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作风建设出实招、求实效

2025-05-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司法局作风建设出实招、求实效(共2篇)

市司法局作风建设出实招、求实效 篇1

一、以制度促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干部行为,促进作风转变,市局于8月6日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再动员会上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若干规定》,规定严格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定考核;严肃考勤和工作会议制度,实行挂牌上岗,实行考勤查岗,严格遵守上班纪律、会议纪律、请销假纪律等;严格执行“六条禁令”,进一步规范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的行为;推行首问责任制,要求热情接待、详细答复、及时办理,不冷硬、不推诿、不扯皮;落实有错与无为问责制,对违反工作纪律,或因工作不负责、不主动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建立健全督查奖罚机制。会后,以支部为单位,认真组织开展了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广大党员干部对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纷纷表示在自纠的基础上带头执行有关规定,率先垂范推进作风建设。

二、以整顿树形象

针对群众反映的监狱、劳教所部分干警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方面存在打骂、体罚罪犯(劳教人员)的问题,存在劳教人员超时超体力从事生产劳动等问题,市局决定从8月开始,以市直监所执法执纪工作为重点,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监所执法执纪专项检查活动,从八个方面彻底清查监所在办理减刑(教)、假释、所外执行、保(所)外就医、“三试”等执法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进行整改。针对在法律服务市场的法律服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不遵守执业纪律的现象,特别是对个别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过程中,对当事人委托事项不认真负责,玩忽懈怠,有的甚至收费不服务,或多收费少服务,或私自收费办案,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等问题决定从8月开始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同时,对《律师法》、《湖南省基层法律服务所条例》、《公证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组织力量进行重点督查,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问题严重的法律服务所,将进行停业整顿。

三、以监督保效果

为进一步抓落实,防止走过场,市局成立了由办公室、政治部、监察室组成的作风督查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对违反规定的工作人员,发现一次,通报一次,并定期向局领导汇报,将督查的结果存档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同时,特聘了市人大、市政协、市统计局、桂阳县检察院、苏仙区检察院等单位的6位同志为市局作风监督员,接受他们的监督。市局定期将作风建设的情况向他们汇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

市司法局作风建设出实招、求实效 篇2

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始终坚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坚持把加强学校体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特别是中央7号文件实施以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多次在渝召开观摩会、推进会、经验交流会,推介重庆学校体育的部分工作经验和成功做法。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表明,重庆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对比,总体得到显著改善,在身高增长等五个指标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是身高增长趋势明显,重庆市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7~18岁年龄组身高与2005年相比,分别平均增长1.64、1.53、2.87、1.75厘米,其增长值比全国平均增长值分别高出0.63、0.74、1.32、0.63厘米;二是体重增加明显提高,重庆市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7~18岁年龄组体重与2005年相比,分别平均增长1.96、1.20、2.34、1.55千克,其增长值比全国平均增长值分别高出0.61、0.40、0.32、0.40千克;三是营养状况明显改善,重庆市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7~22岁年龄组轻度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2.47%、7.21%、2.96%、4.69%,比2005年分别降低6.27、4.28、6.09、2.32个百分点,轻度营养不良检出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降低幅度均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全国降幅为0.02、0.21、0.27、0.27个百分点);四是爆发力素质明显提升,重庆市7~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下肢爆发力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立定跳远成绩与2005年相比取得重大突破,分别平均增长8.01、10.05、10.92、10.01厘米;其中,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平均增长水平均超出了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分别为1.12、1.03、0.76厘米);五是耐力素质明显增强,与2005年相比,重庆市各年段学生的耐力素质都得到了明显增强,耐力跑成绩平均提高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提高水平,7~12岁小学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50米×8往返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3.89、3.66、4.38、4.37秒;13~15岁初中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耐力跑成绩分别平均提高7.70、20.73、12.99、21.02秒。但是,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中,也反映出重庆市高中生、大学生心肺耐力等体能指标有所下降;7~18岁城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还居高不下,并出现低龄化倾向,上升趋势还未有效遏制;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持续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令人堪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尽管重庆市高度重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重点加强了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器材配置、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工作,但是,学校体育发展还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软、硬件条件,尤其是思想认识上差距明显。而国办发[2012]53号文件的颁布实施,给重庆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又一个明媚的春天。我们将坚持“两个全面”,围绕“三个推进”,突出“四个加强”,切实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抓好。

一、坚持“两个全面”,确保如期实现全市学校体育工作的预期目标

1. 全面贯彻国家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

严格按照国办发[2012]53号文件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加强政府统筹、条件保障、监督检查、舆论宣传,加大奖惩力度,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质量。建立健全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有机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2. 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按照“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原则,大力实施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针对当前学校体育的突出问题、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确保学生锻炼时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落实政府工作责任、完善学校体育政策体系、实施学校体育评价制度、改善学校体育办学条件等方面确定发展目标,逐年分解落实任务。力争到2015年,重庆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国家标准,初步配齐体育教师,基本形成学校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评价机制;各方责任更加明确,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推进机制。

二、围绕“三个推进”,建立健全重庆学校体育工作的监测评价机制

1. 大力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制度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学生健康检查、体质健康监测、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工作。督促学校每年对所有学生进行1次体质健康测试,并按学生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测试结果,向学生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同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将测试结果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加强管理,创造条件,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体质健康水平等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内容。进一步组织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激励作用。

2. 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

尽快制订以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基本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从2013年起,在全市中小学推行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每年11月各中小学按照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开展自评,12月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结果进行复检,次年初市教委组织抽查、认定,并将认定结果汇总后上报教育部备案。加快制订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并适时组织开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深入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变化趋势,有效指导学校体育工作。

3. 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区县(自治县)—市”三级学校体育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和公示制度,重点报告和公示学校体育开课率、阳光体育运动情况、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教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向社会公布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学校要利用公告栏、家长会和校园网等定期通报学生体育活动情况。从2013年起,市教委将定期发布《全市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

三、突出“四个加强”,落实好当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点任务

1. 加强学校体育课程教学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制订并落实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体育课程与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阳光体育运动方案,并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科学安排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时间。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在校至少学会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学生体育竞赛体制,引导学校合理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鼓励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群众性体育活动。

2.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加快教师结构调整,制订并落实配齐专职体育教师的时间表,多渠道配备好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办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逐步扩大免费师范生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补充体育教师机制。鼓励退役优秀运动员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加大“国培计划”培训体育教师力度,拓宽体育教师培训渠道,到2015年,重庆市要完成中小学和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一轮全员培训工作。保障体育教师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要纳入教学工作量。

3. 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小学校体育设施技术规程》及相关学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学校体育设施,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力争到2015年重庆市所有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整体达到国家标准。大力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向青少年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

4. 加强学校体育风险管理

上一篇: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优秀下一篇:优惠活动促销的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