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的名言名句
2)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父母的优美语句。关爱父母,使我们的责任。
3) 俗话说,父是天,母是地。是啊!是你们给我们充足的营养;是你们给我们充足水分;是你们给我们充足的阳光;给我们充足的氧气。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父母。
4)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生一世牢记父母的恩情,愿普天下的孩子爱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朋友们让我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么。
5) 康乃馨的芬芳为母亲温馨的绽放,花的美丽如母亲般慈祥的笑脸,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心房,携带一束鲜花来到您的身旁,花儿浓缩了我对您的祝福,绿叶饱含着对根的情义。
6) 多想永远依在您的怀里,不想走出您的手心,可是,鸟儿有了翅膀,就会有想要飞的欲望,我不断的想飞,然而飞不出的是您深深的牵挂,无论我走到哪里,您永远都是我心灵的港湾。感恩父母的优美语句。
7) 感恩每一位父母,用我们的爱回报他们无私的奉献,用我们的心抚平他们心中的痛楚;感恩每一位老师,用我们的情报答他们无量的教诲,用我们的成绩来换取他们欣慰的一笑;感恩给予我们关爱的人;感恩美丽的大自然;感恩美好的全世界。虽然我并不懂得什么大恩大德,但我知道对每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这样,上苍会安排更多的幸福伴我同行。
8)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9) 我们感恩父母,父母生我养我,我们感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一盏明灯,领导着全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感恩应该发自内心,发自对内心对敬孝的新诠释,来自内心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出自对党的由衷感恩。
(一) 提高认识, 明确重要性
学生对背诵的抵制情绪大, 大多数学生是谈背诵而头痛。在他们看来, 花费几节课时间去背诵一首古诗词或一篇古文, 远没有做一道数学题、记几个英语单词见效快, 来得实在。背诵课文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可是考试又不考书上的, 即使考到了也不过就3~5分, 不要也没多大关系。我们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诵读默写的显性意义和隐形意义。从表面看只有5~8分, 但在诵读的过程中对于文言词汇、词类活用、句式等积累都有益, 从而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进而有利于古文阅读和诗歌鉴赏。记得准, 写得对, 也可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意志力和细致认真的学习态度。历史和实践证明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行之有效的途径。以默写检测和引导积累应是命题者的真意。
(二) 注意考点, 引导积累
不少学生时间花了, 也能背诵下来, 但考试失分不少。究其原因, 对考点理解不到位, 一旦落实到个别字句时, 往往不是写不出来就是写成了错别字, 或者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 因记忆模糊而导致失分。因此, 应该明确在文言文默写中容易考查的易错字。
1. 生僻难写字
“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 平时要勤于动笔, 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如: (1) , 秋水共长天一色; (2) , 形影相吊。
以上二题的答案为:“落霞与孤鹜齐飞”“茕茕孑立”。其中“鹜”“茕”就是生僻字, 比较难写, 学生往往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
2. 同音异形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 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 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 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 能够既知其形, 更知其义。
如: (1) 山重水复疑无路, ; (2) 可怜身上衣正单, 。
以上二题答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忧炭贱愿天寒”, 其中“暗”“愿”容易与同音字“岸”“怨”混淆。其实这二组同音的意义根本不同, 只要联系语境, 就可以区别开来。
3. 异形同义字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 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如: (1) 出师未捷身先死, ;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以上二题答案是:“长使英雄泪满襟”“三顾频烦天下计”, 其中“长”“烦”容易与音近字“常”“繁”混淆。
4. 形近异义字
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 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近, 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 因此在答题时更应予以注意。
如: (1) 众口铄金, ; (2)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上答案为“积毁销骨”“无边落木萧萧下”。其中“销”容易写成形近的“消”, “萧”容易写成形近的“箫”。
5. 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 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 也正是这个原因, 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 不求甚解, 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 白白丢掉了分数,
如: (1)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以上两句, 稍不注意, 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把“春色满园”写错为“满园春色”;把“肠断处”错写为“断肠处”。
6. 句中容易忘写虚词
如“夫”, 是由于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
除了以上几种错误类型外, 还有缺笔少画、书写无法辨认等。平时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忆或训练这些易错字, 注意书写学生的失分率自然就降到最低。
二、注意复习时间安排
高三复习时间紧, 应抓住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范围与顺序。先以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为先, 之后扩展到选修乃至课外;先诗歌后散文;先短后长;先易后难。让学生明确复习范围和重点, 引导合理安排顺序, 容易有所收获, 培养成就感, 增强自觉性, 注重平时复习。心理学实验证明, 分散复习要比集中复习效果好, 名句名篇的复习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 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
第一轮:9~12月在早自习安排读背任务 (也可学生自行安排任务) , 并在课堂上即时抽背以达到检测目的。这阶段是要求扎扎实实地落实所有读背篇目, 对学生的检查反馈要及时。对学生的抽查, 面要广。
第二轮:3~4月以默写为主, 要求学生自备一个默写本, 对背诵的课文自行默写。在默写后, 自行用红笔批改。每晚一篇。老师可视情况对于较长的古文或容易错的文章要求重复默写。反复的默写使学生对自己容易写错的字有一个强化认识。老师一定要检查督促, 否则容易流于形式。
第三轮:5~6月, 查漏补缺阶段。以学生自由背诵为主, 以老师出题测试为辅。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特别强调书写规范。
三、备考注意
1.按题目要求答题。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答, 不要多答也不要少答, 如让任选两题, 就选确保得分的题。
2.备考复习时, 一定要既动脑又动手, 避免书写上的错误。
3.答题时, 可以凭借语句的内容和形式, 推断所填的名句。如试题已经给了“不能成方圆”, 让填出上句, 到底是“无规矩”, 还是“不以规矩”呢, 这就要根据下句的“不能”进行推断, 古人行文, 很注意讲究对仗, 因此可确定应填“不以规矩”。
4.在答题时, 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 应选有把握地写, 如果实在不会写, 就要果断放弃, 不要想当然地瞎碰, 那样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因为凭空不可能写出和原句一样的句子来。
1. ,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4. 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5.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 。(司马迁《屈原列传》)
6. , ,能无怨乎?(司马迁《屈原列传》)
7. ,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8.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9.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0.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 , 。(李密《陈情表》)
11.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2. ,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 ;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13.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14. 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15.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16.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17.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18.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 。(苏洵《六国论》)
19.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 。(苏洵《六国论》)
20. ,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1.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
22. 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23.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24. , 。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卫风·氓》
25.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曹操《短歌行》)
26.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
27. 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8. 千岩万转路不定, 。 , 。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9.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李白《蜀道难》)
30.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1.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3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3. ,山顶千门次第开。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34.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5.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6.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37.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 ,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38.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9. 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0. 杜郎俊赏, 。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41. 日月忽其不淹兮,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42. 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二、情境默写题
1. 文人多借用秦统一六国而由盛转衰、六国兵多将强而“从散约败”的历史来讽谏当朝统治者。《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阿房宫赋》中也曾总结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诚恳告诫当权者们:“ 。”
2. 诗言志,古诗人常常在诗文中抒情言志述理。《将进酒》中最能表现李白高贵人格的诗句是:“ ,但愿长醉不复醒。”《师说》中阐明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琵琶行》中感叹人生际遇的主旨句是: “ , 。”
3. 作为一种常见动物,“鸟”在古诗文中有多种情感表现。《归园田居》中有:“ ,池鱼思故渊”,用鸟表现作者的归隐之志。《陈情表》中有“ , 愿乞终养”,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一片孝心。曹操的《短歌行》中用鸟的徘徊无枝可栖来表现自己对人才的渴慕:“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李白在《蜀道难》中借飞鸟言蜀道的高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然后又借飞鸟烘托蜀道的悲凉气氛:“但见悲鸟号古木, 。 ,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杜甫在《蜀相》中借鸟烘托了武侯祠的凄凉萧瑟的氛围:“映阶碧草自春色,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借鸿雁表达自己孤独悲凉的心境:“雁过也, , 。”
4. “愁”本无形,但在古诗人笔下却往往变得具体形象,有了质感、长度和重量。李煜在《虞美人》中将愁比作了绵绵无尽的流水,写出了愁的深度和广度“ , ”;李白在《将进酒》中道出了愁之绵长“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道出了愁的难以言尽“ , ?”
5. 长江时而奔涌,时而平静,变幻多姿。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长江气势磅礴:“乱石穿空, , 。”《赤壁赋》中的长江平和恬静:“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杜甫笔下的长江与星空相接:“星垂平野阔, 。”
6. 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由停歇到激越的句子是:“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洞箫声“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唐朝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将箜篌声化为了神话传说:“ ,石破天惊逗秋雨。 ,老鱼跳波瘦蛟舞。”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7. 诗人常常借古人之事来抒发个人之怀。唐朝诗人杜甫在《蜀相》中概括诸葛亮的英雄业绩:“ ,两朝开济老臣心。”北宋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仰慕周瑜的英姿勃发:“ , ,雄姿英发。”陆游在《书愤》借檀道济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塞上长城空自许,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廉颇抒发自己的烈士暮年之志:“凭谁问: , ?”
8. 行事贵有志,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这样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志向:“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借记游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行事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荀子在《劝学》中以千里马为喻,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9. 文人写景注重营造意境。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光恬适和平:“ ,桃李罗堂前。 , 。狗吠深巷中, 。”唐诗人王勃描写滕王阁景色明丽、水天相接:“ ,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牧描写阿房宫迷离优美:“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甫描写武侯祠景色萧瑟凄凉:“ , 。”苏轼写赤壁景象壮阔雄浑:“ , ,卷起千堆雪。”
10. 睹自然风物的变化,容易触发文人的人生感慨。李白面对滔滔黄河生发了人生易逝的悲叹“ ,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面对落叶纷飞感叹“ ,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面对浩浩长江,生发了人生苦短、自我渺小的感慨“寄蜉蝣于天地, ”。
11. 物是人非、今昔对比总能引起人的感怀,李煜有“ ,只是朱颜改”之痛,姜夔有“过春风十里, ”之叹,辛弃疾有“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之感。
三、文学常识填空。
1. 《阿Q正传》出自鲁迅的小说集《 》。
2. 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墙上的斑点》是 小说的代表作品。
3. 《等待戈多》是法国荒诞派戏剧作家 的作品。
4.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被誉为拉丁美洲 文学的杰出代表。
5. 李白和 是唐朝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座高峰。
6. 奥楚蔑洛夫和别里科夫是 国 主义作家契诃夫的创作的人物形象,他们分别出自《变色龙》和《 》。
7. 《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 的作品。
8. 《陈奂生上城》是 的作品,反映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
9. 林黛玉、鲁智深、马谡、沙僧分别出自《红楼梦》《 》《 》《西游记》四部古典名著,它们的作者分别是曹雪芹, , , 。
10. 冯梦龙,编写了《喻世明言》、 和《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后人简称为“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
11. 《灯下漫笔》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 》。
12.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作家 的作品。
13. 《道士塔》是 先生的文化散文。
14. 现代散文家郁达夫的《 》描写了北平秋天的清、静、悲凉。
15. 鲁迅先生在《 》一文里揭示了段祺瑞政府对学生的虐杀,并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意义和教训。
16. 词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分,《雨霖铃》的作者柳永是 代表人物,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 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17. 《米洛斯的维纳斯》和《花未眠》分别是日本散文家 和 的作品。
18. 《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运动领袖
的作品,《我的呼吁》是 的作品。
19.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 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 创作的青春生命的绝唱,他的四大悲剧是《 》《 》《 》《 》。
20.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诗歌《 》以草莓的意象象征了我们追求的美好事物。
21. 老舍因话剧《龙须沟》而获得“ ”
的称号,其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话剧是结构独特被成为“图卷戏”的《 》。
22. 元曲的本色派代表是《窦娥冤》的作者 ,文采派的代表是《 》的作者王实甫。
23. 陈鸿的《长恨歌传》和李朝威的《 》都是比较成熟的唐代传奇。
24. 清代孔尚任的《 》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戏曲。
言名句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学科的知识点,主要是对初中三年各学科知识点的梳理和细化,帮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答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初中作文素材:关于感恩父母的名言名句》,仅供参考!
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释义: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
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释义:父子之间要相亲相爱,君臣之间要有适当规则,夫妇之间要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要有尊卑秩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
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释义:父母是我们的精神支柱。父是天、母是地,天地风调雨顺,万物滋生。我们孝顺父母,父母喜至心生,我们何忧?!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释义: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长辈;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所有人的孩子,做到这一点,统一天下就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那样容易。
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释义:君子有三乐,这三乐与治理天下没有关系。父母俱在,兄弟安好,一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得到天下的好学生,然后教育他们,三乐。
6、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释义:父母喜爱珍惜的,尊敬的人或物,我们也要以同样的心情对待之。
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释义:意思是说父母的生日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应该高兴,一方面应该害怕。害怕是因为父母又长了一岁。
8、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释义: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有立场,不可以没有是非黑白善恶美丑的辨别,就像命理和相貌是生就的一样,人也应该具有识别的能力。
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释义:孟子所列的五不孝中,有两件是从政为官者所不应该有的,一件是贪财,另一件是纵欲。不少贪官正因为贪财、纵欲,违法犯罪,不仅使自己身败名裂,而且使父母因此蒙受耻辱。他们身陷囹圄之时,每思及父母养育的恩德,就会痛哭流涕,悔不当初。
10、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释义:在父母亲等长辈面前侍候,言谈表情应当严肃恭敬,不能因为些小的琐事,而大声喊叫和呵斥。
11、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2、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2)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3)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林逋《省心录》
4)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5) 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6) 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7)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8)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9)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0) 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11)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2)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3) 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14)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15)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16)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17) 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18) 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19)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20) 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21)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2)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23) 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24) 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25) 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26)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7)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28)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9) 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2) 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阿瑟·米
3)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法)罗曼·罗兰
4) 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5)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英国
6)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7)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8)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9)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10)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1) 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钱大昕
12)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13)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
14) 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华兹华斯
15)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欧洲
16)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马克思
17) 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18) 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苏霍姆林斯基
19) 长幼有序。——孟子
20) 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21)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22)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23)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24) 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木村久一
1. 情景再现, 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并把我们养大, 付出了很多。我们应该通过教学, 让学生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小学品德教材中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有好几课, 如一年级《我从哪里来》《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 (苏教版, 下同) , 二年级《成长记录袋》。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 尽可能形象地再现父母养育孩子的情景。如:在教《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一课时, 我在课堂上展示了学生收集的小时候用过的物品, 出示部分学生的出生证明和现在的体检表, 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生活中的成长照片, 播放学生幼时生活片段录像 (家长为孩子过生日制作的) , 请妈妈代表讲孩子小时候的故事, 让学生再次感受父母对自己无私、温暖而又深沉的关爱, 重温自己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的情景, 让学生在家庭生活的甜蜜回忆中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
2. 以情动情, 激发感恩父母的情结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激情, 以情感人, 激发学生的感恩情结。
教学《父母的难处》时, 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课前, 让学生调查父母有哪些难处, 并思考这些难处中哪些与自己有关, 自己能为解决这些难处做些什么。课上, 我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用填表的形式分别从家庭经济、父母身体、工作压力等其他因素汇总父母的难处, 并剖析哪些难处是因为自己产生的。在剖析的过程中, 熟悉的画面不时地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 使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内心的冲动,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要为父母做些什么。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会渐渐认识到做让父母省心、放心、开心、称心、顺心的点滴小事就是感恩父母。
3. 以境激情, 萌发感恩父母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认为,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感知事物和认知事物往往离不开具体形象。若要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品德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创设有人有事、有情有景的特定情境, 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角色转变为现在的主动角色, 从而设身处地地感受情境、感悟情感、领悟事理,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的生动性、具体性、形象性, 进而以境激情、以情冶性。
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时, 我创设了一个“父母”为孩子辛苦操劳一天的特定情境, 让学生扮演“父母”, 身临其境体验“父母”一天是如此的辛苦。孩子在这一体验活动中, 感知父母一天的精力竟大部分花在了照顾孩子上, 付出了太多的辛苦, 从而萌发了要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的感恩意识, 在他们的心中已经萌发了感恩父母的意识。
4. 以活动为载体, 强化感恩父母的意识
实施感恩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 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所以创设特定情境, 萌发感恩意识后, 还必须通过实践活动, 强化感恩的意识, 并把这种感恩意识外显为感恩行动。教学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 从小事做起, 将感恩之情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譬如开展“每天为父母洗一次脚”“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感恩进家庭系列活动。接着趁热打铁,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感恩行为, 请家长代表到场发言, 夸夸孩子的感恩行为,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 从而强化感恩意识。
5. 以节日为依托, 内化感恩父母的意识
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 是一种多方面的、长期的教育。教材中蕴涵的感恩教育内容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就以与感恩父母有关的节日为依托, 开展主题活动, 强化感恩父母的意识。
在妇女节、母亲节期间, 我们在《爸爸妈妈, 我想对你说》的教学中适时插入谈话活动“我和妈妈”, 母子亲情活动“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等。谈话活动“我和妈妈”以“妈妈为我做了什么?我为妈妈做了什么?”为话题进行互动交流, 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 父母也需要孩子的爱。母子亲情活动“妈妈爱我我爱妈妈”中, 我们把妈妈代表邀请到班级, 讲述自己为孩子付出的感人故事, 震撼孩子的心灵, 内化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
总而言之, 培养感恩父母的意识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因素,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使学生知恩、报恩、施恩, 增强感恩意识, 对父母永怀感恩之心, 常做感恩之事。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 ,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3.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 不见复关, 。 既见复关,_________ 。(《诗经·氓》)
5. 士之耽兮,_________ ;_________ ,不可说也。(《诗经·氓》)
6. 淇水汤汤,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 。(《诗经·氓》)
7. 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8. 涉江采芙蓉,_________ 。_________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9. 青青子衿,_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_________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10. 明明如月,_________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_________ 。_________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11. 月明星稀,_________ ,_________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_________ 。_________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12. 羁鸟恋旧林,_________ 。 开荒南野际,_________ 。榆柳荫后檐,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13.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 。 户庭无尘杂,_________ 。 (陶渊明《归园田居》)
14.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 ,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 ,_________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15.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 ;或因寄所托,_________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16.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_________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_________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
17.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18. 歌曰:“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 。其声呜呜然,_________ ,_________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19. 客曰:“‘月明星稀,_________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 ,_________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 ,旌旗蔽空,_________ ,横槊赋诗,______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0.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 。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 。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1.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_________ ;盈虚者如彼,_________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22.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 ……故不积跬步,_________ 。(《荀子·劝学》)
23. 蚓无爪之利,_________ ,上食埃土,_________ ,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4._________ ,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5.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 。青泥何盘盘,_________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 ,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6. 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7. 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____ ,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28.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nlc202309020758
29.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30.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_________ ,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31. 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 。_________ ,帘卷西风,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32._________ ,无失其时,_________ 。百亩之田,_________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________ ,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 。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3.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 (陶渊明 《 桃花源记》)
34. 燎沉香,_________。鸟雀呼晴,_________……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35.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36._________ ,风飘飘而吹衣……悦亲戚之情话,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7.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_________ ,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8._________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_________ 。(杜甫《春望》)
39._________ ,初为《霓裳》后《六幺》……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0._________ ,_________ ,转而攻秦。斩木为兵,_________ ,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
41. 外无期功强劲之亲,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形影相吊……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_________________ ……过蒙拔擢,_________ ,岂敢盘桓,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42.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43. 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________ ,春水碧于天,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
44. 垆边人似月,_________ 。未老莫还乡,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
45. 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洞天石扉,_________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6. 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47.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 ,浮光跃金,_________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近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
48. 山寺钟鸣昼已昏,__________________ ……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9.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50.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51.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2.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贾谊《过秦论》)
53.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4.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55. 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___________。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向来之烟霞……__________________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6.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__ 。有志矣,__________________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_________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7. 重湖叠巘清嘉。_________ ,_________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_________ 。
58. 今两虎共斗,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nlc202309020758
59.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_________ ,_________ ,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60._________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_________ ,归去,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61. 夫天地者,_________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 ?古人秉烛夜游,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________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62. 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 。群季俊秀,_________;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 。不有佳咏,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63.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_________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64.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 ,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65. 青泥何盘盘,_________ 。_________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66.__________________ ,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67.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 ,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_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8.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 ,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__________________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69. 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______ 。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 )
70.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 。故国神游,_________ ,早生华发。_________ ,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71. 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 ……披秀闼,俯雕甍,_________ ,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72. 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 ;舸舰弥津,__________________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 ; 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73. 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_。登白薠兮骋望,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74.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 。惟江上之清风,_________ ,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__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75.__________________,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无悔矣,_________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根据下面的语境,填写出相应的名言名句。
1. 前人评杜甫《登岳阳楼》说:“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 ,_________ 。”
2. 联想是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的形式多种多样。“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_________ ”, 这是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的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 ”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
3. “月亮”在古诗词中已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 在诗人笔下它还是一种情感载体。 如曹操的“__________________ ,乌鹊南飞”借月表达对人才的渴望;白居易的“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 ”,借月表达内心的凄哀; 苏轼的“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借月写出旷达中透出的无奈心绪。
4. 胸襟宽广的人时时心系百姓的疾苦,屈原在《离骚》开头就写道:“_________ ,_________ ”。
5. 抛开功利思想,为人处世才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才可能达到庄周在《逍遥游》中所设想的境界: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6. 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诫我们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不要奢求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7. 陶渊明《归园田居》使用比兴手法写出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乡村的对偶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 《出师表》中使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nlc202309020758
9. 《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可现实中却有一些这样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实在令人痛心。其实古人早就意识到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比如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就这样写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0.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周邦彦在《苏幕遮·燎沉香》一词中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12. 古诗文中“水”的意象无处不在,它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_________ ”。
13. 美是到处都有的,关键看我们是否有发现美的眼睛,隐逸诗人陶渊明就能发现隐藏在乡间野地的自然之美:如“_________ ,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
14. 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不见复关,_________ ”, 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 ”,“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_________ ”。
15. 长江水系漫长,水域宽阔,水流舒缓,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譬如,苏东坡在赤壁下把酒对歌,赏“白露横江,_________ ”的清美,发出了“_________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的幽叹;白居易登临浔阳江头,抒写了一个“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的凄美故事;而杜甫呢,则在《登高》中用“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对长江之景作了另一种注解。
16. “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 ”,《登岳阳楼》中“_________ ,_________ ” 都形象地反映了他的老病孤独和身世之悲。
17. 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荀子. 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 ,_________ 。”然而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只要尽力了,也就没有什么后悔的了。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无悔矣”一样。
18.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 ,_________ ”的观点是相同的。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多用比兴手法,因而联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19. 古代诗文中,你能领略到祖国山水的壮美多姿。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 ”的雄奇;又如,苏轼《赤壁赋》中的“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 ”的开阔;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_________ ,_________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壮观。
20. 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前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 ,_________ 。”《李凭箜篌引》中的“_________ ,芙蓉泣露香兰笑”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三、文学常识填空。
1. 《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_________”为代称,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采用 、 、 表现手法。《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_________ 传统,被列为“五经”之一。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作品是_________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_________ 。
2.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 并称“史界两司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教材中《_________》《 》等均出于此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被 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 》(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_________ 》(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_________ 》(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