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读后感亲子共读(共10篇)
读《背影》有感
C395 谢湘
我的眼角依然闪着泪光,流转的时光,将褪色的过往映在我的心头。就如一部倒叙的电影,曾在幽幽暗暗中反反复复寻找一双温暖的大手。那双手扶起我的柔弱,待我急不可耐地拥入他的怀抱,面前却是遥不可及的渺茫。他的背影说:“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哪怕自己一个人。”稚嫩的心灵,似懂非懂;坚定的话语,耳熟能详。
合上书,朱自清父亲的背影还在心中荡漾。细细品味,父亲对朱自清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么浓厚。文中,朱自清多次描绘父亲的背影,那臃肿、蹒跚、艰难的、熟悉的背影,包含的是如此强烈的爱。作者到徐州奔丧,看着狼藉的家,想到去世的祖母,不禁簌簌流泪。而这时,他父亲却劝我道:“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其实父亲何尝不比儿子悲伤呢,他祸不单行,丧亲、失业等惨淡的事情并不能让他怨天尤人,他一如既往爱护儿子。其实他可以让别人送儿子去火车站,可是因为放心不下,便亲自去送,即便是儿子已二十来岁,北京也来往过几次。其实他可以不去冒着生命危险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但因为爱,他还是做了。尽管步伐是多么地蹒跚,铁道是多么地危险,月台是多么地难爬。那肥胖或许令人发笑的背影,在爱的衬托下是多么地辛酸。那明明是那么难以完成的动作,在爱的掩藏下是那么轻松。犹如一把把锋刃刺穿他人的情感,连鼻尖都透露出淡淡的忧伤。离开时,父亲又是走得那么轻松,一句“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其实父亲的心中对儿子又何尝不是眷恋,何尝不是不舍呢,只是为了不让儿子伤心。“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令儿子悲酸而惆怅的背影,背影愈远但心愈近,儿子体会到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爱。
我的身边,也有那么一个背影。随着岁月天平的倾斜,时光沙漏的坠落,背影不像从前一样健壮,十几年的风雨下,多了几分沧桑。他牵我的手带我看过日出日落,告诉我要像夸父逐日一样,告诉我舞台下的光彩夺目需要千辛万苦的努力;他牵我的手闻过春日气息,告诉我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要做一个充满朝气富有活力的人;他牵我的手带我尝过花蜜的甜,草露的甘,告诉我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好……
那只是属于我的背影,在我生病时房外焦急来回踱步的背影;那是属于我的背影,在我贪图眼前成功沾沾自喜骂我、气愤无奈的背影;那是属于我的背影,在我深夜挑灯奋战关灯之后悄然离去的背影;那是属于我的背影,拿着我的高分试卷颤抖的身影……
我要拥抱他的背影,在我落寞无助时,是他给了我坚持的信念;我要拥抱他的背影,在我懵懂无知时,是他给了我深省的哲理;我要拥抱他的背影,在我百感交集时,是他给了我释怀的轻松;我要拥抱他的背影,在我伤心欲绝时,是他给了我依靠的肩膀。
读《背影》有感
谢湘家长
《背影》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所作,回忆发生在八年前,记录了父亲送儿子北上读书在车站告别的感人一幕。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在那悲凉的气氛中,通过父亲吃力地爬到对面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细微动作刻画,展现作为父亲对儿子的舐犊情深,使儿子极受感动,这印象铭刻心中,永生难忘。八年之后,作者已在清华任教,但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形象便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足见作者当时感受之深了。该文写作技巧是如何的出神入化,是如何的脍炙人口,早已有公论,在此不再赘述。让我读后心中久久难以平静的是那种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
很多事情,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有更深的体验及感触。作者与父亲这种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于我犹如感同身受!
记得我自读初中一年级起,便离家到镇内中学就读,学校离家大约五里路,由于当时乡下与城镇之间未开通公交,每次去学校总是由父亲骑自行车送我去。将要出门时,我总不敢直面母亲,“妈,我上学了……”话没讲完,瞥见母亲眼里已经满含了泪水,我就哽咽得再也说不出话来。好不容易到了学校,跟父亲说再见时,虽然他努力表现得很轻松的样子,鼓励我用心学习,但我还是极力避开他那慈爱的目光,生怕不争气的眼泪忍不住再次流淌下来。
这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源于少年的我对父母之爱的难以割舍!而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是如此的伟大而又无私,则是我已为人父之时。此时,才真切的感受到什么是“润了儿身,瘦了娘亲,长了儿身,老了双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可惜父亲已经老了,留下的只有永远难以磨灭的既熟识又陌生的背影!
小时家贫,母亲体弱多病,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像一头老牛拉破车一样,吃力地拉扯着我们一家六口人艰难度日。多少个漫长的黑夜,在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父亲独坐床沿,手中握着那管一尺多长早已摸得溜光的水烟筒,若有所思,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烟,我有时被烟熏醒,也不敢吱声,生怕惊扰了沉思的父亲,而父亲沉重的背影,却像铅块一样压在我幼小的心里让人喘不过气来。
经过时光沙漏日久经年的无情打磨,父亲亲切的音容笑貌渐渐在记忆中淡去,而那沉重的背影,却变得越来越清晰,从父亲身上发出淡淡的汗香和着那水烟的独有味道,常常在我脑中萦绕不去。
据妈妈说,《夏洛的网》好像是一本感人的书。妈妈的话不禁点燃了我阅读的心。要知道,我平时最喜欢看感人的书了,书中的人物的经历往往使我牵肠挂肚,泪流不止。
初看目录,我知道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头小猪和一只蜘蛛。“呵,我还以为是讲‘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呢。”妈妈听了,不禁哈哈大笑。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原来,《夏洛的网》讲的是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然而,一个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小猪威尔伯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就在威尔伯绝望时,看似渺小的蜘蛛夏洛却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们视为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可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我和妈妈不禁眼泪花花,多么重情谊、多么聪明的夏洛呀!自己已临近分娩,自己的身体本来就很虚弱,再加上织网上文字,就好比是雪上加霜。可它却为了救威尔伯,不惜牺牲任何代价。要是问我在本书中最佩服谁,我肯定会选择夏洛,不知妈妈是否和我有同样的感觉呢?
这时,妈妈开口了:“夏洛用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激起你我心中无尽的温情,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赞叹吗?”
亲子共读之感悟篇
这段时间和儿子一起阅读时,每每读完一本书,儿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感悟,现记录下来。
《洋葱头历险记》
我知道了,在一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物是主角,在这本书中洋葱头和小樱桃是主角。这本书就好像是好人与坏人之间的斗争,小樱桃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卧底。
《礼貌待人》
不要每次把自己当老大,也要听听别人的意见是什么。朋友之间不要互相吵架,互相闹矛盾,一定要分清是谁错了,错到了那里。
孙-小-满
哈玲卡说一个生活在孤儿院里的十二三岁的女孩,她性格孤僻,内心封闭,没有朋友。但她有两件东西陪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一件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另一件是她自己编写的警句集。哈玲卡有一个娄姨妈,是她唯一的惦记的亲人,她每周给娄姨妈写一封信,每个月去看娄姨妈一次,那是她最幸福最向往的事情了。学校组织募捐活动,哈玲卡募捐到的钱最多,所以得到了去城堡公园远足的宝贵机会。在这之前,她偶然的的一次打抱不平,结识了好朋友蕾娜特,并获得了尊重和友谊。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觉得,哈玲卡的内心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她有幻想,经常幻想和哈克贝利芬一起去划船,那种场景非常美好,这是她对美好友情的一种向往。我觉得,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亲情和友情,它们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哈玲卡虽然没有爸爸妈妈,但她的姨妈给了她安慰和爱,她的朋友给了她尊重和友谊,当然这也都是她自己的善良勇敢赢得的爱。而这两种爱,把她内心的冰雪融化了,最终,她变成了开朗的女孩。
生活中常有哈玲卡这样的人,大家要去帮助她爱她,她就会变得开朗乐观起来。
亲子共读《幸福来临时》
梁--冰
小满读完了《幸福来临时》,给我概述了一下,我才开始看,对于故事情节本身,感受不深,深深感动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里对一个无助小女孩心理的精准的掌握,那该是多么体贴入微的一种理解和同情。如何忍饥面对自己不可能抢到的最后的食物,如何在不可能战胜同伴面前保护自己,不惹麻烦:如何费尽心机保全自己少得可怜的财产,这些都是一个小女孩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里摸索出来的生存法则,然而面对刻薄的对手挺身而出维护弱势的同伴,一瞬间将自己置于一种最为不利的境地,这该是一种多么大勇气。哈玲卡的心理变化,让我感受到一个孩子成长中的犹豫、艰难、乐观以及蓬勃的不可阻挡的生命力。
莒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三班 张萌萌
在这一学期,我和爸爸妈妈共同阅读了许多课外书,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父与子》了。漫画《父与子》全集以一对父子为主角,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机智幽默的语言,勾勒出一对普通父子的日常生活,平凡中充满温情,简洁中蕴含着对人情世故的感叹……让我回味在故事动人的情节中,难以忘怀!
作者眼中的父子犹如一对年龄相仿的好朋友,儿子感兴趣的书,对于父亲来说,同样也可以津津乐道。父亲擅长的爱好,对于儿子来说,同样也喜爱无比……书中每一幅漫画都贴近我们的生活场景,让我感受到了父子之情无处不在,父子之爱就在身边!
书中以纯真的笔调,夸张的漫画,描绘了现代生活中儿子与父亲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既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又感受到了家中的浓浓深情,欢乐不已,感动不已。其中令我最为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意的故事名字叫:《都是因为爱》,故事主要讲了:有一次,儿子闹脾气,非让爸爸带上难看的黑帽子,并且自己骑到爸爸身上,甚至让爸爸在人山人海的大街,躬身地上,背他爬行,这些无理的要求,爸爸为了让儿子高兴,甘愿损失尊严。我想,行人从他们身上只能看到一个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不会注意父亲的行为吧!
再想想我的父亲,不也是因为爱,才对我严格的教诲,细心地指导吗?可我有时总是不领情,把爸爸的话当做耳边风,甚至有时会因为一点小事和爸爸吵架。此时,我对自己的行为愧疚万分,愧疚当时不该和爸爸因为学习闹别扭,愧疚自己没有听爸爸的话努力学习。我今后一定要改正,听家长的话,好好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爸爸对我浓浓的爱,也同时让我懂得了爸爸对我的批评教导都是爱我的表现,我要珍惜这份父子情!
《父与子》读书感悟和亲子共读心得
张萌萌的爸爸
这个学期,我和女儿共同阅读了许多书,但其中她最喜欢的就是《父与子》了。虽然这本书中只有图画,但女儿也总能看的津津乐道,她在快乐中收获了无限知识;在阅读中领悟了深刻道理。
这本书讲述了一对父子之间的故事,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有酸,又有甜,有苦,又有辣,虽然如此,但是他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尽管父亲有时会批评儿子,有时会打儿子,但是他对儿子深深的爱是无疑的。这位父亲也令我感动和敬佩,因为他可以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尊严,这也证明了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对父子间的父子情不禁让人感动不已。
父与子之间的爱,是纯洁的,是伟大的,是坚定的,是无私的;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句批评的语言,一个搞笑的故事……都能体现出来他们之间浓浓的深情,都能体现出来他们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看了父与子之间的故事,我静心思考,突然觉得我淡化了孩子读书方面的引导。对每个孩子来说,书本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想象。我们作为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领导孩子读书,让他们发现读书是一种有趣的,快乐的经历。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以养成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共同读书,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在书的世界里,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书让我们和孩子有了共同语言,在书海中遨游的孩子是快乐,健康,自立,博学的!
亲子共读读后感《四弟的绿庄园》
“爱,可以让人感到温暖,也可以让人迷失方向:爱,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但有时如果使用不当,也将会变成一种伤害。”这份感受源于我阅读完这本书之后,一时大脑里唯一的一句话。当一个孩子渴望自由,不喜欢大都市的枯燥生活,却对老家那块饱含芬芳气息的土地情有独钟的时候,可家长却以变幻无穷的方式阻拦,让孩子失去自己的憧憬,变的不像孩子,这样做,对吗?
四弟生活在上海繁华的大都市里。他唯唯诺诺,性情温顺。生活上总听从家人的摆布、指使。而四弟对事物有喜新厌旧的习惯。他总是玩了这个,丢了
那个。妈妈过分的望子成龙心态和家庭的约束使他变得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神气了。然而,这源自家庭对他的过度溺爱。其实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自身规律。身体如此,智力、心理也如此。孩子的喜爱、理想,父母不能给予一定的束缚。在农村,他随着爷爷的生活方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有了一番作为,开辟了自己的绿庄园,成了种瓜高手。这一些都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爷爷那种对生活热爱和乐观的心态却成了四弟追求的目标。
四弟的遭遇让我联想到了曾经读到过的一段小故事:一支蜡烛在孤独地流泪,风婆婆不愿看见蜡烛妹妹的生命就这样短暂地逝去。于是,她悄悄地靠近蜡烛妹妹,猛地一下把她熄灭了。顿时,整个房间一片昏暗,隐隐约约传来了蜡烛妹妹的抽噎声。风婆婆闻声望去,只见蜡烛正在默默哭泣,。“蜡烛妹妹,你为什么哭啊!”“因为你把我熄灭了。”风
婆婆越听越感到疑惑了,心想:我熄灭她是为她着想呀!难道还伤害了她?最终,蜡烛妹妹的一句话——“我生来就是为了照明,而你却让我停止了工作,这不是不让我尽职尽责吗。”解开了风婆婆心中的不解。
读《鲁滨孙漂游记》有感
何婧
《鲁滨孙漂游记》这本书是由英国作家笛福写的,记述了本书的主人公鲁滨逊?——克罗索的一生经历记历险。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鲁滨逊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靠坚强的毅力、勤奋劳动,战胜种种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当风暴和海啸把她卷入野岛。他没有自生自灭,反而使他变得更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他在那里开始寻找各种各样的生存方法,如,和还收作对,在山上打猎舞,把一个杂草丛生,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建起了“碉堡”,播种种子,种东西„„鲁滨孙这种坚强勇敢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去学习。谁拥有这种宝贵的精神,谁就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取得生活生活中的胜利。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自己在生活的际遇。当我遇到难做的数学题,总让爸爸和妈妈思考,然后跟我讲解做法。可是,有的题目只要我细心思考一下,就能想到解决的办法,为什就没有自己去解决总是依赖你父母,没有自己思考。我遇到一点儿小困难都不能自己克服,可鲁滨孙遇到了大麻烦,他也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只有经历风雨才能变彩虹,只辛勤耕耘才能有收获。我以后也会知难而进,像鲁宾逊那样有顽强的只能精神。
鲁滨逊那种坚强勇敢的精神,会像一盏指路灯,照亮着我的人生大道,一直注入在我的思想里„„
自立的精神漫谈
何婧家长
最近女儿推荐我读一下《鲁滨逊漂流记》,这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主人公鲁滨逊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如果一个人遭遇困境,而无人解救就必须学会乐观地去改变现状,而这需要像鲁滨逊那样有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遇到困难我们不能低头,而是要坚强的与命运作斗争,在逆境中成长,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逆转困境,这是我阅读完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所能体会到的。
鲁滨逊是资产阶级冒险家的代表,现代社会极少有这种行为了,但他的精神是永恒的。女儿今年马上要参加升中考试了,很快要离开父母身边去开始独立的学习,独立生活,将来更要独立的工作。我在想现在的应试教育,不可避免她在校依赖教师,在家依靠家长,怎样培养自立的精神呢?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许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
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因此,父母们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作独立的个体,给他们空间,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譬如,在孩子一周岁左右,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
32班 黄雨萱家长
曾记得一年前有次与女儿一起去新华书店,顺手翻阅了一些书,看到了一本介绍引导孩子阅读的书,心中颇有感触。于是在那次我买了几本儿童小说《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及《青铜葵花》。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曹文轩、梅子涵、秦文君及郑渊洁等作家……
想要女儿读那么厚厚的书,我的心里也着实有些打鼓,那次试着把《青铜葵花》的前几节慢慢地读给孩子听。应该说我的朗诵还是很有感情的,因为我被书中的情景感染了,大自然中的一切与人是浑然一体了。读到深情之处甚至喉咙哽咽,眼含热泪。孩子感受到葵花成为孤儿后的无助,感受到了青铜与葵花之间相互的爱,感受到奶奶、妈妈、爸爸他们大家的爱,甚至连老牛都很通人性。尽管命运坎坷,但爱始终在每个人心中洋溢着……
在阅读《柳林风声》一书中,孩子觉得这本书不怎么样,但我想这是一本大家推荐的名著,总有其优点所在。我找到了鼹鼠不打扫房子冲出家门去感受春天的那段心里活动,用我的理解诠释给孩子听。因孩子感受到了鼹鼠的调皮好玩,马上就来劲了,迫不及待自个儿把书读完了。
每次读完书,我基本上询问她此书的故事情节,一般女儿都能如数家珍地头头是道,甚至有时还会有自己的“小九九”。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重视亲子共读时的感情交流,是幼儿成长与感性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
我个人认为亲子共读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读故事、儿歌,还应该包括在“读”的过程中动手、动脑的互动游戏,而这些都需要父母有心、孩子用心,从而使孩子的脑、四肢都能够得到锻炼。
说到读故事,我大多数时间能够做到带有感情、生动的去读,而不是像念课文一样,此时我会发现,仔仔听故事的兴趣也会随之高涨。而且每次讲故事之前,我都会告诉他,“要认真听,听完了我会有小问题提问你”,这样,仔仔在听故事的时候注意力就会集中了。在每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妈妈都会首先把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思想告诉仔仔,然后提问,让他来判断。现在,仔仔基本上养成了一个习惯,故事听完之后会主动让妈妈提问,有时妈妈忘记了,他还会自己提一些小问题,自己回答呢。
记忆最深的就是讲“寒号鸟”的故事,当讲到寒号鸟因为不筑巢夜晚冻得发抖的时候,我把故事里的原话——“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念的也是声音发抖,身体也做成蜷缩状,刚开始的时候,仔仔对妈妈的声音和动作感到好笑、好玩儿,随着听这个故事的次数的增加,孩子对“寒冷”与“哆嗦”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知道打哆嗦是因为冷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个故事,自己明白了“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能拖到明天”。这才是父母选“寒号鸟”故事书的初衷的最好答案。
可能男孩子对童话故事的兴趣都不高的原因吧,仔仔从小就喜欢听一些生活故事,对“丑小鸭”、“白雪公主”这些经典的童话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妈妈要求了好几次,他才答应听的。那天,妈妈把语速放慢、放轻,用比较低沉的声音讲着小女孩的故事,当我讲到“小女孩看见她的奶奶,张开双臂大声呼喊‘奶奶,不要离开我’”的时候,仔仔一头扎进我的怀里,伤心的哭了起来。这时候,我并没有因为仔仔的流泪停止讲故事,而是继续。等到故事结束的时候,仔仔还趴在我的身上抹着眼泪。我问仔仔为什么哭了,仔仔不说话,他把我抱的更紧。我知道是因为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才流泪的,是因为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庭才会将妈妈搂的紧紧,是因为孩子用心听了这个故事才会有这样的举动,这也是只有亲子共读才会产生这样的共鸣。
作为亲子共读的一部分,在父母的帮助下动脑、动手做一些“功课”也给仔仔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家里买的“左脑开发”、“全脑开发”系列书籍是仔仔的最爱,兴趣高涨的时候,一本书两次就能全部被他做完呢。
一年级五班 许传琦家长
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根据学校老师的要求让孩子学习读书。由于孩子小,认识的字不多,我就和孩子一起读书。
作为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也会从中找到许多快乐和惊喜。
下面我就针对亲子阅读谈几点心得。
一、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在阅读的初期,我对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色彩尽量迎合孩子的心理。印刷美观漂亮,图案色彩鲜艳、故事内容新颖并浅显易懂比其他的书籍更能吸引她注意力。
二、观察阅读爱好,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孩子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他们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不可能像大人那样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我们需要尽可能给她提供一个愉快的阅读环境。刚开始我也会强迫她读书,但是发现这样做,孩子根本不专心听你说话,而且情绪低落,阅读效果不好。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后来我和她爸爸尊重她的意愿,不再强调读书,就陪她一起玩耍。
通过观察,我发现西方童话故事比东方传统神话故事更具有吸引力,比如《安徒生童话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猜猜我有多爱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还有一些智力游戏类的书,她也更爱看。今后我会更加注意挑选中国的优秀故事让她学习。让她尽量眼界更开阔一些,知识面更广一些。
三、亲子共读,营造阅读氛围。
首先,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从认识上提高“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及其具有的深远影响力。书籍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是人生百态的概括。教会孩子读书,就是让她提前从书本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去吸取自己人生成长阶段中需要的知识。“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的目的正是以阅读为纽带,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互动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为孩子的心带去更多的关爱慰藉: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去年孩子开始上学后,实际上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了。我们亲子共处的时间很有限,为了尽量保证她充足的睡眠,第二天早上按时上学,一般八点半左右就上床睡觉。所以每次亲子阅读机会都是很珍贵的。
【背影读后感亲子共读】推荐阅读:
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亲子共读家长读后感01-31
亲子共读读后感征文06-29
《背影》满分读后感01-04
《背影》优秀读后感作文06-09
背影读后感父爱如山06-26
《背影》1000字读后感12-04
《背影》读后感500字01-26
《背影》读后感800字初中12-19
背影小学生200字读后感05-29
背影读后感600字大学生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