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任务书1(精选9篇)
城市规划专业091、092《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城 市 公 园 设 计 任 务 书
一、作业目的1、了解并熟悉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和城市家具的基本尺寸,并分析人的具体行为规律和具体环境要求特点。
2、通过讲课和阅读学习,了解并掌握室外空间的一般性概念,包括室外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构成手法、空间的类型特点以及多个空间的组合方式,及影响具体空间质量效果的制约要素,如:具体空间的比例,空间的尺度,空间的边界及轮廓,空间的朝向,空间中的道路交通组织以及时间动态因素等;建立有关滞留空间、流动空间以及空间的限定、空间的组合和交通流线的知识概念,进而学习景观空间的具体规划设计手法。
3、通过实地参观、体验和具体分析,加强调研能力,进一步认识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尊重环境、利用环境,以人为本,积极改造”的原则,使之真正成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4、通过设计更深入地认识景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注意分析用地的方位、气候特点、周边道路情况、交通条件、周边景观环境、建筑环境等等。同时掌握总体布局、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绿化设计、外部空间与建筑形体关系等景观和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努力寻求基于对立地条件的分析而获得构思、特色的机会。
二、项目概况
(一)规划地点及范围
位于某市区东南部,该地区为典型的江南水乡。规划用地北为南河路,南靠乐园路,西临狮山路,东为学前路。用地呈东西长向矩形,长约370米,宽约206米,总用地面积约7.67公顷。
(二)用地现状及周边情况
场地现状多为菜地(包括一些塑料大棚式温室),南端局部为老居民楼拆迁地。地势相当平坦,地质条件良好。中部有一大水塘,塘北岸边有15棵大水杉树;用地内水体与界外水体相通,水位常年无明显变化。历史上未发生过大的地震。该地区平均气温16℃,全年平均降水量1200mm,有两个降水高峰,即5~6月的梅雨与9月的台风雨;全年有两个方向相反的盛行风向,夏季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
用地南、北两侧均为八十年代末建设的居民区,西侧多为年代已久的民居,东侧是近年新建的中学。用地北则住宅楼的立面较为破旧、街景杂乱;西侧民居将进行整修,规划为民俗商贸区。
南河路为区域性主干道,其它周边道路为城市次要道路。狮山路直通狮山山脚下,狮山离用地北边约1.5公里。公园附近已有大型文化设施(如剧场、电影院、音乐厅等)。
(三)用地性质要求
区域性公园(G112):首先为市区内一定区域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为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设施完善的绿地;同时兼有一定的旅游观光功能,体现现代城市风貌。
(四)规划原则
1、与现有地形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基地的地形地貌,结合周围环境,合理划分功能景区,以体现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的功能要求,游乐休闲的目的,达到游客意犹未尽,流连忘返的效果。
2、整体性原则
公园规划离不开城市总体规划,其性质功能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规划的要求。该公园既是一个独立的综合公园,又因其临界近几条主要道路,布局上应处理好与周边道路的协调关系,处理好与道路两侧建筑 的“看与被看”的关系。
3、“以人为本”的原则
规划无论从总体布局到功能分区,以及尺度要求,均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满足市民休闲、游憩、晨练、健身、娱乐等多种活动要求,依据不同空间、不同使用功能和服务人群,设置尺度宜人的空间和小品设施,以达到优美地环境景观与完善的服务功能高度结合的目的。
4、文化性原则
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并结合总体构思融入各功能区中。
5、“动静结合”的原则
根据公园及周边地段规划性质及功能的不同,适当将公园内部的活动进行动、静分区,同时考虑游览线中的静观、动观区域。
(五)公园性质
以休闲游憩为主体,集观光、游乐、健身、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城市公园。
(六)相关指标:
1、建筑面积
文娱活动中心: 3000~4000㎡,2~3层
或儿童活动中心): 1500~2000㎡,2层
老年活动用儿童馆(房:800~1200㎡,1层
小型科普馆(或美术馆、展览馆):3000~5000㎡,3层
餐饮、茶室、商店等:1500~2000㎡(可分别设计成多幢),1~2层
小型售货摊用房、亭、廊等景观建筑小品:面积自定
2、室外场地面积
中心广场6000~8000㎡,主入口广场1500㎡,次入口广场500~1000㎡,其它性质不同的广场面积500~3000㎡自定。
3、技术经济指标
绿化面积60%以上;道路广场面积25%以下;建筑占地面积5%(10%)以下;水体面积15-20%左右。
三、作业要求
1、总平面图(1:750)
确定公园活动内容,确定需设置的项目和设施(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老年活动、文化科普宣传、服务设施)的规模、建筑面积;明确各建筑物、构筑物和园林小品的平面形状和位置;示意植物的种植安排;合理改造地形和水体;进行必要的名称标注。
总平在表示拟建情况的同时,应正确反映用地周围现状地形地貌,正确表示道路、河道、绿化带及其它相关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情况,列表反映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绿化用地面积、园路及铺装场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
2、功能规划图(1:2000)
公园中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性质的空间承载。由于活动性质的不同,这些功能空间应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根据场地现状和设置的内容,合理确定公园内各活动内容的分区。
3、景观空间(1:2000)
根据不同的地形、水体以及不同的植物搭配、不同风格的建筑小品创造出不同的景观空间,形成各自的景观主题和景观特色,通过景点的取名将主题和特色进行强化;同时注意景观序列的安排,通过合理的游览线路组织景观序列空间;示意风景视线的组织和景观轴线。
4、交通规划图(1:2000)
确定出入口位置及数量;道路等级、宽度、密度和走向;进行园门布置和汽车停车场(30个车位)、自行车停车棚(60个车位)的位置安排。
5、竖向规划图(1:2000)
根据现有地形和设置内容进行地形处理,力求做到土方平衡。地形的表示采用等高线法和高程标注法,需要标注的地形点有:公园出入口、主要道路交叉点、主要场地、水面(水底、常水位)、重要建筑物出入口和室内、构筑物地平等。
6、剖立面图
示意主要景区的地形起伏或场地高差、重要园林建筑的立面或剖面;比例为1:250~1:50,至少完成2个以上。
7、主要区域详图
至少选择1个重要区域进行放大制图(1:500~1:200),内容包括平面图、剖立面图和整体透视图。
8、景观小品效果图
自选公园内4处以上景色优美、环境协调、效果良好的小品进行效果图绘制,体现优美的景观和完善的服务。
9、设计构思说明(不少于300字)
※注意:
1、公园的整体规划和建筑风格应考虑江南地方特色;结合江南历史文化和地域因素,拟定一个主题,可贯穿于整个设计中或局面设计中。
2、规划构图可采用自然式、规整式或混合式三种方法之一或三种方法相结合,并可运用轴线控制成景要素;建筑形态应与整体规划风格和构图方式相协调,有现代简约式和中国古典式为主,尽可能将江南建筑元素融合在建筑设计中。
四、学时进度
作业总学时为128,其中课内64,课外64。
1、布置课程设计题目(第1周)(讲课2节、布置作业2节)
布置课程设计,并讲解设计任务书。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同类景观绿地类型实例的调查和相关资料搜集等前期准备工作。
2、一草阶段(第2~8周)
第2周:讲课2节(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初步构思和设想。
第3周:参观花港观鱼和曲院风荷公园(上午半天),并进行现状分析,拟定公园活动内容和需设置的项目、设施(草图和制表相结合);进行设计构思。
第4周:总体构思: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竖向规划和平面布置。
第5周:修改和深入完善方案,并上交一草作业——总平面。
第6周:讲评并修改总平面。
第7周:上交一草作业——功能分区图、交通规划图、剖立面图1张。第8周:修改功能分区图、交通规划图、剖立面图。
3、二草阶段(第9~13周)
第9周:参观杭州花圃和太子湾公园,并构思区域详图(总平面、剖立面2张和整体透视)、景观小品效果图4张
第10周:上交二草——区域总平面
第11周:上交二草——区域剖立面2张
第12周:上交二草——区域整体透视和景观小品效果图4张
第13周:修改区域详图——总平面、剖立面、整体透视和景观小品效果图;完成设计构思说明文字初稿。
注:
一、二草阶段成果用硫酸纸和白纸张手绘,采用A2或A1图纸,并进行着色处理。
4、正图阶段(第14~16周):
此阶段为正图上板;正式表现图(规格统一采用A1硬纸)2~3张,表现方法为钢笔淡彩,线条用针管笔、尺规绘制。
最终设计成果要求详见“
三、作业要求”。
五、考核方法
总成绩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学生出勤10%,课堂表现20%,阶段性草图作业(含现状分析、一草构思、二草作业)30%、正图作业40%。
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及阶段性草图,以周为单位进行评价;正图作业成绩根据学生的最终设计成果的构思、设计与表达的新颖性、准确性、完整性、美观度进行评价。
六、推荐参考书目
1、《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滨谊 著
2、《城市公园》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切沃 编著江苏科技出版社
3、《城市公园设计》孟刚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4、《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江南理景艺术》潘谷西 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6、《当代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丛书——商业区与步行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都市绿地》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8、《城市规划》杂志、《中国园林》杂志、《景观设计》杂志中的有关内容
9、《景观植物百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任务活动的类型
2. 任务活动的流程
《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中任务活动的流程包含以下步骤:引起学生的注意、告知学习目标、设想前提条件、提示新的学习项目、给出学习准则、创造练习机会、给予反馈、提高学习能力的保持和转移。
3. 任务活动的特征
《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的任务活动的特征表现为以下6点:
(1) 首先, 从范围焦点来看, 任务活动并非仅重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而更注重意义传达。如在采访中:
A:最初は日本語を勉強についてどう思いましたか。
B:はい、さっぱり分からなくて実に面白いと思いました。
“最初日本語を勉強について”是不自然的表达方式, 但是仍能够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对方, 达到交际的目的。
(2) 从观点来看, 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活动。《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任务实施过程中, 100分钟的堂课, 教师主要担任引导、提示, 最终评价的角色。任务的主体部分由学生自主讨论, 发表和评价。
(3) 从真实性来看, 学生假想实际交流的场景, 使用日语积极参加任务活动。各课的任务都是现实的再现。
(4) 从技能来看, 学生通过任务活动运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
(5) 从认知过程来看, 要完成任务活动, 不仅需要语言知识, 而且需要必要的认知过程。任务活动的认知过程都与长期记忆相关。
(6) 关于结果。一般情况下, 任务活动是以目的达成与否来评判, 注重结果。但是《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中的任务活动却更加注重过程。这也是新教材与传统教材的重要区别之一。
4. 调查结果
为了把握《基础日语综合教程1—4》中的任务活动在课堂中完成的情况, 笔者对使用该教材的西安交通大学日语专业3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了30个问题, 调查了影响任务活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具体如下表。
[注]平均综合分数= (Σ频数×权值) /人次
[注]平均综合分数= (Σ频数×权值) /人次
采用导入任务教学模式的新教材,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将发生改变。教师备课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设计和组织任务活动上。教师能否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理解新教材编者的意图, 并能在课堂上加以运用, 是能否实现教学由传统满堂灌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模式改变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1]磯村一弘·三矢真由美.JF日本語教育スタンダード「みんなのCan-doサイト」を用いたレベルチェックテストの作成[J].日本:国際交流基金ケルン日本文化会館, 2011.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基础模块 课堂教学 中职英语
一、当下中职英语教学困境及原因
在当下的中职学校中,英语教学遇到了比较严重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课堂纪律差,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测试成绩很差。
1.中职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笔者对近三年新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我们的学生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对英语科目的学习兴趣尤其低。在近三年的新生中,73%的学生来自外省外市,36%的学生没有参加中考,达到中考录取线的东莞本地学生不足10%。从入校文化课测验来看,及格率不足15%。
2.英语科目在中职教学体系中地位较低。中职生不是以普通高考为目标,而是以学好专业技能、考证就业为目标,在整个中职教学体系中,英语地位不高。
3.当下中职英语教学方式的弊端。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方式缺乏活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以教材为基础,开发一系列教学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是突破中职英语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二、任务型教学理念的基本概念
1.任务型教学理念的定义。英国著名教育专家Jane Willis指出:“任务型学习活动强调的是语言学习中“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原则,根据她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涉及到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语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参与和体验,用所学语言去交流,以达到发展和完善自己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最终实现教学任务目标。
2.任务型教学的基本设计思路。任务型教学就是倡导“以任务为主线,做中学”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就是“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这种教学方式注重语言的使用而不是语言本身。
三、教材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1(基础模块)》简化了语法的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内容编排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要的是,这套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具体的任务,而所有的任务都紧扣一个单元主题。这就非常容易教师编排教学和设计教学任务。这些话题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十分方便我们教师组织Role-play,Talk Show和Topic Writing等课堂活动,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在《英语1(基础模块)》Unit1中实践任务型教学理念
在此,笔者以《英语1(基础模块)》Unit1 Nice to meet you! 为例,遵循Willis的三个步骤来进行任务型教学设计。
1.任务前。
(1)展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在不同场景下的简单问候语,能够使用be 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介绍个人及他人信息。
(2)情景导入:通过DVD短片展示陌生人第一次见面的交流场景。本环节的活动含2个部分,通过DVD短片展示场景,同时小组归纳常用的交际语句。
2.任务中(Task—cycle)。
(1)任务1——说:学生能够在不同场景下用简单的问候语问候他人。编写对话以及小组展示:根据第一环节的DVD对话和总结出来的常用句子,编写对话。各个大组各选一个对话小组上台展示,选出最自然最流利的小组2个。这一环节中,教师将通过常见句型来引领学生编对话,在学生对话时下班轮流指导。对于每一组上台的学生进行掌声鼓励,营造一种轻松地课堂氛围。待展示完毕后对该环节中出现的语句错误进行改正和总结。通过编对话并且展示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
(2)任务2——阅读:学生能够读懂名片上的个人信息。
任务:阅读名片信息,总结归纳要点。
学生根据案例名片,能够归纳出名片的基本要素:姓名、单位、地址、电话和邮箱的规范写法。
3.任务3——写:学生能够根据个人情况做出自己的名片。
(1)分组制作一张名片(老师提供纸笔)。以小组的一个学生为模型,假设过了20年,我们为他制作一张名片。
(2)展示名片,介绍名片内容。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将本小组的名片粘在黑板上。对自己小组的名片进行解说。
(3)小结。通过名片的制作,可以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同时,名片是现代日常交际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交际。小组协作的方式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上台展示环节首先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有效地培养环节,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没有上台的学生也能起到一个触动作用。
五、结论
1.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训练课程所学的软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规范、测试方法与用例设计等知识点,编写个人课程设计报告和软件开发文档,并提交纸质文档一份、电子文档一份、软件作品一份。
2.设计题目:
题目一:“教务管理系统之子系统——学院课程安排” 1. 系统简介
每个学期的期中,学校教务处向各个学院发出下各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时、班级类别(本科、专科、成人教育、研究生)、班号等;学院教学主管人员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给出各个课程的相关限制(如:任课教师的职称、上课的班数、最高和最低周学时数等);任课教师自报本人授课计划,经所在教研室协调任可,将教学计划上交学院主管教学计划的人员,批准后上报学校教务处,最终由教务处给出下个学期全学院教师的教学任务书。
假设上述排课过程全部由人工操作,现要求为上述过程实现计算机自动处理过程。2. 限定条件
(1)每位教师的主讲课程门数不超过2门/学期:讲师以下职称的教师不能承担学院定主课的主讲任务。
(2)学院中层干部的主讲课时不能超过4学时/周。
(3)本学期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不能承担下各学期的主讲任务。
(4)本系统的输入项至少包括:教务处布置的教学计划,学院教师自报的授课计划和学院定的有关授课限制条件。(5)本系统的输出项至少包括:教务处最终下达全院教师的教学任务书和学院各个班级下各学期的课程表(可以不含上课地点)。
题目二:“学校教材定购系统” 1. 系统简介
本系统可以细化为两个子系统:销售系统和采购系统
销售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为:首先由教师或学生提交购书单,经教材发行人员审核是有效购书单后,开发票、登记并返给教师或学生领书单,教师或学生可以到书库领书。采购系统的主要工作过程为:若是教材脱销,则登记缺书,发缺书单给书库采购人员;一旦新书入库后,即发进书通知给教材发行人员。以上功能要求在计算机上实现。
2. 技术要求和限制条件
(1)当书库中的各种书籍数量发生变化(包括进书和出书)时,都应修改相关的书库记录,如库存表或进/出库表。
(2)在实现上述销售和采购的工作过程时,需考虑有关的合法性验证。(3)系统的外部项至少包括:教师、学生和教材工作人员。
(4)系统的相关数据存储至少包括:购书表、库存表、缺书登记表、待购教材表、进库表和出库表。题目三:“机票预定系统”
1. 系统简介
航空公司为给旅客乘机提供方便,需要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各个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旅行时间、旅行始发地和目的地,航班舱位要求等)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当旅客交付了预订金后,系统打印出取票通知和帐单给旅客,旅客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凭取票通知和帐单交款取票,系统核对无误即打印出机票给旅客。此外航空公司为随时掌握各个航班飞机的乘载情况,需要定期进行查询统计,以便适当调整。2. 技术要求和限制条件
(1)在分析系统功能时要考虑有关证件的合法性验证(如身份证、取票通知和交款发票)等。
(2)对于本系统还应补充一下功能:
1. 旅客延误了取票时间的处理 2. 航班取消后的处理
3. 旅客临时更改航班的处理
(3)系统的外部输入项至少包括:旅客、旅行社和航空公司。
题目四:“学校内部工资管理系统” 1. 系统简介
假设学校共有教职工约1000人,10个行政部门和8个系。每个月20日前各个部门(包括系和部门)要将出勤情况上报人事处,23日前人事处将出勤工资、奖金及扣款清单送到财务处。财务处于每个月月底将教职工的工资表做好并将数据送银行。每个月3日将工资条发给每个单位。若由员工调入或调出、校内调动、离退休变化,则由人事处通知相关部门和财务处。2. 技术要求和限制条件
(1)本系统的数据存储至少包括:工资表、部门汇总表、扣税款表、银行发放表等。(2)除人事处、财务处外,其他职能部门和系名称可以简化表示。(3)工资、奖金、扣款细节由学生自定义。
题目五:“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
1. 系统简介
每学年要对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更新。其中:
(1)对于已彻底损坏的做报废处理,同时详细记录有关信息。
(2)对于由严重问题(故障)的要及时修理,并记录修理日期、设备名、编号、修理厂家、修理费用、责任人等。
(3)对于急需修改但又缺少的设备,需以“申请表”的形式送交上级领导请求批准购买。新设备购入后要立即进行设备登记(包括类别、设备名、编号、型号、规格、单价、数量、购置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和经办人等信息),同时更新申请表的内容。
(4)随时对现有设备及其修理、报废情况进行统计、查询,要求能够按类别和时间段等查询。2. 技术要求及限制条件
(1)所有工作由专门人员负责完成,其他人不得任意使用。
(2)每件设备在做入库登记时均由系统按类别加自动顺序号编号,形成设备号;设备报废时要及时修改相应的设备记录,且有领导认可。
(3)本系统的数据存储至少包括:设备记录、修理记录、报废记录、申请购买记录。(4)本系统的输入项至少包括:新设备信息、修理信息、申请购买信息、具体查询统计要求。
(5)本系统的输出项至少包括:设备购买申请表、修理/报废设备资金统计表。同学们也可根据自己曾经参与的竞赛、实习、兴趣训练,自行制定课设题目 针对以上问题定义,数据库设计、程序流程设计、GUI设计、报表设计由各位同学自行发挥。
3.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设计个人报告格式(注:要求用A4纸打印,不少于10页)[封面](注:每个同学的报告都要有封面,独占一页。封面自行设计,可以用不同字体或者美术字体,并加上适当的小图形)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
长安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报告人姓名: 学号: 承担角色:
同组组长: 同组其他成员:
课程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完成起止日期:
[目录] [正文]
一、课程设计概述(目的、任务、开发环境、参考资料)
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需求分析
三、项目设计的基本原理和采用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四、本人实现项目的过程与步骤
五、个人遇到的困难与获得的主要成果(本节内容不得少于3页)
六、测试与运行记录
七、课程设计完成结果分析与个人小结
八、附录(软件配置、个人完成的程序模块和文档清单)注:此部分在打印文档可只含一页列出有关文档目录即可,但在交付的个人电子文档中应当含有所有应当完成的具体文档内容。
注:个人课程设计报告着重说明个人所做工作、成果和体会(要求四、五、六、七部分不少6页),报告不得与他人雷同,否则影响成绩,严重者无成绩。
4.要求
2011届毕业设计指导书
一、性质和目的毕业设计阶段是在学生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和实践性强等显著特点。通过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去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有关实际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毕业设计课题(根据学生选题具体确定)
1、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行业中的某一品牌针对市场发展方向做CI策划调整。①、可保留部分再设计。在原有的策划方案当中把可取的一部分保留下来。再根据市场的需要注入新的理念,制定出一套相适应的策划方案。②、针对于现在市场需求,对品牌重新定位。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策划方案。
2、对现有市场打不开销路的、不景气的企业或者行业做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做一套完整的CI策划方案。(标志、标准中英文字、吉祥物等要设计,不能下载网上的。)
3、平面系列广告(商业海报、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参考题目:① 环保题材方面的(石油、砍伐森林、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辐射等)
②人文题材方面的(关爱、沟通、团结、战争等)
③政治经济题材方面的(全球金融危机、科技发展等)
4、系列包装设计。
选取一系列产品来对其做整体包装设计。(包括内包装、外包装、内衬、标贴、瓶贴)
①选择自然材料做包装。尽量往环保题材方面靠。
②在不影响设计效果的情况下尽量节约包装成本。
三、毕业设计程序
本毕业设计按照下面所示的程序进行:
1、选题
2、定题
3、草案
4、方案制作
5、方案调整
6、展板制作
7、撰写设计说明
四、主要工作阶段、内容及要求
1、准备阶段
接收毕业设计任务,熟悉毕业设计指导书,查阅有关书籍,收集有关资料,拟定市场调查方案(调查方式、内容、践线等)和建设条件调查方案。调查方案要切实可行,且能达到获取所需核心信息的目的。
2、调查阶段
到实习单位和调查地点进行针对课题的调研,要求按照拟定的调查方案实施全面的调查,包括收集反映课题各方面内容的资料。也可以在生产实习中完成调查内容,本阶段完成后需要有完整的调查报告和实习报告。
3、设计方案筛选阶段
对第二个阶段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方案草图制作。要求每天完成一定数量的草图方案,并有选择的进行筛选和优化。
4、方案确定阶段
根据第三个阶段的草图创作,确定一个(套)方案课题制作方案。该方案须提出详细的设计构思、设计理念、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案。该阶段的成果要求要客观、科学,要突出课题的特色,要能体现设计方案的先进、适用性和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6、方案完成阶段
在完成以上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的最后制作与微调,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就设计的课题内容写设计说明书。要求课题制作完整,设计说明详细。
7、毕业设计说明阶段
参照参考提纲的格式,对以上各阶段的设计成果进行整理,形成毕业设计说明初稿,并将初稿自检后,提交给指导教师进行审阅。按照反馈的意见对初稿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经审核后,可打印正式论文。正式论文要求体系完整、内容详实、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层次分明、格式规范。
五、进度计划安排
1、准备阶段与调查阶段:本阶段计划2周,即10年11月23日—12月4日。
2、方案确定筛选阶段:本阶段计划1周,即10年12月7日—12月11日
3、方案制作阶段: 本阶段计划2周,即10年12月14日—12月31日之前
4、方案的调整与修改阶段:本阶段计划2周,暂定2011年3月(具体时间路各自的指导老师协商确定)
5、毕业设计说明阶段:本阶段计划2周,暂定2011年4月(具体时间跟各自的指导老师协商确定)
六、注意事项
1、由于本毕业设计涉及的内容多而复杂、涉及面广、工作量较大,为保证毕业设计任务能顺利完成,并使设计成果尽量满足市场使用的要求,每位学生应力求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困难,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调查、分析和设计制作,保证设计方案的严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
2、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进程进行;充分发挥主观设计思维,严禁仿制、抄袭和请人代做;作品要求体现设计意识和文化修养;体现动手能力;毕业设计一旦不符合要求,须打回重做。重做仍达不到要求做不合格处理。
3、在毕业设计前一个阶段的工作中,关于市场调查方案,可以由参加毕业设计全体同学讨论确定,而具体的调查工作则由本设计组分工进行,资源共享。其他阶段的内容应由个人独立完成(大型设计项目除外)。
4、在毕业实习、设计期间,应注意各方面的安全部题。由于本毕业设计需要大量的市场调查,因此,在与有关行业部门、企业、市场打交道时,应自觉维护我校声誉,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处事的方式方法,避免与其发生冲突。
5、毕业设计一经被评定为不合格者,一律随2012届毕业设计重做,待合格后方可毕业。
6、其他未尽事宜,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研究决定,并及时与指导教师和有关人员联系。
七、毕业设计作品包含项目
A、毕业设计作品内容:(如作品被单位采用需出具作品使用证明,盖上公章)设计要求:(所有作品要源文件和JPG格式)
1、CI策划:一套完整的CI整体形象策划(包括VI手册和部分成品)
简单的设计说明(200~300字);VI手册内页至少26张以上,统一打印制作成册;并制作一个PPT文档;A0 展板(841×1189m m)一张;电子光盘一张(刻录自已毕业设计作品的电子文件。)
2、平面系列广告(商业海报、公益广告)
打印KT板(841×1189m m),尺寸至少对开。附简单的设计说明(200-300字);
并制作一个PPT文档;A0展板(841×1189m m)一张;电子光盘一张(刻录自己毕业设计作品的电子文件。)
3、系列包装设计
必须有系列成品和一张产品海报,附简单的设计说明(200-300字);并制作一个PPT文档;A0展板(841×1189m m)一张;电子光盘一张(刻录自己毕业设计作品的电子文件。)
其他未包含项目,请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注明。
B、毕业论文内容:毕业设计作品的设计说明
字数要求:2000字左右(按要求书写)
八、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安排:
指导老师:周利红(***)、QQ:943117310
学生:樊文(***)、梅智慧、尹琼苑、董卓、蔡瑾、潘艳平、阳潘虹、李轩宇、唐美荷
指导老师:张哲元(***)、QQ:190037098
学生:甘甜(***)、曹玉君、王澎、黄鑫、袁振钦、丁梦、潘可韵、盘璇、秦志辉
指导老师:张墨(***)、QQ:51292919
学生:李文娇(***)、黄华灿、何晓琼、丁一玶、资骏、池海燕、盛洁、姚春容
指导老师:刘红英(***)、QQ:506026640
学生:孙思明(***)、任牡、乔子晨、刘萍萍、麻迎春、管天旨、刘念、易彩霞
指导老师:徐朗(***)、QQ:327568969
学生:彭莉娟(***)、王语嫣、文志喆、石梦瑶、何婷、李倩、唐建辉、徐莹
指导老师:侯赛(***)、QQ:29542711
(2009级适用)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指导教师校内:方建文(副教授)校外:吴水芳学生信息 学号:3090228205 姓名:陈芳 专业班级:09计算机信息管理2班岗位名称:办公室文员岗位职责:文书档案工作,后勤管理工作
一、岗位的能力要求:
1、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或工作经历;
2、形象气质佳,普通话标准,具有亲和力,做事认真仔细;
3、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
4、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5、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
6、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服务意识以及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7、身体健康,品行端正。
二、毕业设计课题名称:
某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维护管理
三、毕业实践完成条件:
1、公司及所在系实验室具备开展系统设计的软件和硬件条件。
四、毕业设计课题任务要求:
(一)技术应用设计要求
1、熟悉应用业务特性,参与软件开发过程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等;
2、参与拟定切实可行的软硬件系统构架,参与完成系统结构总体设计;
3、借鉴其它类似案例经验,完成本项目的开发任务;
4、和本项目其他成员联合完成相关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任务。
(二)实践操作技能要求
1、能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承担文件管理工作;
2、具备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收发传真、必需品的采买、招待客人及后勤管理的能力。
五、毕业综合实践材料要求:
(一)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学生公寓管理发展现状分析和综述;
2、本设计课题开发的目的和任务;
3、项目开发涉及的技术、方法和软件工具综述;
4、总体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案;
5、文献综述。
(二)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
1、书面的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摘要、正文、结语、致谢和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
2、提供可演示的软件光盘。
(三)毕业综合实践总结材料要求
1、学生实习工作申请表、计划书;
2、实习周记;
3、实习总结(岗位分析、实习过程、实习收获、努力方向)。
六、时间进度安排:
第1-3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11—13周):
1、开展项目调研,了解本设计项目相关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及应用现状;
2、文献资料查询: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查阅与本设计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果,系统了解具体的实现技术和手段;
3、完成需求分析,拟订课题设计总题方案;
第4—10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14—20周):
1、完成设计任务,出论文成果,上交纸质及电子版设计(论文)说明书;
2、填报顶岗实习申请表、计划书等材料;
3、联系落实顶岗实习单位。
第11—24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1—14周):
1、前两周对毕业设计进行修改,回校注册、办理顶岗实习手续;
2、开展校外社会实践性短期实习;
3、在实习单位开展顶岗实习;
第25-26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15—16周):
1、整理设计说明书和毕业综合实践总结报告等材料并上交相关材料;
近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达2 0 0 9年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通知要求, 各地区、有关部门要把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作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加大推广力度, 确保完成全年推广任务。
今年, 中央财政安排6亿元左右, 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2亿只, 为去年的2倍, 即扩大消费需求, 推动节能减排, 又促进企业发展, 惠及城乡居民。一是扩大消费需求, 预计财政补贴资金6亿元, 拉动消费需求1 5亿元左右。二是推动节能减排, 预计可节电6 2亿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6 2 0万吨、二氧化硫6.2万吨。三是促进企业发展, 提高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降低金融危机对企业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四是惠及城乡居民, 按电价0.5元/千瓦时测算, 年可节约电费3 1亿元。同时, 国家要求各地加大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让贫困群体得到更多实惠。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庞继贤教授则认为,所谓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制定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这种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任务型教学应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日的。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能够不断的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面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的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具体说来任务的设计应注意必下几个方面:
一、任务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都有差异,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该适合所有的学生参加,而不是仅仅让能力强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这样任务型教学模式才不会流于形式。如在Go for it教材中的听力训练,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求其选出所听到的词、句子及相关的画面;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要求能做True or False练习;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能简单的复述所听到的内容;对于性格外向善于表演的同学,要求根据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对话表演活动。
二、任务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的形式真实性要强,趣味性要浓,极富感染-力: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多彩的现实特征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在Go for it七年级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时(本单元的重点就是问路及指路方向?)我画了一张本市的地图,并收集许多本市的标志性建筑物的照片。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立刻被唤起,他们的不仅再次熟悉了家乡,更为家乡的巨变而心生自豪。接着教学方位介词next to , between, across on等。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介词描述各种建筑物的不同方位。最后让学生充当志愿者导游,向来宾介绍我市的建筑并指示方向。学生在这一真实的情景中高度亢奋,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热爱家乡的荣誉感。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学生必须知道通过活动来具体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所有的教学活动应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
三、任务的设计要循序渐进
任务的设计应具有连贯性,一连串任务形成一个序列,后面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前面任务的完成。形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人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性层层推进。同时要注意任务韵难易程度,要区分不同层次,使学生在完成前面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后面的任务。
四、任务的设计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具有评价性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是课程的一部分。在设计每个单元的任务时,应抓住重点灵活处理。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者(教师和学生)等因素,对教材提供的任务建议中选择适合的任务。
任务的设计应注重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与否是评价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准。在任务教学中,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指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的设计,它包括考虑如何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何对学生的报告(Report)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应设计一些具体的评价方法,如编制表格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在任务完成以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成果,学生可以展示其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些成果可以有各种形式,可能是语言性的。
江苏省泰兴市分界初中 张春美
关键词:任务型 教学
内容摘要:任务型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可操作性,活动必须贴近生活,情境交融;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必须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时,必须精心设计每一步,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简单地说任务就是做事,就是运用英语做事。然而,教学本身是个性化的过程,是一个发挥教师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是一个实事求是、把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如果缺乏理论基础,盲目照搬现成的任务,我们就可能无法面对和处理具体情况下所发生的具体问题。因此,我们英语教师不能坐等专家把现成的任务型活动的教案送到自己手里,而应当积极地学习并运用“任务型学习”的理论,自己去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并在探索中不断总结提高。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
1、贴近生活,情境交融,学会口语交际
任务型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为了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任务,摆脱传统的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扮演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投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通过听、说、演、练等活动,把抽象的语言文字与有趣的实际生活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既能提高动手能力,又可以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例如:在学习水果名称时,我事先让学生收集自己知道的水果名称,并把它们画在一张白纸上,染上颜色,把英语单词写在画的下面,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水果名称多,学生们也非常感兴趣。在学生们准备的同时,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免学生在课堂上问一些不常见的水果名称,准备充当学生的“活字典”。在教学询问姓名的对话之前,我让学生们制作自己最喜欢的明星头饰,以备上课时用,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情景,结果学生制作了刘德华、赵薇、刘亦菲、陆毅、苏有朋等头饰,真是“明星大荟萃”,1 学生们异常兴奋。训练对话后,我又设计了一次记者采访“外宾”的任务活动,当采访到女性“外宾”时,问年龄时都一律回答“It’s a secret(秘密)”,此次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英美国的女性忌问自己的年龄,符合英美文化礼仪,从而明白中外文化的差异。
2、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体验成功
所谓面向全体学生是指所设计的活动应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而不仅仅是让能力强的学生和水平高的学生参加。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是适合所有学生的,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情景的真实性以外,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要兼顾两头,但同时也要让他们体会到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在经过磨练、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给不同的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合作完成任务。比如,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编对话,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就对书上的对话进行背诵表演;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就对书上的对话稍加改编后并进行表演;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能根据语境,改编和拓展对话,表演要有一定的可视性,就好比是一次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2、教师引导,师生互动,促进发展
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性的原则。它的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来积极、主动地完成所给的任务,并且在这个任务中,有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握新知识,并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而扩展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任务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健康地发展。这就是一个习得过程。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已经不是仅限于教师领读、解释词义及讲解课文、语法和句型,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策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Leading-in/Warming-up Activities for interest.2 ☆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While-task(设计了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主要包括:任务的设计→任务的呈现→任务的完成。任务呈现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task-driven)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和让学生完成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烈。在课堂教学中,任务的呈现也要精心设计,可分为两方面:
1、课堂任务呈现的设计
对学生来说,任务是有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的。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意识在学习教学内容之前完成这个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因此,在上新课文之前,我总是有一个任务呈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起着一个引起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动状态,促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例如,在教JEFC Book 3 Lesson 26 The Man Who Never Give Up时,我拟了以下的问题:
(1)Have you heard of Thomas Edison? If you heard of him,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him? How many famous scientists do you know ? Who are they ?(2)How long was he in school ?(3)How old was he when he became an inventor ?(4)Why was he able to make so many inventions? 学生有了这四个问题,带着问题就进入了能动状态。对于第(1)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活动,它包括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可能会偏离了主题,但是我认为,教师不宜过多地干涉或纠正学生们的讨论,否则的话,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会让他们不敢讲、不会思考。作为老师,我只有一个目的,让我的学生尽量思考、想象,开口说、动手写,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而(2)、(3)、(4)个小问题是围绕本节课的内容,可以在课 3 文里面找到答案,过渡到了新课文,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过程。
学生自然过渡到了新课文,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阅读新课文的指导,使学生能明白课文所讲的内容。然后,教师再讲解课文当中的疑难点(这一点最好由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老师来解答问题)。
2、课后任务呈现的设计
任务呈现设计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而课文结束后的任务设计除了巩固新知识外,还起到了一种扩散思维的效果,它可以是生活当中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创新的。例如,在牛津英语8A Unit 4 的课文Reading “The story of Xi Wang”结束后,我就给了学生以下两个问题,并要求不用书上的答案:
(1)Why do you think wild animals will die out?(2)How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animals? 针对这两个问题,学生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所想到的答案很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景观设计任务书1】推荐阅读:
滨水景观设计任务书06-07
某项目景观设计任务书07-13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资料10-10
建筑设计1任务书02-04
市民公园景观景观设计01-31
景观设计毕业设计10-20
景观铺装设计02-04
城乡景观设计11-21
景观设计方案设计说明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