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火炉》教案设计

2025-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唱歌的火炉》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会唱歌的火炉》教案设计 篇1

公主岭市第四中学

于岫冬 [课前准备]

1、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掌握课后积累中字词的音形义。

2、搜集迟子建的有关资料,了解其作品的语言风格。[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记叙的事件,把握文本信息。养成锤炼推敲语言文字的写作习惯。

2、体验作者的土情结,欣赏作品借助画面而传达妙悟的写法。[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文章的精彩语段,品味作者生活化的语言。[教学难点] 通过研读文本,感受作者对那段生活的快乐记忆,体会作者通过对这段生活的深情回顾传递的人生之道。[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清人有“老经故地都闲小”的诗句。也许原本十分鄙陋的乡园,经过记忆中漫长岁月的冲刷,在离人的遥遥相望中,都会化为温馨的留恋和甜美的追忆。成为风味独具的亮点,放射出诗意的光芒。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迟子建的脚步,走进大兴安岭的林海,走近她的童年。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书翻到(77页)。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会唱歌的火炉》

二、检查预习

1、夯实基础正音正字:

悄(qiǎo)然、袅袅(niǎo)、饿瘪(biě)、柞(zuó)树、笃笃(dǔ)、吆(yāo)喝、愧疚(jiù)、嗔(chēn)怪、帷(wéi)幕、装载(zài)、接触(chù)姗姗来临:原形容女子起路缓慢从容的姿态。比喻走得缓慢从容。司空见惯: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不觉得很奇怪。

2、介绍作者,进行解题。

三、通读文章,感知内容。(互动交流)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快速浏览全文,梳理文章思路:(1)找一找文章中描写“火炉”的句子有哪些?并赏析其妙处。例:“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句意蕴丰富。

1“像冬夜的守护神”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火炉的重要,驱走了冬示例○日的严寒,带来了温暖。

示例②“眨着眼睛”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炉火跳动的情态。

示例③这句话语言生动形象,用“守护神”形象地写出了火炉的重要,用“眨着眼睛” 生动地表现了炉火跳动的情态。(之所以有这样生动的描写,是缘于作者心中如歌的记忆。你觉得在作者的记述中哪一幅画面最美好,请简要地概括一下,并谈一谈你喜欢的原因)(2)你觉得文章中哪一幅画面是最有诗情画意的?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听。生活虽然艰辛,但是在父亲的身边,在自然的怀抱里,却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如:姐弟三人,推着嘎吱作响的小车,进山。生性乐观的父亲吹着口哨跟在后边。口哨惊飞了树上的鸟,很的诗意;弟弟穿得厚厚的,像个小熊似的,很有趣;父亲与们我姐弟一起烤土豆;父亲宁愿挨冻费力也要执着地寻风倒木,父亲的本分是对自然的质朴的爱;“我”在林中“游山逛景”,观察啄木鸟,寻找兔子的踪迹……更是其乐克穷。大兴安岭的冬天很冷,但父亲却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亲情的温暖。

2、互动交流

(1)大家把画面归纳一下,我们一起看一看让作者快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快乐:自然、亲情、热爱

(2)进山拉柴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艰辛)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围绕“冬季漫长、天气寒冷、工具破旧、路途遥远、找风倒木困难、扛柴火累”回答即可。

3、质疑释疑、(1)“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一句中“本分”是什么意思?从我们家拉烧柴的“本分”做法中可以看出父亲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做事守规矩(安分守己)围绕“爱护树木、热爱自然、有朴素的环境意识。

(2)劳动是艰辛的,“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快乐.从“我”在寻找风倒木时表现出来的“贪玩”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喜爱大自然、有童心童趣、天真活泼

4、归纳提升

(1)作者把取暖的火炉比喻成“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她的歌声有着什么特点?(温柔而富有激情)对这温柔而富于激情的歌声你是如何理解体会的呢? 围绕“热爱、乐观、感激、美好”回答即可。

示例:火炉“噼啪”的燃烧声,就像一首动听的歌曲,这里面蕴含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感激之情。

“温柔”指火炉带给了我们温暖,更有着父亲严格教育我们时的慈爱,在我们手脚发凉时“为我们笼一堆火”,允许我们带土豆吃。

“激情”指艰苦的童年岁月培养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那段美好而苦涩时光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她的文字充满激情,艰苦的童年岁月培养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文章流露出作者对那段美好而苦涩时光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2)作者在这歌声中品味出的人生之道又是什么?其中哪一点引发了你更深入的思考?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作者的表达是否有更深入的思考呢?你的理解是什么?)围绕“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生活的艰辛和朴素”、“劳动的快乐”、“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少年时期的生活对人一生的影响”等方面答均可。

如: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冰天雪地中,我们一行四人走在山林里,父亲的歌声在山林间回荡,我不时的被啄木鸟、小兔子所吸引,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橘黄色的火焰,取自山林中的柴火在火炉中燃烧。自然与人在此融为一体,和谐而温馨。

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寒冷的冬天里,能够享受火炉的温暖,是因为打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任何成功的获得都是有代价的。生活的艰辛与朴素与“劳动的快乐”:天气寒冷,柴火难找,工具落后,这些艰难没有压垮一家人,他们唱着歌去打柴,他们在雪地中享受着烤土豆的乐趣,他们眼中的火炉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艰难并不可怕,劳动并快乐着就是驱赶苦难的利剑。

小结:

作者的少年岁月充满了艰辛,但是在自然中,在父亲身边却让他感受到了无限的暖意。我想,不管是劳作的艰辛,还是舌尖上的美味,不管是自然的分享还是亲情的呵护……那久已逝去的过往是让人永远也割舍不了的记忆。他渐渐化为生命的诗行,成为我们人生的财富。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能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抓线索,析哲理。由点到面,寻因究果。

更希望同学们能课外阅读迟子建的其他作品,了解其作品的语言风格。

四、借鉴吸收,拓展提升:

1、散文阅读的方法——析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叫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1)文中的警句(2)篇末的结束语

(3)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4)象征

(5)“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2、课外阅读迟子建的其他作品,了解其作品的语言风格。迟子建文章推荐: 我常忆起那个《白雪红灯的年》,那棵沉在《蚊烟中的往事》是《带着笤帚的小鸟》,哼着《伐木小调 》,在《寒夜生花》。让我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五、布置作业:

相信,内心有旖旎风光的人,定能在草木闲情的光阴里,读四季如诗。会“唱歌”的不仅有火炉,还……请轻翻记忆,以“物”为线,写出你生活中的“歌声”,表达出你的感悟。

课后寄语:生活就是五味杂陈,痛而不言是一种智慧,痛而能言是一种幸福。最美的付出是痛并快乐着。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让我们且敬往事一杯酒,愿无岁月可回头。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同学们的聆听和互动。

六、板书设计:

会唱歌的火炉 迟子建

艰辛

快乐:自然

亲情

会唱歌的瓶娃娃教案 篇2

瓦斜中心幼儿园:贾晓华

设计意图:

在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的操作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探索把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我选择了有一定差别的材料,如黄豆、米等在操作中还准备了小勺,鼓励幼儿使用小勺放材料,并融进了开瓶盖、盖瓶盖地练习,促进了幼儿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教育过程。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不同声音;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娃娃”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从而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和敢于表达等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碗,豆子、米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①教师带幼儿边做“小星星”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和老师一起跳小星星的舞蹈吧。” ②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师:我们刚才做律动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小结: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米、豆子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豆子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碗里,防止操作材料弄脏地板和桌子,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

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儿再次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后,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发出声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教师请两名幼儿摇动两个不透明的瓶子,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引导幼儿听听:他俩的瓶子发出声音一样吗?

(3)让幼儿猜猜两个瓶子里装的各是什么。

(4)教师协助幼儿把两个瓶子中的东西分别倒进两个透明瓶子中,让幼儿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

(五)结束:

在《小星星》的音乐声中,让幼儿有节奏的摇动瓶子发出声音,感受瓶娃娃的歌声。

小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娃娃

瓦斜中心幼儿园:贾晓华

设计意图:

在尝试让瓶娃娃发出声音的操作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探索把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教师选择了有一定差别的材料,如玻璃球、黄豆、米和纸 片,在操作中还准备了小勺,鼓励幼儿使用小勺放材料,并融进了开瓶盖、盖瓶盖地练习,发展了,……

设计意图:

在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的操作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探索把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教师选择了有一定差别的材料,如玻璃球、黄豆、米和纸片,在操作中还准备了小勺,鼓励幼儿使用小勺放材料,并融进了开瓶盖、盖瓶盖地练习发展了,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教育过程。)

一、活动目的:

1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重、难点: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宝宝“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从而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敢于表达等积极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认识矿泉水瓶、黄豆、绿豆、米,能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物质准备:

(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小塑料碗、黄豆、绿豆、米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①教师带幼儿边做”大雨和小雨“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跟着纪老师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吧。“

②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师:我们刚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米、黄豆、绿豆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①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黄豆、绿豆,只选一种)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塑料碗里,防止操作材料落在地板上。

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

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儿再次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后,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发出声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教师请两名幼儿摇动两个不透明的瓶子,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引导幼儿听听:他俩的瓶子发出声音一样吗?

(3)让幼儿猜猜两个瓶子里装的各是什么。

(4)教师协助幼儿把两个瓶子中的东西分别倒进两个透明瓶子中,让幼儿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

(五)结束:

在音乐声中,让幼儿一拍摇动一下瓶娃娃为音乐伴奏。

活动反思:

综合活动会唱歌的生日蛋糕教案 篇3

2、帮助幼儿认识“使别人快乐的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学习为别人着想和尝试怎样给别人带来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多媒体教具:课件、电脑、电视机。生日歌、当月生日的孩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放生日歌问:听!什么声音?(祝你生日快乐)这声音是从哪来的呀?(幼儿讨论)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二、欣赏故事,帮助幼儿分析作品,理解故事发展的线索及人物的性格,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好,等会来告诉我们故事里有谁?生日歌是从哪来的?

1、老师完整的念故事。

师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有谁?

小熊们做了件什么事?

2、第二遍听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小熊在外婆生日时,有一个什么想法?

他们在边做时还边干什么呀?

外婆收到礼物后是什么心情?

3、教师小结,幼儿讨论,激发幼儿尊敬长辈,同伴之间互相关心、共享快乐、互相帮助的情感。

师:你们喜欢小熊和小动物们吗?为什么?

小结:小熊能关心尊敬长辈,动物朋友们也能互相帮助我们以后也要向他们学习。

三、为九、十月份的孩子过生日。

1、小熊会给外婆过生日,那我们小朋友会不会给自己的朋友过生日呢?

2、九月快要过去了,十月马上就要来了,在这两个月里我们班里有谁也要过生日了呢?

3、放《小寿星》的课件

师:这里有谁呢?(幼儿看着课件上的幼儿照片,将小寿星的名字讲出来。)]

4、请小朋友为小寿星说祝福词。

5、请家长代表为小寿星祝词

6、集体唱祝你生日快乐的歌。

7、老师给小朋友送生日贺卡。

四、师小结,结束活动。

小熊的外婆和小朋友都过了生日,开心吗?那等爸爸妈妈过生日时也收到你们的生日礼物他们会不会开心呢?我们来问问吧?

罐头宝宝会唱歌公开课教案 篇4

一 、游戏导入、认识颜色

1 游戏导入

认识颜色

、教师出示罐头宝宝:看,我带来了什么?

师:我的罐头宝宝会唱歌,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罐头,真好玩,摇一下,唱一下,摇两下,唱两下,我的本领真正大。

师:小罐头好玩吗?想不想和罐头宝宝一起玩呀?

师:瞧!那儿还有许多罐头,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颜色的罐头宝宝?

教师请幼儿每人拿一个说说自己拿了什么颜色的罐头宝宝。

二、引导探索、尝试配对

1、进行游戏,发现问题

引导探索

尝试配对

教师提问:

(1)、请你们摇摇手里的罐头宝宝,听听你们的罐头宝宝会唱歌吗?

(2)、为什么不会唱歌?

(3)、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让罐头宝宝唱起歌来?

2、出示豆子,进行配对

教师提问:

(1)、我给罐头宝宝们准备了好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

(2)、你们谁能找出和你手里的罐头宝宝一样颜色的豆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区别声音大小

师:听听你们的罐头宝宝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幼儿比较后回答。

教师检验结果,并进行小结:在罐头宝宝里放的东西少,声音就响,东西多声音就闷。

三、匹配帽子、感受快乐

1、 师:罐头宝宝的小脑袋还露着,豆子很容易在罐头宝宝唱歌的时候从里面跳出来,该怎么办啊?

幼儿集体想办法。

探索玩法

感受快乐

2、出示各色形状的“帽子”: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今天老师给它们准备了许多小帽子,请你们找出和你的罐头宝宝一样颜色的帽子给它戴上,戴的时候要响亮的对你的罐头宝宝说一句话:我给你戴上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帽子。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会唱歌的火炉》教案设计 篇5

教案目标:

1、大胆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3、喜欢动手制作音乐瓶子,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教案准备:

1、教具:歌曲“小瓶子音乐会”的磁带。

2、学具:每人1个透明、带密封盖的塑料小瓶,小盘12个,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各若干,小勺和漏斗4个,圆桌两个。

教案过程:

一、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1、老师出示一个空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提问:听听老师手中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没有声音)怎样让小瓶子发出声音?请你来试一试吧。

2、引导幼儿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请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并及时引导幼儿说出让小瓶发出声音的方法。

3、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经验

(1)提问:“你是怎样让小瓶子就发出声音?”

(2)鼓励幼儿用恰当的动词描述自己的发现。如拍、敲、吹、扔、弹等。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了不同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用手拍瓶子、手指弹瓶子、用瓶子敲敲地面、把瓶子扔到地上等等,都会让瓶子发出声音。

5、请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二次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1、出示材料,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问: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会唱歌小瓶子。

2、提出要求,指导幼儿灌装材料:

(1)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喜欢的材料装到瓶子里。

(2)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把掉在外面的材料送回家。

(3)装完后要扣紧盖。

3、师幼分享自制的“会唱歌的小瓶”引导语:音乐会开始了,请小瓶子为大家唱歌。

(1)听辨装有不同材料小瓶发出的声音,感知物体软硬与声音的关系提问:听听哪些瓶子会唱歌,里面装的是什么材料?

没有唱歌的.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小结:瓶子里装上豆子、石子、花生等硬东西会发出声音。

(2)听辨装满瓶和半瓶豆子的小瓶发出声音,感知容量与声音的关系。提问:两个瓶子都装着豆子,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有什么办法让声音小的豆瓶子唱出响亮的歌声?(请装满瓶的幼儿倒出一半豆子,进行验证)

(3)小结:装得太满,小豆子没有地方跳舞,就发不出声音。

4、分享装豆子的好方法

(1)提问:用什么办法装豆子比较快?

(2)请个别幼儿演示装豆子的办法,鼓励幼儿使用工具

5、指导幼儿运用分享经验制作第二个“会唱歌的瓶子”。

三、演奏会唱歌的小瓶子,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

引导幼儿边用瓶子打击节奏,边与老师唱问答歌《小瓶子音乐会》。

如:(师)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

(幼)有!

四、活动延伸

《会唱歌的火炉》教案设计 篇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将物体按颜色进行分类。

2、充分体验游戏与成功的快乐。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旺仔牛奶筒

2、制作好的“会唱歌的旺仔宝宝”范例一个(在牛奶筒内放入一些物品,使之发出声音)

3、布置“旺仔宝宝的家”:栅栏(红、黄、绿三色),铺地垫(红、黄、绿三色),地垫上放旺仔牛奶筒(红、黄、绿三色)

4、材料:豆类(红豆、黄豆、绿豆)集中放在小盘中;剪好的即时贴圆片(红、黄、绿三色)

活动过程:

一、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

1、以“旺仔宝宝”的口吻激趣

①师出示范例,鼓励幼儿向旺仔宝宝打招呼。

②以旺仔宝宝的口吻说“今天我又来跟你们做游戏了,我的本领可大啦!听,我还会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摇一摇,唱一唱,摇一下,唱一下,摇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领大不大?”“你们喜欢我吗?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跟我玩,今天我还请来了许多好伙伴。”(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到“旺仔宝宝的家”里)

2、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① 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这儿有许多旺仔宝宝,看,都有些什么颜色呀?”幼儿介绍(红、黄、绿)让每个幼儿挑选一个旺仔宝宝,轻轻地和旺仔宝宝说说话。

提问:“你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旺仔宝宝?”

3、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练习颜色分类

①设疑:“你们的旺仔宝宝会唱歌吗?”“为什么我的旺仔宝宝会唱歌,而你们的不会唱歌呢?”“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怎样让你们的旺仔宝宝也唱起歌来呢?”

②提出要求:红宝宝说“我要吃红色食物”,绿宝宝说“我要吃绿色食物”,黄宝宝说“我要吃黄色食物”。

③介绍材料“这些红色食物、黄色食物、绿色食物都在哪儿呀?”分别介绍豆类

④放“找朋友”音乐,要求幼儿边边看边找相同颜色的物体分类、捡放豆豆

4、帮旺仔宝宝戴帽子--找相同颜色的圆片粘贴(封口)

①设疑“调皮的豆豆逃了出来,怎么办呢?”

②用好方法把圆筒封口(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二、尝试用多种方式让“旺仔宝宝”唱歌

1、幼儿跟教师一起边读儿歌边摇旺仔宝宝

2、设疑“旺仔宝宝除了摇一摇会唱歌,还会怎样唱歌呢?”

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教师观察

延伸活动:

(还有许多旺仔宝宝不会唱歌,让我们来帮助他们吧),继续制作“会唱歌的旺仔宝宝”,活动自然结束。

《会唱歌的火炉》教案设计 篇7

1、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懂得“使别人快乐的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2、理解词语:边----边----、诱人。

3、能大胆想象,学习创编故事结尾。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1、“生日快乐”的音乐。

2、《会唱歌的生日蛋糕》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

播放一段“生日快乐”的音乐。

提问:

1、这是一首什么歌?(生日歌)

2、我们除了唱生日歌来庆祝自己的生日,还可以怎么来庆祝生日呢?

小朋友讲的真棒,这里有孩子说可以吃蛋糕来庆祝自己的生日。

二、完整复述故事。

1、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会唱歌的生日蛋糕》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生日蛋糕会唱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完整复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三、分段欣赏。

提问:为什么要做生日蛋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1、、听故事1——2段。

小熊是怎么做生日蛋糕的?(边---边----)

烤箱里飘出了“诱人”的香味中的诱人是什么意思,谁来做一做诱人的样子。

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那接下来小熊是怎么做的,我们来听一听。

2、听故事第三段。

小熊是怎么做的?

吃蛋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引导幼儿共同复述。

太神奇了,小熊很高兴,他又什么想法?

这个蛋糕里装着许多歌是送给谁的?

外婆收到这个大蛋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最后讲结尾。

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

四、看视频。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一下故事。

提问: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熊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熊把蛋糕分给小伙伴,好吃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他把歌声做到蛋糕里,把快乐带给了小伙伴,带给了外婆,别人快乐了自己也快乐。

活动延伸:

做蛋糕。

教师:那我们也去做一个会唱歌的生日蛋糕给小熊的外婆送去,希望她生日快乐。

《会唱歌的火炉》教案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3、喜欢动手制作音乐瓶子,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歌曲“小瓶子音乐会”的磁带。

2、学具:每人1个透明、带密封盖的塑料小瓶,小盘12个,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各若干,小勺和漏斗4个,圆桌两个。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1、老师出示一个空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提问:听听老师手中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没有声音)怎样让小瓶子发出声音?请你来试一试吧。

2、引导幼儿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请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并及时引导幼儿说出让小瓶发出声音的方法。

3、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经验

(1)提问:“你是怎样让小瓶子就发出声音?”

(2)鼓励幼儿用恰当的动词描述自己的发现。如拍、敲、吹、扔、弹等。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了不同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用手拍瓶子、手指弹瓶子、用瓶子敲敲地面、把瓶子扔到地上等等,都会让瓶子发出声音。

5、请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二次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1、出示材料,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问: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会唱歌小瓶子。

2、提出要求,指导幼儿灌装材料:

(1)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喜欢的材料装到瓶子里。

(2)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把掉在外面的材料送回家。

(3)装完后要扣紧盖。

3、师幼分享自制的“会唱歌的小瓶”引导语:音乐会开始了,请小瓶子为大家唱歌。

(1)听辨装有不同材料小瓶发出的声音,感知物体软硬与声音的关系提问:听听哪些瓶子会唱歌,里面装的是什么材料?

没有唱歌的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小结:瓶子里装上豆子、石子、花生等硬东西会发出声音。

(2)听辨装满瓶和半瓶豆子的小瓶发出声音,感知容量与声音的关系。提问:两个瓶子都装着豆子,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有什么办法让声音小的豆瓶子唱出响亮的歌声?(请装满瓶的幼儿倒出一半豆子,进行验证)

(3)小结:装得太满,小豆子没有地方跳舞,就发不出声音。

4、分享装豆子的好方法

(1)提问:用什么办法装豆子比较快?

(2)请个别幼儿演示装豆子的办法,鼓励幼儿使用工具

5、指导幼儿运用分享经验制作第二个“会唱歌的瓶子”。

三、演奏会唱歌的小瓶子,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

引导幼儿边用瓶子打击节奏,边与老师唱问答歌《小瓶子音乐会》。

如:(师)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

(幼)有!

四、活动延伸

在益智区里提供不同的材料,请幼儿继续感受声音的变化。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会唱歌的火炉》教案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体验穿大鞋游戏的快乐。

2、感受大鞋踏出的不同声音。

3、创编出不同的节奏。

活动准备:

室外环境 报纸 硬纸板 长凳 塑料布 铁筒

活动过程:

一、充分感受:引导幼儿发现穿上大鞋踏在不同物体上的会有不同的声音,丰富幼儿的感受。

教师:看看我们脚上穿了什么样的鞋子?

幼儿:

1、我穿妈妈的高跟鞋。

2、我穿爸爸的大鞋。

3、我穿姐姐的运动鞋。

4、我穿奶奶的布鞋。

5、我穿妈妈的靴子。

教师:我们穿上大鞋走走、会有什么感觉?

幼儿:

1、脚上感觉非常松。

2、踏起来声音很响。

3、脚有些穿不稳当。

4、人变高了。

5、我觉得有些站不稳。

6、像走在小山坡一样。

7、像踮着脚尖走路。

教师:我们去踏踏周围的其它物体,听听有什么不一样的声音?“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让幼儿穿着大鞋自由活动,感受踏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和教师提供的物品上时产生的声音。

教师:刚才你们踏了许多东西,谁来讲讲有什么感受。

幼儿:

1、踏在铁块上,像铃铛的声音。

2、踏在铁块上,像打雷的声音。

3、踏在塑料袋上,像小雨的声音。

4、踏在木凳上,像打鼓的声音。

5、踏在大型玩具上,像地震的声音。

6、踏在地砖上,像小马跑步的声音。

7、踏在铁盖上,像拍巴掌的声音。

二、游戏引导

引导幼儿从声音的感受中体会不同的节奏。教师出示一面小鼓和小朋友做游戏。

老师敲击出不同的节奏并说:“我的小鼓会唱歌”。然后小朋友说“我的大鞋会唱歌。”并跟着小鼓踏出相同的节奏。

三、自由创编

教师:你们的大鞋会唱歌,还能不能唱出更好听的歌呢?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唱唱、听听会唱出什么不一样的好听的歌。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节奏型。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更加懂得了在音乐活动中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寻找快乐;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所以我要扎实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会唱歌的树 篇10

他是一位可歌可泣的人,是一棵会唱歌的树。

他爱树,爱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村里人人都知道。

他种树,他养树。他种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树,也养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树。

他关心树,呵护树。不让任何人接近他的树,他也从不接近任何人。

于是,村里人给他起了个绰号“树人”。这不仅是因为他爱树,更是因为他和树一样冷酷。

近几年,他迷上了唱歌,迷上了作歌。他唱的歌很好听,种类也很多,人们很喜欢。

他会唱山歌、民歌、流行歌……他时时在唱歌,人们时时在听他唱歌。有他的地方就有歌,有他的.地方就有人听歌。

村里人开始学,学他唱歌。所以,现在村里人都会唱歌,会唱各种歌曲,会唱各种好听的歌曲。

这个村落很快被人们注意到了,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这个小村庄成了一个“景点”。于是,村委会开设了各种活动,各种付费项目——这个贫困的村庄发达了,靠唱歌发达了,靠“树人”发达了。每家每户都搬进了小洋楼,家用电器样样齐全!村里人个个都在心底感谢着“树人”,但他依旧那样对人冷淡。他不再唱歌了,他很久没有唱歌了,但是,大家都注意到他那上浮的嘴角。

可能是老天看着这个村飞黄腾达心不甘,一连几天,一直下着大雨,人们都种不好的预感,果然在大雨下了三天以后,泥石流袭击了整个村庄。人们大声号角,大声哭喊……在一片混乱中,村子的中央——铁塔的上顶传来了人们熟悉无比的歌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树人”在高声唱着国歌。他唱得那么响亮,那么浑厚,传到了每一个人的心里……人们顺着那一遍又一遍的歌声中,到达了安全点……

雨停了,村里的人都在寻找“树人”,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因为,“树人”已经被那可恶的泥沙吞没了……

几年后,村庄又重新建起来了,在村子中央,有一尊雕像---“会唱歌的树”。

上一篇:人教版高二选修7教案下一篇:幼儿园教师演讲稿:我喜爱我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