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必修二(精选8篇)
《离骚》全诗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屈原的苦闷、哀伤不可扼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
《离骚》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语调和感情。
2、 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
二、预习检查
1.诵读法,首先音读,读准字音;然后意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记忆法,熟记关于屈原的基本文学常识。 二、学生自学、完成下列任务:
1、 了解屈原生平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
2 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创作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屈原)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2、了解“楚辞”
3 楚辞
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创作了许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除此之个,<<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怀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衬字。
4. 正音
苗裔 孟陬 庚寅 揽揆 肇锡 扈 芷 汩 搴 骐骥 申椒 昌被 惮 踵 荃 謇 羌
三、诵读感知,解字译句:
(一)学生“音读”。
1、 对照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利用工具书查对,注意古今读音不 同的字,注意近音字不要混淆,注意通假字的读音。
2、 课文诵读。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指名学生朗读,点评。 4、全班齐读课文。
(二)学生“意读”。 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诗歌1-6节内容,注意实词的解释。
四、字词探究、巩固提升
1、 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 来吾道夫先路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2、请解释下列文句中画线的词语。
(1)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3)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5)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五、作业布置。练习册的相关作业。
《离骚》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 ,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2、 了解结构思路。
二、复习巩固
抽生翻译课文。
三、字词解释,翻译句子
学生自学、完成下列任务: 学生继续看注释理解全诗内容。
1、 学习1、2节。 (1)翻译下列句子。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肇锡余以嘉名(特殊句式) (2)概括诗歌内容: 2.学习3-6节 (1)翻译下列句子。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恐年岁之不吾与(特殊句式)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2)概括诗歌内容: 3.学习7-12节 (1)翻译下列句子。 何桀纣之猖披兮 夫唯捷径以窘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灵修之故也 。(2)概括诗歌内容:
四、探究练习
1、对下列句中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朕皇考曰伯庸 考:古时对亡父的尊称 B.唯捷径以窘步 捷径:能快捷地达到目的的道路 C.肇锡余以嘉名 肇:始 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披 纫:连缀,贯串
1.给出下列命题:①底面多边形内接于一个圆的棱锥的侧棱长相等,②棱台的各侧棱不一定相交于一点,③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平行,则连结它们的对应顶点所围成的多面体是三棱台,④圆台上底圆周上任一点与下底圆周上任一点的连线都是圆台的母线.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3 (B) 2 (C) 1 (D) 0
2.在某几何体的三视图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三个全等的圆,圆的半径为R,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3.长方体各面上的对角线所确定的平面个数是()
(A) 20 (B) 14 (C) 12 (D) 6
4.木星的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倍,则它的表面积约是地球表面积的()
5.已知水平放置的△ABC是按“斜二测画法”得到如图1所示的直观图,其中B'O'=C'O'=1,,那么原△ABC是一个()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三边中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D)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
6.与圆C:.x2+(y+5)2=3相切,且纵截距和横截距相等的直线共有()
(A)2条(B)3条
(C)4条(D)6条
7.点P(2,5)关于直线x+y+1=0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6,-3)(B)(3,-6)
(C)(-6,-3)(D)(-6,3)
8.点P在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PD⊥平面ABCD,PD=AD,则PA与BD所成角的度数为()
(A)30°(B) 45°
(C) 60°(D) 90°
9.若l为一条直线,α、β、γ为三个互不重合的平面,给出下面三个命题:①α⊥y,β⊥γ⇒α⊥β;②α⊥γ,β∥y⇒α⊥β;③l∥α,l⊥β⇒α⊥β.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A)0个(B)1个
(C)2个(D)3个
10.已知实数x、y满足2x+y+5=0,那么的最小值为()
11.在坐标平面内,与点A(1,2)距离为1,且与点B(3,1)距离为2的直线共有()
(A)1条(B)2条
(C)3条(D)4条
12.已知点P(2,-3)、Q(3,2),直线ax-y+2=0与线段PQ相交,则a的取值范围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已知A(-1,-2,1)、B(2,2,2),点P在z轴上,且d(P,A)=d(P,B),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
14.经过直线2x+3y-7=0与7x+15y+1=0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x+2y-3=0的直线方程是______.
15.过A(-3,0)、B(3,0)两点的所有圆中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是______.
16.已知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它的轴截面的面积为Q,则圆锥的体积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直线l垂直于直线3x-4y-7=0,直线l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10,求直线l的方程.
18.(本小题满分12分)圆锥底面半径为1 cm,高为cm,其有一个内接正方体,求这个内接正方体的棱长.
19.(本小题12分)如图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
(1)A1D∥平面CB1D1;
(2)平面A1BD∥平面CB1D1.
20.(本小题12分)如图3,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1⊥BC1,AB=CC1=1,BC=2.
(1)求证:A1C1⊥AB;
(2)求点B1到平面ABC,的距离.
21.本题满分(12分)已知圆C:x2+y2-2x+4y-4=0,是否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m,使以m被圆C截得的弦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m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本小题满分14分)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 km处,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30 km的圆形区域.已知港口位于台风正北40 km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备用题
1.将若干毫升水倒入底面半径为4 cm的圆柱形器皿中,量得水面高度为8 cm,若将这些水倒入轴截面是正三角形的倒圆锥形器皿中,则水面的高度是()
2.圆(x-3)2+(y-3)2=9上到直线3x+4y-11=0的距离等于1的点有()
(A)1个(B)2个
(C)3个(D)4个
3.已知圆柱的高为h,底面半径为R,轴截面为矩形A1ABB1,在母线AA,上有一点P,且PA=a,在母线BB1上取一点Q,使B1Q=b,则圆柱侧面上P、Q两点的最短距离为______.
4.过圆x2+y2=4外的一点A(4,0)作圆的割线,则割线被圆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
5.如图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M、N分别为棱DD1、AB、BC的中点.
(1)求二面角B1MNB的正切值;
(2)求证:PB⊥平面MNB1.
(3)画出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使其满足“有4个正方形面相连成一个长方形”的条件,并求出展开图中P、B两点间的距离.
6.已知圆C:(x-1)2+y2=9内有一点P(2,2),过点P作直线l交圆C于.A、B两点.
(1)当l经过圆心C时,求直线l的方程;
(2)当弦AB被点P平分时,写出直线l的方程;
(3)当直线l的倾斜角为45°时,求弦AB的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命题①中:底面多边形内接于一个圆,但并不能推测棱长相等;命题②中:由棱台的性质可知,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相交于一点;命题③中:因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且对应边平行,可推出连结对应顶点后延长线交于一点,即此几何体可由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故命题③正确;命题④中:上底的圆周上一点与下底圆周上任一点连线有三种可能:在圆周上的曲线、侧面上的曲线或不在侧面上的线段.
2.(D)解析:由题意,这个几何体是球,故体积为.
3.(B)解析:相对两平行平面中有两组平行对角线,可以确定两个平面,这样有6个平面.又因为每个顶点对应一个符合条件的平面,这样又有8个平面,共有14个平面.
4.(C)解析:设木星的半径为r,,地球的半径为r2,由题意,得,则木星的表面积:地球的表面积.
5.(A)解析:根据“斜二测画法”可得BC=B'C'=2,.故原△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6.(C)解析:原点在圆C外,过原点的两条切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也是相等的;若切线不过原点,设为x+y=a,圆心为(0,-5),半径为,所以.所以.所以在两轴上截距相等、斜率为-1的直线又有两条,共有4条.
7.(D)解析:根据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的特点:两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以及两点的中点在对称轴上,可得对称点为(-6,-3).
8.(C)解析:将图形补成一个正方体.如图5,则PA与BD所成角等于BC'与BD所成角即∠DBC'.在等边三角形DBC'中,∠DBC'=60°,即PA与BD所成角为60°.
9.(C)解析:①中可由长方体的一角证明是错误的;②③易证明是正确的.
10.(A)解析:表示点P(x,y)到原点的距离.根据数形结合得的最小值为原点到直线2x+y+5=0的距离,即
11.(B)解析:与点A(1,2)的距离为1的直线即为以点A(1,2)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的切线.与点B(3,1)的距离为2的直线即为以点B(3,1)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的切线.所以到A、B两点距离为1和2的直线即为两圆的公切线,因,所以两圆相交,故有两条公切线.
12.(C)解析:直线ax-y+2=0可化为y=ax+2,斜率k=a,恒过定点A(0,2).如图6,直线与线段PQ相交,0≥k≥kAP,即.
二、填空题
13.(0,0,3)解:因为P在z轴上,所以设P点坐标为(0,0,z).又因为|PA|=|PB|,所以利用距离公式得z=3.答案:(0,0,3).
14.3x+6y-2=0解析:由已知可设经过直线2x+3y-7=0与7x+15y+1=0的交点的直线方程为2x+3y-7+λ(7x+15y+1)=0,整理得(2+7λ)x+(3+15λ)y-7+λ=0.根据两直线平行关系得λ=1,代入得3x+6y-2=0.
15.x2+y2=9解析:根据圆的性质,圆的半径最小时,面积最小,即以AB为直径端点的圆满足条件,所求方程为x2+y2=9.
16.解析:设圆锥的高为h,半径为r,母线为l,则S侧=πr1,S底=πr2,因为S侧=2S底,所以πr1=2πr2,即l=2r.又l2=r2+h2,解得.
三、解答题
17.解:设直线l方程为4x+3y+b=0,则l与x轴、y轴的交点为
所以由所以b=±10.所以l方程为4x+3y+10=0,4x+3y-10=0.
18.解:过圆锥的顶点和正方体底面的一条对角线CD作圆锥的截面,得圆锥的轴截面SEF,正方体对角面CDD1C1,如图7,设正方体棱长为x,
则.作SO⊥EF于O,则,OE=1,
19.证明:如图8,(1)因为A1B1∥CD且A1B1=CD,所以四边形A1B1 CD是平行四边形,故A1D∥B1C又B1C⊂平面CB1D1且A1D⊂平面CB1D1,所以A1D∥平面CB1D1.
(2)由(1)A1D∥平面CB1D1,同理可得A1B∥平面CB1D1,又A1D∩A1B=A1,且A1D和A1B都在平面A1BD内,所以平面A1BD∥平面CB1D1.
20.(1)证明:连结A1B,则A1B⊥AB1.又因为AB1⊥BC1,所以AB1⊥平面A1BC1.所以AB1⊥A1C1.又因为A1C1⊥BB1,所以A1C1⊥平面ABB1.所以A1C1⊥AB.
(2)解:由(1)知AB⊥AC,因为AB⊥AC1,又因为AB=1,BC=2,所以,AC1=2.所以S△ABC1=1.
设所求距离为d,所以.所以.所以.所以.
21.解析:设这样的直线存在,其方程为y=x+b,它与圆C的交点设为A(x1,y1)、B(x2,y2),则由
容易验证b=1或b=-4时方程(x)有实根.故存在这样的直线,有两条,其方程是y=x+1或y=x-4.
22.解:我们以台风中心为原点O,东西方向为x轴,建立如图10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这样,受台风影响的圆形区域所对应的圆的方程为x2+y2=302①
轮船航线所在直线l的方程为,即4x+7y-280=0②
如果圆O与直线l有公共点,则轮船受影响,需要改变航向;如果O与直线l无公共点,则轮船不受影响,无需改变航向.
由于圆心O(0,0)到直线l的距离d=,所以直线l与圆O无公共点.这说明轮船将不受台风影响,不用改变航向.
备用题
1.(C)解:设水面高度为h.由
所以.故选(C).
2.(C)解:圆心(3,3)到直线3x+4y-11=0的距离为2,圆的半径是3.
所以圆上的点到直线3x+4y-11=0的距离为1的点有3个.
解析:如图11甲,沿圆柱的母线AA,剪开得矩形(如图5乙),过P作PE∥AB交BB1于E,则,QE=h-a-b.
解析:设弦的中点是P(x0,y0),根据圆的几何性质得OP⊥AP,即点P(x0,y0)在以OA为直径的圆上,即:因P(x0,y0)在圆x2+y2=4内,故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为(x-2)2+y2=4,x∈[0,1).
5.(1)解:如图12所示,连结BD交MN于F,连结B1F.因为平面DD1B1B⊥平面ABCD,交线为BD,AC⊥BD,
所以AC⊥平面DD1B1B.又因为AC∥MN,
所以MN⊥平面DD1B1B,
因为B1F,BF⊂平面DD1B1B,
所以B1F⊥MN,BF⊥MN.
因为B1F⊂平面B1MN,
BF⊂平面BMN,则∠B1FB为二面角B1-MN-B的平面角.
在Rt△B1FB中,设B1B=1,则,
所以.
(2)证明:过点P作PE⊥AA,,则PE∥DA,连结BE.又DA⊥平面AB1A1,所以PE⊥平面AB1A1,即PE⊥B1M.又BE⊥B1M,所以B1M⊥平面PEB,所以PB⊥MB1.
由(1)中MN⊥平面DD1B1B,得PB⊥MN,所以PB⊥平面MNB1.
(3)解:,符合条件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可以是以下6种之一:
6.解:(1)已知圆C:(x-1)2+y2=9的圆心为C(1,0),因直线过点P、C,所以直线l的斜率为2,直线l的方程为y=2(x-1),即2x-y-2=0.
(2)当弦AB被点P平分时,l⊥PC,直线l的方程为,即x+2y-6=0.
1. 《周礼·地官·小司徒》载:“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B. 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
D.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特点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
A. 经济发展的商业意识
B. 思想文化中的礼制制度
C. 政治管理的有效增强
D. 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3. 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 )
A. 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 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
D. 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4. 《齐民要术》中记载:“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5、6月中穰种,7、8月犁掩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一段话反映了作者的什么主张( )
A. 强调农作物的 适时耕种
B. 注重兴修水利
C. 重视绿肥作物的栽培和轮作
D. 因地种植
5. 古代有一生产工具的描述是: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这一工具( )
A. 由西域传入
B. 属水力灌溉工具
C. 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 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6. 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 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
B. 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 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 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7.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
A. 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 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 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 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8.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 农业仅赖百工 B. 百工亦为本业
C. 农工比重适当 D. 农工任其消长
9.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 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
C. 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
D. 瓷器是当时中国惟一的外销商品
10.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 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盐铁论·复古》
材料二 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非散聚均利者不齐。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制其有余,调其不足,禁溢羡,厄利涂,然后百姓可以家给人足也。”
——《盐铁论·错币》
材料三 “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
——《盐铁论·本议》
材料四 县宫(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今总其原,一其贾(价),器多坚硁,善恶无所择。吏数(屡)不在,器难得。家人不能多储,多储则镇(锈)生。弃膏腴之日,远市田器,则后良时。盐铁贾价贵,百姓不便。
——《盐铁论·水旱》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西汉对盐铁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经营方式?
(2)依据材料三、四,说明贤良文学之士对汉代盐铁政策的态度及其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两种观点斗争的焦点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议会,日入前三刻,击鼓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北宋《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南宋《梦梁录》
材料二 首先,唐代租庸调制,意味着人民向政府纳地租,服力役和提供生产成果。唐代中叶开始的两税制到了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同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繁荣、交子出现并使用。可见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其次,政治权利为贵族政体中的多数人所分割,官吏从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再次,文学艺术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曲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由发挥。
——[日]內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所具有的主要变化。
(2)材料二中,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的相同依据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城市空间变革的特点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
1.能够理解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富有感情的句子。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课文。
3.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
【学法指导】
运用诵读法,读读背背,理解难字读音、难字词义和感情丰富的句子。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2.“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品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3.骚体诗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裁,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4.《离骚》简介
与《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比,《离骚》则是一篇具有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被视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而所谓浪漫主义的含义则是“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摘自《辞海文学分册》)。《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部分。
【学习过程】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字词注音。
姱()謇()谇()
纕()茝()诼()
偭()忳()鸷()鸟
溘()圜()诟()
芰()荷岌()羁()
缤()纷侘()傺()
2.学习全文,掌握重要词语。
(1)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2)謇朝谇而夕替
(3)怨灵修之浩荡兮
(4)谣诼谓余以善淫
(5)偭规矩而改错
(6)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7)忳郁邑余侘傺兮
(8)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9)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10)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11)不吾知其亦已兮
(12)苟余情其信芳
(13)忍尤而攘诟
(14)芳菲菲其弥章
3.通读全文,读准字音、节奏。先自读,然后由小组长进行诵读过关检查,根据“准确”→“流畅”→“有感情”三级标准评定本组诵读的“诵读明星”。(提示: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诵读明星:
评选理由:
4.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
品德、情怀: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文:
品德、情怀: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是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课文里类似的句子还有一些,试把它们找出来,再以他们为线索,说说诗里写了哪些内容。
6.《离骚》多用比兴手法,请从文中找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寓意。例:“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一句中,以“蛾眉”(即美貌)喻指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喻指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1)选句:
喻指
(2)选句:
喻指
【当堂检测】
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诗句:
(2)表现诗人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语句:
(3)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思想情怀的语句:
(4)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品德的语句:
【课文译文】
长叹一声而掩面拭泪啊,我哀伤百姓生活的多灾多难。我只因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清晨进谏而晚上就被贬黜。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只要是我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为之死多次我也不后悔。怨恨君王糊涂荒唐啊,始终不能把我的忠心体谅。许多小人嫉妒我高尚的德行啊,造谣诽谤将淫邪的罪名给我加上。世俗本来是适合随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忧郁苦闷不得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那种世俗小人的丑态!雄鹰不会与凡鸟同群啊,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哪有圆凿与方枘能够想和的啊?哪有道不同而能够相安的?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啊,趁着迷路还不算远。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所用,又遭受指责啊,我将退隐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不了解我那也罢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让我高高的帽子更高啊,让我长长的佩带更长。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损伤。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啊,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佩带上绚丽缤纷的众多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著。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挫败而改变的吗?
【屈原名句赏析】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意思是路悠长而且很遥远,我要不断的去寻找真理。曼曼:长。修:长。兮:语气词,相当与“啊”。将:将要,还要。求索:寻找。
2.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所以将愁苦一生而终.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一
我是高阳帝的后代子孙啊,
我的伟大的先父名叫伯庸。
太岁在寅那年,正当新正之月啊,
又恰在庚寅之日我降生到世上。
父亲察看揣度我初生的姿态啊,
一开始就赐我美好的名字。
为我取名叫正则啊,
又取了字叫灵均。
二
我已经有这多内在的美质啊,
又加上美好的容态。
身披香草江离和幽雅的白芷啊,
还编结秋兰作为佩带更加芳馨。
时光飞快,我似乎要赶不上啊,
心里总怕岁月流逝不把我等待。
清晨摘取山坡上的香木兰啊,
傍晚又把经冬不枯的香草来采。
日月飞驰不停留啊,
春天刚刚过去就迎来秋天。
想那花草树木都要凋零啊,
唯恐美人也将有暮年到来。
你为什 不乘着壮年抛弃恶习啊,
又为什 不改变原来的政治法度?
你若乘上骏马纵横驰骋啊,
来吧,请让我在前面为你带路。
三
古代的三王德行多么完美啊,
众多的贤臣在他们身边聚会。
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啊,
岂只只是联系优秀的蕙和芷?
那尧舜是多 光明正大啊,
已经遵循正道走上了治国的坦途。
桀与纣是那样狂妄邪恶啊,
他们只因走上邪路而难以举步。
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苟且偷安啊,
使国家的前途昏暗艰险。
难道我自己害怕灾难祸患吗,
怕只怕君王的车子颠覆不起!
我前前后后奔走照料啊,
追随着前王的足迹不斜不偏。
君王不体察我火热的内心啊,
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脾气。
我本来知道直言会招来祸殃啊,
想忍耐不说却又无法控制。
我指着上天让它为我作证啊,
我这样做的缘故全是为了君王。
本来说好以黄昏为迎娶之期啊,
没想到半路上又改变主意。
当初他已与我说好了啊,
后来却翻悔另有它想。
分手,离开我都不当回事啊,
伤心的是君王行为放荡反复无常。
四
我已经培养了许多亩春兰啊,
又种植了许多亩蕙草。
分垄栽培留夷和揭车啊,
还套种了杜衡与芷草。
希望它们枝高叶茂啊,
但愿到时我能有丰厚的收获。
它们枝枯叶落倒不必悲伤啊,
可悲的是这 多香草腐化堕落变成了恶草。
五
众小人争权夺利贪婪成性啊
装满了腰包还贪求不已。
对己宽容却猜疑他人啊。
都勾心斗角满怀妒忌
奔走追逐权势和财富啊,
这不是我急於追求的东西。
老年慢慢地就要到来啊,
怕的是美名未能树立。
早晨我吮饮木兰花的清露啊,
晚上又服食秋菊的落瓣。
只要我的情操确实美好而专一啊
即使长久的饥饿憔悴又何必悲叹。
采来香木的根株系上白芷啊,
又把薛荔的花心联成一串。
拿起菌桂再编上蕙草啊,
搓成长长的胡绳花索挂在下边。
我效法那前代的.贤人啊,
不作世俗人的世俗打扮。
虽不合今人的心意啊,
我愿遵循彭咸遗留下的规范。
六
深深地叹息着擦拭眼泪啊,
我哀伤自己活得是如此艰难。
我只因为热爱美德并以之约束自己啊,
却旱晨受到责骂,晚上又被罢官。
这既是因为我以蕙草为佩饰啊,
又加上我采了白芷精心编连。
只要是我衷心喜爱的事啊,
纵然为它死上多次也不后悔半点。
恨只恨君王你太放荡啊,
始终不能体察贱妾的衷肠。
众女子们嫉妒我的美丽的风姿啊,
造谣诬蔑我善於淫乱。
世俗的人本会投机取巧啊,
违背了规矩把措施改变。
背弃正道而追求邪曲啊,。
争着苟合求容反以为符合常规。
烦闷苦恼,我深深地惆怅啊,
独有我在此时遭受穷困命运多舛。
宁肯即刻死亡魂离魄散啊,
我也不能把小人的丑态来现!
雄鹰猛雕不与燕雀为伍啊,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和圆怎能包容在一起啊,
哪有志趣各异的人能彼此相安?
心灵受屈精神压抑啊,
强忍指责把侮辱承担。
坚守清白为直道而死啊,
这本为前代的圣贤称赞嘉许。
七
后悔选择道路未曾细察啊,
徘徊不进我将要回还。
我掉转车子回到原来的道路啊,
趁着在迷途上还没走远。
教学目的: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品德。疑难的字、词句子的理解。
教学方法:
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音、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的楚地,汲取楚声歌曲的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离骚》其中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四、作业:诵读
《离骚》课时计划第2课时(总第5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品德。疑难的字、词句子的理解。
教学方法:
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音、义。
课时安排:3课时
一、字词小结
1、实词
孟陬:正月 揆:揣度 扈:被,披 搴:攀、折 骐骥:骏马 昌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放不羁 惮:害怕 捷径: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脚后跟 謇謇:忠贞的样子 羌: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代替序言的文章
捷径:邪出的小路 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 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足迹 关于军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道:通“导”,向导
正:通“证”,作证,为证
4、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字余曰灵均 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
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二、主旨把握
明确:课文作者表达了三层意思:自叙身世;自叙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从中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三、作业:课后练习
《离骚》课时计划第3课时(总第6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屈原忧国忧民的品德。疑难的字、词句子的理解。
教学方法:
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音、义。
课时安排:3课时
一、问题探讨
课文中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兮”是有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二、揣摩探究
1、》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本文: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政治理想,用黄昏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用众芳,椒、桂、蕙、比喻群贤。
三、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1)汲取了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兼有杂言,加之以对偶修辞,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2)大量运用“兮”字,加强了生活色彩,使诗歌婉转动人。
2、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1)比喻手法的运用。(2)对偶句式的运用。(3)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四、研究性学习
面对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请大家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论文,阐明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新课程,人教版,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二,两点商榷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材编写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我省是最后一批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省份,我接触人教版中学思想政治必修二的内容时间比较短,在使用新教材时我体会到与旧教材体系相比较,在教材理念和内容体系等诸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觉得有两点需要商榷的地方。
商榷一:必修二教材P60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框关于“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的内容中引入了一幅图片,名为“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正在调查取证”,在该图中一位身着制服的检察院工作人员正在与牧民亲切交谈。我认为该工作人员以制服形象出现显然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对司法体系工作人员的着装要求,因为从2000年开始我国检察服已改为西服样式,颜色也变为国际通行的藏蓝色。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检察官制服经历了由制服到西服三次重大的演变。现在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着装是统一的西服领带,透过检察官着装的变化,我们能看到我国法治进程和司法的进步。新式西装制服体现了控、辩双方在诉讼中的平等地位,体现了现代法治社会的诉讼规律。此外,着装也是一种符号,它对检察官职业自律观念和依法办案思维习惯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外表形象的变化,它还有着深层次的理念支撑:司法部门的司法实践到底代表什么?是国家行政权力吗?答案是否定的。从国内外的实践及社会对司法的要求来看,司法的立场只能代表公平和正义,这既体现了我国司法改革的民主化进程,同时又说明我国的司法改革与国际前沿的接轨。
所以教材所用图片严重滞后于时代的步伐,违背了思想政治课体现时政性、时代性的特点与要求,还会对今天正在形成自己认识论和世界观的中学生产生某种程度的误导。
商榷二:教材P101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中有一段文字:“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同盟军。”该段文字的主干意思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同盟军”。我认为,“同盟军”一词在这里属于使用有误。
原因如下:(1)根据《辞海》对同盟军的定义:同盟军原指结成同盟的军队,后泛指为共同目标斗争的友军或友好力量。(2)《现代新华字典》是这样分开解释的:“同盟”: (1) 为共同利益而缔结盟约:攻守同盟|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2) 缔结盟约的人:诸侯五月,同盟至。“军”:军(軍)jūn武装部队:军威、军服、行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根据上面两种解释,同盟军既有本义结盟的意思,又有引申义“友好力量”的意思。(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相继从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而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良好的合作,这说明中国一直是支持“不结盟”运动的,我国在外交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表现之一就是“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去反对另一个国家”(见教材P106内容)。
综上所述,说“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同盟军”就产生了歧义,如果在这里指向于同盟的本义,就不符合我国一贯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和理念,所以这里只能指其引申义“友好力量”的意思。
例题为证: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I卷第35题:
我国从“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的理念出发,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联合国改革、反对恐怖主义、参与地区维和行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尊重和认同。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
(1)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
(2) 体现我国外交原则的重大变化
(3) 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4) 可以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战略盟友
A. (1) (2) B. (2) (4) C. (1) (3) D. (3) (4)
对该题的分析: (1) 正确,因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材料体现了我国的对外目标; (2) 错,因为我国的外交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自建国当初提出来之后并没有发生大的变革; (3) 正确,因为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 (4) 错误,因为我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理念(这也是高考命题组所给的解释)。
vt. & n. 损害;危害
harmful adj. 有害的
be harmful to = do harm to = do sb harm 对……有害
Fruit juice can harm children’s teeth. 果汁可能损坏儿童的牙齿。
Smoking is harmful to health. 吸烟有害健康。
辨析 harm, hurt, injury, wound
这些动词均含“受伤”之意。
harm to damage something 指身体或精神上的损害,不至于疼痛,几乎看不见摸不着。
hurt to feel pain in a part of your body or feel very upset and unhappy 指肉体或精神的伤害。
injury to cause physical harm to someone, especially in an accident or attack指在意外事故中受伤。
wound to injure someone, especially by making a cut or hole in your skin using a knife, gun etc指刀伤,枪伤或武器受伤等。
Watching TV for a long time will harm your eyes. 看电视太久对你的眼睛有害。
He felt rather hurt at your words. 你的话使他很难过。
Two people have been badly injured in a car accident. 有两个人在一起小汽车交通事故中严重受伤。
The thief wounded him with a knife. 小偷用刀刺伤了他。
inspect
vt. 检查;视察
He inspected the car before he bought it. 他买这辆车之前仔细检查了一下。
The commander inspected the troops. 司令检阅了部队。
辨析 inspect, examine, check, test
这些动词均含“检查”之意。
inspect to examine something carefully in order to find out whether it is satisfactory and standard or to make an official visit to some place 指按一定质量标准检查某物,仔细查看是否有不足之处或不标准的地方;也可指上级的视察。
examine to look at something or your body carefully to make a decision 指仔细地检查某物或身体以确定其性质和特点等。
check to do something in order to make sure it is correct, true and safe 指通过检查某事物来确认它是正确的、安全的、满意的。
test to do something in order to test whether somebody or something has reached a certain standard 指以某种手段来测试某人或某物是否到达了一定的标准。
It was strange that nobody inspected my ticket before I got on the train. 很奇怪,我上火车后,竟然没有人查看我的车票。
The doctor examined the boy and found there was nothing wrong with him.医生检查了男孩的身体,发现他没什么问题。
You must check your work more carefully—it’s full of mistakes. 你检查工作时一定要再仔细些——到处是错。
She left her purse on the table to test the child’s honesty. 她把钱包留在桌子上来考验那孩子是否诚实。
incident
n. 1. (尤指不寻常的)事件;小事件
There was a shooting incident near here last night. 昨夜这附近发生了枪击事件。
2. 事件;事变(主要指可能发展成战争等的政治事件)
The lead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discussing the border incident. 两国领导人正在商议此次边境事件。
辨析 incident, accident, event, affair
这些名词均含“事故;事件”之意。
incident something unusual that happens or a serious or violent event that causes disagreement 既可指小事件,又可指政治上具有影响的事件或事变。
accident something unlucky that happens without anyone intending or planning it 指偶然或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
event something that happens, especially something important, interesting or unusual尤指重要的,不录常的历史性事件。
affair political events and activities or things connected with your personal life 指政治事务或个人琐事。
The Lugouqiao incident occurred on July 7, 1937. 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
A serious accident is blocking the highway. 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阻塞了这条高速公路。
The new book was the cultural event of this year. 这本新书的出版是今年文化界的大事。
I am not prepared to discuss my financial affairs with the press. 我不打算与新闻界谈论我的财务问题。
pay attention to
vt. 注意
catch/attract/draw/get one’s attention to ... 吸引某人的注意力
fix/focus/concentrate one’s attention to ... 将注意力集中于
devote one’s attention to ... 专心致志于
call one’s attention to ... 唤起某人对……的注意力
She paid too much attention to her appearance. 她很注重外表。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人们已对保护环境投入了很多精力。
拓展 在pay attention to短语中,to为介词,其后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在一些短语中,to也是介词。我们不妨将高中阶段常见带介词to的短语归纳一下:
be/get/become used to 习惯于
be addicted to沉溺于;对……上瘾
be devoted to 献身于;忠诚于
look forward to盼望
make contributions to对……做贡献
stick to坚持
be opposed to 反对
object to 反对
in danger of
prep. 在危险中;垂危
The country is in danger of war. 那个国家正处于战争的边缘。
He is badly ill. His life is in danger. 他病得很重,生命垂危。
反义词组:out of danger 脱离危险
拓展 在英语中,还有很多短语常用“in+名词+of”结构:
in case of 如果;万一;以防
in honor of 纪念;祝贺;欢迎
in charge of 负责;管理
in favor of 赞成;主张
in front of 在……前面
in possession of 拥有
in spite of 虽然;尽管
in terms of 就……而言;在……方面
练习
1. We must take measures to punish those________(危害) our environment. (harm)
2. The Minister of Education as well as some headmasters________ (已来视察) our school. (inspect)
3. Only after he arrived________(那件怪事才发生) in the ceremony. (incident)
4. She was sick and________(有丧失生命的危险). (danger)
5. It is suggested that we________(要更注意记录) new uses of old words. (attention)
参考答案
1. who do harm to
2. has come to inspected
3. did the strange incident happen
4. was in danger of losing her life
【离骚必修二】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注音版02-15
粤教版必修一《离骚》07-23
《离骚》导学案 (鲁人版高二必修五)10-28
苏教版必修四离骚知识点06-05
课文离骚06-01
《离骚》艺术手法06-05
诗经离骚名句07-23
离骚教学09-23
离骚2答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