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化节开幕式(精选8篇)
甲:中国语言,博大精深,传达三千年文明华夏 乙: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弘扬三千载泱泱中华
丙:在这用语言编织的夜晚,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丁:在这用文化贯穿的夜晚,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
甲:这里是扬州大学2009中国语言文化节开幕式现场,欢迎大家的光临。乙: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丙: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邀请领导致辞
《紫竹调》
甲:中国自古就有才子佳人的美谈,无论才子还是佳人肯定有让人钦佩的品格,“梅、兰、竹、菊”四君子恰是中国人传统品格的代表。
乙:今天我们身在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美丽古城,那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像优美的曲调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下面请欣赏由***带来的舞蹈《紫竹调》。《青春舞曲》
丙:青春是那明丽的花朵,让人陶醉;青春又是轻快的歌舞,自由而又奔放。
丁: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后的第九个十年,回看九十年的历史征程,我们的国家
日益富强,我们的民族日益昌盛,我们的中华儿女青春飞扬。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由***带来的歌伴舞《青春舞曲》,有请—— 《治感冒》
甲:一曲《青春舞曲》,真是唱出了青春的活力和奔放,歌舞配合得天衣无缝。接下来的这个节目就更能挑战演员的默契了。请欣赏双簧《治感冒》,表演者—— 《兰亭序》 丙:“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古人总喜欢将自己的人生情感寄于自然之中。王羲之当年饮于流觞曲水之畔,看云卷云舒、查四时冷暖。
丁: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速度的加快,我们却感到越来越难以安静下来体味生活的恬淡。为了这忘却的纪念,让我们曲书画《兰亭序》,再回到那令人向往的古风中去。有请——
走秀<花样年华>
乙:岁月滑翔的声音就像鸟儿舒展羽翼的声音,宛若赤足走在沙滩上,许多的日子如潮水漫过双足,退去之后,了却无痕,但却终是在心底留了些许模糊的片段。我们一路走来,繁花满眼;我们一路走来,歌声飞散;我们一路走来,看人海茫茫、沧桑巨变。在如花般美丽绽放的青春岁月里,让我们重温经典,在这一件件华服背后寻回已逝的时光。
互动
甲: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今晚的幸运儿。乙:是吗,都有些什么大奖啊? 甲:我们的奖品有——
乙:亲爱的朋友们,准备好了吗?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幸运号码!下面有请***为我们抽取今天的幸运大奖。
串唱<四大名著>
丙: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应该还记得这熟悉的唱词吧!毛阿敏老师那圆润的嗓音曾感动了无数代的老老少少。不止是三国演义,四大名著的电视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极大的精神财富。下面让我们进入一场听觉的盛宴,请欣赏由***带来的四大名著串唱。《古代女子成人礼》
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们简单宣誓的成人礼在古人那里可是大有讲究。
乙:是啊,男子二十弱冠,女子十五及笈。成年对古人来说是件非同寻常的事情,其相关的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下面请欣赏由华韵社选送的中国古典文化展示《古代女子成年礼》。《双人伦巴》
丙:古人的交际礼仪纷繁复杂,现代人的交际舞却是精彩绝伦。欣赏了古代的窈窕淑女、谦谦君子,让我们进入现代,尽享青春男女的飞扬舞步。下面请欣赏由***带来的双人伦巴,掌声有请—— 《现演》
甲:既然是语言文化节,少不了要提到小品了。这一艺术形式区别于话剧的通俗和相声的单一,以其特有的幽默动人的表现形式得到观众的青睐。今天我们带来的小品不仅仅有故事,而且还蕴含着深深的感情。下面请欣赏有张涛等同学带来的小品《现场》。《千里之外》
乙:你一定还记得费玉清和周杰伦的经典组合吧,你一定还记得那首唱红了半个中国的《千里之外》,融合了古典的清雅与现代的浪漫,千年的柔肠就这样超越了时间的空白。下面,让我们共同聆听一曲《千里之外》,品尝这一份凄婉而美丽的别离。结尾
甲:今夜,星光灿烂,我们用歌曲描绘成长。乙:今夜,桃李芬芳,我们用舞蹈雕刻辉煌。丙:今夜,凝聚着多少光荣,多少梦想。丁:今夜,流淌着多少欢欣,多少期待。甲:青春的世界充满爱。乙:有爱的地方就有梦想。丙:有梦想的地方就有希望。
丁:有希望的地方正待我们扬帆起航。
一、汉语言文化对邻国语言发音的影响
在日语的发音中能清晰地看到汉语的痕迹, 作为我国的邻国, 日本在我国朝代的演进和更替的不同时期, 引入和改造汉语发音, 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日语语言发音。日语中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汉语发音, 一种是直接模仿汉语的读音, 另一种是在汉语发音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变化, 如“自由”、“可能”、“便利”等词语的发音, 都是完全按照汉语的发音而来的。[1]日语文字形成这种一字二音的结果, 主要是先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汉语发音的影响, 然后又引入和保留了唐朝时期的汉语发音。至今可看到日语发音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吴音, 这是我国传入日本最早的汉语发音, 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 但随着日语体系的不断发展, 吴音经过筛选, 现保留于日语语音中的比例逐渐减少。二是汉音, 它在隋唐时期流入日本, 当前随着日本同隋唐的友好往来日益增多, 日本引入了大量绚烂多彩的隋唐文化, 这也使得汉音在日语中占有最大的比重, 并且以我国北方一带的发音为主。三是唐音, 指的是宋代以后盛行的汉语发音, 传播至日本后, 成为日语发音的主要组成部分, 模仿我国南方地区以及长江一带汉语的发音形式。[2]
二、汉语言文化对邻国语言文字的影响
汉语是日语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 在文字书写方面, 汉语也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史料记载和有关民间传说, 秦汉时期大批国人东渡日本, 带去了丰富的典籍资料, 并在日后与日本居民的交流、交往中, 将我国文化, 包括汉语言文字传播给了当地人。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汉字传到日本的实物证据是“汉委奴国王”金印, 金印的出现说明, 在公元57年以前, 日本已经有人认识汉字, 懂得汉语。在日本语言文字出现以前, 汉语文字是日本传达政令、进行外教活动的主要文字工具, 包括国家活动或政策、法律条文的制定等, 也都是使用汉字。但日本人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感到诸多不便, 逐渐发明新的日本语言文字, 即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的平假名是借鉴和演化我国草书而来。纵观日本文明史, 其不少书籍史料、文学作品都是用汉字或汉字与假名共同记载而成的, 历来日本的年号也都是用汉字来表示的, 如“明治、大正、昭和、平成”等。[3]后来日本汉字中加入了国字, 但日本人在自造这些汉字时也都是仿照中国汉字的造字法, 所以, 日本文字既有引自中国的成分, 也有仿照中国汉字自创的字体。
公元前三世纪前后, 汉字开始传入朝鲜半岛, 这也是韩国首次大量吸收外来词的时期, 迄今为止, 韩语中的汉字词大多保留唐宋时期的中古音韵, 书写上基本采取繁体字, 数量约占韩语词汇的60%以上。在朝鲜民族的《训民正音》创制以前, 汉字几乎是作为唯一的标志工具的, 除了保留一部分朝鲜语的基础词汇之外, 汉语几乎占据了朝鲜语的全部词汇。
三、汉语言文化对邻国语言表达含义的影响
日语与汉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语言表达含义上也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 日语中的许多句子结构和日常用语都渗透这汉语语言的表达思想。如在日语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习语, 很多都是汉语习语的变体, 或者直接引用的汉语, 像“百闻不如一见”、“吃一堑长一智”、“马马虎虎”等通俗用语, 日语与汉语所表达的意思都是相同的。
在韩语中, 也保留了许多汉语古义的汉字语素。如“都”字, 在汉语里, 从古至今有两个语音而且分别承载着不同的含义、功能, 念dū音常指“首都”;念dōu音时常作总括义副词使用, 在韩语里, 虽然只有一个汉字音[to], 但除表示“国都、首都”的意思外, 还保留有古汉语中的意义, 即“总共、一共”义、“某群体之首”义。类似于此韩语中留存古汉语义的字还有诸如“顷”、“阵”、“然”、“汤”等等。[4]
总结
日、韩语言文化与汉语言文化源远流长, 其语言发音、字体、表达含义足可见我国先进的汉语言文化对日韩两国语言文化的深远影响, 为邻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基础。可以说, 是汉语的发音奠定了日、韩语言文化的基础;是汉语的文字促进了日、韩语言文化的体系的形成;是汉语中汉字的含义表达使得日、韩语言文化更加生动具体。日、韩两国语言文化又明显的多元化特点, 都特别重视对外来文化的汲取和借鉴, 而汉语是日韩语言的重要借鉴对象, 加强我国汉语言文化对邻国语言文化的对比、分析和研究, 不仅对于学习邻国语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而且有助于以语言文化为纽带, 加强我国同邻国的文化交流。
摘要: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 随着各国间文化的传播和渗透, 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对邻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突出表现在语言文化的影响上。当今仍可从日、韩两国语言中清晰地看到汉语的影子。本文主要从文字、发音、含义表达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汉语语言文化对邻国, 尤其是日本、韩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日本语,韩国语,语言文化
参考文献
[1]邵寒梅.浅谈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J].语文建设, 2013 (12) :27-28.
[2]穆牧.浅析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 :157-158.
[3]刘建戈.日本语言文化中的中国思维源流[J].旅游纵览 (行业版) , 2012 (6) :151-153.
关键词:汉语言;网络语言;挑战
一、由传统汉语言到网络语言的转化
(一)词汇的转变
1.词形
传统的文字交流方式就是汉语言文字的交流,具点具面的反馈真实信息,而现如今,为了加快信息的传播,达到交流的简约高效,拼音词和谐音词被大量使用。拼音词就是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写后并规定其含义而产生的,例如“hh”代表哈哈等等;而词汇的谐音化就是利用与词汇相近发音的字或数字来取代原来的词汇,例如“88”就是拜拜,妈妈也可以写成“麻麻”。
其次就是叠词的使用。这类词汇并没有词义上的变化,只是加强了语气,例如睡觉可以说睡觉觉,拿东西可以叫拿东东,诸如此类。
2.词义
词义变异的第一点是改动词义。举例来说,恐龙原来是指远古时代的大型动物,现在说恐龙,可能是指一个长得丑的人;木头就是说这个人很木讷等等。
词义变异的第二点就是词义联想。比如说“可爱”,从前我们说一个人可爱是指他的样子惹人怜爱,如今却可以说是“可怜没人爱”;“天才”就是“天生的蠢材”。
(二)语法的转变
网络世界的交流方式不像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直接反馈,它有着一定的延迟与阻碍,所以自由随性,高效便捷就变成了网络交流的第一要义。
1.省略缩写
网络交流依靠于键盘打字,必然在速度上逊于直接交流方式,为了保证交流的高效,便出现了毫无语法结构的省略缩写句式。举例来说,在网络上,人们交流往往都是以极短的句子你来我往,有时甚至不成句,“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可以省略为“我伙呆”;而缩写的典型就比如“lol”,“lol”表示开心大笑的意思,是“laughing out loud”的缩写。
2.句法
随着一些电影中使用的台词“给我个理由先”的流行,这种状语后置的句法也开始流行。比如“我倒”,“你走先”等等。
3.词性
网络语言中,词形的转变现象也是一大特点。例如,“被黑” 中的“黑”,黑“字本来是形容词,而”被黑“的“黑”成为了被动句中的动词。这就是网络语言中的词性变化。
二、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言是由传统汉语言转化而来,但是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汉语言,其词汇、语音、语用等都有别于传统汉语言所具有的规范形式。
首先,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规范性有巨大影响。网络语言诞生之初是为了增加网上交流的便利,而语言的规范使用并不需要考虑,所以产生了大量被广泛使用却有着谐音错别字的流行语,网络语言的创造具有过强的随意性,网络语言的实质就是人们对于社会是否能对流行语辨错不予考虑,只热衷于网络语言本身的创作。当我们在网络上频繁使用便会影响正常的表达,若是使网络语言变成人们的日常习惯用语,便会将其带入严谨的学术研究,造成知识的混乱。
其次,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传承有巨大影响。网络语言中有一大部分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或是年代性,比如曾流行的火星文一类。另外就是,网络语言的粗俗化。在流行的网络用语中有许多不文明的用语,这些词的传播不仅是对汉语言本身的不尊重,也给社会带来负能量,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
虽然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有着巨大冲击,但也应正视网络语言给汉语言带来的发展,毕竟网络语言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我们需要直面冲击,积极应对,使网络语言和汉语言走向健康的发展。
三、如何面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冲击
网络语言在对汉语言的推动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不规范、不健康的网络用语对汉语言的传播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对此需要采取措施积使网络语言能与汉语言和谐发展。
首先,我们要正视网络语言,不能对其一味制止打压,应该在牢牢把握汉语言的传承的基础上,对网络语言进行积极的干涉。
第一,从教育入手,始终把汉语言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健康的身体不怕感染,只要能对自身的文化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自然不会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第二,对网络传播进行干预,对于已发现的不良网络用语进行坚决抵制直至消亡,对处于萌芽的不良用语采取积极引导,使网络语言走向健康文明的正规。
第三,抵制恶搞现象。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文明象征,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承载体,应得到尊重与善用,对于恶意篡改,随意破坏的行为,我们要坚决反对。
四、结语
网络语言是它的一种变异体,其具有创新性的词汇和与时俱进的信息内容,为传统汉语言文化注入了一股别样的活力,但是这种新的语言形式不存在确定的文体和统一的标准,表达自由随意,语义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网络语言的低俗性和缺乏美感的语用都是对传统汉语言的极大冲击。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片面看待问题,网络语言能够流行就必然存在合理性,只需要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就能做到和谐发展。对于我们的母语,我们要以尊重的态度去面对,而对于网络语言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参考文献:
[1]崔灵玲.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J].教育界,2013,36:14-15.
[2]邓同兵.现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J].成功(教育版),2013,3:5.
星期六和星期日的上午,我和妈妈观看了宜昌“新华书店杯”汉语言文化知识和“汉语英雄”电视大赛,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星期日上午的“新华书店杯”汉语言文化知识第二场小组赛。
首先上场的就是我们长阳实验小学代表队。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一看就准备充分,信心十足。再看看其他代表队,感觉他们实力也十分强大。我不由地替实小代表队捏了一把汗。
比赛开始了,首先是必答题,我们的队员沉着应对,认真作答,一下子就拿了个满分。接着在急速问答环节,我们派出了一名男同学应战,他发挥出色,一下子又拿了个满分。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欢呼起来,真是太厉害了!
最让我佩服的`是“团队超能量”这个环节了。此次我们队派出了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男生描述,女生作答,两人配合十分默契,全部对答如流,全部正确。特别是最后一题,男生只说是五个字,女生就答出“快刀斩乱麻”,真是心有灵犀啊!
最后一轮是快速抢答,我们学校代表队也发挥得不错。最终我们以小组第二的好成绩闯入了决赛。
汉语言文化知识竞赛复赛题库
第一部分
一.常识部分
1.【五行】金、木、水、火、土 2.【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3.【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4.【五帝】太皞、炎帝、皇帝、少皞、颛顼
5.【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6.【三十六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形容楚庄王。8.“仲夏”在古代时令中是指农历五月。
9.古时人称“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为金兰之交。10.中国四大名绣: 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11.中国十位名画家各有其长,擅长画虎的是张大千。12.战国时期,赵国使用“铲形币”。
13.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14.词语“同气”是指兄弟。1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中国元宵节。16.“折柳”是在送别情况下的风俗。17.“洛阳纸贵”指的是左思的《三都赋》。18.在我国,“桃月”是指三月。19.“金屋藏娇”说的是皇帝刘彻。
20.古代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沉鱼”是指西施。21.我国最早的佛寺是白马寺。
22.古代有很多姓氏来源于官职,司马的职能是军政。
23.《两都赋》是班固的代表作品。班固所著《汉书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4.有“画圣”美誉的吴道子是唐朝人。25.代官服上绣有方形图案,成为“补子”,其中一品武官的补子图案是麒麟。26.传说中文字是仓颉发明的。27.越窑瓷器有“秘色瓷”之称,“秘”指的是青绿色。28“瘦金体”是由宋徽宗所创。
29.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中国陕西地区。30.紫砂壶的原产地是宜兴。
31.古代被称为“天南贡品”的工艺品是椰雕。
32.盆景艺术五大流派包括苏派、扬派、徽派、岭南派和川派。33.《天工开物》是明代记载农业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其作者是宋应星。34.北宋的赵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主要记载的是: 古代科技。35.古代杀青指的是一种制茶工艺。
36.古代工艺中的“云雕”是指 一种漆雕工艺。37.麝香是指雄性鹿的腹部。
38.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龙井茶”原产地在浙江省。40.安徽黄山所产的名茶众多,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毛峰。41.中药里所说的“陈皮”是指晒干的橘皮。42.古代所称的“杏林高手”是指医术高明之人。43.古代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44.唐朝陆羽被誉为“茶仙、茶圣”。45.最早在中国出现的酒是黄酒。
46.喜好饮酒,自称“酒中仙”的著名诗人是李白。47.“二十四史”从《史记》开始、到《明史》结束。48.当代四大散文家是杨朔、秦牧、刘白羽、魏巍。49.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的是学生。
50.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共有100回。51.“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发生在三国时期。52.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53.王维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
54.中国戏曲中的人物角色可分为生、旦、净、末、丑,旦是女角色的统称。55.元曲四大家是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关汉卿。56.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摔的是瑶琴。57.围棋棋盘上一共有多361个交叉点。
58.“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描述的乐器 是琵琶。59.古代流传的名曲“十面埋伏”主要由琵琶演奏。60.“葫芦丝”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常见的民族乐器。61.陶渊明在文学史上被称为“隐逸之宗”。
62.汉高祖刘邦最先提出了历史上的“约法三章”。63.汉字六书:象形、指示、形声、会意、转注、假借。64.《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65.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秀才”又称“茂才”。66.四大美女:“沉鱼”指西施,“落雁”指王昭君,“闭月”指貂蝉,“羞花”指杨玉环。67.《三国演义》依据的正史主要是《三国志》,作者是陈寿。68.唐代古文小说的领袖是韩愈、柳宗元。69.四库全书分别是经、史、子、集。70.在古代,“爵”是一种食器。
71.“名不正言不顺”是儒家的思想。
72.郭沫若所著的《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73.《汉书》所记载的是西汉的历史。
74.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意境可以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75.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76.“扑朔迷离”一词出自《木兰辞》。
77.儒、道、墨、法四大学派的创始人分别是: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78.中国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79.巴金的代表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8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赞誉司马迁历史巨著和文学杰作《史记》的名言。8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82.《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吐鲁番盆地。
83.据说李白曾在“壮观”的“壮”字里加了一点以表示自己的感受,这两个字刻在山西悬空寺。
84.古人常用松鹤延年图祝寿,鹤是生长在沼泽。85.成语"白山黑水"的意思指长白山和黑龙江。86.“文武二圣”指的是孔子
关羽。
87.“初唐四杰”指明的是: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88.“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西域的道路。
89.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称作小篆。
90.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更岁交子。91.提出“望闻问切”等医疗手段的是扁鹊。
92.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 春蚕
秋收
残冬。93.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漏刻这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94、古琴琴面镶嵌的十三个螺钿圆点叫徽。
9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三个季度。
96.汉字的形体演变主要经历了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
书这几个阶段。97.世称“颜筋柳骨”的书法大家柳公权,他是唐朝人士。98.汉赋经历了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个阶段。99.早在秦汉时期,台湾在三国是称为:夷洲。100.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
101.翡翠是古代一种贵重的玉器材料,它在材质上属于矿物。102.在古代,“爵”是一种食器。
103.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104.象棋中老兵是指 走到底线的兵。
105.最早提出“地理”名称的书是《周易》。106.传说中的斑竹是舜的妃子的眼泪染成。107.长城的长度为6300公里。
108.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是羊八井。
109.我国十大名花有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茶花、桂花、水仙及荷花。110.我国最早的佛寺是白马寺。111.诸子百家具体一共有189家。
112.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最高成就的是他的《琵琶行》、《长恨歌》。113.“刻舟求剑”出自于《吕氏春秋》。
114.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丰收年景的6—9月。115.药酒是在唐朝之后出现的。116.清初四画僧中,“八大山人”指的是朱统銮,又名朱耷。117.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融合儒道思想。118.进行京剧表演的戏院,在清朝最早叫茶园。119.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唐本草》。120.蹴鞠盛行于唐朝。121.“藕”是莲的茎。
122.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运算。123.笄礼是古代女子15岁成年的插笄仪式。124.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或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25.古代名画“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126.“谦受益,满招损”出自于《诗经》。127.“临川四梦”是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128.地蜡是端午节的别称。
129.菊花酒造纸术大约是在东汉发明的。
130.“铜权”是古代常见的金属器物,后来被俗称为秤砣。
成语部分: 不舞之鹤: 指名不副实的无能的人。
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繁多。
沐猴而冠: 形容虚有其表
一衣带水: 形容一水之隔
噤若寒蝉: 形容沉默不语
兵不血刃: 形容不战而胜
七月流火:指天气转凉。
门可罗雀: 形容门庭冷落
含沙射影: 形容造谣陷害
投桃报李: 形容礼尚往来
一日三秋: 形容思慕心切
瓜田李下: 形容容易引起误会
剖腹藏珠: 比喻爱财如命
略见一斑: 大致的看到事物的某一面
刚愎自用: 指为人傲慢固执,自信专断
别出新裁: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穷兵黩武: 用尽所有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破釜沉舟: 不留退路,下定决心干到底
拾人牙慧: 比喻袭取他人言论、见解
沽名钓誉: 用伪装或某种手段谋取名利
各抒己见: 各人都发表自己的见解
良莠不齐: 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缘木求鱼: 行事或做法不对头就不可能达到目的炙手可热: 权势大、气焰盛
不肖子孙: 不能继承先辈的事业的人
开门揖盗: 打开门请强盗进来
蔚然成风: 形容逐渐发展兴盛成为风气
察言观色: 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对方心里
饮鸩止渴: 比喻只顾眼前、不管日后大患
昭然若揭: 形容真相毕露、明白无疑 动辄得咎: 动不动就造成过失,受到指责
三、背诵部分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2.《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回乡偶书二首》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水浒传*三十四回》元*施耐庵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5.《水浒传*四十三回》元*施耐庵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6.《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7.《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古国回首不堪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8.《献范仲淹诗》宋*苏麟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龚自珍的诗。
10.《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1.《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旅夜书怀》唐*杜甫
(三) 主要内容9-10
第一章 关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认识10-22
第一节 教学法的定义和地位10-11
一、定义10
二、地位10-11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流派11-18
一、传统派12-14
二、改革派14-17
三、其他教学法17-18
第三节 国内外二语教学法研究综述18-22
一、国外二语教学法研究18-19
二、国内二语教学法研究19-22
第二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设计22-25
第一节 研究方法22-23
一、访谈22
二、课堂观察22-23
三、调查问卷23
第二节 研究过程23-25
一、前期准备阶段23-24
二、中期撰写阶段24
三、后期撰写及修改阶段24-25
第三章 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结果分析25-54
第一节 访谈结果分析25-30
一、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程的.访谈25-28
二、关于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应用历程的访谈28-30
第二节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30-33
一、对教师所用教学法的课堂观察30-32
二、对学生互动情况的课堂观察32-33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3-49
一、被试的基本情况分析33-34
二、基本题目分析34-38
三、独立样本 T 检定与分析38-49
第四节 小结49-54
一、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应用教学法的特点49-52
二、学生对教学法的反馈情况52-54
第四章 针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改进建议54-64
第一节 教师对教学法的改进54-59
一、理论研究要更扎实54-57
二、实际应用要更灵活57-58
三、交流创新要多进行58-59
第二节 教研小组对教学法的改进59-60
第三节 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法的改进60-64
一、加强校际校内的专业交流与合作61-62
二、加强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利用62-63
三、加强教学分班中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考察63-64
第五章 结论64-66
第一节 结论64-65
一、教师偏向应用固定的、较为传统的教学法64
二、教师对于教学法的学习研究少、交流学习少64
三、学校层面应对对外汉语教学给予更多关注64-65
四、学生的反馈很重要65
第二节 研究中的不足65-66
注释66
参考文献66-69
附录69-78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78-79
一、网络语言的概述
1. 含义。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传统语言媒介的语言形式, 其主要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的领域中使用的, 是人们信息交流、思想交流的一种主要交流方式, 其形式简单明了, 便于理解。广义上指与网络和网民有关的专用术语和网络聊天的语言。狭义是指网络在聊天室里的常用的词、字、符号等。
2. 特征。
网络语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造性。由于网络的产生给每个人都提供了较大的思维想象和自由创作的空间, 也是很多网民能够在网络语言交流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这就导致创造性是网络语言的最大特征。与传统的语言文字相比, 网络语言没有了外在的束缚, 充分发挥了作者的自主性, 结构上更为其巧妙。这也充分体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二是扩展性。网络语言词汇的扩展性主要是由于表达的需求产生的, 每个词都会有自己扩充词, 都会有新的衍生, 网络文字也不例外。由于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的速度, 进而导致网络语言的扩充性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形式:一方面是新创的词汇。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 大量的新的网络词汇被创造, 。如:“黑客”、“美眉”、“大叔”等;另一方面是旧词新用。如“病毒”、“TMD”、“恐龙”等等;三是简洁性。网络交流主要是通过交流双方或多方及时的收发信息才能够连续不断的交流, 因此, 用语的简洁已经成为网络交流的必然要求。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
1. 正面影响。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产生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传播文化、更新文化、促进文化的快展这几个方面。
(1) 促进汉语言文化的发展。陈原说过:“没有一种变异的语言是僵化的语言, 是死的语言, 同时, 语言的变异不受人的思维控制, 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变异是语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著名的语言学家戴昭曾经也说过:“语言的创新是语言生命活力的具体表现, 没有创新就没有语言的发展, 抑制和否定创新犹如扼杀语言的生命。”可见, 对语言的创新是促进和提升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创新传统教育的技术和观念。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下, 传统教育基础的阅读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裂变”。新形势下的阅读教育与传统的阅读教育相比存在着以下差异: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上。在网络语言下, 阅读教学属于一个超文本阅读教学, 它是将不同的信息集合在一起, 其中每一部分都将构成网络阅读教学的核心, 展现的是信息网络的交互性功能, 这是传统阅读教学永远都无法比拟和超越的, 将会增强读者的信心和愿望, 为读者提供一个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这正如一位著名的网络专家所言:“互动正是网络化空间的关键词。”因此, 在网络语言环境下, 互动就是网络阅读的生命, 不仅能够丰富阅读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还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教育的发展, 创新教育的观念。
2. 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从污染语言、践踏文明、制约社会文化的发展这几方面来体现。
(1) 导致语言不规范。众所周知, 网络语言是直接由发出者到接受者的这一过程, 没有受到中间环节的制约和编辑, 进而展现出了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没有语法的约束。如“很受伤”、“好拒绝”等语句随处可见;二是牵强附会。如出现很多热词就是把“朋友”说成“兼容”, “恋人”说成是“启动程序”, “夫妻”说成是“超链接”等等可谓是花样百出;三是太过粗俗。如把女士称为“卫生巾”;四是滥用谐音。由于大部分人在进行聊天或是网上打字的时候为了追求速度, 发现错字也不将之更改。就保存其谐音字, 进而导致错别字的产生, 甚至产生很多误会。如“我和米”其实质意义是我和你等等。
(2) 弱化阅读注意力和鉴赏能力。虽然网络阅读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 但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导致了大量的网络信息既丰富有散乱, 在提供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产生了更多的垃圾信息, 进而导致有用信息淹没在垃圾信息的海洋中, 使得学生从中获益的几率就显而易见了。网络阅读也常被人们看作是快餐式阅读和流行性阅读, 这些阅读给人们提供的是感官上的感受, 暂时性的享乐, 没有深入到人们的大脑, 是沉淀在人们的心灵的一种感悟, 进而大量的网络语言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阅读的注意力和对文字的鉴赏能力。
总之,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 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汉语言在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然而网络语言是促使汉语言文化的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 国家应该针对目前网络语言中存在的问题给与解决的措施, 加强网络文化的管理, 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进而营造一个健康有力的文化氛围, 最终使汉语言文化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超海.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化学刊, 2015, 07:4-5.
[2]于泓.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 2015, 36:2-4.
【关键词】英语教学 汉语言文化修养 异同 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110-01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汉语的干扰,学生会不自觉地将汉语知识套用在英语上。如何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又充分利用母语的知识迁移呢?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教师应该把握好英、汉语的异同,突出英语的自身特点。
在英语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存在疑问:汉语和英语相比各有哪些特点;同样的内容汉语怎样阐述,英语怎样表达;交际时各自怎样表达才算得体,它们之间有无共同规律可寻,可否变通。对这些问题,学生总是想找到明确的答案。如果老师对汉语言知之甚少而不能很好地排除汉语的干扰把英语独立出来;或者不能居高临下地看语言的相通性而把英语搞成一种模式,这是造成英语教学模式化、简单化的原因之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体系,且差异颇大。我们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內在因素,才会发现其中所包涵丰富的文化因子。如汉语说“一块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在西方,人们把面包当成主食之一,吃的时候把一块面包切成数片,有时还会在面包片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是一个不可数名词。在英语庞大的语法体系中,有许多可以当成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引入汉语语法,既能使学生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又能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应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
要了解外民族的性格特点,首先要熟悉本民族的性格特点。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素质,那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好外语;英语老师也是如此,这就要求英语老师能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例如,可以巧用动物渗透文化知识。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动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如,汉语说壮如牛,英语却说as strong as horse壮如马;汉语说亡羊补牢,英语说c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亡马补牢”;从以上的关于动物的习语中可能联想到在语言形成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农耕民族,以牛为主要的劳动力故出现“壮如牛”一说,西方是以游牧为主的,所以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现“壮如马”“亡马补牢”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西方对狗是情有独钟的,所以英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狗的习语,如lucky dog幸运的人,top dog优胜者,under dog失败者等。在教学中渗透有关此类的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收集相关动物的习语,开展“动物晚会”(Animals Party)的活动。因此,英语教师对民族文化要有广泛的涉猎,不断提高本民族文化修养。
三、本民族文化是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好的老师
多年以来,我们都是以西方为中心,认为学英语,只要创设“纯英语”的环境就可以了,却忽视了学生生长的土壤,对学生学习的环境重视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习英语是生硬地被迫地接受。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好的老师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广泛涉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在英语教学中都会涉及。如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在课堂中,开展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翻译成汉语的谚语。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 “compass ”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航海一词,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渗透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社会发展也必将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类交流愈加频繁,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在中学阶段,注重文化教育,能增强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 [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
2 [英]John Simpson、[英]Jennifer Speake.牛津英语谚语词典
【汉语言文化节开幕式】推荐阅读:
体育文化节开幕式01-13
韩国文化汉语教学03-16
饮食文化节开幕式问卷07-20
法律文化节开幕式致辞09-08
社团文化节开幕式致辞11-01
营地文化节开幕式致辞11-06
社团文化节开幕式讲话11-10
健康养生文化节开幕式01-26
社团文化节开幕式策划案06-19
校园文化节开幕式主持词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