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教学效果分析

2025-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木兰诗的教学效果分析(精选5篇)

木兰诗的教学效果分析 篇1

《木兰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多,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木兰诗》的课堂效果如何?

《木兰诗》是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的一篇乐府诗,这首诗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因为它有着独到的人文艺术价值,诗歌内容对于现在的许多成年人来说,耳熟能详。《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木兰是一个闺中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之后,又谢绝官职,返回家园,表现了淳朴与高洁的情操。她爱亲人,也爱祖国,把对亲人和对祖国的爱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

学生分析

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对于祖国的概念大多局限在浅层中,对于“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这样的理念一般不理解,甚至还持怀疑态度;对于战争的理解也局限在电影电视的浪漫描写中。对于木兰,更是知之甚少,一般只知道有个木兰这样一个人,多数并不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祖国”、“战争”的`理解便是一个难点,还有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大了解,又成为理解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还有他们第一次接触乐府诗,至于编排到本册书中的意义,更是需要老师的指导。

第二课时实录(节选)

师:好处是使诗歌语言整齐,节奏鲜明,运用贴切生动的修辞方法,塑造了一个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神韵所在。因此这首诗一直作为我们的语文教材,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问题探究一)

师:我在读这首诗时遇到一个问题,作为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木兰是光明正大的,为什么要隐瞒性别?请同学们仔细读书,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你们在读书中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也可以提出来,同学们一道帮助他解决。(马上有同学举手)

生:这是因为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的原因,认为男人勇敢,女人怯懦,因此即使木兰十分勇敢,也必须扮成男的。

师:有道理。(板书:男尊女卑。又有一些同学举手)

生:我认为从书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上看,当时要木兰的父亲去征战,父亲年迈,木兰勇敢替父亲出征,只能冒名顶替。

木兰诗的成语 篇2

【迷离扑朔】

读音: mí lí pū shuò

释义: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出自: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男女不分的场合

近义词: 迷离恍惚 扑朔迷离

反义词: 泾渭分明

【扑朔迷离】

读音: pū shuò mí lí

释义: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出自: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造句: 敌军却始终扑朔迷离,不知我军主力所在。(杨至城《巧使敌人就范》)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杂乱

近义词: 虚无飘渺 眼花缭乱

反义词: 一清二楚

【磨刀霍霍】

读音: mó dāo huò huò

释义: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自: 《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的相关试题 篇3

1.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自读课文,掌握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 )鸣溅溅()鸣啾啾()胡骑() 戎机( )金柝()著傍 地走(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自主探究 疏通文意

4.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北市买长鞭()胡骑()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

安能辨我是雄雌()

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6.文章开头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什么作 用?

7.“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什么作用?具有什么作用?

9.“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木兰诗的练习题 篇4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阿zǐ( ) 策勋( ) 雄 cí( )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鞍鞯(jiān) 溅溅(jiān) 啾啾(jiū) ...

B.红妆(zhuānɡ) 霍霍(hu) 可汗(hán) ...

C.唧唧(jī) 朔气(shu) 燕山(yān) ...

D.胡骑(qí) . 金柝(tu) 赏赐(cì) ..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 通 义: ②日扳仲永 通 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做 ...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

5、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 万里赴戎机(奔赴) B.出郭相扶将(外城)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

C.关山度若飞(度过) 愿驰千里足(奔驰) 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愿为市鞍马(集市) .....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8、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②诗中的`“ 、 ”一句,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③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④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⑤可汗问所欲,________________;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______。

⑥爷娘闻女来,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脱我战时袍, ,当窗理云鬓,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 。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④万里赴戎机( ) ⑤ 著我旧时裳( ) ⑥安能辨( )( )我是雌雄 .....

⑦赏赐百千强( )⑧愿驰千里足( )⑨出郭相扶将( ) ....

10、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⑤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⑦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⑧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11、翻译。

①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二、阅读《司马光砸缸》,完成习题。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加点的字。

(1)众皆弃去( ) (2)破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2 ①木兰当.户织( ) ②昨夜见军.帖.( ) ③ 旦.辞爷娘去( )

《木兰诗》)参考答案

一、1、略 2、D 3、略 4、D 5、B 6、C 7、A 8、①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南北 代父从军 不慕名利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④⑤⑥略

⑦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略 10、①互文 排比 ②夸张 ③互文 对偶 ④夸张 ⑤排比 ⑥顶真 ⑦互文 ⑧顶真 11、略

二、1.(1)去:离开(2)破: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木兰诗的形近字组词 篇5

竣:竣工(jùn)

塑:(sù)塑料

朔:(shuò)朔气

唧:(jī)唧唧复唧唧

卿:(qīng)上卿

弛:(chí)松弛

驰:(chí)愿驰千里足

傍:(bàng)傍晚

旁:(páng)旁边

抒:(shū)抒情

杼:(zhù)机杼声

柝:(tuò)金柝

拆:(chāi)拆开

析:(xī)分析

【形近字简介】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特点

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人、入、八”。

(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

(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峰和锋”。

(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

(5)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眯和咪”。

(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治和冶”。

上一篇:劳动模范表彰会领导讲话下一篇:一村一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