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活动

2025-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组活动(精选10篇)

小组活动 篇1

——文学兴趣小组

(2011-2012学第二学期)辅导老师:杨彰赋 杨宏圭 潘盛洋

本兴趣小组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发现、培养我校学生的技能特长,培育我校语文教育的特色,繁荣校园文化为宗旨,经历了一学期的探索,小组团队在坚持和执着中前进,队伍不断壮大,同学们在活动中收获了几多惊喜和进步。现将基本工作情况总结于下。

一、活动情况回顾。

在杨彰赋、杨宏圭、潘盛洋三位辅导老师和顾问陈平老师的通力合作下,本学期文学兴趣小组开展了10次正规活动,还有5次以上临时的小型活动,主要场所在科教楼二楼多媒体教室,同学们广交朋友,广泛交流,共同进步。主要活动内容为以下几点:

1、发海报,同学们自荐和互荐,健全了兴趣小组成员档案。

2、初期开展了“我看,我想,我说——文学、文学社、校园随笔”的主题交流活动,由辅导教师讲座“传承文学星火,点燃心灵梦想”,说明了文学是各种艺术的基础,激励热情了,开拓思路,提高水平,提供平台。

3、组织兴趣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自习时间节假日,自由创作日记读书笔记和随笔,择其中包含自己感动、思考,有实的生活内容,较有文采形象,结构完整的篇章,请语文教师初改。

4、向学生介绍,组织成员阅读浏览《校园随笔》的稿件内容,栏目设计,排版和印刷情况,分组借阅和回退自编杂志《校园随笔》。

5、评点交流成员的创作。尝试利用QQ群的网络空间形式,打造更宽的发表交流平台,拓宽阅读交流的时空,提高征稿,改稿的效率。

6、讨论了关于文学与影视文化的话题。组织了一批“新人杯”比赛投稿。

7、展开了大量的“网读、书读、专题研读”活动。还讨论了本的高考作文写作。

二、经验和反思。

1、很好地利用了语文教研课题《高中随笔作文导读导写》的自编杂志的发表展示平台。在改稿审稿定稿这个环节上利用了兴趣小组辅导老师和课题组辅导老师两方面人力和设施条件。

2、学生成员的热情很高,自主管理和活动的能力很强。

三、今后打算。

1、开好《校园随笔》创作成果发布会,广泛邀请往期作者,师生文学爱好者,语文教师,校领导与文学兴趣小组成员一起明确写稿内容和方向,稿件来源,投稿途径,组稿改稿编稿人员。

2、加大语文兴趣小组骨干成员的培养,争取场地设施等重要条件,以同学的自主组织管理为核心,以《校园随笔》的编辑为阵地和引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拉动语文课内外学习,辐射校园文化建设。

天柱二中文学兴趣小组

小组活动 篇2

赣州市烟草公司自建立以来经历了30多年风雨沧桑和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 职工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尤其是进入2 000年改制后公司更是迅猛发展, 职工思想也相应的更为活跃, 企业对赣州烟草历史、企业实力、领导特质、管理模式与方法、服务意识、服务流程、服务机制、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进行调研, 形成了以人为本的赣州烟草企业文化———“火”文化, 而“火”代表着团结、热情, 古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因此, 公司秉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到对企业发展、管理、实施的现代化工作中来, 对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对外具有极大的竞争力。

QC小组是质量管理 (Quality Control) 小组的简称, 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 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 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 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是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2 QC小组活动与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开始到基层员工统一认识和遵守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 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 参与者也是“人”, 企业文化的建设始终围绕着“人”来展开, 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必须人性化, 就必须要具有超强的参与性。因此,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现代化管理具有实质性作用, 而QC小组活动的基本宗旨和活动过程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活动思想, 因为QC小组是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组织活动形式, 不仅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 而且更注重吸引在生产、服务工作第一线的员工参加, 由小组成员自己发现工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从小组组建一直到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效果检查、巩固总结等步骤, 都是要求小组成员自己解决, 从而调动每一名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实现改进的目的。而这一点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理念。

3 QC小组活动促进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经过长期管理得出结论, “以人为本”是构筑企业文化的支撑, 无论是在哪个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都应该以员工为中心, 加强员工的企业质量管理意识, 鼓舞员工的士气, 激发员工的想象力, 挖掘员工的潜力,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企业每一名员工的责任心, 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QC小组活动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活动形式。

QC小组活动开展宗旨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工作环境, 主要以提高人的素质开展起来的群众性活动。QC小组活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通过活动提高企业每一名员工的综合素质。

4 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提高企业文化形象

因江西烟草商业系统开展QC小组活动较晚, 而且每一个QC小组活动从小组组建一直到小组成果发布基本都是在行业内进行,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从2010年开始, 江西烟草商业系统也积极地选取当年度优秀的QC小组活动成果参加由省质协甚至是中质协举办的各行业参加的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会, 事实证明, 通过QC小组活动成果的发布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而良好的形象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现, 因为一个企业的QC小组活动开展的越好, 说明这家企业的员工队伍素质越高, 开展的QC小组活动越多, 解决的问题越多, 也说明这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越好。通过开展、发布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 可以向同行业乃至全国展现良好的企业风貌和企业文化。

5 QC小组活动与企业文化相互促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形态, 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方式,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把每一名员工都当作企业的内部资源, 通过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为企业发展而拼搏进取的精神。而QC小组活动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 参加QC小组活动的可以是企业领导, 也可以是基层一线员工, 在活动中, 充分发挥每一名小组成员的优势, 对QC小组活动课题展开攻关。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必须从管理、经营、制度等方面建立减去管理制度, 为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展示才华的、良好的工作环境。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 为每一名员工展示自身才华提供了平台, 让每一名员工的聪明才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 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不断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结合起来, 两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才能更好地实现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QC小组活动才能更有效、更广泛的开展起来, 从而让整个企业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更加科学和完善, 使整个企业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浅析小组活动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小组活动教学法;教师;学生

一、小组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学习并且主动进入教学活动中才能由过去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品质是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和构建新型课堂结构的关键,而活动教学法有力地体现了这一点。按照新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以传统的“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使每位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都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摸索中,我发现小组活动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采用小组活动学习法,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有机会表现他们的能力,并且互相启发,产生思维的碰撞,生成更多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创新精神。

二、小组活动学习法的实施

1.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

(1)座次就近分组:按照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用该种小组形式,可保证组内成员英语成绩的互补,又可保证男女性别的互补,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相互纠正、共同进步。学生在讨论时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2)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分组:此分组形式是指教师要求学生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照个人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采用该种小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允许各小组解决的问题难度上有所差异,学习时间上有一定的灵活性。此种学习形式既保证了成绩优秀的学生“吃得饱”,又可保证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饭吃”。

2.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组方法

(1)两人一组型:此种方法适用于学习简单的对话。例如:在学习讨论week时,两人一组操练如下:A:Which day do you like best? B:Let me tell you. Sunday is my favorite. A:Why do you think so? B:Because I can play football with my friends. I like football best. A: …B: …

(2)三人或四人一组型:此种方法适用于讲解时态等带有语法性的知识。例如:A:What time do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 B:I get up at 6:10 in the morning. A (to C):What time does B get up in the morning? C:He gets up at 6:10 in the morning.

(3)六人或八人一组型:此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课文。学生六至八人一组,就一段文章展开讨论,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答案,也可以让学生自问自答。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练习,他们可以互换角色,每个人都有问和答的机会。因为语言交际是双向的,这种方式避免了某些学生只问不答或只答不问的弊端。例如:在学习“The house of trash”这篇文章前,学生就可以六至八人一组讨论如下问题:A:Why did she use trash to build a house? B:Who taught her how to make her house?C:When did she start making her trash house? D:How long did it take to build her house?

(4)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全班分成五组):采用该种学习方法可以使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既增强了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因为该组人员众多,在分组前要求每组选举一位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讨论问题,整理组员发言稿,对组内学习结果进行初步校正,组长还要负责小组活动时该组的秩序。例如:为了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我经常要求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词语接龙比赛:Group1: rubbish, r-u-b-b-i-s-h, rubbish,垃圾;Group2: house, h-o-u-s-e, house,房子; Group3: easy,e-a-s-y,easy,容易的;Group4: young ,y-o-u-n-g ,young,年轻的;G5: game,g-a-m-e,game,游戏;Group1:…

(5)以男女生为单位进行分组:采用此种学习方法可以使男女生之间形成一种竞争心理,以此激励部分落后学生积极向上,有所进步。同上面分组情况一样,要求男女生两组各选举一位组长负责该组的学习情况。英语教师只有一人,而学生有几十个,又是一批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所以有时候教师也会面临性别的尴尬,组长的存在就可以避免这种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3.分组活动学习法的实际效果:分组活动学习形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尊重了个体差异,同时更加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小组成员之间操练句型、对话、讨论问题,在创设的英语语境中,学生的口语得到了足够的锻炼机会,口语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另外这种小组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从而避免了“死角”、“闲角”的出现。在进行小组练习时,学生不会胆怯,不会有任何的思想顾虑,畅所欲言;在经过了小组成员充分准备之后,学生回答问题时,错误率较低,既节省了时间,加大了课堂密度,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大胆开口及大方自然的仪表风度。

三、英语教师在小组活动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的协调功能——小组活动学习涉及多个因素,涉及多名学生,教师要将各小组成员组织进同一个主题活动中,始终围绕主题开展活动。2.教师的激发功能——学生由个体学习转化到小组合作学习,必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由启发到自发的转化过程,每个小组成员是否能顺利过渡到自主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须由教师设法激励学生完成。3.教师的合作功能——小组成员活动学习必须在教师的引领下才能顺利开展,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4.教师的监督功能——英语教学过程实际是一个语言交际过程,当学生在语言表达活动中出现错误时,教师必须指出并更正。5.教师的评价功能——英语教师必须及时对学生小组活动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以便及时掌握反馈信息,给予小组成员一定的帮助。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分工合作,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能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在集体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党小组活动计划(第二小组) 篇4

第二小组 田淑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党支部工作计划为依据,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党小组党员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科学、教育、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强化党员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不断推动党员的理论创新,思路创新,工作创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学习形式:

集中学习;自学;参观学习;写心得体会并进行交流。

三、具体活动安排:

1.三月份:召开第一次党小组会议,主题:观看视频(十八大代表——米培莲事迹)学模范,发挥党员在中年级先锋模范作用。2.四月份:召开第二次党小组会议,主题:倾听革命先烈(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加强中年级党员思想建设。

3.五月份:召开第三次党小组会议,主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六月份:召开第四次党小组会议,主题:民主生活座谈会。5.七月份:自学《党章》,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党建思想。6.八月份:自学“天马党建”课程内容,完成相关的考试。7.九月份:召开党小组会议,主题:学习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8.十月份:召开党小组会议,主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9.十一月份:召开党小组会议,主题: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民勤当前教育的看法。

10.十二月份:召开党小组会议,主题:向先进开齐,做合格党员。

四、活动时间:

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

五、活动地点:

中年级办公室

六、小组成员名单:

田淑云 陈建华 石玉峰

竖笛社团活动小组活动计划 篇5

彩石大龙小学

竖笛社团活动计划 彩石大龙小学

竖笛课外兴趣小组,在于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音乐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竖笛是一种简便易学的乐器,它发音纯正、音色优美。学生学习竖笛能培养音准,增强音乐表现能力,尤其在视唱、唱歌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竖笛皆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扩大音乐视野,培养乐感来说,竖笛作为一种乐器,也有着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现将本学期的竖笛兴趣小组活动安排制定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了给爱好竖笛的同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组建本小组。通过竖笛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音乐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二、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开展活动,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教室。

三、本学年竖笛教学目标:

1、掌握竖笛演奏的基本知识: 竖笛的各部位名称; ①吹奏的姿势; ②怎样拿笛; ③吹奏的口形; ④竖笛演奏指法表;

2、能够用吐音、连音干净有表情的吹奏三首竖笛曲并以此为起点掌握竖笛的基本吹奏技巧(吐音及连音);

3、对本学年的竖笛音乐知识有较牢固的掌握。

4、将所学知识点的构成进行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5、根据不同学生全面施教,注意分层次教学,并对学生做出不同要求。

四、活动措施:

1、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训练纪律,保证每次训练时间。

2、基本功训练 教给学生科学的演奏方法,训练学生指法位置。

3、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4、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使学生的呼吸方法保持统一,达到口型的统一,进而达到声音的统一。

五、活动具体安排:

第2——3周 学习基本音1、2、3、4、5、6、7等基本音的演奏。第4、5周 熟练演奏曲子 第6、7周熟练演奏曲子 第8、9周熟练演奏曲子

活动小组总结 篇6

小组号(宿舍):26602

该活动的选题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切中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人类文明进程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让我们在活动中,以其稚嫩的心灵从“身边的白色污染这个特定的角度去初步感受现代文明对我们生活的冲击,使我们从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不论是研究方案的指定、调查主题的分组、调查表格的设计还是调查的进行都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和自主性。让我们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能从感性的层面认识到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信息的处理和发布更是体现了我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研究活动中老师和我们在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及问题面前相互启发、互相促进,使各种信息在多维的交互中得到整理、归类。各种实验小论文、小报„„交相辉映。在他们积极的探索与比较中寻找解决“身边的白色环境”的有效途径。既培养了我们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学生,从小就在其心灵深处打上环保的烙印。例如:“3.12植树节”、“4.22世界地球日”、“4.30世界无烟日”、“6.5世界环境日”等一系列环境主题。

“给我一缕阳光,我便发出灿烂的光芒”、“给我一丝空间,我便能茁壮成长”。惟有相信学生,真心地为他们营造展现自我的平台,一定是“激情无限”、“创意无限”、“能力无限”、“成就无限”。“我身边的白色污染”主题活动就是引导我们关注“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善待地球,又是一场变革,一场静悄悄的、牵涉到每个家庭每个个人的变革。它需要用智慧去关注生存环境的变化,需要良知去阻止破坏环境的现象,需要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更需要勇气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价值和生活习惯。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我们只有一条长江,毁掉了不会再来,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失去了不会再有。在未来的世纪里,请首先爱护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与绿色同在,让绿色永恒”。

在自觉下,我们有序的开展了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推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企业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你能看到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当然你还会时不时听到他们的欢笑声。整个活动过程洋溢着欢乐的气息。这一刻你会不禁感叹:他们并却相互配合得默契。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几年,我校花大力气,投入经费,在现有条件下,抓硬环境建设,让一墙、一窗、一报、一室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环境气氛的强烈熏陶。我们在校园围墙上、楼壁上、走廊里设置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挂像。学校的走廊内,校歌、校训、校风上墙;爱护环境的标语易学易记,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块墙壁会说话。

现代教育要求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已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因此在学校中实施环保教育越来越重要。鉴于此,我校结合环保教育自身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绿色环保主题教育贯穿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分析 篇7

作为一个广泛研究的课题, 小组活动以其有利于发展学生交际技能及促进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 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以及外语的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此外, 这一课堂组织形式还为大容量的班级增加互相交流的机会, 并且为学生将来步入真正的社会作准备。然而, 在许多实际教学中, 小组活动并非令人满意, 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在许多情况下, 学生只是被简单地分派到小组中, 而没有被给予如何进行有效交流的指导和鼓励;有些学生不太接受这一课堂形式, 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活动, 因而在小组中表现消极, 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结果。

Imel (1996:56) 说:“仅仅给予学生更多在小组中交流的机会可能不会有助于学习的提升, 也无法培养学生有效的小组技能。”Homan和Poel (1999:12) 评价到小组活动的低效“归因于小组活动缺少重点和目标不明确, 组员也没有清晰界定的角色”。更重要的是, 学生只是不知道如何在小组中进行有效的交流。正如Johnson (1997:23) 所说:“你天生不会小组技能, 而且当你需要它们时它们也不会神奇地出现。你必须要学习它们。小组技能就像其他技能一样也要学习。学习如何领导一个小组和学习如何弹钢琴或者踢足球没有什么两样。”

因此, 语言教师应该更充分、更全面地认识小组活动, 了解这一课堂组织形式的关键问题、结构、发展阶段等, 并依此采取适当的方法、步骤来指导学生参与小组活动, 从而充分发掘其在英语课堂中的巨大潜力。

二、小组活动中的关键问题

在组织小组活动时, 教师应考虑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并把其理念渗透给学生。

1.相互依赖

在小组中必须建立组员间相互依赖的理念, 让组员知道他们荣辱与共。换句话说, 因为小组任务复杂并消耗时间, 没法独立完成, 所以他们必须合作, 否则会失败。此外, 必须给小组成员一个清晰的任务和目标, 其成功与否需要全组成员竭尽全力地合作完成。

2.个人和小组责任

小组的所有组员都要做到:a) 在小组活动中积极投入;b) 做自己应做的事情;c) 帮助其他组员。

3.面对面交流

学生需要互相帮助, 互相鼓励, 如互换资源、提供反馈、相互夸奖等等。

4.人际交流技能

在小组中, 除了了解活动主题以外, 学生还需要学习人际交流技能和小组技巧。教师必须教学生如何在小组中有效交流, 就像语言技能一样, 教师也要有目的地、认真地教会学生诸如领导能力、信任建立、有效交流、冲突解决等技能。

5.反思

当组员定期反思他们在小组中表现如何, 注意到组员是如何互相交流完成任务, 以及每个组员所做的贡献、面临的困难时, 小组活动的效果会更好。这种反思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工作氛围。

以上五个关键因素需要呈现给学生, 并且有计划、有系统地穿插到小组学习中, 以便确保真正合作的、有效的小组学习。

三、小组结构

在进行小组培训时, 熟悉小组结构是非常必不可少的。根据Robbins的划分, 小组结构包括角色、规范、地位、大小、成分、团结和领导。

1.角色

在小组中组员可以扮演若干角色, 主要有小组协调员、计时员、记录员、总结员、调查员、发言员等。

2.规范

每个小组都要制定一套规范或者是规章制度, 也就是组员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小组规范可以提供能够使小组成功的方向及指导。此外, 对于建立一个互敬互爱的小组氛围, 这些规范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地位

组员的地位对小组表现有着一定的影响。从教育的角度来说, 所有的组员地位都相似, 因为他们都是学生。

4.小组容量

小组的大小是影响组员参与多少的一个重要的变量。关于小组人数的多少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小组越大, 就越能群策群力, 交流想法, 解决问题。然而, 随着小组容量的增大, 组员参与的机会就越少, 一两个组员就开始起主导作用;而小容量的小组会增加每个组员积极参与的机会, 降低小组管理的复杂性。一般而言, 多数理论家和研究者都赞同四五个组员的小组会工作得最好。

5.小组内部成员组成

Jaques (1991:32) 声称:“小组中各个不同组员的组合会为成功完成任务提供融洽的氛围。”因此, 诸如年龄、性别、性格、语言能力、是否健谈等因素都要考虑到。根据Nation (1994) 和Narsee (2003) 的研究, 如果学习的目标是掌握新的语言点, 那么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组合的小组会是个非常有效的选择;如果学习的目标是提高语言的流利性, 小组的人员组合可以是语言水平差不多的学生, 这样就把组员置身于平等、合作的语言氛围中。因此, 不同的目标要求不同的小组成员组合。

6.小组凝聚力

凝聚力是把小组成员集合到一起的“胶粘力”。Mullen和Copper (1994引自Dornyei和Malderez, 1999) 列出这种凝聚力的三个基本成分:相互吸引、对任务投入负责和小组自豪感。小组凝聚力是小组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为在高度凝聚的小组中, 组员之间更友好, 小组交流更高效。

7.领导

领导既是小组角色、又是小组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小组动力的研究中, 领导是有助于小组实现目标的一种行为, 是用这种方式来影响小组成员。

如上所述, 在实施小组活动的英语课堂上, 应该认真考虑小组结构的这七个组成成分, 它们可能对小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小组发展阶段

目前有大量的关于小组发展的研究, 即小组在其发展的进程中会经历相似的阶段。其中Tuckman (1965引自Wright, 1987) 经研究提出小组会经历四个阶段, 即组成阶段、磨合阶段、定型阶段、施行阶段。

1.组成阶段

这一阶段是小组成员第一次聚在一起, 组员有一些担心忧虑, 而且非常依赖老师。此时, 小组还不是小组, 而是一个个人的组合而已, 每个人都很有礼貌, 也很沉闷。冲突很少直接爆发, 因为小组刚刚组成, 每个人还比较沉默寡言, 不轻易说出自己的观点。

2.磨合阶段

多数小组都要经历冲突阶段, 也就是磨合阶段。最初对目标、角色以及行为规范所达成的一致意见现在受到了挑战, 需要重新设立。小组成员开始意识到小组任务要比他们想象的更难, 他们变得或性急、或互相埋怨。如果处理得当, 这一阶段将会制定出全新的而且更现实的目标、程序和规范。

3.定型阶段

在定型阶段, 小组成员开始承认在一起合作的好处, 情感冲突降低, 行为规范进一步发展。因为合作精神显而易见, 每个组员在表达自己各自观点时有安全感, 能够畅所欲言, 最明显的进步就是组员开始互相倾听。

4.施行阶段

施行阶段是小组发展阶段的顶峰。小组内部畅所欲言, 成员间互相支持鼓励。现在的小组是一个高效、团结的整体, 他们能够开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 小组成员发现并接受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并且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理解小组的四个发展阶段的各自特点会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工具或者介入方式, 以便加快小组发展成长的步伐, 降低在磨合阶段或定型阶段所花费的时间。

五、结语

鉴于此, 在语言课堂中实施小组活动时, 教师不应仅仅扮演监督和总结的角色, 还应该对小组活动这一课堂实践形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此外, 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时, 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小组意识

学生必须看到进行小组活动的价值。如果教师想让学生积极进行小组活动, 学生必须理解做这种课堂活动的好处是什么, 从而激励他们积极地参与这种小组学习。

2.明确规定小组规范

最理想的就是组员能够把小组规范看做是小组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这是小组高效交流的前提条件。因此, 在小组培养的早期中, 直接开展规范建立这一过程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形成潜在的规范, 明确目标, 再经过小组的共同讨论, 最终一致达成“小组规章制度”。在这些规章制度的指导和限制下, 教师就不必控制每个学生的行为, 因为学生们能够对自己和别人负责了。

3.练习小组技能

在小组中, 学生们需要练习小组技能, 如领导能力、自信建立、冲突解决、有效交流等技能。教师需要确认并讲解小组中必要的技能, 设计并建立一些练习场景, 指导学生行为。此外, 教师也需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扮演各种各样的小组角色, 如任务导向性角色和维护导向性角色, 以确保他们能有意识地在小组活动中练习使用这些技能。

4.鼓励小组过程思考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 在小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来自于学生讨论、反思在小组中发生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可以用一些专门的练习来激发学生进行过程反思, 比如, 注意交流的过程而不是交流的内容。一方面, 对于学生而言, 通过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工作, 可以对他们自己的表现有更深刻的认识, 并学会现实地评价自己和组员的成绩。学生有了自我评价的意识, 他们的自主性和学习动力, 以及对小组过程和结果的理解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 对于教师而言, 对小组的观察、小组的记录和学生做的自我评价的分析, 更激发了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并更多了解小组学习的过程。

总之, 只是简单地把学生放到小组中, 不会有任何奇迹产生。只要教师能够设计出实际的目标, 帮助学生提高必要的小组技能, 培养学生能各抒己见、互相学习的融洽氛围, 小组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它促进学习的潜能。

摘要: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以及外语的教学中, 小组活动这一课堂组织形式被广泛地应用, 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基于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 对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教师对小组活动应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并对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组活动,小组技能,小组结构,小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Dornyei, D.&Malderez, A.The Role of Group Dynamic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In Arnold, J. (Eds.) ,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UP, 1999.

[2]Imel, S.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Adult Education.Collab-orative Learning, 113, in ERIC Digest database, 1991. (accessed online at http://www.ed.sturt.flinders.edu.au/edweb/programs/eddprops/burdett.htm) .

[3]Jacques, D.Learning in Groups.London:Kogan Page, 1991.

[4]Johnson, D.W.&Johnson, F.P.Joining Together: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s (2nd) .Hemel Hempstead:Prentice-Hall, 1997.

[5]Narsee, S.Enhancing Literacy Through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3. (assessed online at http://www.ched.uct.ac.za/literacy/Papers/Narsee Paper.html)

[6]Nation, P.Group Work and Language Learning.In Knal T. (Eds.) .Teacher Development-Making the Right Moves.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 Information Agency, 1994.

小组活动——助推英语课堂 篇8

一、要关注“group work”的形式,激发学生求知欲

没有哪一种分组方式适合于所有的教学活动,小组活动的形式要基于对相应分组形式优、缺点的客观分析,在尊重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定。如:pair work(两两对话,两两问答讨论,两两检测),多人角色朗读、表演等。通过形式的改变让学生的自主性、求知欲达到最大化。

二、要关注过程——聚焦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走进小学英语课堂,创设情境,小组学习,课件动画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课堂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热闹后我们要冷静思考:这些形式与热闹究竟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呢?此时我们要问问自己: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活动是怎样进行的,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交流了呢?因此,如何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堂实践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意见。

(一)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我认为英语学科的分组相比较语、数学科更加自由、宽松,因为他们的目的旨在进行语言交流。个人比较喜欢根据座位就近原则进行分组,如“秧田式”的四人小组、自然座位式或同桌的两人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后教师可做适当调整,使每个小组有一个“指挥”者,根据教师的任务划分组内人员角色、任务,起到一个调度的作用。其优点是随机进行,节省时间。

(二)确定活动内容及目的

对于活动内容的选择,我们要扣紧教学目标,创造性地选择那些传统的教学无法克服的、难以讲解的内容,内容要活泼生动,于学生学习倦怠处去活动。同时,尽量避免无论问题或内容难易都选择小组活动的方式,因为有些问题或内容没有任何讨论和交流的价值,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对于活动的目的除了训练课本基本要求的语言知识,对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语言的创新运用也是大有帮助的。例如,在三年级英语My Friend一文中,有些学生在全班面前羞于开口,但在小组中的朋友面前就比较放得开,更有信心。在Would you like a pie?一文中对于课文中的This is for you的运用,学生可以自主加入想给的东西,如this rubber /hot dog/ cake/egg is for you等,在教师的引导下懂得感谢:thank you.部分学生也尝试用Here you are去替换。这些都是在小组成员的互问互答、相互学习中获得的新知识,既自然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三)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很必要

首先,引导小组正确预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三年级Is this your pencil?一课中,小组是这样预习的:

S1:Hello, good morning.

S2:Good morning.What,s this?  Its nice!

S3:How nice!It is a rubber,I think.

S4:That is a box.

S1:No,it,s a ruler.

在这样的预习中,学生知道了先打招呼,知道了赞扬,对于第四课的赞扬How beautiful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中的活动,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如小组对话表演法。通过组内人员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模仿任务内容语音语调有趣而不枯燥。以三年级新英语教材中cartoon部分中的Sam,Bobby”为例,学生很乐意去扮演他们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学习组内人员好的语音语调。

再次,在巩固练习阶段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相互检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合作练习(小组内的成员在学习成绩、认知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可以通过互帮互助或“找师傅”的形式,在练习巩固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共同进步,理解好的加深印象,基础差的进一步学习)。

当然,以上的活动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点拨的。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三、关注活动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根深地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满足这种需要,主要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赞赏来体现。

教师可以在课件设计的练习中,通过符号、声音、文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每当学生答对时,电脑屏幕上就会出现教师的“笑脸”及“very good”或者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学生答错时,电脑就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还会鼓励学生“try it again”“不要泄气”“再试试”等。例如,在教学颜色一课的巩固练习时,我通过电脑设计颜色各异的种子。让学生按颜色选种子,如果选错了,地面上就会出现一个怪物说“种子被我吃掉了,请再试一次”;如果对了就会长出那种颜色的花朵,并发出“very good”的声音。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从而有兴趣去学习,自觉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另外,学生在小组中也可以通过获得星星的数量来进行相互评价,以体现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获得小组成员的肯定来获得满足感,树立在小组中的高大形象。

四、结语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有效推动了英语课堂更积极高效。

参考文献:

棋艺活动小组计划 篇9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课外生活的意境,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集活动的趣味性,智慧性于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得到发展。

2、培养学生慎密思维能力,不断培养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3、充分调动学生的动脑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活动时间:

根据学校课程设置,每星期集体活动一次,时间为每周六上午四节课。

三、活动措施:

1、开设象棋,围棋两大类。

2、定期开展竞赛评比活动。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课程安

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

1、棋盘与棋子

2、棋子的摆法与走法

3、吃子法

1、基本将法 求 了解并掌握基本要 了解并掌握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2、棋步的读法和记法

3、胜和负

1、子力价值

2、常用术语

1、运用车的杀法

2、运用马的杀法

3、运用炮的杀法

1、多兵种联合杀法

2、特殊杀法

1、捉双与双重威胁

2、闪击与闪将

3、抽将

1、引离与吸引

2、堵塞与拦截

3、牵制与腾挪

1、封锁与借力

2、迂回与交换

3、顿挫

1、等着、困子与困毙

2、解将还将与解杀还杀

1、棋盘位置的划分

2、开局的基本原则

了解并掌握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3、遵循或违反开局基本原则的实例分析第十一

周第十二

周 第十三

周 第十四

周 第十五

周 第十六

周 第十七

周 第十八

周 第十九

周第二十

1、中炮类开局

2、马相兵类开局

1、五子棋棋具与规则

1、吃子练习与吃子着法

1、吃子练习与吃子着法

1、吃子练习与吃子着法

1、吃子练习与吃子着法

1、死活棋简介

1、基本攻杀着法

1、连接与分断

1、复习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了解并掌握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了解并掌握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熟悉并能随机运用

(一)(二)

(三)(四)

周2、同学对弈

2012年9月

翟泉小学棋类组:袁奇

中国棋艺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学年的中国象棋主动发展日活动结束了,现在总结如下:

中国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棋琴书画”并称我国的四大艺术修养项目,而棋摆在了第一位,可见中国古人对棋的重视,到了今天,下棋仍然是流行极为广泛的活动,它集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趣味性和竞技性与一体。本着下象棋的如此广泛,在主动发展日活动中我开设了中国象棋这个兴趣活动内容。

在开设这个活动之前,我设想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象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知道基本的开局、中局和残局,为学生以后在象棋这个领域更上一层楼打下基础。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在第一节课我让学生两两分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上课时我采取了把课时一分为二的办法,前一段时间采取我讲为主,学生练为辅的办法把一节课的内容学习完毕,在后一段时间则采取组内活动,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则分组比赛,决出一二三名,并检测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最后通过学生下棋时检查有没有注意我在平时提到的需要注意的地方来评价他们一学年的学习成果。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下棋有了长足的进步,知道了如何开局,开局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中局时如何争取先手,在残局时如何抓住对手的漏洞取得胜利。

我觉得通过这一个学期的主动发展日活动,对学生来说,他们对象棋有了全面的认识,对下象棋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对我来说,通过他们身上那种热情的、孜孜不倦的、不服输的表现上也学到了如何才能将一样东西学好,可以说是教学相长吧。

下学期象棋还是要继续开设的,我觉得在这一学年的基础上,下一个学期要做到如下的改进:

一、可引入加分机制,对表现好的学生加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象棋的兴趣,二、不简单的就下象棋而教象棋,实际上象棋和我们的生活还是有紧密的关联的,比如下象棋时各兵种的协同作战和当代社会的合作意识是相同的,下象棋时如果只注重一种棋子,而不考虑其他的棋子是很难赢的,当代社会如何不注重合作也是很难有所做为的,所以在教象棋时可以把一些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给学生。

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篇10

为充分发挥学生得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校在广泛争取广大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成立兴趣小组,以此来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为保证兴趣小组取得扎实有效的效果,各小组都配备了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苏军

副组长:张秋 吴臻 成员:全体辅导教师

二、活动内容及标准

诗歌朗诵小组(辅导教师:张选志)

1、读书姿势正确,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时能边读边想,质疑问难,并对重点段落进行圈点勾画。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书数量多:喜欢读书,阅读面广,内容丰富,积极主动学习并背诵《古诗70首》和相关课文内容。

4、读书后,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对课文有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感想写在读书笔记上并能进行读书反思。

乒乓球小组(辅导教师:蔡海星;集中活动地点乒乓球室)

1、学生掌握打乒乓球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乒乓球的运动技巧。

2、积极参加学校以及镇级以上举办的乒乓球比赛,并争取的好成绩。田径小组(辅导教师:牛昌盛;集中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1、学生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跳高,跳远,短、中、长跑等项目以及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球类项目进行有选择的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特长,全面提升竞技水平。

2、在进行“两操”训练时能够做到队列整齐划一,动作规范到位,姿势优美、舒展大方,并能积极争取担任班级、校级领操员;跑操时,步伐整齐,精神饱满,口号响亮;出操、退操,均能做到“快、静、齐”。

书法小组(辅导教师:张秋活动地点美术室)

1、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执笔正确,姿势端正。能够坚持练字。

2、能够做到用楷书书写,笔画清楚有力、工整规范、字体匀称、美观大方,无错别字;书面整洁,不乱涂乱画。

歌咏小组(辅导教师:李小莹;集中活动地点音乐室)

1、能以良好的唱歌姿势,正确的呼吸和清晰的咬字、吐字来歌唱,唱歌时要求音高,节奏准确,音色统一。

2、面部表情丰富,动作舒展大方,有感情地熟练视唱教材中的歌曲,并能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

3、能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并能在歌曲演唱时正确运用,能视唱简单的曲谱,并能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根据旋律编唱歌曲。

4、能听唱简单的曲谱,听辩所学歌曲中常用的音程。

5、能勇于展示个人才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

二、活动安排时间及要求

辅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本组学员进行活动,每周二、周四下午 最后一节课为各小组的集中活动时间;届时各辅导教师要带领本组学员到指定的集中活动地点或结合本组活动内容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活动,在集中活动前各班班主任要责令本班学生收拾好自己的物品等待其他小组的同学来学习。各兴趣小组的学生必须按时参加小组举行的各种活动,凡无故缺席的按旷课论处,各辅导教师要时刻把握学生动向,随时调整活动安排,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同时把本小组活动情况记录好,以便及时总结调整。

岳堡中学

二0一五年 学校近三年获得县级以上荣誉和奖励

一、荣誉: 1、2013年5月,获平凉市平安校园示范学校2、2013年1月,获平凉市无烟学校 3、2013年4月,获庄浪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4、2015年9月,获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学校

5、,2016年2月,获庄浪县绿色学校

二、奖励: 1、2013年9月,获庄浪县第三届校园艺术节三等奖 2、2014年10月,庄浪县第四届中学生篮球运动会男(女)第八名 3、2015年9月,庄浪县第四届中中小学生运动会初中组第八名 岳堡中学课外兴趣活动管理制度

一、组织管理

1、建立大队部、班级、兴趣小组三级管理网络,做到分层落实,大队辅导员具体负责计划、安排、联系协调工作,教导处、政教处协同管理,班主任动员协调组织。

2、聘请校内有特长的教师和有专长的社会能人或家长担任兴趣活动组的辅导教师,不定期选送部分教师参加培训。

二、制度管理

1、建立“六定”制度:兴趣小组活动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期检查、定期汇报,真正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

2、抓好辅导工作常规,每个兴趣小组期初订计划,每次活动后,填写活动记录,期末有总结,适时进行成果展示。

三、评估管理

1、活动成绩的评定,可以采用实践操作、活动成果展、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

2、对工作认真负责、成绩显著的辅导老师以及参加活动表现好、取得显著成绩的学生以及,给与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3、班主任负责做到动员工作,活动到位人数列入班级量化考核。

四、具体实施

1、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发展个性、培养能力为主,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2、活动设置分科技、艺术、体育等类别,每类分设若干小组,周一至周四下午放学后开展活动。一般开学两周内做好动员组织工作,第三周开始活动。

3、活动分普及与提高两个层次,普及层以班级为主,提高层以校级为主。注重沟通课内外联系,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学生创造了解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负责小组活动教师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要不断学习有关理论及常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每次活动前,各小组负责人必须制订活动内容及操作规程,准备好场所、器具(械),向学生说明活动中的要求、要领。

5、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有所收获。

6、负责小组活动各人员必须注意学生安全,要有严格的纪律,精密的组织,避免造成活动秩序混乱,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如有出外活动,配备足够的教师。辅导老师须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家校合一的活动模式。

7、不得向学生家长收取任何辅导费用,否则按上级有关制度进行追究问责。

岳堡中学

运动队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我校队的具体工作,做好训练、比赛,以及思想教育工作,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 身体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训练时间

每天上午: 6:30―――8:00分 每天下午: 3:40―――4:30分

三、训练名单:李帅帅 王兰兰 程银伍 柳双燕 关丽娜 崔琪 张全龙 刘苗苗 高艳妮 李龙龙 岳贝贝 张培培 崔宝杰 闫银朋 刘丹 杨燕 张永康

四、训练计划

抓平时,加强队员的各项身体素质训练,促进队员专项成绩的提高,迎接校田径运动会,争取多出好成绩,多出好苗子;同时做好队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保证其以最佳竞技状态迎接比赛;吸收新队员,做好传帮带工作,以及布置冬训任务。

1.以育人为最高目标,全面锻炼队员身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学习和掌握健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3.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4.迎接各类田径运动会,促我队队员努力拼搏,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辐射比赛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

5.与班主任协调做好新队员的选材工作,吸收新队员,做好传、帮、带的衔接工作。

6.迎接各项田径运动会,做好队员的选派工作。

7.第一阶段(1——2周)选拔队员,进行一般强度的训练,恢复体力,发展一般力量。每周三次,每次一节课。

8.第二阶段(3——10周)注重培养队员的专项,进行强化训练,提高专项成绩。

9.第三阶段(10——20周)突出专项成绩,采用比赛形式进行强化队员素质。

10.做好与冬训工作的衔接,加强队员的专项成绩的提高。

五、做好学年训练总结

美术兴趣小组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美术的兴趣:

所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 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兴趣小组特别是初一年级尤为突出。

二、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中不仅是讲解了美术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绘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在这学期的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特别是在今年的高新区现场书画比赛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赢得了广大师生校友的好评。而更大的就是“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美术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定期举办了学生作品展览,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举办了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了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的机会。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在本学期的小组活动中,我们兴趣小组成员积极参加了各种比赛,参加了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美术作品比赛,在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期待着我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音乐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2007学年——2012学年)

为了全面加强普及艺术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及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更加丰富和谐的校园艺术文化,同时也是为了丰富学生艺术生活,增强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我校的艺术教育适合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全面而具个性地发展,以“打造艺术特色办校”为宗旨的我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8 音乐教研组的老师们,开展了丰富而多样的音乐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在音乐教学生涯中,我感受到随着音乐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单一形式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需求和音乐实践活动上的需要,因此我校以新课改为依据,积极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第二课堂活动,更好地配合音乐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搞好音乐教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将五年来课外兴趣小组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端正思想,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我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教育工作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与时俱进,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地搞好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工作。

二、开展活动,提高素质

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良好艺术氛围。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通过音乐教学及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 9 浓厚的艺术情趣,发展了对美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加强艺术教育活动,效果显著

为了加强艺术课堂教育,使艺术课程更具艺术性和规范化,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在学校组建了合唱队、艺术表演队(舞蹈队)和鼓号队。合唱队和舞蹈队的队员基本上是自愿报名参加的,鼓号队的队员则是由具备器乐演奏基础的学生组成,每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兴趣小组活动采取了务实高效的活动态度。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带动了学校整体艺术教育的发展。我协同同组老师,利用学校规定的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及大量的课余时间,积极投入到各活动小组的活动中,为我校的各项艺术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努力着。

几年来,学校每学年每学期都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市级、地市级歌唱、舞蹈比赛、表演。学校大型艺术活动:校艺术节开幕式、闭幕式的大型文艺演出及晚会;学校校运会入场仪式各表演方阵(舞蹈队、鼓号队,体操队);“十佳”校园歌手赛及“优秀乐手”乐器比赛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在全体音乐组老师们的努力下,虽然开展活动辛苦,但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的快乐与成就,化为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兴趣小组的指导活动工作中去。

四、实践活动,成绩优异

经过努力,几年来我校艺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积极组织参加学校及上级相关部门的各项艺术比赛,舞蹈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佳绩

书法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在这四个多月的学习中,兴趣小组的同学初步了解了一些书法知识,并锻炼了自己的书写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虽然每个星期只有短短的一节课,但来参加兴趣活动的同学都能很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逐步养成“认真、耐心”的学习态度。现对本学期的兴趣活动小结如下。

由于书法兴趣小组是学生自由报名的,所以小组中同学的差别很大,既有曾经学习过的,也有从未接触过的,这给平时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面对这个实际情况,我只能从基础的开始辅导,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的书写进行及时的指导,适时示范。辅导过程中,我还经常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仔细观察,在练习中也同样要求学生先对自己所写的字进行笔画、字形结构以及排列位置等方面的分析。如:无论在任何字里,横的写法都是略往右上倾斜的,一个字里同时出现两个及以上横时,要注意它们的长短,并注意横与横之间的间距要均衡等等。如此反复,为的是学生改掉错误的书写方法,慢慢学会了正确的书写方法,提升书写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书法,贵在持之以恒,单凭每周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所提高,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而且学习书法,进步比较慢,见效也不明显,所以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一学期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兴趣小组同学在写字姿势和习惯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写字的基本功也扎实了许多。

当然,在辅导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①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端正。由于兴趣小组成员在招收上没有严格要求,一些同学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才报名的,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②学生很忙。现在的学生真的很忙,一是学生平时的作业,还有学校的活动等,导致部分同学不能准时参加活动。

书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良好途径。为了让学生能从青少年时期打下好的写字基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特开设了书法兴趣小组及书法课。为 了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能丰富艺术修养.我们还注意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学生为本,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使学生掌握一些书法的基本技能。主要教楷书,希望将楷书的基本笔法教给学生们,为他们以后踏上书法之路打下基矗

2、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最主要的,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而对于书法,自学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东西必须自己领悟。

二、教学内容

1、努力钻研书法教材。我们结合不同基础学生的实际及各班的特点,在传授书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机结合书法教学,弘扬精神教育、渗透审美教育。

2、优化书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生书写的自觉性、书写习惯和书写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并带动了各科作业书写的规范化,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在书写行为习惯培养中,还促进了班级建设与管理。

三、过失与不足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务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首先,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保护书法室的环境,每次创作、练习都会有一些墨弄到桌面或地下,活动结束都要重新打扫。虽然书法创作不可避免的会有弄脏环境的情况发生,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同学们没有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其次,书法兴趣小组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自觉性比较差。当辅导教师不在的时候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还有部分同学没有意识到学书的重要性,停滞在好玩的阶段,分心的现象比较严重。

再有就是学生到位的情况不是很好,经常性人员到不齐,以至于书写水平进展不是很快。

通过乒乓球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新颖活泼的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诚信、果敢、公平等优良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一、基本情况:

第二课堂活动“乒乓球兴趣小组”的基本情况,这学期一共上了十五节课,十六名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进行,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这学期的训练学习,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基本能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术。

由于学生本身的乒乓球水平悬殊比较大,所以在要求上我也是区别对待。对于本身有一定乒乓球基础、上学期上过乒乓球兴趣班的同学,我主要抓对打技术和比赛战术;对于刚刚接触乒乓球的学生我只要求掌握基本动作技术就可以了。我们学校的不少同学还是很喜欢乒乓球这个项目的,所以学校乒乓球台对学生开放,正面影响总比负面影响多,是个正确的选择。

二、收获:

参加乒乓球兴趣小组的每一位同学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上都有所提高或是说有所收获。这学期在管理上我是更加严格的要求学生,态度认真、积极、好学、上进心强的同学我会尽己最大的努力去教好他们乒乓球的技术。但是呢?不好学、态度不好、上课不带乒乓球拍的同学,我又选择了另外一个方法让他们在其他方面得到提高。例如会分组组织不带拍的同学进行体能方面的训练或是在乒乓球台旁,练习徒手动作。因为四十分钟一张乒乓球台一个教练对着十六个没多少基础而且乒乓球技术水平又参差不齐的学生,想要他们在仅有的时间里每个人都有所收获,还是比较极限的。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好组,合理安排不同组员进行不同内容的练习,更能有效性教学,使他们有所收获。

期终最后一节课乒乓球课:总结课,同学们对过去这一学期在乒乓球兴趣小组中的收获和不足做一个总结。还是比较有用的,以后可以提倡。

三、存在问题:

1、仍有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训练时经常不带乒乓球拍、不带乒乓球;

2、有个别同学纪律散漫,有迟到早退的现象发生;

3、学生在训练上积极性还不够高;

4、学校硬件设备较少,教练少,学生训练时间较少,学员却多,所以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很难保证进度。

四、改进和措施:

1、我认为想要以后乒乓球兴趣小组能够更好的开展,首先要把好选材这第一关:“第一个是必须招学习态度端正,喜欢乒乓球项目、好学、积极的学生参加;第二个是通过学员本身的条件进行综合的考虑,专业的挑选方可进入本兴趣小组;第三个是尽量挑选多点女同学参加此兴趣小组,因为原本我校很少有女同学参加此兴趣小组,但是呢,我区小学生女生的技术水平比男同学薄弱很多,所以从敌方的弱点进行强化攻克是很有利于以后的比赛的;

2、杜绝上课不按老师的要求,没带乒乓球拍和球的同学参加此小组的活动;

3、上课的人数最好控制在10人以内、每周多安排一节乒乓球兴趣小组的课 节课、要两张乒乓球同时进行、想要出成绩最好是多请一名老师协助我的工作;

4、总结过去两学年的训练工作,查找训练的不足,制定措施,在今后的乒乓球训练工作中努力提高训练质量。

5、在训练中,教练员要做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力争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6、加强梯队建设,为今后的乒乓球储备人才,使我校乒乓球运动有长足发展。

7、今后我必须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抓好乒乓球兴趣小组项目训练。在教学训练中坚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教,加大教学力度,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质量地提高训练水平。

我学积极大力弘扬体育运动精神,同时把阳光体育运动向更深入的方向推广,认真讨论、认真组织了学校体育运动队。运动队成立之后,体育队员们每天一早和下午放学后在宋斯荣老师的带队下,进行正规的集训,部分教师积极参与,每次集训的阵容和运动队员们的拼搏精神,带动着全体同学们的运动情趣高涨、个个精神振奋,提高了学习的欲望,同时把阳光体育运动向更深入的方向推广。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阳光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实施方案》为指导思想,为了切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强化办学特色,从而确立了特色体育项目——田径、球类、棋类等运动为我校的特色教育内容。小学体育特色队活动计划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长跑1000米,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学习生活理念,用强身健体的实际行动。通过小学体育特色队体育锻炼活动,磨练学生们的意志,提高耐力素质水平,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此,特制订学校体育特色项目活动方案。

二、任务目标

1、认真进行以田径、球类、棋类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学生各方面素质。做到人人会玩、个个是会跑能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2、狠抓校体育特色队的建设,经常参加各级比赛,不断提高校队水平。

3、积极开展体育特色教育的科研实践活动,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新路。以此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成为知名的特色学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对小学体育运动队的管理和扶持力度

1、成立小学体育运动队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合作,管理学校特色队工作事务,领导和促进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快速、稳定地发展。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校长

副组长:班主任

成 员:体育老师

2、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保证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正常开展。每年认真制订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具体实施计划,每课制订课时教学训练计划,并及时记录好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定期研讨,每学期、每做好总结回顾和反思。

3、加大体育设施硬件的投入,为更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奠定基础。学校每年增添部分体育设施,保证课堂教学和训练的需要。

(二)做好体育特色队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

1、抓普及。各班成立 5 — 6 人的田径、球类、棋类等运动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参加活动。学校挑出优秀选手组成校队,准备在一些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参赛。

2、抓基础。利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课间活动、兴趣活动等时间进行基础教学训练活动。

3、抓考核。每学年末学校安排一次田径、球类、棋类等水平测试,作为评定学生参加训练的阶段性成果的依据,其成绩与教师的考核挂钩。

(三)努力提高校体育特色队的素质和竞技水平

1、每天坚持科学训练。教练组制订好训练计划,做好训练记录,及时探讨研究训练情况,提高训练质量。建好运动员档案,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2、搞好学校体育特色队建设,着重抓好队员的身体素质、基础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

3、经常开展的田径、球类、棋类等交流比赛,提高队员的比赛经验和战术素养。

(四)开展体育特色的教育科研活动,促进特色创建工作

1、鼓励全校教师开展体育特色的教学研究和科研探索活动,尝试、实验多种可行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指导方法,及时总结反思,经常探讨研究,交 流科研成果。

上一篇:高考记叙文构思下一篇:南方电网招聘(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