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的七要素

2025-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流程的七要素(推荐4篇)

流程的七要素 篇1

正如我一再说的那样,服务的本质是连接,而在物质本身的提供已经比较丰富的情况下,对于人人、人物、物物连接的过程、环境、方式、效率及其让服务对象产生的感受的关注度与讲究性就大大提高了。当经济支付能力达到与对于连接过程的讲究平衡的条件下,服务业的大发展时机就到了。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服务创新的具体关键表现点在哪里呢?

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特定化与对其需求关切的深度化,这样连接设计才能做到更为具有针对性与匹配性,过去简单的物品提供与普泛化的供应方式将为更有对应性的设计所取代。服务战略:虽然最佳的服务未见得一步到位,但是服务者为实现其服务目标而建立了更多持续性、进取性的发展步骤与资源整合方式,服务更像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组织行为,而不再是长期不变的小本经营。

服务设计:将对于服务对象的洞察作为商品、服务渠道、服务行为的统合性拟制的基础,构成一个价值同

一、整体协调的服务流,而商品与技术成为服务流中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相对独立的自主价值载体。

服务流程:将服务连接从开始到完成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设计,并将各环节的指标要求、考核标准有形化、规范化与即时化,甚至有必要借助于手册化与信息化的方法加以固定与追踪。服务流程将成为服务管理的核心,并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变化,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服务管理:将服务流程的控制、执行、训练、监控、优化作为核心工作内容构成了服务管理的关键,在扩大的流程里,服务企业的客户管理、员工管理、支持体系管理均成为大服务流程的组成部分。在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管理流程开发为与服务流程平行或者关联的内控流程,提出更为清晰的要求。

服务资源:确保服务品质的提升、服务覆盖面的实现、服务人才的配置与服务进化效率的及时性,需要在资本、技术、人才训练与获得等方面有积极有效的作为,因此服务企业在企业发展的时候需要有相应的资源配置策略。

流程的七要素 篇2

3.0T核磁共振磁场强度高、磁体精度高,对周围环境及屏蔽工程的要求非常高。在场地准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和场地要求施工。总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见图1。

1.1 机房选址

核磁共振的机房选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机房周围附近不能有大型的变电站或变压器输电机组,必须远离电梯等大型动力电用电设施,以避免加重屏蔽工程的难度。为了便于磁体的运输安装,一般将磁共振机房定在医院大楼的一楼。

1.2 场地设计及土建施工

厂商派场地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并根据磁体质量、磁场强度以及周边环境提出场地设计方案,同时交由专业设计单位设计场地土建、水电施工方案。医院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1.3 屏蔽施工

屏蔽施工一般由专业的施工单位来完成,主要包括射频屏蔽和磁屏蔽。一般采用0.5 mm厚的铜板在机房四周六面构筑一个密闭无缝的六面体。在机房内的用电设备,如供电照明、心电监护、高压注射器等均不能采用交流220 V供电,而要采用电池或直流电源供电。屏蔽工程结束后,要用专业设备对磁体间进行无源匀场检测[1]。

1.4 空调和水冷机的安装

水冷机安装在室外,为氦压机和磁体内的梯度线圈提供持续恒温的冷却水。同时,还必须安装备用自来水管,当水冷机出现故障不工作时,要用自来水紧急冷却氦压机和梯度线圈,以防止液氦蒸发,导致失超。

核磁共振系统的控制设备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必须采用专业恒温、恒湿的高精度空调对其进行温度和湿度的调整。空调主机安装于设备间,同时有风管连接到磁体间,对磁体间的温湿度进行调节。

2 场地环境要求

系统所在的位置必须保证运行中既没有外部的干扰而影响磁场的均匀性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又要保证人员的安全和其他敏感设备的功能不受磁场的影响。

在0.5 mT限制区域需要设磁场警告标志,如果磁通密度在指定区域超过0.5 m T,必须设置警告标志并作限制进入措施或当地的限制规定。

2.1 磁场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某些设备的功能会受到磁场的影响,所有这些设备和系统在布局时必须参考该设备最大允许的磁通密度,其取决于每个设备和系统部件的敏感性,见表1。

2.2 外界对磁场的干扰因素、原因和补偿

(1)静态的干扰,如铁梁、钢筋水泥,特别是磁体下方。其应满足最小间距/最大质量的要求(见表2),而磁体匀场仅能部分补偿此影响[2]。

(2)动态的干扰,如运动的铁磁物品。为避免此影响,满足最小的间距的要求是必须的。最小的间距取决于移动方向和磁场方向。

(3)交流50 Hz工频干扰,如电缆、变压器等。

2.3 噪声

磁共振设备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各功能间的噪声要求见表3,应依据当地的法规,做噪声控制处理。

dB

2.4 建筑物震动

影响磁体的外部震动和冲击会降低图像质量。在0~50 Hz频率范围内,由建筑物传给磁体的各个方向最大震动加速度不能超过-80 dB(g)。

2.5 现场检查

在磁共振的安装准备过程中,对特殊情况,必须对场地是否满足设备对场地的基本要求进行检查。该检查可包括磁场、射频干扰和建筑物震动的检测。同时,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其他审核,如建筑结构确认、承重确认、现场安装准备的执行和管理等。

3 主要部件质量和尺寸对场地的要求

3.1 磁体和检查床

以西门子3.0T核磁共振Magnetom Verio为例,在液氦达到70%的情况下,磁体和检查床总重约8 300 kg。因此,扫描室地面必须是结实的地面及具有充足承重能力,如混凝土,且承重应符合安装要求并得到建筑设计部门的认可[3]。

具体要求如下(以cm为单位,不按比例):

磁体和检查床所在地面(3 m×3 m)的水平误差不得超过±2 mm。

支撑面承重力分布见图2,分别为:

4个支撑面,每个25×25 cm(625 cm2),支撑面1=22.2 kN,支撑面2=23.5 kN,支撑面3=13.3 kN,支撑面4=20.8 kN。

3.2 系统控制机柜

以西门子3.0T核磁共振Magnetom Verio为例,MR系统共有3个机柜。GPA/ACC重约1 250 kg,SEP重约340 kg,35 k W射频柜重约500 kg。为避免磁场的干扰,GPA/ACC和SEP机柜必须放在5 mT磁力线范围以外,35 k W射频功放柜必须放在1 m T磁力线范围以外。

4 电源及地线要求

4.1 电源要求

配电设备的安装要符合国家标准,具体指标要求如下[2]:

电压为380/400(1±10%)V,三相五线制;频率为(50±1)Hz;线间不平衡最大为2%;接入功率VQ-engine为110 kW;瞬间功率为140 kW;线内阻最大为95 mΩ;主交流接触器最小为100A。

磁共振主机供电应该直接从医院主变电站连接至磁共振主机专用配电箱,不再连接其他负载。辅助设备供电(空调、冷水机等)另取线路,以避免一些频繁启动的高压设备,如电梯、电动机、泵、压缩机等对磁共振主机的电源干扰。

为保证电源内阻要求,主电缆线截面积不得小于50 m2。根据国内电网状况,推荐配备整机UPS或稳压电源,建议容量为140 kW以上。

4.2 接地线

应请专业人员设计及安装接地线,系统设备要求绝缘良好的专用独立地线。接地电阻要求通常不大于2Ω[1]。地线应连接至磁共振专用配电箱。

4.3 扫描室内的照明和插座

直接靠近磁体照明设备的工作寿命会受到磁场的影响。灯丝会随电源的频率而振荡。因此,要求扫描室采用直流照明电灯。直流电源的交流残余波纹应≤5%。不使用调光器。由磁性物质所构成的用电设备被用在扫描室内会由于磁场的原因产生危险,因此建议扫描室内不安装交流插座[4]。

5 冷却水的参数要求

5.1 冷却水水质(见表4)

5.2 水冷系统(见表5)

以上所提到的数值是参考于MR系统机柜的输入端。与水冷机等相关的压力和温度的损耗不计在内。

6 射频屏蔽

6.1 屏蔽要求

(1)MR扫描室要求要有射频屏蔽。此保护系统防止射频对外部环境的干扰,同时也防止来自外部环境对磁共振系统的干扰。

注:1 bar=105Pa

(2)射频屏蔽需要的衰减值:90 dB以上,在频率范围15~128 MHz内。这些值必须在磁共振系统安装之前由专业部门(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等)测量确认。

(3)所有连接进扫描室的管线,如直流照明、氧气管、控制电线、风管进回风口、失超管等必须通过安装在射频屏蔽上的各种滤波器才能进入。

(4)屏蔽室要通过磁共振系统接地,严禁单独接地。屏蔽室对地绝缘电阻要求大于100 MΩ。

6.2 失超管

(1)超导磁共振有液态氦气用于维持超导状态。正常情况下有少量挥发,磁体内灌装的氦气由液态转为气态,比例为1∶700(单位:L)。因此,必须有1根足够粗的失超管由磁体上部的出气孔通向室外大气,长度不能太长,尽量减少直角转弯,而且出气口必须避开人群聚集区域。

(2)失超管必须由非铁磁性金属(如不锈钢管等)制成。

7 液氦

(1)对于超导磁体,液氦(He)和氦气是消耗品。运送这些液体进检查室需要使用专用的容器。容器的大小和质量应该向当地的制冷剂供应商确认。

(2)磁体冷运离开工厂时液氦面大约是70%。在冷头不工作的状态下,运输过程中液氦挥发每天约为5.4%,磁体就位静止后液氦挥发每天约为4.0%。为了尽量减少液氦的挥发,磁体到达现场后,应使冷头尽快投入工作。

(3)在超导状态下,磁体的液氦面警戒水平为40%。当液氦面降至40%时,需立即进行液氦补充,否则,一旦失超,会损伤磁体。

8 结语

如果在场地选址、屏蔽施工、土建水电施工及空调、水冷机等附属设备的安装过程中不慎重或出现失误,将会导致设备安装完成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图像伪影和干扰,从而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验收和使用。为了使整个系统及其辅助设施的安装满足使用要求,必须总结一套科学、规范的场地设计安装流程,使核磁共振的采购、安装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黄邻彬.3.0T超导磁共振安装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1):100,102.

[2]朱弋,阮兴云,徐志荣,等.新一代超导核磁共振安装要素[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0):45-46.

[3]陈怀亮,袁芳,刘毅.MR机房选址与环境安全问题的探讨[J].安徽医学,2010(10):28-29.

流程的七要素 篇3

1.一定要从客户的视角出发来审视流程。

客户视角是至高无上的标准,自然凌驾于内部便利之上。我们一个从事金融服务的客户当时正在经历制定服务标准的前端步骤。就在这个环节,首席执行官获知,因为分行员工权限水平有限,所以客户需要等待超长时间。至于这些层级的权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所有人都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这些层级的存在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每次他们提出质疑的时候,都会被告知这些层级是必不可少的,是为了保证机构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于是,这位首席执行官马上着手进行改革,在将风险管理控制在适当水平的前提下改善客户体验。他挑选了一个小组的员工,要求他们在当天开完外出会议后回公司和自己碰头,共同讨论这些政策是否重要。最终,他们对原有政策进行了修改,在改善客户体验的同时(例如缩短了客户等待的时间)也赋予了部分职员更多的权利。当然,公司适当的风险控制水平也得以延续。

2.流程一定要符合机构的服务愿景如出一辙。

如果公司的服务愿景将重点放在“客户舒适度”上,那么每个流程的设计目标就应该是不遗余力地提升“客户舒适度”。所有流程同时还需要遵从机构的核心价值观和服务标准。价值观与标准要凌驾于流程与程序之上。机构的服务愿景、价值观和标准应该作为筛选标准,所有流程都应该按照这一标准进行检验,从而保证它们和对机构至关重要的因素契合得天衣无缝。如果服务实施的速度是影响客户忠诚度的关键因素,并且在服务愿景和服务标准中有所体现,那么机构流程就需要通过“服务速度”的测试,当然测试中应该使用客户对时间的定义。

3.流程还应该缔造出色的内部服务,不能仅仅专注于外部服务。

如果内部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接工作漏洞百出,系统稳定性摇摇欲坠,这种流程问题就会导致服务人员的“士气”萎靡不振。实际上,这种漏洞可能真实存在,也可能仅仅是一种态度。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它们都会为实现出色服务设置重重阻碍——客户交接(包括内部客户与外部客户)或问题交接的工作可能无法顺利进行,因而影响到客户在流程各步骤之间的操作顺畅程度。如果内部服务与外部服务之间出现了无法两全齐美的情况,那么永远要将外部服务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换而言之,在设计新流程(或为了流程联合而审视流程)的过程中,外部客户的需求和认知应该被视为当务之急,超过对内部服务便捷度和效率性的考量与照顾。

4.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流程变革一定要从可能对客户造成的影响出发,进行全面检查。

只有考虑了这一因素,我们才能准确计算出投资回报。机构经常单纯依靠“投资回报”对流程变革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对变革可能对客户产生的影响不闻不问。这样片面的做法在业界屡见不鲜,变革对客户忠诚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就这样被忽略掉了。例如,通常情况下,企业资源规划举措大多完全从技术成本和变革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评估,企业很少会对该举措对客户忠诚度造成的影响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最终结果就是,客户因为变革实施之后服务标准急转而下而怨声载道。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局面总会让客户忠诚度一落千丈。

5.公司一定要定期对流程进行更新,从而保证流程能反映客户对流程预期的不断变化。

每年都要挑选出前十大最为重要的流程——也就是那些被认为会最大限度影响客户忠诚度提升与维持的流程,对其进行“联合检查”并依照检查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如今,随着客户从各种类型的机构获得更多效率水平的服务体验,客户预期已经到了瞬息万变的程度。对比客户服务预期保证流程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对于一个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就好像我们每年都希望医生给我们做一个细致的全身体检一样,公司最重要的流程也应该经过年度评估的严谨审核,从而保证服务实施的效率。

6.那些已经无法实现目的的流程应该立即废止。

因为它们的存在可能会让相关人员产生错觉,想当然地以为这些已经一无是处的流程仍必不可少,导致一些管理人对其视如己出,全力捍卫。那些根深蒂固的流程往往被管理者顶礼膜拜,有些人甚至想当然地以为,这些流程是不容置疑的。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客户的经历。

这位客户所在的公司一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客户和机构中员工通话的困难程度,直到有一天,一位别人引荐的潜在大客户的一番话让他们醍醐灌顶。当时,这位客户讲述了一个已经过时的语音回复系统让自己遭遇了一次怎样纷繁复杂的服务体验。他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了当他发现无法和人工服务语音通话之后,自己不可名状的沮丧心境。听了这位客户推心置腹的一番话后,这家公司马上召集了一群高管人员,然后让他们对公司的语音系统进行测试。当他们开始扮演客户的角色,却发现自己为客户联系他们优秀的客服团队设置了重重阻碍时,这些人充分体会到了客户不断上升的失望情绪,同时也因此感到无地自容且羞愧难当。语音回复系统在最开始启动时确实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效率,但是因为多年以来一直停滞不前,所以如今已经沦为了让客户头痛不已的一种障碍。如果公司每年都对流程进行一次“检查”或“重新整合”,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7.如果流程无法为服务人员提供便捷,那么它们永远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流程”。

领导者需要为流程的“士气”负责,而不是扮演流程管理者或所有者的角色。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忠心耿耿并且干劲十足的员工才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服务为公司争取忠实客户。我们也需要将员工参与度作为一个筛选条件,来检验流程对置身其中的员工所产生的影响。我们知道,高管们会密切关注公司的客户指标,从而寻找能够判断客户忠诚度起伏的蛛丝马迹。他们还会认真研究客户信息,从而找到流程联合过程中出现任何显示客户忠诚度起伏的证据。如果信息显示,需要进行流程审核或者重新设计,那么高管们就需要担起责任,执行相关措施。而流程所有者的角色就是确保流程完全按照具体设计运行。

通常情况下,流程管理者会察觉到流程中任何“不愉悦”的早期迹象,可能因此会发出警报,报告流程已经到了出现偏差的程度。这时候,高管们就要义不容辞地挑起重担,保证重新整合的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任何调整均已实现。如果将流程“士气”工作交给流程管理者,因为他们与流程的结合过于紧密无间,往往会因为当局者迷而无法发现哪些方面亟待变革。

想要将流程维持在一个“快乐”的状态,其中的秘诀就在于,我们应该牢记流程只是手段,不是结果。如果我们将其作为呼来喝去的奴隶,即便流程真正出现问题,相关人员也会忍气吞声,最终这一流程将会在客户眼中变得一无是处。而如果我们将其视作不断做出贡献的合伙人,那么整个流程的联动就得以实现,而我们也会赢得客户投入度。

服装厂基本工艺流程要素 篇4

我先介绍一下我实习的单位:丹东安清制衣有限公司。丹东安清制衣有限公司是一九九三年兴建的中外合作企业,工厂现有固定资产2080万元,职工1020人,其中,高、中级管理人员48名,技术人员50名,拥有先进的生产及特种设备920余台、套。全厂共有十四个车间,九条服装生产线,年出口供货5000余万元。自建厂以来,工厂始终是丹东地区服装行业产值利税和出口创汇大户。建厂以来,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合格率和合同履约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百。工厂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且有强大的资金保证每个合约的圆满完成。现在所有往来客户对工厂也都十分满意。

自7月15日起,我参加了该厂的工作。这次实习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参观服装厂,让我们对服装厂的整体运作有所了解。还有一部分是我们做一些后期整理的工作,体会一下在服装厂中的感觉,在书本上的知识是否可以发挥作用。

首先是参观服装厂,在参观中初步了解了服装厂的整个运营情况.对与一个服装厂它的基本流程是:订单→生产→库存→客户.订单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生产则是保证工厂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库存是服装产销的必经阶段;客户是企业获取生存的对象.它们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对其进行的初步了解启发了我对生产效益的理解。以下是较详细的过程:

一、服装制作基本工作程序

1.1 定单用规格表(款式样、批办样、产前样)服装在制作前要先填写好定单规格表,按照制作服装的不同样办,定单规格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1.1报价用规格表------款式样

款式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设计师看款式效果及生产的用料计算。一般情况下用同类布料打样,允许辅料代用。对生产工厂来讲,此规格表仅仅是供报价用,以便争取得到真正的定单,在运用这个表格时应注意每个项目内容与规格,因为这些内容与规格往往同成本直接相关联,任何有利于降低成本而又不改变原有服装的基本要求的方法和建议都可以采讷。所有在此规格表中变化的内容,都必须做出注释,以便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时候前后对应。

1.1.2样品规格表------批办样

批办样此规格表主要用于打批办样。批办样制作前,根据提供的款式样和样品规格表中具体要求逐项进行操作,检查样品的织物组织、结构规格、测量所有的尺寸,确信各个点的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把款式样和规格表给相关的技术人员,审查各疑点难点,以便全面了解样衣的情况。原则上,打批办样用正式主料和辅料。

1.1.3大货生产规格表------产前样

产前表此规格表主要是批办样被客户批准后客户才提供的表格。只有这个产品规格表才是供工厂大货生产用。如果用以前的规格表代替,经常会发生差错,因为经过打样后,客户常更改原有的尺寸,而这个尺寸的更改又往往是不起眼的,在大批生产经营之前,还须打一次样,叫做产前样,在制作这个样衣中,所有的主料和辅料都必须用以后生产中要用的料,客户完全认可后方可大批开裁。

二、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

服装生产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布料物料进厂检验、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入库等八个工序。

1布料物料进厂检验

布料进厂后要进行数量清点以及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检验,符合生产要求的才能投产使用。把好面料质量关是控制成品质量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进厂面料的检验和测定可有效地提高服装的正品率。

物料检验包括松紧带缩水率,粘合衬粘合牢度,拉链顺滑程度等等。对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产使用。

2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是确保批量生产顺利进行以及最终成品符合客户要求的重要手段。

在批量生产前,首先要由技术人员做好生产前的技术准备工作。技术准备包括工艺单、样板的制定和样衣的制作三个内容。

工艺单是服装加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服装的规格、缝制、整烫、包装等都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对服装辅料搭配、缝迹密度等细节问题也加以明确。服装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应严格参照工艺单的要求进行。

样板制作要求尺寸准确,规格齐全。相关部位轮廓线准确吻合。样板上应标明服装款号、部位、规格及质量要求,并在有关拼接处加盖样板复合章。在完成工艺单和样板制定工作后,可进行小批量样衣的生产,针对客户和工艺的要求及时修正不符合点,并对工艺难点进行攻关,以便大批量流水作业顺利进行。样衣经过客户确认签字后成为重要的检验依据之一。

3裁剪

裁剪前要先根据样板绘制出排料图,“完整、合理、节约”是排料的基本原则。4缝制

缝制是服装加工的中心工序,服装的缝制根据款式、工艺风格等可分为机器缝制和手工缝制两种。在缝制加工过程实行流水作业。

5锁眼钉扣

服装中的锁眼和钉扣通常由机器加工而成,扣眼根据其形状分为平型和眼型孔两种,俗称睡孔和鸽眼孔。睡孔多用于衬衣、裙子、裤等薄型衣料的产品上。鸽眼孔多用于上衣、西装等厚型面料的外衣上。

6整烫

服装通过整烫使其外观平整、尺寸准足。熨烫时在衣内套入衬板使产品保持一定的形状和规格,衬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缩后规格过小,熨烫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间较为安全,不易烫黄、焦化。这里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当然也都有其配套的机器,主要机器设备有:设计、裁剪、粘合、缝纫、饰绣、琐钉、熨烫、包装和其他辅助材料.只有在正确掌握了服装的工艺流程之后才能更好的制作出高质量的产品,而这些往往从课堂中难以既准确性又争对性地去获取.三、成衣检验

成衣检验是服装进入销售市场的最后一道工序,因而在服装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影响成衣检验质量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因而,成衣检验是服装企业管理链中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检验观至关重要,质量检验是指用某种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这些测定结果与评定标准加以比较,以确定每个产品或服务的优劣,以及整批产品或服务的批量合格与否。与所要求的质量相比,生产出的产品性质会参差不齐,有一定的差距。对于这种差距,检验人员需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定产品合格与否。通常执行的标准是:属于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合格品;超出允许范围内的差距判定为不合格品。

四、包装入库

服装的包装可分挂装和箱装两种。箱装一般又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之分。内包装指一件或数件服装入一胶袋,服装的款号、尺码应与胶袋上标明的一致,包装要求平整美观,一些特别款式的服装在包装时要进行特别处理。例如扭皱类服装要以绞卷形式包装,以保持其造型风格。外包装一般用纸箱包装,根据客户要求或工艺单指令进行尺码颜色搭配。包装形式一般有混色混码、独色独码、独色混码、混色独码四种。装箱时应注意数量完整,颜色尺寸搭配准备无误。外箱上刷上箱唛,标明客户、指运港、箱号、数量、原产地等、内容与实际货物相符。

在参观中我真正见识到了工厂的先进设备,比如在参观样板制作,在参观这个环节中,我看见了CAD软件系统的应用,以前只是听说从没有真正的看见CAD软件与CAD硬件的相结合应用,真正见到了,感觉到这么繁琐的工序,只要一个人操作电脑就可以完成,感觉到了将来的就业压力。接着,我们就投入到了工厂工作中。我们实习只有几天的时间,又是大学一年级,所以我们只是帮忙后期整理工作。虽然我只是做一些细小而琐碎的工作,但是我到了后整理车间也是学习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发货起,服装厂是异常的忙碌,尤其是我所在的后期整理车间。锁眼、钉扣、整烫看似这些不经意的小工序,都是很重要的。我还剪过一天的线头,明白了在客户验货时,小小的线头都变得至关重要。我做过一天把马甲和外套用扣子扣起来形成一件衣服的工作,这让我明白了,扣扣子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不是随便扣上就可以的。看来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工作时枯燥无味的,但是这一点的苦都吃不了我以后还怎么工作。

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不长,但我认为实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证明你学到知识的多少,关键是你是否抓住了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慢慢的发觉并不可以将“理论”直接的运用于“实践”,而是需要敏捷的反应力和成熟的思考力相辅相成的.而这些不仅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还需要一种叫做“智慧”的东西。相信经过这次实习后,我会更加认识自己,明确自己在今后要奋斗的目标与方向,勇往直前,直至达到成功的彼岸!服装厂简介:工厂主要是按订单的须求生产的,服装样式由专业的设计师设计,服装涉及多方面的。工厂主要由当地人和民工组成。工厂总工人数大约二百人。从事服装生产的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剩余人分别从事:采购、设计、检查、仓库、销售、会计等多个部门。工厂着重于下一季度的服装生产。主要在内地市场销售,有时会涉及外国的订单。目前前境不容乐观,工厂内、外部都存在很多的隐患。

实习主要内容:由于种种关系,本人在实习期间跟随相关的采购人员进行学习,主要学习采购相关方面的知识。

1、调查各大原料厂的相关背景,供应物料的质量和价格状况。进行对比,选择合理的原料供应商。

2、熟悉不同原料的差易,学会判断和检测物料的质量。

3、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因未来发展铺路。

4、合理选择原料的供应商,订立合同关系,学习相关的合同法律知识。

5、有时会涉及到仓库管理的相关方面,认识到怎样合理地进行采购。

个人心得体会:

一、认识到采购的主要内容:

1、接受采购要求或采购指示。

2、选择和管理供应商。一个好的供应商是确保供应物料的质量、价格和交货期的关键。

3、订货。

4、订货跟踪。指订单发出后的进度检查、监控、联系等日常工作,目的是为防止到货延误或出现数量、质量上的差错。

5、货到验收。

二、认识到采购物料的各方面的轻重和不同物料的采购管理策略组合。

三、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特别是工厂与工厂之间的供应和销售关系,正确查找合适的合作关系。

四、认识到仓库的管理对合理的采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人看法:可分为四点。

一、从资本集约度分析。工厂大部分工序都是由人来完成,在流程中人力和设备不能有机结合,严重降低生产效率。本人认为运作管理人员应考虑哪些任务由人完成、哪些任务由机器完成的问题。

二、从资源柔性分析。所谓资源柔性是指一个生产运作系统能否灵活对应产品品种变化和产量变化的能力。在本工厂中,不论在设备柔性还是在人员柔性方面都有所决乏。特别是在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不同种类时,难以在较短时间内从一个品种变换到另一个品种。生产工人大部分都不能执行较宽范围内的多种工作任务,不能在任务的多个环节和流程中进行调配。

三、从顾客参与分析。它的形式通常是让顾客参与产品设计。工厂正是由于设计方面的问题导致产品销售的不佳。建议工厂以顾客化产品为竞争重点,允许顾客提出自己对产品构成、配置等方面的要求,即允许顾客参与产品设计中来。在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工厂一方面要不断地降低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必须不断地提供适合顾客要求和口味的产品,而顾客参与这种形式,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两方面的益处。

四、从资金预算分析。工厂生产涉及到资金的投入,一个企业的大部分固定资产实际上都是被生产运作职能所占用的,因此工厂的资金预算往往与运作决策密切相关。为此,在进行流程的选择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可能的预算以及投资回报等财务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要求工厂要合理地处理人力与设备的投入关系堤高人力和设备的资源柔性积极加强产品设计的顾客参与合理地进行资金预算。

上一篇:新员工自我介绍下一篇:学习共青团十八大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