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司简介(通用8篇)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
人们对环境工程学这门学科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环境工程学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以及对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热、电磁波等的防治技术;有人则认为环境工程学除研究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包括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经济和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尽管对环境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环境工程学发展的现状来看,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几个方面。
环境工程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它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少害或无害的闭路生产系统,以及按区域环境进行运筹学管理,以获得较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些都成为环境工程学的重要发展方向。自然资源的有限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特别是环境污染的控制目标和对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促使环境工程学对现有技术和未来技术发展进行技术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提供依据。
学科内容主要有:水体污染控制、生活用水供给、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置、噪声污染控制,还有放射性污染控制、热污染控制、电磁辐射控制等。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评价以及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一、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
虽然环境管理会计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 但由于其仍处在发展初期, 目前尚没有对其含义的统一定义, 环境管理会计有多种定义。
早在20世纪, 国际会计协会就提出环境管理会计是“通过发展和实施恰当的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 进行对环境业绩和经济绩效的有效管理。尽管这可以包括报告和审计, 但更侧重的是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完全成本法、收益评价和环境管理战略的规划”。此外, IFAC对环境管理会计在会计学科中的定位也做出了贡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按将环境会计划分为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 分别对应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美国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美国环保局将环境管理会计定义为“为帮助组织决策而确认、收集和分析关于环境成本和环境业绩的信息过程“。美国环境管理会计研究与信息中心的Savage.D.E认为, 环境管理会计是“为组织内部的决策而收集、分析、报告和使用信息的过程, 它特别强调材料和能源流信息、环境成本信息, 以及其他关于组织营运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成本信息。
中国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干胜道、钟朝宏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为了同时提高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 将环境因素纳入成本管理、投资决策、业绩评价等内部管理活动, 而对环境成本与业绩、材料与能源等方面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系统”。
二、环境管理会计的内容
罗杰·布里特 (Roger Burrit) 对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环境管理会计分为货币环境管理会计和实物环境管理会计两大部分, 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了时间的维度, 提出环境管理会计面向过去和面向未来的不同任务。在分析传统管理会计障碍的基础上, 布里特总结出环境管理会计的内容与方法工具, 他指出货币性环境管理会计包括环境成本会计、环境引起的资本支出和收入、对相关环境成本决策的事后评价、环境生命周期成本法和个别项目的事后投资评价、货币性环境经营预算和货币性环境资本运算、环境长期财务计划、相关的环境成本法、货币性环境项目投资评价及环境生命周期预算和目标定价;实物性环境管理会计包括材料和能源流会计、环境资本影响会计、短期环境影响事后评价、生命周期存货和实物的环境投资事后评价、实物的环境预算、长期实物环境计划、相关的环境影响及实物的环境投资评价和特定项目的生命周期分析。这表明环境管理会计与传统的管理会计有显著的不同之处。传统的管理会计在为管理者做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信息时, 基本忽视了对环境信息的个别确认、计量和报告, 而环境管理会计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缺陷。
三、环境管理会计的作用
环境管理会计能够实现效益和环境的双赢。回顾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看似相互矛盾, 西方国家先发展再治理的发展模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事实上, 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现在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从源头开始进行全过程控制, 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早已被时代淘汰。如果企业不重视环境管理会计, 在进行经济业绩评价和投资决策时单纯考虑技术、财务因素, 缺乏对环境效益的考虑作出错误的决策, 会影响企业很长时间内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使企业丧失竞争力。而推行环境管理会计的企业, 考虑到环境成本和效益而大力推行技术革新, 加大研发力度, 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提供了更高质量的产品, 增强了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大量研究表明, 企业的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
具体来说, 采用环境管理会计的企业主要有三大获利:
第一, 降低环境成本。环境管理会计将与环境相关的成本进行单独的确认与计量, 对环境成本进行分析, 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环境成本中各因素的影响进行细化, 发现并削减不必要支出。
第二, 产品抢占市场。采用环境管理会计的企业通过降低环境成本实现产品成本的真实性, 使企业产品的定价更准确真实, 即企业提供更“价廉”的产品:实施环境管理会计要求企业选择绿色材料, 进行产品的清洁生产, 降低产品对环境的有害影响, 其提供的产品符合“物美”的要求。企业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必将得到消费者的信赖, 企业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份额将得到提升。
第三, 企业形象提升。推行环境管理会计的企业不仅符合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更使企业获得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 同时使企业绿色环保的形象深入人心, 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相关的财务问题也成为学术界当今关注的重点。文章将围绕环境管理会计展开论述, 简要介绍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内容与作用。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企业业绩评价
参考文献
[1]、干胜道, 钟朝宏.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J].会计研究, 2004 (10) .
[2]、钟朝宏, 干胜道.环境管理会计概念解析[J].现代会计, 2006 (1) .
关键词:跨国公司;环境责任;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1)03-0027-05
面对法律规制、政府引导、社会呼吁、舆论监督,跨国公司纷纷选择承担环境责任以规避远期战略风险(Michael Porter,2006)①。从内容上看,跨国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态,其环境责任与一般企业的环境责任没有本质区别。但从范围上看,跨国公司在多国经营,环境责任理应惠及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履行环境责任,是成本大于收益、竞争力下降?还是收益大于成本、竞争力上升?弄清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
Michael A. Berry(2000)发现由于制药公司的管理体系具有天生模块化、流程化特点,以及跨国经营的国际背景,跨国制药公司将环境责任管理模块化地植入公司本身的管理体系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公司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② Iulie Aslaksen(2003)研究指出公司在环境责任方面的“道德投资”(ethical investment) 为公司变革注入了新的元素,并且用经验数据证明进行道德投资公司的业绩表现上没有输给传统公司。这种作用的影响机制是通过风险调整补偿(risk-adjusted return)实现的。③ Mike
Simpson(2004)研究发现中小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也能够通过引入环保体系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④
Michael Porter(2006)指出跨国公司环境责任,有可能而且应该与公司战略相结合;一旦结合成功,履行责任不止是一种成本、限制或是慈善,而是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潜在源泉,就像Foods Market、Toyota和Volvo做到的那样。⑤ Petrus Kautto(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在履行环境责任时,环境管理系统(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EMSs)和综合生产责任系统(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ystems,EPR)更有利于实现责任对公司成长的积极影响,更符合清洁产品向清洁生产转变的时代潮流。⑥
David Cavett-Goodwin(2007)研究了Body Shop,Starbucks,Sara-Lee三家公司,其中两家履行责任,另一家没有履行责任。发现履行责任与企业利润之间存在动态的正向影响。⑦ Jaywant Singh(2008)研究英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的消费者,发现消费者对企业责任的认识进而影响对企业的感观,企业责任正在从整体上影响着企业的品牌管理。⑧ Francesco Perrini(2008)发现在意大利公司里,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体系在塑造可持续性的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企业社会绩效(CSP)对经济绩效(CFP)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企业所选择的竞争战略。⑨Armando Calabrese(2008)研究意大利银行等服务行业的环境责任,发现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主动承担环境责任表现出浓厚兴趣。⑩ Hayam Wahba(2008)以埃及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公司履行环境责任(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对公司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有正向影响,影响机制是市场补偿(market compensation),市场补偿效率系数与“托宾Q比率”(Tobin’s q ratio)类似。?輥?輯?訛 Dong-shang Chang(2008)以311家公司的数据,证明了公司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盈利性(Profitability)相关。影响公司可持续性的正是经济责任(economical)、环境责任(environmental)和社会责任(social)。?輥?輰?訛Cyril Bouquet(2008)以813家公司证明企业社会表现与海外市场盈利的能力U型相关,如图1所示。?輥?輱?訛
Longinos Marin(2009)指出那些积极支持企业环境责任的公司,之所以会受到消费者的赞扬,是因为责任强化了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忠诚度。?輥?輲?訛 Kathy Babiak(2010)研究了17家职业体育经营公司,发现在该行业,环境责任已经被植入公司管理体系并形成框架,环境责任可以看作对此框架的“随机冲击”(causal drivers)。?輥?輳?訛 Pasi Heikkurinen(2010)研究北欧的酒店行业,发现通过大股东权益共享(shared values with the firm’s key stakeholders)引入的环境责任机制,可以通过内外部的差异化提升公司的战略地位。具体说,就是通过提高员工积极性(enhanced employee motivation)、成本节约(cost savings)、提高声誉(better reputation)和顾客忠诚度(guest loyalty)等方式使公司成为“更完美”的雇主、搭档和供应商(more preferred employer,partner and supplier)。?輥?輴?訛
综上所述,各位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履行环境责任对跨国公司带来的积极影响。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履行环境责任一定带来成本上升,成本上升意味着利润减少。
二、传统观点的经济学分析
传统观点认为公司承担环境责任,会造成在价格不变情况下,产量的相对减少和成本的增加,利润减少,公司竞争力下降。经济学分析思路是: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横轴代表产量Q,纵轴代表价格P与成本C。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1专业生产a产品,市场需求曲线是水平直线d。若厂商1生产a产品的边际成本为MCa(Marginal Cost),则厂商1的均衡产量为Q1,a产品的市场价格为P1。
若a产品生产会造成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则会对其他厂商造成负外部效应(Negative Externality),进而形成其他厂商的负外部效应成本(Negative Externality Cost,简称NEC)。此时,生产产品a的社会总边际成本TMC(Total Marginal Cost)就是MC与NEC之和,也就是TMC=MC+NEC。此时,社会总的均衡产量就会Q1→Q*。
如果厂商1选择承担环境责任,即:使自己的边际成本曲线从MC→TMC。厂商1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保持产量Q1不变,提高产品价格;要么保持产品价格Q*不变,降低产量。因为是完全竞争市场,厂商只能被动接受市场定价。单方面提高价格,这会使自己面临市场的零需求。所以厂商1实际上只有一种选择,就是维持原价,降低产量。总收入TR:Total Revenue=p·Q,这种选择会造成厂商1总收入的减少。收入减少、成本增加,利润当然也会减少,造成竞争力下降。
三、对传统观点经济学分析的修正
以上分析的关键在于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就跨国公司而言,更多时候面对的是寡头垄断的市场条件,如汽车、能源、通讯、医药等行业,总是几家大公司主导全球市场,所以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不符合现实情况。如果是寡头垄断市场,厂商1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就不再是一条水平直线,而是一条向下的需求曲线d′,斜率为负,如图3所示。
若厂商1不承担环境责任,边际成本仍然为MC,均衡产量为Q1′,均衡价格为P1′。造成环境污染,给其他厂商带来负外部效应仍为NEC,则社会总边际成本TMC满足:TMC=MC+NEC。此时,社会均衡产量为Q*′,均衡价格为P*′。
如果厂商1选择承担环境责任,当然会造成边际成本增加、产量减少。但是相比起P1′,a产品的价格也有所上升,为P*′。产量减少、价格上升,总收入可能增加,特别是当需求曲线比较陡峭,也就是价格弹性较大时,更是如此,如图4所示。
(5)式的经济学含义在于总收入的价格弹性大于总成本的价格弹性。至此,得出结论,在寡头垄断竞争市场,如果厂商选择承担环境责任,即自己承担环境污染造成的负外部效应,只要满足总收入的价格弹性大于总成本的价格弹性的条件,厂商就能从承担环境责任中获利,获利的多寡取决于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
四、修正的扩展
以上的修正部分还有一个隐性假设,就是封闭的经济体。这个假设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国内市场的情况,如果将此假设放宽为开放经济体,将更有利于分析问题的本质。为了简化分析过程,不妨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B,每个国家都生产产品V。如果不采取措施,V产品的生产可能造成污染,但在A国可以用更先进的技术避免污染,且购买力平价成立(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忽略关税、运费的差异。V产品在A、B两国价格相同。
从短期来看,如图5所示,其中(1)、(2)、(3)分别代表A、B两国和全球市场的V产品供求曲线。在图5(1)中,SA1代表A国以有污染的方式生产V时的供给曲线,SA2代表A国以无污染的方式生产V时的供给曲线。把两国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横向相加得到图5(3),也就全球市场的V产品供求曲线。需要解释的问题是A国应该采用有污染的方式生产,还是应该采用无污染的方式生产?哪种方式会带来更高的利润率水平?
如果A国以有污染的方式生产V产品,供给曲线为SA1,成本更低。全球市场供需均衡点为E1*,均衡产量为Q1*,均衡价格为P1*。此时,A国国内供大于求,所以A国是净出口国,出口量为国内市场供需缺口,即F1G1。
如果A国以无污染的方式生产V产品,成本上升,供给曲线为SA2。全球市场长供需均衡点为E2*,均衡产量为Q2*,均衡价格为P2*。此时,A国国内供大于求,所以A国还是净出口国,出口量为F2G2。
对比可知,A国以有污染的方式生产时,会使V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国际需求量上升,即Q2*→Q1*。需求量上升包括两个部分,一是A国国内市场需求量从G2→G1,二是A国国外市场、即B国国内市场需求从H2I2→H1I1。
但是,问题在于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不等于收入的增加。
0,即总收入TR是市场价格P的增函数。也就是说,A国采用有污染的方式生产V产品,导致市场价格下降,反而会造成总收入的减少;相反地,采用无污染的方式生产V产品,导致市场价格上升,反而会造成总收入的增加。
不仅如此,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也不等于利润率水平的上升。
因为利润率函数
市场价格P下降、市场需求量上升→利润率水平下降。
相反地,A国采取无污染的方式生产,均衡点E1*→E2*,会出现下面的结果:
市场价格P上升、市场需求量下降→利润率水平上升。
从长期来看,采取无污染的方式生产,更符合所在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更有利于在行业竞争中取得先机,在原有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产品诉求点;在新入市场上减少进入阻力。市场份额的扩大进一步影响需求曲线斜率,获利的空间更大。
综上所述,当总收入的价格弹性大于总成本的价格弹性时,如果A国不承担环境责任,以有污染的方式生产V,全球市场价格P下降,需求量上升,但总收入随价格下降而减少,利润率水平随价格下降而下降;如果A国承担环境责任,以无污染的方式生产V,全球市场价格P上升,需求量下降,但总收入随价格上升而增加,利润率水平随价格上升而上升。
五、结论
传统观点认为公司承担环境责任,会造成成本增加,利润下滑,公司竞争力下降。但这样的分析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本文分别以封闭经济体的一国市场以及开放经济体的两国市场为例,分析了在更贴近实际情况的寡头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承担环境责任对公司竞争力的影响。结论是当总收入的价格弹性大于总成本的价格弹性时,公司承担环境责任,会使产品市场价格上升,总收入和利润率水平也会因此上升,进而提高公司竞争力。
注释:
①Michael Porter and Mark Kramer,2006,Strategy and Society: The Links The links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2).
②Michael A. Berry and Dennis A. Rondinelli,2000,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tegrating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Business Strategy.Environmental Quality Management (4).
③Iulie Aslaksen and Terje Synnestvedt,2003,Ethical Investment and The Incentives For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0).
④Mike Simpson,Nick Taylor and Karen Barker,2004,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SMEs: Does It Deliver Competitive Advantage?.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13).
⑤Michael Porter and Mark Kramer,2006,Strategy and Society: The Links The links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2).
⑥Petrus Kautto,2006,New Instruments-Old Practices: The Implications of Environant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for Design for the Environment,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Business Strategy Environment (15).
⑦David Cavett-Goodwin,2007,Making the Case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51).
⑧Jaywant Singh,Maria del Mar Garcia de los Salmones Sanchez,Ignacio Rodriguez del Bosque,2008,Understand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duct Perceptions in Consumer Markets: A Cross-cultural Evaluation. Journal of Bussiness Ethics (80).
⑨Francesco Perrini,Mario Minoja,2008,Strategiz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idence from an Italian medium-sized,family-owned company. 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 (17).
⑩Armando Calabrese and Flavia Lancioni,2008,Analysi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Service Sector: Does Exist a Strategic Path?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15).
参考文献:
[1]金润圭.国际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金润圭,杨容,陶冉.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基于CSR报告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8,(5).
[3]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马伊里,杨团.企业与社会福利[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陶冉.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全球责任——基于统计分析和模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关 华
责任校对:周海鸥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Amendment to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viewpoints
Tao Ran, Jin Runkui, Gao Zhan
Abstract: Studies show that under the oligopoly market conditions, as long as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total revenue is greater tha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total cost, a company will be able to benefit from the commitment to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Profitability depends o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curve. Further amendments to the multi-country model demonstrate that if the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the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choose non-polluting way to produce to assum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world market price would ascend, and demand would decline. Bu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price, total revenue and the level of profit margin will go up.
1.保证岗位人员98%具有所需能力; 2.保证人员培训合格率90%以上; 3.保证垃圾处理率100%。质检部质量目标:
1.计量器具校验率100%; 2.检验失误率≤1%。财务部质量目标:
1.保证财务准确率100%。销售部(内、外)质量目标:
1.定期走访用户,设法满足用户要求,用户投诉落实率达100%; 2.顾客满意度95%以上;
3.保证98%及时、准确了解顾客需求。采购部质量目标:
1.保证供方调查率100%; 2.保证原料合格率98%。技术部质量目标: 1.图纸准确率100%; 2.技术变更及时率100%; 生产部质量目标:(各车间)
1.保证人员98%具有所需能力; 2.保证生产设备使用完好率95%; 3.关键、特殊岗位人员培训合格率100%; 4.主要生产工艺控制合格率98%以上; 5.保证产品一次验交合格率96%以上。
公司环境目标和指标: 1.守法达标,包括环保法规、排放标准、管理制度、国际履约等; 2.选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降低噪声源的分贝值; 3.采用清洁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节约用电和用水,减少资源、能源消耗量。综合办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获取、登记国家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并制定本公司的环境保护有关规章制度,并负责登记、保管、发放、管理。负责组织识别公司的环境因素;
2.制定的公司各部门的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管理的预算及调整;
3.负责环境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培训、考核和记录; 4.负责紧急状态应对措施的制定,保持和修正; 5.提高办公纸张的使用尽量双面使用; 6.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7.负责对生产车间生产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8.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生产车间环境进行检查;
9.负责指导生产车间生产过程达到公司规定的各种环境因素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确保设备维修费用每年降低5%以上;
10.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11.噪声管理指标,生产现场小于等于65(Laeq/Db); 12.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13.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14.水路畅通,无跑冒滴漏,节均用水,提高工人的节水意识; 15.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生产部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本部门生产过程的环境因素;
2.负责对生产车间生产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3.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生产车间环境进行检查;
4.负责指导生产车间生产过程达到公司规定的各种环境因素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确保设备维修费用每年降低5%以上;
6.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7.噪声管理指标,生产现场小于等于65(Laeq/Db); 8.生产现场每班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9.生产现场环境卫生,地面干净整洁,各种原材料摆放有序,设备清洁,管道畅通,无跑冒滴漏;
10.水路畅通,无跑冒滴漏,节均用水,提高工人的节水意识; 11.电器设备完好率100%,安全用电,节约用电;
12.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质检部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2.识别采购物品的环境因素,确保采购物品100%符合环保要求; 3.负责对生产车间质检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4.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生产车间环境进行检查;
5.负责指导生产车间生产过程达到公司规定的各种环境因素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确保设备维修费用每年降低5%以上;
6.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7.噪声管理指标,生产现场小于等于65(Laeq/Db); 8.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9.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10.水路畅通,无跑冒滴漏,节均用水,提高工人的节水意识; 11.电器设备完好率100%,安全用电,节约用电;
12.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采购部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2.识别采购物品的环境因素,确保采购物品100%符合环保要求; 3.负责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4.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项环境进行检查;
5.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6.准确了解顾客和相关方生产过程环境影响; 7.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8.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9.提高工人的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用水意识,10.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技术部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2.识别采购物品的环境因素,确保采购物品100%符合环保要求; 3.负责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4.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项环境进行检查;
5.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6.准确了解顾客和相关方生产过程环境影响; 7.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8.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9.提高工人的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用水意识,10.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财务部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2.识别采购物品的环境因素,确保采购物品100%符合环保要求; 3.负责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4.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每月至少两次不定期对各项环境进行检查;
5.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6.准确了解顾客和相关方生产过程环境影响; 7.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8.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9.提高工人的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用水意识,10.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销售部(内、外)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1.准确了解顾客和相关方对生产过程环境影响的各项要求; 2.负责顾客和相关方信息100%接收和传递到内部和外部; 3.识别本部门工作过程的环境因素; 4.负责对本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管理教育; 5.对环境因素进行管理,编制各项作业程序和指导书; 6.进行环境的监视和测量;
7.提高工人的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用水意识; 8.办公场所每天清理一次,并垃圾放置指定位置;
9.办公场所环境卫生,地面干净,各种办公设施摆放整洁有序; 10.积极地响应和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环境因素教育和活动。
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死亡事故为0; 2.工伤频率<3‰。综合办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3.每一年组织公司各部门进行一次消防演练; 4.确保工作过程死亡事故为0;
5.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6.确保与顾客和相关方沟通过程安全事故控制在1‰以下。生产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确保生产车间生产过程死亡事故为0;
2.确保各生产车间按照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3.保证夏季生产过程中暑为3%以下; 4.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5.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销售部(内、外)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3.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4.确保与顾客和相关方沟通过程安全事故控制在1‰以下。质检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3.确保工作过程死亡事故为0;
4.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技术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3.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4.确保与顾客和相关方沟通过程安全事故控制在1‰以下 采购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3.确保工作过程死亡事故为0;
4.确保各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工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 5.确保与顾客和相关方沟通过程安全事故控制在1‰以下。财务部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2.保证夏季中暑为1%以下; 生产车间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1.保证生产过程按照规范要求组织生产; 2.保证生产过程死亡事故为0; 3.保证夏季生产中暑为3%以下。4.保证上下班交通事故为1%以下。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山东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设为主战场,主要面向建筑装饰、室内室外装修、建材、景观设计等行业及其相关产业,建筑装饰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从事建筑室内外装饰、建筑外观装饰、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的企事业设计单位,在设计、施工、服务一线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及施工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专业相关企业抽样调研发现:在建筑装饰、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墙体彩绘等行业企业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十分迫切,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把毕业生能力定位在:
1、室内装饰设计能力:熟悉室内设计发展历史,了解各种艺术风格,掌握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有创造性的运用现代构成知识对室内设计的要素进行造型、色彩、功能各方面的统筹规划。
2、绘图能力:具备基本的手绘表达能力,对透视图的绘制较熟练,简洁快速的表达出设计的色彩。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渲染软件、后期处理软件,能运用所掌握的软件进行设计创意的表达。
3、施工组织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施工组织原理与应用,施工计划方法与应用,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管理施工现场,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编制方法,培养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
4、预算能力:要求具有建筑识图、建筑结构和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要了解施工工序,一般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标准和安全技术知识。要了解常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制品以及常用机械设备。要熟悉各项定额,了解人工费、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费的组成及取费标准的组成。要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掌握计算技巧。要了解建筑经济法规,熟悉工程合同的各项条文,能参与招标、投标和合同谈判。要有一定的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用电子计算机来编制施工预算。
5、材料运用能力:有预算经验,收集室内装饰材料,建筑材料,熟悉材料性能及运用。熟悉采购流程、材料性能和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并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专业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工作主动,积极,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由于工作内容、要求的变化,从业者需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创新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视,所以,本专业加强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开设了潜能开发、人际交流、职业指导等人文素养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有校内专业实训室2个,总投资120余万元,集设计、加工、装饰施工工艺展示、装饰风格展示为一体,为学生解决学习难点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与业之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万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城市人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14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为行业建设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为保护环境,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危害环境因素,切实保证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特制订此制度。
1、公司建立全方位、全天侯环保监查制度。公司环保部要有专职环保监查人员,各部门、各车间班组要有兼职环保巡查人员。
2、各部门负责相应环保巡查范围。
行政部负责范围为公司大门30米范围,环保部专职巡查人员负责全公司环保工作监督检查,各车间负责所在地周围30米范围内。
3、各部门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巡查内容进行巡查。1)各车间的巡查内容
废气:车间周围是否有本车间原辅材料散发的特有气味,其它车间散发的气味;未用的真空泵、反应釜、烘房等的抽风阀门是否及时关闭;投固体料时是否及时关闭门窗和在密闭房投料;现场是否有散发恶臭味的固体、液体物件或原材料未采取措施及时清理;物料从贮槽转移时是否及时调节废气抽风阀门;转运包装袋、包装桶外是否沾有成品,是否长时间露天放置;地面粉尘是否及时清理;是否发生工艺或设备事故、滴漏等产生的恶臭味;是否往桶内放有机溶剂或废水产生恶臭味的现象。
废水:未用真空泵是否及时关闭循环水;车间是否有常流水,是否用大量水冲洗地面;是否有未经处理的废水及中间体和成品等直接排往污水站废水贮池和清下水道;废水泵
运转是否正常;设备和管道是否有冒泡滴漏;是否有事故发生。
固废:危险固废是否包装好,外包装是否干净,无味,有标签;生活垃圾箱是否混入原辅材料、中间体、成品等;散落在地的半成品、成品是否及时清除等。2)环保员的巡查内容
废气:废气风机是否按规定正常运行;各塔循环泵是否正常运行;活性炭吸附风机附近和各排空管取样口是否有恶臭味;生化池、废水贮池、危险固废贮存处附近是否有恶臭味;其它有恶臭味的现象。
废水:清下水道是否有有机溶剂、油污等进入;废水接收管道是否有泄漏,废水泵是否能正常运转;废水贮池废水是否溢出或互混;废水接收阀门是否按规定及时开启;罗茨鼓风机是否正常运行等。
固废:一般固废是否按规定分类定置;是否有无标签的固废存放等。3)行政部的巡查内容
食堂是否有油烟排出;食堂、澡堂和厕所是否有常流水,生活污水是否乱流;负责巡查范围是否有恶臭味;其它突发安全和环保事故现象。
4)环保部专职监查人员监察和巡查内容 ①现场监督检查各聚酯车间; ②检查废气排空管是否有恶臭味; ③巡查负责范围是否有恶臭味;
④各原材料仓库、贮罐区、各车间外是否有恶臭味; ⑤车间公共的废水贮池的运行情况; ⑥其它突发的安全和环保情况。
5)生产管理人员、环保管理人员和当班值班人员的监察和巡查内容
①监督检查各车间的环保执行情况和环保巡查人员巡查情况;
②检查各车间固体投料、转运、成品入库等范围的粉尘飘逸及处理情况;
③各类装过半成品或成品的包装袋的贮存、再使用、处置情况,固废的转移堆放等各种危害环境因素等 ④其它突发环境事故。
4、环保监查要求。
1)环保部专职监查人员每天巡查记录一次厂外主干道和废气集中排空管气味情况;记录各车间更换塔液时间和数量;异常情况的报告情况及当时天气、风向等气象状况。2)行政部环保巡查人员必须每两小时巡查一次厂界附近50米内空气气味情况;
3)各车间巡查人员不定时巡查规定内容,并记录各种违规环境因素及处理情况。
3)当班值班人员及时巡查记录公司内外各危害环境因素,及监查各单位的环保巡查情况;各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常巡查,并记录当天发生的危害环境因素。
5、环保巡查发现异常情况的报告流程及处置措施。
1)环保部专职巡查人员报告流程及处置措施。
①在厂区外主马路闻到恶臭味后,立即报告环保部管理人员,并通告相关车间班长和环保部管理人员。如恶臭味较重,立即通知车间全面检查,再向安环部和生产部管理人员(或值班干部)报告决定是否需要停产。
②在厂区内或废气排空管取样口闻到恶臭味后,立即通告相关车间班长和环保部管理人员。并向安环部、生产部管理人员(或值班干部)报告。
③发现其它一般环境危害因素,通告相关车间环保巡查人员和操作人员。如是重大环境危害因素,即报告安环部和生产部管理人员(或值班干部)。
2)环保车间“三废”管理操作工报告流程及处置措施。①在排空管取样口闻到恶臭味,判断原因和发生源后,应即向相关车间班长或车间专职环保巡查人员通报,同时马上采取应急措施;15分钟后还不能解决问题,立即向环保部管理人员或值班干部报告。
②发现雨水管水呈酸碱性、有颜色或油污后,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查找原因,通告相关车间班长或车间环保巡查人员,并及时请示环保部管理人员的处理办法。
③发现其它环境危害因素,及时报告环保部管理人员。3)车间环保巡查人员报告流程及处置措施。
①本车间带有恶臭味的设备检修、设备泄露等必须及时通知环保部门。
②车间少量物料泄漏到雨水管,应立即报告环保部。
③车间发生安全或环保事故应立即报告车间、生产部、环保部。
④车间其它环境危害因素,要立即报告当班班长、车间主任或值班干部。
4)保安巡查有恶臭味,立刻通知环保部专职巡查人员或值班干部。
5)发生安全和环保事故时,立即按公司事故应急预案程序处理。
6)环保部有权根据现场情况直接命令车间减产或停产;环保部对环保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
为提高上市公司环境责任意识,激励他们更好地履行环境责任,2013年11月,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团中央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化工大学低碳经济研究中心研制的首届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评价报告发布。该报告对617家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评价和打分,包括环境管理、环保意识、环境绩效和环保实践等信息。其中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环境信息披露综合排名前20位的上市公司见表1和表2。这40家上市公司覆盖了火电、钢铁、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制药、金融、交通运输、电子通讯等行业,其环境信息披露情况可以代表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通过对这40家上市公司2012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和环境报告书中有关环境信息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和推广其环境信息披露经验,弥补和改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规范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40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基本状况
(一)环境信息披露载体40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载体形式多样,80%的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环境责任信息,15%的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只有中国石化和青岛海尔两家公司以独立环境报告书作为载体系统地披露环境信息。大多数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开辟环境专栏或独立章节集中披露环境信息,专栏和章节的名称也各不相同。例如奇正藏药、中兴通讯、保利地产分别单设“环境友好篇”、“环境保护篇”“环境责任篇”集中披露环境信息,复星医药、广州发展、中国石油等少数公司将环境信息与安全生产、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其他信息融合披露;而宝钢股份将环境信息散落在报告各个章节中。
(二)环境信息披露篇幅以披露环境相关信息的页数占报告载体总页数的比例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篇幅进行大致统计,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详略不一。表3可以看出,75%的上市公司披露篇幅比例在10%以上,说明上市公司比较重视披露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第一、二产业的生产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较之第三产业相对明显,因此第一、二产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篇幅高于第三产业。当然,环境信息披露的篇幅受报告总篇幅和披露方式的影响较大,比如中国远洋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非常详细, 环境信息的披露内容也很全面,由于披露方式很精炼,与那些大量使用照片的公司相比,篇幅比例较低,但是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较高。
(三)环境信息披露内容根据上市公司普遍披露的项目来看,这40家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在环境管理状况披露中,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和环境管理体制的披露比例分别占85%和65%。产业披露差距较大的项目是管理结构、认证、环保教育与培训、环境监测及评价和环境应急预案。在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及绩效披露中,资源消耗及削减措施、能源消耗及节能、污染排放及治理、回收再利用是95%以上的公司普遍披露的项目。由于产业的不同,资源、能源和污染物来源等存在明显的差异。 平均近七成的公司信息披露会涉及部分环境会计信息,但是信息并不完整且较为零散。一、二、三产业均较少披露环境应急预案、环保文化、危险物品管理、绿色采购和物流以及环境风险控制,而物质流分析和碳足迹管理的披露更是少之又少。看来,这些内容在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中容易被忽略,也是需要加强的内容。
(四)环境信息披露方式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文字叙述式,图表表格式和案例照片式。40家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信息都存在较大篇幅的文字叙述。 52.5%的公司根据环境信息的内容和性质使用多种披露方式,充分发挥各个方式的优点,例如中国石化、青岛海尔。 32%的公司善于采用完整案例的方式并附上相关照片作为记叙内容的支撑,例如中国中冶、金隅股份。15%的公司采用制作表格和图形的方式使得环境信息更加集中和易于理解,比如环旭电子、中信银行。相比较而言,第一、二产业更倾向于利用图表方式披露环境信息,而第三产业比较注重文字叙述的方式。
(五)报告编制依据40家上市公司的报告没有统一的编制依据,各个公司根据上市需要、行业监管要求以及自身的特点选择编制依据。其中主要遵循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国际标准《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国资委的 《关于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国资委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上交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和《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以及深交所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除此之外还有联合国全球契约、财政部、银监会、社科院、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自己的管理办法等。80%的公司披露了报告的编制依据,每家公司均涉及多个编制依据。由表4可以看出, 上市公司编制报告普遍遵循国际准则要求和我国监管机构的要求,更多向国际标准靠拢,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目的选择编制依据,因此公司之间的编制依据存在较大的不同,这也正是环境信息披露差距的根源所在。
三、40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与亮点
(一)定期发布独立环境报告,系统反映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独立的环境报告有利于信息使用者集中、全面、系统地了解公司的环境活动和环境绩效等信息。独立的环境报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公司在编制独立环境报告时,不仅需要构建环境管理体系,而且需要有效地识别、提炼、分离、计量和记录环境信息。中国石化和青岛海尔在编制和发布独立环境报告方面做出了表率。中国石化每年不仅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主要环境信息,还定期发布独立的环境报告书,详细披露公司环境活动的全过程。青岛海尔连续8年主动以环境报告书的形式向公众披露公司的环境信息,发布的信息内容符合国际环境绩效的有关指标,被树立为上市公司披露的典范。尤其是其2012年的环境报告书以充实的数据图表和稳重大气的设计风格,全面地展示了青岛海尔生态文明的企业风貌,着力体现了其履行社会责任所开展的亮点工作。
(二)加大量化信息的比重,提高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将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信息从各个环保措施中汇总起来集中反映,普遍提高量化信息的比重,为公司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作出有力的支撑和证明,从而提高环境信息的可比性和客观性。其中值得学习的是复星医药节能降耗措施及成效一览表,该表披露各个生产成员企业的各项节能措施和节约能耗量以及节省的金额和该金额占工业产值的百分比。这种披露方法有效地将每个成员的环保措施,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信息统一在一张表格中,各项信息一一对应,公司每年连续使用这种披露方式,可以增强环境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环旭电子使用表格的形式披露了较多的定量信息,其中包括绿色管理体系导入时程,环保支出和环保效益的具体项目和各项金额,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排放量,能源类别和使用率,各个厂区的节电措施、节电度数以及废弃物类别和增减率等。定量信息的披露代替文字描述,使得环境信息更具有说服力。
(三)注重环境风险的监控和披露,实现环境风险管理常态化和公开化环境事故和环境污染可能影响企业盈利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甚至对公司造成灭顶之灾。公司要认识到环境风险无处不在,运用多种技术有效管理环境风险。40家上市公司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化的环境风险应急体系和兴业银行的环境风险监测和控制。中国石化首先从全局出发制定总体的应急预案,再分别针对工业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方面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最后由直属企业,监管单位和基层单位制定各个风险的应急处理预案。兴业银行对环境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披露比较全面,其中涉及对环境风险的识别、分类、评估、控制、监测、信息管理与披露、绩效评价等全部环节。
(四)引入物质流分析和碳足迹管理,注重对环境信息进行深层次解析部分公司除了反映直接环境信息外,还注重对环境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物质流分析是在了解物质消耗现状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环境负荷。 例如青岛海尔通过做物质流分析图的方式,披露公司生产环节和服务区活动环节中主要能源和资源的输入数据以及向外界环境排放的输出数据。在把握物质消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办公等措施,降低各环节的环境负荷。碳足迹管理是从材料、制造、 使用、运输和回收等环节计算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定期管控并提供碳资讯,定期开展碳足迹盘查,从而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例如中国远洋利用生命周期法对船舶的制造、运输和处置三个阶段进行碳足迹管理,计算整个生命周期内不同环节和不同时期的碳排放量,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船舶碳排放对环境的危害。
(五)形式多样化,富有可读性和吸引力40家上市公司普遍采用图文并茂、典型示例和数据并举的方式披露环保实践、环境绩效等信息,披露的环境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中中国建筑、中国石化、青岛海尔等公司的报告不仅排版设计新颖、色彩搭配鲜而且语言平实、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结合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使得环境信息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目的除了满足多方对公司环境信息的需求之外,他们更愿意借助这个公开信息披露平台宣传公司的环保事迹,树立绿色环保的形象,甚至将环保变成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公司价值。
(六)重视第三方鉴证,提高环境信息的可靠性不管是聘请鉴证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对环境信息进行第三方鉴证,还是通过公司内部审计核查来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40%的公司已经做到提供各种鉴证报告,以提高环境信息的可靠性。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对氯气化工的社会责任报告出具了企业责任报告书面评价意见;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国平安出具了企业社会责任独立鉴证报告,对鉴证的范围、双方的责任、鉴证工作的基础、实施的鉴证程序、鉴证工作的局限性、保证水平,鉴证结论、 独立性说明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四、40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信息过于简单和空泛,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环境信息的描述过于简单和空泛,更多的是愿景和展望式的描述,缺少有针对性的详细措施和数据支持。比如中金岭南环境绩效信息披露中提到“2012年,公司通过加大污染防治与减排的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污染防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其中资金投入金额和使用方向,污染防治措施和效果没有详细的案例和数据支持。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披露,环境信息使用者完全无从了解和证实公司是否达标,对其各项决策难以起到有效作用。
(二)定量信息披露不足且形式零散,缺少综合环境信息的汇总和评价环境信息中综合能耗,污染排放量,环境会计信息等基本定量信息的披露仍然不够充分或披露较为零散不成体系。这些关键信息经常散落于文字叙述之中,而且通常是总结性的信息,缺少对定量信息的分解和剖析。比如中国中冶、金隅股份、保利地产是以案例的形式披露了部分环保项目的环境绩效,而且定量信息散落在各个案例之中,缺少站在公司整体的角度披露综合环境信息。再比如海印股份仅仅披露了废水达标和循环使用率, 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的定量信息披露。
(三)宣传色彩过于浓重,必要环境信息披露不足部分公司倾向于将大量环保获奖和评优项目的各类证书的照片粘贴上去,而不注重计量和披露这些活动和项目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有些公司大篇幅的笼统披露实践事例和进行产品宣传,对最应该披露的各种污染排放和综合能耗却只字不提。比如长江电力在内部环境管理提出要加强各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进行能源消耗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和节能效益分析,该计量管理方法让人耳目一新,但是搜索全报告并没有详细的内容介绍和操作过程。
(四)披露具有较大随意性,缺乏可比性由于缺乏统一的编制依据,公司选择参照标准时就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在选择披露内容、指标体系、披露方式等也较为随意。 以40家公司中的银行为例,见表5。以下6家虽均为银行业, 环境信息披露的依据却不尽相同。即使6家银行全部选择 《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作为依据,但是在GRI索引的指标选择上,只有EN6(提供具有能源效益或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产品及服务的计划及其成效)、EN7 (减少间接能源消耗的计划及其成效)和EN18(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及其成效) 这三个指标是6家银行共同披露的内容,除此之外,每家银行选择的指标多少不等,即使选择同一个指标, 披露的内容详略不一,方式各异,缺乏横向之间的比较。
(五)缺乏统一的第三方验证,信息真实性难以有效保证这4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16家公司的报告经过独立第三方验证并出具审验报告。60%的公司报告真实性无法核实。由表6可以看出,经过审验的报告较少,独立第三方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审验的标准、范围、程序甚至出具审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也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第三方验证不统一,环境信息使用者难免会对鉴证主体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产生怀疑,最终会降低报告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五、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改进方向
(一)制定统一编制指南,编制独立环境报告书鉴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关注度逐渐加大,我国环保部、证监会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尽快根据现有国际上普遍认可的 《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和《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 并结合我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银监会等多方主体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要求,制定统一具有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环境报告指标体系和编制指南。统一规定环境报告的框架和内容,将环境信息披露内容分类为基本内容和可选内容,规范公司披露行为的同时又给予一定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将散落在年报、 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所有环境相关信息分离出来,使用独立环境报告书的形式随年报一起定期发布公司的环境信息。
(二)统一规定鉴证机构和规范第三方鉴证,确保报告可靠性政府可以规定仍然由会计师事务所以《国际鉴证业务第3000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为基础,对公司独立环境报告进行第三方鉴证并出具独立有限鉴证报告,统一规定报告的内容、版式、各方责任等。如果出于对会计事务所资质的考虑,也可以由国家专门环保机构或组织在从事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对环境报告做第三方鉴证,对环境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等问题进行把关,对于不实报告、过分夸张的报告和不符合编制规定的报告,责令公司修改或重新编制,否则给予一定的处罚。
(三)注重对环境信息分析和评价,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层次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的披露不再仅仅局限于识别和确认层面,同时注重对环境信息进行多方位的对比和衡量,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和总结,便于环境信息使用者进一步分析和决策。因此,有必要对数据信息进行三年以上的比较,从而清晰显示环境绩效。同时将环境管理信息、环境风险的监测和控制、物质流分析、碳足迹管理等较高层次的环境信息引入公司基本环境信息披露体系之中,对环境信息做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四)加大定量信息比重,提高信息披露客观性上市公司在披露环境管理信息可以较多使用文字描述外,尽量将其他环境信息转化为量化信息进行反映。使用图表的形式集中披露公司综合环境绩效信息,也可以利用完整案例对公司的典型环保实践进行详细的介绍。注重披露环境会计、综合能耗,污染排放等基本定量信息,并设计易于理解且操作性强的图表来列示这些内容。通过采用数据并举的方式,不仅可以作为有效的论据支撑,而且便于纵横向之间的比较。
(五)构建公司环保文化,全面提高环保战略意识公司环保文化的培育催生员工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推动文化力向生产力的转变。将环境保护理念提升到公司战略层面,注重从理念到行动的全过程环保文化培育,不断健全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环境保护宣传培训,明确全员环保职责,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环保业务素质。 将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的绿色低碳行为贯穿在生产、生活和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全面提高公司环保战略意识。在信息披露方面,可以将公司散落在各个地方的环保理念、环保方针、环保战略、环境价值观、环保责任、环保培训和教育等内容统一纳入到环保文化的披露中。鼓励公司披露关于提高环保意识的措施及效果,促进公司真正自觉地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提高公司的环保战略意识。
摘要:2013年11月,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和北京化工大学低碳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首届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评价报告。本文通过对报告中三大产业评分较高的40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载体、篇幅、内容、方式、依据五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和亮点,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信息披露过于空泛、零散和随意,定量信息披露不足,缺乏独立第三方鉴证等。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
利乐公司的2020环境目标
说到利乐公司,业内同行通常这样定义——“全球领先的食品加工和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定义为“著名的印刷包装公司”。从前者来看,透露了几个重要的信息:一是领先,二是食品加工,三是解决方案。
“领先”,我们可以理解为创新;“食品加工”是利乐公司的市场着眼点,即“液态食品包装”,抓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市场态势;“解决方案”就更好理解了,古人云“人欲利己先利与人”,先帮助别人把问题解决了,让别人“发财”,自己才有利可图。综合这三点来看,利乐公司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技术。
再来看一下利乐公司制定的“2020环境目标”:第一,可持续产品的研发;第二,减碳(利乐公司承诺不论业务如何增长,力争将2020年全价值链的碳排放量控制在2010年的水平);第三,利乐包的回收。可见,利乐公司在圈定市场(液态食品包装)的同时,也给技术研发布置了一个大的作业题,旨在通过技术研发引导行业发展,实现减碳目的,体现公司品牌战略的价值。
无菌包印刷企业的思考
作为无菌包印刷企业,应向利乐公司学习,瞄准市场,再进行技术研发,同时配套以服务为导向的销售政策。
销售部门是印刷企业的关键部门,而销售部门的掌门人——销售总监更是关键角色,他的关键能力在于“市场规划”。因此,销售部门的整体使命是分析市场动态、建立销售渠道、展现企业文化、构建企业品牌,用品牌赢市场,用实力得民心。
管好企业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管好企业的生产,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最佳质量的产品,其中最关键的是技术研发的力度和技术转换为经济效益的速度。可见,技术研发能力是企业实力的综合体现。
【环境公司简介】推荐阅读:
环境公司计划06-05
公司环境安全应急预案09-19
公司内部环境的分析11-17
公司环境卫生评比方案09-28
宝洁公司内部环境分析02-12
公司环境保护应急预案04-27
宝洁公司外部环境分析05-01
某公司环境保护暂行规定10-19
公司环境管理规章制度01-02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论文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