俗、气象资料,包装材料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本企业对包装材料的特殊性要求等。背景资料是包装标准起草的基础,内容一定要详细,并有具体的数据作为支撑。

2.起草包装标准

分析完背景资料后就是起草包装标准,该过程需要确定包装标准的基本框架。每个企业都有符合自己的标准模板,起草标准时只要参考模板填入特性内容即可。但标准框架一定要符合一个原则,即一切从标准所使用人员的角度出发,方便质量部门人员及供应商的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中所用词语要尽量避免歧义,减少描叙性指标,多用数据来确定指标的要求。如果无法避免描叙性指标,应用简单、可操作的语言,确定参照及明确的操作方法,并撰写标准编制说明。

3.意见征集及定稿

没有任何一份标准起草完成后就能定稿,还需要征集各方意见和修改。标准的意见征集过程是标准制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要向该标准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部门征求意见,还要向主要供应商征求意见。

此过程需要反复斟酌标准中每一个用词,并对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性试验,取得关键的基础数据,并反复修改,最终各方达成一致。

4.确定标准的修订原则及发行、作废制度

没有任何一个标准能满足所有的使用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革新,需对标准进行定期修订,如果遇到重要变革,应进行紧急修订。当包装不再使用或标准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时,应及时对标准进行作废处理。

包装标准的基本框架

包装标准一般由以下3部分构成。

1.包装标准的基本信息描叙

包装标准的基本信息描叙一般包括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标准制定及修订内容信息,标准适用范围及引用文件说明。这些基本信息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2.包装标准的技术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此部分是包装标准的核心部分,也是对包装材料的具体要求。包装标准技术指标一般包括:声明性要求、感官要求、物理机械性能要求、卫生性能要求及特殊性,以及检测方法的规定。

(1)声明性要求,是指对国家法规、安全性要求,以及特殊加工方法的声称,这些声明的内容是要求供应商必须承诺的内容,是供应包装材料的基本前提。例如,我们要求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加工助剂满足GB 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要求某种包装材料必须添加某种原材料,或者必须使用某种加工工艺。

(2)感官要求尽量少,如果无法避免,应使用确定的、可操作的语言进行描叙,感官指标一般包括印刷质量、颜色、异物、异味等。

(3)物理性能要求,主要是确定包装材料对产品的防护性能,如透氧性、透湿性、戳穿强度、断裂伸长率等;确定包装材料的使用性能,如摩擦系数、热封温度等指标。

(4)卫生性能要求规定使用包装的安全性,卫生性能可分为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制定卫生指标的基本原则是:卫生性项目及其具体指标数据应等于或者高于国家标准法规要求。

(5)检测方法是包装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标准中准确说明每个指标所采用的具体检测方法,对于引用的检测方法一定要标明其标准号和版号。

3.包装材料的包装、标示、储运等相关说明

此部分规定包装材料所采用的运输储存方式、使用期限及包装的要求等。附录文件是对包装标准的重要补充,其中可以规定包装标准的检测频率以及抽样方式等,也可以是检测表单的标准化样表,或者相关包装材料的图纸文件。

根据包装标准制定的原则、一般流程、包装标准中的基本框架,结合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符合各自公司实际情况的包装标准。

总之,包装标准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服务的,应符合公司企业文化,同时也服务于广大供应商,是对社会公众的庄严承诺,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上一篇:初三中考数学复习资料下一篇: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