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词语
(一)反义词练习
1、课本P15(由意思相反的字组成的词)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
动静(皆宜)、得失(取舍)、吞吐(自如)、详略(得当)、攻守(平衡)、进退(两难)、始终(如一)、呼吸(均匀)、是非(不分)、爱憎(分明)
2、课本P31 清对浊 廉对贪(清澈对浑浊)(廉洁对贪污)功对过 正对偏(功劳对罪过)(公正对偏心)奖对惩 优对劣(奖励对惩罚)(优秀对恶劣)善对恶 勤对懒(善良对凶恶)(勤劳对懒惰)
(二)数量词练习课本P15
(三)成语积累:
1、课本P16 描写花草的: 描写日月的: 描写山峦的:
2、课本P69 关于勤奋学习的:
关于专心学习的:
3、课本P70 看图说成语:
4、课本P119 AABC式的成语:
5、课本P137
(1)数字式成语:
(2)ABAC形式:
(3)AABB形式:
(4)反义词形式:
补充: AABC 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井井有条、洋洋得意 AABB 日日夜夜、形形色色、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层层叠叠、明明白白 ABCC 神采奕奕、风尘仆仆、千里迢迢、喜气洋洋、逃之夭夭
6、关于成语故事的: 买椟还珠、画龙点睛、一鸣惊人、名落孙山、井底之蛙
7、关于寓言故事的:刻舟求剑
亡羊补牢
对牛弹琴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8、关于神化故事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擎天之柱、愚公移山
(四)同音字P69、一字多义(多义字)P87、多音字P103、形近字P137
(五)词语搭配:
如课本P69中“的、地、得”的运用
光彩夺目的()清澈见底的()弯弯曲曲地()和颜悦色地()鲜花开得()时间过得()
(六)词语积累
1.带有“春”的词语:春风得意 春华秋实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满面春风 春花秋月 2.带有“花”的词语:鸟语花香 百花齐放 落花流水 奇花异草 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3.带有“鸟”的词语:鸟语花香 小鸟依人 鸟枪换炮 惊弓之鸟 笨鸟先飞 一石二鸟
4.形容天气情况的词语:风和日丽 秋高气爽 阳光明媚 天寒地冻 天高云淡 雨过天晴 5.带有“雨”的词语:暴风骤雨 倾盆大雨 风雨交加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春雨绵绵 6.形容惊慌、紧张的成语:胆战心惊 心惊胆寒 大惊失色 担惊受怕 惊慌失措 心惊肉跳
7.带数字成语:三心二意 五光十色 七上八下 千军万马 五花八门 千方百计 十拿九稳 8.带“日”的成语: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日月如梭 日久天长 日落西山
9.与“月”有关的成语:春花秋月 披星戴月 花好月圆 花容月貌 日积月累 明月清风 10.表现态度的成语: 暴跳如雷 怒气冲冲 和蔼可亲 横眉冷对 斩钉截铁 趾高气扬
11.带有人体器官名称的成语:胆战心惊 情同手足 迫在眉睫 肝胆相照 目不转睛
师: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 景色秀美, 其中, 三峡就是我国著名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课前, 我们简单了解了三峡, 现在, 有一位三峡老爷爷特别想带我们去三峡游览, 他可是生在三峡、长在三峡的哟, 对三峡十分了解。孩子们, 就让我们跟随老爷爷的步伐, 一起去三峡看看吧!
播放视频:三峡风光 (1分钟)
【创设情境】
师:这就是老爷爷的家乡, 你们看到了什么, 它们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呢?
生1:我看到了很多山, 很多水, 山很高, 水很深。
生2:我看到了张飞庙, 还有丰都鬼城, 它们让我觉得害怕。
……
师:看来三峡真是名不虚传, 一个短片, 就让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那更何况是生在那儿、长在那儿的老爷爷了。可是老爷爷现在不在三峡, 他跟随三峡移民的大军, 离开了三峡。当我问他想对三峡说些什么的时候, 他饱含深情的朗诵了一首诗, 这首诗就是《三峡情》。
师:请孩子们齐读诗题。 (两遍)
师:看到这个题目, 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老爷爷的情况, 你有什么问题?
【从诗题和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 给学生的学设置疑问, 给教师的教埋下伏笔】
生1:老爷爷为什么要朗诵这首诗?他到底想说什么呢?
生2:三峡又不是人, 它怎么会有感情呢?
生3:三峡情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啊?
二、初读全诗, 学习生词, 初步感知《三峡情》
师:孩子们很会开动脑筋, 问题提得好, 带着这些疑问, 请孩子们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顺诗句, 并看看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自读。
师:一起告诉老师, 全诗一共分几个小节?
生:四小节
师:哪位小朋友来读第一个节?其它小朋友要仔细听, 一会儿要做小小评论家, 来评评你同学的朗读哟。
【学生读评, 让学生学会倾听、评价, 纠正字音】生读生评。
师:这一小节里面有没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呢?
生:叶笛。
师:哪个孩子来帮帮她, 告诉我们大家叶笛是什么?
生:叶笛就是用叶子做成的笛子。
师:你很聪明, 知道用分一分的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叶笛。 (展示牧童骑在牛背上用叶笛吹奏的图片)
生:竹篙是什么东西呢?
生2:竹篙就是用竹子做成的可以撑船的工具。
师:非常棒, 看来同学们见识很广, 来, 我们来看看竹篙。 (展示小孩子用竹篙划船的画面)
师:孩子们,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我们读通了第一小节, 让我们把竹篙、叶笛的意思读进诗句里面吧。
生齐读第一小节。
生读, 生评第二三四小节。
……
三、重组诗文, 指导朗读, 体会三峡景色美
师:刚刚看短片时, 同学们发现三峡有很多美丽的风光, 那你们知道老爷爷最留念三峡的什么风光吗?在诗中找一找。
生:三峡雨和三峡云。
师:请孩子们找找, 看看诗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三峡雨和三峡云, 把它们勾出来, 并想想它们是怎么样的, 老爷爷为什么会留念?
【学生自己重组诗文】
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生:我勾了第一小节的诗句“三峡雨, 三峡云, 故乡的景, 故乡的云”我想正因为这些云和雨是故乡的, 所以老爷爷才这么想念。
师:说得很棒, 孩子们, 月亮啊是故乡的最圆, 星星是故乡的最亮, 这云和雨呀也只有故乡的才最值得留念。来,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 读出留念之情。
生齐读。
生2:我勾了“细如丝, 柔如锦, 洁如玉, 白如银”我觉得那里的雨和云很洁白很干净。
生3:我也勾了这几句, 我觉得写得很美。
师:那你能从这些诗句里面体会到老爷爷的留念吗?
生:能, 因为它们都很漂亮。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漂亮, 这种留念呢?
生1:读得轻一些, 慢一些。
师:谁来试一试?
生1试读。
生2试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 (师示范读) 。
师:好, 孩子们, 请看大屏幕,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 读出云的洁白如玉, 读出雨的细与柔, 读出三峡云、雨的美丽, 读出老爷爷的留念。 (师领读)
板书:风景 (云、雨) 美留念
【结合对文本的分析, 通过学生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领读等多种方式, 在朗读中体会景色美, 感受留念情】
四、图文并行, 读想结合, 感受三峡生活乐
师:同学们, 天晴的三峡, 蓝天白云, 绿水青山;下雨的三峡, 细雨蒙蒙, 云雾缭绕, 这一切都让老爷爷怀恋, 可是他更怀恋的是在这云里雨里的童年时光。孩子们, 找找, 哪些诗句写了老爷爷的童年生活?
生:齐读“从小爱在云里走, 口吹叶笛赶羊群, 从小爱在雨里淋, 手挥竹篙驾船行。”
生:老师, 为什么他们会在云里走呢, 他们又不是孙悟空?
生:他们为什么喜欢淋雨呢, 不会感冒吗?
师:孩子们很会发现问题, 来, 老师先给你们看看图片, 结合图片你来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展示云雾缭绕, 雨雾蒙蒙的三峡图片)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让学生直观了解三峡云雾缭绕的景致】
生1:是因为那里雾很多, 看起来像到处都是云。
生2:他们那儿下的雨很小。
生3:山很高, 高到云里边去了。
生4:雨下得很多, 他们要干活, 不能撑伞, 所以只能淋雨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哈哈…… (全班笑)
师:孩子们很会思考问题, 确实是这样的, 三峡云多雾多, 山又高, 所以经常像走在云里一样。而三峡雨水充沛, 细如丝, 洁如玉的雨, 淋起来啊还很舒服呢。孩子们, 请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诵, 边听边想象画面, 去三峡的云里面打个滚, 雨里面洗个澡吧。
【教师示范读, 学生闭目听, 边听边想象, 带学生进入情境, 真切感受三峡生活的快乐】
师示范读。
师:睁开眼睛, 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山羊在吃草。
生2:我看到了, 老爷爷在吹叶笛, 声音很好听。
生3:用竹篙撑船的一定很好玩, 我也好想试一试。
……
师:同学们想象丰富, 老师看到了这些:蓝天白云下, 小男孩正在快乐的吹奏着叶笛, 羊群们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吃着青草;细雨蒙蒙中, 小女孩正在悠闲的撑着竹筏, 绿水倒映着青山, 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孩子们, 你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1:自由自在。
生2:很快乐。
生3:很好玩。
生4:很美。
师:老爷爷就是这样自由快乐地长大的。板书:生活乐留念
师:带着这份快乐, 让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诗。
生齐读。
五、回味诗句, 深情呼喊, 领悟热爱思乡情
师:同学们, 三峡的云和雨是这么的美, 三峡的生活是这么的快乐, 可是老爷爷却离开了三峡。在他乡, 老爷爷常常独自站在山顶向着自己家乡的方向眺望着眺望着……孩子们, 你们觉得老爷爷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家乡。
生2:他会想他的叶笛、羊群, 他撑船用的竹篙。
生3:他会想三峡的云三峡的雨。
生4:他想回家。
……
师:他会想他是否还能吹响曾经吹过的叶笛, 他会想羊群是否还能听懂他的呼喊, 他会想曾经用过的竹筏是否还在, 他会想“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他会想:生齐读“几时再登巫山顶/唱支山歌唤羊群/几时再登夔峡门/喊一声号子驾船行” (配乐) (读三遍)
【全文教学高潮, 三峡情的背景音乐和反复朗读加深孩子的情感】
师:孩子们, 老爷爷是想家乡, 想回家, 可是他毕竟已经离开, 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呢?
生1:伤心。
生2:难过。
生3:后悔。
师:他为什么伤心难过呢?
生:因为他想家乡, 思念家乡。
师:请看黑板, 孩子们, 三峡云三峡雨让老爷爷留念, 三峡的生活更是让老爷爷回味无穷, 可是老爷爷却不在家乡, 那孩子们, 这三峡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 老爷爷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照应开头, 强调思乡情】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板书思乡情
师:刚才有孩子说老爷爷会后悔, 是啊, 离开这么美丽的家乡是应该后悔, 可是老爷爷不后悔, 他说是因为三峡移民才离开的家乡。孩子们, 为什么因为三峡移民离开家乡就不后悔了呢, 老爷爷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自己思考, 课后孩子们可以与我进行交流。好了, 孩子们, 让我们带着对老爷爷最深最真的祝福, 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祝福老爷爷平安幸福, 祝福天下所有离开家乡的人快乐美满。
【教师设疑, 学生自己领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六、欣赏歌曲, 背诵全诗, 再次感知《三峡情》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 老爷爷感动了!他呀, 不是别人, 就是这首诗的一位作者, 他为《三峡情》谱了曲, 他要将他心中对家乡的爱和思念传唱。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会唱的孩子可以一起唱唱。孩子们在优美的《三峡情》歌声中结束此课。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的作用。理解生词的意义。”可见,词语教学在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词语教学首先是识记。识记包括音和形。词是由字组成,识记词语就等于识记生字,识记字形有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猜字谜等方法。教会运用这些方法识字是低年级段的主要任务,三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这里不再赘述。如何理解词语,理解词语有哪些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在平时课堂教学的做法,谈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运用工具书
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三年级学生已学会查字典,如何查字典来理解词意,这要老师引导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最后一自然段中“景色诱人”这个词语时,告诉学生:我在预习课文时,遇到这个词语的意思不理解,而这个词语中“诱”这个字最难理解,于是我就查了字典。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出示课件):1、劝导,教导;2、引诱,使用手段引人;3、引发、吸引。我把每种解释带到“景色诱人”中去,结果发现有一种意思最恰当。这时让学生选择,学生很容易选出是第三种解释,进而学生轻松说出了“景色诱人”这个词的意思。通过這样的“现身说法”,学生便学会了如何运用查字典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词语意思。
当然,不可能每个词用这样的方法,因为查字典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词就查字典,会消减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联系上下文
有些词不需要知道其准确的意思,只要了解其大概意思就可以了,有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这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无疑是最有时效性的方法。
我在理解《花钟》一文的“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在被灼伤的危险。”一句的“娇嫩”一词时,引导学生思考:花瓣被太阳晒一下就有可能被灼伤,你觉得它怎样?学生就领悟到花瓣太弱了或者太柔了。这样就理解了“娇嫩”的意思了。进而引导学生以后阅读时学会运用这种方法。
三、结合图片理解
有些词只要提供给具体可感的图片,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葱葱茏茏”时,白板祟一棵茂盛的大树的图片,告诉学生这棵树就长得葱葱茏茏的,学生很快就领悟出“葱葱茏茏”就是树木长得很茂盛。理解“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也是运用这种方法。当然,如果不出示图片,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哪里可以用上这些词,就是另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
四、换一换,比一比
有些词语要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就需要运用换词语,再作比较的方法来体会理解。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中的“抽出”一词时,就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不难理解是“长出”的意思。再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读中领悟“抽出”的准确性。
五、做动作
有些表示动作的词可以直接做动作来感悟。
上例中,当我问学生:为什么“抽出”就比“长出”好呢?好在哪里?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于是在学生沉默时,又让学生观察我从粉笔盒中抽出粉笔的动作,学生立刻会意:抽出写出了树木在春天快速生长的样子。这样就化难为易了。
六、结合近反义词理解
我在教学《玩出了名堂》中“清闲”一词时,白板出示“清闲”的反义词是“忙碌”,再问“清闲”是什么意思,学生都兴奋地举起了小手。
当然,有些词语我们也不用费任何工夫,就直接告诉学生词语意思。如我在教学《花钟》中的“憧憬”一词时,就是运用直接告知的方法。
上述这些方法,并不是单独使用的,有些词需要运用多种方法配合才能让学生理解词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会使用这些方法,并养成习惯,还需要我们多次引导和提醒,扎扎实实地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
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会运用应该是词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我常使用这些方法来落实。
造句。这种在低年级段经常使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是一种最有用的方法。如“适应、干燥、苏醒”等词学生都会造句。
选词填空。在教学《花钟》“陆续”一词时,我出示了几句话让学生从“陆续、继续、连续、持续”中选词填空,从而让学生区别这四个词的意思。
Yàn zhi
wū hēi
qīng kuài
chì bǎng
jiǎn dāo
wěi bā
()
()
()
()()()
Huï po
jī líng
wēi fēng
gǎn jí
jù lǒng
zēng tiān()()()()
()
()
Guāng cǎi duï mù
shēng jī
lűâ guî
dào tián
yì zhuǎn yǎn()()()()()
ǒu ěr
yì quān
yīn fú
yǎn zuî
zàn gē()()()
()
()
第二课
Xì
yâ
Guāng jǐng
wàn zǐ qiān hïng()
()
()第三课
Hã huā
qīng xiāng āi āi jǐ jǐ bì lǜ lián pãng pî liâ()()()()()()Fǎng fú
yī shāng
piān piān qǐ wǔ
wǔ dǎo
qīng tíng()
()
()()()
第五课
Cuì niǎo
wěi gān
fù bù
tîu liàng
yîu jiān yîu cháng()()()()
()Qīng Cuì jí fēi yì zhǎ yǎn
pào pāo
táo tuō()
()()()
()sì yǎng
yú wēng
shí bì
dǎ xiāo
niàn tïu()
()()
()
()第六课
Zhuān liâōu zhōu
ruì shì
shū shì
kōng tiáo
liâ chē()()()()
()()Qǐ chãng
zhàn tái
tâ shū
cháng tú
chãng qiān chàng wàn má fán()()()()()()Qì wēn
zhîu jiàng
fēng xuě
pí láo
jī hán jiāo pî
wēn nuǎn()()
()()()()Zhâng fǔ
fēn fēn
jiù hù
kāi dîng
yǒu qíng
zhì xiâ()()
()()()
()
第七课
Shān gǔ
sēn lín
yù yù cōng cōng
zhàn lán
tián rùn
fēng lì()()()()()()Gài fáng
luǒ lîu
yí dîng dîng
chuǎn qìãr
gâ shì gâ yàng()
()()
()()Kuî dà
gōng jù
jiā
jù
lí míng hïng shuǐ yī yǒu jìn yǒu
()()()()()()第九课
Wáng yáng bǔ láo yù yán yáng juàn kū long diāo zǒu()
()
()()()Jiē fāng
hîu huǐ
quàn gào
bǎ shi
pán chɑn
yìng yào()()
()
()()()第十课
Jīng gōng zhīniǎo
wâi guï
shâ jiàn
dǎ liâ
dà yàn lâi kāi()()()()()()
Lā xián
běn shì
bēi cǎn
yù hã
gū dān shī qún
dà chīyì jīng()()()()()()第十一课
Dīng zhǔ qián pái kào biān zhǔn quâ shěn shì jiǎng tái
()
()
()
()()()Shãn qíng
yán sù bàn xiǎng lún liú hã yán yuâ sâ()
()
()
()()Shú xi jiǎo dù xiāng sì jiào huì()
()
()
()
第十三课
Sài pǎo
tãng ài
pái chú
yuō shāng
chí xù ān weì jiǎ ruî()()()()()()()Qī piàn shí huà dù guî rì yuâ rú suō suī rán lù xiàn
()
()()
()
()
()
Kuáng bēn
shǔ jià
xíngrïng shîu yì wú qiïng yîng tú jiānglái
()()()
()()()第十四课
Jiǎn yuâ jù lâ bù shāng dìng yā quâ wú shēng jiã zhī()()()
()()Duì wǔ
chãn mî
jú miàn fāng biàn xiàn mù guān zhîng()()()()
()()Shâng dà lïng zhîng jiē dào rãn shān rãn hǎi zhǔ xí tái
()()
()
()()
Qíng bù zì jìn
jiū zhâng
yān mî yì lùn()
()
()
()第十五课
Shí jiàng
chāo xiě
mî shuǐ
gù yì bào fu()()
()
()
()Bú liào chãng xīn chãng yì chãng rân yuán gù()
()
()
()Fân nù dú zì jiâ chǐ jì rán suō huí()()()
()
()
第十七课
Zhù hâ
chãn qì shǐ zú
zuǒ gù yîu pàn xùn sù chïng fù()()
()()()ān jìng chãn jìng qià qià huǎn hã wài pï()
()
()
()
()Jiàn yì jīng xǐ biǎo dá fán nǎo xiáng shîu()()()()
()第十八课
Yī yuàn
yī shēng
hù shi xiāo xi quâ rân()()()()
()Shū xiě xuâ xíng shì fǒu cǎo diàn jiǔ jīng()
()
()
()()Yǎn gài
quán tou
zhì zhǐ
qīng rïu
zhōu wãi()()
()
()
()第十九课
Zuàn shí
jiāo kě
shuǐ guàn
xǐ chū wàng wài cōngcōng máng máng
()()()()()Fǎn zhâng
dì gěi
rěn bú zhù tuî mî yǒng chū xīn xiān()()()()()()
第二十一课
Chuàn shuō cùn cǎo bù shēng chà bù duō dǐ de shàng()()
()
()
Wēn dù
shâ shì
gāng tiě zhuāng jiā shēng cún fán zhí
()()()()
()()Shū cài râ liàng bǐ jiào shā jūn yù fáng shì jiâ()()()()()()第二十二课
Yâ mù jiàng lín yâ kōng xuán guà ào mì()()()
()()Nǔ lì
dēng shàng rân hã yí dàn cãng jīng()()
()
()
()Gū jì
nián líng
shãn mì tàn suǒ()
()
()
()第二十三课
Xìn xī
wǎng luî
biàn bù xìn xiāng wǔ hú sì hǎi()()()()()Pî bù jí dài mù bù zhuǎn jīng mǐ lǎo shǔ zàn tàn()()
()()
Chǎng kāi
liàn liàn bù shě xīn qí gōng nãng
()
()()()
第二十五课
Hïng tōng tōng
wǎn xiá
làng huā
shuì jiào
shuì mâng()
()()()()第二十六课
Jià rì bēi bāo fáng zhǐ bï zi qī hēi zhuàng dǎn()()()()()()
Wú yǐng wú zōng huāng wú rãn yān xiǎo zhân chù jìng jiāo yì
()()()()()Bí zi yïu yù fǎn yìng shuāi dǎo shù qǐ fâi yîng xī ài()()()()()()()第二十七课
Yïu lǎn míng bù xū chuán yïu rãn rú zhī zhuàng guān()
()()
()
Chū shîu tān diǎn chãn liâ gîu sī guān shǎng fù qián()
()
()()()()wǔ guān duān zhâng biāo zhǔn yá chǐ yì mú yì yàng()()
()()Tāo qián
jí jiāng
wǎn fàn
qīn xī kě biàn
gōng yì pǐn()()()()()
第三十课
Guǎn lǐ tián dì rãn yān xī shǎo lǎo bǎi xìn yǎn zhēng zheng()()()()()Hàn zāi yíng jiē tú dì pū teng tí xīn diào dǎn()
()()()()
Qú dào guàn gài shōu chãng
()
()
()
第三十一课
Hōg lōng long
tā xià
lîu chū rán rāo xiïng xiïng dà huǒ()()()()()Wãi kùn zhēng zhá xī miâ pēng huǒ quē shǎo yě liàn()()()()
()()Yâ tǐ(àáāǎ
dà pãng)()(âãēě ìíīǐ jīn guāng sì shâ)îïōǒ ùúūǔ
yún xià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汉族)、(回族)、(土族)、(白族)、(苗族)、(壮族)等(五十六)个民族。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河南)、(河北)、(广东)、(广西)、(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台湾)等(二十八)个省、自治区。
二、听写:
十一、拓展:读文填空: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1)这段话主要写的是葡萄沟的葡萄 结得多、颜色多 ,其中描写葡萄颜色的词有:红、白、紫、暗红、淡绿。
第一单元
词语搭配 蒙蒙的细雨 蓝蓝的天空 乌黑光亮的羽毛
俊俏轻快的翅膀 增添生机 谱成赞歌 一阵清香
一朵荷花 一幅画 一片花瓣 一首歌曲
一眼清泉一对翅膀 一束金光 一串珍珠
展开花瓣 露出莲蓬 闻到清香
△ 词语积累1带有“春”的词语:
春风化雨 春风得意 春华秋实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满面春风 阳春白雪 雨后春笋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2带有“花”的词语:
花容月貌 鸟语花香 花团锦簇 百花齐放 昙花一现
落花流水 奇花异草 火树银花 花红柳绿 花枝招展
△近义词
俊俏——俏丽 聚拢——聚集
生机——生气 掠过——横过
光景——风景 等闲——平常
清香——芳香 破裂——分裂
姿势——姿态 仿佛——好像
裁 —— 剪 似 —— 像
△ 反义词
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
俊俏——丑陋 机灵——笨拙
快乐——痛苦 微风——狂风
细 —— 粗 新 —— 旧
第二单元
词语搭配:
橄榄色的头巾翠绿色的花纹 浅绿色的外衣 赤褐色的衬衫
特殊的客人 冻僵的燕子 美丽的村庄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
咆哮的洪水 各式各样的工具 应有尽有的家具 鸣声清脆
羽毛美丽 眼睛透亮 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 遇到麻烦
濒临死亡 寻找燕子 冒着春寒 盯着大雪 踏着山路
△ 词语积累
1带有“鸟”的词语:
鸟语花香 小鸟依人 鸟枪换炮 惊弓之鸟
笨鸟先飞 鸟尽弓藏 一石二鸟 笼中之鸟 百鸟朝凤
2形容天气情况的词语:
风和日丽 秋高气爽 阳光明媚 天寒地冻
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天高云淡 雨过天晴
一叶知秋 鹅毛大雪
3带有“雨”的词语:
暴风骤雨 倾盆大雨 春雨如油 大雨滂沱
风吹雨打 风雨交加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疾风暴雨 春雨绵绵
△近义词
鲜艳——艳丽 灵活——灵巧
逃脱——逃跑 注视——凝视
透亮——光亮 摇晃——摇动
特殊——特别 疲劳——疲倦
寻找——搜寻 展览——深蓝
锋利——锐利 裸露——暴露
△ 反义词
灵活——迟钝 喜欢——厌恶
鲜艳——暗淡 容易——困难
陡峭——平缓 舒适——难受
坚硬——柔软 特殊——普通
减少——增加 扩大——减少
消失——出现 裸露——遮盖
第三单元
词语搭配:堵窟窿 坐马车 修羊圈
乘火车 骑骏马 登楼梯 接受劝告
欣赏音乐 观赏舞蹈 离开同伴
得到帮助 伤口愈合 画得准确 变得整洁
显得严肃 认认真真地看 老老实实地画
和颜悦色地说
△ 词语积累
1寓言成语: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井底之蛙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庖丁解牛 东施效颦
2形容惊慌、紧张的成语:
胆战心惊 心惊胆寒大惊失色 担惊受怕
惊慌失措 惊恐万状惊魂未定 心惊肉跳
惊恐失色
3表现态度的成语:
暴跳如雷 怒气冲冲 和蔼可亲 和风细雨 横眉冷对
声色俱厉 斩钉截铁 模棱两可 趾高气扬 冷若冰霜
△近义词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街坊—邻居 劝告—忠告 能手—高手
孤单—孤独 本事—本领 教诲—教导
审视—注视 叮嘱—叮咛 发现—发觉
△反义词 发现—隐藏 悲惨—幸福
能手—生手 愈合—开裂熟悉—陌生相信—怀疑
第四单元
词语搭配:异口同声地回答快乐地交谈
骄傲地举起手 获得赦免 不约而同地说话
躲闪的目光 稚拙的礼物 河流干涸
轻柔的声音 停止哭泣 掩盖痛苦
接到消息 草木干枯
△ 词语积累
1由反义词组成的成语:起死回生 顾此失彼
古往今来 深入浅出 声东击西 朝令夕改
朝三暮四 三长两短 异曲同工 此起彼伏
2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的成语:
千钧一发十万火急 心急如焚 刻不容缓
火烧眉毛 迫在眉睫 急如星火
△近义词:骄傲—自豪 索性—干脆
依然—依旧 期待—期望 追逐—追赶
祝贺—祝福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颤抖—发抖 啜泣—抽泣 呜咽—哽咽
竭力 —尽力 防御—防备 干涸—干枯
赶紧—赶忙 一瞬间——刹那
△ 反义词:稚拙—老练 肯定—否定
痛苦—欢乐 掩盖—揭露 迅速—缓慢
神气十足—垂头丧气 异口同声—七嘴八舌
巨大—微小 端端正正—歪歪斜斜
第五、六单元
词语搭配:日夜不停地走 美丽可爱的世界
密切的关系美好的遐想 皎洁的月光 灿烂的阳光
神秘的月球 探索奥秘 付出努力 找到信息 访问网络
△ 词语积累1带“日”的成语:
日积月累 日理万机 日新月异 日上三竿
指日可待 日月如梭 夜以继日 日久天长
日落西山
2与“月”有关的成语:
闭月羞花 春花秋月披星戴月 成年累月 花好月圆
花容月貌 日积月累近水楼台先得月 明月清风
3带数字的成语: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四分五裂 六神无主
五光十色 七上八下千军万马 十万火急
五花八门 四通八达四平八稳 朝三暮四
两全其美 千方百计四面楚歌 十拿九稳
△近义词
传说—传闻 实际—事实 估计—估算
奥秘—秘密 奇异—奇特 明显—显著
皎洁—明亮 神秘—神奇 新鲜—新奇
功能—作用 到底—究竟 恋恋不舍—依依不舍
反义词:实际—虚幻 远古—当代 美好—丑恶
皎洁—灰暗 节约—浪费 保护—破坏
第七单元
△ 词语搭配:红彤彤的晚霞 欢乐的浪花
快乐的小朋友收拾背包 做工精致
行动方便 表示无奈 说明处境 景色壮观构思新奇
遗憾的神情 仔细地挑选 出售工艺品 游览大瀑布
△ 词语积累
1ABB重叠式叠词:绿油油 黑乎乎
灰蒙蒙 金灿灿 黄澄澄 黄灿灿
黑黝黝 白茫茫 白花花红彤彤
2含有“无”字的词语: 无缘无故
无影无踪无穷无尽 无时无刻
无依无靠 无声无息无法无天无拘无束
3带重叠词的成语:洋洋得意 彬彬有礼 赫赫有名
跃跃欲试 头头是道 姗姗来迟 振振有词
井井有条 心心相印孜孜不倦
△近义词
收拾—整理 防止—预防 周围—四周
平等—公平精致—精美 凝视—注视
安心—放心 芬芳—芳香 游览—游玩
壮观—壮丽 陈列—摆放 诚恳—恳切
反义词:漆黑—雪白 犹豫—果断
精致—粗糙 端正—歪斜清晰—模糊
常见—少见 沉甸甸—轻飘飘
第七、八单元
词语搭配:田地荒芜 开凿渠道 灌溉庄稼
得到收成 清澈的泉水
△ 词语积累
1来自古诗词中的成语:春色满园 万紫千红
红杏出墙 飞流直下
2带有人体器官名称的成语: 胆战心惊 情同手足
迫在眉睫 唇齿相依 肝胆相照 狼心狗肺 目中无人
目不转睛 唇亡齿寒
3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八仙过海 后羿射日 天衣无缝
天女散花 鹊桥相会 开天辟地 为虎作伥
近义词:荒芜——荒凉 漂亮——美丽
打扮——装扮 发动——动员
收成——收获 急忙——赶忙
难过—痛苦 立刻—立即
提心吊胆—胆战心惊
反义词:稀少—众多 明白—糊涂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紧扣第二单元主题“永远的童年”编排, 包括《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 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选编的目的是通过理解诗意, 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诗中展现的童年趣事, 与当今城市孩子的生活有比较远的距离。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 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本着以诵读为主, 在情境化、故事化的吟诵中, 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从整体入手, 指导学生展开了逐步深入的比较阅读。
一、初读比较, 整体把握内容
在学生课前预习, 能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 课始, 就让学生三首连读, 比较它们的异同。学生能纵观三首诗词, 发现异同。相同点:都是写有趣的童年生活的叙事诗, 都有可爱的孩童形象呈现。不同点: (1) 三首诗词中儿童形象不同。有晚归休憩的一个牧童, 有渔船中的两个孩童, 有乡村人家三个可爱的儿子。 (2) 三首诗词中儿童所做之事不同。牧童或放牧吹笛, 或卧在草丛休息;渔船中的两个孩童在船中费力撑伞;乡村人家的三个儿子锄豆、编织、剥莲蓬。 (3) 三首诗词中描述的地点不同, 分别为乡村原野、安仁江上、农村人家, 呈现出不同的景致。
二、品读比较, 入境想象体验
这一环节, 我先留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 让4人小组合作互助, 结合注释, 交流三首诗词的意思。我分组聆听, 对“笛弄晚风”“怪生”等处作了指导, 学生汇报疏通诗意, 作好了深入品读的铺垫。
古诗词意境的品读开拓, 诗词中孩子对诗人感情的体会, 是我此次尝试比较阅读要突破的难点。我琢磨设计, 又按范读入境—插图浓境—想象创境的教学思路展开比较阅读。《牧童》这一课, 我配上笛子乐曲进行范读, 学生边看插图边用心聆听。请一男生用动作和表情范读《舟过安仁》, 其余学生试着从书中画面听出活动的小故事。《清平乐·村居》则配以古乐, 让男女生分开读词的上下阙, 漫步乡村。范读带入诗境, 插图染浓诗境, 我趁势让学生带上美妙的感受多次吟诵, 用心在脑海中创造更清晰和个性化的解读。如《牧童》中牧童放牧原野, 草色葱茏, 何其开阔, 归时晚风中笛声悠扬, 尤其是牧童饱饭卧月夜, 多么惬意!再如, 《舟过安仁》里渔船上稚气的两个孩童, 不再费力撑篙划桨, 异想天开地撑伞, 借风行船, 很是聪明!《清平乐·村居》低矮的茅屋前, 溪水潺潺, 安详的老夫妇略带醉意地闲聊, 三个儿子各自忙碌, 真是和谐幸福的一家人。
最后巧抓“诗眼”悟情感, 透过诗眼体会每首诗不同的情趣。三首诗词的诗眼分别是 (闲) “弄” (奇) “怪”“喜” (欢) , 联系每一首诗词, 体会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我适时补充, 介绍诗歌创作背景, 让学生体会《牧童》流露出诗人吕岩 (吕洞宾) 对恬静闲适生活的向往。《舟过安仁》表现了杨万里对聪明伶俐的两个渔童的喜爱和赞赏。《清平乐·村居》则表达了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 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读出自己的感受, 使新课标“在诵读积累中感染熏陶, 培养语感, 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对古诗词的感受和理解能力”的目标得以落实。
三、赏读比较, 感悟不同写法
在学生吟诵兴味正浓时, 我又引导学生对三首叙事诗词的写法进行了探究:《牧童》首句写景, 视野空旷, 平缓舒展, 第二句风中弄笛, 牧童由远及近。“六七里”“三四声”数量词的使用, 笔触活泼。三四句时间推移, 叙黄昏至月明时吃饭休憩之事, 平直自然。尾句“月明”渲染气氛, 一切又归于宁静、幽远、美好, 呼应首句。相比之下《舟过安仁》叙事更为直接, 用诗人的视角观察, 叙事动词使用准确, 突出孩童有趣的行为。三四句颇似自问自答, 表现出诗人童心未泯。《清平乐·村居》以词的形式表现田园之美、田园之乐, 更加清新、委婉和细腻。以景开篇, 词中一家五口各具情态, 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安详老夫妇写起, 一一描写, 着力于“小儿”的描绘, “溪头卧剥莲蓬”生动塑造出他调皮自在的可爱形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例1。
教材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将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的总体情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此时的学生虽已初步具备信息分析、处理、解决的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仍需要依据实际经验支持,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针对这一特点,在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操作和动态演示,将概念的关键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使学生掌握概念。
【设计理念】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加深对“平均数”和“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一个不“真实”的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问题引入
现在黑板上摆两排圆形磁铁,第一排有9个,第二排有5个,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使每排磁铁一样多。
2.感知
(1)学生思考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引导:现在每排都有7个,7是这组数的什么数?
(3)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
二、探求新知
1.设置知识冲突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数,那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
2.学习例1
(1)出示统计图:请大家看屏幕,这里是小丽、小华、小兰、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2)观察: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出示问题:“这一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你们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请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联系生活
学会了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那么在平时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数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学问题,如本次期末测试三年级数学平均成绩90分。
四、巩固应用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小芳得了98分,小强得了96分,小明和小兰都得91分。你能算出這四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吗?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及疑问?
电脑组:曹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拼音数额富输入词语的能力。
(2)渗透合理全拼、简拼、混拼,告诉输入词语的优化意识。
(3)掌握中文输入法的切换。
2、过程和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掌握词语输入的技巧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猜字谜、动作字谜、看图猜成语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打字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对打字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拼音输入法输入词语的能力。
[教学难点]:有效使用全拼、简拼、混拼形式优化词语输入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课件。[课时]:
1节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见的几种中文输入法:QQ拼音,搜狗拼音,智能ABC,万能五笔
2、复习汉字输入法,选择输入方法
方法一:按Ctrl键+Shift键可以进行各种输入法的转换。
方法二:在任务栏的右侧,有一个汉字输入法菜单图标,单击这个小图标,屏幕上立刻出现一个菜单,上面列出各种输入法。再单击就可以选中这种输入法。
二、创设谜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遨游汉字王国,首先我们来到了有趣的汉字之猜谜乐园
1、猜谜语
a软软的,不是糖,改对错,要用它(打一文具)谜底:橡皮
b捏一捏,很软,嗅一嗅,无味,咬一口,外面白里面黄(打一食物)谜底:鸡蛋
c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打一动物)谜底:青蛙
以上这些谜底都是词语,要将词语方便快捷的输入在写字板中,就要学习词语的输入方法: ①全拼输入
例如,用全拼方式输入“上课”一词。
输入“上课”:shangke,按下空格键。
全拼方式就是把每个汉字的汉语拼音字母全部完整输入。练习:
利用所学的全拼输入方法,在写字板中输入刚才猜出的三个谜底,看谁输入的又快又准确!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②简拼输入
例如,用简拼方式输入“上课”一词。
输入“上课”这两个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 母:sk,按下空格键。简拼方式就是只输入每个汉字的声母或每个汉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动作字谜
2、创编字谜
请一位同学进行动作字谜的创编,下面的同学将谜底输入在写字板中。
教师、学生、篮球、成功、但是 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③ 混拼输入
例如,用混拼方式输入“上课”一词。输入“上课”:shk、shke、shangk 混拼方式就是输入一个字的全拼,另一个字的简拼(按照词语的顺序,有的音节全拼,有的音节简拼。)最后我们来到了好玩的图画字谜
3、看图猜成语
游戏规则:将你看到的图片谜底输入在写字板中。a狐假虎威 hujiahuwei b画蛇添足 huashetianzu c守株待兔 shouzhudaitu d掩耳盗铃 Yan’er’daoling e虎头蛇尾 hutoushewei f鸦雀无声 yaquewusheng g飞蛾扑火 Fei’erpuhuo h捧腹大笑 pengfudaxiao 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业
三、总结
想成为打字高手,我们就要熟练掌握词语输入的技巧!当然我们还要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打字速度。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第11课《词语的输入》说课
电脑组:曹燕
我说课的课题是: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词语的输入》。我将从学习需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流程四个方面来阐述。
本课是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汉子的输入方法》中的第11课,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白用词语输入比单字输入快,了解词语输入的三种方法有简拼、混拼、全拼,并能根据词语的实质,选择不同的词语输入方法。文字的输入是今后学习工作中必备的一项技能。
学生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多种输入法,并能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输入单字。对词语输入的方式较为陌生,想成为打字小高手是每个学生的梦想,有学习的欲望。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操作、经验交流、教师引导,了解词语输入速度快及词语输入的三种方法。通过“看拼音写词语”,掌握简拼输入方法。通过“看图填合适的词语”掌握混拼和全拼输入方法的综合运用。通过“词语接龙”游戏,灵活运用词语输入方式,体验词语输入与单字输入的优势。本课的重难点是:在输入文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是词语就用词语输入习惯;并能根据词的字数,选择合适的输入方法。为了使词语输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初步印象,通过输入四个成语输入后的经验交流,总结得出词语输入速度快;通过两关的词语输入练习,比较三种词语输入方法,在练习、交流、再练习、再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了重点,攻破了难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提醒学生使用正确的指法。
围绕上述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通过打字前的准备,回顾了前两课的内容,并以 “猜谜语”输入三个谜底后,由输入速度最快的三位同学进行交流,得出他们都是利用词语来输入而不是单字输入,加上教师引导归纳,引出本课重点词语输入速度快,为词语输入教学做好了准备。接着,通过学生演示,得出三种不同的词语输入的方法。简拼是最简单的一种输入方法,刚学会用词语输入的学生最喜欢用这种方法,但它并不适合所有的词语,所以通过 “动作字谜”这一关的练习,学生发现教师出示的词语是多字词,用简拼输入的方法比较快;通过 “看图填合适的词语”这一关练习,学生发现用简拼输入词语方法出现的词语太多,选择很麻烦,会影响输入的速度,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混拼和全拼的方法。最后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简拼适合多字词语的输入,混拼和全拼适合两字词语输入。
为更好的巩固新知,进行了“看图猜成语”,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词语输入的高速和便捷,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给学生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最后通过板书整理归纳了本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总结了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词语输入的优势。
纵观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在对比中感悟词语输入的技巧。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第11课《词语的输入》教学反思
电脑组:曹燕
讲授完本课后,有很多感触。有成功,更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成功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主,采用多种孩子喜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引起孩子的兴趣,把比较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充满了活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知识,掌握了操作方法。
2.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大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实现平等的学习空间,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与学生积极互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 己的优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倡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课程融合,突出任务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
4.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5.学法指导方面
通过不同层次的任务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全拼、简拼与混拼输入法来输入词组的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
需要改进的方面:
1.学生词组输入技巧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
2.尽管本课的大体方向把握较好,但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却忽略了。比如说,在学生输入完词语之后,教师能将正确的词语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自己输入的是否正确。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3.课堂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应该及时的对学生做出评价和鼓励。
【三年级下册词语】推荐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造句11-30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词语集01-02
五年级下册重点词语10-02
六年级上下册词语09-20
四年级下册看拼音词语03-21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本词语04-15
五年级下册语文词语归类复习06-19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词语01-21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词语盘点02-19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词语搭配、组词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