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 教案

2025-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 教案(共11篇)

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 教案 篇1

设计教师:珠海市海华小学  刘 波  

课题名称: Unit 5 Fruit   Let’s Learn (P24) 单词教学

教材版本:小学一年级《Oxford English》(1A)

授课时间:40分钟

学生分析:

1、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是6、7岁的小孩子,好动、爱玩,好奇心和好胜心都很强,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兴趣,尤其是刚刚开始接触英语,学生的新奇感特别强,在英语课堂上也表现得特别积极。

2、         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基本的用语,如“This is a/an…”、“That’s a…”等,以及“smell, taste, touch”等一些口语。

3、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能听懂一些课堂指令,能就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口语问答等。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Unit 5 的第三课时,本教学设计适应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的学生。

2、学生在本课时前,已经学过了“Smell the peach. /Touch the melon. /Open your mouth. / Wave your hand. /Raise your arms.”等指令,正好可以运用于本节课堂教学中。

3、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包括了“apple, orange, pear, melon, lemon, peach”等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课题,遵循思想性、趣味性、灵活开放性等原则,采用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学生对水果等的教学比较感兴趣,对这些常见的水果等易于接受,学生学过了这些单词后,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

1.     Listening: Listen and identify the key words.

2.     Speaking: Pronounce the words properly.

3. Communicating: Use nouns to identify objects.

教学重点、难点:

1.         Master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new words.

2.         Use the patterns to solute the tasks.

3.         Use the fruit words in daily life.

教学策略、方法:

  1、任务驱动型教学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地设计教案,在课堂上有计划地组织任务型的教学活动, 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活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TPR教学

TPR教学充分利用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带有游戏的性质,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他们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cassette player, cassette, some fruits, word and picture cards.

  2.学生准备:

  real fruits, colour pens, some paper, pencils.

设计思路:

本教案设计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案设计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利用TPR进行教学,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教学任务。“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1.         Taste, touch, smell the fruit and guess the words(尝水果,猜单词);

2.         Listen and draw(听读,画画);

3.         Listen and tick out the correct cards and pictures(听读单词,找出正确的单词和图片);

4.         Re-arrange the word and pictures in random order(把打乱顺序的单词和图片重新排好);

5.         Cover or hide the fruits and say out the words(说出缺少了的单词);

6.         Listen and do some actions(听命令,做动作);

7.         Show and put up their drawings(成果展示:张贴学生的绘画作品,数五星,宣布比赛结果).

 

教学过程 :(Procedures):

Pre-task preparation:

1. Sing some songs and do some actions.(利用歌曲, 并配上动作,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a)      Good Morning.

b)      Read, draw, sing.

c)       Eye and ear.

2. Play games: (利用游戏等引出新的教学内容)

1) Simon Says. (Listen and act)

Smell the peach. /Raise your apple. /Touch the melon.

Open your mouth. /Close your eyes. /Show me your book.

Wave your hand. /Touch your arms.

2) Touch and guess: Feel the fruit and say out the words.

3. Introduce the fruit:

This is a/an…  That’s a/an…

4. Today we’ll learn “Let’s learn” in Unit 5 (Fruit).

While-task procedure

1. Show the real objects and teach the new words of fruit. (运用实物、图片等,配上动作,教学本课的新单词,。)

1)    (Put up an apple.) What’s this? ---- It’s an apple. This is an apple.

Apple, apple,苹果,苹果apple香又香。

2)    (Taste the melon.) What’s that? ---That’s a melon.

Melon, melon是瓜果,瓜果melon甜又香。

3)    (Touch the orange.) This is an orange.

Orange, orange是桔子,桔子orange甜又酸。

4)    (ask someone to smell a pear)What’s this? Do you know?

Pear, pear是梨儿,梨儿pear  甜又甜.

5)      (show them a lemon and introduce) This is a lemon.    Lemon, lemon 是柠檬,柠檬lemon 酸又酸。  

6)(Point to a peach)That’s a peach.

  Peach, peach是桃子,桃子peach大又鲜。

2. Stick on the word and picture cards on the board, and then read the words for several times.

3. Point to the cards, repeat the words in chorus, then in groups.

4. Read one by one.

5. Listen to the tape, follow it and point to each picture as it is being read out.

6. Re-arrange the word and picture cards in random order.

Post-task Activities

1.Play games(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groups and have a competition): (分组进行游戏、竞赛等,复习和巩固这节课上学过的知识。同时加入竞争机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1)Say some words,ask someone to pick out the correct words and put it on the board.

2) Say the words and point them out.

 3) What fruit do you like? (Ask some pupils to answer and pick them out.)

 4) Teacher hides some words and the pupils guess the words.

 5) Which group is the quickest?

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six groups. Each group has the name of a fruit. When I say a fruit’s name, the whole group has to stand up and do the actions.

Apple, apple, show me your book.   Pear, pear, touch your arms.

Melon, melon, wave your hand.     Lemon, lemon, raise your hand.

Peach, peach, close your eyes.      Orange, orange, open your book.

2. Read the rhyme: (利用朗朗上口的rhyme巩固新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Apple,apple苹果,苹果apple 圆又圆,

   Orange,orange桔子,桔子orange甜又酸,

   Pear,pear梨儿,梨儿pear甜又甜,

 Peach,peach桃子,桃子peach大又鲜,

Lemon, lemon 是柠檬,柠檬lemon 酸又酸。

Melon, melon是瓜果,瓜果melon甜又香。

3. Listen and draw the fruit. Then show me your drawings and stick some better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利用小学生爱画画的特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听力和绘画能力,同时展示一些优秀的作品,使学生有成就感。)

4. Count the stars to see which group is winner. (实施评价,展示结果,及时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合作精神。)

Homework:

 1. Write down the words under your drawings.

2. Say out the fruit words in English when you see some fruit.

Blackboard Design(板书)

Unit 5 Fruit

Let’s Learn

 apple   orange    melon                 

  

 pear    lemon    peach

   

课后反思:

1、在本节课上,我大量地运用实物、图片、卡片等,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大胆地使用英语,发展他们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 教案 篇2

一、新的语法教法尝试

(一)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语法项目的异同

同人教版教材不同的是,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内容上, 编排了更为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步伐的内容, 因此在语法上的编排也与以往人教版的教材有所不同。语法体系有所创新和改变, 这就使得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感到无从下手, 因此就要求教师对牛津版教材的语法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分析, 掌握更为合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主线。从整体上来看, 牛津版教材的语法项目与人教版相比, 只是多了间接语法这一项, 其他大项与人教版大同小异, 如果教师可以很好地理解把握人教版的语法内容, 掌握学习要点, 就能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性, 更好地把握牛津版教材的教学要点。

(二) 针对具体语法进行分析、比较

1. 时态方面:

牛津版教材与人教版相比, 在时态走线上基本一致, 只是“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出现的先后顺序有所调整, 并且在牛津版教材中没有“过去将来时”。对学生们来说, 在小学就接触到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 所以顺序作出调整后, 接受起来并不困难, 主要是能够区分助动词的形式:do/does/is/are;动词的形式:work/works/working等。

2. 语态方面:

牛津版教材中, 被动语态比人教版教材出现的早些, 由于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个基本时态, 时态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助动词的用法也熟悉了, 因此被动语态就比较容易学习了。在学习被动语态时, 语感对掌握被动语态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提醒学生平时要加强语感练习。

3. 词类方面:

代词在小学阶段已经有了基础, 只要将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就可以了, 不定代词可穿插在各单元中讲解;数词的讲解可以放在序数词之后, 容易拼错的序数词要让学生反复记忆;冠词、介词的讲解在整个初中英语教材中是贯穿始终的, 冠词的讲解从固定用法到习惯用法, 介词的讲解从方向、时间、位置到动词中的介词等;名词的单复数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过了, 教师只要再加上不可数名词的讲解即可, 而名词的所有格要等学生掌握了物主代词之后进行讲解。名词的难点是名词与动词一致, 这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预感训练来解决;动词在牛津版教材中并没有归纳, 而学习英语的基础是掌握be动词, 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变通, 提前讲解;非谓语的讲解相对来说是个难点, 教师可根据其出现的位置, 联系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二、如何设计教案

教案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呈现, 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教师思维方式和思考成果的载体, 教案的优劣好坏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来评判。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的教学能力,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的知识, 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 就是成功的教案。

(一) 教案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 要以了解学生为基础前提。教师要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学习个性, 熟悉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接受水平的差异, 这样在备课的时候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以此来设计教案。在教案设计中针对这一点的体现是:制定有层次性的学习目标, 设计有梯度性的问题, 进行选择性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 才能够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二) 教案要深刻、要创新

教案设计的是否深刻, 主要看教师对知识点的思考是否深刻。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 把握教学进展, 这都是由教师的素质和特点决定的。在当代社会中,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 个性鲜明、兴趣广泛, 同时求知欲强, 想象力也很丰富, 提出的问题也五花八门, 因此教师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联系教材内容, 设计出更有深度与创新性的教案, 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让学生在接受自己的同时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

(三) 教案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因此, 教师应在每节课或者每学期结束后, 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 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回顾、分析与反思, 不断地积累经验, 总结教训。而课后在教案的相应位置, 记录反思札记就是最简单易行的反思方式。同时, 将原有的教案做进一步的充实和修改, 对以后的教学工作也是有所帮助的。

总结:

活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拓展

一、精心取舍

牛津教材集知识、趣味、实践于一体,有很强的优越性。但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的现实水平,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做”教学内容。

二、巧妙拓展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决定是否增加准备性的步骤以扩展教学活动,从而降低活动难度;或者延伸原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教师应进一步丰富英语文化知识,更好地积累英语文化背景资料。

1.在3A、3B教材的“Colors”中,教材出示了“white,black,green,red,orange,brown,yellow,blue”等常用颜色单词,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颜色单词向学生渗透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如,white在西方国家是“圣洁、高贵”的象征,而在中国则意味着“疾病、死亡”;不少颜色单词同时还是人的姓氏,像white(怀特)、black(布莱克)、brown(布朗)、green(格林)。

2.在4A、4B教材中讲解有关人体部位的单词后,适当引入有关的谚语或俚语,如greeneye表示某人得了红眼病,嫉妒别人,而greenhand表示新手。

3.在5A、5B教材中学习了subjects后,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说说和学科有关的活动,以此激发其学好英语的兴趣。在学习了“left,right”后,告诉学生这是体育口令的“一、二 、一”。在学了“before,after”后,扩展“the day before yesterday”,“the day after tomorrow”然后让值日生每天汇报,加强了before,after的重现率,增强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在6A、6B教材的“Holidays”中,可以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如西方的Christmas与中国的Spring Festival的对比,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展开讨论。

三、多方整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牛津英语教案3B 篇4

活动名称:牛津英语3B Unit 2 I Want Corn 活动目标:认识单词,tomato potato

听懂句型,并可以回答What do you want?

I want … 活动准备:西红柿,土豆。

经验准备:对于游戏都可以熟练操练玩fingers „ game, pass the ball.重难点:重点:单词认知。

难点:句型熟悉,并可以听懂,回答。活动过程:

Hello, my children, Nice to meet you!

How do you do?

牛津小学英语6B教案 (41) 篇5

一、Teaching context:

6B.Unit 1Part B: Look ,Read and learn

二、Teaching Aims: Ss can master part A : can read and act the dialogue.2 Ss can master the daily speaking。Ss can listen , read , write and say thes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 : light lighter ,heavy heavier, Who is taller ,you and SuYang? Whose ruler is longer ,yours or mine? 4 Ss can master the three skill words of Part B: long, longer ,short shorter stronger strong, big bigger ,small, smaller ,fat fatter, thin thinner,,三、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Ss can master the words and the sentences。Ss can use the sentences in the correct way。

四、Teaching Preparation:

Tape and picture and word cards

五、Teaching Process: A Free talk.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s: Good morning T:

Glad to seee you,again.Ss:Glad to see you.T: Are you as tall as xxx?? T: Who is taller ,you or Tom?? T: Who is younger ,you or Su Yang ?? S3: I’m younger than Su Yang.B Presentation and drill

1TDrill and teach。T: Who is taller ,xxx or xxx? 巩固且引出同类单词的教学。T But I want to know Who is older,you or...?...Drill and teach the new knowledge。2 Blackboard Writing: old older, short shorter ,strong stronger ,fat fatter, thin, thinner.big bigger, small smaller Let Ss read Use real situation to make more new sentences。Ss practice in free。T:Whose bag is heavier, yours or mine? S: Mine.Blackboard Writing:heavy heavier, light lighter.Enable students to listen to imitate to read.Then tune down the collective reading.6 Consolidation in Ask and Answer: EG: T: Who is taller ,xxx or xxx? T: Whose bag is heavier, yours or mine? 7 Discuss in groups。8 Pair work。Talk in pairs then ask and answer.C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 1 Listen and repeat。2 Game:

A:One student said adjective words and the other say the comparative words.(一学生说形容词他的同桌说出比较级。)B: Say the words one by one。3 Listen and repeat。Summarizes some of the rules changes comparative adjectives。六Homework: 1Copy the words。Read and recite。

Blackboard Design:

Unit 1 Who is younger ?

old older

young younger

tall taller long longer

short

shorter

strong

stronger big

bigger

small

smaller

fat

fatter thin

thinner

heavy

heavier

牛津英语教学教案 篇6

资料整理自网络。10月22日

4a Unit1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采用表演、游戏等形式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反馈情况较好。

2、本课时单词教学与句型操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说中学习新词,在说中巩固新词,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对于要求四会单词,学生当堂掌握有难度,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巩固复习,帮助学生掌握。

4、在教学“Work in pairs ”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练说,并让学生根据问句不同采用不同答语。

4a Unit2 教学反思

在教授partA 部分的一课中,我主要采用了视听法,它是一种重要的外语教学法,强调听说先于读写,在课堂教学中只使用第二外语。考虑到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所以采用了视听法。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之后,采用了交际法,即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学习新知识。针对学生乐于进行同伴交流的特点,采用了此方法。由于课文中有些内容是重难点,所以在教授过程中格外强调,为了化解这些重难点,我采用了全身反映法,心理研究表明,再多种感官被刺激的情况下,获得知识更牢固,记忆更深刻。通过游戏歌曲,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英语学习中。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方式,得

到不同层次的语言训练和提高。

英语教学中,我觉得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了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李老师始终处于乐观向上高昂的精神状态中,对教学一往情深对学生满腔热情用这种热情引起学生积极情感,不是高高在上,二是用自己德智体语言调动位学生的情感,课堂气氛和谐愉快!本课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拾金不昧的品质。

本课设计开放性的课后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使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本节课中老师鼓励学生但是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事物和错误宽容的态度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但在本课教学中美中不足的是我在上课时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提前化解教学重难点的时间花的太多,留给学习课文的时间很少,今后要调整好进度。

4A Unit 3教后感

4AUnit 3围绕purse展开话题,本课对话句型较多,既复习了Where’s??又复习了What’s this/that ?和Is this/that your ? ?在本课中,还有几个新单词,如Perhaps , over there , Not at all .等。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要顾及全面,我精心设计课堂。

上课之前,我向同学们发出倡议,老师上课需要一些道具,能否借给我一些呢?同学们非常积极,都把自己的物品送到我面前。

上课时,首先,我用以前学的I can’t find ?Where’s??句型来复

习where及其问答。我说道I can’t find my purse . Do you know , where is it ?同学们很快在课桌上一堆物品中发现了我的钱包,纷纷告诉我,It’s on the desk . 紧接着我又指着远处一物品问:What’s that over there ?并用手势表现出来,学生们很快就明白了意思,正确回答了我的问题,在此我提出over there这一词组时,同学们都理解了含义。接下来,轮到本课的重点单词perhaps隆重登场了,我在同学的一堆物品中,随便拿了一个物品,问同学:Is this your ??同学们都能正确回答Yes 或No,因为以前在学物主代词his , her , my , your 时,我教过他们,如果要说某人的只要在人名后加’s就行了。所以学生能回答It’s ?’s,这时我提出perhaps这个单词时,学生能就感觉简单多了。当我把物品归还给那个同学时,学生们都很的礼貌,知道说Thank you .这时我自然带出Not at all .这样,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都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最后,我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带着问题听录音,再领同学朗读几遍课文后,我让他们看图,师生问答,同学们都非常流利,当我提出让他们背诵这一要求时,他们都跃跃欲试,听完他们的背诵,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们,他们可开心了。

这节课,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们学得也很积极,感觉真是太棒了!!

4A Unit3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此,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

可靠保障。因此我在教授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 A purse时,明确重难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确认所属”,与该项相结合的内容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教学。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难点是“空间关系”,即人或物所处的位置。为了突出这两个教学重点,克服教学难点,我是这样安排课程的。

首先我利用一节课时间,结合B部分单词教授D部分句型:Where’s myyourhisher...?I It’s inon the?.利用多种方法教授单词,操练句型。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所学单词句型,辩请各个物主代词所代,为下节课做好准备。第二堂课,我利用所学的句型进行Free talk,复习了所学内容,同时通过老师帮助学生寻找他的文具询问其他同学自然引出所教句型:Is this hat hisher?? Yes, it is. No, it isn’t.再通过同桌操练的形式巩固此句型。最后通过表演的形式,某个同学丢了东西,同学帮助寻找将第1,2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操练,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这几个重点句型展开。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摈弃了传统英语教学所采取的“你教我学”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英语氛围。

当重点句型在这种科学合理的安排下完成之后,我又带领学生回到书本,学习part A,完成part C、D,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自觉的组织、运用所学的句型,让新知识在运用中巩固。这样,既加深了对词汇、句型的深刻理解和运用,又提高了记忆效果 4A Unit4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我主要是除了复习第一课时所教的句型:What’

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更重要的教授: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的句式了解对方是否喜欢。我是这么安排教学过程的: 课间,我安排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Perhaps》,把学生带入英语的世界。在课前热身阶段,我有意识地安排了有趣的rhyme这首歌谣的朗读,以此减轻学生们对上公开课的紧张感。然后安排的What’s this in English?的连锁游戏操练,既是对旧单词、句型的复习,又为教学本节课的相关单词做了延伸铺垫,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由旧知学习转向新知学习,一举两得。

在呈现部分,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先通过创设教师“请教”这一情景活动逐一呈现新句型、新单词。之后,再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单复数形式的区别,利用tip的形式将like后何时用单数,何时用复数解释清楚。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情景,通过同桌对问答的方式进行操练,学生兴趣高涨,促进了单词的内化、吸收并能将之融入对话练习。

在巩固关节,我运用请同学做调查填写表格的形式操练句型: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让学生自己上台询问同学,然后记录结果,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 教案 篇7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不断改革创新, 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1990年开始, 全国出现了不同的教材, 打破了课程和教材单一的格局, 这符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刘道义等2011) 。就广东而言, 珠三角地区和东西两翼, 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英语教育水平等差别很大, 因此发展水平不同的地方选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笔者曾在深圳和粤西山区执教, 对两地初中英语教学和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有切身体会, 深知教材作为课程的依托、知识的载体、执教的依据和学习的资源在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在此浅谈《仁爱英语》和《牛津英语》的特点异同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困惑和建议, 以期为教材编写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

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材料为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也为学生系统自学提供了基本条件, 更重要的是教材编写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用好教材, 教好学生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

何为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材料。程晓堂 (2002) 认为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 一般根据课程的需要分级编写。从目前来看, 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 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 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手册以及课外读物、挂图、卡片、音像资料等。本文提到的教材, 指狭义的教材, 即教科书。

在教材多样化的倡导下, 各种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对教材的分析研究也随之增多, 国外的相关研究归纳起来有两个特点:第一, 教材评价的视角开阔, 如Cunningsworth和Tomlinson (1984) 所提出的整体印象评价和深入评价;Grant (1987) 倡导的初步评价、细致评价和使用中评价。第二, 评价的标准具体, 如Sheldon (1988) 列举的理据性、可行性、针对性、版式设计、易读性、连贯性、选材与排序、图文特色、得体性、真实性、充分性、文化性、教育性、交互性、灵活性、指示性和整体价格评价等53个具体指标。国内的学者 (钟启泉等2001) 则更倾向于把评价放到《英语课程标准》的框架下进行1。国外评价体系做得比较细致和规范, 但过于繁杂, 不符合中国实际。而国内多是目标方向性评价, 实际操作性不强。本文以教材使用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对两套英语教材进行比较研究, 旨在找出两者存在的差异和各自利弊, 为教材编写单位提供一些来自教学一线的反馈意见。

三、研究方法

《牛津英语》主要面向经济发达的城市学校, 《仁爱英语》则多在英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学校使用。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两套教材的定位不同。为了研究两者的差异, 本文以云浮市使用的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和深圳市所使用的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 采用比较法和分析法试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一) 两套英语教材的差异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二) 二者在差异之外是否还有共同特点?

(三) 二者各有什么利弊?

(四) 如何完善教材?

四、结果与分析

虽然两套教材使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材使用对象的英语环境存在着明显差距, 但二者都和其他中学英语教科书一样有其固有的共同特点: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且贴近生活。尽管如此, 两套教材在课程资源、理论依据、编写体系方面有着相当明显的差异, 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一) 课程资源

《仁爱英语》是中国唯一具有教材编写资质的民营机构——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 提供的教辅资源丰富, 既有同步辅导图书、报纸 (如《教材讲解》、《英汉互动讲解》、《基础训练》、《仁爱英语》报纸等) 等, 还有多媒体教学光盘等电子教科书和优质示范课的视频资源, 甚至还开发出自己的电子产品 (点读笔、学习机等) 。可谓应有尽有, 配套齐全, 为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自学提供了有益补充, 也为教师备课、出题提供了方便, 尽显充分性, 凸显了它的平民本色。而且教辅产品设计者和制作者也都是教材编著者, 这些原配产品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编著者的课程设计思路, 能更好地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是《仁爱英语》最具优势、也最有特色的地方, 正是这个原因, 越来越多的边远山区县市选用了仁爱教材。

相比之下, 《牛津英语》在这个方面显得很乏力。牛津教材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开发的一套教材。表面上阵容大, 规格高, 但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 认为它脱离了中国学生的实际:容量大, 生词多, 句子长, 难度高, 而且又没有相关配套练习, 使得很多一线教师叫苦不迭。后来市面上虽陆陆续续出现过一些配套教辅资料, 如《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 (刘强2009) 、《1课3练单元达标测试》 (严军2011) , 但非常零散, 深浅不一。光靠着教材教学, 感觉是曲高和寡, 收效甚微。好在深圳地区英语教学起步较早, 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好, 才没有造成书“亡”教“息”的严重后果。

(二) 编写思路

《仁爱英语》侧重理性认识, 重视内容的基础性、知识编排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正如何安平 (2001:18) 所评价的那样, 它以外语教学的情景大纲来编写教材, 将语言置于一定的情景或场合之中, 其结构形式也常与情景发生某种联系。整套教材六册书以康康、迈克尔、简·爱、玛丽娅四个小主人翁相识、相知、成长、学习、生活的故事情节为主线贯穿始终, 像一部生活情景剧, 前后内容相接, 结构紧凑。每册由四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由话题——功能——任务构成。编写思路明晰自然, 知识结构由易到难,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足之处是, 较少考虑地域、学生等因素, 灵活性不强, 一些新奇特的事物、异域风情、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涉及较少。

《牛津英语》侧重感性认识, 重视学习者的心理因素, 全套教材以功能—意念大纲为主导来编写, 强调语言的表意和行事功能, 从用语言来表达什么和做什么两个角度来切分和归纳语言点 (Wilkins 1976;Brumfit 1983;转引自何安平2001:28) 。文本内容取材广泛, 天文、地理、历史、小说都有涉及。它从学习者的心理需要出发, 以容易引起兴趣、满足学生好奇心的话题模块为载体, 设计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创设真实、地道的语言情境, 让学生感知、运用语言, 强调语言学习的交际功能。但对每个模块之间的衔接处理失当, 要么随意抛弃, 要么流于形式, 整合的力度不够, 没有真正按照功能—意念大纲的要求采用循环扩展的模式来排列教学材料, 即同一个意念或功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或以难度不等的方式重复出现 (何安平2001:29)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认为该教材过度注重情境、活动、交际, 忽视语法, 以至于难以在学生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 致使学生后续复习效果差。

(三) 编写体系

编写体系是教材编写的灵魂所在, 最能说明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核心价值,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两种教材进行对比分析。

1. 语言技能的结构安排

《仁爱英语》每单元的每节课都是以Listen、Read and say、Pair work、Work alone、Group work、Written work、Class activities和Project等多个活动相结合, 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的听、说、读、写训练。其中Group work、Class activities和Project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四项语言技能, 并且各有侧重。教材配备了许多图片, 协助教学。各部分前后照应, 衔接紧密, 采取的是相辅相成的整体战略。

《牛津英语》每单元的每节课活动内容不同:将阅读 (Reading) 、听 (Listening) 、语法 (Language) 、说 (Speaking) 、综合运用 (Using English) 、写 (Writing) 和练习 (More practice) 等活动分开, 每节课只开展其中的一项活动, 用这些独立的活动单元配以丰富的图片, 围绕中心话题展开语言技能训练, 采取的是先各个击破再打歼灭战的战略思想。用快节奏、多侧面、重反复的模式细化基础活动, 最后着重培养综合技能。用一句话概括:《仁爱英语》讲大局, 《牛津英语》重细节。

此外, 虽然《牛津英语》每一单元的活动安排都一样, 顺序也没有变化, 但活动样式和类型却比《仁爱英语》丰富得多。以课本练习为例, 《仁爱英语》多是一些单词填空、连线搭配和问答题, 而《牛津英语》除此之外还有生活常识题、根据标题和图片猜大意等新题型, 这也更多地体现了技能培养的过程和方法指导。

2. 语音和词汇的呈现方式

《牛津英语》没有特别设语音部分。而《仁爱英语》在低段教材中列出了拥有相同发音字母的不同单词, 词旁配有图片解释单词的含义, 以使练习变得简单。这一点《仁爱英语》比《牛津英语》考虑周到, 但在词汇排版方面, 不如《牛津英语》周到细致, 因为《牛津英语》在课文中用了不同颜色的字体来标出不同要求的生词, 方便学生预习, 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对生词的敏感度。就词汇量来说, 二者都欠妥当:教材中新单词数量过多, 且分布不均, 有的课一页单词多的就有20多个, 而有的课则一个生词都没有。仁爱英语有时一个Topic就有七八十个生词, 要在一个星期内背下来, 这对于有多年英语学习经验的成人而言不成问题, 但对大多数还是十二三岁, 英语知识还相对欠缺的孩子来说并不简单, 尤其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在小学没学过英语, 英语基础基本为零, 升入初中后, 科目一下增加那么多, 都还没完全适应, 每天还要学如此多的英语单词, 学习负担过重。针对这一问题, 部分一线教师为减轻学生的负担, 对非课标标准词汇一律不讲解, 也不做任何要求;这样, 对学生而言, 词汇记忆的压力虽然暂时减轻了, 但阅读中词汇的障碍却加大了。

3. 教学活动的任务设计

《牛津英语》的课堂活动设计丰富多彩, 花样繁多, 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特征。例如, 《牛津英语》8B (八年级下册) 32至36页中, 单单一项代词学习, 就有情景对话、看图填空、看图答题、一般疑问句回答、用代词替换文本中指定的名词等多种形式来体验代词的实际运用, 还借助大量的图片给予学生具体生活情景, 让学生懂得了如何用代词进行描述事物、做简易回答等。图片中形态各异的人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他们有兴趣用代词去描述不同人物形象的行为, 目的性强,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相比之下, 《仁爱英语》也有不少语言活动, 如歌曲、项目活动、看图说话等, 但这些活动本身的趣味性不强。

通过对比, 笔者发现这两种教材各有特色:《仁爱英语》通俗易懂, 以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构为出发点, 通过循环语言点, 学习者能够有效建立知识体系, 但教材中的活动安排不够丰富多样, 且活动过于分散, 不便“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牛津英语》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 提供了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 设置了逼真的语言运用情景, 注重交际的语言实践活动, 符合现在学生追求时尚、新潮的心理, 但整体难度偏高, 缺乏层次和梯度, 难以形成知识体系。

五、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一) 与时俱进

取材不局限于学习、生活场景, 按“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多选取一些新颖、有趣的素材作为话题, 体现信息化时代知识传播的迅捷性和广博性。如科技类产品iPad、iPhone等, 网络类的QQ、博客、论坛甚至游戏, 电影类的《阿凡达》, 或国际政治等等, 使教材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 内容贴近现实, 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开阔视野, 乐学、爱学 (魏运华、李俏2007) 。

(二) 课文中多涵盖一些能体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

学生对西方文化、中西文化差异很好奇, 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快捷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这是英语教材的一大优势, 不用实在太可惜。笔者建议, 可以用英语俚语、习语作为课本语言, 也可以选取一些圣经故事、西方节日或英美文学的介绍等等为课文内容。

(三) 优化课文结构

在保证课文教学流畅性的同时, 做到语法知识教学的系统性, 均匀分布各课生词量, 控制总量, 课文语言少用长句、复杂句, 借助语料库等技术手段, 检索并调用在英美国家真实使用的一些语例, 特别是那些短小精悍而又表达力强的高频词汇、地道短语或句型 (何安平2004:46) 。课文中的生词可以用不同颜色来标识, 强化学生对生词的敏感度。教辅资料讲解不宜太过复杂和超前, 以免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四) 注意细节

要加大审核把关力度, 拒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教材的权威性决定了教学资源选取的严肃性, 因此教材中的一些材料 (包括影视、图片、谚语等) 最好原汁原味, 原版引进。

五、结语

对普通一线英语教师来说, 驾驭好教材才能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要想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要做教材的研究者, 对教材的优点、缺点做到心中有数, 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 及时增删教材内容, 调整教学顺序, 并能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教材所反映出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 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并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 有重点有选择富于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科书 (何安平2001:2) 。此外, 笔者认为, 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更熟悉中国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 相关专家在编写教材时, 不妨向他们了解情况, 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程晓堂.2002.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何安平.2001.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何安平.2004.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道义, 龚亚夫, 张献臣.2011.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 (1) :69-75.

刘强.2009.1+1轻巧夺冠.优化训练[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魏运华, 李俏.2007.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 (8) :13.

严军.2011.1课3练单元达标测试[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钟启泉, 崔允螂, 张华.200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Cunningsworth, A.&Tomlinson, B.1984.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M].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Grant, N.1987.Making the most of yourtextbook[M].London:Longman.

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 教案 篇8

关键词:牛津小学英语 ; 综合板块; 功能 ; 过渡; 整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50-001

近年,随着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牛津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越来越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上优化各个板块之间的教学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突出各板块的功能,发挥其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要针对各版块的特点,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各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例如在教学5B Unit4 An English friend综合板块时,我根据各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和它们内在的联系,对各个板块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

【教学片断1】Part F教学

T:Let’s have a ‘Brain Storm’. Can you read these adverbs?It’s turning around. When it stops, there’s a word. Please say something according to the word.

【分析】课本上Part F主要是通过动作表演来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副词,操作起来有一些难度,评断的标准也较模糊。我设计了转盘的游戏,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片断2】Part G教学

T:Today our topic is about friends. So I’ll introduce some new friends to you. Who is the first one? Oh, he’s Mark. What does Mark do on the bus? Can you complete the sentence?

The puppet jumps and runs around on the bus.

T:Pay attention to the letter ‘u’. How to read it? There are some more words. Can you read them?

【分析】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首先从今天的话题friends入手,介绍第一位朋友——木偶Mark,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插图和提供的四个单词,将句子补充完整。然后,让学生朗读这些单词,体会字母u在这些单词里的发音,并让他们想出更多u发音和它们相同的单词。最后,呈现三组单词,让学生找出发音不同的选项。

【教学片断3】Part H教学

T:Mark is on the bus. Where is he going? Can you guess?

S:Maybe he’s going to...

T:He’s going to the beach. What does he see on the beach?

S:He sees a boy.

T:Yes, the boy’s name is Jimmy. What’s in his hand?

S:A letter.

T:Yes, he gets a letter. So that’s a drift bottle. But who is the letter from?

S:It’s from Uncle Lee.

【分析】在这个板块,我介绍了第二位朋友Jimmy.由他在海边收到漂流瓶的来信,自然地过渡到歌谣的教学。先展示信的内容,再问学生Who is the letter from?让学生快速扫读歌謠,找出答案Uncle Lee。紧接着跟读,齐读,再让学生填出歌谣中缺少的关键词,最后让学生在明快的伴奏声中开心地chant.

二、理清课堂教学的脉络,关注综合板块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综合板块教学时,常常觉得很零散,没有一个整体的教学思路。要让我们的教学具有完整性,就必须找寻各个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有机地整合,串联成一节条理清晰,主线明朗的课。

1.以本单元的话题为主线

我从单元话题friends入手,将综合板块中的人物重新命名,整节课都在为学生逐一地介绍新朋友。

2.以创设的情境为主线

以《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9 Shapes为例,我创设了四个不同的情境,每个情境对应了综合版块里的一个部分。四个情境串联起了整个综合板块的教学活动。有了情境的支撑,语言知识的学习也格外生动自然。

三、注重语言的输出,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综合板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语言的输出,提高综合语用能力。

1.口头表达

仍以上述课为例,在教学完新知后,我介绍了自己通过QQ漂流瓶功能结识的新朋友CiCi,为学生描述了她的个人情况,给学生做了示范,引导他们介绍自己通过漂流瓶结识到的新朋友。

2.书面表达

可以结合本单元话题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孩子们布置写的任务。但由于小学生写作能力毕竟有限,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示范。

综上所述,综合板块的教学始终应该是一个整体,但同时也要有详略之分。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和创新的机会,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201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5A,5B[T]译林出版社,2004,南京:译林出版社

[3]闫宁.综合板块教学方法探究[M]中小学外语教学,(1) 21-24,《牛津小学英语》,2011

牛津小学英语5B全册教案 篇9

《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1 A New Term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牛津小学英语》5B第一单元第一教时(Part B and Part C)

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Chinese,

Science,

Computer Studies.

2、能正确地理解并应用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 We have …

3、能用所学单词、句型问答并初步感知句型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三、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所学的句型问答

四、教学难点

单词的四会掌握

五、教具准备

自制课表、录音、投影

六、教学过程

A. Free talk

1.Greetings

用“Happy New Year!’’ “Welcome back to school!” “How are

you?’’等日常交际用语进行问答,复习并导入新知

2.Revision

复习“I like English .What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How

about you?’’等所学句型,渗透新知

3.Present “Science,Social Science, PE, Computer Studies’’

方法:延续以上对话引出。通过实物直观呈现,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单词教学(教师先范读,让生静听、模仿跟读。可通过抢答、试拼等进行巩固)为避免单词教学的枯燥,可将单词放入句型中操练,也可为新句型的教学做个铺垫。

例如: I like Science.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Oh you like Art.

Me,too. How about you/ And you? …

师生示范一例,生生操练并问答表演。

B.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Learn “Monday”

教师自由谈话引出,例如:Oh, someone likes PE, but someone likes

English…Today is

“Monday”(出示自制课表),师重复该单词,生静听、模仿跟读。延续以上对话,引出:“What lessons do we

have today? ”

生听、模仿。

2.Present “What lessons do we have in the morning?”

引导学生用“We have┅”回答

1)师问,让学生熟练回答。

2)学生试问,师帮助纠正读音。

3)在会读的基础上操练并进行实际运用,师生先示范,后让学生自由练习运用。

3.Learn “Tuesday, Wednesday…Friday”

方法:渗透新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例如: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Thursday.

为避免单词教法的重复,在新单词的引入时还可以用让学生试读的方法,单词的拼读可通过竞赛、游戏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加入本课所学的句型“What

lessons do we have in the morning?” “We

have┅”,使对话的情景更为真实,也起到了复习的作用。

C. Practice

1)教师利用自制的.课表进行连锁操练:

A:What day is it today?

B: It’s Thursday.

A: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B: We have┅

B: What day is it today?

C: It’s Friday.

….

2) 师利用投影进行有意义的操练,图文结合。

3)利用挂图,生生问答,检查表演。

D、Assign homework

1.朗诵并抄写要求会的单词、词汇和句型。

2.完成练习册A、B部分。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牛津小学英语》5B第一单元第二教时(Read and say 和part F)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a subject. Interesting, a week 和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 I like…

3、能正确地运用对话中的日常交际用语Nice to see you. I hape we have more. How

about you?

4、在掌握重点句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和初步表演对话。

四、教学难点

能比较流畅的朗读对话,并能在掌握对话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

五、教具准备

录音、图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A.Revision

1.Play a game: “反口令”游戏

2.Free talk.

A: I have a … What do you have?

B:I have a …

A:I like going sopping. What do you like?

C:I like …

A:I often going shopping on Sundays. Is it Sunday today?

Ss:No,it isn’t. It’s Monday.

3.复习前一课所学有关的单词,通过图、词闪现,师生问答,或个别问答。

A: What day is it ?

B: It’s …

4. Sing a song 生初步感知、熟悉歌词及旋律。

B.Presentation

1.教学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I like…”

(由对话自然引出)T: We are having an Engilsh lesson. Do you like

English?

Ss: Yes, …/No, …(师帮助学生回答)

T: 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生跟读,出示板书)

初中牛津上海版英语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和要求:

1.会读Learn to say 中的内容,并知道句子的意思。

2.学会说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准确知道它们的意思,并能够初步学会运用。

3.复习Unit 1 的内容,要求读说流利,应用自如。

4. 能正确演唱本单元的歌曲。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学会说morning, afternoon , evening ,并理解意思

2.初步学会运用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说话。

教学难点:

1. good morning,中字母d要失去爆破;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中两个单词连读。

教学准备:

磁带,图片,实物(笔,文具盒,橡皮等)

教学方法:

跟读,领读,游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朗读unit 1中look and learn .

齐读并指名读,要求注意语音语调

2. 看图片说名字,分组或指名说

二.教学look and learn .

1.学生看图片,用中文说一说这是什么

2. 激发兴趣,教说单词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教师在学生用中文回答时,用英文说出短句,让学生跟读,理解意思

3.跟读磁带,反复练习

4. 指名学生说,教师正音后齐读

5. 带领学生做游戏,让学生观察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这三张图片,再认读。

三.教学Listen ,point and learn to say .

浅谈小学牛津英语语感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小学牛津英语;英语语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54-1

〖FL(K2〗

前言

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阶段就要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因此对小学英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学习,老师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适合当地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英语语感的培养虽说是有先天成分,但是还是需要后天辛勤培养的,在语言的环境中去领悟、提高。学生们通过在英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提高英语成绩,为今后英语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英语语感的重要性

英语的学习和我们母语的学习本质道理是相似的。从小周围就是母语的学习环境和实践环境,如果学习英语也能有一个这样的环境,那么提高英语的听、写、读和说的能力是非常容易的。国家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在小学学习阶段应该注重英语语感能力的培养,教学要一改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在轻松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语感,促进英语成绩的提高。

另外,英语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技巧,优美的发音、抑扬的语调、明快的节奏和恰当的停顿都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情感。

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学习英语最重要就是实战训练,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因此提高小学生英语效率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提高语感的常见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注意趣味性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当老师提问的问题能激发小学生们的挑战性,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时,更容易激发小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习英语知识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的本质道理是一致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具有一定诱导性的,并且设置的答案要丰富多样,尤其在英语中,一句话的理解或者是对一句话翻译可以有好几个样本。

老师在提出问题时要逐步提问,例如:比如教“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一课时,教师问:“Do you know hare and tortoise?”学生回答:“Yes, we know.”教师又问:“Which one run faster?”学生胸有成竹地回答:“Of course hare.”教师接着说:“No, tortoise runs faster than hare!”根据老师的提问学生会有各种五花八门的想法,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发问:“Do you know why tortoise run faster than hare?”老师通过故事将学生引入到问题当中,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龟兔赛跑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很适合作为老师的问题。

2.采用综合式提问的方式

老师在进行综合式提问时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学生们也要结合学过的知识对老师提出的课堂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另外,英语老师应该意识到在课堂上提问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都不是为了将学生们难倒,而是为了让学生们学到真正的知识,并且将学习的方法运用到将来的生活中。例如:Which is your favourite animal?回答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先自己回答,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们理解老师所说的话,比如,My favourite animal is rabbit. Its colur is white.

通过老师根据班内的具体情况来设计问题,小学生们知识储备还比较少,因此老师要注意提问题的技巧,注意提问题的用语的得当,为了提高整体质量,老师要精心设计和准备。

3.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通过我国学生学习数年的英语经验发现,老师除了教授学生们语言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去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西方的语言发展的整体背景,当意识到西方人背景和交流的思维之后,此时学生们学到的是西方文化的思维,在之后英语学习当中就逐步养成英语的表达习惯,避免汉式英语的出现。例如:西方国家在交谈时不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但是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可以经常看到: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这句话在中国人看来是正常不过,是为了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因此,老师在教授课堂知识时要将英美文化及西方行为习惯和民族性格融入到英语教学中,通过在语言中渗透文化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将英语式的语言引入到英语学习中,提高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语言的语感能力。此外,英语老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语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在幽默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体会英语的美感和魅力,逐步地爱上学习英语,从而促进今后的学习。

总之,针对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在培养小学生不能着急要由浅入深,在一开始要帮助小学生们树立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不能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就急切的帮助学生纠正;此外,老师们要紧随时代发展,在提升自身英语素质的同时,将时代气息融入英语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小学生在快乐的课堂学习中提升对英语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莉.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感[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上一篇: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评语简短下一篇:个人保密承诺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