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的来历和民俗(精选9篇)
春分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关于春分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而春分正处于春季三个月正中,平分了春,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而讲究天人感应的董仲舒则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里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年中这一天昼夜是基本相等的,另外一天就是秋分。另外,从这天开始白昼比黑夜长了哦~
芒种的由来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在6月6日或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芒种是反映物候的节令。“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麦、小麦开始成熟,将要收割,“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有人把“芒种”解释为“忙种”意思也是相通的。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节气的特点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
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
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的生长期。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正常年份6月中旬开始入梅。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
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芒种的习俗
芒种习俗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芒种习俗挂艾草
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而此节气中的习俗,便大多与端午节庆混为一体。俗谚说:“未呷端五粽,破裘不敢送。”意思是说端午节后,才真正人夏天。
芒种习俗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习俗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芒种习俗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习俗开犁节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的时候,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面温度没有足够低,雪量还不算很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有描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农历十月中下旬,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这时候已经开始下雪,但是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意思是说: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又因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民俗
1、做腌菜
南京有谚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之后,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以备过冬食用。杭州人往往也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2、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小雪时节吃糍粑的习俗。有俗语说,“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吃糍粑一要热,二要玩,三要斗(比较),才过瘾,才能体味到农家乐趣。
3、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4、刨汤肉
“小雪杀猪,大雪宰羊。”许多地方每到小雪、大雪两个节气,村民们便开始杀猪宰羊准备年货。无论哪家宰畜,邻居、亲朋都要过来帮忙。杀了猪,东家要做一锅猪烩菜,再配上米饭、小菜,略备薄酒,邀请四邻聚餐,寓意团结、和睦、万事兴旺。
小雪吃什么食物最好
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
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很适合冬季养生食用。
杀年猪开宰年猪的嚎叫声一出,客人们立刻放下自家的农活,陆陆续续赶来。屠夫刚把年猪剥净“净边”往案板上一搁,砍下一块肥硕的刀头好肉做“刨汤肉”。转眼功夫,排骨萝卜、回锅肉、肠肝肚肺、猪血旺,油亮香浓的“刨汤肉”菜肴摆满了桌面,清香四溢。
腊味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
广州人最喜欢用腊味来做腊味萝卜糕、腊味煮香芋,还有腊肠炒蜜豆。在秋冬寒冷的天气里,打开盛满腊肉、腊肠的煲仔饭,饭香与肉香交融在一起,扑面而来。温暖香糯的煲仔饭可谓是最适合冬天的美味。
腌菜
小雪腌菜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小雪节气前后容易出现霜降天气,被霜打过的菜容易软化,加上这个时段的温度偏低,比较适合腌制咸菜,因此人们通常都会选择在这个时段腌菜,以备在冬天新鲜蔬菜减少时享用。
楼道里摆放着硕大的腌菜缸,屋檐下晾着一串串干菜……这些都曾是人们记忆中温暖的小雪印象。
小雪节气饮食方面你应该得注意...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避免血液黏稠,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
白土掺黑土,一亩顶二亩。
碱地盖上沙,强似把粪加。
碱地压沙土,保苗不用补。
瓜地铺石沙,结得箩筐大。
碱地逮着苗,能和好地摽。
春分春分,昼夜平分。
二、八月,昼夜平。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麦怕二月雪。
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春雪填满沟,小麦要减收。
二月下雪,小麦吃苦,早锄两遍,可以弥补。
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九尽花不开,水果挤破街。
九尽花不开,果子压塌街。
花开九不尽,果价要跑人。
花开九不尽,果子没人问。
春分雨多,有利春播。
麦怕春旱,谷怕急雨。
春季雨丰不歉,冬有大雪多面。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麦到春分昼夜长。
小麦拔节,棉田耙耪不歇;小麦孕穗,棉种下地;
小麦抽穗,棉种生脚钻锥;小麦开花,棉苗出土两夹;
小麦灌浆,间苗定苗治虫带松耪。
追肥浇水跟松耪,三举配套麦苗壮。
要想粮棉丰,土地早平整。
灌溉不整地,等于白费力。
浇水不整地,费水费工又碱地。
围堰不平地,也是白费力。
地不平带来五不平:温不平,水不平,肥不平,庄稼高矮不平,产量不平。
沙压碱,黄金板;沙压粘,变良田;粘压沙,好庄稼。
2、麦到春分昼夜长。
3、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4、春分不上炕,谷雨插不上。
5、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6、春分到清明,棉花干播种。
7、若要庄稼壮,一年一换炕。
8、花开九不尽,果子没人问。
9、龙生龙,凤生凤,好种才有好收成。
10、春分不冷清明冷。
11、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见春霜麦苗伤。
12、晒棉种,很重要:发芽势,明显好;发芽率,能提高。
13、要想庄稼长得凶,一家一个沤粪坑。
14、春分日,植树木。
15、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丰年。
16、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
17、春分豆苗粒粒伸。
18、纺好线,用好棉,好种壮苗长满田。
19、春分有雨是丰年。
20、春分不种麦,别怨收成坏。
21、半年的锅头当年的炕,熏透的烟囱发苗壮。
22、春分无雨莫耕田,秋分无雨莫种园。
23、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24、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薯正当时。
25、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26、春分刮大风,夏至雨。
27、填平坑湾,先种黍穇。
28、春分西风多阴雨。
29、买种省了钱,减产后悔晚。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癸丑春分后雪》宋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窘裨煳镉饶蚜希更暖须留御腊衣。
《南乡子春分》(相城寒雨客)
风雨半春长,龙抬头日日丽光。
邻塘睡莲预惊萍,涟漪。
踏春不见卧盼蓠。
春分艳阳天,齿儿戏发发更藏。
宜兰伴窗翠正好,笑扬。
牵纤菜花青径香。
蝶恋花葛胜仲
已过春分春欲去。
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无误顾。
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
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才子霏谈更五鼓。
剩看走笔挥风雨。
1、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阴阳相半,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道理是: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春分立鸡蛋能旺运哦。
2、放风筝
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最适合放风筝。大家可以放风筝来活动筋骨,消除“春困”和“郁闷”。
3、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4、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5、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6、春祭
民间习俗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南方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结束,清明后,五运中的火运已经发动,阳气明显提升,时空场就发生了一种闭合,信息交通的困难,而造成祖先们难以享祭,接收不到子孙们的感恩酬谢。恪守天道运行规律的度数信,守信是中国古代民俗的重要法则。
7、祭日
春分亦是传统祭日的节日。也就是说,春分之日要祭拜太阳,感恩太阳赐予这个礼德能量和阳光光明给大地,促进了大地上万物的生长。所以,在古代一直继承着春分祭太阳和秋分祭月亮的这样一个习惯。
从春分祭太阳开始,拉开了春祭的序幕。我们在春分这一天,应当主动对道、德、天、地、国、亲、师,都有这个感恩的表示,这个也叫做我们春季的饮福,是对春天的感恩祭祀。
8、吃太阳糕
在古代,春分是个很重要的节日,每到春分这一天,帝王都会率领群臣,迎日、祭祀太阳。而在民间,则有春分日吃太阳糕的习俗,寓意“太阳高”。民间习俗认为在春分日吃了太阳糕,可以给你带来好运。
春分竖蛋的要点
1、挑鸡蛋
首先要挑选一头大一头小的鸡蛋,立蛋时将大头朝下,这样重心会比较低,就像不倒翁一样,容易保持平衡。
2、寻找支持面
找到合适的支持面,做一个小实验,在桌面上涂上印泥,再把鸡蛋立在涂有印泥的桌面,就可以发现,能立住的鸡蛋,底部会有一个肉眼很难看清的平面,一旦重力作用线能经过这个平面,鸡蛋就能站立起来。
3、手要稳
由于生鸡蛋里的蛋黄位置也会影响鸡蛋的站立情况,所以立鸡蛋的手要尽量保持不动,让蛋黄可以慢慢沉淀到鸡蛋下部,这样重心就能足够低,使鸡蛋保持平衡。
春分的简介
春分古时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并非传统节日,而是一个指示农业生产的重要节气,从它的别名中亦可见一斑。
春分时昼夜等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逐渐昼长夜短。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提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明史·历一》则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由于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民间还留下了“春分无雨划耕田”“春分有雨是丰年”的说法。
古代,春分时有相当隆重的祭日仪式。《礼记》记载:“祭日于坛。”按照孔颖达的注疏就是“谓春分也”。自周代起,此习俗历代沿袭。清朝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里还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早晨,我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去市民公园踏春出游。一路上,我和妹妹有讲有笑,留下了一路的欢歌笑语……
很快,我们来到了市民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大树,是那样的郁郁葱葱、充满春天的气息!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儿正快乐地唱着歌,在长满嫩叶的枝头上飞上飞下,用动人的舞姿来展现自己的才华,跳着春天的舞蹈。近了近了,我们沿着笔直的小路走进了市民公园,道路两旁是绿油油的草地,那又嫩又绿的小草儿打着哈欠,沐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睡眼惺忪一副懒洋洋的样子,那早晨的露珠还静静地躺在小草的怀抱里鼾睡着!我们不忍心揉碎它的美梦,屏住呼吸轻手轻脚继续前行。
突然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寻声览去前面平地上有一群小孩正蹦蹦跳跳地放着风筝,那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上越飞越高,洒下一片银铃般的笑声。他们不只是放飞着风筝,更是放飞着心情,放飞着童年的梦想!继续前行,走过小山坡,前面是一大片风铃树林,那风铃树正漫山遍野开着花,黄灿灿的吐着芬芳,竞惹得无数粉蝶在花间翩翩起舞,人置身其中仿如人间仙镜般美好,让人留连忘返。偶尔送来一阵春风,那风铃树随风轻摆,风铃花儿一朵朵往下坠落,好像蝴蝶翩翩舞动,伸手捧住一朵花儿凑到鼻子旁,那清香沁人心脾、久久不愿释怀!
我和妹妹蹦蹦跳跳地穿梭于蝴蝶与花树间,哼着歌谣不断捡起一朵又一朵的风铃花,爱不释手如同捡着风姑娘洒落在人间珍宝般珍贵。捧在手心上,交给心灵手巧的妈妈用线一朵一朵地连起来,挂在脖子上,戴在头上,俨然童话里的小公子般美丽!
1、一分关心,一分问候,与你的友谊“入木三分”;一分真情,一分真意,对你的思念“分分秒秒”;一分顺心,一分如意,幸福的生活“恰如其分”;一分春色,一分春意,春分的祝福“不由分说”。一年春分来临之际,愿你事业爱情纷纷美好,平分秋色!
2、一分春光,悦动生命的光彩;一声春雷,唤醒万物的复苏;一阵春风,融化千层的冰雪;一阵春雨,润泽心灵的梯田;一份春福,传递春天的.信号。朋友,春分到了,愿你春风得意,乐享春天!
3、春分奏响春之曲,春雨滴答贵如油;春雷轰隆苏万物,春风沙沙暖心头;春光明媚迷人眼,春意阑珊乐陶陶;春花绽放笑盈盈,春福送到情谊浓;愿你春分开好头,一年顺利福无边!
4、沐浴春的阳光,玩味春的芬芳,春分来到,放飞心灵去远航,迎纳一束淡雅花香,沐浴一缕金色春光,接纳一句真挚的祝福:祝你春分时节,心情最闪亮!
5、春分到,百花俏,春色满园春光好,愿你人比鲜花娇,喜气直冲上云霄,烦恼忧郁赶紧抛,快乐幸福吉星照,春风得意福开道,短信发送祝福到,明天生活更美好!
6、春分到绿芽长,长出你身体永健康;莺歌燕舞齐欢唱,唱出你幸福万年长;百花齐开放,开出你开心快乐真舒畅;发条短信祝福你,祝你万事如意!
7、春分,春分,日夜均分。分出快乐,分出健康,分出幸福,分出好运,分出平安。分出所有的幸福,你一半,我一半,朋友的情谊是永远。
8、春分春日好,贴士来打扰:甘甜食物好,平衡虚火旺,如菠菜、土豆;辛温助阳气,温胃健脾好,如洋葱,桂花;大忌偏寒物,愿你消化好。春分祝你健康!
9、春色十分,一分俏,一分香,一分暖阳,一分绿水,一分浅草,一分娇花,一分杨柳枝,一分归来燕,一分思念,一分祝愿。愿你春分时节喜乐多!
10、收集春雷送你,愿你充满活力。网住春风送你,愿你吉祥如意。捧把春雨送你,愿你财源滚滚。春分时节,愿你背着好远,牵着健康,快乐每一天!
11、春分之风似剪刀,裁出细叶绿涛涛,春雨挥洒吉祥伴,浇开百花娇艳艳,春雷惊醒万物生,奏响幸福哄隆隆,春分祝福送予君,愿你:春风得意万事顺,无烦无忧乐淘淘!春分快乐!
12、春分至,春风吹,短信至,暖心扉。祝愿你:工作上,工资涨;身体上,保安康;心情上,烦恼忘;身材上,吃不胖。春暖花开,愿你喜笑颜开!
13、春分到了,沉睡的万物在苏醒,无限的生机在复活,希望的田野在发芽,和煦的春风在拂动,美丽的春天在来临,暖暖的问候在送达。愿你开怀,乐享春天!
14、锅碗瓢盆奏响春天快乐谣,柴米油盐铺就幸福百般妙,粗茶淡饭不减生活好味道,家人才是心头牵绕。祝愿亲爱的你春分快乐!
【春分节气的来历和民俗】推荐阅读:
24节气春分的民俗和谚语08-05
春分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有关春分节气的谚语02-13
描写春分节气的古诗11-21
适合春分节气的说说朋友圈02-12
今日春分节气文案03-07
2022春分节气民间习俗06-02
春分节气传统活动习俗10-31
2022春分节气传统习俗03-29
二十四节气春分的民间谚语08-01
春分节气农事活动有哪些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