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跳梁成语解析

2025-05-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丑跳梁成语解析(精选4篇)

小丑跳梁成语解析 篇1

【拼音】:xiǎo  chǒu  tiào  liáng

【简拼】:xctl

【解释】: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闹事作乱。

【出处】:《宋史?张景宪传》:“元丰初年,知河阳。时方讨西南蛮,景宪入辞。因言:小丑跳梁,殆边吏扰之耳。”

【示例】:潢池弄兵,原属常有之事。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

【近义词】:跳梁小丑

【反义词】:谦谦君子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坏人

中考成语题分类解析 篇2

一、望文生义

[中考真题](2010盐城市)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真题解析]“大方之家”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而该句在使用这一成语时,只简单地从字面上将其误解为“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的家庭”之意了,这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二、表意矛盾

[中考真题](2010哈尔滨市)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真题解析]“无可置疑”意为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既然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那么广大读者就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正的余地了。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相悖。

三、搭配不当

[中考真题](2010南通市)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真题解析]“沸沸扬扬”,语出《山海经·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后比喻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人声喧闹。这里用它来形容新生活,属于搭配不当。

四、轻重失当

[中考真题](2010南昌市)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心急如焚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真题解析]“心急如焚”是指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这里用来形容她想对人民有所贡献的急切心情,显然过重。

五、不合语境

[中考真题](2010玉溪市)小亮和王明是一对黄金搭档,在工作中两人相映成趣,都取得了喜人的业绩。

[真题解析]“相映成趣”,映:对照,映衬。语出秦牧《画蛋·练功》:“中外美术史上有些事情,可以说常常相映成趣。”意指两样事物之间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该成语用在此处不符合语言环境。

六、对象错误

[中考真题](2010哈尔滨市)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这片绿树浓荫中。

[真题解析]“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常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该句却用于描摹“树木”,属于使用对象错误。

七、形近混淆

[中考真题](2010乐山市)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真题解析]“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例句本意是想说“学习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显然是把“事倍功半”与语素相近、语意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八、语意重复

[中考真题](2010泰州市)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真题解析]“责无旁贷”:“责”,责任;“贷”,推卸;意思是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很明显,“责无旁贷”已经包含有“责任”这层意思,放在句中后面紧接着“的责任”是不恰当的,犯了语意重复的毛病。

九、敬谦错位

[中考真题](2010曲靖市)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我们受益不浅。”

[真题解析]“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只能用于自谦,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例句却把它用在“李老师”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毛病。

十、褒贬不明

[中考真题](2010玉溪市)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李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成语误写误用实例解析 篇3

一、“阎连科在中国读者心中享有盛誉,此次获奖是名至实归。”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梁鸿说,“阎连科用富于想象力的文学手法,描述着中国生活的复杂性、荒诞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年5月29日]

[解析]《汉语成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均看不到“名至实归”的身影,只能见到“实至名归”。“实至名归”,其中“实”,意即实际的成就 ;“名”,名望,声誉。“实至名归”意思是有了实际成就,相应的声誉就会随之而来。“实至名归”中的“实”和“名”二字顺序不可颠倒。“名至实归”是不规范的,“实至名归”,也说“实至名随”。

二、我记得小时候过年,放鞭炮是大事。每次放鞭炮,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出来看,小孩们边拍手边笑,大家都很兴奋。现在,放鞭炮更像是一种形式,走个过场就得了。围观的人也不多了。小孩们也不成群结对一起玩了,对他们而言,手机、平板电脑、电子游戏更有魅力。(《新京报》 2014年2月7日)

[解析]文中“成群结对”应该写成“成群结队”。“成群结队”是个成语,指聚集到一起,形成了一群群、一队队。汉语中也有“结对”一词,如师徒结对,是说师傅徒弟结成对子,师傅带徒弟,帮助徒弟提高本领。由于受到“结对”一词的影响,成语“成群结队”常被误写。

三、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日军实施的“慰安妇”制度得到推行,广泛建立慰安所,仅在25件档案中就记载了20余个地方建有军队慰安所。这些档案是侵华日军自身形成的档案,其真实性不容质疑,这是日军强征“慰安妇”罪行的铁证。

(“中国新闻网”2014年4月25日)

[解析]句中“不容质疑”属误写,应写成“不容置疑”。“置疑”,意思是怀疑,用于否定。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文中是说这些档案都是真实的,其真实性不容许有什么怀疑。用“不容置疑”准确、恰当。而“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如质疑问难,用在文中不合语境。

四、目前的小件商品市场,由于缺乏严格的标准约束和统一的市场规范,商家众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新京报》2013年9月18日)

[解析]句中“良莠不齐”使用有误。良 :善良,指好人 ;莠 :恶草,比喻坏人。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至我辈之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良莠不齐”的使用对象是人,而不能说人以外的其他东西。文中用来说产品质量,用错了对象。文中可以说“产品质量不一”。

五、在广州,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她头戴礼帽,一身男式西装,每次出门,都坐四个人抬的敝篷椅轿,穿街过市,引得路人驻足侧目而视。张竹君被看得不好意思,以后出门便顺手带上精装洋书一本,假装在轿上看书。于是“张竹君坐大轿——倒看洋书”成为笑谈。

(《新京报》2011年6月15日)

[解析]“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也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侧目而视”出自《战国策·秦策一》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张竹君出门坐敝篷椅轿,穿街过市,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作者却说路人“侧目而视”,明显是把“侧目而视”当成了“纷纷观看”,下文“张竹君被看得不好意思”可作佐证。路人对张竹君既不畏惧,也不愤恨,怎么能用“侧目而视”?

六、而对新作《小宝和老财》的导演尚敬,范伟认为他最妙手回春,“尚导是一位可以让我这棵老树开出新花的导演,在《小宝和老财》里我就有一些和以往很不一样的表演,大家关注这部戏就能慢慢感觉到”。

(《京华时报》 2014年4月19日)

[解析]句中“妙手回春”一词属误用。妙手,指技能高明的人。回春,使春天重又回来,比喻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使病危的人痊愈。该词只能用来说医生,用来说导演,用错了对象。

七、理论上而言,将菲军舰在仁爱礁靶向清除,估计无人怀疑中方的能力,但这恐怕正中菲方的下怀,菲律宾正好可以借题发挥,向国际社会和美国主子“诉苦”,从而收获更多的战略果实。(《环球时报》2014年3月31日)

[解析]句中“正中……下怀”用错了。下怀,指自己的心意。正中下怀,意思是正合自己的心意。如《水浒传》第六十三回 :“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该词原本是谦虚的说法,句中要说将菲律宾在仁爱礁的军舰清除,正合菲律宾的想法或正落入了菲律宾的圈套,但不能说“正中菲方的下怀”,作者怎么也不能代替菲方谦虚吧?

八、麦克度格尔说,其实大家都知道霍尔是个爱对女性上下其手的人,对此,公司的高层其实都看在眼里,但都视若罔闻。霍尔承认罪行后,英国广播公司宣布跟他解约,并表示会配合警方调查。

(“国际在线”2013年5月4日)

[解析]文中“上下其手”一词用错了。《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上说,楚国进攻郑国时,穿封戌俘虏了一个郑将,王子围出来争功。伯州犁裁决时,有意偏袒王子围。于是向郑将举起手(上其手)介绍王子围,放下手(下其手)介绍穿封戌。郑将得到暗示,就说自己是被王子围俘获的。后来就用“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很明显,上文作者没有准确理解“上下其手”的意思,而将其误认为动手动脚了,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九、本报记者到该地走访时发现,整条宽阔的马路稀无人烟,两边的店铺亦门可罗雀,多处娱乐场所附近的“餐饮一条街”,众多饮食铺因惨淡经营而关门大吉。为应对经营“寒冬”,不少美甲、化妆护肤品店均新推“免费化妆”和“打折促销”等活动。

(“财经网”2014年2月12日)

[解析]“惨淡经营”属误用。惨淡,意思是苦费心思。经营,指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杜甫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诗云:“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本来是说作画之前的苦心构思,后来形容苦费心思地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或事业。如:这几年竞争激烈,他们惨淡经营才在生意场上站稳脚跟。文中作者说因“惨淡经营”而破产倒闭,显然不合逻辑,作者误认为“惨淡”是萧条、不景气的意思,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十、“两会”召开在即,我们能看到各地“涨工资”的举措纷纷付诸行动,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固然阻力不少,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就会不得不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东方网”2010年3月2日

《让上调最低工资成为两会“前奏”》)

民生国计成语解析 篇4

【成语】:民生国计

【拼音】:mín shēng guó jì

【简拼】:msgj

【解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示例】:旧章既失,便新不成新,旧不成旧,一物一器,尚不适用,何况那政治上的.事,关系~的呢?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

【近义词】:国计民生

【反义词】:

上一篇: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培训下一篇:有色金属矿山采矿方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