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试题(精选4篇)
姓名:
科别:
一、单项选择题
1、最严重的早期输血并发症是: A 溶血反应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循环超负荷E 细菌污染反应
2、一卵巢癌患者,输血几毫升后,疑发生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其处理是:
A 减慢输血速度+肌注异丙嗪
B 中止输血,静推糖皮质激素
C 停止输血口服阿斯匹林
D 停止输血应用肝素
E 停止输血吸氧,改半坐卧位
3、一脾破裂患者,术中输血20ml后,突然出现血压急剧下降,手术切口大量渗血,酱油色尿,应考虑:
A 过敏反应B 发热反应
C 细菌污染反应 D 溶血反应 E 血液凝集反应
4、一患者,输血1-2小时后,突起寒战,高热头痛,血压16/12kpa,应考虑为:
A 溶血反应B 发热反应
C 疟疾感染D 体温中枢受损 E 过敏反应
5、溶血反应的早期特征是: A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 B 腰背部剧痛,心前压迫感 C 头部胀痛,恶心呕吐 D 粘膜皮肤有出血点和瘀斑 E 寒战高热,呼吸困难
6、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循环超负荷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溶血反应
7、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A 15 分钟~2 小时 B 30 分钟 C 2~3 小时 D 3~4 小时 E 5 小时
8、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发生溶血性反应最早征象: A 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B 腰背酸痛 C 胸闷、呼吸困难 D 寒战、高热
E 面部潮红、出现荨麻疹
9、女性病人,35 岁,输血开始后 1 小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体温40℃。过去有过输血史。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A 过敏反应 B 发热反应 C 溶血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10、男性病人,70 岁,输血后 30min 突发呼吸急促、发绀、咳吐血性泡沫痰,颈静脉怒张,肺内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130 次/ min。临床诊断是: A 心功能衰竭 B 溶血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1、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
2、输血反应中,细菌污染反应常见的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如。
3、溶血反应的治疗措施包括、、、保 护肾功能、处理急性肾功能衰竭,输入异型血量过大或症状严重者可行换血 治疗。
4、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常见,它是指与输血相关但不能用其它原因 解释的体温升高1℃或1℃以上,发生率为2%-10%。
三、简答题
试述最常见的输血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以及预防措施。
答案:选择题:ABDBB
BAABA
填空题:1.发热反应、溶血反应2.大肠杆菌3.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防治 DIC、4.发热反应
简答题: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原因:
1、反复输血或多次妊娠的受血者,体内产生抗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免疫反应
2、致热源污染如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
3、其他输血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如细菌污染或溶血。临床表现:寒战、高热、皮肤潮红、头痛等,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多在输血后15 分钟-2 小时内,持续0.5-2 小时后消退。治疗措施:减慢输血速度,严重的应停止输血,并可给予退热药物。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无致热原技术和消毒技术;
1.下列哪项不属于输血的适应症()
A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B 消瘦 C 重症感染 D 凝血机制障碍 E 急性出血 2.一次输血不应超过()
A 8 小时 B 4 小时 C 2 小时 D 6 小时 E 5 小时 3.成人输血速度一般控制在()
A 5~10ml/min B 1~2 ml/min C 3~4 ml/min D 5~8 ml/min E 2~4 ml/min 4.下列哪个疾病属于输血引起的疾病()
A 疟疾 B 甲型肝炎 C 低镁血症 D 低钾血症 E 脾功能亢进 5.输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循环超负荷 B 发热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溶血反应 6.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A 15 分钟~2 小时 B 30 分钟 C 2~3 小时 D 3~4 小时 E 5 小时 7.可用于补充血容量的是()
A 浓缩红细胞 B 冷沉淀 C 白蛋白液 D 免疫球蛋白 E 血小板 8.可用于难治性感染的是()
A 浓缩红细胞 B 冷沉淀 C 白蛋白液 D 免疫球蛋白 E 血小板 9.可增加血容量,并维持作用6~12 小时的是()
A 羟乙基淀粉代血浆 B 中分子右旋糖酐 C 低分子右旋糖酐 D 白蛋白液 E 丙种球蛋白 10.男性病人,70 岁,输血后 30min 突发呼吸急促、发绀、咳吐血性泡沫痰,颈静脉怒张,肺内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心率130 次/ min。临床诊断是()
A 心功能衰竭 B 溶血反应 C 过敏反应 D 细菌污染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上签字。
2.血液制剂放在室温下不得超过
,取回的血液应按照相关要求___________,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为。
3.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_______同时使用一个血液标本。应先进行
,需要输血时再另外采集血样。4.配血合格后,输血科(血库)人员应及时通知临床用血科室,由医护人员凭
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5.,和
三方应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对术前备血进行核查,对输血患者的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确认 三:判断题:
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2、交叉配血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5天内的()
3、冷沉淀应在-18℃以下保存一年.()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5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
5、取血后可以再贮存()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答案
一、选择题
1——5 题:B B A A B 6——10题:A C D B A
二、填空题
1.《输血治疗同意书》
2.30分钟 尽快输用
4小时
3.不得血型鉴定 4.取血单
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10分)
1、贮存式自体输血
2、输血不良反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计25分)
1、国家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A、规定
B、倡导
C、提倡
D、要求
2、输血前医务人员应严格核对哪些内容?
A、血型
B、配血单和血袋标签中的各项内容
C、配血单有无空项
D、血袋包装
3、亲属为患者输血时,应由下列哪项来完成?
A、找熟人完成 B、由治疗医院完成 C、病人亲属自己找医院完成 D、由正规采血机构完成
4、《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表》应在每次输血治疗后小时内填写。
A、6
B、12
C、24
D、48
5、突发事件时,边远地区,无正式血站或中心血库,当地医疗机构应急采血抢救后几日内报告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
A 当时
B 3日内
C 7日内
D 10日内
6、全血、红细胞、血浆冷藏温度应控制在以下哪项?
A、4-6℃ B、2-6℃ C、-2--6℃ D、20-24℃
7、违反用血管理办法的医疗机构应负什么责任?
A、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
第页,共4页
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B、批评教育
C、办学习班提高认识
D、下不为例
8、医院输血科职责:
A、负责储血、配血、发血
B、负责临床输血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的重大问题
C、申报用血计划
D、推广成分输血
9、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遵循的原则
A、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B、沿用传统输血、病人失多少血,补多少的输血原则
C、随时与血站联系,急用急取的原则
D、根据临床需要,随用随取的原则
10、血小板储存温度下列哪项最正确?
A、20-22℃
B、22-24℃
C、20-24℃
D、24-26℃
三、填空题(每空1.5分,共计45分)
1、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最多不得超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
2、临床输血治疗的目的: 和。
3、输血前五项检查包、、、、。
4、病历保存的主要输血文书有:输血前五项检查检验报告单、、及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科保存的输血文书有:临床输血申请单和。
5、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毫升的,由具有
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第页,共4页
医师提出申请,经审核,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核准签发后,报
批准,方可备血,同时填写。
6、RhD阴性患者需要输注时,可按ABO同型或相容性输注,RhD血型可忽略。紧急情况下,患者为RhD阴性,没有检测到抗-D,男性患者或无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可输RhD阳性红细胞,但必须,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注明:若有抗体产生,以后输血只能。
7、输血的时间限制:全血或红细胞应该在离开冰箱后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在内输注完毕。一袋血内未输注完毕则应废弃。浓缩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
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内输完。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填写《输血治疗申请单》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页,共4页
2、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中临床医师对症处理措施?(临床医师必做)
3、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中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对措施?(检验科必做)
第页,共4页
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贮存式自体输血:指择期手术前对估计需输血的病人进行自体血储备,供手术中或术后使用。根据预测术中出血量的多少,在术前7-21天,采用“蛙跳法”采集血1-3袋。
2、输血不良反应: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有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
二、选择题:CBDDD
BABAC
三、填空题 1、200ml;400ml;6个月
2、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纠正止凝血功能异常
3、肝功1号(谷丙转氨酶)、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表、输血不良反应汇报单
5、少于800ml、中级、上级医师;上级医师、科室主任;科主任、医疗管理部、大量输血申请单
6、血浆和冷沉淀;征得患者或其亲属同意的、RhD阴性血 7、30分钟、2小时、4小时、20分钟、20分钟、10分钟
四、问答题
1、填写《输血治疗申请单》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妊娠史、输血史(2)病人资料填写完整(3)输血前五项检查(4)双人双级双签名(5)填写不得有涂改现象
(6)《输血申请单》应在输血前一日送到输血科备血(7)急诊输血事后6小时内按照以上补办手续
2、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中临床医师对症处理措施?(临床医师必做)
第页,共4页
①抗休克、扩容、利尿、碱化尿液、透析、预防肾功能衰竭。② DIC防治。③激素、换血治疗等。
④输血科(血库)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相关检测和评估,详细填写评估记录。与临床医师合作尽快找出输血反应原因,及时上报医疗管理部,资料保存十年。⑤如属医疗事故应指派专人妥善保管有关的各种原始资料,严禁伪造、隐匿、销毁。对现场实物及检验所用标本在医患双方现场核对后封存保留以备检验。注:同时停止同一病房或手术室所有输血,防止标本错误。
3、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中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对措施?(检验科必做)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②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③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④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⑤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⑥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⑦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⑧剩余的血制品及《临床输血不良回报单》送回血站进行血液质量检测,待血液质量检测结果出来后输血科报告给临床。
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违法违规采供输血发生感染的风险极大,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有HIV、HBV、HCV、HDV、HEV、HGV、TTV、CMV、EBV、HPVB19、HTLV、SARSV 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疟原虫、克-雅氏病等。
血液免疫学的因素: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有148种抗原,白细胞和血小板除了具有红细胞和HLA的某些抗原外,还有自己独立的抗原系统,这些系统常见的表现型可达10种以上,每种成分中的抗原都可作为免疫源,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
输血过程中工作质量问题:统一管理血源、统一采血、统一供血是保障用血质量和安全的关键;输血前检验不符合规定、组织机构不健全、输血科的职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无专用的房屋、设备、血型鉴定不做反定型、严重的Rh血型也不做、交叉配血只做盐水试验等现象都会影响输血的工作质量,输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时,应做到谨慎、细致、准确。
不合理用血现象:不合理用血包括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万能血、手术后输血以及输血治疗不及时和无钱不给输血等,另外输血记录不规范,病历内容不完善,输血文书不标准也容易造成一旦有了医疗纠纷,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处于败诉的可能。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的对策
强化法律法规意识:要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减少医患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对用血工作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医院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建立执行用血申请及登记制度,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及质量考核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有效控制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输血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输血工作的特点要求输血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患者高度负责任,对工作一丝不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因此,工作人员要继续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积累经验,掌握现代输血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
细心做好技术工作: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输血最关键的工作,因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过程中要细心谨慎,思想高度集中,养成有秩序的良好工作习惯,防止差错发生。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大力推广成分输血:输血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但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必不可少,因此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显得极为重要。真正的临床需要是输血治疗的惟一基础,开具输血处方不应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病人应该尽可能只接受临床上有效且能够提供最大安全性的某一种血液成分(血细胞、血浆和血浆制品)。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输血前:根据医嘱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由2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袋标签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
知情同意:输血前应先取得患者的理解并征求患者的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必须让病人了解输血存在的已知危险和好处,以及(或者)替代性治疗。病人有权接受或拒绝输血。在核对及检查无误之后,遵照医嘱,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制品用标准输血器输注给病人。
输血中:①输血治疗必须在执业医师的全面负责下进行。②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肢体。③大量急性失血需快速输血时可加压输血,可采用血压计加压法、手卷挤压法或采用专门的加压输血器。④在输注时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必要时在输注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防止红细胞叠连而越输越慢。⑤除生理盐水外,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
输血后:①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若有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直至查明原因。②护士还应将与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同意书放入病历做永久保存。③输血的血袋送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以备患者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
谈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
输血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输血工作质量 对病人的救治效果,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输血工作者的自身 医疗水平,减少医疗事故,降低医疗纠纷都有重要的作用。现 就山西省人民医院近年来加强输血工作质量管理谈几点体会。1 加强组织管理
医院为加强输血工作的管理成立了由院长、医务科、输血 科及临床用血科室有关人员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院 长担任主任,输血科主任为秘书.对全院输血工作进行指导。2 加强血源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献血法》,本院一直使用太原市中心血站提 供的血液,并对其血液进行抽检,加大了输血安全系数。3 极其完善的档案资料及输血登记、统计制度 对中心血站送来的血液进行严格验收。对新入库的血液
及其制品合格后进行登记,其内容包括献血者的姓名、血型、编 号、血液制品种类、献血量、采血日期等。对于受血人资料也逐
一登记,包括姓名、科室、住院号、用血量等。出入库资料一目
了然。对血液及成份血做到每月统计汇总。对各科使用成份 血情况进行总结评比。4 加强查对制度
从接收标本后进行登记,标明病人姓名、床号、科室、用血 量、送检人、检查人等。对配血单、标本管、血型单。逐一查对,再由护士进行复查后方能发血。5 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我们对实验室制定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各项操作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以患者住院床边的血型登记卡与护士抽取病人标 本血型相吻合才能进行配血。所有病人除AB0血型鉴定外,还进行Rh(D)的检测。配血试验除进行传统的盐水配血法 外.还全部进行聚凝胺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大大增加了输 血的安全系数。提高输血水平.推广成份输血
临床医师对输血知识的了解和运用.直接关系到输血治疗 的效果。为了提高成份输血比例,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曾组
织成份输血的学术讲座,发放成份输血的优点的宣传小册子,使成份输血得到进一步的推广。7 提倡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是避免输血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方法。避免了同 种异体输血带来的免疫反应、发热、过敏等副作用。还减少了 异体输血前一系列准备环节,有效地缩短了手术及抢救治疗时 间,同时也节约了血源。
临床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及安全输血是一项综合的管理,需要由中心血站、输血科、临床用血科室及医务科协同完成,医 院输血科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完善输血工作的主要环节.应予充 分重视。
[作者简介】许大巍(1970一).男,山西洪洞人,主管技师,1998年毕业 于山西职工医学院医疗本科。
(收稿日期:2002—07—22;修回__ 临床安全输血管理实践
杨 燕(云南省思茅地区中医医院 665000)我院开设病床150张,是一个地区级中医医院。年出院 病人约2200人次,年手术量260台次,年用血量约1万毫升。
虽然如此,我们本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依法从事临床输血工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现将我院安全 输血管理工作介绍如下。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自《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施行 以后,医院领导十分重视安全输血工作。取消院内采血,临 床用血由地区中心血库供给。院内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 会,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控感办、医教科、检验科人员任组 员,负责检查和监督临床用血。建立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并定期或不定期下科室检 查用血情况,可输可不输的不准输,坚决不允许“营养血”或 “安慰血”出现。检查血液来源渠道是否符合,检查输血物品 的使用和处理,杜绝不符合规范的临床用血现象出现,以减 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血。2 全员教育、常抓不懈
虽然输血是一种抢救行为或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如 管理不严,血液将是一种潜在传染源。已知某些病毒、细菌 可以通过输血和注射血制品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症疾、巨细胞病毒、菌血症等可以通过输血 途经传播⋯。象艾滋病病毒抗体在检测中存在“窗口期”现 象,如果在采血、储血、供血、用血过程中那一个环节管理不
慎,将给患者健康或生命以及社会、医院和医务人员、家庭造
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用晨会和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输血管理法律法规及输血相关知识,用墙报和 查房机会向病人宣传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无偿献血、家属献 血或自身储血重要性。责任医生和护士要承担向需要输血 的患者进行安全输血教育的责任,以提高医务人员和病人输 血有潜在危险的意识。使医务人员在临床中严格掌握输血 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3 严格执行安全输血措施
自从实行“三统一”后。本地区制定了加强对献血人员 管理措施和相应输血管理措施,我们也制定了安全输血的具 体措施。
3.1 严格掌握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指征。
3.2 在决定输血前,主管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所患疾病需 要输血治疗的必要性。同时说明输血有潜在危险性。征得患 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3.3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经科主任批准签字,连同受血
者血样送血库交叉配血后备血。
3.4 到血库取血时必须仔细检查献血者姓名、血型、品种、采血期、有效期,并严格检查血袋的密封状况是否良好及血 液颜色,以判断是否有变质和细菌污染。
3.5 为确保受血者和操作者身体健康,在整个输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使用物品必须一人一 用一消毒。输血器材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必须消毒毁 型并登记,以备核查。被血液污染的区域要立即消毒。3.6 严密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并作记录,以便随访。要真正落实临床安全输血,除严格遵守《献血法》及有关 配套文件要求外。医务人员还要转变输血观念,建立科学的 输血新观念,明白合理用血的道理,才能从思想上重视,行动 上做好,医务人员同时还要承担安全输血教育的责任。参考文献
4.1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主编。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 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O00.674(收稿日期;2002—10—17__ 临床输血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防输血传播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是保证临床输 血安全有效的重要措蓝。根据《采供血机构和血 液管理办法》及《血站基本标准》的要求,结合我 院输血科的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临床输血 质量管理体系。近3年来,保证了受血者和供血 者安全,取得满意效果。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临床输血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岗位责
任、人员素质与培训、试剂、仪器、环境与制度、操作指导、质量控制、质量制度等方面。1.科内设质量管理组:质量管理组由科主 任、主治医师、护士长、主管检验师及相应人员 组成,负责输血科全面质量管理工作。2.人员素质与培训一全科l7人,专业技术 人员占88%|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人员占
23.5%I从事输血工作5年以上者占82.3 ; 所有工作人员均持有沈阳市卫生事业管理局考 核合格后发给的《采供血单位检验人员上岗
证》。
3.岗位责任t从血源管理到血液I晦床应用 全过程,有8个重要环节涉及输血安全问题:①
供血员无冒名顶替、无重复献血,坚持核对身份
证、献血证、献血卡;②体检化验结果准确无误{ ③不符合献血标准者不许供血;④采血无污染、血袋血与二次复检血样管相符,⑤坚持二次复 检,不合格的血液不许投放临床使用;⑥按规程 贮存血液,在有效期内输用I⑦坚持盐水介质和
酶介质交叉配血|⑧发血时与取血的医务人员 共同检查血液质量、血型、交叉配血结果。将此
8个环节的责任分别落实到供血员管理岗、体 检岗、化验岗、采血岗、质控岗、贮血岗、配血岗、发血岗的工作人员,按规程完成操作后做记录
作者单位:110003 冼用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 院输血科(张秀慢 刘显智 郭兑山);中国医科大学医务处(张
岚)坚持经常。
4.仪器和试剂质量管理:计量仪器均经计 量局检测合格。所购试剂均有卫生部批准生产 文号、生物检定所批批检合格证。购入试剂均经 质检组检测达到质量标准,方可使用。自配试剂 均做对照试验合格。血袋抗凝剂、红细胞添加 剂、代血浆、输血器等需随机抽样进行热原检查 和细菌培养,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5.加强质量控制:预防输血传播疾病的关 键环节是保证化验结果准确。为此,从血样本采 集到化验结果发出的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① 确保检验标本正确无误I②选用卫生部临床检 验中心推荐的化验方法I③使用卫生部批准生 产并有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批检证明的试剂盒;
④检验人员有上岗证;⑤谷丙转氨酶(ALT)测
定前每次均进行波长、比血皿、试剂质量检测I ⑥坚持室内质控,每批化验均用临界值血清做 质控物,测定常规条件下变异(RcV)。使各值为 允许误差范围,每批测定的质控结果在允许误 差范围内,结果可以报告。如质控结果失控,则
结果不予报出,待查明失控原因并纠正后全部
标本重作。坚持室内质控,可以及时发现系统误 差及其它可追查性误差}⑦积极参加临床检验 中心组织的ALT、I-IBsAg、抗HCV检测室问 质评,了解本实验室这些项目的准确度,并不断 改进工作,提高检测水平。
6.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各种记 录保存完整,做到随时可以查到每袋血液质量 检测的原始记录。主要的记录有;①供血者档案(含32项内容)I②消毒灭菌操作记录及培养报 告单I③血袋抗凝剂、红细胞添加剂、代血浆等 热原检查、细菌培养报告单|④血液保存记录} ⑤交叉配血记录I⑥发血记录|@试剂、仪器质 量检查记录及采购、运输、保存记录,⑧初筛及 二次复检的各种原始记录I⑨试剂盒的批准文 号、批批擅报告及其说明书I⑩抗凝剂、输血器、.
1r,2陀.
1,1≯/
{ 0 . . ; f . __ __l,一次性注射器等的批准文号及许可证等。
7.视特殊情况增加必要的检测:如骨髓移 植输血时,必须检测供血者血清巨细胞、病毒 IgM抗体。
二、结果与讨论
1.预防输血传播疾病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 要任务:国内输血后肝炎发生率的7.6 ~ 19.7 叫,输进口第Ⅶ 因子发生艾滋病抗体(HⅣ)感染已有4倒跚,输血传染疟疾也有报 告啪。我院从1991年与1994年起分另0将抗丙 型肝炎抗体(HCV)检测、抗HIV检测列入供 血员筛选项目。1 993年实行临床输血质量管理 体系,1994~1996年输血量680万毫升,成分 输血占57 ~69,至今未发现输血感染。调 查了输血2~56次的住院患者100例,其中输
血量超过3 000毫升者3o例,辖血超过7次住
院观察60~546天者27例,上述受血者输血后 均未发生输血后肝炎及其它输血感染。国内徐 氏报告90饲有输血史住院病人,患丙型肝炎 46例,其中输血量超过l 000毫升的60蒯受血 者,血清抗HCV阳性率达95.々%“]。林氏报告 输血7次以上的9例受血者,输血后血清抗
HCV阳性达7倒[。我科30倒输血量超过3 000毫升、输血超过7次的27例,均未发生输 血后肝炎,说明临床输血质擘管理体系确实发
挥了作用。
(1)做好血液入库前的二次复检是保证输 血安全的重要环节:我科从1995年1月至 1996年l0月共采血10 876单位,二次复检不 合格率0.21。通过二次复查,阻断了23例可
能发生输血传播肝炎的途径。
(2)加强室间质评:通过参加化验检测项目 的室闻质评,寻找本室工作的差距.加以改进,提高检测准确度 几年来,沈阳市卫生防疫站和 沈阳市性病防治所抽检我科的供血者标本,全
部准确无误。
(3)严格热原检查和细菌培养工作t对购入 的血袋抗凝剂、红细胞添加剂、代血浆等随机抽
样进行热原检查和细苗培养.对于保证输血安
全是必需的。
2.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 要环节:文献报导,输血不良反应率为O.94,其中发热反应率0.29。过敏反应率0-53%,溶血反应约1/百万[|]。十几年来,我院投有发 生溶血反应。调查2O 000人次输血记录,过敏
反应率为0.18,发热反应事O.30%。坚持用 合格的血銎试剂、ABO血型检测的正反定基、用盐水介质和酶介质交叉配血.对瑗防溶血反 应的发生有重要意义。2年来我科用酶介质交
叉配血19 333人次,发现有15啻lI盐水介质配
血相合,而木瓜酶介质配血不合,其中有1倒为 4O天的小儿,经进一步检查为免疫性抗D抗 体。分析可能是Rb阴性母亲血液中的免疫性 抗体lgG通过胎盘到胎儿血中所致(xeG的半 寿期为z4天)J。
3.认真对供血者进行体检和化验t对体检
不合格者不许献血。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巡回
观察供血者的反应。采血后1小时内供血者不 得离去,以保证供血者的健康与安全。4.健全输血管理体系:实行临床输血管理 体系是维护血站和医院利益、保护输血工作者 的需要。目前筛选供血者化验HBsAg、抗 HCV、抗HIV、梅毒血清凝集试验(RPR)的方 法还有缺陷,加之存在 窗日期,还不能完全阻 断输血传播疾病,因此血站和输血科应严格选
用供血员,以使所输用的血液、血液成分完全符
合法定标准。
5.实行无偿献血: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关键 是全面实行无偿献血,根除有偿献血的弊病。
参考文慧 肖星甫,主绾.■血拉术手册.虚 市t四川并技出版社,1992I9“t6. 栖天t.*成民,田兆膏.主霸.瞄床■直学.北京睡并大 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艨社,1993I400~416. 3 陈怦录,用盛请·蠢t.暮.t直与■●后蹇丧虎行的■壹
夏防治.中茸输^杂春,1995,8(‘)一191~193. 徐艳云,李壤毫,尊书,尊.输.I(泉)病人中意橐HCV状况 的谓壹.^民军压,l9口3,7.18. 林靛肾.邹蠼摄.糟■后丙壅肝炎的循壹丹折.中华医黄囊
囊掌囊毒,1995-5‘2){78~”79. 康椿善.主鞠.临床生暂化学.戈京 ^民卫生出版牡,1989,36.
(收瞢t1996-__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河北省沧卅『市中心医院(061001)于彦居柳国良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在挽救生命中有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 血液的输注及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传播的疾病日益 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 我院在加强用血瞥理,提高成分输 血比例,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加强用血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全面贯 彻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1 医院顿导重视,成立了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主 任为成员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台,定期与临床科室、血库取得 联系,了解我院用血情况。
1.2 严格执行血源管理的“三统一”原则,我院一律使用规定 的采血机构一沧州市中心血站的血液及血渣成分。主动及时
与其联系,保证用血安全。1.3 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
选择输血的各种成分,并担负着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输血及 无偿献血的责任。向患者及家属讲清输注血液的治疗目的,可 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感染的可能性。
1.4 临床用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负责医师填写,科主任签字核对。在保证临辟乏急救用血.严格控制<600毫升 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O0毫升原则上是不能输血,申请输血 量在2000毫升必须经有关人员核对,这样也就减少了用血的
总量
1.5 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症:由我院输血管理委员台拟定 的输血适应症、禁忌症,每科发放两份,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 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采取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就少输 的原则 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新鲜血。减少 了我院的用血总量,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1.6 临床医师重视并提倡成分输血:根据病情不同,选择相应 的血液制品。我院主要使用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血 小板、少浆血、新鲜血浆。既减少了临床用血 量,还大大提高 成分输血的比例。真正让患者得到缺什幺成分就补什么成分,减少丁患者不必要的负担。搞好血库建设
2.1 接受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不断完善血库的各项 工作制度。
2.2 严格把好血液质量关:根据有关血液的质量标准,定好血 库的一名工作人员为血液质量监督员。每天检查血液质量、确 保临床用血安全。若发现血液有质量同题,及时与采血机构一 中心血站取得联系,进行调查。
2.3 严格执行输血前检查、核对、签名制度:患者需要输血时. 要与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查对输血申请单与患者的血标本。包括病人的姓名、住院号、科别、床号、联号、血量、用血时问、医 师及标本采集者签字。血型鉴定要正反定型,结果无误后才能 出报告,每次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肉眼观察无凝集和溶血,还
要结台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尽量输入同型血,特殊情况下可输 合成血。(O型红细胞、AB血浆)发血时检验人员与取血人员 共同查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献血员的姓名、采 血量、采血日期及血液质量,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取走 血液 离开血库不能退回。
· 283 ·
2.4 输血反应反馈,临床用血不良反应:根据患者输血反应的 不同情况,提出反应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同
时给予治疗及补救措施。
通过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采用合理科 学用血措施,使我院的输血安全有了保障 成分输血,一血多 用,节约用血提高成分输血的比例,而减少患者与家属的经 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