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试题
1.下面由左到右的`变形中,判断哪个是因式分解,哪个是因式分解正确的?
A.9a2-4b2=(3a+2b)(3a-2b)B.x2-3x+2=x(x-3)+2
C.an-1+1=an(1/a-1)D.a4-5a2+4=(a2-1)(a2-4)
D(a+3)(a-3)=a2-9E.x2-8+8x=(x+3)(x-3)+8
2.(1)-6ax3y+8x2y2-2x2y
(2)3a2(x-y)3-4b2(y-x)2
(3)(x+y)(m-a)-3y(a-m)2+(a-m)3
(4)8x(a-1)-4(1-a)
(5)m(1-a)+mn(1-a)+1-a
3.(1)16x4-64y4
(2)16x6-1/4
(3)(a6+b4)2-4a6b4
(5)-2m8+512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单元分析】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产品销售市场,掠夺原料,瞄准了政治上腐朽、经济上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的国势日益沉沦,而中国人民却顽强抗争,他们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知识结构】
一、列强的侵略
【典型题例】
例1: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中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
A B C D
解析: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掌握情况。A选项中虎门销烟发生在鸦片战争前;B选项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園;C选项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D选项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所以,应选D。
例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 ②邓世昌抗击日军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是在1878年;邓世昌抗击日军是在1894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在1839年。很明显,本题正确答案应是B。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年“6·26”国际禁毒日“万名干部普法行”禁毒宣传活动走进某中学,通过演讲宣誓、挂图展览(如右图)、“禁毒我参与”征文等活动,倡导学生远离毒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争做文明青少年。在19世纪上半期,领导中国禁毒运动的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孙中山
2.林则徐说了一句光耀古今的名言:“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是对下列哪位皇帝说的 ( )
A.同治帝 B.乾隆帝 C.道光帝 D.光绪帝
3.2012年暑假期间,八年级学生小敏去东莞旅游,在东莞停留期间,小敏将会见到 ( )
①林则徐塑像 ②鸦片战争博物馆 ③虎门遗址 ④太平军发动起义遗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对于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这是一个平等条约 ②这是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③该条约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④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标志性事件。火烧圆明园的是 ( )
A.英法联军 B.俄军 C.美军 D.日军
6.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圆明园的:“似挥残臂戟天呼,痛说当年劫火馀。留得千秋家国恨,让人来画卧薪图。”此诗句中“当年劫火馀”说的是 (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7.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军起义。为镇压太平军,当时的满清政府,不得不调离了北方的守边部队。某国趁火打劫,大军压境,胁迫清政府割让东北地区大片领土。该国是
(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8.今天的人们也许很难相信,最先想出雇佣西洋人组织洋枪队这个主意的人,竟是中国近代大思想家王韬。他向上海当政者献计:组织洋枪队,“以西人为领队官,教授火器,名曰洋枪队”。洋枪队当时的头目是 ( )
A.华尔 B.阿古柏 C.西摩尔 D.赫尔利
9.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虎视眈眈想争夺新疆的国家是 ( )
A.英国和法国 B.俄国和美国 C.法国和美国 D.英国和俄国
10.左宗棠为收复新疆采取的策略是 ( )
A.先南后北,急进急战 B.先西后东,缓进急战
C.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D.先东后西,缓进急战
11.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②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③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④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2.小强在学习了“收复新疆”知识后,进行了概括(见下图)。你觉得他应在图中A处填写什么呢?
( )
A.宣政司 B.行中书省
C.行省 D.驻藏大臣
1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
A.把朝鲜变为殖民地 B.向中国东北扩张
C.解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D.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4.“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5.《辛丑條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地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二、非选择题
16.下面知识图表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进行改正。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娟准备暑假外出游玩,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她对右图所示的建筑很感兴趣,准备邀请同桌一起前往。如果你对此比较熟悉,就来做小娟的导游吧!
(1)这幅图反映了哪一次战争中的情景?
(2)残垣断壁还隐约可见当时之豪华,这座壮观的园林叫什么?后被哪些国家洗劫?
18.第八款:中国为保证认真实行约内所订各款,听允日本军队暂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又于中国将本约所定第一、第二两次赔款交清,通商行船亦经批准互换之后,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确定周全妥善办法,将通商口岸关税作为剩款并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军队。倘中国不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1)上述条款出自哪一条约 ?签订该条约的是中国的 和日本的首相 。
(2)这个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3)请列举出这个条约中有关割地的内容。
(4)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19.在学习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后,某校准备举办一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畅所欲言。现在也邀请你参加进来,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形式:请你设计一个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2)活动目的:你觉得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3)活动探究: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4.B 5.A 6.B 7.C 8.A 9.D 10.C 11.D 12.C 13.D 14.B 15.C
二、16.(1)“进一步”改为“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改为“甲午中日战争”;“《北京条约》”改为“《辛丑条约》”。
17.(1)第二次鸦片战争。(2)圆明园。英国、法国。
18.(1)《马关条约》。李鸿章;伊藤博文。(2)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胜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4)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1)举行演讲比赛、举行主题班会、出黑板报、观看影片等。(2)重温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等。(3)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分析】
所谓近代化,即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知识结构】
【典型题例】
例: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依据四幅图片材料,分别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的名称。
(2)请简要回答与图3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突出的历史功绩。
(3)请说出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联系能力、概括能力。解答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图片标题,找出与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准确链接所学知识。
参考答案:(l)图1:洋务运动;图2:戊戌变法;图3:辛亥革命;图4:新文化运动。(2)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或中国有识之士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下列选项中与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同一类的是 (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福州船政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汉阳铁厂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2.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下列选项中与张之洞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 D.安庆内军械所
3.洋务派在 口号下,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同时也创办了一些近代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 ( )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平等”
C.“扶清灭洋” D.“自强”与“求富”
4.京师同文馆创办的宗旨是 ( )
A.强兵富国,摆脱困境
B.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
C.发展民族工业
D.强身健体
5.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上书皇帝,主张变法维新。这一历史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6.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以戊戌变法为内容的辩论会,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辩论论据的是 (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加剧侵略中国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7.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 )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8.戊戌六君子中的一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此人是 (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张之洞 D.翁同龢
9.右图是兴中会誓词,兴中会成立于 ( )
A.武昌 B.广州 C.南京 D.檀香山
10.对于辛亥革命,下列看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1.下列选项中与孙中山革命活动无关的是 ( )
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
12.2012年5月27日,是陈独秀逝世70周年纪念日。陳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以下与陈独秀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筹办《青年杂志》 B.写成《狂人日记》
C.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发表《庶民的胜利》
13.“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是下列哪位人物的名言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公车上书”发生在哪一年?因什么条约的签订而引起?
(2)当时的清朝皇帝是谁?谁领导了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有何影响?
15.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中国邮政于2011年10月10日发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1)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2)邮票中的人物是谁?辛亥革命首先在哪个省爆发?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16.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大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
联系所学知识,写出三者各自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
(1)洋务运动: 。
(2)戊戌变法: 。
(3)辛亥革命: 。
17.在学习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后,小红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些问题,请你来帮助解决。
(1)在整理过程中,小红始终心存困惑: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这到底该怎么解释呢?请你帮帮小红。
(2)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
参考答案:
一、1.C 2.A 3.D 4.B 5.C 6.C 7.A 8.B 9.D 10.D 11.C 12.A 13.B
二、14.(1)1895年。《马关条约》。(2)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15.(l)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中华民国。(2)孙中山。湖北省。三民主义。
16.(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2)戊戌变法: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它提出的一系列的改革蓝图,是中国资产阶级进行近代化的首次尝试。戊戌变法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3)辛亥革命:吸取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教训,以武力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读词语,给画线的多音字注音。(6分)
假日()真假()
子弹()弹琴()
压板()压力()
二、用“√”选择正确的字。(6分)
(撞 幢)击(晾 谅)干 讨(庆 厌)
(爆 暴)风(洞 桐)口 拥(饱 抱)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6分)
1.():间或;有时候。
2.():稠密(多指枝叶、烟雾、须发等)。
3.():形容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四、照样子,写词语。(8分)
1.很久——(很久很久)
研究—— ——
2.拟声词:吱吱呀呀
3.倒顺词:故事——事故
人名—— ——
五、句子花园。(12分)
1.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改为被字句)
2.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可以知道他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3.他孤零零地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上学。(用画线词语造句)
4.虽然这次表演失败了,但是他仍然很伤心,因为他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修改病句)
六、结合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破旧的老屋听到了小猫、、的恳求而坚持没有倒下。
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帮助小男孩,还帮助了。
3.《不会叫的狗》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
4.请写一句关于团结的名句:
七、口语交际。(5分)
一个名字就是一个故事,有的名字取于时间,有的名字取自地点,有的名字源于诗文。你叫什么名字?知道自己名字的来源吗?问问家人,向同学们讲一讲你的名字的故事吧!
八、阅读。(20分)
(一)课内阅读。(8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节选
“等等,老屋!”一个小极了的声音在它门前想起,不注意根本听不到,“请再站一会儿吧,我肚子好饿好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哦,是小蜘蛛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会儿。”
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偶尔有虫子撞到网上,小蜘蛛马上爬过去把虫子吃掉。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没有,没有!”小蜘蛛一边忙着补网,一边回答,“老屋老屋,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老屋想,这倒很有意思。于是它就开始听小蜘蛛讲故事。
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讲完,因此,老屋到现在还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1.文中是 和 的对话。(2分)
2.小蜘蛛为什么要请老屋帮忙?(3分)
3.老屋倒下了吗?为什么?(3分)
(二)课外阅读。(12分)
再见,老蓬
我是一匹名字叫小诺的红色小马
我想去很多地方。但是,我哪儿都不能去,因为老蓬不许。
老蓬是一匹红色的大马,他是我的爸爸,我很生老蓬的气,所以决定偷偷地离开家。
再见,亲爱的老蓬!
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开始,我的旅行很顺利,然后,我走进了一座黑森林、在这里迷了路。
我好害怕!这时,一只老鹰从天而降,把我带了出来,他盯着我看了好久。这目光好熟悉……
老鹰飞走了,我才发现它的羽毛是红色的!哦,那老鹰一定是老蓬变的。难道他一直在悄悄地跟着我?
我继续向南走……
正在这时,一只双头怪物出现了。我吓得身子发软。
一匹红色的大马不知从哪儿冲了出来,他朝怪物响亮地吼了一声,把怪物吓跑了。
哦,亲爱的老蓬!
老蓬有四条又长又强壮的腿,它们可以带老蓬去任何地方。
下一次,等我像老蓬那样又勇敢又强壮的时候,我还是会去阅天下的。那时我会记得向老蓬请假。
1.短文先写了“我”,接着写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是 救了“我”。(3分)
2.小马遇到危险,老蓬是如何救它救的?(4分)
3.从这篇童话故事中可以看出老蓬是一位怎样的父亲?(2分)
4.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分)
九、作文。(25分)
“快来,快来看啊!小林摔了个四脚朝天。”小红笑着喊道。这时,小青走了过来……请续写故事,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要求:想象合理;语句通顺;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jià jiǎ dàn tán yà yā
二、撞 晾 厌 暴 洞 抱
三、偶尔 浓密 百发百中
四、1.研究研究 打扫——打扫打扫
2.叮叮当当 滴滴答答
3.名人 火柴——柴火
五、1.虫子被马上爬过去的小蜘蛛吃掉。
2.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3.家里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妈妈很是担心。
4.虽然这次表演失败了,但是他仍然很高兴,因为他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
六、1.老母鸡 小蜘蛛
2.做了放风筝的线 鸟太太做了晾衣服的绳子
3.做事不能盲目,要动脑思考。(回答有理即可)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七、略
八、(一)1.老屋 小蜘蛛
2.因为小蜘蛛很饿,外面的树被砍光了,它找不到一个安心织网抓虫的地方。
3.没有,因为小蜘蛛的故事一直没有讲完,所以老屋一直站在那儿,边晒太阳,边听小蜘蛛讲故事。
(二)1.想去旅行 很多危险 老蓬
2.第一小马走进黑森林迷路了,老蓬变成老鹰带它走了出来;第二次小马遇到一只双头怪物,非常害怕,这时老蓬突然出现并朝怪物吼了一声,把怪物吓跑了。
3.非常强壮,时刻关心守护着自己的孩子。
4.我们干什么事情不能自作主张,一定要告诉父母,不让父母担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簌簌(sù) 悬殊(xuán) 短促(cù) 翘首以待(qiáo)
B.衔接(xián) 开辟(pì) 雌性(cí) 垂涎三尺(dàn)
C.分泌(mì) 骨骼(gé) 挽救(wǎn) 一气呵成(hē)
D.岛屿(yǔ) 趋势(qū) 抵达(dǐ) 亘古不变(gè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污秽 沮丧 招徕 悲喜交集
B.栈桥 睿智 媲美 蝇头微利
C.讪笑 炽热 云霄 叩人心弦
D.承载 勘测 归咎 忐忑不安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B.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C.近阶段,毒黄瓜、注水猪肉、过期食品……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D.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
②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日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了389种绿色食品。
③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
④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5.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罗沙、余晓洁) 继中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21日成功完成第一次下潜试验并成功突破4000米水深后,北京时间26日上午,海试现场再传捷报。“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
26日3时38分,第二次下潜试验任务正式开始。参加下潜任务的潜航员为叶聪、杨波、付文韬。4时46分,下潜深度达到米,5时40分达到4072米,6时07分成功突破5000米级水深大关,6时17分下潜至最大深度5057米。6时48分,潜水器抛弃压载铁后开始上浮,于9时30分安全浮出水面。
A.三名潜航员参加下潜任务
B.“蛟龙”号探海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
C.海试现场再传捷报
D.“蛟龙”号完成两次下潜试验
二、(本大题共3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6.请根据第一段文字概括一下什么是物候学。(2分)
7.请简要概括选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4分)
8.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3分)
9.选文画线句子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植物“预测术”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ll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 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 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
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 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做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⑤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⑥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l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
等等。
⑦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⑧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晴,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⑨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⑩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它们的根系能敏感地捕捉到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0.通读全文,试分析文章题目“植物‘预测术’”的含义。(2分)
1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请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4分)
12.本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而第①自然段则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请根据
自己的理解,谈谈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目的。(3分)
13.文章第⑤段写道:“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句中“超能力”的意思是 。第⑧自然段写道:“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 多岁的‘气象树’。”称其为“气象树”的原因是: 。(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修复大脑不是梦
(1)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衰老死亡,而在长期的发展适应过程中,人体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干细胞。干细胞,即起源细胞,它是一类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动物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全球目前已经开展了上万例的干细胞移植,经临床证实的干细胞可用于移植治疗的疾病达92种,包括脑瘫、老年痴呆、糖尿病、肝脏疾病、肿瘤、烧伤、衰老等。
(2)按照发育状态,干细胞可以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 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全能性细胞。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环境,胚胎干细胞都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在科学家的不断尝试下,人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比如神经元、心肌细胞、胰岛细胞和血细胞等。
(3)最近,中国科学家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一项新突破走在世界前列。
(4)20__年5月,复旦大学张素春教授领军的科研团队首次将人类胚胎干细胞成功地转化成特定的神经细胞,并将转化后的中间细胞注入小鼠大脑中,使已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恢复了学习和记忆能力。该成果第一次证明人类干细胞可以成功植入大脑中,对治愈各种神经功能缺陷疾病有重大意义。
(5)张素春团队选中了一种不会排斥其他物种移植物的特殊品种的小鼠,他们首先“蓄意破坏”了小鼠大脑中掌握“学习和记忆”、被称为“内侧隔阂”的大脑区域的线路,使小鼠暂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植入后的干细胞立刻形成两种常见的、重要的神经类型,它们分别与大脑中“指挥”行为、情感、学习、记忆、成瘾和许多其他神经问题的化学物质氨基丁酸或乙酰胆碱能神经元进行有效沟通,并响应来自大脑的化学指令,开始特化并与海马体中的适当细胞相连接。测试证实,这些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连接”成功的小鼠,常规学习和记忆能力得到了有效恢复,评分明显优于那些依然丧失“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小鼠,尤其在“水迷宫”测试中,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小鼠对迷宫的设置记忆清晰,应对自如,而对照组小鼠面临迷宫则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6)干细胞移植研究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细胞替代来修复大脑损伤,前景诱人。但张教授 指出,目前干细胞治疗还不大可能立即产生效应,因为许多精神疾病仍难以确定是大脑的哪部分出现了问题。
(节选自《生物读本》)
1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干细胞和其他几种细胞之间的关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怎样理解第(3)段句子中的“新突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5)段画横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说明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6)段加点的“目前”和“不大可能”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10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为配合班级开展的“走近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8.我们读过不少科普类的名著,某同学对名著内容作了以下提示,请你写出两部名著的名称。(2分)
A.两部名著的作者属同一国籍。
B.两部作品都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C.其中一部名著是作者的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这两部名著是:
19.你班对“‘克隆’技术对人类是不是福音”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辩论,下面是反方辩手的观点和辩词,如果你是正方,请把你的观点和辩词写在下面。(3分)
反方:“克隆”技术对人类不是福音。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如果用在人的克隆上,克隆人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并将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
正方:
(二)名著阅读(5分)
20.祥子原本是个 的人,他一心一意地 ,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 ,往远处想就是 ,娶个清白的好姑娘,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并不高,可是处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中,一个卑微的车夫“买车”的希望也成了奢望。他一次又一次为希望而奋斗,一次又一次陷入失望,最终连生活的希望也破灭了。(2分)
21.试分析《骆驼祥子》中虎妞的性格特征。(3分)
四、(本大题共40分)
22.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谈谈绿色食品”为题作文。
一、选择题。
(1)大于2的两个质数的乘积是
A.质数B。偶数C。合数
(2)。()表示分解质因数。
A.30=2×3×5×1B。30=5×6C。30=2×3×5
(3)。小于8的所有整数的积是()。
A.720B。40320C。5040D。0
(4)。甲数是乙数的15倍,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A.15B。甲数C。乙数D。甲数×乙数
(5)。已知三个数的和是470,第一个数比第二数多160,第三个数比第一数少180,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A。20B。2C。10D。12
二、填空。
1.用10以内三个不同的质数,组成两个同时能被3和5整除的三位数,这两个数是()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2.一个数既是18的约数,又是18的倍数,这个数是(),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或()。
3.能整除255的最大两位数是()。
4.甲数=2×3×5,乙数=2×3×7,丙数=2×2×7,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乙数和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5.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42,这两个数分别是()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6.用某数去除45,77,101结果都是余5,这个数是()。
7.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18,积是65,它们的差是()。
8.在1~100中,能被5整除而不能被7整除的数一共有()个。
三、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9,最小公倍数是270,这两个数分别是几?
四、2+4=2×(2+1)
2+4+6=3×(3+1)
2+4+6+8=□×(□+1)
利用以上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2到16的偶数和是多少?
(2)44到122的偶数和是多少?
五、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02,甲数比乙数大24,乙数比丙数大12,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六、人民公园是1路、3路汽车的起点站,1路车每隔3分发一次车,3路车每隔8分发一次车。这两路车同时发车后,至少再过多少分后同时发车?
七、下面的说法分别错在什么地方?请订正。
(1)15是倍数,3是约数。
(2)因为105=3×5×7,所以3,5和7都是质因数。
(3)能被2除尽的数叫偶数。
(4)互质数是没有公约数的数。
一、基础训练
1、四个小朋友一共摘6筐苹果,平均每筐38千克,平均每人摘了多少千克苹果?
2、一箱货物重98千克,一辆货车每次能运5箱货物,两辆这样的货车一次能运多少千克货物?
3、二、三年级各有2个班,从每个班中选16名同学参加绿色环保宣传活动,一共要选多少人?
二、能力提升
1、小花每天上学要骑5分钟的自行车,她每天从到学校往返共行3000米,小花每分钟行多少米?
2、我们一共有120人,怎样租车最合算?
三、思维拓展。
一、巧比大小。
5.8÷0.015.8 14÷0.5614 7.05÷0.947.05
0÷4.254.25 6.3÷0.36.3 12.1÷0.1112.1
72÷1.872 0.02÷0.40.02 4.56÷14.56
二、连一连。
2.4÷0.21200.84÷0.2860
60÷0.51242÷0.77
1.8÷300.086.3÷0.90.7
0.24÷30.060.49÷0.73
三、计算。(带※要验算)
5.1÷0.17= 0.56÷1.4=※36.4÷2.6=
16.8÷0.07= 17.5÷0.35=※72.2÷0.95=
四、生活数学。
1、长方形菜地的宽是4.5米,面积是81平方米,菜地的长是多少米?
86=
74=
6+5=
94=
69+9=
92=
85=
71=
26=
7+7+7+7=
二、按要求补充算式。
7( )=42
9( )=63
( )5=35
8( )=48
3( )=27
( )6=30
三、在里填上或=。
85()8+5
66()49
77()14
71()7+1
四、看谁填得对。
七( )五十六
三( )二十四
( )九十八
五( )三十五
八( )六十四
六( )五十四
五、填一填。
1、78=( ),可以表示求( )个( )连加的和是( )。计算78和87时,都可以用()这句口诀来求积。
2、3的9倍是( ),8的.6倍是( )。
六、( )里面最大能填几?
7( )38
45( )
3( )25
52( )
七、请你写4个积是24的乘法算式。
_________ _________
一、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 和 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2.《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 月至10 月在中国 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和()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3.《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 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4.斯诺于1936年6 月到苏区临时首都()(今陕西志丹县)采访了毛泽东并搜集到有关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后约20天后斯诺一行到达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今宁夏同心县)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聂荣臻、左权等人在一个场院上为他们举行了欢迎大会。
5.斯诺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 》和美国《 》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未名湖畔。
6.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该书书名为《 》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 》。
7.“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 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8.书中对()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他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 讲究外在的一个人。他甚至当着斯诺,当着林彪接下裤子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
9、“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10.“斯诺通过与()等的交往,改变了对中国的认识,逐渐了解了在中国西北活跃着为世人称道的红军,有了去陕北苏区采访的想法。” 11.“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的首级,可是在他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哨兵向他报告我到来的时候,他正伏案在看电报。”
12.《红星闪耀中国》,尤其真实勾勒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一一从政治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军事将领贺龙、彭德怀;
13.()赋予一部历史著作以永恒的生命,在这本书;
14.《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
二、选择题
1.《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3.2012年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73周年,红岩革命纪念馆为此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该书是当年国民党宪兵司令部对毛泽东的监视记录。当时毛泽东此行的主要目的是()
A.筹建党组织 B.策划武装起义 C.参加国民会议 D.争取国内和平
4.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实行土地改革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开展经济建设
5.2009年,影片《建国大业》热播,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个熟知的人物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出现了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一起的画面,当时二人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合作抗日 B.军队国家化 C.和平建国 D.政治民主化
6.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7.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毛泽东谈论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西安事变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
三、材料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发动者是谁?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其结果怎样?
(3)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后,中共派谁去谈判?其最终解决在当时有何意义?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红星照耀中国》(下图)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材料2: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材料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请回答:(1)根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指出在埃德加·斯诺访问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那一年,“红星”是如何“照耀中国”的。
(2)根据材料2,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3)如何理解材料3中“民族复兴之路遭遇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这句话?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材料2:延安毛泽东勋鉴:来电诵悉,期待正殷??查;——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二封电报(1945年8月2;(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1中“全国都布满了干;16;(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2中这封电报出现的国;(3)材料2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措施;17;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2:延安毛泽东勋鉴:来电诵悉,期待正殷??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二封电报(1945年8月20日)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1中“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的含意。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2中这封电报出现的国内背景。
一、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
pù
bù yàn
yǔ
shēn
suō jiàng
yóu tái
xiǎn
()
()
()
()
()
zuǐ
chún
lóu
tī
zhàng
peng
wǎ
lán
gān
zhe
()
()
()
()
()
2.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我从门缝(féng fèng)里望进去,看见妈妈正在缝(féng fèng)补衣服。
(2)姐姐突然回过头来冲(chòng chōng)我笑,她那灿烂的笑容立刻冲(chòng chōng)散了我心中的忧愁。
3.用“ ”画出书写错误的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1)草坪 遮盖 尽量 预报 暄闹 活生生()
(2)袖子 衣拒 增加 逗引 玛瑙 软绵绵()
4.选词填空。
(1)你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要辜负父母对你的()。
(2)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
(3)辛苦耕作一年的农民,最大的()就是五谷丰登。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B.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C.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
D.运动会开始了,参赛的运动员们滔滔不绝地进场了
6.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
(2)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
(3)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
7.“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这句话运用了、等描写方法,“瞟”“生怕”表现了“我” 心情。
8.仿写句子。
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昨天是 ,今天是 ,明天。
二、课文回顾。
1.《夏天里的成长》以“ ”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从 到 ,再写 ,万事万物尽在其中。
2.《盼》围绕“盼”字,详细描写了、、等事件。
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夏天里的成长》采用总分结构,启迪我们要把握好时间,用力生长。
()
(2)《小站》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歌颂了小站工作人员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
(3)《盼》以“新雨衣”为线索,以大人的视角叙述了事情的经过。
()
三、交流平台。
如果让你写“都是淘气惹的祸”,你会从哪些方面选取不同的事例,来表达中心思想呢?请概括写出你选取的事例。
四、综合学习。
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而汽油味中,我最喜欢闻汽车排出的废气。有一次跟哥哥出去,他发现我不停地用鼻子吸气,便问:“你在做什么?”我回答:“我在追汽车放出来的气。”哥哥大笑道:“这是汽车在放屁呀,你追屁干吗?”哥哥和我一起在马路边前俯后仰地大笑了好一阵。
笑归笑,可我的怪嗜好依旧未变,还是爱闻汽车排出来的气。一次,一辆摩托车停在我家弄堂口。我想,如果离那排气管近一点,一定可以闻得很过瘾。当摩托车的主人准备发动时,我动作敏捷地趴到地上,将鼻子凑近排气管的出口处等着。摩托车的主人当然没有发现身后有个小孩在地上趴着,只见他的脚用力踩动了几下,摩托车呼啸着箭一般蹿了出去。而我呢,趴在路边几乎昏倒。
那一瞬间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随着那机器的发动声轰然而起,一团黑色的烟雾扑面而来,把我整个儿包裹起来。根本没有什么美妙的气味,只有一股刺鼻的、几乎使人窒息的怪味从我的眼睛、鼻孔、嘴巴里钻进来,钻进我的脑子,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又是流泪,又是咳嗽,只感到头晕眼花、天昏地黑,恨不得把肚皮里的一切东西都呕出来……
1.“我”的嗜好是 ,短文围绕“我”的嗜好写了 件事,分别是。
2.经历了上述事情之后,你认为作者还会闻汽油的味道吗?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在文后横线上,作为文章的结尾。
第五单元提升练习
一、1.瀑布 谚语 伸缩 酱油 苔藓 嘴唇
楼梯 帐篷 瓦蓝 甘蔗
2.(1)fèng féng(2)chòng chōng
3.(1)暄 喧(2)拒 柜
4.(1)期望(2)希望(3)愿望
5.D
6.(1)拟人(2)夸张(3)排比
7.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害怕雨停,想快点出去的急切
8.示例:小学生 中学生 就成了大学生
二、1.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有生命的事物 无生命的事物 人的成长
2.盼下雨 盼外出 盼雨停
3.(1)√(2)√(3)✕
三、示例:给家里养的金鱼打针;
用妈妈的口红给布娃娃的衣服染色;涂鸦自己的房间等。四、1.喜欢闻汽油的气味 两 在马路上追闻汽车放出来的气;闻摩托车尾气,被熏得呕吐
一、 口算题( 10分 )
(1)48+36= (2)75-29= (3)21×3=
(4)52÷6= (5)88÷4= (6)60+70=
(7)150-90= (8)4000÷5= (9)3000+140=
(10)60×8×0=
二、 计算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30分 )
1. 280÷4+360÷9
2. 90×4+70×3
3. 180×2-50×6
4. 588÷7-29×2
5. 96÷6+45×9
6. 450÷3-420÷7
三、 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20分 )
1. 180的.9倍是多少?
2. 180是9的多少倍?
3. 一个数的5倍是450,这个数是多少?
4. 一个数除以25商4余3,这个数是多少?
四、 应用题(1-2每题 6分, 3-6每题 7分, 共 40分)
1. 商店有黄气球19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7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2倍,花气球有多少个?
2. 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华和小明的总数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3. 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4. 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5. 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试题】推荐阅读: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04-08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同步练习题03-16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同步试题07-19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六册第四单元的试题练习05-02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试题10-18
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测试题05-02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试卷04-17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分析10-29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10-13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题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