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访写童话故事范文
我讨厌铁罐,因此我总是在言语上攻击它,讽刺它那单一的色调和生了锈的外表,而它则无言,这让我的言语攻击好像用到了棉花上一样,这样的它让我很讨厌,之后会遭到我更加放肆的嘲讽。每次在言语上胜利了他之后我便会更加鄙视他。
终于有一天,在我多次挖苦他,而他也忍无可忍的时候,便一步步缓慢向我挪来,用他那黑乎乎的手柄轻轻地碰我一下,之后“哐当”一声,我便化作一片片碎瓷片毫无用处。在我破碎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华丽外表下的我竟如此脆弱。
我是一只有着黑漆漆色调和外表生锈了的铁罐,从来不会在乎那些磕磕碰碰,而我身边的陶瓷就不同了,毫不经意地碰撞都会结束了它们,那些华丽的外表根本起不了任何的作用。因此,我鄙视他们。
我鄙视陶瓷,所以只要它们敢靠近我的地盘,我就会让他们尝试到粉身碎骨的滋味。“什么?你问有没有人管?这样的事每天发生好几起,管的过来吗?”因此陶罐见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唯独我身边那个贱贱的陶瓷,每天都用言语来攻击我,有一天我亲手让它变成了碎瓷片。
公园里有一棵开着花的樱花树,粉嫩嫩的樱花像一片彩云,大树觉得自己这么漂亮,就看不起树根。
“你敢不敢和我比美,大树根?”大树叉着腰问道。“我长的一点也不好看,不敢和你比美。”树根回答。“切,你不敢是应该的,我这么美丽的树木,你哪儿能比得上!”大树理直气壮地说。树根说道:“对,我确实比你丑,可你的美丽都是我的营养给予的呀!”“够了!这件事你不能插嘴,我永远都是最美丽的!”大树火冒三丈地说。“可是你的美也不是永恒的.呀。”树根心平气和地说。“你怎么能这样说!你这丑陋的家伙,你只能永远都呆在这黑暗的土地里,人们的目光都在我身上!”大树说,他更加生气了。树根看了看大树,不再和他说话。
几天后,山上发了汹涌的洪水,这棵骄傲的樱花树被无情的冲断了,大树顺着水冲走了,腐烂了。而那个树根呢?被手艺人带回家,雕刻成一只美丽的孔雀,放在展览馆里,天天受着人们的注目。
27、《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龙成附小 林英敏
设计思想: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再现文本。边读边想像人物在对话过程中的语气、神态、心理,感受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感悟。
教材简析: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图片一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你们乘坐时光隧道车回到许多年前的王宫,去看发生在国王的御厨里的一个有关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2、齐读课题
二、学习1-9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奚落”是什么意思?(讽刺、挖苦、讥笑)
3、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你们自学第2—9自然段,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4、交流(预设)(1)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谁来读? 生:(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指导读出傲慢的语气。(读—评---再读)
(2)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这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给同桌听,每个人都要读一读。读的:要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听的:要仔细听,认真评,帮助同桌读得更好。
①(同桌交换读)②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交流,指导朗读
(3)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次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如此骄傲,看不起陶罐呢?
4、面对铁罐这样一次又一次傲慢、轻蔑、恼怒的奚落,陶罐是什么态度?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谦虚、争辩、友好、沉默„„)
师:最后,陶罐不再理会铁罐,此时的沉默不是懦弱,而是什么?
5、分角色朗读:
下面请同桌分角色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语气。读完一边后互换角色,再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总结1--9自然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请大家快速地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古董,(板书:古董)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而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3、从这则寓言中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古董)陶罐 易碎
(短处)
奚落
忍让
看问题要全面
铁罐(氧化)
坚硬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方法: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知识链接: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生字,游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讨论交流。
1、引: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许多的盘子、勺子、锅等。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勺子:
其他小伙伴:
4、几个学生演11到17自然段,演后讨论:当初自大的铁罐消失了,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对于这样的结果,铁罐想到过吗?为什么?
因为:
5、讨论: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谦虚的词句。)
6、学生发言: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知识。
1、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傲慢谦虚恼怒朴素陶罐嘴价值兴奋相提并论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傲慢:。
谦虚:。懦弱。
相提并论:。
B、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认为陶罐懦弱,因为它觉得自己,陶罐并不承认自己懦弱,因为它认为。多年后,人们挖掘出陶罐,仍然,而铁罐。读了这课文,我想到了。
C、拓展练习。
1、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放飞思路,大胆发言。尝试改写课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2、学生自己仿造课文的写法,也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19*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 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习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新课。
二、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指名读课文。
2. 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 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三、 看图,初步认识。
1. 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铁罐,哪只是陶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
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3.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 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 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
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 教师指导读。
3. 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 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 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 许多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最终结局的语句。
2. 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 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 全班交流。
20* 长城砖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 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
2. 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题激趣。
二、 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 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 学生交流。
三、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要求,读两启遍课文,想想长城砖先是怎样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 学生自读、讨论。
2.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 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 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 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 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 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
1. 自读体会。
“你敢和我比美吗?铁罐子。”陶罐傲慢地问。
“不敢陶罐兄弟。”铁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丑陋的东西。”陶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没你漂亮。”铁罐仍然温和地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比美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陶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主人就会嫌弃你,把你扔到窗外去,我却永远能得到人们的赞赏。”
“何必这样说呢?”铁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这个丑八怪在一起,我感到羞耻。”陶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你会滚得远远的。”
铁罐不再理会陶罐。
27、陶罐和铁罐
三(1)班 冯艺红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比较,激情导入
1、 师:大家看一看,讲台上摆的是什么?(陶罐和铁罐)
2、 板书课题。让学生上讲台摸摸陶罐和铁罐实物,说说陶罐与铁罐有什么异同之处?
(铁罐坚硬但容易生锈,陶罐容易破碎。它们都用来盛东西。)
板书:27、陶罐和铁罐 (齐读)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读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
2、 自读课文
3、 讨论:课文围绕陶罐和铁罐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4、 生汇报: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
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
三、 提出要求,自学1――9自然段
1、 用“――”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标出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
2、 把对话读通顺,试着模仿两罐的态度,有感情地读。
3、 把对话读明白,体会从中读懂了什么?
4、 熟读成诵,加上表情动作,同位之间演一演。
5、 生汇报。
四、自学10――17自然段
铁罐自恃坚硬只看到自己长处,而奚落、瞧不起陶罐,二者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学习10――17自然段。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第一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读字音,理解重点词语。2 .通过自由读书,能找出描写陶罐谦虚,铁罐傲慢的词语,通过这些关键的词语,自读自悟,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并在此基础上表演朗读。.感悟文章寓意,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难点: 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一、复习生字,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学生思考,想想这两个罐子,哪一个更加坚固?铁罐,相对于铁罐的坚固,陶罐子有什么特点?易碎。这两个罐子间发生的故事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大家看了吗?生字也读了吧?好。我来请几个同学读一读,老师帮助正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划分段落
刚读的词语在课文中也要读正确,自己读一下课文,就练一下我们刚才学的生字,好,自己小声读书。都读得差不多了吧,课文里讲了两
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发生在哪,第二个发生在哪,请同学们回忆故事,回答我的问题,宫殿御厨和荒凉场地,划分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学习第一部分
好,我们先看第一个场景,请一个同学把第一自然段读一下。读完老师总结。骄傲的铁罐子看不起陶罐子,因为看不起,所以常常奚落他,奚落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理解奚落一词的意思。这是奚落这个词的意思,那么我们看看铁罐子是如何奚落陶罐子的?接下来看下面的内容,出示内容,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第一自然段,全部都是对话,所以我们知道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话来完成这个故事的,我们来观察一下,每个句子,每个对话的语气,神态都是一样的么?每一句都不一样,我们把每个句话中表示语气神态的词语找出来,依次找出词语。好,现在我们带着这样的语气和神态来读读这些句子。依次学习对话。第一次对话:
点同学读,先读出语气神态,在分析为何铁罐明明知道陶罐子不敢,却还要问,用一个词语形容,就是明知故问。那他为何要这样问,目的是什么?为了奚落陶罐子。这里有一个词懦弱,解释一下懦弱的含义,指的是内心胆小,怯懦。第二次对话:
我们看一下下面的语气又是怎么样的?请同学读,“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着重强调你字读得轻,而我字读得重,为什么?主要是强调自己很高大,而陶罐很弱小,不值得与自己箱体并论。刚才铁罐子只是奚落陶罐子,为何这次他会恼怒呢?陶罐子说的什么话让铁罐子恼怒 的?“我不见得比你差”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和你是一样的,平等的。这个让铁罐子很恼怒。第三次对话:
开始奚落,后来恼怒,我们看一下,接下来铁罐是什么神态和语气了呢?课文中没有讲,大家觉得加一个什么词语比较合适呢?老师引导,态度更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加一个词语,然后读出这种语气。为何铁罐子会变成这样呢?和睦相处,铁罐子认为自己不能和陶罐子和睦相处。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过渡:正是因为陶罐子提出要和铁罐子和睦相处,才惹怒了铁罐子,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坚固,而陶罐子很易碎,不堪一击,因为他他根本看不起陶罐子,在他自己心中,自己是今天坚固么?是明天坚固么?那什么时候不坚固?没有时候,也就是永远坚固,那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打开书,我们看第二部分,很多年后,陶罐子和铁罐子的下落是怎么样的?
陶罐子依然光洁朴素,而铁罐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什么会这样?铁得氧化效果。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谈一谈。教师总结,赠送格言
六、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铁罐
陶罐
长处
〔坚固〕
短处〔易碎〕
引导学生读完课文后,我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我感到陶罐很谦虚,铁罐很骄傲。”一学生站起来回答。“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我又追问了一句。学生纷纷举手,(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还有“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等他们之间的对话。(读得很正确,但并无骄傲和谦虚之感)。我有些生气,严肃地说:“不行,应该把‘敢’字重读,(在‘敢’字上加三角,表示突出)读得重些,而且要有层次感,声调要高一些。谁能比他读得好?”(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读,有突出“敢”字,但无骄傲之感)。我又让大家一起来读,先读得轻一点,再逐渐读得重些。学生一齐读起来。接着我又让学生找出表示陶罐高兴的句子。学生都说:“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对!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陶罐高兴的.心情,但读的时候,要读出既高兴又谦虚的心情,谁再来试试?”我给予了肯定。(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读,读得挺符合老师的要求,“谢谢你们”读得很响亮)。很好!大家一起跟他学!
我马上大力赞赏。就教学过程而言,我的教学意图是显而易见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的指导似乎也很有效,学生读得有轻有重,很有层次感,但是这样的训练却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觉:朗读只要读得有轻有重就是好。因为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发现我的学生不管读哪篇课文,都读得轻重皆有,甚至出现了一字一顿的现象,这使我认识到,我的这种做法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了纠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的朗读去体会,感悟,如何读才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陶罐和铁罐访写童话故事范文】推荐阅读: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04-02
《陶罐和铁罐》语文教学反思09-07
陶罐和铁罐改编作文500字10-11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02-04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3-08
第一次做陶罐三年级作文07-25
陶罐颂的小学生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