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的作文

2025-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过客的作文(精选7篇)

过客的作文 篇1

很久以来,我都愿意安坐在桌子前,桌上摆放一杯茶,摆放一本书。我就开始长时间地久坐,不言语,不浪笑,不排斥过往,也不惦念将来,即使发生什么,我都愿意认为这是注定要发生的。同时我还认为,时间给了我们生活和生命,给了我们肆意挥霍的资本,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回报时间呢?是不是抽些许的时间陪伴它呢?如果时间真的是一位老人,那么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陪护它,至少出于道德,或者比道德更高尚的感恩。

虽说时间给了我们美好的东西,可我知道很多人都没有精力和义务这样做。他们会在酒吧里放荡神经,会在赌场里出卖亲情,会在会所里蹂躏躯体,也会在霓虹灯下感喟生命。他们的时间总是被挤压变形,总是被各种约会和活动占据,也总是被禁锢得严严实实,就像春天的花蕊,虽然披了雨露,却被无情的手残忍夭折。于是,时间就慢慢苍老了,满面的沟壑诉说着反复被挤压和摧残的悲伤,而变形和干枯的身体就如同没有养分的河床,裸露着千疮百孔。

我习惯性地无事可做,当我清楚地看到时间老人孤独无依时,我动了恻隐之心,我愿意陪护在它的身边,甘心做一个倾听的人,倾听时间老人任何的悲欢离合,任何的酸甜苦辣。或许在漫长的聆听的过程里,我也会融合自身的悲欢离合,荟萃自己的酸甜苦辣,也把它们当做人生的况味,在不慢不快的生命里慢慢品尝。这样我或许就学会了静心,学会淡忘,学会冷寂,也就学会了默然。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我算是有福了,我在陪护时间老人中,积攒了力量,敢于自我剖析,敢于晾晒阴霾,也敢于和世俗分享人生的荣辱了,这难道不是得道之人都想要获取的吗?

我没有去仙山修炼,道观也不适合我,因为我知道修炼在心,至于有没有适合修炼的环境,我就不关心了。我活在世俗里,我身上背负着世俗的重担,我要负重前行,虽然吃力,却并不为外人道也。我同样知道,即使说了又能怎么样呢?是自己遭受的不能外加于人,这似乎是道德的底线了。于是,我艰难行走,任凭风雨相加,我也不愿意喊出痛苦。就这样,我努力地背负俗尘行走,至于什么时候结束,都要看老天的安排了。

虽然我没有到过仙山、道观,可我的修炼似乎不曾结束。我在无人的清晨修炼,我面对空旷的山峦修炼,面对湛蓝的天空修炼,面对一任芳香的荞麦花修炼,面对欢歌的几只蛐蛐修炼。当然,我现在陪护时间修炼,愿意在久长的陪护中甘心做一个过客,把身影留下,把叹息留下,把对生命的感知留下,也把俗世的况味留下。

时间久长,我心依然。我坚定地相信作为看守时间的过客,会收获每一个季节的颜色和感动,然后把它储藏在记忆的深处,作为一生咀嚼的财富。那样,我就不会迷路,不会在喧嚣的世俗里葬送自己单薄的身体,弱弱的精神。

过客的作文 篇2

鲁迅的《过客》, 是反抗绝望的觉醒者的坚守。他“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 虽然不知道前方是否有他要寻找的东西, 但仍然前行、反抗, 拒绝以消极的方式结束人生的旅程。徐则臣的《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讲述了城市里的一对夫妇, 长在城市的女人难以忍受男人每日隐居家中, 练书法, 不愿出去走走的习惯。在农村长大的男人则对城市的喧闹难以忍受, 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男人始终难以理解, 妻子为何因为这样的小事而喋喋不休。一次女人要求男人一同旅游遭到拒绝后, 终于发怒, 争吵与一番手脚后, 夫妻正式决定离婚。一次在火车上, 男人得了肺炎, 不停地咳嗽, 影响了同行的乘客, 这时, 一位女乘客递给他咳嗽药。两人由此结识, 相互倾诉不幸, 并交换了联系方式, 成为知己。女乘客的丈夫因为领导犯案牵扯进去, 关在看守所, 虽然一直未获准见面, 但她仍一直坚持从远方来探看。后来, 丈夫出狱, 并受到提拔, 要补偿在狱里受的折磨, 身陷欲海不能自拔。女乘客对丈夫失去信赖。当两人再次相遇时, 她要献身给“我”, 被拒绝。

从作品人物上看, 《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与《过客》存在同构的关系。《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涉及了两对夫妻:“我”和妻子, 女乘客和她的丈夫。实际上, 女乘客的丈夫始终处在一种不在场的状态, 关于他的一切是透过女乘客的叙述予以展现的。而且, 他并非是作者要着意刻画的形象, 而是一种概念化的人物。从这个层面上来说, 作品事实上是在三个人的“对话”中完成的。在《过客》中, 鲁迅也是塑造了三个人, 过客, 老者与小女孩。

首先, 过客与“我”都是探索者、坚守者。过客是一个不知道自己姓名和来源的人, 他听从前方召唤的声音, “脚早经走破了, 有许多伤, 流了许多血”, 仍执意追求, 从而在行动和心灵上都成为探索者。而《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中的“我”一直在坚守心中源于农村生活带来的宁静, 对外界的繁华喧闹无动于衷。由于生活的需要, “我”来到城市, 但对城市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并不认同。以至离婚后, 在火车上偶遇女乘客, 为她的坚持感动。“我”在被她感动的同时, 也对自我进行了积极的认同。茫茫人海中, 能找到对生活有执着追求的人, 自然不易。“我”将她视为知己, “我”似乎找寻到了久违的心灵归属感。但最后女人以为“我”对她的纠缠是出于情欲时, “我”再次发现, “我”仍然是茫茫俗世中的不被理解的一个“过客”, 这也契合了文章“在路上”或者说行动与心灵的“漂泊”的主题。

其次, 老者与妻子的同构还表现在对行文发展所起的作用上。妻子热衷于以旅游、聚会等方式释放压力, 她不能理解“我”的生活方式, 不能容忍与“我”在一起时沉闷、单调的生活。对外在生活的过度追求导致心灵追求的缺失, 似乎表面的城市人的品位、小资情调就能说明她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所以, 妻子难以理解我对安静生活的坚守。同样, 老者的形象也是世俗的代表, 年青时, 他也曾受到一种神秘声音的召唤, 并积极地追求, 而当知道路的前方是坟地时, 就消极避世以求自保, 在芸芸众生中过着平凡的生活。他们对“我”和过客都抱着不赞同的态度。

同时, 两篇作品人物的同构还表现在《过客》中的小女孩与女乘客在行文中所起的作用相似。作者说, “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 偶然与一个女人的相遇, 让我微微一颤, 心心相惜。那只是一时的错觉。女乘客与“我”并非心灵契合, 她并不能理解并认同“我”。那些投机的聊天仅仅是两个人经历苦难时的同病相怜。而现在, “我”依然“在路上”。在《过客》中, 小女孩的好意, 让青年人感动, 同时又如负重担, 几乎难以前行, 但最终, 过客不顾死亡, 依然选择了前行。虽然都经历波折, 但在最终的选择上, 是一致的。

两篇文章的同构, 还表现在主旨上。两篇文章的标题, 分别包含“过客”、“路上”等字眼, 均都表现了一种漂移、不稳定的状态。“过客”意识是鲁迅基于对历史、社会、人生的不断进化、演进而体悟出来的。在历史进程中, 人处在中间的环节, 是一种中间物。所以, “过客”成为一种隐喻, 前进是他的唯一选择。我则是“在路上”, 对于他者来说, 我是一个在“路上”的人, 是一个“过客”;于自己而言, “我”游离于大众之外, 在自己营造的“希腊小屋”中享受诗意的生活。

在结果上, 过客的毅然前行与“我”为寻找心灵慰藉继续“在路上”探索存在同构。从整个结构上看, 《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遵循着这样一条线索:无归属 (与妻子貌合神离, 最终离婚) ——归属或伪归属 (与女人的偶遇, 暂时找到了归属) ——无归属 (与女人仍然没有心灵对话的可能, 依然“在路上”) 。对应这些, 《过客》中则有这样一条线索:前行 (声音的召唤) ——难以前行 (女孩的帮助, 我无法回报) ——前行 (继续坚定) 。因此, 在线索上, 两者也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上可知, 这篇作品在诸多方面与《过客》存在同构关系。这篇作品对现实进行了真实的书写, 于细微处捕捉人与人、人与时代的关系, 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困境。而作为现实主义大师的鲁迅, 更是以冷峻的眼光穿透历史与现实, 描摹出一个反映自身及当时一部分觉醒者的“过客”形象。当然, 鲁迅的这种影响可能是潜在的, 作者不自觉地化用以至融合, 但确是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张立新.在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精神往返——徐则臣小说创作论[J].当代文坛, 2007, (3) .

[3]徐则臣.区别, 然后确立一答《文学报》傅小平兄十七问[J].黄河文学, 2007, (2) .

[4]江飞.扎根?悬浮与飞翔:“城市异乡者”的精神寓言——论徐则臣的《新北京:天上人间》[J].艺术广角, 2009, (6) .

黑暗的过客 篇3

心言喜欢和朋友到三里屯心甘情愿地做着Groupie——乐手的追随者。她逃离俗世,只喜欢看着乐手们愤怒地表演,把青春、衰老甚至死亡如烈酒般一饮而尽。从小认识她时,她就是个很有性格的女生,不喜欢流行的她不受欢迎,但她总很骄傲地回击他们。我不理解她的兴趣——朋克为什么会被排斥,不过我永远也不相信中国有什么朋克乐队。因为我们一生下来就学会虚伪,学会圆滑处世,中国的孩子拿什么玩朋克?有一段时间在心言的熏陶下我也迷上了朋克,那时听着颓废的Ska朋克乐队TheClash,我们经常在黑夜中偎依在一起。听着贝司手Paul的吼叫,感受着黑暗的阴冷萎靡。初一时有一次收到心言的信,纸上有一股强烈的酒味,心言说是她第一次喝酒时给我写的。

乐手表演中摔了吉他,心言说真是很酷,言词里流露出对乐手的无限欣赏。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孩会对朋克如此执著。曾不知天高地厚地对她说,我要当个小朋克,不用整天戴着假面具做人,可以穿得破破烂烂,买一把深蓝色的吉他,愤世嫉俗地吼叫着,用不着整天对着作业,用不着整天讨好他人。

心言听了后说我的想法让人振奋。她喜欢黑暗,所以喜欢黑夜。喜欢颓废,就像The Clash喜欢在黑夜里歌唱,只因他們都讨厌肮脏的世界。从前与心言一起听的现在还记着,The Clash真是朋克中的经典。其实你分不清朋克与地痞的区别,可扼住你喉咙让你无法抽身的却是朋克——在巨大的震撼中找回自己。我戴着耳塞,听着The Clash歇斯底里的喊叫,直到晨光熹微。穿好校服,把无聊的想法就着白面包吞到肚子里去,我上学去。忽然明白,虽有一颗不羁的心,我却没有做朋克最基本的东西。

心言说,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要为它放弃所有,那么你就放弃它吧!于是她逃离家乡在北京地下朋克音乐中游离,换得纸醉金迷。可是心言,我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走。

某一天,心言突然回来了,她说其实朋克音乐也在逐渐变质,所以她回来了。我不懂,她到底在追求什么。我一直以为我的思想很前卫,但心言的决定让我的惯性思维不知所措。我,朋克和乐手都是她追逐生活而又无比迷茫的一部分。所以,她把我们都放弃了。

高二关于过客的作文 篇4

与我们背道而行的,方向不同,我们会转瞬即忘。也许在生命中的某一天里,我们还会偶尔的想起一些模糊的影子。只是他们在我们身后,已经越来越远。

有时在路上,我们也想停下来等一些人。但总是以孤身一人告终,沿路的风景,也许因此而好长时间也未曾欣赏。

人生的路上有那么些荆棘与风雨,我们多么想有个人能帮我们撑一片明媚的天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安然地,微笑着走下去。

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一直守护着他/她的天使,这个天使如果觉得你的生活太过悲哀,你的心情太过难过,那么他就会化身成为你身边的某一个人,也许是你的朋友,也许是你的恋人,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仅仅见过一面的陌生人,这些人安静地出现在你的生命里,陪你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然后他再不动声色的离开。于是你的人生就有了幸福的回忆,即使以后你的道路上布满了风雪,可是你依然可以想起曾经幸福的事情,你就可以依然勇敢。所以那些默默离开我们的人,其实都是天使回归了天国,比如那些离开的朋友,那些曾经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那些曾经爱过最后分开的人,曾经讲过一个很好听的笑话逗你开心的同学,曾经唱过一首好听的歌给你听的歌手,写过一本好书的作家,他们都是善良的天使。也许你有段时间会对于他们的消失感到伤心或者失落,会四处寻找他们去了哪里,到了什么国度,可是到最后,你都会相信,他们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安静而满足地生活着。于是曾经的那些失落和伤心都将不复存在。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

他们都是我们生命的过客,但他们之中的有些人,却扎根在了我们心里,化作拂不掉的印子,深深的。

我们就这样与他们相互搀扶地走着,那么长的人生岁月,竟然一晃而过了。

现在让我们以慢镜头形式回过头来看看——阳光暖暖地照着,微风徐徐地吹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有多少是擦肩而过的,有多少是刻骨铭心的?其实都已经无所谓了,他们不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碎片而已。人生的大部份路途,还是我们自己走过来的。

过客-奶奶的作文1200字 篇5

记忆中,我有奶奶,没有别人眼中奶奶脸上的皱纹。不是因为我没见奶奶,而是我根本就不想有这样的一个奶奶,为什么她不像别人的奶奶一样疼自己,为什么我在摇篮里啼哭的时候,你却视而不见,闻而无声,从来没有抱过我,从来没给过我什么,没给我我一点点的温暖,没给过我有奶奶的幸福感。无派羡慕别人的奶奶,羡慕别人纸中的奶奶,羡慕别人印象中的奶奶。

你给我的印象只有冷酷血,无情,虚伪等等。亲情和金钱是什么?情与钱那个个重要?你给我的答案是钱是万能的,为钱可抛情。我们都知道你偏心只疼爱五叔及爱屋及乌偏爱五叔的孩子,我的堂妹。有吃的给他们,有零花钱只给他们花,眼里从来没有我和“我家”,只有没钱没米时才想到我们,你知道爸爸是个孝子且爸爸还是个有钱的主,不会不给面子,一定会给钱给米的。爸爸的确是个孝子,给了,要什么给什么,而妈妈只能坐一旁生闷气。五叔也很有钱啊,且你还把遗产通通都给了五叔,你这么疼爱他,为什么不叫他要,他不给?笑话,咎由自取,你给五叔的“无私的奉献”,他却回赠你的是冷面,你也一点也不在乎,还是坚持你的“偏爱”,我一切无言……

奶奶是慈祥的化身,奶奶的一笑能融化家庭的矛盾,奶奶的一笑能让孙子安心的入睡……奶奶是那样的好,我却没能幸运的得到奶奶的魔力,我以为我终身不会得到奶奶施的魔法,我以为我的作文里会永远没有奶奶这两个字。我错了,我得到这一切竟如电视里的一样,人在死前会忏悔,奶奶在人生最后一刻终于向我挥了挥魔法棒……

6月11日下午,我了庆贺,高考的解放,上网,玩游戏,写文章,看小说。17点30分左右,天空没有了太阳,晚霞也悄悄退去,天色异常暗淡。本想马上下线回家做饭,还要早点回家洗澡,晚上高三同学聚会,可同学的吆喝,不让我走,心痒的我也不舍得走,就这样。直到18点30分下线回家,回家一愣,爸爸竟然从外地回来了,正打电话叫妈妈也赶回来,全家人一脸着急的神色,大伯,三伯,五叔,都一脸沉重。感觉不对,问堂弟,原来奶奶走了,17点奶奶发病,18点经医生确认,死亡。一切是那么突然,当时正好家里没大人,只有小孩,不懂事的小孩竟把奶奶送去村卫生室,打(吊)针,17点49分打完回家,18点竟然死亡(打针时身体有异常)。每次奶奶发病都是送去医院,小孩中只有我知道,我却贪玩误事,导致奶奶死亡,奶奶死前竟然是找我要说什么……

等了这么久的爱,却以生命为代价。如果早知道这样,我也不会索取的,就算以前想恨你我也恨不起来,每次你找爸爸要米,钱时,妈妈都反对,而我虽然恨你,我也在说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一直是爱你的啊,我的奶奶,你还没看见我上大学了情景啊!还没看见你的孙子出人头地啊!……

我爱你奶奶,您一路走好!我会想你的……

我永远不会忘记6月11号,高考之后的第二天,奶奶的祭日明年的今天……

过客的作文 篇6

关键词:道路,行走,绝望

《过客》与《鲜血梅花》, 前者是杂文, 后者属小说。过客虽有人的模样, 却不知自己的姓名、来处;虽知前面是坟, 却不惮前行。阮海阔没有手刃杀父仇人但仇人已死, 看似漫无目的却在暗中接近;同样有荒诞的主题表达, 过客是无可为而为之的清醒反抗者, 阮海阔却是无能为力的命运屈从者。

一、人与路

“过客”常被定位为悲剧性的存在, 他从还能记得的时候就在走, 不记得自己本来叫什么, 也不知道要走向哪里。“走”, 已经成了他的生命状态, 成了比休息还要适意的事情。然而, 这一切在老翁道出前方竟是坟时, 仿佛会瞬间崩塌。原以为他会听从老翁的劝告, 折回去或停下不走, 但他没有。他拒绝回转, 回到那个“没一处没有名目, 没一处没有地主, 没一处没有驱逐和牢笼, 没一处没有皮面的笑容, 没一处没有眶外的眼泪”[1]的令他憎恶的地方。“走”与“死”构成了荒诞的、好似无法扭转的结局。

海德格尔有言:“生命无非是趋向死亡的存在。”从这个层面上来看, 这种走向坟的必死性, 恰恰构成了过客生存状态的根本性因素[2]。“只有不断被行走的路才是活生生的和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3], “在路上”才是过客生命存在的唯一方式。较之老翁的不再走和女孩的尚未走, 过客的“走”恰是有意义的。过客于路是主动的, 是开创者, 是拓荒人。正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4]所言, 并不是脚下已经有路才去走, 而是走出了一条不曾有人走的路。

相比之下, 阮海阔的“走”相对于路是被动的, 存在的唯一意义便是复仇。一般来说复仇者有明确的路径和计划, 而他的复仇却成了“随意的漫游”。他所见到的重复的河流、村庄和十字路口, 都给他的走增添了不确定的因素。“他像是飘在大地上的风一样, 随意地往前行走”[5], 阮海阔的走是由脚下的路指引的, 他走不出一条开创的路。更荒唐的是, 他连六七年行走的唯一意义都被剥夺:最终在得知杀父仇人是刘天和李东之时, 却发现他们已经被胭脂女和黑针大侠杀死了。

二、人与绝望

过客不停行走是为了反抗绝望, 相较于身后令他绝望的名目、地主、驱逐和牢笼, 即使在知道前方是坟之后, 他也不愿停下。他的生命轨迹像是一条直线, 带着一份绝不回头的坚定。鲁迅先生曾对《过客》的主旨作概括:“《过客》的意思不过如来信所说那样, 即是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 就是反抗绝望, 因为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 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 更悲壮。”因着有希望而去战斗, 这是很多人能做到的;而对着绝望而去反抗的人, 就少之又少了。

“过客”这一形象也常被解读为鲁迅先生个人的生命写照或者说是信念、理想寄托。许广平曾在信中, 谈到她对鲁迅人生态度的理解:“虽则先生自己所感觉的是黑暗居多, 而对于青年, 却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 不悲观, 不绝望的诱导, 自己也仍以悲观作不悲观, 以无可为为可为, 向前走去。”尽管《过客》传达出一种“向坟的必死性”, 但是荒诞的背后却有深层的意蕴:人必须以自己的生命力量承担起存在的责任, 强调孤独个体的“绝望的抗战”。这便是鲁迅先生想以自身的孤独的反抗, 给后面的青年“过客”加以示范作用, 使他们在黑暗与虚无中不惮于前行。

阮海阔的生命轨迹更像是一个圆, 他绕了六七年的路最后好似又回到了原点。命运在不经意的背离之后归向最后的终点, 一切看似没有关系的人物却成了指向终点的因和果。这个终点不妨理解为出发的原点, 尽管有着很长的路程, 却没有实质性的前进。他开始于漫无目的, 一切行走虽在表面上看来是随意的, 但却有种冥冥之中的不由自主, 好像所有的路径都是设定好的。他的行走, 并不是对绝望的反抗, 而像是一枚棋盘上的棋子, 被命运的手指推来推去, 慢慢走向绝望。

三、人与结局

过客之于道路, 之于绝望, 始终是主动的姿态, 阮海阔则恰恰相反。从结局来看, 过客的前方是坟, 死路一条;阮海阔的杀父仇人被杀, 倒像很圆满。但细想来, “死”无非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而在走向死的过程中, 你所代表的个体意义才是更加值得衡量的。过客的不停行走正是个体意义的存在方式, 而阮海阔的行走在结局指向命运的终点时却显得毫无价值。“人命在天”与“事在人为”这一对“人命”关系, 不妨可以用来指代两位主人公。显然, 阮海阔是“人命在天”最终“向生而死”的消极待命者, 过客则是相信“事在人为”从而“向死而生”的积极反抗者。从这个层面上看来, 表面的事实结局并不能代替个体生命意义的表达。

行者虽终于坟, 却有无疆的视野;漫游虽结于愿, 却逃不过宿命的掌控。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3]张闳.黑暗中的声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4]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谁是谁的过客 篇7

其实陈睿对缘分一直持怀疑态度,直到他去拜访客户,在某个大楼的电梯里邂逅那个女孩,居然瞬间就搅乱了他的心境。她忽闪着一双灵动而漂亮的眼睛,悄然对他微笑了3秒而已,但他的世界却像闹了12级地震。她穿一件天蓝色紧身T恤,配一袭纯白的长裙,皮肤粉红,眼睛弯弯,妩媚而柔美的样子让陈睿感到莫名的晕眩。也许所有男人见了美女都会意乱情迷,陷入欲望饥渴。陈睿是个正常男人,当然不例外,所以当他强作镇静,站在电梯里,看着他和她的影子在光滑的钢板上如幻影般摇曳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一念:如果电梯不是向上,而是向下,一落千丈地往下,陷入到未知的深渊里,在那片纠缠着混乱、惊悸、软弱、希望、温柔的黑暗里,他和她该是怎样地拥抱在一起,互相温暖,互相依赖,像一对拥有真正爱情的恋人一样。

但电梯停在22楼,嘟的一声,他梦醒这种邂逅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都是在擦肩而过中收场,没有高潮,没有结尾,就像从来没有过开始一样。后来,他每次回想起来,都似乎遭遇高压电击一般,让他的心一抽一抽地感觉异样。难道真是被月老开玩笑,随手牵住了他和她的红线?可是,他们只有一面之缘啊。她只留给他一个梦幻的笑容。另外,知道她在这个大楼22层的某个公司上班。其他一无所知。

萍水相逢,谁又能抓得住?陈睿光棍的日子依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每天都会回想一下那个女孩暧昧的笑容,仿佛在参悟一个玄机。难道真是走了桃花运?陈睿不相信有这样美丽的中奖机会。

某天下班,陈睿的一个旧日同窗启文突然请他到酒吧暍一杯,他们平常很少联系。似乎每一个得意或失意的男人都喜欢到酒吧里消遣,酒不能让人遗忘,但却能让人瞬间麻木。这是个矫情的时代,连心情也需要酒精和刻意的情调来麻痹。

启文看来像个失意的人,而陈睿则是个空虚而无聊的人。三盏两杯小酒喝下肚,启文的眼神开始迷离,他说:“陈睿,我要出差一段时间,你帮我去试探一下我女朋友,行吗?我总觉得这丫头一看到帅哥就要跟着去私奔。我真的有点不放心。”

“啊?”陈睿惊异地看着启文,“有没有搞错?这搞起来太阴了吧?”

“没错,我只想知道我们的爱情是否能禁得起考验。如果她对我是真心的,那一切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陈睿并非一个善于言辞的人,所以,也没追问什么,只是觉得男人有时也很可怕,非要像女人一样,反复验证什么。这个世界计划不如变化快。谁又能预料未来生活会在哪里突然拐弯或掉头呢?

陈睿敲门,瞬间就吃惊了,因为开门的就是那个萦绕他许久的微笑女人,你说这个概率是否约等于中头奖?她穿一条紫色连衣裙,脸上略施了点淡妆,淡月如钩,细细地描了一条精致的眼线,可爱的嘴唇涂了一抹透明的唇膏,说不出的明艳生动。

“是你?”她显然有点惊异。

“是啊,我是来帮你修电脑的。”

“好啊,谢谢。”她的脸明媚起来,欠身让陈睿进去。

屋里还有个女孩,瞥陈睿一眼,她大大咧咧地说:“肖尧,修电脑的人,我可帮你找来了,剩下的,你自己搞定!”说话间,她已拎着包,笑着出了门。

陈睿努力压抑住自己的兴奋。他想这真是老天爷成全,否则怎么会如此凑巧地让他们相见?陈睿一边摆弄着电脑,一边偷眼看肖尧颈下雪白的肌肤。

电脑只是中毒了,更新一下杀毒软件,清查一下病毒,一切就轻松搞定。整个过程也就十来分钟而已。

陈睿想起来,还有一个艰难的任务要操作。不管是为了私心还是为了朋友,他总要试探一下,毕竟她的美丽,她的可爱已经快电麻了他每根神经。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不管是真是假。他都希望进一步了解她,靠近她。“怎么样?我们为电脑的重生庆祝一下吧。”陈睿小小地幽默一下,他又看到了那种醉人电击的笑容。

肖尧没有拒绝,也许她只是把这当成了一个普通的邀请而已。

吃饭时,陈睿虔诚地扮演了一个听众的角色,听肖尧说她小时候如何害怕走夜路,第一次看海的感觉……说到兴奋时,她巧笑倩兮,顾盼生辉。但肖尧却只字不提启文的名字,陈睿也就装傻,不做任何暗示。他只想好好扮演今天这个“王子”的角色,为了自己,为了这个心跳的夜晚。斑斓的街灯将形形色色的男女涂饰得面目全非。夜色下,人心的孤独那么明显,成双成对的情侣肆无忌惮地在角落里亲热,街头促销的动感音乐让人心烦意乱。欲望原来在黑夜会变得更真实,更立体。不知不觉,陈睿就牵住了肖尧的手,他心跳得厉害,感觉到手心里那温润的皮肤像美玉一样光滑。他偷眼看肖尧,她只微微一低头,抿抿小嘴,女人的可爱让男人有更多的冲动,很想一把拥她入怀。但陈睿不想那么唐突,毕竟他们才认识几小时。发展太快了,也许她会觉得他轻薄,以后就难有机会了。看了电影出来,陈睿给肖尧买了一盒哈根达斯,据说能吃出爱情的味道,因为那句著名的广告词:“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但过了今晚,一切都可能像被潮水蔓延过的沙滩,所有的都会淹没,不留痕迹。

到了小区门口,临分手时,肖尧突然在陈睿耳边说了一句:“我喜欢你!”然后像只小鹿一样跳开,一溜烟跑了。陈睿迷迷瞪瞪地愣在那里,似乎半天没回过神来。

当天晚上,陈睿给远在外地出差的启文发了个短信:你女朋友挺好的,别胡思乱想,好好对她。

日子又恢复了原来的轨道。上班下班,周末和几个朋友聚聚,踢踢球唱唱歌,生活看似波澜不惊。只有他知道,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思念在慢慢发芽,不为人所知,不被触及,等待着苏醒或喷涌的那一天。

三个月后,陈睿跳槽。一年后,启文结婚,婚礼热闹得很,这样的场景让每个光棍都感觉汗颜。陈睿原本不想去,他很难想象自己喜欢的女人居然做了别人的新娘。可是,不知情的启文却盛情邀约,推托不过,他只能拖到最后一刻才决定还是应该去一下。

当新郎挽着新娘出来的时候,陈睿愕然地发现那并不是肖尧,而是同屋的另一个女孩而已。他惊讶得差点失声叫起来,却看见肖尧正作为伴娘走在新娘身后。

后来悄悄逮住了机会,陈睿哑着嗓子小声问肖尧:“为什么启文娶的不是你?”

“我为什么要嫁给启文?我又不是他的女朋友。”

“但当初分明是启文告诉我,他女朋友电脑坏了,让我去帮忙修理的。”

“哦,我想你搞错了,我和启文的女朋友是合租室友,当时是我的电脑坏了。她很热心,又怕启文太忙,找借口推托,所以故意说是她电脑坏了,但没想到是你帮忙来修的。”

陈睿觉得这真是一出荒唐的闹剧,自己居然被人当球踢了。肖尧叹息:“只是你再也没找过我,而我却傻傻地希望你再出现。可是等了两三个月,我发觉一点音讯也没有。我觉得你大概对我没什么感觉,小女人总是喜欢自作多情吧。”

陈睿一阵悲喜交加,好像在溺水的绝望中猛然抓着一根救命稻草。

当晚,他送肖尧回家,紧紧拉着她的手连声说:“你知道吗?这一年来,我一直想着你,可是我不敢来找你。我总以为你就是启文的女朋友。我们重新好好开始,好不好?”

肖尧一点一点把手抽回去,沉默良久,她抬起头说:“其实我真的很喜欢你,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是在电梯里吧,我现在还能想起当时的你,一副脸红的样子。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对你有种特别的感觉。也许,我们有缘无分吧。上天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所以我们错过了。我现在已经有男朋友了,我们已经订好了酒席,下个月就结婚。如果你有空,和启文他们一起来吧。”陈睿听着,一时傻了,好像突然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上一篇:合欢树读后感500字下一篇: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