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割接方案(共3篇)
基站rehome一般是指将rbs从一个RNC调整到另外一个RNC。
一、准备工作:
1. 将需要割接的基站的RNC侧数据加载到新的RNC上。包括iub口数据,utrancell数据,内部和外部邻区关系和FE口的相关DT.2. 确认能ping通新的下一跳地址。3. 准备基站侧割接脚本。
二、割接流程:
1.加载基站侧割接修改ip地址的脚本:
cvms bfrehome
acc IpRoutingTable=1 addStaticRoute //添加2调静态路由 0.0.0.0 0.0.0.0 10.5.80.1 200 false acc IpRoutingTable=1 addStaticRoute
//添加2调静态路由
0.0.0.0 0.0.0.0 10.5.84.1 200 false acc IpAtmLink=2 assignIpAddress
//将其中1条ipatm地址修改为新地址 10.5.84.2 255.255.255.252 acc EthernetLink=1 assignAllIpAddresses
//修改O&M Host 10.4.40.1 255.255.255.252 10.4.40.3 2.通知传输侧按照新的传输时隙配置该站的ATM业务 3.在新的归属RNC查看该站的传输状态是否enabled。4.确认传输没问题后,用新的ip地址登陆该基站,加载修改另外一条ipatm地址和a2ea的脚本。
acc IpAtmLink=1 assignIpAddress
//修改另外一条ipatm地址为新地址 10.5.80.2 255.255.255.252 set Aal2sp=1 a2ea ***0039
//修改a2ea地址(aal2sp,保证RNC侧a2ea的值与基站侧a2ea值相同。)cvms afrehome
三、基站侧脚本制作工具
基站侧的脚本制作工具需要如下两个文件:
FatedNodeB.csv
首先按照FatedNodeB.csv中的要求填写需要割接基站的信息。其中CE IP为IP Address O&M Router
NodeB ip为IP Address Mu PVC OM Broardcast IP 为O&M Host加2 填写好后,打开moshell,进入存放以上两个文件的目录,输入perl FateNodeB_1.pl脚本会自动生成。如下图:
每个基站会生成2个脚本,02 step命名的是传输调整前需要加载的,04 step命名的是传输调整后加载的。Moshell下运行指令用run就可以了。
最近江苏、湖北、湖南都在进行基站rehoming,根据割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割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再和大家强调一下:
1.至少在割接前1天检查新站的IP Address O&M Router1/2 是否可以ping通。//江汉割接时,当晚23点才发现该地址CE路由器还未定义。
2.割接前检查各个局向的接口是否都调通,特别是FE,要能ping通所有RNC侧hostet地址,同时确保所有RNC hostet地址能ping同CE接口地址。
3.如果割接前发现有电路不通,应通知TL,由TL决定是否继续割接,切不可擅自作主。//无锡割接时,到常州的Iur不通,还是继续割接,晚上4点才打紧急电话,第二天被ITAC投诉到王善军。4.割接后要将基站的counter加到新的RNC的profile下面,关于counter的定义,不管是RNC的还是基站的,是NRO负责还是ELS负责,事先要和TL确认好//镇江割接时由于counter的定义收到过投诉。
5.割接后要记得做CV和改IP database//随州割接时收到过这方面的投诉。=========================================== 割接时有时会遇到虽然下一跳ping通,但基站无法连接的情况,下面介绍一种通过telnet到基站,更改基站a2ea值的方法:
如果基站割接后,通过主站ip无法登陆基站,可尝试telnet基站的pvc2地址,telnet之后修改a2ea,先保证基站正常工作,再找CE工程师检查IP配置是否正确。
因为,及时2个下一跳都能ping通,也不能保证CE的数据配置正确。具体方法如下:
telnet上去之后敲ncli //ncli MO cmd: ncli, start NCLI session to access CS
敲help指令,可以看到可以进行那些操作
使用jump指令进入到TransportNetwork=1的mo下,找到Aal2Sp=1
在网络优化过程中,割接是一种常用手段。 以华为基站为例,传统的割接需要多人、数天才能完成数据制作,费时费力。 本文对割接过程进行了针对性优化,显著提升了割接效率。
2割接流程分析
在原BSC导出基站脚本,修改后在目标BSC中执行。 常用割接过程脚本制作包括四个步骤:基站去激活,获取割入BSC小区报表(含BTS索引信息)、 载频报表,导出BTS增加MML,索引替换。 前三个步骤是准备过程,导出BTS增加MML获取原始基站数据,导出割入BSC小区报表、载频报表,以此获取各需要替换的新索引。 割接数据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
(1)脚本制作分析
需要替换的索引有:BTSID(基站索引)、CELLID ( 小区索引 )、TRXID ( 载频索引 )、NSEI( 网络服务实体索 引 )、PTPBVCI (PTP BSSGP Virtual Connection索引),以及信令点OPC。 在制作割接数据时,各索引在替换时没有本质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加,需要替换的索引大幅增多,导致耗时大量增加;随着割接基站数量的增加,割接脚本的制作耗时急剧上升。
(2)替换耗时模型
传统制作割接脚本的方法为纯手动替换,每一次索引的替换对应一次替换操作, 与索引类型无关,即可以认为一次替换耗时为割接脚本制作耗时基本单位。
设一次替换耗时为t (忽略文本文件自动执行全文替换的时间);割接基站数量为n1;割接小区数量为n2;割接载频数量为n3;
每个BSC使用n4个NSEI(n4取1或3),需要替换次数为n2*n4;
PTPBVCI替换次数 等于NSEI替换次数 , 为n2*n4。
通过对脚本制作各环节相关操作开展预估,并为简化耗时模型,假设:一个基站3小区,每小区4载频 ,每个BSC一个NSEI,则n2=3*n1, n3=4*n2=12*n1。
则总耗时:
得到如图2所示的索引替换耗时走势。
从图2可以看出,索引替换耗时能否降低,将是效率能否提升的关键。
3解决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 对传统的索引替换方式进行改进,提出解决方案(图3)。
(1)多个MML文件合并
多文件合并是将后一个文件内容连接到前一个文件的内容之后。 如图4所示。
1) 在替换的索引中, 如NSEI、 信令点OPC是BSC级的。未合并文件前,每个文件都要执行替换,存在大量重复操作;合并后,一次替换就可以实现所有基站这两个索引的替换。
2)为生成规则执行批量替换做准备。
(2)生成基本替换规则
基站索引基本替换规则见表1。
小区索引基本替换规则见表2。
载频索引基本替换规则见表3。
(3)生成正则表达式形式的替换规则
1)正则表达式规则
2)BTSID替换新规则
3)CELLID替换新规则
4)TRXID替换新规则:
(4)批处理上述各索引替换
将多个MML文件合并生成的文件定义为目标文件。
使用正则表达式形式的替换规则在目标文件中即可批处理各索引替换, 本文使用软件replace pioneer完成。 有关软件详细使用方法,见参考文献[1][2]。
对比改进前、后的替换耗时可以发现:当割接数量超过10个基站时,改进后的方法耗时明显缩短,替换索引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30分钟内, 效率提升非常明显。 如图6所示。
4结束语
关键词IP回程网承载方案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
1引言
目前3G移动基站的承载主要采用MSTP/SDH技术,该技术本质上是纯物理层时隙交换技术,没有统计复用功能,不能适应大带宽的数据洪水冲击。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下一代移动回程网提出了诸多需求,包括:带宽容量、安全可靠、多业务承载、服务质量、时钟同步、操作维护等。IPRAN新型回程网技术以灵活的承载方案解决了传统回程网的多个问题。
2IPRAN承载3G基站的适配性分析
为适应大带宽数据流量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核心网部分逐渐向分组化10GE/40GE迁移。新建3G基站多以FE/GE接口为主,便于向LTE阶段演进。 基站分组化,核心网分组化后,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满足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从目前现状看,无线回程网形成了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瓶颈。长远来看,回程网带宽容量将向GE/10G/40G甚至100G发展。
IP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以IP分组为传送单位,承载移动回程网,兼容VoIP、二三层大客户等业务的综合传送技术。
IPRAN提供大容量带宽,具备强大的统计复用能力和IP/MPLS路由能力,在传统数据网络保护技术的基础上,通过BFD及OAM技术提高可靠性IPRAN具有完善的差分服务QOS能力,满足多业务承载需求,可使用同步以太和1588V2技术精确时钟同步能力,完全适合承载3G无线业务。
33G基站承载方案分析
现网中,3G基站承载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Native IP到边缘,L2 VPN到边缘和L3 VPN到边缘,针对三种方案我们分别从原理、保护和特点进行分析。
3.1Native IP到边缘(如图1所示)
承载原理:
IP基站出FE接口,基站网关设定在ACC设备;ACC到汇聚部署主备IP路径;在AGG或SR上开启L3 VPN进行承载;CE/SR通过GE连接BSC,并形成主备。
保护机制:
(1)接入层采用BFD+IP FRR,保证50ms切换时间。
(2)L3 VPN可采用LDP FRR, TE FRR, TE Hot-standby,VPN FRR 进行保护。
(3)BSC/RNC若支持L3路由,则BSC到CE/SR采用IP FRR;若仅为L2,则CE/SR上开BFD+VRRP。
方案特点
组网及其简单,易于配置,非常适合数据专业运维人员维护;L3 网络到边缘,网络更灵活,承载业务更加多样化;L3到边缘,更适合于组播业务的开展。
3.2L2 VPN到边缘(如图2所示)
承载原理:
IP基站出FE接口,基站网关设定在SR或AGG设备;ACC到SR或AGG采用VLL/TE隧道进行承载,分别建立主用、备用PW;在AGG或SR上开启L3 VPN,并将L2 VPN桥接进VRF承载;CE/SR通过GE连接BSC,并形成主备关系。
保护机制:
(1)接入层采用BFD+TE FRR/PW FRR,保证50ms切换时间。
(2)基站网关,采用BFD+VRRP保护。
(3)L3 VPN可采用LDP FRR,TE FRR, TE Hot-
standby,VPN FRR 进行保护。
(4)BSC/RNC若支持L3路由,则BSC到CE/SR采用IP FRR;若仅为L2,则CE/SR上开BFD+VRRP。
方案特点
接入ACC设备开启VLL/TE隧道即可,仅对基站报文进行透传;采用网管配置时,仅需建立端到端PW、隧道,不涉及到业务IP、VLAN、Metric等规划问题;L2 VPN 网络到边缘,多业务接入可采用不同的L2 VPN封装,隔离效果好;和Native IP到边缘相比,配置复杂。
3.3L3 VPN到边缘(如图3所示)
承载原理:
IP基站出FE接口,基站网关设定在ACC设备;ACC到AGG建立接入层L3 VPN over TE Hot-standby ;AGG到CE/SR建立核心层L3 VPN over LDP。
保护机制:
(1)接入层L3 VPN采用BFD+TE FRR保护TE隧道,采用VPN FRR保护节点,保证50ms~200ms切换时间。
(2)核心层L3 VPN可采用LDP FRR, TE FRR, TE Hot-standby,VPN FRR 进行保护。
(3)BSC/RNC若支持L3路由,则BSC到CE/SR采用IP FRR;若仅为L2,则CE/ SR上开BFD+VRRP。
方案特点
接入设备直接开启L3 VPN,使得业务部署和区分更加灵活。同Native IP到边缘相比,此模式省去了M-VRF和VLAN in的配置。同其他方案相比更节省IP地址,且省去PW,VLL或TE隧道的配置。此模式,对ACC设备要求较高;AGG或SR进行接入层L3 VPN和核心层L3 VPN的对接,需要同厂家设备建网。
4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IPRAN技术的移动回程网具有很高的组网灵活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Native IP到边缘方案组网及其简单,易于配置;L2 VPN到边缘方案不涉及到业务规划问题,隔离效果好;L3 VPN到边缘方案业务部署和区分更加灵活。现网中,可根据需求灵活采用承载方案。
【基站割接方案】推荐阅读:
电力电缆割接施工方案01-04
基站故障处理方案02-05
移动基站装修施工方案07-13
基站协调措施09-21
基站故障分析11-18
基站故障处理03-05
基站建设03-14
基站现场防护措施07-15
通信基站应急预案09-12
搬迁基站施工协议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