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的古诗

2025-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暮春时节的古诗(共5篇)

暮春时节的古诗 篇1

一、春天老了

进入阳历四月的中下旬以来,春天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

近来,他老是感冒,一会儿热一会儿冷的。昨天,他浑身穿着单衣还嫌热,一夜之间,今天他就喊着叫着要穿棉袄。早晨还浑身抖个不停,中午就劈头汗淌了,到了晚上,他又说:“冷得受不了!”真是没办法,隔三差五的,就喷嚏一个接着一个地打,打得地动山摇。打喷嚏还怕别人不知道,弄出一个明晃晃的东西甩到天空里去,扯天连地的,刺得人的眼发疼。喷嚏之后就是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一弄就是两三天,弄得哪里都是潮乎乎、水汪汪的。

如此折腾下去,他的身体还有好吗?

感冒的间隙里,他还常常高烧不止,一烧就是好几天。早晨,脸就通红通红的,到了中午就烧得迷迷糊糊,浑身冒热气,烤得大地像个大蒸笼。不得不靠近他的人,只好穿短裤短褂了,就那也嫌烤得慌,尽可能地往凉阴地儿里钻。他的高烧连树叶都给给烤得打了蔫,小草也受不了了,一个个把头埋到怀里去,不敢睁眼。到了傍晚,烧退了一些,但脸依然是通红通红的。这样的高烧常常一连好几天都不退,再好的身子骨,搁得住这样烧下去吗?

就这样烧下去,他还能有几天的好呢?

自从进入四月下旬以来,春天的气色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原来他那白里透着红、红里透着白的面庞,随着一场又一场风雨的到来,一天天地消失殆尽。原来他那种娇嫩鲜亮、生机勃发的神情,也一天比一天地苍老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飞红,是飘絮,是落英,是苍绿……

初夏这下子也真是坏透了。看到春天都这副熊样了,他不但丝毫不起怜悯之心,居然还请来了风婆子,三天两头地耍疯狂,动辄就是五六级、七八级,刮落了繁花,拔高了麦苗,催熟了樱桃……都已经到了如此境地的春天了,他还能经得起风婆子的几次吹刮啊?

然而,初夏坏小子还没有就此罢手,又请来了雷、雨、电三大威猛之师,耍着性子对春天进行侵袭,一波又一波。每一波过后,春天就会被剥掉一层皮,春天能有多少层皮,够初夏这样地骚扰呢?

春天就这样一天天地老下去了,看着让人惋惜,瞧着让人着急,瞅着让人心疼,但你又无可奈何,想帮也帮不了。

二、东清河上的挖掘机

星期天的上午,终于可以无所事事了。一个人独自转悠,毫无目标的乱逛,只是为了感受一下四月里那灿阳、鲜花、嫩草和绿树。随便逛荡就逛到了东清河整修的工地上。

说是整修,其实基本上就是重新开挖。东清河本来就很小,与其说它是一条河,不如说它是一条沟渠更确切些。加上多年的淤积、失修,改造前的东清河,只还有一个大致的影子而已。整修东清河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站在往左看看不到头,往右看也是看不到头的工地中间地段上,左右望去,几乎看不到人的影子,只有几架挖掘机在忙碌着。一会儿勾着硕大的头颅,把它的手指深深挖入土中,然后“轰轰”地高喊一声,仿佛是自己在给自己加油一般,把手臂高高抬起,转动,转到岸上,“咣当”一声,手臂一抖,一堆足够填满一卡车的.土就堆落在了岸上的堤坝上。然后再转过头去,再次把头颅深深地扎进沟底,做一下次的循环动作。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土不停地被从沟底翻到堤坝上,一辆又一辆的挖土机在不停地勾头,昂起,翻转,抖落……一条崭新而宽阔的河道就延伸到远方了……

看到挖出的崭新的河道,新筑起的堤坝,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来。按照政府规划,我的村子西边要开挖一条河道。冬闲来临,政府一声令下,全乡的劳力都向我村集结,他们拉着帐篷、米面、被褥、锅灶、柴火,像搬家一般纷纷来到了我们的村子。我们村腾出打谷场,安置这些前来挖河的劳力们。第二天,他们都来到了要开挖的河道里,各自按照事先规定好的位置,开始了他们的劳作。一眼望去,就如到达了一条热闹街市上,人声鼎沸,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如同蚂蚁搬家一样,一个个地蠕动着。

入冬后气温基本上都在零度以下,但十分钟不到,小伙子们们个个都甩掉了肥大的棉袄,穿着单褂,依然汗流满面,有些连单褂也甩掉了,在凄冷的寒风中挖、甩、担、挑……

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把河道挖出来了。挖出的河道,比今天看到的东清河短了许多,也窄了许多。可是,今天东清河的工地上,只有几台挖掘机在工作,几乎看不见人的影子。

高大笨重的挖掘机不但可以干粗活、重活,也可以干非常精细的活。已经挖出轮廓的河道,需要打磨、整理、修饰,河道底部要用两米左右见方的铁丝编织筐填平整。铁丝筐是在岸上编好的,一个个罗列在河道底部,挖掘机要一个个将它们的盖子打开,然后挖上一铲土,填进筐里,按实,平整好,再盖上盖子。这一系列细琐的小动作,高大威猛的挖掘机,做得如同一位老奶奶穿针引线一样流畅自如。

看到这一切,我感到挖掘机的掘臂不是钢铁做成的,而是像人类的手臂一样,有血有肉,神经敏感而灵巧,就是人类手臂的一种延伸,人类的手臂能够做到的,它几乎都可以做到。

于是,我感慨万千了。我不能不惊叹于人类的伟大了。我小时候看到的那番情景离现在也才刚刚过去二十多年。可是人类改造自然力量的提升却有了这样一种几何级的增长,你能不惊叹吗?

仅仅是河道改造这样一个小小的侧面,就可以反映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的进步之神速,这让我再一次的感慨万千了。

三、鱼是水中的鸟

“鱼翔浅底”,这个“翔”真是用绝了。鱼儿在水中的活动,“游”字太平淡了,用“翔”才真切。

从小就经常跟鱼打交道,但那都是在河沟里、水塘中。一般来说,那里的水质是不大容易让人观察到水中的鱼的。偶碰一两处清水,也是站在高高的岸上,居高临下地往水中观察,看到的鱼大多也就是“游”的状态了。

到过大湖中,也到过大海里,没有掌握潜水的技术,也就不敢潜到水下去观察鱼在那广阔水域中的活动状态,于是就一直认为“游”是对鱼在水中活动状态最标准的描述。

后来房子里添置了一个较大型的玻璃质地的金鱼缸,养了锦鲤和红草,就有了站在平行的角度、用透明的视线观察鱼在水中活动状态的机会。

玻璃金鱼缸放在一个储物柜上,上沿的高度比人还高,鱼在水中游动的高度与人的眼睛处在一种平行的状态。玻璃透明,水是自来水,清澈得就像不存在了的一样。

这时观察鱼儿的活动,常常忘记了水的存在,就感觉鱼是在空中飞翔。胸鳍和腹鳍就像两只翅膀,轻轻扇动,鱼儿就可以在“空中”滑行了,尾鳍就像鸟儿的尾翼,负责掌管滑行的方向。实际上,鱼儿在水中的飞翔,比鸟儿在空中的飞翔更加地自由、悠闲和自在。水是有浮力的,悬在水中,不像鸟儿悬在空中那么费力,它几乎可以不用力量就能够稳稳悬在水里的半空中了。所以它就显得格外地悠闲和自在。待腻歪了,胸鳍和腹鳍稍稍一摇动,身体自然就慢慢前行了。半空里待腻歪了,头往上一撅,整个鱼儿就跑到了水面上。水面上也觉得没有意思了,尾巴一用力,整个鱼儿就卧在了水底下。鱼儿一天到晚地就这样悠闲地快乐地生活着,“吾非鱼”,但“吾知鱼之乐”。

如果说,鱼缸是一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全是鱼儿的,它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拦得住它。从这个意义上说,鱼比鸟儿更加的自由和享受,更不用说我们人类了。

虽然科技已经高度发达,但我们人类的行动受到的限制依然很大。虽然,现在的人类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但是,那只是极个别人的能耐,而且还要凭借工具,而工具的可靠性让人心里打鼓,一旦发生点意外,那都是不可挽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没有鱼儿自由的;自由就是一种享受,人也是没有鱼儿享受的。

暮春时节防眼病 篇2

预防红眼病

暮春时节最容易感染红眼病,又叫“暴发火眼”,医学上称作“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常在高温高湿的雨季发作,传播迅速。

红眼病通过接触传染,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暮春时节,尽量少去游泳池、影剧院、网吧等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尽可能不揉眼睛,避免接触传染源:关注医疗、气象部门提供的当地温、湿要素及红眼病流行概率/指数,勤洗手,提高防范意识。

一旦患了红眼病,可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应用抗菌药物:怕光的患者可戴深色眼镜,但不必把红眼包扎起来,因为“封眼”后不仅眼分泌物不能排出,还会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反而利于细菌繁殖,加重病情。

留心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异常升高,导致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最终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组疾病。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由于眼压急剧上升,患者突然感到剧烈的眼胀、眼痛、头痛,并反射至三叉神经分布区。患者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显著下降,严重者仅存光感或无光感。

俗话说:“未吃端午粽,寒衣莫入笼。”暮春时节要注意防范降温天气,青光眼患者尤其不能马虎大意。研究表明,青光眼在冷锋通过的24小时内容易发作。这是因为气温的变化能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再通过植物神经干扰血压而使眼压波动。

避免吹沙伤眼睛

每年四五月份,我国北方地区的上空常常弥漫许多沙尘,沙尘甚至覆盖了道路和建筑物,汽车驰过,会扬起迷眼刺鼻的黄尘,这就是气象上说的“扬沙”:同时,包括长江中下游在内的全国许多地方,整个天空呈均匀的昏黄色,太阳也呈现不刺眼的白色,能见度很差,这就是气象上说的“浮尘”:连同更为恶劣的“沙尘暴”,气象上统称为“吹沙”。

每遇吹沙气象,医院里眼疾患者就会急剧增多。沙尘可直接引起眼睛疼痛、流泪,如不清除,或用手揉眼睛,可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所以,在沙尘天气下应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最好能使用防尘、滤尘面罩,或佩戴合适的眼镜以保护眼睛。

夏至时节的古诗词 篇3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夏至时节的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1、《永遇乐·夏至》

——宋·史浩

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

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

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2、《夏至後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3、《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5、《夏至》

——长卿

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

6、《夏至》

——宋·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7、《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8、《夏至过东市二绝》

——宋·洪咨夔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9、《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

——宋·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描写大暑时节的古诗词(7首) 篇4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大暑时节的古诗词(精选7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2、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3、登殊亭作

(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4、骤雨

钱钟书·当代

大暑陵人酷吏尊,来苏失喜对翻盆。

雷嗔斗醒诸天梦,电笑登开八表昏。

忽噫雄风收雨脚,渐蜷雌霓接云根。

苍苍似为归舟地,试让前滩水涨痕。

5、安静堂书事

(宋)蔡襄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

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

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

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

烈士无恋嫪,至理须推寻。

6、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7、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暮春时节的古诗 篇5

霜降三候

霜降习俗

霜降诗词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 霜降之日“豺祭兽”,豺狼的豺俗名“豺狗”,霜降日杀兽陈列,古人说是“祭秋金”,也是别秋的一种仪式。

二候草木黄落 | 后五日“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

三候蜇虫咸俯 | 再五日“蛰虫咸俯”,咸是皆,俯首帖耳的“俯”是低头,是卧而不食,就是冬眠。

柿红

霜重柿红季节,柿树叶落光后,柿实累累,悬霜照采,如灯笼满枝,是为展示,显摆。柿子被简文帝称为“甘清玉露,味重金液”,但它需被其他果实熏染,才能解涩,相染过程是交易,易为变化,更重要。汉代金币与柿饼形状一致,此种金就称“柿子金”,是交易工具。柿之于市的关系,大致如此。

红颗秋

柿红季节,特别喜欢苏东坡“柿叶满庭红颗秋”句,在他之前,白居易有“桑条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张籍有“园红柿叶稀”,郑谷有“柿繁和叶红”。

以上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

<<<返回目录

霜降习俗

打霜降

《周礼》中记载,大司马但凡出师,都要对旗纛进行祭祀,称之为军牙六纛之神。自唐以后,各个朝代都有旗纛之祭。

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拔除不祥,天下太平。

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便会集庙中,向旗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

礼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又称“祭旗纛”,百姓观者如潮。

习战射

《春秋感精符》有记:“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以成肃杀之威。”

古人为了顺应秋天的严峻肃杀,都在这个月操练战阵,进行围猎。

自从汉代以来,就在季秋之月讲习武事,操演比试射技,以进行赏罚,已沿袭成为惯例。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还将其列为农家九月中的事宜——“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吃柿子

俗语有云:“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

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涕。

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皮薄、肉多、味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

福建闽南地区,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柿子营养丰富,在霜降时节食用极是进补。

送芋鬼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非常重视,各地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

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

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返回目录

霜降诗词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整首诗作者用一种轻快语调,描绘当时夏至时节,与端午节前后相连,随着时间流逝,入乡既要随俗,看老翁和孩童一起嬉戏玩耍,其乐融融,一片祥和景象。

《商去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霜降前四日颇寒》

宋?陆游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邻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鹳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霜降前后,气温骤降,虽未到隆冬,但已经是寒气逼人了,所以诗人才有了“颇寒”的感叹。此时,草木凋零,风云变幻,天地之间一派萧索。但诗人却并不悲观,盛衰是自然规律,有衰败自然会有“复燃”的时候。

《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

宋?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

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

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深秋的寒夜,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带病登城巡视,回望中原那一大片被金人夺去的土地,不能收复,南宋小朝廷也岌岌可危,他的心情沉重而且惆怅。

《八声甘州》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诗人在秋风凄紧的霜降时节登高临远,满目山河零落,万物萧疏,不由得勾起思乡怀人的愁情。这种愁情却无人可与诉知,更令人伤感悲戚。全词意境舒阔高远,气魄沉雄清劲;写景层次清晰有序,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凝练,气韵精妙。

上一篇:乡镇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