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5-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推荐4篇)

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1

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者:科教设计科·苗大成 发布日期:2010-12-16 来源:烟台住房和城乡建设信息网

烟政办发[2010]156号

各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管理,推进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建〔2009〕305号)、《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和农村地区县级示范管理的通知》(财建〔2010〕455号)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利用海水、地表水、地下水、污水等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提供生活热水;利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提供生活热水;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

术等。

本办法所称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是指烟台市区(包括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牟平区、开发区、高新区,下同)范围内按照本办法相关要求组织申报、建设,在2010年-2012年组织实施,于 2012年 7月 31日前竣工,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进行专家评审并联合公布的项目。

第三条 示范项目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统一指导和监督管理。各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示范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协调工作。

第四条 示范项目优先安排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大型公共建筑、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房建设、农村卫生院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规划、建设资金已经落实的项目;优先安排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项目。

第二章 示范项目管理

第五条 示范项目的申报条件。

(一)市区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或居住建筑;

(二)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符合国家和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相关要求,其中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项目要求技术上居全市领先水平;

(三)符合国家及省、市相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和要求;

(四)集中供热的建筑必须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及温控设施;

(五)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使用本地较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项目。

第六条 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拟申请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需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提交以下材料:

1、项目概况;

2、项目立项批文;

3、规划许可证;

4、土地使用证;

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表;

6、示范项目技术方案;

7、其它需提交的资料。

(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组织专家,按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财建〔2006〕459号)及其它相关要求,对示范项目技术方案进行评审;评审合格的项目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备案后,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联合公布。

(三)设计单位应按通过专家评审的示范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施工图专项设计,并做好检测点的预留工作。

图审机构应依据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施工图专项设计文件、申请报告等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施工图设计进行专项审查,审查合格的,发放专项审查合格证书。

示范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需办理有关部门法定审批及相关建设管理手续的,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依法办理。

(四)用于示范项目的太阳能光热及热泵产品、设备,均应通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产品认定,取得认定证书的产品方可用于示范项目。

(五)示范项目开工后,建设单位要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15日前向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书面报告工程进展情况。根据工程进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六)示范项目应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检测方案,预留检测接口,定期进行数据监测,并将检测数据无偿提供给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第七条 示范项目的验收备案。

示范项目竣工后由省或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委托能源测评机构进行测评,测评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专项验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及质量监督部门参与并监督验收过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持各验收单位签字盖章的示范项目专项竣工验收报告和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示范项目专项质量监督报告,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进行专项备案。对符合备案要求的项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 15个工作日对项目备案并发放《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备案表》。

对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抽检的项目,如抽检中发现问题,应在问题整改完毕并经质量监督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专项备案。

第三章 资金管理及补助措施

第八条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对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补助。

第九条 补助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拨付给我市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补助资金及示范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费。

第十条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全部用于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配套能力建设。其中我市用于配套能力建设的资金不超过补助总额的5%,主要用于《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等编制以及标准制定、监督管理、技术指导等。

第十一条 补助政策。

(一)对采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建筑面积超过 5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项目,按每平方米应用建筑面积 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宾馆、洗浴、医院和有集中寄宿的学校等公共建筑推广使用太阳能集中供热水且建筑面积超过 1万平方米的项目,按应用投资的30%给予补助(已享受省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资金的项目不再补贴);对采用太阳能采暖和空调制冷技术,并探索应用太阳能采暖、制冷和热水三联供技术,且总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应用建筑面积 7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二)对使用地源热泵(含海水源及污水源热泵,下同)供热制冷的项目,按每平方米应用建筑面积 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太阳能一体化与地源热泵结合项目按每平方米应用建筑面积 2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三)对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的项目,其采用地源热泵部分免缴基础设施配套费中的供热外管网部分收费。

第十二条 补助资金的拨付。

芝罘区、莱山区和高新区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项目单位,福山区、牟平区和开发区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拨至区财政局,由区财政局审核、拨付项目单位。示范项目经评审并公布后,财政部门拨付项目单位补助金额的 50%,其余50%在工程验收合格并备案后待中央财政第二批补助资金到位后拨付。对于未能完成申报应用面积或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将相应扣减补助资金。对于节能效果显著、示范效果突出的项目,可给予一定奖励。

第十三条 各项目单位要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示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查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市财政局可暂缓或停止拨付资金,并依法进行处理。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补助资金;

(二)截留、挪用补助资金;

(三)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实施;

(四)无正当理由,半年内未开工;

(五)不符合国家其它相关规定。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申报表

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2

重庆市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9年, 将重庆市批准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国示范城市”, 并且获得了专项的补助资金7000万元, 以用于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建设与发展。重庆市巫溪县、云阳县于2010年, 成功申报了“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 并且分别获得了950万元、1100万元的国家财政专项资金补贴, 以进行县级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建设[1]。其应用能效的测评通过一系列检测以评估资源在建筑应用中的实效, 而测评机构为独立于建设方、运营方的第三方机构, 因而能够客观反映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效果, 为补助资金的发放及优化后期运行管理提供支持。

2 能效测评的内容及方法

2.1 测评工作内容

对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实际应用能效的测评, 主要是根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 (GB/T50801-2013) 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数据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试行) 通过文件核查、现场检查以及性能检测方法等, 进行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综合评价。其能效测评的内容包括性能检测、形式检查与能效评估。其中, 形式检查是通过调查项目预验收资料, 以了解项目基本情况与实施进度, 同时通过现场检查, 对项目具体实施展开核查, 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而性能检测, 则主要是通过采用专业测试设备, 对项目采取的现场系统测试, 通过计算即可获得该系统的能效指标, 从而定量了解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而能效评估的原理, 即在于利用性能检测数据、能效指标等, 评估项目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可以说, 能效测评对于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示范项目验收而言, 是非常重要的依据之一。

2.2 测评方法

结合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形式, 其应用能效的测评内容主要包括太阳能能效测评和地源热泵能效测评。具体如下:

2.2.1 太阳能能效测评

建筑应用中的太阳能, 主要应用方式包括热水利用、采暖利用以及空调利用, 其中以热水利用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最为主要的方式, 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大规模推广与实际应用, 为总结现有的经验, 应当更好地推广并普及太阳能建筑应用相关技术, 并开展针对太阳能的能效测评工作。

2.2.2 地源热泵能效测评

地源热泵系统中又包括了地埋管系统、地表水系统、污水源系统等。近年来, 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品牌房地产商、公共建筑等, 已经较为集中的选择了地埋管地源热泵建筑应用技术, 从而为了进一步适应、拓展地源热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开展地源热泵能效测评工作至关重要。

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检测

3.1 检测预留

预留点根据不同技术有不同要求, 从而便于检测的实施。现代化测量仪器与仪表的运用, 以及数值模拟方法的使用, 有效减少了预留检测点的布设。在检测预留阶段, 应当注意确保测量、计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并重视工程施工便利性。尤其需要注意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以及太阳能耦合系统地预留问题。

3.2 监测方案与要求

当前已经颁布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中, 对于能耗监测平台的建设, 要求实现建筑能耗的分类分项计量, 计量数据直接远传。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系统监测则不同, 其重点在于对系统关键指标运行数据的远传, 系统常规能源替代量、环境效益等均需要通过计算获得。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网络结构, 如图1所示。

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系统监测远程数据中心, 设置于国家相关部门, 以Internet、GPRS、VPN、专用网等数据通道为基础, 以Web浏览器作为查看方式, 实施数据分析, 并提供各种查询功能, 对当前的运行信息进行查询, 或统计季度、年度的信息。采用远程数据传输的方式, 如互联网、专用网、GPRS、CDMA、3G等。

3.3 监测技术指标

通过有效管理监测网络传输终端, 不仅可以掌握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的第一手运行资料, 还可以作为国家当前进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重要依据。而不同技术所对应的监测指标也是不同的, 例如:

(1) 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监测重点在于太阳能的保证率, 作为计算指标, 需要集热系统进口的温度、集热系统出口的温度、集热系统流量以及辅助热源耗能量作为监测内容才能够实现。另外, 通过检测太阳能光热系统, 从而实现对当地太阳能资源总辐射量、辐照度的把握。

(2) 太阳能光电利用技术:监测重点在于太阳能光电系统的效率, 日/月/年的实际发电量, 前者可作为计算指标, 利用水平、斜面太阳辐照度、环境温度、电流、电压等作为主要监测内容以实现;后者则作为监测的内容而直接实现。

(3) 地源热泵系统:监测重点在于系统能效比, 该能效比是由实际测量的参数, 通过相应的计算获得。热泵系统制冷能效比、热泵系统的制热能效比均可通过计算得到。

式中:QSH为系统测试期间总制热量, k Wh;Ni为系统测试期间的热泵机组所消耗电量, k Wh;Nj为系统测试期间的水泵消耗电量, k Wh。

4 检测项目分析

重庆地区地表水资源丰富, 具有应用地表水水源热泵的良好条件, 市内已完成地表水水源热泵项目数个, 现就某县医院和某区温泉度假村两个示范项目实际测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1) 重庆某区县医院水源热泵工程, 该项目总空调面积18257m2, 共有3台水源热泵机组, 采用河水和附近污水处理厂污水作为源水为水源热泵机组进行供冷供热, 为验证其实际能效, 在2015年夏季进行能效测评, 由于测评效果不太理想, 又在2016年夏季对其进行了复测, 测评结果如表1。

注:EER为机组制冷能效比, EERsys为系统制冷能效比。

由表1可知机组制冷能效比和系统制冷能效比测试结果2016年均好于2015年, 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

(1) 2015年测试时, 由于刚下过暴雨导致河水取水泵被大量泥沙淤积而取水效果低下, 冷却水流量过低, 机组无法冷却;同时污水取水处板式换热器由于长时间未清洗而堵塞, 取水流量不足, 同样无法达到冷却机组的效果。以上原因造成机组长时间处于高温工作状态下, 严重偏离其额定工况, 导致机组效率低下, 使得机组制冷能效比仅有3.0, 远低于其额定5.2。

(2) 两次测量时, 2015年和2016年室外平均气温分别为24.8℃和32.5℃, 由机组冷冻水流量几乎相同而进出水温差分别为2.4℃和3.8℃可知2015年测量时因外界环境温度太低导致空调负荷太低而造成水泵大量浪费。

由于以上2个原因, 造成系统制冷能效比仅为2.2, 从而导致测评结果不合格。

(2) 重庆某温泉度假村水源热泵工程, 该项目总空调面积空调面积约11.4万m2, 共有2台水源热泵机组, 采用湖水为热泵机组进行供冷供热, 为验证其实际能效, 在2015年夏季进行能效测评, 同样由于测评效果不太理想, 在2016年夏季又对其进行了复测, 测评结果如表2。

注:EER为机组制冷能效比, EERsys为系统制冷能效比。

由表2可知机组制冷能效比两次测量结果相近, 而2016年系统制冷能效比测试结果明显好于2015年结果, 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

(1) 2015年测试时空调末端设备接入量过少, 与机组设计制冷容量相比, 末端负荷率太少 (约15~30%) , 冷冻水供回水温平均差低至1.6℃, 而冷冻水泵虽装有变频器, 却并未接入使用, 水泵在测试期间未发现频率和功率变化, 造成大流量低水温现象, 造成巨大浪费, 且冷冻水泵偏离额定工况较远, 运行效率低。

(2) 2015年测试时冷却水取水泵开启台数过多, 冷却水流量过大, 造成流量浪费, 取水泵浪费电力。

由于以上2个原因, 虽然机组制冷能效比测试结果相对较好, 但由于过低的负荷以及较大的流量浪费, 导致系统制冷能效比测评同样不合格。

5 结语

总结以上2个项目实测结果, 针对水源热泵能效测评而言, 为取得良好的测评效果,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足够的负荷, 系统的能耗主要由机组、空调循环泵、取水泵组成, 由2个项目2016年的合格测试数据不难看出提高机组负荷能同时提升制冷量和机组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 从而取得较好的系统能效比结果; (2) 保证机组在额定工况下运行, 能进一步提高机组能效比;针对水源热泵使用而言, 为达到真正节能, 降低运营成本, 需注意以下: (1) 加强对系统的维护, 及时清理机组、水泵, 保证机组在良好的工况下运行, 提高机组能效比, 同时有助于提升机组的使用寿命; (2) 重视水泵变频的使用, 合理降低水泵能耗在系统能耗中的比重, 提升系统能效比。

参考文献

[1]华龙网.重庆市成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国示范城市[EB/OL]. (2009-12-8) [2014-05-18].

[2]路甬祥.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回顾与展望[J].科技导报, 2014 (28) :15~26.

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3

各位领导:

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减排的战略部署,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和《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地区管理办法》的要求。自去年以来,在我市城区范围内迅速启动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工作并已取得初步成果。现就我市所做的主要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现已开展的主要工作

1、建立组织机构,落实部门的职责,搭建一个好的工作班子。

去年12月,市政府办已常政办函(20**)115号正式行文,成立了我市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分管城市建设工作的副市长卢武福同志任组长;城市办主任、政府副秘书长张国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戴君耀、市财政局副局长刘慎松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规划局、发改委、经信委、水利局、环保局等单位的副职领导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下设了办公室,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吕正跃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主持日常工作。还从市财政局、住建局抽调了6名同志作为办公室主要成员具体从事此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不定期召开。工作班子落实以来,多次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讨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可再生能源办的工作人员还经常深入到示范项目单位,检查督导实施情况,帮助解决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2、出台政策文件,制订实施方案。

为建立我市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长效管理机制,我们结合常德实际,拟定了《XX市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管理办法》及《XX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方案》现正报市政府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为确保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的正确使用并放大使用效应,市财政局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下发了《XX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发展专项资金以奖代补管理办法》、《XX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发展专项资金直接补助办法》及《XX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按照第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要求,成片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特别是财政投资的公共建筑项目、文化科技园区、学校以及大型商场、宾馆等建设项目强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对于超出全市平均售价的高档商品住宅,也必须强制推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北部新城等新区建设项目都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根据申报时的实施方案,经过与原拟定实施项目单位进一步对接落实,在专家多方论证后,我们对原有30个申报项目进行了大幅调整,项目总数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幅增加。在新拟定的实施方案中,突显了以新建项目为主,改造项目为辅,以地源热泵技术为主,太阳能光热为辅的特点。

3、发挥地下水源优势,大力推进项目实施。

我们在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时,充分利用我市地下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狠抓示范项目实施。截止到目前,我市第一期示范项目,已完成了芙蓉盛世住宅小区、市第一中医院住院、门诊楼;市公安局办公楼、403队办公楼、天吉酒店等11个地下水源热泵空调项目,预计到今年6月份以前,市检察院、市精神病医院地下水源热泵项目和湖南文理学院太阳能光热项目均可完成应用任务,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52万㎡,占申报计划(270万㎡)的约20%。

已基本落实但还未动工的项目有武陵创意园、烟草机械厂、水榭花城二期工程、市公汽公司指挥调度中心、柳叶湖停车场等7个项目,建筑面积23.32万㎡,占申报计划的8.6%。

有意向利用可再生能源,现正着手可研和初步设计阶段的有15个项目,建筑面积约190万㎡占申报计划的70%。

4、制订了XX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专项资金补助计划。

根据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下发的常财发(2011)28、29、30号文件精神,我们按照补助标准细化到了每个示范项目,并计划于今年6月份以前对我市第一批已完成的13个示范项目,按标准的40%发放奖补资金。通过能效测评合格后再发放30%,国家验收通过后全部付清专项补助资金。

5、开展能效测评与资料整理试点工作。

能效测评不仅在我市是一项新的工作,据说在我省均属首例。今年3月,我们聘请省建筑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到我市第一中医院就地源热泵系统使用效能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还需在夏季进行一次测评,才能全面评估该系统的使用情况。同时,我们在资料整理问题上,为了摸索经验全面推广,与芙蓉盛世建设业主商定,要求该示范单位率先整理一套XX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竣工资料作为范本供其他示范单位借鉴。此项工作现正在有序进行。

6、聘请专家团队,加强能力建设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专业性很强,从工程设计、施工、测评、使用时的能效检测等全过程都需要专业人才,但由于可再生能源应用还属于新兴产业,我们既有的设计单位基本上没有相关专业人员,为此,我们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支持下,联系了北京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咨询公司、湖南省建设新技术推广中心等一批科研咨询单位作为我市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技术支撑单位;并聘请了本市两个甲级设计院及湖南大学、中南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等院校的技术专家20多人,作为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的专家团队,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市及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优势,为我市的推广工作做好技术保障。同时,为了加强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及建筑节能工作,由市建筑勘察设计协会组建了XX市福民建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主要为我市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作好宣传服务、产品展示推广服务,可再生能源实施项目资料整理与申报服务及协助专业机构作好能效监测服务。

二、主要经验做法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工作难度很大,主要原因一是与传统的设备系统比较一次性投资要增加较多,二是业主单位普遍对该项技术不太了解,而且我市现有的建筑设计院也没有相应的专业设计人员给业主单位提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技术方案,所以业主单位对该项技术的可靠性、优缺点都缺乏认识;三是业主单位对后期使用阶段节能减排、节约运行费用等好处也认识不足。为了顺利推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我们改变过去行政命令式的做法,一是请专业人员对我市已运行的效果较好的地下水源热泵空调项目编印了宣传手册,对使用效果、投资效益及管理模式直接发放到计划项目实施单位进行宣传。二是采取由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办公室工作人员带领专家主动上门服务,直接向业主单位负责人宣讲政策法规、奖补文件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好处,并由专家免费为业主单位作初步技术方案论证;三是由工作人员带领业主单位负责人到我市现已采用可再生能源空调系统的市水利局、地税局、芙蓉盛世住宅小区等单位参观,并听取使用单位的介绍。从近期我们对天济广场、月亮湾酒店等业主单位上门服务的情况看,推行效果较好,同时我们确定部分现已正在施工建设中完工的市第一中医院、市公安局等项目作为推广应用的典型在全市进行宣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们做了上述工作,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缺少技术支撑。我国现有的常规建筑设计单位缺少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时从方案阶段到施工图设计都不能进行系统的方案比选和配套设计,而产品生产厂家和经销单位的专业人员又不能与土建设计同步进行方案设计与施工设计,而且厂家专业人员主要考虑以产品推销和经济效益为主。二是可再生能源地下水源热泵应用的场地资源勘查、检测与设备安装、设计等环节还未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前期工作缺乏可行性论证,多数单位未做水资源和水质分析就盲目上马,施工过程也缺少必要的监管,为今后长期运行留下隐患。

三是运行阶段监管力度不够,没有建立专门从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管理机构。现在,个别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的单位,抽取地下水利用后,回灌情况如何无人知晓,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回灌。

四是地方政府的激励政策与强制政策难以出台,市属相关政府部门还难以真正形成推广合力,从目前情况看,主要任务都压在建设主管部门。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1、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创新推行策略

尽管节能减排、全球气候变暖等概念人们并不陌生,但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大部分人都接触很少,所以,要倡导全民共创,首先要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宣传,一是要宣传国家政策法规文件和相关专业知识;二是要宣传倡导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方式,把创建工作与我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结合起来。三是要宣传正在使用的典型工程,并从技术可靠性、经济型、舒适型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要结合现场体验来放大宣传效果。

2、配套激励政策,加大推行力度

为了加大太阳能光热利用的推广力度,我市拟采取中央财政资金奖补、地方财政补贴、生产企业赞助与用户少量出资的模式,重点建设太阳能示范工程。首先,地方财政力争按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2的额度筹资实行配套,保证有足额的资金奖补到示范项目单位。二是结合我市“绿色生态北部新城”建设,重点在大型公建项目、城市新区及产业园区项目,公租房及北部新城安置房项目强力推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三是结合“十二五”规划,在我市中心城区在“十二五”期间建设20个太阳能生态示范社区。

3、建立调度机制,强化部门联动。

为确保示范工作在2013年顺利完成,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调度。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协作功能,对于已列入本次推广应用项目库的建设项目,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在各自的工作环节中严格把关,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和部分领导小组成员全过程监管与调度,并制定完善方案论证、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及能效测评等一系列的监管制度。

4、做好配套服务,健全技术管理

烟台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篇4

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项目实施管理细则(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5〕8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项目(以下简称“海洋能资金项目”)的实施管理。

第三条 海洋能资金重点支持范围:

(一)海洋可再生能源重点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和产业化示范;

(二)海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及能力建设;

(三)海洋可再生能源公共平台建设;

(四)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

(五)其他经国务院批准的有关事项。

第四条 海洋能资金主要采用竞争性方式分配,原则上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部分公共平台建设或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等情况的项目,经财政部批准,可依法采用非招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第五条 鼓励社会资金等多元投入,支持海洋能发展;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倡导通过国际合作,2

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60日内,项目承担单位应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报国家海洋局审查通过后实施。

第四章 项目实施与监管

第十七条 海洋能资金项目实行半年报和年报制度。项目承担单位于每年6月30日及12月30日前,分别向国家海洋局报送《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项目半工作情况报告表》和《海洋可再生能源资金项目报告》。

第十八条 国家海洋局于每年第一季度组织制定并印发海洋能资金项目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计划和中期财务检查计划,并定期将海洋能资金项目监督检查情况向财政部报告。监督检查分为现场检查和会议检查两种形式,检查结果作为项目验收的参考依据。

第十九条 国家海洋局根据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中期财务检查情况和项目承担单位上报的半年报、年报情况,组织对执行情况存在问题的海洋能资金项目评估。对于评估中发现项目执行存在较大问题的,国家海洋局下达项目整改通知。项目承担单位须制定整改方案,报国家海洋局,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国家海洋局将对项目承担单位予以通报。

第二十条 海洋能资金项目实行重大事项报批制度。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项目负责人等事项需要变更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报国家海洋局审批。因不可抗拒因素不能按期

完成需延期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报国家海洋局审批。海洋能资金项目延期时间一般不超过12个月。

第二十一条 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海洋能资金项目无法继续实施需终止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向国家海洋局主动提出项目终止书面申请。对于故意拖延不申请的,国家海洋局向项目承担单位发出终止项目通知。国家海洋局组织审查后,根据审查意见批准项目终止,报财政部,并责令项目承担单位返还项目经费。

第二十二条 海洋能资金项目实行质量管理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与承担项目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保障措施,在项目实施中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中使用的所有科学仪器设备应满足质量要求,经检定、验收、测试合格,实验室等工作环境和设施应满足质量、环保和安全要求。

第二十四条 绩效管理工作按照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项目验收与成果管理

上一篇:专题八: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下一篇:迟到的正义非正义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