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描述阅读答案

2025-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春天的描述阅读答案(通用10篇)

春天的描述阅读答案 篇1

春天的奇迹阅读答案

①年复一年,奇迹总是带着音响和香味从我身边经过,我爱着、祈求着这种奇迹——却始终没有理解;现在,奇迹已在眼前,但我却没有看见它是如何来临的,我看不到幼芽的外衣如何裂开,看不到第一道温柔的泉水如何在阳光下微微颤动。

②突然间,到处是一片繁花似锦,树上点缀着明晃晃的叶子,或者是一朵朵泡沫般的白花,鸟儿欢唱着在温暖的蓝天上划出一道美丽的弧形。A虽然我不曾亲眼目睹奇迹是如何来临的,但是奇迹确实已经变成了现实,枝叶繁茂的树林形成了拱形,远处的山峰在发出召唤。B去尽情享受新一年的春天吧!

③我觉得,每一个新的春天总比上一个更为美丽,但是也总比上一个消逝得更为迅速。从前,我还是一个孩子时,那时的春天多么的漫长,简直是没有尽头!而今年的春天却多么的___;春天匆匆的脚步,让我追寻这瞬间的奇迹。

1.根据上下文判断,第③段横线上应填—个二字词,前后语句才连贯、对称。

2.第①段最后一个词“颤动”用得生动、传神。请联系“颤动”一词前的词语“第一道”、“温柔”、“阳光下”、“微微”,写出该词语运用的妙处。

3.“到时候了,快快准备好靴子、行李袋、钓竿和船桨”,是从上文第②段中抽出的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向往之情。请判断,它应放在第②段中A或B的哪一处?

4.文章为什么不用“春天”做题目,而加上“奇迹”二字做题日,清用简洁的话回答。

春天的奇迹答案

1.短暂、短促。

2.形象地写出了泉水在阳光照耀下细微流动之状。

3.B

春天的描述阅读答案 篇2

关键词:增长混合建模,读者阅读能力发展,异质轨迹

1.引言

发展研究是检查语言习得规律的常用方法。 对于同一样本, 研究数据可以是通过一次调查或测量获得的, 也可以是通过重复调查或测量收集的 (刘璐, 高一虹, 2012) 。 对于重复调查或测量收集的数据, 分析时研究者常常利用样本的均值建立一个发展模型, 或者绘制一条发展曲线, 展示群体发展特征。 这种方法的一个潜在假设是研究对象具有同质性。 一旦这种同质假设不能成立 (总体中存在亚总体) , 研究结果将会扭曲现实, 导致错误结论 (Boscardin等, 2008) 。 这时需要使用的一种替代方法, 叫做增长混合建模 (Growth Mixture Modeling) 。 增长混合建模是利用代表异质发展轨迹 (heterogeneous latent trajectories) 的范畴潜变量进行建模的统计技术。 在模型中, 个体的亚总体属性是未知的, 但可以通过数据推测。 增长混合建模不仅允许总体中存在不同的非观测亚总体, 每一个亚总体内还允许进一步存在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被归因于随机因素。 不同亚总体的发展特征, 包括起点水平、发展速度和趋势、个体差异等都可在模型中得到展示。

在读者阅读能力发展研究中, 增长混合建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Boscadin等采用增长混合建模技术, 构建了幼儿园阶段语音意识发展变化的轨迹, 并据此将被试分为五个类别;同时构建了小学单词认知发展轨迹, 将被试分为五个类别。 结果发现, 幼儿园阶段的语音意识与小学阶段单词认知发展变化模式高度相关, 幼儿园阶段语音意识发展速度是最慢的一组, 小学一、二年级单词认知也是最慢的 (阅读障碍高危组) 。 有学者利用增长混合建模研究发现, 儿童阅读学习速度在二年级末出现了一个转折, 增速突然变慢, 但转折前的发展速度与转折后的发展速度存在关联。 增长混合建模虽然在国外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但国内有关探索仍不多见。 本文结合分析软件Mplus, 简要讨论了利用增长混合建模描述读者阅读能力发展异质轨迹的方法。

2.数据与问题

研究样本是480名大学生读者。 在大学第一学期之初, 笔者测量了读者的单词解码能力 (协变量X, 总分30) , 整个学期中以相等的时间间隔对样本进行了五次标准阅读测验 (增长变量Y1-Y5, 总分50) 。 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初, 测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U) , 并根据结果将学生区分为感兴趣者 (U=1) 和不感兴趣者 (U=0) 。 通过这些数据, 利用增长混合建模描述读者阅读能力发展轨迹。

3.建模工具软件

建模的工具是Mplus 7.0, 辅助工具是SPSS15。

4.研究结果

阅读发展的模式可以通过增长曲线显示。 图1是总体与各类别内, 个人增长曲线总汇。 曲线表明, 480名学生可分为三个亚组:快进组、普通组和滞后组。 各个类别内仍然存在个体差异, 但个体差异是围绕类别均值波动的, 且同一类别的成员总体发展趋势一致。 无论是快进组、普通组还是滞后组, 阅读成绩都存在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分化的倾向, 这可以从群体曲线的波动范围或者厚度变化上观察到。

5.结语

为了研究读者阅读能力发展规律, 研究者必须考虑在一段时间内个体的语言变化特征。 传统的变化分析方法假定数据来自一个包含不同发展轨迹的同质总体, 并且协变量对总体中所有发展轨迹的增长因素具有同样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中, 总体中可能存在观测不到的异质亚组, 每个亚组的起点水平、发展过程和终点水平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这种情况下, 只能使用增长混合建模描述异质亚组发展过程。 用户对建模熟悉后, 可以通过容纳不同数量、不同类型、不同关系的变量进行更加深入复杂的研究 (王天剑, 2012;王天剑, 2014) 。 例如, 掌握了不同亚组学习者的技能发展轨迹以后, 语言教育者还可进一步检查不同教学方法和干预措施对不同亚组语言学习者发展轨迹的影响, 从而选择适当的、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 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靳雪莲等, 2014) 。

参考文献

[1]刘璐, 高一虹.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变化跟踪.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2, 2, 32-35.

[2]Boscardin C, Muthen B, Francis D, et al.Early identification of reading difficulties using heterogeneous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8, 100 (1) :192-208.

[3]王天剑.拼音性母语阅读障碍的预测及其对我国英语阅读障碍高危儿童鉴定的启示.中国特殊教育, 2012 (12) :51-58.

[4]王天剑.REBT技术在治疗外语口语焦虑中的创造性应用[J].外语学刊, 2014 (1) :125-128.

成都的春天阅读答案 篇3

刘大杰

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跟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人不爱成都的花木。

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边,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边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实作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等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排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泡一碗茶,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三月末日于成都

《成都的春天》习题

1.“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意。

2.作者感受到的成都的春天是怎样的春天?请作简要概括。

3.“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成都人的“闲散”表现在哪些地方?

4.文章的题目是“成都的春天”,作者为何用较多的篇幅来写人的活动?

《成都的春天》答案

1.参考答案:(1)成都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

(2)成都人喜欢栽花种花,对酒品茗,“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从而使成都“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解析:这句话属于本段中的总括句,本段中其他句子都是这句话的具体阐述。

2.参考答案:成都的春天与众不同。(1)成都的春天“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有一点京派的风味”。

(2)成都的春天比北平江南早到一两个月。

(3)在三月底时,各种花木争相斗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解析:文章前四段是对“成都的春天”特点的阐述,找出这四段中表明成都特点的主要信息便可。

3.参考答案:(1)成都人喜欢种花养草。

(2)成都花会长达一个月,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不堪。

(3)无论你什么时候去百花潭,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

(4)“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成都茶馆是休闲的好去处。

解析:从文章的第五段到最后一段,作者写了成都人生活的一个个特写镜头,由这些镜头可看出成都人的日常生活特点,并由此总结出“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可见,答案信息可主要在这几个段落中筛选。

4.参考答案:(1)春天,不仅可以通过景物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

成都的春天阅读答案 篇4

19、(6分)(1)“悠悠”,从容自得,传神地描摹出了杨柳柔媚的长条的飘摇自在之态(1分);叠词,具有一种音韵美(1分),隐含作者悠然自得闲适的内心状态(1分)

(2)“摇动”含有人为的动作,用来写微风过去,柳条的尖子在水面有意拂出美丽的波纹,化被动为主动,既形象贴切,又富有情味。(3分)

春是春天的春阅读答案 篇5

春是春雪的春。正月的雪,是天送给地的一笔厚礼。若半尺厚,春小麦就有了一床暄暖的厚被。雪沃大地,黑龙江省进入童话,吉林省进入版画,辽宁的雪呆不上几天就化,气温高。春雪飘落,带着伞翼,旋转而下,把枯草包裹晶莹。屋顶的雪借阳光变为参差耀眼的檐冰,一边淌水,一边延伸。

春是春分的春。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零度,昼夜均,寒暑平,阴阳相半。这天正午,在太阳的脚步落下那一刻,被天文学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保定农谚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是春水的春。庾信《燕歌行》:“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春冰薄如翼,捡一片放在手心,透出鲜红的掌纹,与玻璃一般,俄尔缩为水。春水浩荡,越岭翻山。旧日的东北土匪,此际出山拆冰。桃花水下来,冰块拥塞河道,影响木排运输。商人请胡子(匪)拆冰,匪们喝过酒,上冰,撑木杆左支右绌,轰隆一声,冰泄河通。胡子或永久失踪,或从哪个地方爬上岸,挣的是舍命钱。大部分江河,冰化水,如鱼下锅,酥了,碎了。我的感觉,冰在春夜比白昼化得快。春水流桃花,落红搭上了薄冰的小舟。想起黎锦晖那首《桃花江》:“有人说,说什么?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不如美人多。”

春是春草的春。柳枝在河面练习书法,字被波纹抹掉。不觉间,地上浮现密密麻麻的字,连成片是草书,它们是春草。草是春天的信函,连篇累牍,蘸着绿色的墨汁,写到天涯海角。有人说,画兰须备书法功底,苛求于“笔”,“墨”则次之。而草的象形书法,撇捺通脱,开张奔放,是米芾的行草。这些草书,叫“大地回春帖”,被大地当衣裳披在身上,向夏天走去。

春是春耕的春。祭土神的春社过了,“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春牛登场,地表阳升。农人扶犁挥鞭,头顶有燕子飞掠。庄稼人开始忙了,把粮食从地里忙进仓里,春耕是头一天。

春是春天的春。唐代称酒为春,“软脚春”、“垆头春”等。曲艺界称相声为春,“宁送一锭金,不教一口春”。《诗经》里,思慕异性是春,“有女怀春”。在大自然看来,只有春天才是春。杜甫《腊月》诗:“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春天所以为春,是万物皆萌,四季轮回的新一轮又开始了。春天所以叫天,是天的心情很好,江河风雨,温润和顺,柳絮乱飞也没惹老天爷生气。春天里,管弦乐队应该去田野里演奏。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或者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均广大深厚,田野吐出带甜味的呼吸。在春天,大地的胸膛潮湿澎湃,让生长的生长,让冬眠的醒来,让花朵在坚硬的枝头站成一排排蝴蝶,让孩子在乡村的学堂里朗读。

教员(温柔):春……

孩子(倔犟):春!

教员(端正):春天的春……

孩子(强烈):春天的春!

春天阅读答案 篇6

阳春三月,有一对燕子飞到我寂寞的小院子里来了。

娇小玲珑、体态(轻盈 轻巧)的燕子闪动着乌亮的羽毛。它们在我的小院子里飞来飞去,徘徊了很久,终于歇了下来。我想,它们是要在我的檐下来安一个家呢!

它们在檐下的墙壁上一块突出的石片上停下来,窃窃私语着。那块石片远离风雨,安全隐秘,本来就是造屋的先辈为燕子们留下的“屋基”。这对小小的燕子从遥远的地方飞来,(发觉 发现)了我的小院子并决定安下它们温暖的家,应该算是我的缘分啊,我为这份缘的到来欢欣鼓舞。

燕子把它们浓浓的爱意、温馨和忙碌带到了我的小院子里来。它们比翼双飞,从很远的地方叼来稀软的泥,一次、两次……它们将这些米粒大小的泥一点点地查起来。累了,就在房前的树枝上休息一会儿。新屋很快就落成了,燕子们飞到我的窗台上来,叽叽啾啾地叫个不停。我看它们一会儿飞进一会儿飞出,那份喜悦不言而喻。

有了这对可爱的邻居,我孤单寂寞的小院子生动起来了,是燕子们的生活改变了我的性格。我勤快起来,对日子有了信心,虽然日子过得平淡,但从此有了快乐的歌声。我开始以一种愉悦自信的心情重新坐到明亮的窗前读书,并(编造 编织)一些美丽的梦,把它们像鵠子一样放飞远方。

春天,燕子来时!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2)小声地互相说话。 ()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画出来。

3、请用“一”分别画出文中能概括第四、五自然段段意的语句。

参考答案:

1、(1)不言而喻(2)窃窃私语

2、轻盈 发现 编织

《感悟春天》阅读答案 篇7

开qǐ( ) 易shì( ) 难驻( ) 别去( )

2、读第(1)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2分)

3、用一句话概括第(3)段的内容。(2分)

4、第(3)段中白居易的诗句“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与朱自清的散文《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说《春》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两句诗的意境的?(3分)

5、第(4)段画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什么?(2分)

6、第(4)段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难能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个词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2分)

7、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春天阅读答案 篇8

20.(1)参考答案:“轻浮”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滥造”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评分:2分。每词1分)

(2)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趣。(评分3分。修辞1分,表达效果2分)

21.参考答案:因为“我”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由大雁的“有去有还”,想到“我”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春天来敲门》阅读答案 篇9

15. ①“总怕”表明听见敲门声后,父母都想为儿子开门的急切心理,体现出对儿子炽热的爱

②“丝毫”起强调作用,表明儿子把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根本没有感恩之心,体现儿子的深深自责之情。(3分)

16. 通过肖像(外貌)描写,表现年迈父母在路灯下等候儿子回家的坚持与执着。(3分)

17.既点明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3分)

《冬天里的春天》语文阅读和答案 篇10

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数九寒冬季节,大温室却好像是春姑娘正捧着黄花绿叶在笑。当你走进这个大温室时,你首先会感到暖烘烘的。环视四周,你会看到种植整齐的菜苗,争芳斗艳的菜花和挂满支架的瓜果。一排排的西红柿架和黄瓜架,好似一道道的绿色屏障。红艳艳的西红柿像挤在一起的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翡翠一般的柿子椒和紫的.发亮的茄子比赛,看谁长得又大又好。这些人们爱吃的蔬菜喜暖怕冷,一点也经不住霜冻。种在地里,天气稍微冷点,它们就要闹别扭,不肯开花结果。现在,它们搬到了温室里,却长得又快又好。而且比露天栽培的产量高,质量好。例如,在温室里生产的西红柿,酸度小,甜度大,色泽更加鲜艳可爱。

1.用“‖”把短文按层分开。

2.写出各层大意。

3.写出短文的中心思想: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春姑娘在笑,用“~~~~”在句子下面划出。

5.结合短文内容解释词语。

屏障:

争芳斗艳:

6.造句。

争芳斗艳:

答案

1.第一层:“在千里冰封……黄花绿叶在笑。”

第二层:“当你走进这个大温室时……笑眯眯地往外瞧。”

第三层:“翡翠一般的柿子……长得又大又好。”

第四层:“这些人们爱吃的蔬菜……不肯开花结果。”

第五层:“现在……更加鲜艳可爱。”

2.第一层:写数九寒天季节,大温室却像大姑娘在笑。

第二层:暖房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蔬菜。

第三层;柿子和茄子比赛看谁长得既大又好。

第四层:这些蔬菜种在地里遇到寒冷就不肯开花。

第五层:在温室里这些人们爱吃的蔬菜产量高、质量好。

3.本文写了柿子、茄子在数几寒天种在地里是不肯开花结果的,只要搬到暖房里气温高了它们长得又快又好,产量高,质量好。

4.“环视四周……往外瞧”。

上一篇:音乐学期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工人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