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分析(推荐10篇)
一、写作原则
科技论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学术交流,其第一原则是“以读者为本”,一切为了读者简明、全面、正确地了解所发布的科技工作与成果。为了贯彻这一原则,在撰写科技论文的时候要考虑到该文可能的读者群,或者文章所投期刊杂志的读者群,确定是否进行相关的专业背景介绍,或多少程度的专业知识介绍。
二、发表条件
关于论文发表的条件,先从科研成果档次说起。科研成果大致划分如下四类 :第一类 :创造新的理论与方法,发现重大现象与规律 ;第二类 :对已有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拓展,对已发现现象有新的解释 ;第三类 :利用现有理论与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发现新的细微现象或规律 ;第四类 :重复前人工作。第一、二类论文可发表在国外高水平刊物,第二、三类论文可发表在国内高水平刊物,第四类则不宜公开发表。
三、论文结构
科技论文可以大体分为两类 :理论计算类(数值模拟类)、实验类。
1. 理论计算类文章的结构
(1)引言。(2)理论与方法。(3)方法的验证(若 2 中所采用的为新方法,则需要验证,若不是新方法,则不必验证)。(4)建模与分析(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边界条件,模型介绍等)。(5)计算结果与分析(如果所处理问题的建模过程较简单,则 4和 5 可以合并)。(6)结论。
2.实验类文章的结构
(1)引言(与理论分析类相同)。(2)实验的理论方法(实验方法正确性的验证)。(3)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该部分的介绍越详细越好,保证可重复性,试验装置的理论分析,模型特性的解释)。(4)实验过程(详细说明实验的`步骤,当实验参数有改变时,可列表作出比较)。(5)实验结果分析 :正确性如何评价,结果的意义和价值,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四、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
1. 组成部分
(1)题目。命题的原则为“读题知意”,切忌“大而无边”。即读者看完题目后,就知道文章大概要写什么,“大而无边”的题目,不仅文章内容与题目不符,而且由于题目覆盖范围太大,将直接导致后续研究者无法再撰写此类文章。例如某文章题目为《先进反应堆板状燃料元件流致振动研究》,而文章中研究的只是两块平行板在流体轴向流过时的振动,则不仅文不对题,而且如果后续研究者再做此类的研究,例如研究三块板,乃至更多板的振动,就无法再写题目了,这都归根于命题范围“大而无边”。
例如某文章的题目《矩形通道中单块柔性平板流致振动实验研究》,为了使题目更能表明文章的内容,可以将其改为《矩形通道中两端固支柔性单板湍流振动现象》,其中“两端固支柔性单板”表明了板的支撑方式,“湍流振动现象”表明该实验发现的仅为流致振动现象中的湍流微振现象,未发现流弹性失稳现象。这样的命题方式不仅准确,而且能为后续研究者继续发表此类文章留出余地。题目英文翻译不仅需要做到“读题知意”,而且要符合英文表达习惯。该题目相应的英文翻译为“The turbulent vibration phenomenon for a double-end-fixed flexible plate in a rectangular channel”
(2)摘要。注意区分摘要和引言,结论的不同。摘要可以看作是文章的缩写,要求语言精练。我们有这种体会,在查阅文章时,最先看的不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而是文章的摘要。读
完摘要,即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对该文感兴趣,则再细看文章的主体部分。摘要也可以看作是题目的扩展,用以说明题目中无法详细说明的部分。摘要的写作思路为 :“出于什么目的,研究了什么,使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结果”。
(3)关键字。关键字的作用是便于文章的搜索与分类,一般出自摘要中,其采用术语要符合国际通用习惯。
2.具体内容
(1)引言。引言可以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文章的研究价值可以分为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以《窄流道中柔性单板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为例,其应用价值可以大致描述为 :先进反应堆采用平行板燃料组件可以提高功率密度(其应用背景介绍到反应堆即可,再大的背景,例如发电,能源等,可不必介绍),但是由于板很薄,流体流速很高,可能引起板的振动(“可能”二字不能省),进而导致传热恶化,最终影响反应堆的安全。其学术价值可以描述为 :关于流致振动的研究自古以来就有,由于平板很薄,流体高速流过平板表面时,会引起板的微振,从而改变流道,流道的改变又会进一步改变速度,继续改变板的振动,所以该现象是非常强烈的流固耦合现象,然而由于实验测量的困难,虽然该课题吸引很多人研究,该机理还没有完全阐明,很多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该部分可着重阐述学术界对此类课题的重视程度以及研究的困难在哪里)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该部分介绍写作思路是:什么人采用什么方法,干了什么工作,得到了什么结果,存在什么样的不足。研究现状的介绍最好能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在写别人的研究存在什么样的不足时,一定要注意分寸,客观地把存在的问题点明即可,千万不要说人家的工作不好。例如可以说 :某人的研究未考虑湍流模型,某人由于采用了体积较大的传感器,挡住了流道。但不能说 :由于某人的研究未考虑湍流模型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或者某人由于采用了体积较大的传感器,挡住了流道,导致结果不准确。
3)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该部分的写作思路为:你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与前人所作的不一样的地方在哪?你要做什么——与 1)中提到的应用价值,学术价值联系起来。一般情况下,文章的研究对象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该部分中要详述你的研究对象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阐述你的研究的阶段性或研究路线。例如在《窄流道中柔性单板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中,可以做如下描述:本文以单板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板状燃料组件流固耦合的第一个阶段,并为以后研究多板以及实际燃料组件的流固耦合做准备,等等。为什么做,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该部分的组织需要与 2)中描述的联系起来,并介绍文章的通篇结构。
(2)理论与方法。如果文章中采用别人的理论与方法,则只需简单描述即可。采用了某某的理论,为什么采用该理论。采用了某某的方法,以及该方法中采用的方程。如果文章中采用了自己的方法,则需要详细说明。本文根据某某的理论,采用了新的方法,并详述推导过程。国外期刊的标准是,能让别人阅读文章后能完全重复你的推导过程。
(3)理论与方法的验证。验证某一理论和方法时需要找一个参考问题,即 benchmark,主要有以下三类 :1)有公认的理论推导的问题 ;2)公认的数值模拟 ;3)实验结果(公开发表的验证性实验)。验证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 :1)交代 benchmark 的条件;2)你是如何模拟的,有哪些条件一样,哪些不一样 ;3)分析结果,哪些结果一致(in good agreement),哪些地方存在差异(discrepancy),你的结果比 benchmark更为精确的地方,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例如条件没有完全重复。
(4)建模与分析。若该文章是纯理论的文章,则验证后即是结论。若需要将验证后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问题中,则该部分即为 Application。需要详细介绍建模、简化的过程,每一步的建模过程都要有相应的解释。
(5)计算结果与分析. 列出第 4 部分建模的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有时也需列出计算结果的意义。若第 4 部分的建模过程较简单,则该部分可以和第 4 部分合为一章。
(6)结论。结论部分中,不要只是单纯的写结论,这样会使文章显得干巴巴的。写作思路为:介绍所作的工作,开发了什么模型,分析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或规律,以及这些结论或规律的重要性。结论最好逐条编号列出或者每一个结论作为一个段落。
(7)参考文献。参考格式可根据所投稿的期刊杂志要求来写,大致为:作者姓名,文章题目,出处(杂志期刊,书等),出版号(或卷号日期),出版单位,引用部分页码。
五、其它注意事项
(1)选图。选图的原则为:1)证明性,证明你确实做了;2)关键性,公开关键性的数据 ;3)炫耀性,炫耀最出彩的代表性数据 ;4)代表性,对于实验类可选用典型的实验装置图等。
(2)图的规范。规范到什么程度?——读者即使不看文章,也能大致看懂图。明确标注图的坐标,名称,标准单位。必要时可加注图的说明。对于曲线图,不同曲线需要使用不同图形的表示(如实线,虚线,圆圈,三角等)并加注说明。
(3)表格。标题,变量名称,单位。注意书写规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歧义。
(4)公式。每个字符都有说明,且尽量使用约定俗成的字符,必要时还需写出公式的出处。
(5)文采要好,文章语句采用文章体:主、谓、宾、定、状、补。语句通顺,主、谓、宾明确,严格按照写作习惯,例如“地”、“的”、“得”的用法,“的”——定语,“地”——状语,“得”——补语,如“干得漂亮”。
(6)每一句话都要有依据,每一个数据需要表明引文出处,各种系数的取值也要有依据。
(7)句中每一个关键词描述必须准确,且不能变来变去,如“流速和流量”,是一个概念,前后要一致统一,不能指代不明。所有关键词最后使用约定俗成的名词,新定义的词需要加以解释,且一旦定义就不加更改(只需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解释即可)。
(8)不能有错别字。
(9)不能抄袭,original work。
(10)参考文献,格式+ 数量 + 标记。文章中参考文献的编号要与引文一致。
(11)图、表、公式的编号要和引用位置处的编号保持一致。
一、当前电视新闻稿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电视新闻稿写作过于书面化
电视新闻稿注重“听”而非“看”, 因此, 在写作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其口语化特征, 当前许多电视新闻稿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盲目追求文字的生僻、创作过于书面化, 无法直截了当的阐述内容, 是当前电视新闻稿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某电视台的新闻中播出了《长白山雪淞醉游人》的新闻片段, 其中文稿如下:“一串串雪挂沿树枝或树梢蜿蜒伸展, 有的像银龙飞舞, 有的似珍珠翡翠, 晶莹剔透。”稿件描述虽然词汇丰富、优美, 但是配合电视画面不仅有重复的嫌疑, 而且过于书面化。
(二) 电视新闻稿写作报道面过于狭窄
新闻传媒在现实生活中充当的角色不局限于传话筒和播放机的作用, 新闻媒体的报道首要, 应基于事实, 避免虚假新闻的报道。其次, 电视新闻的报道观点应当略高于大众意识, 这也是电视新闻立足的基本点。当前电视新闻稿写作报道存在以偏概全, 矫枉过正的现象。甚至在工作司机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仅代表一家之言的局面层出不穷, 从而阻碍了电视新闻稿写作朝着基于事实、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
(三) 电视新闻稿写作深度有待进一步发掘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及互联网络的进一步普及, 微信、微博和其他网络传媒的兴起, 给电视新闻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电视新闻作为传统新闻的主导方式, 应及时、准确、快速的对社会事件做出反应。可电视新闻稿写作虽能确保报道的及时性, 但新闻的深度发掘, 有待进一步发掘、提升。
二、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及技巧
(一) 电视新闻稿写作要力求口语化
电视新闻稿是通过播音员的播报直接传入大家的耳中, “听”的具体特征对新闻稿提出了更强烈的口语化要求, 电视新闻稿的创作不同于纸质媒体稿件的创作, 无法将直观的文字呈现在观众面前, 只有通过吸引人的、口语化的言语完成对新闻事件的陈述。再者电视新闻所面对的观众也存在文化层次差异较大、知识储备、理解能力不均衡的现象, 因此, 为了照顾到大众的理解能力, 应当采取易于听懂的、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口语化较强的语言。
(二) 电视新闻稿写作要拓展报道面
电视新闻与纸质媒介最大的区别在于新闻素材的构成不同, 电视新闻是由诸多新闻镜头和播音员的播音组成的, 纸质媒介的新闻传播仅是通过文字、图片完成新闻的传送。有人曾经对电视新闻做了个恰当的比喻, 将其喻为华丽、富贵的珍珠项链, 一个个新闻镜头就如同项链的珍珠, 而新闻稿就如同连接珍珠的线。为了使“项链”显得更加富贵、华丽, 不仅要丰富新闻镜头, 而且要对“线”进行合理的选择。
除了要拓展电视新闻的报道面的宽度, 也要适当注重报道的全面性, 避免新闻报道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在日常生活中, 新闻镜头的捕捉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为了避免“遗憾”的出现, 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运用文字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因此, 电视新闻报道的文字工作者首先要对报道素材进行全面了解、梳理、分析, 避免报道观点的先入为主;其次, 拓展新闻素材报道面的同时, 新闻工作者避免在陈述中掺入自己的观点;最后, 电视新闻报道虽然追求报道面的广泛化、全面性, 但是也不可一味的追求新奇、追求低俗, 虽然涉奇是一种新闻表现形式, 但是在表现新奇的时候, 需注意符合大众的“口味”, 否则一味涉奇将会导致新闻报道的片面性。
(三) 电视新闻稿写作应挖掘其深度
电视新闻不仅是对新闻事件的简单报道, 如果仅将新闻报道当作新闻事件的传声筒、放录机, 那么无可厚非。新闻报道要求准确、及时的反应新闻事件, 同时也要适当的展现电视媒体的新闻观点。它既要传播新闻事件的事实, 又要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教育性, 传播正能量。但由于新闻画面的局限性, 就要求相应的新闻稿件能够超越图像的相知, 对新闻事件进行综合反应。比如, 电视新闻画面为某个会议召开的开幕式, 参加会议的有某某等, 呆板的画面无法刻画出会议的精神、会议的主题等内容;如果配上在什么地方, 举办了第几届什么会议, 参会人员有某某等, 会议主体是什么, 截至目前已经达到什么效果等。会及时、恰当的弥补电视新闻图像表现力不足的现象, 并对新闻事件加以深入分析, 也可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与意义。所以, 电视新闻在发挥自己动感画面的基础上, 也应适当在新闻稿件文字部分多下功夫, 只有这样才能更高的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 使电视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更富有优势。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 电视新闻工作所面临的环境日益严峻, 新闻稿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直接关系到新闻节目的影响力。因此, 在电视新闻稿写作过程中, 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培训, 力求做到口语化、全面化和深层化。
参考文献
[1]侯蕊.电视新闻稿结构研究[J].传播与版权, 2013 (03) .
[2]刘朔.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J].新闻传播, 2012 (01) .
【关键词】科技英语 名词化结构 语用学 翻译
一、引言
科技英语是专用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以教科书、科学论著、学术论文、实验报告、科技产品介绍等形式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科技信息。科技英语写作文体作为一种功能文体,应有概念准确清楚、逻辑严谨周密、描述客观直接、语言凝练精悍的特点。
名词化是英语中一个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三大语言学派对名词化都进行了研究。转换生成语言学家对名词化现象的研究重点是名词化的内部结构,且大多数研究是为其句法理论服务的。虽然英语名词化现象普遍存在,且备受学者的关注,但对科技英语动词名词化的作用进行的研究却少而零乱。文章以动词名词化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在科技英语语篇运用的角度加以分析,了解其在语篇运用中的作用,以有效指导我们掌握英语动词名词化现象在科技语篇中的运用,提高科技语篇的写作与阅读能力。
二、研究现状
关于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英语写作中的大量使用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向波阳在描述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和名词化结构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为框架对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结构进行功能分析,认为科技英语词汇语法层最典型的特点之一是大量的名词化结构的使用(向波阳,2005)。刘春燕从科技翻译的信息等价性标准出发,以科技文体的语言特征为依据,分析概括科技文体的翻译原则与方法,并提出科技文体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刘春燕,2004)。张辉松认为,名词化结构是英语正式语体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名词化结构的中心词一般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或转化来的抽象名词,意义往往抽象,但有时又指具体事物,并且其结构成分之间关系复杂,因而在理解和翻译时不易把握。他对名词化结构的语义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张辉松,2004)。王晋军认为,名词化作为一个语言学的范畴是由于人们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而且与语篇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王晋军,2003)。康妮娜认为,英语动词的名词化在翻译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简洁的表达使语言变得更加生动,译意更为确切,信息得以浓缩(康妮娜,2007)。上述这些研究成果都停留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并没有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若能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无疑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的语用翻译
1. 词汇的语用翻译
科技文体写作的语言特征具有客观表事的性质,读起来平稳、凝重,体现论证的严密性与逻辑性。科技词汇需要有固定专一的词意义,尤其是专有名词都有确切的定义。它的一词一句都必须是明白确切的,全部意义都在字面上并且仅仅在字面上,它力求避免由于文辞歧义而引起多种理解。也就是说,要通过全部字面化而达到准确、确切的理解。科技英语只是英语的一种文体,并非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其中的词汇大部分仍是共核词汇。科技翻译中不仅要勤查词典,而且更要结合一个词的上下文及所在专业领域来确定其真实含义。
2. 词汇和句法的整合性语用翻译
名词化出现的频率与语类的正式程度相关。科技英语中大量名词化结构出现在长句中,这些长句中往往又含有若干分句和许多短语及其他修饰限定成分,这给理解带来了一定困难。翻译时首先必须对长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先理清主干、再层层明确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和语义逻辑关系,然后根据情况,选择采用相应的译法。语境对翻译过程中的词汇选择有制约作用。它对句法选择也有着同样的制约作用。对于语境,许多语言学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伦敦学派创始人、英国语言学家Firuh(1957)认为,除了语言本身的上、下文之外,整个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参与者的身份、经历、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都构成语境的一部分。在Verschueren看来,语言选择就是一种顺应,顺应是指从不同的选择范围做出可协商性的语言选择,以满足交际目的的需要(Verschueren,2000)。换句话说,顺应就是依赖语境因素所做出的语言结构的选择和运用。“语境决定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Mey.1993)。在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因素的作用下,语言的使用或选择灵活多样,意义的生成过程是话语与语境的互动过程,不同的语境因素可以左右语言的选择,甚至改变话语的意义。
四、科技英语写作中动词名词化的作用
1. 动词名词化有利于科技英语表达客观真理和客观事实。科技英语要求作者在遣词造句中见物,而名词正是表物的词汇,故在普通英语中用动词等表示的内容,科技英语却惯用名词来表达,而把原来的施动含义蕴藏在结构的深层里。科研技术人员关心事物的现象、事实、特点,通常借助抽象化的逻辑思维,因而名词化结构的使用,尤其符合科研技术人员表达的需要。比如:
Fault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migration and entrapment of petroleum.
从传统上讲,用动词体现过程,要求有主语,有时还要求有补语。这就使得表达中必须有过程的参与者。名词化使得原先由动词体现的过程转而由名词体现,这个过程(如物质过程)变成另一个过程(如关系过程)的参与者,与旧过程(如物质过程)相关的参与者就可以被省略掉。从而使所要表达的科学知识具有外部的客观现实性。
2. 动词名词化有利于科技英语用词简洁、表达确切,结构严密。名词化结构是以短语形式来表达一个句子,内部组织严密而且结构言简意赅.可以把更多的信息结构融于一体,使彼此的逻辑关系更明确,表达得更细密。科技语体需要借助抽象思维的逻辑性和概念性来传达大量客观的信息和知识,要求其表达形式简练、准确,而动词名词化结构是除被动语态之外用以提高客观程度不可忽视的途径。因而,动词名词化得以大量出现。把动词转化为名词后,其语用功能与原动词有了很大的不同,具有原动词不具备的某些优势。具体来讲,名词化可以更简练地表达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因果关系、比较关系和从属关系等)。例如:
Petmleum geology is that geology(the study of rocks)is applied to the exploration for and production of oil and gas.
应该指出,名词化结构较多地使用抽象名词表达动作和状态,这也是英语表达和汉语表达上的主要差别之一。在汉语中用行为动词表达的意思在英语中有时要转为名词,这种例子并不是个别的。
五、结语
科技英语写作的动词名词化分析有助于理解动词名词化的作用。深入研究动词名词化,理解和掌握该结构的生成方式与特点,能给语篇分析特别是科技语篇的英汉互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可以减少母语输出对科技英语写作的影响,从而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向波阳. 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结构及其功能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5.
确定科技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他们已经取得的`成果,正确的可以汲取和继承,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可以避免和防止。应该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去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在博览广搜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在材料的搜集、研究过程完成时,论文提纲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技巧二、技论文的选题
科技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在20xx年召开的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汪恕诚部长针对今后的水利科研工作,强调要重视研究十大问题:一是河流健康标准;二是大坝与生态;三是河道演变的人工干预;四是河流生态的修复与建设;五是河流水量分配导则,即初始水权的分配;六是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建设;七是跨流域调水的生态影响;八是生态调度问题;九是灾害保险与社会管理;十是水库征地移民。这些都是作论文很好的选题。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等都有许多很好的选题。
技巧三、科技论文的提纲制定
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因此写提纲的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树立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技巧四、科技论文的正文撰写
科技论文提纲确定了,就要撰写初稿。原则上要简明扼要,指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问题。提纲只是预拟一个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部都考虑周密完善。在写作时,顺着写作思路而作,对于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等等细部,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计划是不恰当的,就应该加以修改和调整;临时发现某些论点、例证和论证理由不确切,还应该重新查书、思考、斟酌和推敲,给予增补,使之完善。当然,文气的通畅,文字的华美,还是必要的。该用排比、重复强调等修辞手法,以突出重点、倾注感情的地方,需要妙笔生花、使读者产生特殊感应的地方,还是不能吝惜笔墨。总之,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量体裁衣,从内容出发,为内容服务,句无虚发,字无浪费,这是基本原则。
初稿写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事实上,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很难一次就达到完善恰当的程度。仔细检查,反复修改,总会发现还有不恰当、不完善之处,大至问题是否提得鲜明中肯,论点和事例有无说服力,结构层次是否严谨,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有无废话,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等等,总会发现尚需修改之处,发现很多在提纲中看不出的毛病,原先估计不到的问题。写成初稿后反复审查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结论是论文成果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展示了你的研究成果,它是你写作这篇论文最终的结论。编辑或读者在阅读一篇学术文章或论文时,最先看的是其结论是否具有可读性,结论是否能轻而易举的找出并知道你写作此文的意义,编辑或读者能否接受你的文章,关键也在于论文结论,论文结论是否深刻、论文结论是否在该领域具有开创性、论文结论是否能准确阐述自己的研究理念等方面都关系着论文能否通过。任何论文的写作都有迹可循,职称论文结论写作也不例外,下面就职称论文结论部分进行分析。
第一、提出论证结果。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对全篇文章所论证的内容作一个归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总体性看法和意见。例如,《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镇领导方法》一文的结论: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新的体制转换阶段,乡镇领导干部作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带头人,在思想认识、领导方法等方面都必须来一个很大的转变,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论文结论部分,作者常常不仅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还指出课题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为他人继续研究指明方向、提供线索。例如,《地方行政机关后勤工作改革之路》一文的结论部分:总之,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在当前,我们仍处在上述较容易见到成效的某些方面进行探索的阶段,我们要力争有一、二个突破口,在取得成果之后,不断把后勤改革引向深入,达到服务社会化的最终目的。
第三、谢辞。
在结论部分的最后,也可以写上几句话,向在本篇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谢辞要写得感情诚恳,言语得体,不要过多的溢美之辞。例如: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我的指导导师××先生的.悉心指教,并得到其他几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谨致谢忱。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论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写好结论,应该注意两点;第一,要使结论部分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观点或材料;第二,结论的语言要简洁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避免两种错误:一是草草收尾,不当止而止;二是画蛇添足,当止而不止。
论文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和讨论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论文写作者可以按照以上方法写好论文结论。写好论文结论,也就表明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论文在最关键的地方给人以完满的结尾;写好论文结论不仅可以让自己观点得到精确提炼,而且可以让文章变得立体、清晰;写好论文结论,可以让编辑或读者准确获知信息,从而让论文得到公开发表或广泛传播。
★ 谈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方法
★ 作文辅导任务引发的作文阶段特点的研究下低年级作文教学特点的研究
★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方法
★ 关于口才训练的方法
★ 低年级学生说完整话的指导和训练
★ 写作个人简历的方法
★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方法
★ 写作基础:人物描写方法
★ 辞职信的一些写作的方法
参加SAT写作考试的第一步就是分析SAT写作题目,并和自己以往写作过的题目进行对号入座。但是大家如何才能在考场的短时间内更加准确的分析SAT写作题目,并想出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观点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四个方法吧。
方法一:拆分法
分析SAT写作题目极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其基本原理就是面对一个云山雾罩的抽象的大的`assignment,将其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多进行分别讨论。
方法二:解析法
通过对SAT写作题目主体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支持论证的有说服力的理由与典型的论据。主体需求,可以是个人,教育,社会,政府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方法三:正反法
对SAT写作题目的主张或者结论分成两面分析。没有绝对对错,哪边理由与例证多我们走哪边。也可写成让步式或者对照式两面论证。
方法四:比较法
适用于题干中两个对等概念的比较。
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之一, 它在这四种能力的最后出现说明它比其他三种能力更难习得掌握, 它是最复杂和困难的一项综合技能, 体现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目前, 大学生的总体英语写作水平不容乐观。因为汉英书面表达有差异, 又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错误类型更多、更严重。作者以26名湖北工业大学金融专业大一新生为调查对象, 要求他们在课堂上20分钟之内完成一篇书面表达, 内容是关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验, 标题自拟, 收集后分析并总结了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问题分析
1.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在英语中被称为“Chinglish”, 是因受汉语母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干扰而生搬硬套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具有中国特色的不规范的英语。中式英语是中国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 在学生的书面表达里也不乏此类问题。如“It’s hard for me to remember the words which are unusual use”“Study English include four parts”“I should learn it in mind not for homework”“E study is a long time things. I can persist in it. make my English horizontal became high”这几句话是学生在写作中先用汉语打腹稿, 然后一句句机械地翻译成英语, 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
2.缺少主题句
主题句是用来概括一个段落或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句子。通常在段落或文章开头, 而后, 整个段落或全文对主题句所提出的内容进行解释、扩展。具有一个好的主题句的段落往往更为协调和统一。但是, 由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中国学生书面表达里往往没有主题句。比如, “In the old days, I’m not interested in English especialy reading English. I’m always annoyed about reading and talking English. I feel that 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day after day. It is said that interesting is the best teacher. I should develop my interest first, make myself like it. I should not dare to speak it. do whatever I can do.” (注:例子是学生的原文, 有其他与本话题无关的错误不分析, 以下例子同。) 在这一段落中, 第一句话似乎是主题句, 表达作者对英语阅读不感兴趣, 但下面的内容并不是围绕此话题而展开, 所以整个段落显得不连贯, 比较松散。
3.连接词的错误使用
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连接词的使用错误, 英语里连接词是句子和段落的导向, 连接词的使用错误同样导致句子和段落的连贯性比较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的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的误用。比如表示总结的短语“in a word”就被写成了“in all words”;在“Since when I was a young child…”中“Since”和“when”就是连接词的重复使用, 根据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用其中一个就行了;在“But on the other hands”中“But”就是没必要的, 而且“hands”应该用其单数形式。
4.缺少主语或谓语
在汉语里, 一个句子并不一定包含一个主语。而英语正好相反, 每一个简单的句子必须有一个主语。谓语指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 在英语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有学生写的“do whatever I can do” (做我想做的) 缺少主语“我”;“New way to teach and many high-techongical equiement”既没有主语也没有谓语, “教师”找到新的方法去教, “教室配备”高科技设备;“Feeling very happy when with friends looking English film.”没有主语“我”和谓语“感到” (“feeling”用的非谓语形式) 。这几句是学生想表达学英语的体会, 应该怎么提高英语的, 在汉语作文里可以这么说, 没有主语或谓语或任何其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句子是很常见的。英语句子里省去那些主语谓语动词就违背了英语的语法规则。
5.动词使用不当
汉语里, 在一个单一的句子中往往可以出现两个或几个动词。与此相反, 在单一的英语句子中只允许出现一个关键的动词。至于其他在同一个句子中的动词则必须是非谓语动词、从句或多个由连词连接的谓语动词。事实上, 这样的错误出现率是比较大的。比如“First, I think the hardest section is remember the meanings of the words.”中的“is”和“remember”是两个谓语动词连用, “remember”应该用其非谓语的形式;“I have change the view for learning Eglish”的“have change”属于同样的道理。
6.主谓不一致
主谓一不致的问题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中也是很常见的, 因为在汉语里就没有这个问题。根据英语中主谓一致的一般规律, 句子里的谓语动词必须与主语在数量和人称上保持一致。下面是一些典型的句子, “But the feeling to learn English have never changed…”“has”“It is a month before the term end…”“I think everybody want to learn it well…”其中的主语“the feeling”“the term”和“everybody”与其对应的谓语“have”“end”和“want”不一致。
7.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
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中标点符号的错误使用主要是逗号和句号。逗号表示短暂的停顿, 句号表示长时间的停顿, 一个完整句子的终结。学生倾向于要么过度使用逗号要么滥用句号, 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 不知道哪里应该用句号。更糟糕的是, 有的学生不知道汉语和英语句号之间的差异。因此, 当一个句子结束时, 他们用了汉语的句号“。”, 而不是英文的句点“.”请看这样一个实例——
“The time passed so fast。 (.) Today I am a senior student. Many thing aroud me is changing. But the feeling to learn English have never changed, (.) I think that the English is so hard to me, (.) I have not the English genies。 (.)
When I have attend the first English, I found I am wrong。 (.) New way to teach and many high-techongical equiement. Gave me the hope, especilly the English teacher, she is so responsible and equivlent。 (.)
Now if you ask me what I have learned in English class, I will give you a certain answer, (.) it is confident, (.) I believe that rome want built in a day, (.) have passion do it, (.) I will make it.”
这篇短文119个单词, 分成三段, 汉语的句号用了四次, 应该使用句号的地方用了逗号 (本文作者把该用正确英语句号的用括号标出) 。
8.大小写问题
根据大小写的规则, 英语中的题目一般都大写第一个词的字母, 所有实词像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的第一个字母或者整个题目的全部字母。而一些虚词像连词和介词一般不用大写。有些学生的作文标题这样写:“of English study”“Of English study”“of English Study”, 显然, 前两个题目中的“study”, 第一和第三个题目中的“of”应该大写第一个字母。此外, 每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但学生们往往忽略这个问题, 或者大写了逗号之后的句子的第一个字母。示例如下:“Time goes by, our first term going to end.”句中的逗号应该换成句号不说, “our”就该写成“Our”。更多实例如下, 其中应该大写的字母已经在括号中给出:“Speaking English means you should try your best to comminacute with others. i (I) t must be use english.f (F) inally, writing.”“Reading English books should be interesting your life.r (R) eading can improve your pronuaceation.”
三、建议
正如引言中所说, 写作是一种语言的输出过程, 它作为英语四种语言技能的最后一项, 充分地说明和解释了其复杂性、多样性。如果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 就应重视并努力从大学的初级阶段开始抓起。
由于东西方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东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也不同。在写作时, 英国人和美国人喜欢演绎的形式, 而中国人往往采用归纳的形式。思维模式的不同很明显的影响就是反映在篇章结构上。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东西方差异的意识。鼓励学生应该多读些英语原文, 了解并学会西方人是如何思考和写作的, 减少并避免汉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写作时, 改变思维模式, 练习并养成写主题句的习惯, 可以从简短段落练起, 慢慢扩展到整篇文章。
英语和汉语句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英语主要是靠结构、连接词, 而汉语是靠句意, 过渡词很少被使用, 句子结构看起来很松散。学生平时要多积累, 记忆书面表达中常用的连接词, 在写作时拿来即用。
标点符号和大小写的错误使用纠正起来相对比较简单, 教师向学生说明之后, 只要学生注意, 练习一两次就能改正过来。其实, 这些错误在写完作文之后认真检查的话可以识别并改正过来的。这些大一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在以前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因此, 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缺少主语、谓语, 主谓不一致等问题属于语法错误的范畴, 学生要认识到英语组句的基本原则和汉语不同, 汉语里没有主谓结构, 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区别, 还有可能出现几个动词或名词短语连用的情况。这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学习并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而中式英语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使用英语时必然经历的一个认知阶段, 重要的是, 我们要正确区分和对待这种畸形英语, 充分认识到它的合理性和进步性才能有助于广大学生高效地学习英语。
四、结论
写作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 分析学生的书面表达, 发现其中出现的缺少主题句、主谓语, 主谓不一致, 大小写等各方面的错误, 及可能导致错误的原因,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主要是由英汉思维差异造成的。要避免或减少这些错误, 需要学生对英汉语言差异进行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 尽可能多地阅读地道的英语素材, 平时多积累相关的知识, 养成多检查的严谨习惯等。只有这样, 在以后的英语学习生涯中, 非英语专业学生也才可能实现写出地道的英语书面表达来。
摘要:对湖北工业大学金融专业26名大一学生的课堂写作作业进行了分析, 旨在调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存在的错误, 对受试者写作中的行文习惯、句子构成、标点符号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行文习惯
参考文献
[1]Liang Hua.English Writing:Cultivating of Intercultural Du Ruiqing, Tiao Dexi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D].Nanjing University, 2007.
[2]Wang Qiang.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0.
[3]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4]邝丽蓉.英汉思维差异和大学英语写作[J].考试周刊, 2008, (6) .
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科技考古中的运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结构分析,主要有质谱分析、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等等。其中质谱分析在科技考古中的运用最为广泛,这得益于此方法能准确高效地测定物质结构,并且能进行同位素分析。第二方面是显微分析,用于观测样品在一定微观尺度下的物质排列,以及不同物质在同一样品中的分散状况。主要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等各种微观尺度不同的显微镜,通过这些显微镜可以观察文物表面及内部的物质分布结构状况和一些有标志意义的微观痕迹。
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两种物质结构分析仪器及它们的工作原理。
质谱分析
1.基本原理
质谱分析法是通过对被测样品离子的质荷比的测定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待测化合物分子吸收能量后在离子源的电离室中产生电离,生成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会进一步按化合物自身特有的碎裂规律分裂,生成一系列确定组成的碎片离子,将所有不同质量的离子和各种离子的数量按质荷比记录下来,就得到一张质谱图。由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确定的质谱图,因此将所得质谱图与已知质谱图对照,就可确定待测化合物。
2.仪器——质谱仪(见图1)
利用运动离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原理设计的仪器称为质谱计或质谱仪。前者用电子学方法检测离子,而后者将离子聚焦在照相底板上进行检测。一般的质谱计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见图2)
高真空系统高真空环境是质谱计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高真空系统是用来取得所需真空度的阀泵系统,一般由前级泵(常用机械泵)和油扩散泵或分子涡轮泵等组成。
样品注入系统样品注入系统拥有直接注入、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体扩散四种方法。直接注入是指固体样品通过直接进样杆将样品注入,加热使固体样品转为气体分子。对不纯的样品可经气相或液相色谱预先分离后,通过接口引入。液相色谱—质谱接口有传动带接口、直接液体接口和热喷雾接口。热喷雾接口是最新提出的一种软电离方法,能适用于高极性反相溶剂和低挥发性的样品。样品由极性缓冲溶液以每分钟1~2毫升流速通过一毛细管。控制毛细管温度,使溶液接近出口处时,蒸发成细小的喷射流喷出。微小液滴还保留有残余的正负电荷,并与待测物形成带有电解质或溶剂特征的加合离子而进入质谱仪。
离子源使样品电离产生带电粒子(离子)束的装置(见图3)。应用最广的电离方法是电子轰击法,其他还有化学电离、光致电离、场致电离、激光电离、火花电离、表面电离、X 射线电离、场解吸电离和快原子轰击电离等。其中场解吸和快原子轰击特别适合测定挥发性小和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
质量分析器将离子束按质荷比进行分离的装置。它的种类有单聚焦、双聚焦、四极矩、飞行时间和摆线等。
收集器经过分析器分离的同质量离子可用照相底板、法拉第筒或电子倍增器收集检测。随着质谱仪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等性能的大大提高,现在只需要微克级甚至纳克级的样品就能得到一张较满意的质谱图。因此对于微量不纯的化合物,可以利用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对极性大的化合物)将化合物分离成单一组分,导入质谱计,录下质谱图,此时质谱计的作用如同一个检测器。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1.基本原理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使待测元素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辐射,经过分光,测量其强度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在高频功率、进样方式等实验条件固定时,样品发射出的特征辐射强度与样品中该元素的浓度(C)成正比。据此,通过测量标准溶液及未知溶液的特征辐射强度,又已知标准溶液浓度,可作标准曲线,求得未知液中待测元素浓度。
2.仪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见图4)
(1)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等离子光源
等离子体喷焰作为发射光谱的光源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直流等离子体喷焰(direct currut plasmajet,DCP): 弧焰温度高 8000-10000K,稳定性好,精密度接近ICP,装置简单,运行成本低。
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ICP的性能优越,已成为最主要的应用方式。
③微波感生等离子体(microwave induced plasma, MIP):温度5000-6000K,激发能量高,可激发许多很难激发的非金属元素如C、N、F、Br、Cl、C、H、O 等,可用于有机物成分分析,但其测定金属元素的灵敏度不如DCP和ICP。
(2)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结构
ICP是由高频发生器和等离子体炬管组成(见图5)。
① 晶体控制高频发生器。
石英晶体作为振源,经电压和功率放大,产生具有一定频率和功率的高频信号,用来产生和维持等离子体放电。石英晶体固有振荡频率为6.78MHz,二次倍频后为27.120MHz,电压和功率放大后,功率为1-2kW。
② 炬管与雾化器。
三层同心石英玻璃炬管置于高频感应线圈中,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从管内通过,试样在雾化器中雾化后,由中心管进入火焰;外层Ar从切线方向进入,保护石英管不被烧熔,中层Ar用来点燃等离子体。
(3)原理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开始时,管内为Ar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再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3.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的类型
(1)光电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光电直读是利用光电法直接获得光谱线的强度。光电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有两种类型:多道固定狭缝式和单道扫描式。多道固定狭缝式是安装多个狭缝和光电倍增管(多达70个),同时测定多个元素的谱线,一个出射狭缝和一个光电倍增管,可接受一条谱线,构成一个测量通道;单道扫描式则是转动光栅进行扫描,在不同时间检测不同谱线。
(2)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光谱仪(见图6)
采用CID阵列检测器,可同时检测165~800nm波长范围内出现的全部谱线。
质谱分析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在科技考古中的应用
青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时代,灿烂的中华文明正是在这一时代逐渐形成并走向辉煌的。
青铜器是最能代表青铜时代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运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已发掘出土的青铜器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这是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青铜时代中国社会的生产、生活、政治以及科技发展状况的必然途径。
青铜,是以铜金属为主要成分,并包含有锡、铅等其他金属成分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成分的一类合金材料。它熔点比铜金属低很多,但硬度却很大,所以比较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形。不同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在成分方面差别很大,有的是铜锡合金,有的是铜铅合金,有的则是铜锡铅三者皆有的合金,在微量元素的含量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差别。这反映出不同地区或是不同历史时期,青铜在合金成分、生产工艺和矿料选择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对于青铜时代,从自然资源的开采、运输,到冶炼青铜时各种原料成分比例的搭配(及配方),再到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以及国家对青铜业的管理方式,都是考古工作者和爱好者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目前考古学界研究和探讨较多的领域。
目前,研究青铜器的合金成分,主要运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就是上面所说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即通过检测青铜样品中各种成分元素发射光谱的不同特征将它们分别检测出来,并通过这些特征光谱的强度来计算出样品所含有的对应元素的浓度,这样就可以得到青铜样品合金成分的数据。
在青铜所含有的诸多成分中,有一种成分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它就是铅。自然界中铅以204Pb、206Pb、207Pb、208Pb四种同位素的形式而存在,相对丰度分别为1.48%、23.6%、22.6%、52.3%,除204Pb为非放射成因外,其他分别由238U、235U、232Th衰变产生,在研究铅同位素丰度变化时以204Pb作为比较基础,测定其他各同位素与204Pb的比值。与铅同位素相关的科学研究已经开展得十分广泛,在地质科学中用于U-Th-Pb衰变系列的测年及普通含铅矿物(基本不含U、Th)铅同位素组成示踪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等方面。
铅同位素对于研究青铜文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不同地区出产的铅矿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所以铅的同位素比例会出现差别,通过对青铜样品中的铅进行同位素分析,就可以推断当时生产青铜所用的铅取自何地,并可以作为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史的重要资料,也有可能揭示这种资源跨区域流通的历史事实。
对象要素法:每一个雅思写作题目都包括很多的要素,在我们准备这些雅思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些要素入手,逐一分析,这样就会让整个雅思写作更加的全面。
考题:air transport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export fruits and vegetables to some coutries where can not be grown or out of season. Some people think it is not justified. What is your opinion?
我们可从话题所涉及的各个对象出发,如空运水果蔬菜是否合理,那么空运水果蔬菜所涉及的对象就多了,包括出口国,进口国,消费者,航空公司和政府。
对各个要素的分析:
1. for consumers, they can taste some foreign foods without going to other countries.
2. for transporters, such operation can bring much income. Actually, only about 40% seats of plane are in service in off-seasons compared to offering discounted plane tickets, transporting foods may be a better choice.
关键词:科技论文 写作
一、一般概念
1 论文的概念及分类
(1) 论文的概念
科技论文是创造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理论性、实验性或观察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功的科学总结。
科技论文是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主要载体,是获得科技信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2) 论文的分类
科学——从理论上解释自然现象(规律)“是什幺”和“为什幺”,提供新的事实、理论和概念,为技术的发展开拓新的途径。
技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回答“做什幺”和“怎幺做”。
根据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以及论文表达的内容,科技论文分为学术(科学)论文和技术论文两大类:
①学术论文: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
②技术论文:创新性技术(产品、设计)论文、新技术应用性论文、试验性论文。
2 论文的特点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因此,科技论文既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论点、论证、结论构成,又具有与一般议论文不同的特点:
a) 科学性和准确性。
b) 学术性或理论性。
c) 创新性与独创性。
d) 规范性与人工语言符号(图表、照片、公式、化学等)的应用。
二、论文写作的意义
科技论文的写作是科技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
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志)
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科技论文的写作有利于进行学术交流和人才的发现
著名物理、化学家法拉第的名言“科学研究有三个阶段,首先是开拓,其次是完成,第三是发表”。科技论文写作是一切科技交流(研究成果、技术发明、科技信息)的基础,不论是对国家、单位还是个人来说,其意义都是现实而有益的。
三、论文的格式和要求
● 基本要求:学术性、真实性、逻辑性、规范性
●格式: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格式)为:
标 题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名称地址)
摘要
关键词
① 引言
② 正文论述正文部分
③ 结论
④ 致谢(必要时)
⑤ 参考文献
1 题名
即标题、题目、命题等,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摘、索引或提录等情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拟定题名的要求:简明、准确、恰当、完整。应注意:
(1) 准确性。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的毛病有:
一是大题名,小内容。如:“……地区降水量特征研究”
二是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地拔高。如”……对……的作用机理(影响)”
三是标题一般化,没有特点。如:“……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分析(探讨)”——“……河流水情特性分析”
(2) 简洁性。即在能够准确反映、清楚表达“最主要的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字数越少越好,便以记忆与应用。
GB7713——87规定,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因此:一是尽可能删弃多余的词语;二是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如“…….问题的分析与计算”,“分析”与“计算”在该处是近义的;常见的还有“…….的研究和探讨”、“……的分析研究”,一般可删去其中的一个。三是当题名不易简洁时,可以采用主题名(表示论文的中心内容或论点)和副题名(表示论文的中心内容或论点涉及的范围)的办法处理,即副题名对主题名的内容起一种限制作用。例如:深基坑施工支护技术
——锚杆档墙的设计与施工
(3) 题名应具有鲜明性。即要一目了然。
以上“三性”是科技论文题名应具备的基本属性,此外题名的文字组织应做到结构合理、选词准确、详略得当、语序正确,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修辞和逻辑规划,给人以美感。
当题名较长时,题头空格4格或5格,如一行写不完,另起一行,比上一行退两格书写。如有副标题时,另起一行,比主题名退两格加破折号书写题名。当题名较短时,题名居中书写。
2 署名、单位名称和地址
要签署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和地址。
(1)署名的目的
① 著作权拥有的声明。署名本身即向社会声明,作者对该作品拥有了著作权,任何个人和单位不能侵犯。
② 署名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
③ 署名便于读者同作者联系。
⑵ 署名
署名的排序问题(两人以上)
工作单位名称、地址和邮编写在署名的下方,居中书写。例
黄 英1 ,王 宇2
(1.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云南 昆明 650118;2. 云南省气象台 ,云南 昆明 650034)
3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解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论文信息交流(为读者)和检索(二次文献编纂)的需要。
(1)摘要的作用
① 报道作用。读者就可以从摘要中知道论文的主要信息,方便了读者,起了报道作用。
② 索引作用。摘要是二次文献的著录内容。
(2)摘要的分类
摘要按其性质分为三种类型:
指示性摘要——又称概述性摘要或简介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又称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中间性摘要。
(3)摘要的写作要求
① 用第三人称。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如实报道,以增强客观效果,排除主观因素。“本文介绍了…….”,“本文报道了……”中的“本文”做主语,语发和逻辑是对,但GB6447----86的要求,“本文”也删去。
② 简短精练,具体明确,内容完整。最短的有十几个字,长的300—500字。一般:报道性摘要以200—300字为宜,指示性摘要以50—100字为宜,报道—指示性摘要以100—200字为宜。
摘要的写作应字字推敲,力求做到“多一字有余,少一字则不足”。
③ 格式规范,文字为主。正文中的图、表、公式等非文字部分一般不列入,通常也不举例证。也切忌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和罗列段落标题代替摘要。
④独立成段。即不应再分段落。
(4)摘要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
① 摘要的写作内容。摘要为论文全文的浓缩,其写作内容主要为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但注意对不同类型的摘要,其内容的详略程度有所不同。
② 摘要的写作方法。摘要可以根据作者的意图有不同的写法,但都要反应论文的主要内容,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报道性摘要:以“摘录论文要点”的形式,向读者提供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信息。目的项可写简单些。创新内容多,向学术性期刊投稿的,应写报道性摘要。例:《云南水文水资源信息自动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的摘要:
摘 要 针对目前水文水资源信息自动监测技术、设备存在的问题(目的、范围),通过现代电子、遥测、自控、通信等新技术与行业技术的多学科结合(方法),研究开发具有云南特色的水文水资源信息自动监测、传输设备和实时信息处理分析及资料整编软件等关键技术,达到科技成果的实用性转化,实现我省水文水资源信息的自动采集、远程传输、数据整编一体化的总体目标(结果)。本文介绍了云南水文水资源信息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目标、研究内容和功能,重点讨论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
指示性摘要:简单介绍论文的论题,或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说明文章的主题。(目的项写细些,其他项写简单些。)。技术期刊上的技术论文的摘要,一般属于指示性摘要。例:《云南省水面蒸发量不同计算方法比较》一文的摘要:
摘要:通过对水面蒸发量的各种计算方法及其计算值与E601型蒸发量的误差比较分析(目的、方法),得出彭曼修正式用于计算云南省水面蒸发量误差小,其它计算公式精度较差(结果)。据此分析计算了云南各地的水面蒸发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指示性摘要或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作者认为不太重要的内容,以突出重点、又避免摘要写得太长。例:《云南省水环境状况及问题分析》一文的摘要:
摘 要 根据2000年云南省主要河流水质监测评价结果,全省评价河段总长9280KM中,水质为Ⅰ~Ⅲ类的河长占76.3%。总体上,云南省内各大水系水质良好,但水污染总体上正在加重。从1985~2000年,Ⅰ类河长年均减少2.3%,Ⅴ类河长年均增长0.6%。废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是引起污染的重要原因。水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要切实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科学地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了有效地改善水环境的质量,污染控制应从源头开始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摘要”二字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书写摘要的内容。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摘要内容的浓缩,亦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最重要的词、词组和短语,一般选用3—8个。
如何遴选关键词?可从以四个部位去寻找:
首先,从题名中找。题名是论文的主题浓缩,最易找到。
其次,从文摘中找。文摘是论文的内容浓缩,最重要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数据都能在其中反映。
其三,从论文的小标题中找。其为反映论文主题的层次标题。
其四,从结论中找。可找到在题名、文摘、小标题中漏选的较为重要的关键词。
“关键词”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关键词。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空一格书写。
例文1:《云南水文水资源信息自动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自动监测 ;关键技术
例文2:《云南省水环境状况及问题分析》一文:
关键词:水环境;水污染;水质变化;影响分析;云南
5 引言(前言)
引言又叫前言、绪论、引子、绪言等。引言是文章的开场白,其作用是向读者揭示文章的主题、目的和总纲,便于读者了解本文所论述课题的来龙去脉,以及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1) 引言包括的内容
常见的引言包括以下内容:
① 提出课题的现实情况和背景;
② 说明课题的性质、范畴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的目的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③ 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评价;
④ 达到研究目的的研究方法和实(试)验设备;
⑤ 研究工作的新发现。
一篇科技论文的引言中,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结果是应该包括的。
(2)引言的写作要求
① 开门见山,不落俗套。
引言写作中常见的毛病有:
● 铺垫太远,绕了一个大圈子才进入主题;
● 过于俗套。诸如:一些客套话,不必要。
“众所周知”、“大家知道”——不符合科技论文的严肃性
“如有不对,请批评指正”——应有起码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不能出差错,否则不应投稿。
“可供……参考”——水平高低、好坏,是否需要参考,不必说,读者自作评价。
② 言简义明,条理清晰。以最精练的语言,表述清楚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及研究的成果。科技论文引言的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③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要使用“国内少见”、“首次提出”、“首次发现”等等。
(3)引言的写作
理论性论文与技术研究性论文引言的写作内容、方法基本是相同的,一般按研究对象的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样引出问题,简要交待研究的途径(方法)和结果作为结尾。实验和试验性论文,一般以实(试)验的目的作为引言的开始,扼要交待实(试)验的环境条件、主要方法及结果,也可以只写实(试)验的环境条件、主要方法及结果,也可以只写实(试)验的目的。
例:《云南省水面蒸发量不同计算方法比较》一文的引言:
水面蒸发量也称最大可能蒸发量,是指在水体充分大时,有充足水份供应、由大气状况控制的蒸发过程的最大蒸发能力。它主要受当地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与当地的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关系密切。实验说明,当水体面积较大(20m2),有一定深度(2m以上)所测出的蒸发量即可代表实际的水面蒸发量。 (背景)
曾为水文、气象部门广泛使用的20cm口径蒸发皿,由于水体面积很小,器壁甚浅,其测出的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相差较大。目前,我国设立的大型蒸发池为数甚少,普遍采用E601型蒸发器观测水面蒸发量;据有关文献介绍,认为其观测值与大型蒸发池所测得的水面蒸发量最为接近。由于E601型蒸发观测资料的使用,受站点较少、资料序列较短的局限(引出问题),因而各类经验公式被广泛用于计算水面蒸发量(意义)。
国内外计算水面蒸发量的公式有彭曼公式、布德科公式、高桥公式、伊万诺夫公式、桑斯威特公式、卢其尧公式、谢良尼诺夫公式,以及从道尔顿定律出发,结合E601蒸发器和大型蒸发池资料建立的多个经验公式等。云南省尚无大型蒸发池观测的水面蒸发量资料,采用E601型蒸发站实测水面蒸发量与各种公式计算的水面蒸发量误差进行对比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彭曼公式(修正式)适用于云南,所计算的水面蒸发量误差最小。应用该公式求得云南各县(市、区)的水面蒸发量,并分析研究时空分布规律,其成果资料在水利、气象、农业等部门有着较好的使用价值(结果)。
6 正文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核心,其水平标志着论文的学术水平或技术创新的程度,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总的要求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1)正文的写作要求
① 理论性论文。用理论分析或计算分析来证明论文观点的正确。对于研究对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定量地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写作方法上,常用举例、推理、反证、类比、对比、因果分析、归谬法等。在写作要求上,应论点明确而惟一,论据充分而必要,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逻辑性强。
② 实验性论文。实验是为科学上实现新的发现的一种手段。其论文的内容一般包括理论分析,实验材料、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等几部分。在论述实验材料和方法部分,要把材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实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交待清楚,其目的是使别人能重复操作进行同样的实验,以验证你的新的发现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③ 试验性论文。试验是相对技术而言、为解决或验证技术措施的可行性服务的。写作的内容一般包括试验的目的,即要解决或验证的问题,试验的方法、试验结果及分析等。
②~③类型论文正文的写作应按研究问题的逻辑关系来写,不应按实验或试验的时间顺序来写。
④ 创新性技术论文。以自然理论为基础,应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实现技术创新,或者是运用已有的科学技术理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实现技术创新而形成的论文(此类论文较为多见)。例文:《灰色系统理论在旱灾分析中的应用》。
其写作的内容一般包括理论分析,也就是应用科学理论或原理,研究的成果,实践的验证等。正文表述的重点是理论分析,也是论文学术价值之所在。由于技术研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技术论文强调其实践性,以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技术的可行性。(技术强调其经济性和效益,所以,成果需经过实践和验证,才能证明其经济、社会效益大小和使用效果精度。)
⑤ 新技术应用性论文。应用一种新的技术(工艺、产品、设备),解决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形成的论文,又称其为技术总结。例文:《全站仪在(山区)远(长)距离水准测量中的应用》、《3S技术在云南省土壤侵蚀调查中的应用》。
其论文写作时,主要在于回答“为什么要应用这种新技术”,“如何应用”和“结果如何”三个问题。正文写作的重点在于从理论上回答应用这种新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应用。对于应用的改进或改进的建议,可写在结论部分。
(2)正文的层次
正文是表达作者思想观点最重要的部分,为表达清楚,正文必须分成若干个层次来写。
●有的正文一气呵成,只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注意一个自然段只能表示一个中心意思。
●有的正文分成若干个小标题进行分层表述,注意拟定小标题的注意事项与拟定题名一样,一个小标题下的论述只能围绕小标题来论述。每个小标题都应有题名,不能有的有题名,有的没有题名。
用小标题对正文进行分层时,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2.1”、“3.1.1”。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最后一个序数码之后空一格写标题。
当用小标题对正文分层时,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如“2.2.1.1”,最后一级内如果还要分层可用“(1)”、“(2)”的形式表述。
正文的层次不论是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或是用小标题进行表述,都要注意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文:《云南省水土流失变化趋势分析》
1 自然地理概况
2 水土流失的变化
2.1 河流泥沙的时空变化
2.1.1 空间变化
2.1.2 年际变化
2.2 河流输沙量的变化趋势
3 影响水土流失变化的主要原因
3.1 气候的影响
3.2 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
3.3 人类活动的影响
4 结语
7 结论
结论又称结束语、结语。它是全篇文章的归结。
(1)结论写作的内容
1)学术性论文
① 本研究结果有什么新发现,得出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或完善了什么理论,适用于什么样的范围;
② 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理论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出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
③ 本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的设想或建议。
其中:第①点是必须的,而第②点 和第③点视论文的具体内容(或具体的研究对象)可有可无。
2)技术论文
① 本技术理论或技术成果与既有技术理论或技术比较有什么先进性;
② 本技术理论和技术成果适用的范围、条件;
③ 试验结果与实际的一致性,或者结果的适用范围条件;
④ 对应用的技术有哪些改进的建议。
第 (1) 点是必须的,是表明论文具有创新性的。
(2)结论写作要求及方法
① 概括准确,措词严谨。
把论文中创新的内容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来,不轻易放弃或漏掉一条有价值的结论。肯定与否定要明确不能用“大概”、“可能是”等之词。
② 明确具体,简短精炼。结论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与定量的信息对要点要具体表述,不能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结论段字数一般为正文字数的3%~5%。
③ 不作自我评价,论文的水平应让读者去评价。
④ 根据正文的全部内容,可以把结论分成苦干条来写,也可以用几句话来表述。
例1:《云南蒸发量时空分布及年际变化分析》
5 结论
由上,云南省蒸发量时空分布和年际变化有如下特点:
(1)怒江州北部、德宏州、保山地区、曲靖市东部、文山州东部、临沧地区东部蒸发量数值较小,其值一般在1100mm以下。滇中一带、红河州、文山州西部、怒江州南部、大理州以及滇中以北金沙江流域河谷地带等地数值较大,其值一般在1200mm以上。省内其他地方数值一般在1100~1200mm之间。
(2)蒸发量年内变化具有春、夏季各个月数值较大,秋、冬季各个月数值较小的特点,年内最高值一般出现在4月、5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
(3)蒸发量年内变化有单峰型、双峰型、三峰型等几种型式,以双峰型出现站数最多。
(4)蒸发量近30年来绝大多数站呈现下降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70年代平均值明显减少。其可能原因与日照、风速的减小有。
例2:《云南省水面蒸发量不同计算方法比较》
综上所述,以上6种计算公式因其考虑因素的局限性,用于计算各地水面蒸发量,其误差远比彭曼修正式计算的大。因此,彭曼修正式对分析计算云南水面蒸发量,具有最好的应用效果。
8 致谢
对于在研究过程中,或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对自己直接提供过资金、设备、人力以及文献资料等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和个人,均应表示谢意。
书写格式为:“在研究(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高级工程师的帮助(指导),谨致谢意。” “致谢”空一行放在结论节后。
9 参考文献
其概念是为撰写论文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1)著录参考文献的原则
① 最必要的文献。
② 著录公开发表过的文献。
③ 规范的著录格式。
(2)顺序编码制的著录方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时,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在文中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
(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代码
根据GB 3469—83的规定,各种参考文献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期刊文章[J],论文集[C],标准[S],报纸文章[N],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电子文献类型及其标识:联机网上数据库[DB/CD],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网上图书[M/OL]。
(4)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① 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例如:
[1] 刘国纬.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6-240.
② 期刊(作者超过3人者只列前3人,后加“等”字)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
[2] 王本德,周惠成,程春田,等.水库预蓄效益与风险控制模型.水文,2000,20(1):14-18.
[3] 黄英,李波.云南省水土流失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1995,(4):8-11.
③ 论文集
[序号] 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 •见(英文用In):论文编著者(××主编或××文集编写组)•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
[4] 赵人俊.新安江模型原理[A]. 见:桂宗禹,胡凤彬,夏自强,等.湿润地区水文站网规划论文集[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9-15.
④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例如:
[5] GB 50179-93,河流流量测验规范[S].
⑤ 学位论文
[6] 余达征.关于防洪调度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南京: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1999.
⑥ 科技报告
[7] 胡余忠,程其文,方炳烈.约束条件在Z-Q关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报告[R].黄山:安徽省黄山市水文水资源局.1996.
⑦ 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 作者简介
对第一作者按以下项目和顺序书写其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籍贯,学位,职称或职务,从事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方向等。
四、论文的写作步骤和方法
1 选题
选题是科技工作者研究工作的起点,是整个研究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选题本身就是一件科学研究工作。爱恩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1)选题的基本要求
科研选题原则应具备以下“五性”:
① 经济、社会效益原则。经济、社会效益原则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选题的首要原则。
② 创新性原则——内容要“新”。在继承和运用已有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科学理论或技术领域有“新”的添加,新的贡献。没有新的东西,所选的课题就毫无意义了。
③ 可行性原则——条件须“实”。要具备科研的条件和能力。包括:主客观条件(组织条件、物质条件和实(试)验条件等)和自身条件(知识水平、实践经验等)可行。一般选题不宜过大,涉及的知识面不宜过广,应选择自己能力和精力能达到的课题,尤其是刚起步的同志更应慎重地选择。
④ 科学性原则。所选的课题必须属于科学的范畴,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虚构的。
⑤特色性原则——方向宜“专”。选题切忌杂,力求专。确立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一旦确立,始终不渝,集中精力去研究,则有可能以特色取胜。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2)研究课题选择的途径
① 从理论与实践发生的矛盾中选择课题。
② 从科学与技术的“空白点”上找研究的课题。被忽视的地方就是“空白点”。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出现了一些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等新的科学领域,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知识和理论。
③ 从科技信息中寻找研究的课题。收集研究科技信息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可以从获得的信息中启迪自己去寻找新的发现。或者是对收集的已有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全世界每天发表论文6000——8000篇,我国出版的科技期刊3000余种。
④ 从企业的技术创新中选择研究的课题。所谓技术创新是“企业用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
⑤ 在工程实践与新技术应用中选择研究的课题。随着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总可以在实践中找到研究的课题。我们更应该提倡在实践中大力应用新的技术、新的工艺。
⑥ 建立科学技术笔记。科学技术笔记,顾名思义是指记载有关科学技术信息,个人在科学技术上的随想的一种记录。
总之,要能选出具有学术价值和技术水平的课题,还得靠自己平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牢固树立创新的思想意识,任何成果的取得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是以创新性的思维进行思考与研究的结果。
2 资料的搜集
(1)直接资料。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或调查得来的材料。
(2) 间接资料。从各种文献资料中得到的,或由他人提供的。
(3) 发展的资料。对直接资料或间接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分析而形成的资料。
(4)资料的作用。一是可使研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在论文写作中加以引用,以丰富自己论文的内容,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3 论文的撰写步骤
一般经过整体构思、拟定提纲、论文起草、反复修改、适当闲置和最终定稿等六个步骤。
(1)整体构思——打腹稿
构思文章的总体结构,围绕主题对科研过程的总体把握。拟在文中说明什么论点,用哪些论据进行说明和论证,如何进行文章的布局,各种数据如何穿插等,应大致勾绘出比较清晰、完整的轮郭。拟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应用什么科学基本原理,如何做出评价等。
(2)拟定提纲——搭框架
这是对整体构思的具体实施。写提纲时,应将每一部分内容的素材准备好,比如:图、表、方程等等,在提纲中注明,以备写作时参考。
提纲的内容都应符合论文写作要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论。
1) 创新性技术论文。由于这类论文包括新的(工程)技术、新的工艺和新产品、新设计,以介绍“新”为重点,这类论文的写作提纲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引言部分:
① 该技术(工艺、产品、设计)的现状及评价;
② 研究的范围和目的。
正文部分:
① 应用的科学理论和原理;
② 研究的方法、步骤和环境条件;
③ 研究所用的材料和设备(资料);
④ 工程实践(分析应用)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结果。
结论部分:
① 研究成果的可靠性(精度);
② 成果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 需要改进的地方,或需继续研究的方向。
对上述提纲内容需要说明的是:
① 在技术论文中,对于现状的评价,除特别需要外,不引用具体的事例,只作综合的评价;
② 对于上述提纲的内容,应考虑每一条内容是否还需要分层表述。如需分层,是应写出每层的分层提纲;
③ 应考虑正文部分在哪一条提纲内使用图、表表述更为恰当;
④ 上述提纲的顺序,具体可根据自己的写作风格重新排序。
2) 新技术(设备、产品)应用性论文,其写作提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引言部分:
① 应用环境、条件概述;
② 可以使用的技术(设备、产品)的比选;
③ 采用的新技术(设备、产品);
④ 应用的效果。
正文部分:
① 方案的比选。
② 新技术(设备、产品)的应用。包括:结合工程实际的工程设计;使用的主要材料和设备;劳力组织和工艺流程;注意事项和质量标准的控制等。
③ 应用的结果。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结论部分:
① 对应用技术的评价;
② 对应用技术的改进或改进的建议。
例文1:《云南省水环境状况及问题分析》一文的提纲:
引言部分:
●水环境的概况及评价;
●问题的提出。
1 云南省水环境状况
1.1 河流水质现状
综上所述,云南各大水系水质总体较好,少数河流被污染。各水系支流污染重于干流,下游污染重于上游,城市河流污染严重。全省河流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局部河段有重金属污染。
1.2 湖泊、供水水源地水质现状
影响湖泊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磷、总氮、CODMn、BOD5、氨氮,其中总磷、总氮污染较为普遍,是导致全省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九大湖泊中,富营养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滇池、异龙湖、杞麓湖、星云湖、程海、阳宗海、洱海、抚仙湖、泸沽湖。
正文部分:
●水环境发展态势分析;
●水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2 水质发展趋势
选用1985~2000年全省主要河流、湖泊相同的监测断面及评价总河长的监测资料进行全省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⑴ 河流水质变化趋势
⑵ 湖泊水质变化趋势
3 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水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使水体水质朝着不利于人类方向演变的结果。我省水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3.1 水土资源配置不平衡,导致水环境问题
云南具有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程度低,以及水土资源的配置不平衡等特点。
3.2 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加剧水环境恶化
云南是一个洪旱灾害频繁,滑坡、泥石流发育,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省份,加之毁林开荒、陡坡耕种,过渡开采滥垦,随意采矿弃土等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更加重了水土流失及旱涝灾害损失。
3.3 废污水的排放是引起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80年代以来工业、生活废污水量急剧增加,据调查资料,全省现状废污水排放量已超过80年代初的一倍以上,但其处理能力大大落后于排放量的增长速度。
结论部分:
●水环境状况及问题的分析结论及对策措施。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有以下认识:
⑴ 全省水环境有机污染普遍,水污染总体呈上升趋势。
⑵ 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的不良匹配是导致我省水环境问题的必然的潜在因素。
⑶ 保护水资源、加强水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缓。
例文2:《云南水文水资源信息自动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的提纲:
引言部分
(1)水文水资源信息自动监测系统研究及运用现状;
(2)技术、设备存在的问题及研发项目的提出。
正文部分:
(1)研究的目标(目的)和方法(技术手段、方案设计、项目管理等)
(2)研究的主要内容(范围)及功能(研究的效果)
系统研究内容包括水文水资源信息自动监测、传输技术及相应系列设备的研制,系统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整编软件的开发。
图1 设备系统结构示图
图2 系统软件结构示意图
(3) 系统关键技术(创新点或关键点)及特点
① 大容量固态存储技术
② 水位监测中的电子消浪
③ 多方式数据远传与提取技术
④ 监测设备电气安全技术
⑤ 微处理器控制技术
⑥ 系统软件技术(水位过程摘录软件、 通信软件、远程故障监控软件)
结论部分:
对研发系统技术和产品性能及其应用效益的评价。
(3)论文起草——写初稿
放开写,一气呵成。认为有必要的有用的尽可能多写,增加论文的信息量,为论文的修改奠定基础。适当地写长是一个有益的做法(修改时删多余的),一次性写完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4)反复修改——细加工
做到精雕细啄、精彩合理。注意:
●论文主题、论据和论证方法是否科学;
●对文章的结构、语言要精心修饰、仔细推敲,多余的内容果断剔除。
1)内容方面的修改与校核
① 内容的增补、删除和调整。
② 提炼。使文章达到文字简炼,用词准确,内容精粹。稿件的字数不超过3000—5000字。
③ 校核。对原始数据,运算过程和最后结果,都要进行认真的校核,尤其是对数学式的推导要认真审核,看其是否存在错误。
2)形式方面的修改
① 行款格式是否符合科技论文规定的写作格式;
② 用字是否正确,不能有漏字、错别字,简体字要符合国家的规定;
③ 计量单位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定计量单位;
④ 标点符号及各种人工语言符号的使用与书写是否正确、清楚。
(5)适当闲置——冷处理
论文写作一个漫长过程,不急发表,回头重新审视作品,有可能发现某些疏漏、不足。
“冷处理”时间:几天~一两周
(6)最终定稿——得华章
古人云:反复推敲出佳句,精心修改得华章。
在文章结构、内容、表达方式上精心安排、反复推敲,才能产生精品,自己满意、读者满意。
定稿后——打印——投稿
4 提高论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1)学习哲学等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科技论文是作者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思维结果的文字表达。
(2)认真学习汉语表述基本知识。
(3)学习科技论文写作表达基本知识。由于科技论文的写作文体不同于其他文章的写作,更不同于文艺写作,它在写作格式、表述方式和要求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4)坚持科学技术笔记的写作。科学技术笔记是对一篇科技论文中摘抄,往往要经过作者的思考和重新组织,因而一篇科技笔记往往是一篇独立的科技短文,长期坚持下去也是对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锻炼。
(5)多读、多写、多改。
多读,就是多读一些写得比较规范的科技术论文。国家级的科技期刊与一些高等院校的学报刊印的科技论文都写得比较规范,值得认真地研读。
多写,就是自己动手写作。
多改,文稿初稿完成之后,要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反复修改。
五、论文写作的规范表达
1 语言表达的特点和要求
准确、简明、清晰、平实
论文的图表(插图和附表)不宜太多,只附最必要的。
2 插图
科技论文中的插图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曲线图、柱状图、示意图、工程图等。
(1)插图的特性
科技论文的插图包括图与照片,其特性有:
① 图形的示意性。从图中得出各量值之间的精确关系。
② 内容的写实性。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形态,运动的变化规律,各量值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
③ 表达的规范性。图中的线型、符号、汉字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和公认的习惯。
④ 色彩的单一性。科技论文中的插图均用黑、白色。
(2)插图的设计
利用插图表达时,应对插图进行精心设计,使图面的比例适当,清晰美观。一是指图幅的大小与图内所提供的信息量相匹配,不致于使图面感到空旷或拥挤。二是指图内的线型与符号、数字、汉字等比例适当。
变量相同的几根曲线应绘制在一幅图内,不应一根曲线绘制一幅插图。
对于图中线型的注释,当图幅的右上(左下)角有空位时,可注在图的右上(左下)角;当图的右上角无空位时,可在图下面集中注释,或在线型旁边注释。
对于图中各量值单位的注释,当图中的量值单位相同时,可在图名后或图名下方注明(单位××)。
插图无论是人工绘制或计算机打印,图画线不宜过细或过粗,过细容易在制版过程中断线,过粗显得笨粗难看。图中的缩略语、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3)插图的编排
文中所有的插图均应按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序号,并标注图名。例如:图1 、图2,图号和图名(其间空一格)置于图的下方居中位置。插图应紧随其叙述文字之后编排。
3 表格
常用的表格有无线表、系统表、三线表。
国内外推荐使用三线表,制版容易、显示简练。按顺序编号。
表序 表 题
顶线
项 目 栏
栏目线
表身
底线
注/说明
4 计量单位
一律用国际(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统一符号表示。对废止的计量单位,请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
例如:长度为m、cm、mm;面积为m2、cm2、km2……;重量为g、kg、t;流量为m3/s;流速为m/s;时间为h、min、s等。
5 字体、字号
标 题(3号黑体)
作者姓名 (小4号楷体居中)
(工作单位名称地址) (小5号仿宋体居中)
摘要:(小5号黑体左顶格:内容为小5号楷体)
关键词: (小5号黑体左顶格:内容为小5号楷体,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正文:
正文内容为5号宋体。正文各级标题一律左顶格书写,题号(1, 1.1 ,1.1.1,…)后空一字再写标题名。标题第1级为小4号宋体,第2级为5号黑体,第3级为5号楷体加粗。
参考文献:(小5号黑体左顶格:内容为小5号宋体,另起行左顶格,并用[1] 、[2]、… 顺序编号)
作者简介: (小5号黑体左顶格:内容为小5号宋体)
图表:
图名 (小5号宋体居中)
表名——小5号黑体居中,表头和表身——字体为小5号宋体
注意:若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或向杂志投稿,遇有单独的文稿格式要求,其投稿论文的格式、字体、字号等以次要求为准。
★ 科技论文写作范文400
★ 科技论文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中学生科技论文
★ 英语写作
★ 英语写作范文
★ 大学生村官写作范文
★ 科技学科研究论文
★ 高三英语关于科技作文
★ 关于科技的英语作文精选
【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分析】推荐阅读:
科技论文写作分析04-02
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09-24
科技论文写作的注意问题10-26
科技论文写作——论文01-02
科技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写作规范07-28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写作06-19
科技论文写作一10-01
科技论文中文写作06-08
科技论文写作a07-05
科技论文写作试题库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