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货物管理(精选8篇)
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万荆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的运输需求推动了港口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显著增长,今天,沿海南北运输中内贸集装箱发展已是如火如荼,长江、珠江等内河水系的集装箱运输也正方兴未艾,虽然仍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国内贸集装箱未能与外贸集装箱运量平分秋色,一较高下,但在沿海、内河各大小港口,无不纷纷把“内外贸两手抓,力克长短腿现象”作为近期乃至远期规划来抓,可以预期,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然而,在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中,由于先天条件的缺陷,宏观调控力度的不足,企业竞争的无序性,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隐患,随着运输量的持续高速增长,问题非但未能解决,相反,隐患日益凸现。其中,危险货物集装箱(以下简称“危品箱”)的操作就是一个极其令人担忧的严重问题,并已成为足以将有关的港航企业陷入危机四伏的窘境。
二、内贸危品箱在港口操作管理的现状
1、内贸危品箱量统计情况
据对全国各主要沿海集装箱码头的调查信息显示,在各港口内外贸集装箱吞 吐总量中,外贸危品箱约占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3%左右,而内贸危品箱占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平均不到0.3%(比例最高的港口为0.9%,最低的不到0.1%)。如果按此比例推算,在去年全年我国港口内贸集装箱的吞吐量中内贸危品箱只有约2万TEU左右,今年也不会超过3万TEU。
2、各港口对内贸危品箱的操作管理之异同
⑴、各港对危品箱的准入条件不一致。基本上,大多数港口对第1、2、7类危品箱在公开不承接装卸、储存业务方面较一致,但对其余的各类就有诸多的不同,有的港无论一级、二级危品箱是来者不拒,有的是对一级危品箱一概不接,有的则是有选择性地对某些高危险性的声明不接,有的是对外贸危品箱准入条件较宽,对内贸危品箱反而较严,当然,也有并不截然区别对待内外贸危品箱的港口。
⑵、多数港口都制定了相应的集装箱危险货物操作规程、危品箱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以及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等。但对内贸危品箱是否可以在港内危险品专用堆场临时堆放,各码头执行标准不一。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危品箱堆场的硬件条件要求相当严格,对在港内临时堆存的危品箱量进行严格控制,而对内贸危品箱能否在港区内堆存并没有具体的规定。部分有危险品作业许可证的码头,有限的堆场容量只能用来存放外贸危品箱,而对内贸危品箱则实行直装直卸的操
作方法。有些码头只对交通部规定的几类危品箱实行直装直卸,而允许其他类别的内贸危品箱在港内临时存放。
⑶、各港口企业对危品箱的日常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在高温季节对场内的危险品箱的测温、喷淋降温工作,有的当箱体温度达到35摄氏度时进行喷淋,有的是室外温度达到30度就进行喷淋,有的是定时喷淋,还有部分码头规定当气温达到35度时,白天某时段停止易燃、易爆危品箱进场。⑷、收费差异较大。相对于普通货物,各港口对内贸危品箱收费一般高1.2-2倍不等,个别港口危品与普通货收费相同,但比外贸危险品箱收费要略低。⑸、由于地方管理的政策差异,部分港口对集卡拖运危品箱进行严格的资质证审查、把关,而有些港口则没有同类的规定,或即使有也没有严格执行。
三、目前内贸集装箱危险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货主/货代瞒报危险品现象严重,使港航企业的安全生产面临巨大的潜在威胁。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科技越是发达,各行各业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消费需求就越是与日俱增,无论是工矿企业、化工企业,还是电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甚至农业等大量生产、使用、储存危化品早已不是秘密。在流通环节上,除了外贸进出口,内贸危品箱同样是集装箱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空运、铁路运输的客观条件限制最大,与公路、水路运输方式相比危品箱承运量可说微不足道。公路运输具有单元小、速度快、调度灵活等优点,现在或将来仍会是危品箱运输的主要承担者,但超过一定路程距离后,水路运输单元大、成本低的优点就足以使其比公路运输有着更强的竞争力。因此,利用水路运输的内贸危品箱绝不在少数。
那么,按我们调查显示的统计数据上,内贸危品箱仅占内贸集装箱吞吐量的不到0.3%,这说明了什么?
事实上,据行内人士反映,内贸危品箱的量并不比外贸少,只是由于内贸集装箱运输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在利益的驱动下,众多货主/货代公司在托运时瞒报才导致内贸危品箱的统计数远比实际数要低,这也许早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问题是,危化品作普通货物托运,实际上已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
⑴、案例一
2004年7月,某公司的“南泰27号”货轮中装载有保险粉的集装箱发生自燃,引发特大火灾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一案,就是以“添加剂、滑石粉”的名称托运,“保险粉”不“保险”,这也许是无知的货代刻意瞒报时所意想不到的,事故导致承运人、启运港港口当局、码头、当地海事部门均蒙受了“不白之冤”,在经济上、形象、声誉上均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⑵、案例二
今年7月,在北方运至广州的集装箱船舶上,被发现一个以“纸浆”名义托运的集装箱内流出带有刺鼻异味的不明液体,后经追查,确定为国内危规号为82021的“环己胺”,国际危规号UN2357,属于第八类的腐蚀品,副危险性为易燃性。“环己胺”与“纸浆”两者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⑶、案例三
无独有偶,也是今年的7月,从北方运往广州的一票货中,舱单仅记载货名为三氯乙烯,但舱单、舱图包括电子舱单以及集装箱箱体上均没有将这种本属于第6.1类危险品按规定作好标志、标记、标牌,显示为危险品,后被海事处发现对承运人、货主进行了处理。在这种情况下,除非码头单证处理人员具有很高的危险品专业知识,否则很难发现货主/承运人瞒报了危险品。
以上数例,仅仅是我国内贸海运上曾发生的危品箱瞒报事例中的个案,即使有些尚未酿成事故,但其中的隐患足以令当事单位捏把冷汗。
2、国内水路危规与国际危规对危险品的划分标准不同,也使港口无所适从。如有些货物在国际危规中作为危险品处理,在国内运输段却规定可不作危险品,但实际上在操作管理上还是要按危险品的标准来执行,这就增加了码头的管理成本和风险,而要按危险品收费却又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据。
3、部分码头危险品箱堆场、设备、设施不足或者不符合要求,发生事故难以实施及时的扑救;港口管理当局对内贸危险品箱在港口的限制要求不一,以至各港管理不统一,客户对管理松、严不同的码头有了更多的选择,码头被推上了不良竞争的地位。
4、港口具备具有危险品专业知识的管理、作业人员不足。目前,各港口虽然都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接受过专业培训、持上岗证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但未能完全适应生产的需要,而且码头装卸工、主要设备的司机现在基本上都是劳务外包工人,流动性强,培训不及时,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缺少专业知识使危品箱的操作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6、多数港口对进港的集装箱及至危品箱欠缺审核工作意识,货主、船公司或代理提供的单证或电子信息有没有货名,有没有危险货物信息资料,谁去核查?能否从单证中检查出来?查到某些接近危险品品名但无法直接确定的,客户在质疑或狡辩时,谁能做出权威的鉴定呢?这些都涉及到岗位机构的设置、责任、专业水平等,也涉及到港口与社会有关职能部门的合作程度及关联,其实这也是目前我们许多港口危险货物管理上的薄弱之处。
四、造成内贸危品箱瞒报现象层出不穷的原因
1、国内不少货主、货代甚至承运人或代理对危险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或者存在侥幸心理,为了逃避危险品运输的高额费用和繁琐的申报手续,甚至在危
险货物与普通货物不同的运价、使费中赚取差价、非法牟利,在利益的驱动下,置安全、法律于不顾,不惜瞒报集装箱内危险品的真实货名,违法操作。
部分船公司业务员只顾揽业务,对托运业务没有严格地核实、检查把关,没有明确货名申报的法律责任,助长了托运人的这种违法意识。
2、CY/CY条款下的集装箱进出港区,港口仅凭封志状况、封条号、箱体、箱号进行交接,货主瞒报他们也“浑然不知”,更无权破封开箱验货。由于少了海关监管这一层关系,内贸货主明显变得有恃无恐,虽然交通部《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指定各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该港口的危险货物管理工作,但内贸普通货物运输无需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因此,如果货主/货代把危险品货物匿报为普通货物,则港口管理部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监管作用。尽管法律也赋予港口管理部门对内贸集装箱进行抽查的权限,但内贸箱在码头停留的时间相当短,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要想抽中瞒报的集装箱的机会微乎其微!
3、从发货人到收货人,集装箱运输中间经过多种运输方式的转换,监管执法部门也随着集装箱的移动而转移,虽说监管部门的权利也不小,但实际上对集装箱货物的监管能力相当有限。其实能真正对装箱货物起到把关作用的只能是货物装箱地点的质检部门或专门主管部门,但有关法律法规并没有为这些部门明确责任,而目前,内贸装箱没有强制理货或第三方检验证明,源头缺乏把关者,这为托运人隐瞒危险品名提供了机会。
4、一方面,托运人利益当头,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港航企业乃至政府部门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做到依法管理是最主要的原因。.5、尽管我国有《港口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港口危险货物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体系,对危险货物运输各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但由于管理主体涉及多个部门,管理职能上存在严重交叉,催生了监管盲区,多头管理变成了管而不力,有法难依。
另外,纵观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大多注重在行为模式上予以规范,但在明确法律后果方面却仍有许多不足,这也就是说,作为港口我们所能依据的法律规范并不完善,只有禁止性规范,只有行为规则,但缺乏法律制裁的权限去规范、防止、制止以上违法操作行为。
五、内贸危品箱管理不规范造成的后果
由于危险品具有的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污染等危害性,在运输过程中一旦防护不当或操作不当就会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毁损的事故甚至灾难,装卸、运输危险品风险之高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港航企业操作时无法知悉真正货名,就根本无法预知风险,没有按危险品的强制规范操作,只会人为地加大了危险性,发生事故的几率更是成倍提高。并且在不知真实货名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事故,很难立即采取适当的针对性抢险救援措施,万一用错扑救材料或措施,事态更会被迅速扩大,后果不堪设想。
近年来,曾发生的多起集装箱瞒报危险货物事故也证明了这种现象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在水路运输中,两港(启运港、目的港)一航实际是同样的利益均沾者,有着安全、妥善地交接、搬移、装卸、运输、保管货物的共同责任,也有着共同的风险,如果对危险品把关不严、管理不善,一旦酿成事故,直接影响到海上交通安全、港区安全、社会安全,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港方、航方既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这一切都非企业能承受之重责。
六、关于规范内贸集装箱危险品港口操作管理的建议
1、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我国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规范内贸危品箱操作。对国内水路危规的修订、更新、完善要与国际危规步调一致,以适应国内运输市场的需求。
2、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功能,建立港口信息平台,加强沟通,共同监控,推广危险品管理的先进经验,逐步统一管理标准、费收标准,以及对政策的执行步调一致。对常见内贸危险货物的品名、流向、运输方式、用户、管理特点等实施系统记录,交流管理经验,对一些曾发现有瞒报行为的客户实行内部黑名单制度,对发生的案例作出内部通报,及时示警,重点监控。
3、交通主管部门建立完善对企业危险品申报员的培训考证制度,明确危品申报员的法律责任,落实瞒报追究制,以增强货主、货代、船代有关人员的法制意识,自觉如实申报。
4、各港务必对内贸危品箱的管理重要性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目前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尽快建立健全内贸危品箱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规范安全生产问责制,制定完善危险品作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以及事故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认真演练。加大对危险货物管理的投入,在软硬件设施上加快建设,用严谨的法制理念、科学的发展观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指导和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港口必须不断加强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危险品管理知识培训,要求所有相关的作业人员都要明确其中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在内贸货物没有海关监管的条件下,落在港航方面的担子会更重,管理责任与法律后果同等重要,因此要切实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促使认识到位,责任到位。
各港内设立危品箱进出港原始台帐,执行作业申报制度、催提疏运制度,对危品箱在港动态重点跟踪,重点监管,重点疏运,及时报告危品箱动态。如有条件的最好设立专人审核进出港单证,对有怀疑的货物品名可以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协同开箱检查,求证落实,确保安全。
5、积极与船东联系,取得共识,联手打击危险货物瞒报行为,建议或要求承运人在承接托运业务时,用单证形式让托运人明确签订对货名申报保证真实性的责任状,确认在遵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6、港口可定时召开客户协调会,宣传国家对危险货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港口行业的安全形势及安全工作要求;解释有关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工作政策的必要性;阐明瞒报危险货物的危害性以及法律后果;通报案例,以警醒广大客户遵章守法,共同维护港航货安全,维护港航货共同利益,在不断发展贸易、发展生产的同时,维护社会安全,达到共赢的目的。
7、除港航联手共同打击危险品瞒报行为外,还可以主动与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建议实行鼓励举报制度,对举报瞒报危险品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保护和奖励,对经查核落实瞒报者依法查处,并行通报。
七、结束语
危险品的运输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危险货物的安全管理关系社会方方面面,风险与利益共存,“谈危色变”固不应该,藐视责任,投机取巧更不可取。搞好危险品管理,对国民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安定能起到重要作用,这一切都需要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依法治理、科学治理,港航企业更要以社会责任为重,规范管理,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本文就内贸集装箱危险货物港口管理方面做出探讨,谨供同行参考。
一、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
(一)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作业过程监督管理
一要做到“三个最严厉”的安全监管, 严肃安全纪律。对于各类危险货物运输非法违法行为, 做到最严厉的打击。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巡视, 对各级管理部门和企业责任落实做到最严厉的督办。对于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发生事故的企业, 和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失职渎职的管理部门, 要做到最严厉的问责。二要堵塞“三个环节”的安全漏洞, 严守安全底线。在储存环节, 重点堵塞现场安全管理缺失、违规指挥、违章操作等漏洞。在作业环节, 重点堵塞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漠、业务技能不适用等漏洞。在运输环节, 要堵塞水路、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漏洞。
(二)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督查检查
一要开展“三个最严实”的安全检查, 严治安全隐患。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开展最严实的企业自查, 各基层管理部门要开展最严实的部门检查, 并随机抽取基层管理部门和重点运输企业开展最严实的监管督查。二要实行“两个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 严把安全关口。严格履行法定许可程序, 实行最严格的运输作业前安生生产条件管理。强化现场作业的全过程监控监测, 实行最严格的现场作业管理。
(三) 深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道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港口危险货物罐区和油气输送管线等重点领域, 开展危险货物专项整治行动,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凡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停产停业整顿。严厉打击危险货物运输非法违规行为, 重点打击无证经营、越范围经营、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非法改装和非法夹带危险货物运输等行为。
二、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监管队伍建设
(一) 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一是督促企业健全并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切实抓好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二是重点要强化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等人员的教育培训。
(三)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一是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特别是负有港口危险货物罐区监管职责的管理部门, 要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监管人员。二是部、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建立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专家库, 让专家参与技术咨询、督促检查和参谋决策等工作。
三、推进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控
(一) 开展危险货物运输风险防控
一是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 开展风险源辨识、评估, 确定风险等级, 制定具体控制措施。二是细化落实重大风险源安全管控责任制, 建立风险源数据库, 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重大风险源报备工作, 实时掌握重大风险源变化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实现全过程控制。
(二)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处置
一是强化“三个环节”的应急管理, 严防次生事故。要完善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演练, 强化应急响应。二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要编制具体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 并发放到相关车船和一线从业人员。三是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配备应急装备设施和物资, 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有条件的应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四、建立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建设
一是认真梳理并进一步完善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 及时废止不必要的法规。二是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加强与地方人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加快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法规的制修订工作。
(二) 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技术和信息化应用
一是充分发挥全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联网联控信息系统的管控作用, 提高联网联控系统在过程管理、监管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应用水平。二是加快推进长江危险货物运输、港口危险货物码头和港口危险货物罐区监测监控等信息系统建设和完善。三是加强物联网、车联网、船联网等关键技术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加大危险货物运输防泄漏、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 积极引导使用安全技术性能高的运输工具和设施装备。四是建设全国重点监管企业、车船、人员信息数据库;积极推进道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重要信息与路网、通航信息以及相关重要监督管理信息跨区域、跨部门的共享。
(三) 加强区域和相关部门协作配合
加强与公安、安监、环保、海关、质检等相关部门和周边地区的沟通协作、密切配合, 进一步建立健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和应急反应机制, 特别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 加强对港口危险货物罐区、库 (堆) 场和油气输送管线, 道路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剧毒和放射性物质运输等领域的联合执法, 切实解决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摘要:天津滨海新区瑞海公司危险货物仓库起火爆炸事故发生以后, 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 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监督被重新提上日程, 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关键词:危险货物,安全监督,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章良.辽宁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现状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情, 2014.
【摘 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性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生产财产安全性的高低,对事关区域的社会稳定、和谐以及经济发展都有直接影响。因此,本文从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由于危险货物运输本身所具备的危险性、高危险性,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行业管理中,危险货物运输也是管理的重点方向。
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由于危险货物本身易发生事故的特性,危险货物运输不能使用普通货物运输管理的方式;其次,由于危险货物需要特殊的运输条件,能够充分地掌握危险货物的性质。因此,不是任何运输行业都可以运输危险货物。尤其是对个体经营的运输户而言,更不能承担危险货物运输;其次,在装运货物时,严厉禁止将其与普通货物混装,这是必须强化管理的关键点;最后,由于危险货物本身的稳定性处于一定的临界点,所以要根据危险货物本身的特殊要求与规定来进行货物的储存于运输。若稍微出现了一定的操作错误、偏离,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一旦出现事故,危险货物就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人员伤亡。
2.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面临的问题
2.1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专业化程度不足,企业规模小
目前国内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很多,但是综合来看,大部分企业专业化程度缺乏,并且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导致出现市场混乱,产业过于分散的局面。在进行危险货物运输时,考虑到繁多的货物种类,对车辆的技术、应急方案等都有相应的要求。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资源,也就无法扩大经营规模。大多数企业都是股份量制,相当于个体经营的模式,因此,很难对运输车辆的配套与更新提出强而有力的管理机制,导致危险货物运输一度处于布局分散、专业程度地、规模小的尴尬局面。
2.2技术等级偏低,车辆单一陈旧
目前,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中存在运输车辆单一,技术等级偏低,相应的设备陈旧、不配套等局面。对于绝大多数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而言,除开室友运输、部分危险品运输拥有专业车辆以外,大部分企业在运输危险货物时采用的都是改装车辆或普通车辆,企业过于专注眼前效益,忽视了车辆安全性能。另外,企业没有响应的配套监管制度,导致车辆技术状况、完好程度无法及时掌握,不能对车辆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常常出现“带病”出车的现象,从而为道路上的运输买下了安全隐患。
2.3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
由于很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领导层本身知识能力欠缺、自身素质不高等,导致企业缺少必要的管理方法,过于注重企业实际的经济效益,忽略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危险货物知识缺少必要的学习和安全方面的教育,缺少安全管理机构和相应的奖惩制度。很多企业都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进行事故处理,忽视了事前、事中的安全教育,企业安全文化氛围过于淡薄。此外,由于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根本就没有能力建立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缺少安全管理人员,也是无法落实安全教育的原因之一。
3.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改进对策
3.1借鉴国外危险货物运输经验
国内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可以结合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化较高的行业管理标准。根据运输角度对于不同的危险货物进行合理分类、针对危险货物的类别,选择恰当的运作环境,以此来降低运输过程中危险货物的风险系数。另外,对于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从业人员,也需要定期进行评审,做好严格的培训,检验其资质是否符合行业要求,并且建立出相应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3.2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从目前国内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发展来看,大多数企业所具备的运输技术要求都达不到标准。因此,各级交通、公安部门,应当做好专项的危险货物运输市场整治,严格控制市场的准入关卡,企业必须通过合法的方式才能够获取经营权利,如此才能够还给市场一个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
3.3针对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建立相应的控制体系
无论是何种检查监督体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第一,危险货物在运输操作当中,无法做到任何时间段的检查;第二,就算问题检查出来,但是处理已经存在的隐患,必然会加大成本的投入。所以,事前预防性措施的采取,不仅是做好事后的监督与检查,更多的是通过运输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3.4建立相应的规则制度,对危险源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
在相关的发展规划中,政府部门需要合理的布置危险货物企业的地理位置。从宏观角度来看,需要规划出相应风险最小的运输网络,并且建立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出现。另外,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可少,以此为基础,才能够真正做到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3.5制定惩处条例,建立合理的检查方案
对于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抽查与定期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资格进行审查,审核其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制度进行严格的操作;各项制度是否落实到位,有无欠缺;日常运输管理中,有无演练记录、安全应急预案等。对于不符合从业资格的单位,必须勒令其限期调整,并且给予相应的处罚。
3.6对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提供基础
对于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需要利用第三方运输理论来加以整合,通过专业化的运输公司来管理危险货物运输。这样有利于改变当前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专业化程度低、运输规模小等局面,提升危险货物运输的集成度,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保持与提升;另外政府交通道路局的监督、保障,也为安全运输提供基础条件。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方面技术也为现代危险货物运输提供了管理与监控的有力支持。
3.7先进的设备与管理技术的采用
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设备的采用,有利于建立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上,尽可能安装GPS,避免发生事故时无法及时地找准位置。所以,实现要求各地区网和各企业网之间的联网,实现信息连通,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处理事故,这也是当前高效、安全处置危险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通过努力,将各个环节可能发生事故的几率降至最低,就算发生了事故,也有能力将事故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
总之,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中,必须做到严谨、细致,并且设置专业的管理机构,确保运输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离不开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虽然每一个部门的利益渠道不同,实施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但是也必须从整体利益出发,在顾忌各个部门利益,不损害部门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生命财产不受到任何影响,保证其安全。
【参考文献】
[1]吴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中国商贸,2011,(17):77-78.
[2]刘利民.浅谈加强整体运输全过程管理对提高运输质量的重要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7):96-97.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公司车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保障公司车辆运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全体员工必须经常学习和熟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技术规范,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交通部标准jt3130《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和国家标准gb133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执行。驾乘人员必须每天对自驾车辆进行安全运输及车辆标志进行检查,并随时接受公司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门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必须立即整修、消除。
第三条: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每月一至三次,遇有特殊情况和发生重大、特大行车事故随时通知召开安全工作例会,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总结经验教训,整改事故隐患,提出防范措施,确保运输安全。提高驾乘人员自觉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
第四条:公司强化所有车辆风险保障能力的管理,凡国家规定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公司所有运营车辆必须按要求投保,任何车辆不得漏保、脱保、公司还设立车辆责任赔偿保证金和事故赔偿担保人(单位)制度,凡不按公司规章制度参加投保和不交纳保证金和提供事故赔偿担保人(单位)的车辆,公司不予其签定劳动合同,不准其挂靠本公司进行运营。(注:第三者责任保险不得少于20万元,货物运输保险不得少于15万元)。
第五条:车辆承运危险货物应根据托运单位提供有关资料认真予以查对核实,并提前15天向公司报送运输计划,包括货物品名、数量、运输路线、运输日期等必须详细填报,以备公司和运输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和调整工作。
第六条:公司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严禁搭乘无关人员。运行中驾乘人员严禁吸烟,停车时不准靠进明火和高温场所,并经常检查消防设备的准备情况,发现过期、失效或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第七条:凡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必须悬挂规定的标志牌和标志灯,凡末经道路运政管理机关检查合格的车辆和常压容器,不得装运危险货。
第八条:维修、改装或动用明火维修易燃、易爆危险货运输时罐(槽)车时,必须到经道路运政管理机关审查批准,有一定资质的修理单位进行维修,改装作业。
第九条: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等事故,驾乘人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货物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当地道路运政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全力消除危害。
第十条:本公司车辆及驾乘人员凡违反上述统一规定者,自负一切经济、刑事责任。
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及驾驶员:
你们好!
为规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维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信州区公路运输管理所决定自6月份在全区开展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宣传活动。为了使您对这次活动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我们将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工作规范介绍如下,以方便您在从事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遵守国家的规定,继续为我区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一、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道路危险货物企业和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的日常监管,规范运输行为。
1.按照“三关一监督”的要求,督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2.要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按照国家标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的要求,在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上悬挂标志灯和标志牌。
3.检查督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4.监督检查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聘用具有相应从业资格证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和押运人员。
5.督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操作规程培训。
6.严把车辆技术关,防止技术等级未达到一级的车辆从事危险货物运输。
7.监督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严格执行交通行业标准《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JT617-2004)和《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JT618-2004)。
8.监督检查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使用罐式车辆或厢式车辆、专用容器运输剧毒、爆炸、易燃、放射性危险货物,车辆应安装行驶记录仪或定位系统。
9.监督检查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配备有效的通讯工具。
10.监督检查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不得使用罐式专用车辆或者运输有毒、腐蚀、放射性危险货物的专用车辆运输普通货物。
11.监督检查危险货物专用车辆根据所运危险货物的性质配备必需的应急处理器材和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档案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非经营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管理档案,并保存完整。
(一)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管理档案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管理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申请表》(原件);
2.《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行政许可决定书》(原件);
3.《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4.运输危险货物的类别、项别及运营方案;
5.企业章程文本;
6.投资人、负责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和委托书;
7.拟投入车辆承诺书,包括专用车辆的数量、类型、技术等级、通讯工具配备、总质量、核定载质
量、车辆数以及车辆外廓长、宽、高等明细表;罐式专用车辆的罐体容积,罐体容积与车辆载质量匹配情况;运输剧毒、爆炸、易燃、放射性危险货物专用车辆配备行驶记录仪或者定位系统情况;
8.已聘用或拟聘用驾驶员的机动车驾驶证复印件,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的从业资格证复印件;
9.已购置或者现有专用车辆的行驶证复印件、车辆技术等级证明(车辆技术检测合格证)原件;
10.罐式专用车辆的罐体检测合格证或检测报告复印件;
11.安全生产制度文本,内容包括安全例会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车辆维修维护保养制度、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各种岗位责任制、安全责任书、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
12.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的前、后、侧面及办公场所、停车场地或专用停车区的照片;
13.《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企业)及消防部门登记证书等复印件。
14.危险货物承运人责任险保单复印件;
15.停车场地、专用停车区域和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消防设施设备的证明材料;
16.其他规定要求归档的资料。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每年年初与各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定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督促各危运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基层一线、落实到每个岗位、每名职工,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2、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一是严格安全生产资质和资格管理。认真组织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工作,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业户,一律严禁从事经营性道路运输;二是严格车辆运行管理。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车辆日常维护和检查维修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GPS卫星定位系统监控功能,加强了对车辆运行的全过程监控,严厉禁止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争道抢行等危及行车安全的违章、违规行为。
3、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每月定期、不定期开展危运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及时发现、消除危运企业日常管理中的漏洞和安全隐患,督促各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开展安全宣传与培训活动。根据上级要求和部署,精心组织了本年度的“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对新公布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宣传和贯彻。同时根据上级安排组织道路运输企业开展安全培训活动,切实提高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作业水平。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危险货物的需求迅猛增长,通过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种类、数量不断增长。加之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道路交通流量越来越大,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环境日益复杂。而危险货物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在道路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其后果非常严重。
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危险货物分为九类:第1类,爆炸品;第2类,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5类,氧化剂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定义为“使用专用车辆,通过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作业的全过程”,而专用车辆,则是指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载货汽车。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是对危险货物全过程的输送和监管,是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环境,已有的道路货物运输管理体制并不适应现有的道路危险货物管理。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道路领域的危险货物管理体制。
2 有关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既包括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危险货物泄漏或遗洒的事故,也包括未造成危险货物泄漏或遗洒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事故。
参考有关资料,对2000年9月至2007年3月间的609起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案例进行了详细分解和统计分析,得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发生规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多发时段和造成在上午(4时至12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形态以单车事故为主,特别是车辆倾斜或侧翻事故为数最多;在双车事故中,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被其他车辆尾随撞击的事故最多;在导致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原因中,驾驶员的处置不当和违法驾驶行为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机件失效是最主要的两类原因。
非交通事故引发的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自行拼装、改装或者超期服役的车辆或容器;(2)未严格执行车辆检查检验制度,使存在缺陷的车辆上路;(3)车辆超载或者容器过量充装;(4)危险化学品配载不当、固定不牢、包装不严或包装方法不当等,发生爆炸、泄漏或遇水反应等事故。
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症结在于“无证运输”,包括运输业户无证、运输车辆无证、压力容器无证、司机和押运员无证、无准运证等。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公安部门、质量技术监督检验部门等)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严格各项资质的审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3 法规和标准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涉及的主要法规和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管理条例》等和与其配套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汽车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容器(罐体)通用技术条件》(GB18564-2001)、《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7-2004)、《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JT618-2004)等。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相关人员对上述标准的了解和掌握有所侧重。
4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主要问题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涉及的10个部门的职责,但未规定主管部门及各部门应如何配合,从而形不成合力。造成了有些部门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的局面。
(1)职能交叉,多头执法
运输企业从申请道路危险货物许可证开始,要经过不同机关和行政部门的审批。例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审批派发《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许可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证》、《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操作证》等。车辆要定期到规定的机动车维修企业进行检修,并将车辆技术状况存档。同时危货运输企业的整体安全状况要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监督。由于危险货物品种繁多,性质各异,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各种危险化学品进行鉴定。
(2)专用车辆施救困难
京沪高速公路“2005.3.29”交通事故导致液氨泄露特大事故。其事故原因之一是鲁H00099罐式半车严重超载(核载15t,实载40.44t,超载169.6%)。由于车辆实载40.44t,再加上车辆和罐体自重,总重量达到60t左右。第一次派了一辆起重吊车,因罐车太重,未能将侧翻的事故车辆吊起,故增加了剧毒物的泄漏量,延误了最佳的施救时机。第二次又派了一辆起重吊车,两辆吊车同时作业,才将侧翻的罐车吊起、放正。
(3)发生事故后,责任承担的部门不明确。
由于道路运输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发生事故后就相互推诿,不积极展开救援,错过了最佳施救时间,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只有界定了各部门的职权,才能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
(4)内部企业管理不合理
由于危险货物的特殊属性,与普通货物运输相比,对经营者的自身条件和管理水平等有更高的要求。许多企业没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车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或者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者不够重视,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5)政府管理力度不够
近年来政府转变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国家对企业经营松绑放开的同时,政府不再对企业的工作和安全工作进行直接的部署和检查,在劳动生产安全的管理、监督功能方面使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管理脱节。政府机构改革后,行业管理逐步淡化和撤出,交通运管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改变和压缩,使安全运输管理方面出现调整时期,从而导致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不到位、相关部门监察不力。
5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体制的建立
5.1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体制框图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第七条明确规定,交通部主管全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工作。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工作。《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的10个部门的职责。实践中形成了条块分割,多家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的体制。
根据系统的特性,从整体性、联系性,层次结构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有序性等角度出发,总结现有的货物运输管理体制的不足,提出了危险货物运输的管理体制结构图如下:
5.2 主要内容
(1)应用条块模式设立管理机构
在省政府设立省级运输管理机构,其中包括普通货物运输管理和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可以专门设立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机构,并且加强对危货运输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在发生事故后有专门的部门立即开展应急救援,并明确相应责任。
省级危货运输管理机构下设市级危货运输管理机构和县级危货管理机构。由于县级危货运输数量较少,省级危货管理机构可直接对县级危货运输管理机构进行管理。采用条块管理模式,由省级危货运输管理机构对市(县)级的经费、计划、人员等实行垂直管理,由地方交通部门领导人事。
(2)职权管理的主体部门
市(县)级危货运输管理机构的职能是统一、全面地管理其辖区的危货运输企业,从企业申请许可证到车辆审查、安全生产监督、从业人员培训、工商税务等一系列的审查手续都必须存档,并作出相应的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只有满足所有标准的危货运输企业才能正式运营。危货运输管理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对危货运输企业的运输工作全面监督,包括许可证的审查、车辆技术状况的检查、行车路线和时间、工商税务、从业人员的素质等所有与运输安全相关联的方面。
市(县)级危货运输管理机构可以在其管辖区域范围内再划分片区,设置子危货运输管理机构,分别对所有子危货运输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管理。
公安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交通部门、工商税务部门等其他相关单位按其不同的职责履行管理职权,与市(县)级危货运输管理机构处达成一致协议,明确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主体是市(县)级危货运输管理机构,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管理。坚持与安全监督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公安交警、公安禁毒等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
(3)以权利权限明确责任
在责任承担方面,根据事故发生原因确定责任承担方。发生任何事故时,由市级危险货物运输管理机构统一指挥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实施,其他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协助救援,服从统一安排。事故鉴定完毕后,根据标准规定不同部门的责任程度,危货运输管理机构、其他相关部门和危货运输企业共同承担责任。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制定运输危险货物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通过收集、汇总具有处理危险货物事故能力的社会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有关信息,取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联系,结合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企业内部的基本抢险机构和队伍。形成一个反应灵敏、信息沟通迅速、技术力量强大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施救信息网络,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4)法规条例的制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各省的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条例规定制定出适用于本省的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办法。由省政府交通办拟定,报市省民政府批准后施行。省级运输管理机构根据相应的管理办法执行监督管理,市(县)级危货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企业根据已有的法规和标准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作为执行安全生产的标准。
6 结语
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必须严格、细致,必须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管理,提高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的运输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上的危货运输管理体制要实现的条件是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虽然每个部门都有其自己的利益,实施的难度也比较大,但必须从整体利益出发,在不损害各部门较大利益和顾全整体利益的条件下,实施以上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体制,以取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琳.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
[2]元永华,邱丽颖.构建危货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危货运输健康、有序发展[J].吉林交通科技,2008,(2):56-59.
[3]马向东.危货运输管理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7):116.
[4]高建刚,陈宏云,郑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8).
[5]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4,(20).
(1.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上海 201306;2.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237)
据统计,通过船舶运输的危险货物种类达3 000多种,占海运总量一半以上.为保障船舶运载的危险货物安全和航运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海洋污染,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制定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 Code,IMDG Code),详细说明船舶运输危险货物的定义、分类、包装、检验及托运程序等.许多国家也以立法形式制定本国的危险货物运输规则.[1]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等问题,危险货物水上运输的安全性仍值得关注,制定系统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应引起海事、航运、港口、环保、海洋等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2]
目前,对水上危险货物运输风险的研究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定量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定量研究一般应用层次分析法[3]、灰色评价法以及模糊评判法[4]建立危险货物运输评价模型,借助系统因素层次划分方法,对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进行系统的定量或半定量分析.此类研究方法多从静态角度出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控制过程,具有动态性和非线性特点.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针对这些特点,从宏观角度出发,动态、全面地分析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单个要素的变化对系统整体安全行为的影响和作用,以确定系统对其本身结构、环境或假设的改变会作何反应,即建立一套与真实系统相似的逻辑模式,通过运作过程了解系统行为,进而评估各种不同系统决策参数下的管理政策,再由管理者调整决策参数求得最优决策.[5]本文运用SD建模软件Vensim,从人、设备、环境、管理、货物等5个方面分析影响危险货物运输的风险因素,建立水上危险货物运输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而进行政策模拟[6].
水上危险货物运输系统风险,指的是系统内部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各种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造成损失的程度.水上危险货物运输系统包含人、设备、环境、管理、货物等5大基本风险因素,每个风险因素又有相应的子因素.[7-8]其中:①人的风险因素包括疲劳上岗,心理素质不稳定,船员责任心差,船员安全意识低,应急能力差,相关知识缺乏等方面.[9-10]②设备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船体及结构老化,设备维护不到位,设备故障等.③环境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差,通航环境差.自然条件主要为能见度,风、流,温度;通航环境包括助航标志、交通密度和航道因素.④管理风险因素除涉及人、设备、环境、货物因素的管理外,还包括海事、航运、港口等相关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督管理,其子因素主要包括安全投入少,教育培训力度小和安全监管制度不合理,其中安全监管制度不合理又包括货物检验、申报不严,违法不究和部门信息化设备落后等.⑤货物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货物监管不当,货载、隔离不当以及货舱环境不适等.
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发生极少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引发事故的因素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互为因果的.要想建立水上危险货物运输风险模型,首先需要明确各风险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同样,为防止事故的发生,要同时兼管人、设备、环境、管理、货物等5个风险因素中的子因素构成的因果回路,只有弱化或切断某个环节才能避免风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11]
2.1 水上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因果反馈模型
依据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SD软件建立水上危险货物运输风险模型,见图1.由于系统较为复杂,涉及的子因素繁多,下面以人的风险因素为例进行说明.(1)人的风险因素→心理素质不稳定→决策失误→管理风险因素→设备风险因素→人的风险因素.(2)人的风险因素→心理素质不稳定→应急能力差→管理风险因素→相关知识缺乏→船舶环境不适→环境风险因素→疲劳上岗→人的风险因素.(3)人的风险因素→心理素质不稳定→船员安全意识低→船舶环境不适→货物风险因素→人的风险因素.(4)人的风险因素→心理素质不稳定→操作失误→设备故障→设备风险因素→人的风险因素.
图1 水上危险货物运输风险SD因果反馈模型
2.2 水上危险货物运输风险结构流图
该模型中涉及因素繁多,其中:H=(H1,H2,…,Hn1)代表人的风险因素;S=(S1,S2,…,Sn2)代表设备风险因素;E=(E1,E2,…,En3)代表环境风险因素;M=(M1,M2,…,Mn4)代表管理风险因素;G=(G1,G2,…,Gn5)代表货物风险因素.选取人的风险因素及其子因素、环境风险因素及其子因素加以说明,具体参数见表1.由所构建的水上危险货物运输风险SD模型及参数说明,应用Vensim软件绘制结构流图,见图2.
表1 部分参数说明
图2 水上危险货物运输风险SD结构流图
以某港口2001—2012年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为例.根据所建的结构流图找出模型中的边界风险子因素(此类子因素不受系统内部的影响),如温度、湿度、能见度、安全投入少、安全监督不合理等.部分边界风险子因素的具体值可以通过历史资料查阅得到,如历年月平均温度、湿度等,其他边界风险子因素的值通过专家打分获得.为使结果具有一致性,分值均在[0,1]范围内,其中:0表示风险子因素发生的概率为0;1表示此风险子因素发生的概率为1,且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
对边界风险子因素赋值完毕后,对其他边界风险子因素进行赋值计算.使用Vensim软件,运行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原因树.根据图1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专家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各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各风险子因素重要性进行评分.评分规则[12]见表2.采用变异系数法获取各级风险子因素权重.
表2 评分规则
3.1 参数及方程的确定
通过查阅相关历史统计数据确立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数量与运输风险之间的关系.例如,从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间,某港口发生危险货物事故174起,平均每年发生14.5起[13],则可确定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数量与运输风险之间的关系,即L=14.5V.温度与时间的表函数见表3.人的风险因素中的疲劳上岗的值,应用Vensim软件中的函数表达式[14]计算,即:H2=0.7 ×ABS(SIN(3.14/6) ×Time)+0.3×Env.航道宽度、弯曲度、深度、助航标志完善度等的值,可根据某港口实际情况设定,也可采取Vensim软件中的函数表达式选取,即:E7=RANDOM UNIFORM(0,1,0.5),其 中 RANDOM UNIFORM为均匀分布随机数.
表3 历年各月份平均温度
3.2 权重的确定
向航运公司50名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人员发放针对38个风险子因素的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38份,有效问卷30份.S1,…,S30等30名专家对H1,…,E12等38个风险子因素的评分结果见表4.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利用变异系数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集成处理,获得各级权重.[15]
表4 专家对38个风险因子的评分
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先假设有m个专家构成专家组,每个专家负责评价n个指标,则可构成m×n阶的评价指标矩阵X=(Xji)m×n,其中Xji为第j个专家对第i项评价指标的评分.首先,计算第i项评价指标的均值为
其次,计算第i项指标的方差为
再次,计算第i项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为
最后,对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第i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为
以评价体系中人的风险因素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运行Vensim软件中人的风险因素原因树,建立专家风险因素评分体系,见图 3.根据 S1,…,S30等30 名专家对 G1,H2,H4和S1的打分,建立30×4阶评价矩阵为
图3 人的风险因素原因树
根据式(1)~(4)计算得各项指标权重(wG1,wH2,wH4,wS1)=(w11,w12,w13,w14)=(0.327,0.426,0.128,0.119),以此类推,计算各级权重.
3.3 模型模拟与分析
为比较和探讨在不同的管理政策下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变化趋势,结合本模型的结构特点,设置参数的初始值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随后模拟2001—2012年12年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变化趋势.下文中用 1,2,…,12分别代表 2001年,2002年,…,2012 年.
3.3.1 方案 1
采用当前事故数量曲线描述现有管理政策下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数量在12年中的变化.图4中4个子图模拟的是12年中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数量在不同管理政策下的变化趋势.如船员的心理素质经专家打分确定其初始值为0.8,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等措施提高船员综合素质,可以使人的风险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同样可采取一些措施使设备风险值、环境风险值和货物风险值降低.表5为心理素质风险值与时间的表函数.
图4 各风险值的降低对危险货物运输事故数量的影响
表5 心理素质风险值与时间的表函数
3.3.2 方案 2
在方案1的前提下完善管理政策,同时分别降低人、设备、环境和货物因素的风险值,对各因素中可调节边界风险因素的风险值进行调节,模拟对事故数量波动影响最大的风险因素.模拟结果见图5.由图5可知,人的风险因素对运输事故数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货物风险因素,最后是环境风险因素和设备风险因素.
图5 风险值的降低对运输事故数量的影响
3.4 对策建议
政府与相关部门协调完善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使海事、航运、港口等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申报要求申报,严禁瞒报、谎报.[16]对违规违法运输行为给予严厉处罚,同时大力宣传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的重要性;加大安全投入,尤其是船员教育培训的投入,以提高船员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船员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从而使船员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培养船员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这是保证危险货物安全运输和设备规范使用与维护的有效途径.
采用SD模型对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风险动态特性进行模拟.针对水上危险货物运输风险成因的复杂性、动态性,通过分析人、设备、环境、货物、管理等5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并结合我国水上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现状,建立水上危险货物运输SD模型.通过收集资料和历史数据确立参数变量和参数方程,应用Vensim软件对现有管理政策进行动态仿真,模拟不同管理政策下单一风险因素值的改变对降低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人、设备、环境和管理的风险值的降低都能降低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其中,人的风险值对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影响程度最大,这说明人的安全管理政策较其他安全管理制度更加重要.
采用SD模型分析的优点:可描述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可实现对风险的动态描述,弥补静态评估不能描述风险动态特性的不足.由于本文案例数据的限制,不管是指标体系的建立还是模拟结果的精确性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今后的研究需进一步收集数据,根据不同管理决策对参数进行调整,对管理决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模拟.
[1]邱文昌,施纪昌.海上货物运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82-100.
[2]缪克银.基于灰色理论的危险货物运输风险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6):66-68,82.
[3]张树奎,鲁子爱.基于AHP的港口安全风险模糊评判方法[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1):14-16,59.
[4]缪克银.危险货物海上安全运输风险模糊评判[J].中国航海,2012,35(4):76-79.
[5]刘业娇,曹庆贵,王文才,等.煤矿安全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煤炭工程,2011(8):126-127,130.
[6]缪克银.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策略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2):103-107.
[7]李伟,胡甚平,尤庆华,等.港口水域通航风险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9,30(3):13-17,21.
[8]赵素平,江福才.江阴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性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2012,4(3):252-253.
[9]席永涛,胡甚平.海运人因可靠性分析中行为形成因子模型[J].中国航海,2012,35(1):66-70.
[10]何刚,张国枢,陈清华,等.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行为影响因子系统动力学(SD)仿真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9):43-47.
[11]刘堂卿.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耦合机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12]陈勇,胡甚平,轩少永,等.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有效性组合赋权评价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8):78-84.
[13]ZHANG Jianghua,ZHAO Laijun.Risk analysis of dangerous chemicals transportation,systems engineering[J].Theory & Practice,2007,27(12):117-122.
[14]唐丽敏,唐磊,于越,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1,32(2):61-66,71.
[15]胡甚平.海上交通系统风险蒙特卡洛仿真[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1,32(4):7-11,16.
【危险品货物管理】推荐阅读:
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平台10-31
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制度01-12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制度06-12
危险货物运输调度管理制度11-02
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宣传单02-27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要求和规定02-28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管理实施细则02-24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则范文02-25
出口危险货物生产企业声明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