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原文及翻译解析(推荐8篇)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一样对待它。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来饲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长显现不出来,和普通的马尚且都不能够等同,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注释
1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而:表转折。可是,但是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坑爹”“伤不起”“吐槽”等都是时下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网络热词或流行语。这些词汇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赋予了一层更加幽默的内涵。有些流行语已被录入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 (城市词典) 或《牛津英语字典》。
早期的Chinglish (中式英语) , 多是一些自造英语单词, 或者将中文逐个译成英语后的汉语式拼接, 像“好久不见” (long time no see) 、“人山人海”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等。但如今, 中式英语进化, 拼音混搭英文, 更多的中文拼音开始直接“侵入”英语中, 就像“zuo” (作) 、“tuhao” (土豪) 等。
二、网络热词和流行语英文翻译方法及解析
(一) 完全汉语拼音式翻译:
guanxi (关系) 、Maotai (茅台) 、Xiang (湘) 、Dama (中国大妈) 、Lianghui (两会) 、Guanggun (光棍) 、tuhao (土豪) 、hukou (户口) 等。
(二) 来源于发音的翻译
例如, dim sum (点心) 。该词汇来源于“点心”的粤语发音。意为“通过蒸、炸等方式制作的餐点, 含有丰富的馅料”。
(三) 汉语拼音和英文混搭合成词
有些网络热词或流行语使用中文和英语混杂的方法。例如:
1. 给力gelivable (反义词:
不给力ungelivable) , 形容词。含义是“令人激动的, 使人兴高采烈的”。该词是汉语拼音“gei li”和英语后缀-able的组合。
【例句】哇,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真给力!
Wow, China overtakes Japan as world’s second-biggest economy, it is so gelivable!
2. taikonaut中国宇航员, 前半部分是中文“太空”拼音, 后半部分截取英语“astronaut”组合而成。
3. 装逼zhuangbility (意思是“无缘无故地自夸”) 、牛逼niubility? (在汉语中, 牛“niu”含有某人很厉害、很有能力的意思。) 、傻逼shability (意思是“傻瓜”或“总是把一切搞得一团糟的人”)
【例句】Many people think they are full of niubility, and like to play zhuangbility, which only reflect their shability.
许多人喜欢装逼, 自认为很牛逼, 其实只是个傻逼。
(四) 运用英语构词法创造的单词
英语构词法主要有:转化法、派生法、合成法、混合法 (拼缀法) 、截短法和首字母缩略法等。
1. 拼缀法 (blending) , 也叫混合法。
即将原来的两个或多个词组合在一起, 并在合成时进行裁剪或缩略, 一个词或者各个词都失去部分音节后连接成一个新词。网络热词及流行语英文翻译运用拼缀法创造的词汇居多。例如:
(1) Phubber低头族 (指在社交场合跟别人聊天时一个劲看手机的不礼貌行为, 也可称之为“低头症”phubbing) 。phubber是phone (电话) 和snub (冷落, 怠慢) 的组合。
【例句】If you ignore friends for phone then you are a phubber.
如果你因为玩手机而忽略了自己的朋友, 那么你就属于低头族了。
(2) 萌萌哒adorkable, 由adorable (adj.值得崇拜的;可爱的, 讨人喜欢的) 和dork (n.〈俚〉笨伯, 呆子) 组合而成。有的词典定义为:“同时兼具‘呆傻’ (dorky) 和‘可爱’ (adorable) 两种特征, 形容木讷却十分可爱、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人。”
(3) Gayriage同性婚姻。两个男人结婚, 就叫gayriage, 而两个女人结婚, 就叫lesriage。分别是gay (男同性恋者) 和lesbian (女同性恋者) 与marriage (婚姻) 的组合。
由英语构词法创造的其他网络热词及流行语:
Bromeo男闺蜜 (brother+Romeo) 。Mompetition拼孩 (Mom+competition) 妈妈们之间互相比拼孩子。shweeting“屎推中”, 意为拉屎 (shitting) 的时候刷推特 (tweeting) 。微博控twuilt, 来自于在Twitter网站上写信息和guilt (内疚;自责) 两个字, 表示不发微博心里就内疚。
2. 合成法。合成法是由两个或更多的词组合成一个新词。
(1) Showrooming先逛店后网购, 指先到实体店看某件商品, 然后在网上以较低的价格将该商品购入的行为。该词是由show和room加后缀-ing组成的。
(2) Fangirl/fanboy脑残粉, 指的是那些极度痴迷于某事物或某明星的粉丝, 甚至狂热到失去理智的地步。fan迷, 粉丝。男的“脑残粉”叫fanboy, 女的“脑残粉”叫fangirl。
(五) 由汉语直译而来的网络热词或流行语
有些网络热词或流行语是根据汉语表面意思直译而来。
例如:1.有钱就是任性I’m rich, I’m willful.或rich and willful.
2. 我也是醉了I’m drunk/tine.
3. 且行且珍惜It is to be cherished.
4. 也是蛮拼的push the envelope (或Pretty strenuous) , 习近平主席发表的《2015年新年贺词》里也与时俱进地使用了这个表达, 其中讲到“为了做好这些工作, 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
(六) 由汉语意思意译而来的网络热词或流行语
有些汉语网络热词或流行语不能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 需要弄明白其隐含的真实含义, 根据其真实含义来翻译成英文, 这种情况大多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例如:
1. 坑爹the reverse of one’s expectation, “坑爹”意思并不是真的把爹给坑了, 而是“坑人欺骗、不尽人意”的意思。
2. 吐槽disclose one’s secret, 要翻译“吐槽”, 必须要弄明白它的意思, 就是“掀老底”“爆料”“拆台”“抬扛”等。
3. 腹黑scheming, “腹黑”当然不是腹部发黑了。腹黑的真实含义是指“表面温和友善、内心却想着奸邪之事”。
(七) 由中式英语翻译而来
1. 不作就不会死No zuo, no die.
这个短语是汉语拼音式英语。它跻身2013年微博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 曾引发网民组团前往围观“作”到国外的盛况。含义是:如果你干蠢事了, 坏事很可能找上门。
2. 你行你上啊 (不行就别乱喷) U can U up (“no can no BB”)
“you can you up (你行你上啊) ”在Urban Dictionary解释中还“附赠”了配套用语“no can no BB” (不行就别乱喷) 。意思是“如果你行, 你就应该去做这件事”。这句话用来讽刺那些挑剔别人工作的人, 尤其是那些自己本身做不好的人。通常后面会跟着“不行别逼逼”, 意思是“如果你做不了, 就不要挑别人的刺”。
【例句】That person does not deserve the award.“那个人不应该得奖的。”
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啊!”
三、结论
综上所述, 通过比较、分析、总结, 该研究得出网络热词及流行语英文翻译方法主要有:完全汉语拼音式翻译法、来源于发音的翻译法、汉语拼音和英文混搭合成法、运用英语构词法、中式英语翻译法、直译和意译。其中, 运用英语构词法翻译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居多, 主要运用的构词法有拼缀法和合成法等。
参考文献
[1]汪榕培, 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说》文言文原文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伯牙绝弦的原文及意思翻译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语文书版本: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
绝 :断绝
善 :擅长,善于。鼓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山高峻的样子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妙):“好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教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
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钟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③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这里指伯牙把钟子期当做他的知音。“复”,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黯然神伤,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动容。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2)对词语的理解。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比喻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相关名曲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兮志在高山”和“洋洋兮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高山流水》曾被带上太空,放在一张镀金唱片里。
思想感情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相关内容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明年中秋再见面,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本文通过讲述了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可以体会到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告诉我们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啊!
写作精华
王师范,青州人。父敬武,初为平卢牙将。唐广明元年,无棣人洪霸郎合群盗于齐、棣间,节度使安师儒遣敬武讨平之。及巢贼犯长安,诸籓擅易主帅,敬武乃逐师儒,自为留侯。王铎承制授以节钺,后以出师勤王功,加太尉、平章事。
龙纪中,敬武卒,师范年幼,三军推之为帅,棣州刺史张蟾叛于师范,不受节度,朝廷乃以崔安潜为平卢帅,师范拒命。张蟾迎安潜至郡,同讨师范。师范遣将卢宏将兵攻蟾,宏复叛,与蟾通谋,伪旋军将袭青州。师范知之,遣重赂迎宏,谓之曰:“吾以先人之故,为军府所推,年方幼少,未能干事。如公以先人之故,令不乏祀,公之仁也。如以为难与成事,乞保首领,以守先人坟墓,亦惟命。”宏以师范年幼,必无能为,不为之备。师范伏兵要路,迎而享之,预谓纪纲刘郇曰:“翌日卢宏至,尔即斩之,酬尔以军校。”郇如其言斩宏于座上及同乱者数人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自率之以攻棣州擒张蟾斩之。安潜遁还长安。师范雅好儒术,少负纵横之学,故安民禁暴,各有方略,当时籓翰咸称之。
及太祖平兖、郓,遣朱友恭攻之,师范乞盟,遂与通好。天复元年冬,李茂贞劫迁车驾幸凤翔,韩全诲矫诏加罪于太祖。诏至青州,师范承诏泣下曰:“吾辈为天子藩篱,君父有难,无奋力者,皆强兵自卫,危而不持,是谁之过,吾今日成败以之!”乃发使通杨行密,遣将刘郇袭兖州,别将袭齐。时太祖方围凤翔,师范遣将张居厚部舆夫二百,言有献于太祖。至华州城东,华将娄敬思疑其有异,剖舆视之,乃兵仗也。居厚等因呼,杀敬思,聚众攻西城。时崔允在华州,遣部下闭关拒之,遂遁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鄩如其言/斩宏于座上/及同乱者/数人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自率之/以攻棣州擒张蟾/斩之
B、鄩如其言/斩宏于座上/及同乱者数人/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自率之以攻棣州/擒张蟾/斩之
C、鄩如其言斩宏于座/上及同乱者数人/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自率之/以攻棣州/擒张蟾斩之
D、鄩如其言斩/宏于座上及同乱者/数人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自率之/以攻棣州擒张蟾斩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为幸。如,幸听,指皇帝亲临听讲;幸学,指皇帝巡视学校。
B、古代“三军”通常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有时也指步、车、骑三种兵种。
C、“纵横”即合纵连横,“合纵”即“事一强以攻众弱”,“连横”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D、“节度使”是我国封建时代设置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师范有才智。他年幼时就被三军推为主帅,他请求与要进攻他的太祖结盟,互通友好。
B、王师范擅长“纵横”术。卢宏背叛王师范,王师范真心想拉拢卢宏,于是送上重礼,并对他说好话示弱。
C、王师范受人称赞。他善于激励士兵,安民制暴很有方法谋略,曾受到朝廷重臣的`赞许。
D、王师范有谋略。太祖围困凤翔,王师范就派张居厚下车夫二百人前去,说有礼物献给太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以为难与成事,乞保首领,以守先人坟墓,亦惟命。(5分)
(2)翌日卢宏至,尔即斩之,酬尔以军校。(5分)
参考答案
1、B(原文标点为“鄩如其言,斩宏于座上,及同乱者数人。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自率之以攻棣州,擒张蟾,斩之”)
2、C(“合纵” 即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 即事一强以攻众弱)
3、B(王师范真心想拉拢卢宏错,王师范示弱是为了让卢宏放松警惕,以便趁机杀
4、①如果您认为难和(我)成就大事,那么请求您保留我的性命,用来守护先人的坟墓,我也唯命是从。(得分点:成事、首领、惟命各1分,句意2分)
②明天卢宏一到,你就杀死他,我将任你为军校作为报答。(得分点:翌日、酬、尔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师范,青州人。父亲王敬武,开始时为平卢军牙将。唐朝广明年间,无棣人洪霸郎在齐州、棣州一带纠聚成群的强盗,节度使安师儒派王敬武征讨并平定了他们。到黄巢贼寇进犯长安时,各处藩镇擅自更换主帅,王敬武于是赶走安师儒,自己任留后。王铎受诏授予王敬武符节斧钺,后来王敬武因为出兵勤王的功劳,加封为太尉、平章事。
龙纪年中,王敬武去世,王师范年幼,即被三军推为主帅。棣州刺史张蟾背叛王师范,不受他节制,朝廷于是任命崔安潜为平卢军主帅,王师范抗命不从。张蟾迎接崔安潜到棣州,一同讨伐王师范。王师范派将领卢弘领兵攻打张蟾,卢弘又背叛王师范,与张蟾共谋假装凯旋,准备袭击青州。王师范知悉,致送重礼迎接卢弘,对他说:“我因先父的关系,被三军推举为帅,年纪还幼小,不能胜任。如果您因我先人的缘故,让他不绝香火,是您的仁慈。如果以为难以与我成就大事,请求您保留我的性命,以守护先人的坟墓,我也唯命是从。”卢弘认为王师范年幼,一定不能有所作为,于是不防备他。王师范便暗中在要道旁埋伏兵士,迎接招待他,预先对仆人刘郇说:“明天卢弘一到,你就杀死他,我将任你为军校作为报答。”刘郇照他说的去做,在酒席上杀死卢弘,以及共同作乱的若干人。王师范于是儆戒激励士兵,大行封赏,与他们发誓结盟,亲自率领他们进攻棣州,活捉了张蟾,杀了他。崔安潜逃回长安。王师范很喜爱儒术,从小就掌握了纵横捭阖的学问,所以安抚人民,抑制强暴,各有方法谋略,当时的藩臣儒士都称许他。
蓄养禽鱼
鸟之悦人以声者,画眉、鹦鹉二种。而鹦鹉之声价,高出画眉上,人多癖之,以其能作人言耳。予则大违是论,谓鹦鹉所长止在羽毛,其声则一无可取。鸟声之可听者,以其异于人声也。鸟声异于人声之可听者,以出于人者为人籁,出于鸟者为天籁也。使我欲听人言,则盈耳皆是,何必假口笼中?况最善说话之鹦鹉,其舌本之强,犹甚于不善说话之人,而所言者,又不过口头数语。是鹦鹉之见重于人,与人之所以重鹦鹉者,皆不可诠解之事。至于画眉之巧,以一口而代众舌,每效一种,无不酷似,而复纤婉过之,诚鸟中慧物也。予好与此物作缘,而独怪其易死。既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总无三年不坏者。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欤?
家常所蓄之物,鸡犬而外,又复有猫。鸡司晨,犬守夜,猫捕鼠,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者也。乃猫为主人所亲昵,每食与俱,尚有听其搴帷入室、伴寝随眠者。鸡栖于埘,犬宿于外,居处饮食皆不及焉。而从来叙禽兽之功,谈治平之象者,则止言鸡犬而并不及猫。亲之者是,则略之者非;亲之者非,则略之者是;不能不惑于二者之间矣。曰: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鸡犬二物,则以职业为心,一到司晨守夜之时,则各司其事,虽豢以美食,处以曲房,使不即彼而就此,二物亦守死弗至;人之处此,亦因其远而远之,非有可远之道也。即其司晨守夜之功,与捕鼠之功亦有间焉。鸡之司晨,犬之守夜,忍饥寒而尽瘁,无所利而为之,纯公无私者也;猫之捕鼠,因去害而得食,有所利而为之,公私相半者也。
清勤自处,不屑媚人者,远身之道;假公自为,密迩其君者,固宠之方。是三物之亲疏,皆自取之也。然以我司职业于人间,亦必效鸡犬之行,而以猫之举动为戒。噫!亲疏可言也,祸福不可言也。猫得自终其天年,而鸡犬之死,皆不免于刀锯鼎镬之罚。观于三者之得失,而悟居官守职之难。其不冠进贤①,而脱然于宦海浮沉之累者,幸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进贤:进贤冠,是古代官员贵人戴的帽子的一种。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何必假口笼中假:借助
B. 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欤殆:大概
C. 鸡司晨,犬守夜 司:主管,负责
D. 尚有听其搴帷入室听:听从,服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予则大违是论 使我欲听人言,则盈耳皆是
B.以其异于人声也 虽豢以美食
C.是鹦鹉之见重于人 猫之捕鼠,因去害而得食
D.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者也 然以我司职业于人间
10.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画眉“多技多能”却短命的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应精于一项技能,而不能贪多不精,以至于劳累而死。
B.作者认为鹦鹉舌根僵硬甚于不善言语之人,鹦鹉学舌之声也毫无可取,人们对它偏爱有加,实在不可理解。
C.作者从猫和鸡犬的不同遭遇中悟出的道理是,人们对他人的喜爱与否,常常不以其贡献大小而以与己亲疏来定。
D.忍饥耐寒、鞠躬尽瘁的鸡犬遭宰杀,假公自为、亲主固宠的猫却尽享天年,作者由此联想到为官尽职尽责之难。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①既善病而复招尤,非殁于己,即伤于物。(3分)
②是三物之亲疏,皆自取之也。(2分)
12.请用“/”给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有 说焉昵 猫 而 贱鸡 犬 者 犹 癖 谐 臣 媚 子 以 其 不 呼 能 来闻 叱 不 去 因 其 亲 而 亲 之 非 有 可 亲 之道也
13.作者以物喻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你如何看待文中鸡犬猫的行为?你又如何评判作者对鸡犬猫的态度?(8分)
参考答案
8.(3分)D【A联系成语“狐假虎威”;B联系课本语句“殆有神护者”;C联系成语“牝鸡司晨”;D准许,听任,联系成语“听之任之”,课本语句“听臣微志”】
9.C(3分)【A意义不同:却,那么;B连词“因为”,介词“用”;C主谓之间取消独立;D都是介词,但意义不同:对于,在】
10.(3分)A【误解“殆亦多技多能所致欤”含义】
11. (5分)【第一句有三个重点词“尤”“殁”“于”,第二句着重考查能否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的部分】
(1)(3分)画眉既容易生病又容易招惹怨怪,不是自己病死,就是被别的东西伤害而死。(2)(2分)所以这三种动物(跟人的)亲近疏远,都是自己促成的。
12.(3分)曰:有说焉。昵猫而贱鸡犬者,犹癖谐臣媚子,以其不呼能来,闻叱不去;因其亲而亲之,非有可亲之道也。【共6处,标出2处得1分】
13.(8分)【第一问,4分;第二问,4分;共8分;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示例】
(1)猫鸡犬“皆有功于人而自食其力”,都是值得肯定的(1分)。但鸡犬“纯公无私”而牺牲个体应得利益,猫则“密迩其君”以“固宠”从而丧失个体尊严,都有个性自由的丧失。所以,应该兼顾公益和私利,以保持个性尊严(3分)。
参考译文
靠声音取悦人的鸟,有鹦鹉、画眉两种。而鹦鹉的价格高过画眉,人们大多喜欢它,因为它能学人说话。我就不大认同这种观点,我觉得鹦鹉的长处只有羽毛,它的声音一点可取的地方也没有。鸟的声音之所以好听,是因为它跟人的声音不一样。鸟的声音跟人的声音不一样才更好听,因为人发出的声音就是人的声音,鸟发出的声音就是天籁。我要是想听人说话,满耳都是,为什么还要通过笼中的鸟呢?何况即使是最善于说话的鹦鹉,它的舌头也要比不善于说话的人僵硬,它所说的又不过是人们口头的几句话。像这样鹦鹅受人重视和人如此重视鹦鹅,都是不能理解的事情了。至于画眉的灵巧,用一张嘴可以代替很多种鸟的鸣叫,每学一种鸟叫,都非常像,又更加婉转,真是最聪慧的一种鸟。我喜欢和画眉做伴,却怪它容易死,画眉既容易生病又容易招惹怨怪,不是自己病死,就是被别的东西伤害而死,总是没有活过三年的。可能是因为它技能太多导致的吧?
家里日常畜养的动物,除了鸡和狗之外,还有猫。鸡鸣晨,狗守夜,猫捕老鼠,都是对人有功而且能自食其力的。猫却受到主人的特别宠爱,总和人在一起吃饭,还有人允许猫掀开帐子到床上,与人一起睡觉。鸡栖息在土墙上,狗睡在屋外,住所和饮食都比不上猫。然而人们讲到禽兽的功劳,谈到家居安宁的景象时,就只说鸡狗而不谈猫。若亲近它们对,那么疏远它们就错;若亲近它们错,那么疏远它们就对。不能不在这二者之间迷惑。我认为这其中是有一定道理的。亲近猫而轻贱鸡狗的人,就像宠幸奸臣和会谄媚的女子,因为猫不用呼唤自己也会来,即使叱骂也不会离去。因为它跟人亲近,人才会亲近它,并不是它真的有什么值得亲近的地方。鸡和狗,则一心想着自己的职责,一到打鸣和守夜的`时候,就各司其责,即使给它美食和好的棚厩,让它放弃职责来享用,这两种动物是宁死也不会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因为它们跟人的疏远而疏远它们,不是它们有什么该被疏远的理由。比较它们司晨和守夜的功劳,跟猫捕鼠的功劳是有差距的。鸡司晨,狗守夜,忍受饥寒尽职尽责,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是大公无私的。而猫捕老鼠,在去除祸害的时候又得到食物,这是在有利益的情况下才这么做的,是公私参半。
与于襄阳书
韩 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②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相关试题及答案
1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休光休:停止 B.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须:依赖
C.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过:不对 D.未尝干之 干:请求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②今乃亡赵走燕
B.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①岂上之人无可援 ②行李之往来
D.①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A.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B.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C.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D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3分)
(2)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3分)
(3)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4分)
【答案】
15.A
16.D
17.B
18.D
19.(1) 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
(2) 因此有才能的人往往处于忧伤的困顿之中,身居高们的人也没有发出显赫的光辉。
(3) 我恭谨地呈上过去写的十八篇文章,如果承蒙您给看一下,也足够了解我的志向所在。
【解析】
15.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休:壮美。
16.试题分析:A.副词,才;副词,竟、反而。 B.语气助词;兼词,于此。C.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均为代词,代自己。
17.试题分析:做“古文断句题”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断。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②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③借助发语词、关联词、语气助词等划定句子的起始;④依据古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⑤根据固定句式断句。本段文字,了解大意并不困难,断句主要看句子结构和语气词即可做出所断位置的判断。只需把握四个选项断句的区别点,再联系语境、句义的完整性,认真比较,便得出答案。
1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通读全文,找到相关段落,从中概括、归纳人物的言行。文章并无批评之意。
19.试题分析:文言翻译题通常涉及若干文言现象,重点是把握好关键词及特殊句式,了解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文言现象。得分点分析:(1)“莫”、“美”、大意各1分。(2)“穷”、“赫赫”、大意各1分。(3)“谨”、“赐”、“足”、大意各1分。
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之能垂休光
休:停止
B.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须:依赖
C.未尝干之
干:寻求
D.虽遇其人,未暇礼邪?
礼:礼遇
5.A。【解析】结合上下文推断,“休”不可能是“停止”的意思,这里应解释为“吉祥,美好”。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世之龌龊( ),既不足( )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 ),( )信乎命之穷也!
A. 也 而 之 其
B. 者 以 焉 则
C. 者 以 矣 何
D. 也 乎 者 则
6.B。【解析】根据句意以及虚词的意义用法选择。句意为:世间那些气量狭小的人,我不屑于向他们讲这些话,而胸怀坦白、才识卓越的人,又不听取我的话,那么就只能相信我的命运困顿了!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
A.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
B.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
C.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
D.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
7.B。【解析】注意整齐句式。理解文意,这个句子是说:我从旁听说阁下具有非凡的才能,不随波逐流,有独到的见识,道德方正,做事讲求实际,行为举止,不随流俗,文武官员能量才任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信写士欲进身扬名、建功立业须前辈援引,而前辈功业盛名又须有为的后继者为之传扬,既表现了作者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B.第二段以“侧闻”的方式赞誉对方,显得客观,这样,既便于自己表达,也使对方不觉得突兀而乐于接受。
C.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一般人。用郭隗的典故,实际上是毛遂自荐。意为:您如果要寻求人才,那就请从我开始。
D.韩愈求官心切,观点难免失之偏颇。客观上讲,一个人是否能显扬当世和永垂不朽,与是否有人引荐和继承应该没有必然联系。
8.A。【解析】韩愈致信以求仕进,恭谨而急切,虽提到一些人的错误做法,但没有“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3分)
(2)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3分)
(3)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4分)
译文:
9.(1)没有人替他引荐,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会显扬。(莫,彰,虽……而,各1分)
(2)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是,所为,过,各1分)
(3)我现在只为早晚的柴米和雇仆人的费用着急,(而这些)只不过花上您一天享受的费用就足够了。(“惟……是急 ”2分,资,一朝之享,各1分。)
译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恭敬地把信呈给尚书阁下: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声,显扬于当代,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下有名望、地位显达的前辈替他引荐的。读书人能够把他的美好德行流传下来,照耀后代的,也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下有名望的后辈给他做继承人的。没有人给他引荐,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会显扬;没有人作继承人,即使有很好的功业、德行也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曾不是互相等待的,然而千百年才相逢一次。难道是居于上位的人中没有可以攀援的人,居于下位的人中没有值得举荐的人吗?为什么他们互相等待那样殷切,而相逢的机会却那样少呢?其原因在于居于下位的人倚仗自己的才华不肯巴结地位高的人请求引荐,居于上位的人倚仗自己的地位不肯照顾地位低的人。所以才学很高的人很多都为不得志而忧愁,地位高的人没有显耀的声誉。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没有去求取,就不能说上面没有引荐人;没有向下寻找,就不能说下面没有可以举荐的人。我思考这句话已经很久了,没有敢把这句话说给别人听。
我从旁听说阁下具有非凡的才能,不随波逐流、有独到的见识,行为方正做事实际,进退有度不随流俗,文武官员能量才任用。难道您就是我所说的那种人吗?然而没有听说过后辈有得到您的`赏识和礼遇的,难道是您寻求而没能得到吗?还是您志在建功立业,而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以推荐的人才,也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呢?为什么应该听到您推荐人才的事却久久没有听到呢?
我虽然没有才能,但要求自己却不敢落后于一般人。阁下将要寻求的人才还没能找到吗?古人说过:“请从我郭隗开始。”我现在只为早晚的柴米和雇仆人的费用着急,这些不过费阁下一顿早饭的费用就足够了。如果您说:“我志在建功立业,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以推荐的人才,还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敢去知道的了。世间那些拘谨小心的人,既不足以向他们告诉这些话,而胸怀坦白、才识卓越的人,又不听取我的话,那么就真的是我的命运很坏了!
恭敬地呈上我以前作的文章十八篇,如蒙您过目,也足以了解我的志向所在。
韩愈诚惶诚恐,再拜。
赏析:
本文分为三段。第一段泛泛而谈“先达之士”应与“后进之士”。相为知遇的道理,这样,虽将对方捧为“负天下之望者”也不显得阿谀,虽标榜自己为“高材”也不显得狂妄。第二段以“侧闻”的形式赞誉对方,显得客观,这样,既便于自己表达,也使对方不觉得突兀而乐于接受。最后,在第三段中,用描述自己生活的窘迫状态来争取对方的同情,以求得侥幸任用的机会。本文的写法,虽给人以不卑不亢的感觉,但难免有仍有攀附权势之意。
于襄阳,名頔(dí),字允元。他在公元7(贞元十四年)任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不久,他又自请将襄州升格为大都督府。中唐以后,中央政府拿方镇无可奈何,唐德宗只好同意他当了襄州大都督。因为于是襄州长官,所以此书称他为于襄阳。据《旧唐书》卷一三《于頔传》载,于頔为人“横暴已甚”,却官运亨通,因而“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他任襄州刺史时“专有汉(水)南之地,小失意者皆以军法从事”;由于德宗姑息,他“公然聚敛,恣意虐杀,专以陵上威下为务”。这些情况韩愈也应当有所“侧闻”,可是此文多少还有为他迎合奉承之意。为了求官,不得不如此,韩愈此举难道又是张九成所谓“其文当如是,其心未必然”吗?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2) 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参考答案
4.(3分)D
5.(3分)C
6.(3分)A(“就能称霸中原”理解有误)
7.(10分)(1)适逢荒年,(程大昌)拿出十多万钱,代交吉州、赣州、临江、南安等地折合为丝织品的夏税。(大意2分, “歉” “输”“折帛”各1分)
(2)现在各方面审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信守法令,皇上审察可以赦免就赦免他。(大意2分,“谳狱”“拟”“贷”各1分)
参考译文:
【马说原文及翻译解析】推荐阅读:
马说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13
马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01-13
塞翁失马原文翻译及解析03-24
《高适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3-18
《三同志》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3-24
《史记·儒林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1-21
马说文言文的翻译07-07
秋兴原文及翻译09-14
小池原文及翻译02-07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