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2025-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篇1

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4.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把握好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增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品味文章的语言并进行口头表达训练。

(一)预习导学

①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多出去游历游历)

②关于三峡(读完可以增加知识)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1.给下列加横线的句子注音。(对大家来说,这是小菜对吧)A

怒吼()恐怖()渺小()袅袅()

短促()崆岭()谚语()浣妆()

秭归()群壑()耸立()蔚蓝()

峰巅()瞿塘峡()夔门()滟滪()

2.修辞方法小考查A

(1)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

(2)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 )

(3)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3.课文赏析(认真分析课文哦,相信大家可以的)A

(给课文段落标上序号吧,记得一定要多看几遍课文哦)

(1)作者是以什么顺序和什么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览三峡,你能找出作者途中经过了哪些地方吗?

(3)根据你的理解,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请说说每部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你能说说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4.课外提升(考察你们谁的课外知识更丰富哦)B

(1)“地因人传,人因地传”山水的闻名,往往是由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演绎。除了白帝城外,你还能举出有关三峡名胜的典故一两例来吗?

(2)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峡内重峦叠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江面上能倒映出两轮月亮。游人登上“双月楼”眺望,可赏此奇观。你觉得有哪些古人的诗句能概括此时的场景呢?,。

5.我阅读,我比较 (这道题你都能做出了,你简直太棒了)C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进行比较,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6.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请你选择其中一段景点准备向游客解说介绍。

(你太认真了,是老师的骄傲)D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到三峡来。

答案

1.hǒubùmiǎoniǎocùkōngyànhuàn

zǐhèsǒngwèidiānqúkuíyànyù

比喻引用拟人

2.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

3.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4.第一部分:(①-②段)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令作者赞叹而恐怖。

第二部分:(③-⑨段)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

第三部分:(⑩段)写走完三峡后轻松的心情。

5.我阅读,我比较

1.《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则十分洗练。

2.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反映游踪),要写出景点的特色。

侯晓旭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篇2

高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众多,岩土组成及其力学参数、地质结构与边坡的空间形态是主要因素。不同岩土类型和结构类型的边坡变形破坏机制不尽相同,其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治理加固措施也各不相同。目前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三峡库区边坡稳定性和破坏特征开展了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长江水利委员会率先发现了巴东组地层的工程地质问题[1,2],认为“它是一种融崩、滑、陷甚至旋转诸类型,宽厚的卸荷松动域整体下坠,并以‘雪崩’ 式溃决,碎石流倾泻而下堆积于坡脚。祁生文、伍法权等[3]对三峡库区奉节县城缓倾层状岸坡变性破坏模式及其成因机制展开研究,提出了岸坡变形破坏主要以压致拉裂、差异卸荷、重力蠕变—滑移—倾倒和结构沉陷等4种模式进行。罗元华、伍法权等[4]从现象学的角度对奉节新城区泥灰岩斜坡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巴东组”第3段泥质灰岩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是由于风化引起岩石力学性质弱化和重力变形导致岩体结构松动,直至整体结构崩溃的复合过程。殷跃平[5]对三峡库区边坡结构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将三峡库区边坡结构划分为顺层边坡、平缓软硬岩层互层边坡、滑崩堆积体边坡、溶塌角砾岩边坡、层状碎裂岩体边坡等,并对典型边坡开挖前后变形破坏过程进行了研究。刘传正等[6]概括了巴东斜坡区巴东组泥灰岩地层的破坏模式,可以概括为“雪崩式”垮塌模式、侧向滑移张剪破裂模式、岩层折断变位模式和软岩膝折剪破裂模式。这些认识都极大地加深了对三峡库区泥灰岩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的认识。顺层缓倾层状高边坡是三峡库区广泛分布的边坡结构。在对三峡库区泥灰岩工程性质以及泥灰岩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以巴东县城白岩沟高边坡为例,采用UDEC对其变形破坏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详细总结该区顺层缓倾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及成因机制。

1巴东组泥灰岩工程特性

巴东组( T2b) 地层可分为四段,泥灰岩主要分布在第三段( T2b3) 和第一段( T2b1) 。其矿物组成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泥质,次为石英、岩屑与生物碎屑。含泥质是这两段岩石的主要特征,即构成钙质泥岩夹层。这两段的新鲜岩层呈青灰色,但风化层都呈土黄色,风化作用使岩石中的碳酸盐矿物溶解、淋失,泥质含量相对增加,完全风化后成为黄土。 因此,巴东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典型的易滑地层。 第三段( T2b3) 碳酸盐岩构成巴东大斜坡的主体,一般为弱风化岩体,局部呈强风化,表现为裂隙发育的碎裂岩体; 第一段( T2b1) 灰质泥岩夹泥晶灰岩、白云岩成条带状分布于巴东大斜坡后缘,已侵蚀成为各大冲沟的源头、上游段或整个斜坡后缘的边界凹地。

三峡库区泥灰岩高边坡主要岩性有泥岩、页岩、 泥灰岩、泥质灰岩、灰岩,夹层比较发育,常见的有泥岩夹泥质灰岩、泥质灰岩夹泥岩泥灰岩夹砂岩、泥质灰岩夹泥灰岩。

2顺层缓倾层状结构岩体工程地质模型

三峡库区大量失稳破坏的高边坡中,顺坡层状岩体或顺坡层状碎裂结构岩体高边坡数量多,规模大,把此类划为一个工程地质模型具有典型意义。 顺坡层状结构岩体完整性较好,主控结构面为层面, 层面地质特性及物理力学特性与顺层边坡稳定性密切相关,其关系到顺层滑动的难易程度,层面倾角与边坡坡角则关系到边坡是否存在滑动的可能。顺坡层状碎裂结构岩体与顺坡层状结构岩体相似,其主控结构面为层面,岩性主要为巴东组泥灰岩及泥岩、 页岩互层。此类地质模型变形演化主要受控于层面,临空面产状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也占据主要位置,降雨、坡脚开挖等诱发因素对边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常见破坏模式为顺层滑动。

3顺层缓倾高边坡的典型破坏模式

顺坡缓倾结构高边坡是库区高边坡分布数量最多、最广泛的类型。岩性主要有巴东组泥灰岩、泥岩及页岩等,此类高边坡岩体一般完整性较好,裂隙不甚发育。一般切坡开挖形成的高边坡,其坡角较陡, 这里认为,顺层缓倾层状模型,其坡角大于层面或者其他优势软弱结构面的倾角,故其变形破坏模式为滑移或者滑移压致拉裂模式。滑移的形式主要为平面破坏。

平面破坏的主要形式是沿高边坡中的结构面发生。此类破坏可分为单平面破坏、同向双平面破坏与多平面破坏三种类型,其破坏模式见图1。平面破坏的形成条件是滑动面倾向与边坡面基本一致, 存在走向与边坡垂直或近垂直的切割面,滑动面的倾角小于边坡角且大于结构面内摩擦角。

单平面破坏包括单滑动面破坏或一个滑动面和一个近铅直的张裂缝组合两种破坏形式。同向双平面破坏是指具有两个倾向相同的滑动面,下面为主滑动面。多平面滑动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面组成滑移面。平面破坏主要发育在缓倾顺向与斜交的高边坡中。破坏模式一般沿泥岩层层面或泥质灰岩层层面发生的剪切滑移破坏。

在单平面滑动破坏中,单一滑动面的破坏比较发育。这种高边坡一般岩体较完整,呈层状结构。 表层风化裂隙较发育,且裂隙倾向多数与高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构成岩体切割面时其变形破坏形式为沿层面发生平面破坏。

单平面破坏的另外一种模式是在边坡后缘出现拉张裂缝,该拉张裂缝与潜在滑移面所组成的破坏模式。此类高边坡破坏主要是在开挖卸荷作用下, 原来存在裂缝的斜坡向临空面发生蠕动变形,裂缝深度加深,裂缝下切至软弱结构面时,高边坡产生滑移破坏。典型实例如大昌地税所至派出所高边坡, 该高边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政府北西侧约200 m处,于2005年因修建三期进镇移民搬迁建房人工开挖形成的,高边坡长158. 39 m,坡高5. 5 ~ 22. 9 m,坡向180°,坡角72° ~ 81°,局部可达85°。 基岩为巴三泥灰岩,岩层产状187° ∠28°,为顺向坡,由于遭受裂隙切割及差异性风化作用,岩体较破碎,根据高边坡岩土体特征及所处的地质环境分析, 其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岩体沿卸荷裂隙与岩层面组合面滑动。

同向双平面破坏主要出现在潜在滑移结构面剪切强度特征比较一致的顺向高边坡中。在高边坡开挖过程中,这些结构面具有不同的位置优势,在自重或外部荷载作用下所引起的破坏,破坏以距离坡脚最近的滑移面为主。

多平面破坏是指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三组或三组以上的结构面所组成的潜在滑移面,当具备一定的临空面与切割面时高边坡发生多平面破坏。

4顺层缓倾层状岩体变形破坏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4.1工程简介

白岩沟桥西高边坡位于巴东县城中环路内侧近东西向顺向坡上,切坡上缓下陡,后缘地形成较平缓,坡顶5° ~ 10°。在重力作用下,岩体内的裂隙特别是泥化夹层使岩体成为可滑动的滑移体,后缘高程335m处卸荷裂隙面光滑平直,擦痕清晰可见,滑体后部平台发育两条南北向拉裂槽,槽宽3 ~ 5 m, 长55 ~ 75 m,滑体中拉裂缝发育,达17条之多,可见最深达7 m。1998年6月28 ~ 29日,巴东城区突降暴雨,日降雨量达到189 mm,白岩沟高边坡沿着层面下滑,滑动位移超过20 m,滑体体积30万m3, 如图2。白岩沟高边坡中上部岩层出现3条大拉裂缝,最宽达19 m,其间中小拉裂槽密布,体物质堆积于中环路,中断交通,房屋受损。

巴东新县城白岩沟桥西高边坡失稳为典型顺层滑移破坏。高边坡倾向15°,坡度25° ~ 30°,岩性为巴东组第三段泥灰岩,岩层产状350°∠32°,切坡发育有与层面垂直的、与斜坡走向平行的裂隙,层面为控制性软弱结构面,为典型的顺坡层状结构,如图3。由于顺向坡基岩切脚,加之恶劣暴雨工况,切坡沿着层面发生整体滑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4.2计算模型及力学参数的选取

建立计算模型时,本构模型采用摩尔-库仑力学模型,层面间距为2. 5 m,将模型的左、中、右确定为固定边界,计算选取的高边坡岩体层面及结构面的计算参数如表1、表2所示。

4.3UDEC2D模拟分析

白岩沟桥西高边坡失稳模式为典型的顺层滑移破坏,为模拟边坡的整个变形过程,首先将坡面恢复至开挖前的状态,其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模型长202 m,高178 m,切坡高118 m,为考虑边界效应,故对模型高度增加60 m,基岩层面倾角27°,厚3. 5 m; 节理倾角88°,间距16 m,单元为三角形单元,长度为4 m。图5 ~ 图7表示边坡在开挖后迭代37 650步的滑移图。

宏观分析,图5为迭代37 560步后的位移矢量图,可得滑面以上的滑体有显著的滑移特征,清晰显示切坡发生了顺层滑移破坏。从图6、图7可得,切坡X、Y方向位移均主要发生在软弱滑动面的滑体内,迭代37 650步后,滑体X方向位移为200 mm到600 mm,滑体Y方向位移为200 ~ 400 mm,说明边坡开挖后,切坡位移量值显著,切坡正在发生蠕变, 处于向不稳定状态发展过程中,如遇到恶劣工况,切坡将发生失稳。

由于白岩沟桥西高边坡失稳发生在大暴雨之后,进行了考虑降雨的数值模拟。在UDEC里,降雨对切坡的稳定性分析主要体现在降雨入渗导致地下水位升高,使饱和带及非饱和带孔隙水压力增加,岩体有效应力减小,同时,对软弱结构面而言,降雨入渗更大的意义在于其降低了结构面的强度,使原来稳定的变得不稳定,正蠕变的发生突变。

白岩沟桥西滑坡发生整体失稳前2日,巴东下了2天暴雨,在考虑地下水位时,对右侧边界水头定为60 m高,即坡脚附近,左侧水头为170 m高,模型底部为隔水边界,根据对白岩沟东侧露头野外调查, 发现岩层层面张开度为5 mm,裂隙宽度取5 mm,渗透系数为1 × 108Pa / s,裂隙初始张开度为5 mm,裂隙残余张开度为2 mm,水的密度为1 000 kg /m3,采用稳态渗流方式进行模拟。图8裂隙水压力图。由图8得,红色线条越粗,代表裂隙水压力越大,切坡高处部位水头较低处小,故随着高程增加,裂隙水压力减小。图9 ~ 图11为考虑降雨后边坡的滑移图。

由图9切坡位移矢量图可知,切坡失稳部分主要为滑体部分沿着滑面滑动,高边坡发生整体滑移破坏,滑体已经脱离后缘,前缘已经剪出,最大位移达到23 m,主要为部分结构切割形成的块体运动产生的位移。由图9可知,后缘已经滑移拉裂一段距离,沿着滑面发生剪切滑移变形破坏,前缘发生着强烈的剪切变形。图10为切坡X方向位移图,滑体位移12 ~ 14 m,图11为滑体Y方向位移4 ~ 6 m。

上述模拟结果表明,水对高边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水对岩体材料参数的影响,使切坡强度降低,其二为力学方面,降雨入渗形成的裂隙水压力使边坡体内的有效应力降低,致使抗滑力降低。

5结论

( 1) 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巴东组泥灰岩的工程特性进行了总结,并对顺层缓倾层状岩体工程地质模型进行了探讨。

( 2) 基于已建立的工程地质模型,根据岩性组合特征与结构面特征,分析了顺层缓倾层状岩体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或者滑移压致拉裂模式。滑移的形式主要包括单平面破坏、同向双平面破坏与多平面破坏三种类型。

( 3) 采用离散单元法UDEC,建立了基于结构面的首层缓倾层状高边坡工程地质模型,对巴东白岩沟高边坡进行了变形演化过程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白岩沟高边坡变形破坏经过了2阶段坡脚开挖使切坡产生了蠕变,而降雨使得边坡稳定性态发生突变,发生滑移破坏。

( 4) 顺层缓倾泥灰岩高边坡的变形破坏可归结为开挖切脚将岩层切断,形成临空面,切坡滑移面出露,上部岩体失去固有支撑,由于岩体内的泥化夹层,同时,岩体抗剪强度较低,具有顺层滑移的可能, 降雨使软弱面的强度降低,使白岩沟高边坡发生了大规模的滑移破坏。这给此类型高边坡的治理一个启示,做好边坡地表防水、地表与地下排水,对边坡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小婷,黄波林,刘广宁,等.三峡库区平缓层状软硬相间斜坡变形模式变化分析.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0(2):57—61Chen X T,Huang B L,Liu G N,et al.Analysis of deforming mode transforming of gentle soft hard interbed slop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2009;20(2):57—61

[2] 张加桂.三峡地区泥灰岩岩石斜坡带岩溶作用及其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地球学报,2005;26(6):565—569Zhang J G.Karst process and its impact on construction stability of the slope terrain within muddy limestone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Acta Geosicientia Sinica,2005;26(6):565—569

[3] 祁生文,伍法权,常中华,等.三峡地区奉节县城缓倾层状岸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成因机制.岩土工程学报,2006;(01):88—91Qi S W,Wu F Q,Chang Z H,et al.Mechanism and model for deformation of bank slope with slightly inclined soil layers in Fengjie County of Three Gorges.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6;(01):88—91

[4] 罗元华,伍法权,常中华.三峡库区奉节县新城区T2b3泥质灰岩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的现象学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12):2029—2034Luo Y H,Wu F Q,Chang Z H.Phenomenology research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ls of slopes composed of argiliaceous limestone of the third mumber of badong group(T2b3)in new site of Fengjie County of Three Gorges Reset Area.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5;(12):2029—2034

[5] 殷跃平.三峡库区边坡结构及失稳模式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05;(02):145—154Yin Y P.Human-cutting slope structure and failure pattern at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2005;(02):145—154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篇3

《投资者报》记者5月10日至12日赴湖北省巴东县调查了解到,2009年2月启动的巴东县黄土坡滑坡体整体搬迁工程,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三峡库区最大的地质灾害搬迁项目,涉及城区2万人口,规划搬迁补偿安置资金约11亿元。

记者发现,黄土坡搬迁安置区设在与县城隔江相对的神农溪片区,属于新开发城区。目前安置房建设完成近半,但配套设施轮廓还不分明,已完成换房安置的居民大部分仍在县城驻地西壤坡居住。

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下称“黄迁办”)5月11日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坦承,由于搬迁资金缺口较大,原规划的三年期限、今年底完成全部搬迁任务的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巴东移民再搬迁 涉及2万人

湖北省巴东县是三峡库区移民大县,据该县2011年移民工作总结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巴东县累计完成搬迁安置46097人,其中:农村13017人、县城28343人、集镇4737人,完成移民投资26.3亿元。

就在该县三峡移民初设任务基本完成之时,巴东如今又面临整个三峡库区内最大的滑坡体整体搬迁的压力,《投资者报》记者在巴东县了解到,黄土坡滑坡体整体搬迁涉及11个居民小组,72家单位,13家工矿企业,22家副业设施,总人口近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475户15713人,房屋总面积68.87萬平方米。

黄土坡社区隶属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是巴东县首次移民搬迁的新城地址,一度是巴东县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总面积135万平方米,区域内总人口近两万人,约占整个巴东县城人口的1/3。

《投资者报》记者5月10日走访时看到,黄土坡主街金堂路上商铺林立,虽然由于搬迁近一半的商铺空悬招牌、大门紧闭,也有不少仍在营业,巴东县原县政府、残联、交通局、劳动局等单位都坐落在这条街上,要不是因为地质上属于沿江滑坡区域,这儿原本可以继续它往日的繁华。

现在黄土坡整体避险搬迁工作以及神农溪片区的安置项目建设是巴东县的头等大事。2009年2月,项目启动后,巴东县专门成立了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县长分任组长和指挥长。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移民局综合科,对外简称黄迁办。

此前,该区域仍是县城居住人口最多、建筑面积最大的地区,据说最多达到4万人口。现在除了原县政府大楼改为荣盛制衣厂还在经营,其他单位基本上人去楼空,大街上不时能看到一些被拆毁的建筑物,部分建筑垃圾还未来得及清理。

公开资料显示,巴东县最早是在1988年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规划,从现在的淹没区往上搬迁的,当时为什么选择具有滑坡地质风险的黄土坡作为县城中心?

“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5月11日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黄土坡的地质勘查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黄土坡确定为县城新址是在1982年,当时湖北省综合勘察院编制的巴东县城新址黄土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认为黄土坡新址整体是稳定的。

1992年长江委综合勘察局,最早发现巴东新县城坐落于黄土坡滑坡体上,但各方对于黄土坡是否存在深层次滑坡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存有争议。《投资者报》记者在黄土坡金堂路68号巴东县工商银行办公楼原址正门墙面上发现,1995年10月竣工的字样清晰可见。

直到2004年3月,湖北省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巴东城区地质安全问题,并以省长办公会议纪要([2004]38号)的形式明确指出,要调整巴东城市建设规划,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不安全区和安全较差区不允许修建任何新的建筑。

“黄土坡从此未添一砖一瓦,并且开始了局部的搬迁工作。”“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表示。然而,此前有多少政府单位和居民新建筑落成,因而面临今天速朽的命运,我们不得而知。

资金缺口5个亿 目标难达成

2008年12月22日,国家财政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向湖北省人民政府发了《关于湖北省巴东县黄土坡滑坡处理问题的函》(财企函【2008】34号),同意在黄土坡滑坡体上实施居民整体避险搬迁,明确搬迁资金共需5.5亿元,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按照7:3的比例共同承担,即中央财政承担3.85亿元,地方财政承担1.65亿元。

“这5.5个亿是国家三部委按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避让群众补偿标准适当提高,按人均3.5万元的标准估算投资,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但远远不够。”5月11日,在巴东县移民局综合科办公室,“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拿出厚厚的搬迁规划指给记者看,“2008年12月国家三部委确认实施整体避险搬迁后,2009年2月巴东县委托长江委制定了搬迁规划,长江委根据实物资产补偿和安置需要,采取倒推法,估算搬迁所需资金11亿元。”

资金使用计划大致是:新区建设3.4亿元、滑坡体实物补偿及环境整治6.1亿元、其他安置区征地补偿及基础设施费0.3亿元、勘测设计规划管理等费用0.9亿元、基本预备费0.2亿元及有关税费0.1亿元。

“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向记者强调,“巴东县黄土坡滑坡体搬迁情况特殊,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县城搬迁,需在新区建道路、供水、供电、排污、排水等设施,不可能简单地按人头补偿后达到整体避险搬迁的目的。于是巴东县参照三峡移民补偿方式,即按实物补偿搬迁制定了搬迁规划。同时,搬迁规划投资规模三部委是按人均确认的总投资规划的。”

记者注意到,2011年9月在黄土坡新址完成迁建并投入使用的巴东一中项目就花去2.23亿元。

“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5月中旬,国家发改委派出的国家项目投资评审中心专家组将来巴东现场核查黄土坡滑坡体搬迁情况。核查组将逐项检查搬迁规划中各项目的必要性和执行情况,作为发改委是否追加投资的重要参考。“这次核查是我们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好机会。”

他向记者坦承,“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缺口大,将近5个亿”,按照现有进度,巴东县2009年3月制定的整体搬迁总体工作方案,提出“三年期限、全部搬迁”的目标可能无法完成。

巴东县公开信息显示,目前黄土坡整体搬迁完成安置约2300户,9000余人,约完成搬迁进度的一半。“滑坡体企业搬迁刚刚启动,部分任务估计推迟至2013年进行。同时,滑坡体旧房拆除涉及财产归属、安全等问题需妥善处理,大部分任务估计在2013年完成。”“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何利民是这2万人中的一个,今年三十出头的他,是1995年从三峡水库淹没线以下搬到黄土坡的,现在与妻子两人在黄土坡金堂路上开一家烤鸭店,租一个只有四五平米的小门脸。他告诉记者,搬迁开始以来生意就越来越不好。“原来这里是巴东县最热闹的地方,现在一些在西壤坡(现县政府驻地)有房子的人都搬走了,剩下的人不到原来一半,哪里有什么生意呢?”

“其实我们也想早点搬,但神农溪那边连住房都没建好,更别说配套设施了,搬过去我们怎么生活?” 何利民一脸无奈地对记者说,“去年的房租是九千多,今年跟房东商量减了两千,还是不赚钱。”目前他还没被告知确切的搬迁时间。

补偿标准远低于三峡移民

记者在当地还了解到,此次三峡移民再搬迁的补偿与原来的三峡移民补偿截然不同。赵文星对记者表示,“按国家三部委文件,黄土坡滑坡整体避险搬迁属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范围,与三峡移民有本质区别。”

这鲜明地体现在二者政策待遇的差别上。黄土坡搬迁基本上是一次性实物资产补偿安置,而三峡移民是按户籍人口制定的安置标准,当地居民若在黄土坡仅有户口而没有房屋等实物资产,将得不到任何补偿。

“黄土坡搬迁补偿标准较低,无后续服务政策。”“黄迁办”的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然而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大部分受访居民不能分辨黄土坡搬迁与三峡移民的区别,只不过他们大多本身也属于三峡移民,所以对此并不在意。

最近关于三峡大坝蓄水导致库区两岸资质灾害增多的报道屡见报端,然而当地政府官员仍然把三峡工程和三峡移民的争论视为禁区。当地一位宣传部门官员对记者坦言,“国家对于三峡工程的争论也是近几年才放开的,还是比较敏感的话题。”他希望记者把关注点放在黄土坡搬迁工作的成绩上。

《投资者报》记者5月10日在黄土坡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挥部门口的告示牌上发现:巴东县对黄土坡地质监测显示,临江1号滑坡体在三峡水库蓄水和退水期间有深部位移变形加剧现象,2号崩滑体地表局部变形较明显。

“多年的检测结果表明:黄土坡滑坡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滑坡变形位移加剧与库水位涨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其实在三峡库区有很多个这样的“坡”。它们遍布在奉节、云阳、秭归、巴东,包括巫山县的白门坡滑坡和残联滑坡、奉节县的三马山滑坡和宝塔坪滑坡、万州区的和平广场滑坡、关塘口滑坡、草街子滑坡和清泉路滑坡、云阳县的故陵滑坡、开县的渠口滑坡、康家嘴滑坡。几乎每一个滑坡背后,都是新城市建设的曲折缩影。

4月17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巡视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源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三峡工程进行了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后,“地质灾害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需要及时采取工程处理或搬迁避让措施。”并表示新增的搬迁人数大约涉及10万人。

以黄土坡搬迁投资的5.5亿计算,这10万人搬迁资金大约需要27.5億元,若以11亿计算,搬迁资金需要55亿元。这个成本还不包括,居民投入的不在补偿范围内的损失,例如门面装修费用。

陈胜利夫妇租的巴东县人大的门面开个玩具店,门口的空地上,安装了旋转木马等一些供孩子们玩的游戏项目。他们这个店,旁边就是庄严气派的县委县政府大楼,对面是巫峡广场,节假日生意还算不错。

巴东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篇4

通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的特点,了解游记的写法。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及游记的特点。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游踪,分析课文结构。 一、导入新课 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以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 名胜古迹称著于世, 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是我国的旅游热点。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 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市,全长约 200 公里。

)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 展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 刘大杰(1904~1977) ,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 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任教。1949 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 副主任。参加过《辞海》 《中国文选论》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 。研究 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 《易卜生研究》 《德国文学概论》 《德国文学简史》和《东 西文学评论》 (全三册) 《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 《 ,另有《古 典文学巨著〈红楼梦〉《 》〈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2、简介游记特点。

【游记】一种叙事散文,主要记叙游览途中的所见所闻. 【特点】1.散文的一种; 2.以描写、记叙为主,可兼有抒情、议论;

3.交待游踪,抓住景物特点,做到情景交融。

2、字词 袅 袅 浣 妆 秭 归 群 山 万 壑 夔 门 唱 和 横 暴 滟 调 和 峰 巅 古 刹 泪 沾 裳 崆 岭 峡 转 弯 抹 角 四、初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一) 初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 2. 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学生逐个展示找到的生字词。

2.线索:作者船形游踪。

3.本文是按时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 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 三段崆岭峡, 其中有牛肝马肺峡, 崆岭滩等处; 第四段是米仓峡, 出峡处有香溪) 。

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 人庙,八阵图遗迹) ,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五、再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二) 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1.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刘大杰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三峡美景?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自然段) :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 怖。

第二部分(2~9 自然段) :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 自然段) :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 恶。

2.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介绍三峡景物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 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 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和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 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作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三峡 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当堂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凝望 ) 夔门 .( .( 2、速读课文,理清游踪。

峡; 第二段 入 庙, 峡, 其间有 ) 古刹 ( . ) 横暴 .( ). ( 浣妆 ) 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 庙; 第三段 峡。过 峡, 其中有 溪) 。船过 峡,到 和 滩等处;第四段是 峡。过巫山即入 峡,出峡处有 峡(第一段 峡, ,进 城(有 遗迹) ,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板书设计 巴 东 三 峡 刘大杰 第一部分(1 自然段) :总述游三峡的感受:山水奇伟险恶,令人赞叹而恐 怖。

第二部分(2~9 自然段) :游三峡所见所闻(从东往西,逆流而上) 第三部分(10 自然段) :游完三峡的心情:脱去危险的愉快,反衬三峡之险 恶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比较对三峡不同景物所描写的方法有何不同。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和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3.通过学习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回顾 刘大杰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三峡美景? 展示学习目标(略) 二 展示学习目标 三、品读“巫峡” 完成自学指导(一) 品读“巫峡” 完成自学指导( , (一)展示自学指导(一) 1、仔细阅读描写巫峡的部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巫峡最令你心动的 是什么。

2、请找出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各种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的作 用。

(二)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本文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生动形象。

如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 咬着我,我围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 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

文中还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 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巫峡,不一定拘泥于课文的描绘。 , 四、品读“瞿塘峡” 完成自学指导(二) 品读“瞿塘峡” 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 1、找出作者描绘瞿塘峡时所涉及到的两岸的人文景观。

2、体会揣摩作者此时的情感。

(二)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①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坐落于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 。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为王, 筑城自卫因城一中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飞腾。公孙述借此称“白帝” ,改 城名为白帝城,沿江可见粉壁墙、孟良梯、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奇景。

②八阵图遗迹。

所谓“八阵”是一种作战阵法,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 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八阵散布为八,复合为一, 分合变化,令敌军难以应付。

2.作者情感 “斜阳” “松树” “钟声” “角声” ,特定情形下的特定景物,直接触发作 者的凄凉沧桑感,正应合了“英雄落泪游子思乡的心境” 。 五、总结全文,归纳写法,完成自学指导(三) 总结全文,归纳写法,完成自学指导( (一)展示自学指导(三) 除了多种修辞手法,作者还运用了哪些手法写景? (二)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1.通过作者的心里描写、情绪的变化来表现三峡山水的险恶。如“两眼凝 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表达了作 者见到三峡时所产生的“惊异的情感”。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心情随 之而变,有时惊惧紧张,有时则轻松舒畅。如游西陵峡的第二段时,由于此 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轻松很悠闲了”。再如 最后一段,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 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 恶。

2、引用一些诗、谚语、典故,并把它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巴东三峡巫 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 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 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 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 记增添了韵味。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 托孤的故事,都是为了突出三峡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使三峡风景更吸引 人,更耐人寻味。 六、拓展训练 1、仿写 例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 折,险在多滩。

仿写:―――――――――――――――― ――――――。

巴东三峡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巴东”指四川东部。文章以“巴东三峡”为题,鲜明地告诉了读者这篇游记的写作内容。

2、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曾在上海大东书局做编辑,在安徽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3、本文选自《中华百年游记精华》。这是作者游览长江三峡后为其雄伟壮丽的景色所震撼而写下的一篇游记,文章主要描写了长江三峡的景色特点:奇险、美丽。

4、学习生字:

鲤鱼(lǐ)怒吼(hǒu)

恐怖(bù)

渺小(miǎo)

玲珑(líng)潇洒(xiāo)

袅袅(niǎo)情绪(x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

浣妆(huàn)秭归(zǐ)

壑(hè)蔚蓝(wèi)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

滟滪堆(yàn yù)

5、理解生词。

6、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三峡风光的?作者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是按空间顺序,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由宜昌到重庆逆流而上,即“西陵峡——巫峡——瞿塘峡”。游览三峡: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秭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即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方式,将文中数量众多的景物进行了有条理地梳理,有序呈现,不仅便于将景物写得更具体生动,也便于读者理解。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1-2)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令人赞叹而恐怖。

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第2段,总述三峡景观。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第二部分:(3-9)分别描写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景色。具体描述游三峡的经过和感受。

第一层:(3-6)写作者游览西陵峡的经过。侧重写山势之高峻、水势之急缓。第二层:(7-8)写作者游览巫峡的经过。侧重写山水的奇险美丽、云雾的变幻多姿。第三层:(9)写作者游览瞿塘峡的经过。侧重写瞿塘峡两岸的人文景观: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

第三部分:(10)写走完三峡,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侧重写心情的放松,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本文是一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游记。以作者船行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描写景物,次序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另外,全篇文章详略得当,对每一景点景物的描写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择其最有特色的方面加以描述。

二、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指名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三、细读课文:

1、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

2、第2段,总述三峡景观。游程开始,简括路线,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

3、第3段,第一站——西陵峡,西陵峡分四段,第一段黄猫峡,无险奇之处,“山虽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

4、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爱,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与山水相调和,带着浓厚的江南风味。

5、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崆岭滩也极险,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

6、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距离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烘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

7、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

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云进行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了解。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调词语的使用则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结束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

四、教师小结:

这篇游记抓住景物特色,有详有略。长江三峡,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景物之特色各不相同,作者介绍时言简意赅,抓住了要领。西陵峡四段,着重写山、水的特点;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三峡为万里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丽的峡谷,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二、品味语言:

1、“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2、“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3、“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4、“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比喻)

5“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比喻)

6本文是怎样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描写不同景物的?随着看到景物的不同,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描写巫峡江水之险,作者连用了四个“险”字,这是排比修辞;而在写巫陕山峰之高时,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文中还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等;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改变,如看到险恶山水之景时,有“恐怖”有“赞叹”,而看到宁静美丽之景时,心情则无比“愉快”“轻松”。

三、作者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一些诗、谚、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试分析一下这些诗、谚、典故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引用一些诗、谚、典故,渲染了气氛,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使游记增添韵味。

文中开头引用谚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的险恶,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引用作者的即景诗“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诗中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此外,文中写香溪,引用昭君浣妆;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典故)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在写三峡自然景色的同时,又写了哪些人文景观?其作用如何? 明确:黄陵庙、王昭君浣妆的香溪、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写两岸的人文景观,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也大大地丰富了三峡之美。

五、教师小结:(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雄伟、奇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触和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他对三峡美丽景色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他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练习

1、巴东三峡

总写游三峡的感受:凶险三峡,紧张异常。写游三峡的见闻:西陵峡、巫峡、瞿塘峡。写游三峡后的感受:通过三峡,身心轻松。

巴东三峡反思总结 篇6

不足:由于课程整合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教学设计还是畏首畏尾,没有太放开,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还有待研究提高。

这种课程刚刚接触,教师对网络教学比较陌生,使用多媒体广播教学操作起来显得不流畅。

上一篇:分局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方案下一篇:《平凡的世界》中学生读后感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