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高考录取规则三大变化(共6篇)
从武汉大学(招生办)招生就业工作处获悉,武大普通本科招生录取规则有重大调整。
武大招就处王福副处长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点变化:
一、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办法。
在确定考生录取专业时,武大往年实行志愿分数级差的办法(各专业级差分均为1分),20改为分数优先的办法,即各专业志愿间没有级差分。据悉,高校在分专业录取时有3种模式:志愿优先、分数优先、志愿分数级差。志愿优先模式下,专业志愿在前考生录取占优;分数优先模式下,分数高的考生录取占优;志愿分数级差模式是两者的折中。
武汉大学2011年实行分数优先的办法。武汉大学俄语、德语、法语、日语专业通过外语类保送和高考提前批录取两种途径招生,后者须填报高考提前批志愿,在提前批次录取,对考生而言相当于多了一次录取机会,如未被录取不会影响第一批本科及其后批次的`志愿。
二、总分相同时比较的专业相关科目有调整。
当考生总分相同时,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高低者优先录取,文史类考生总分相同时比较语文+综合成绩,往年文史类比较外语+综合成绩。理工类与往年一致,总分相同时比较数学+综合的成绩。
三、部分外语专业的外语单科成绩要求有所提高。
武大部分外语专业(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要求考生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外语满分的80%(为70%),总分相同时,外语单科成绩高者优先录取。据了解,武大部分外语专业-通过单独考试和保送生招生,20起通过外语类保送和高考提前批录取两种途径招生。高考考生须填报高考提前批志愿,在提前批次录取,这对考生而言相当于多了一次录取机会,如未被录取不会影响第一批本科及其后批次的志愿。
王福介绍,武汉大学录取时以考生所在省级招办投档成绩为准,对于按照规定可增加分数或降低分数投档的考生,武大认可其加分,但考生的实际高考文化成绩须不低于武大在考生所在省的录取批次线(即一本线,艺术类专业、少数民族预科生除外);安排专业时,以考生实际高考文化成绩为准(符合一定条件的自主选拔录取考生在安排专业时可享受相应的加分)。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大学英语,学习动机和特征
一、引语
2010年, 教育部开始提出探索英语“一年多考”的考试方式。2013年, 北京市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从2016年起, 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到100分;与此相对应的是, 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分数一降一升, 支持者认为, 改革让英语回归“工具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目前的英语教学确实存在很多弊端,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付出很大的精力, 但收效甚微。“英语过热, 国语反而弱化, 是这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考试是一个指挥棒, 引导学校教育的重点指向, 要让英语在学校教育中回归它的本质, 高考改革就成了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北京高考英语改革在网上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多数网友对新政策表示支持, 认为这是在教育改革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希望能借此走出国内“事倍功半”的英语教育困局。反对者则认为, 想通过调整分值“打压英语”实现改革目标, 是“下下之策”。
虽然学术界对高考外语改革的观点众说纷纭,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 在被社会各界轮番“吐槽”之后, 英语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岿然不动几十年的重要地位, 正在被动摇。高考外语改革对英语学习者的动机产生的影响在逐步显现出来, 英语学习的工具性特征将成为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二、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特征表现的变化
加拿大语言学家Gardner (1985) 将学习动机或取向分成两大类:第一类, 工具型, 即以语言为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第二类, 综合型, 即对目的语使用者和目的语文化感兴趣, 希望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对学习动机的另一种划分是将其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为了从语言学习活动本身获得愉快与满足, 而后者则将习得语言作为途径以期达到某一目标。许多研究表明, 学生学习第二门语言的主要动机是工具型动机。研究表明, 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 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 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
2014年, 教育部文件出台一年后, 课题组对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这次摸底, 了解到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出国研修、学科研究和文化推广三个方面。相比2011年课题组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征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 即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加明确, 主动性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加, 被动式学习情况大幅减少。大学生开始考虑英语在自己未来发展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应用水平。大家普遍认为,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更应该强调学习的实用性训练, 根据将来的发展方向参加更具有针对性的英语训练班学习, 而不是过多强调语言基础训练, 无目的、无方向地被动性学习。
通过对大学生在高考英语改革前后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特征的变化, 可以归结为三类:工具型学习动机、研究型学习动机和文化型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划分可以看出, 第一类和第二类学生学习动机可以归结为外部动机, 而第三类则更倾向为内部动机。
三、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 大学生英语学习特征表现
1.工具型学习动机。外部动机 (extrinsic motivation) 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工具性学习动机是居于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将对这类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需要提供重大帮助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高考英语改革政策出台后, 大学生英语学习越来越注重听说训练和实践交流活动的参与。大部分同学认为, 英语应该突出工具性作用, 让英语回归到一种“有用的语言工具”的本质, 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去专业学习, 允许不需要它的大多数人只是基本了解, 这才是英语教育的应有定位。因此, 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诉求:首先, 英语的学习在于交流, 根本目的是能够达到信息传递, 因此听说训练的周期和强度应该适当增加。其次, 加大听说训练的规范化和语言材料的目的语的本土化。在听说练习过程中, 注意中西方语言表达习惯和词汇使用的差异。再次, 不要过分强调语法, 语法错误不应该成为影响交流的桎梏, 尤其是语言教学过程中适当忽略语法错误而达到语言交流的流畅性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值得鼓励。最后, 英语水平考试与国际语言考试接轨, 适时引进西方的托福、雅思考试体系。
2.研究型学习动机。近年来, 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大学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研究生学习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文献, 尤其是国际重要学刊大都是英文文本, 需要学生有很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所以英语在其后期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 学生必须在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中, 尤其是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上打下扎实的基础。研究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特征体现在:第一, 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表现出对专业知识词汇的翻译和表达的浓厚兴趣。第二, 在学习中刻意谋求特定领域的翻译知识积累。比如, 偏好于本专业国内外期刊文章的阅读。第三, 渴望教学大纲中增加专业英语的授课周期和授课量。第四, 更关注本学科国际发展动态和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的举办及成果发布。
3.文化型学习动机。与前两类学习动机类型相比, 文化型学习动机更倾向于内部动机作用。内部动机 (intrinsic motivation) 又称内部动机作用, 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这一类型学生首先语言文化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通过自身的努力, 达到不断提升自己能力, 实现自己愿望。近年来, 我国将汉语国际推广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35个孔子课堂, 共计935所, 分布在全球108个国家 (地区)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建立不仅为我国文化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同时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学习机会, 使之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在文化学习方面的成果, 也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又一重要动机。文化型学习动机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 大学生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第二, 大学生更热衷于在本科学习阶段参加外籍师生的联谊活动。第三, 大学生更期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双语教学课程的培训。第四, 学生更希望在毕业后有机会参加国家和学校外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项目。
四、高考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启示
时评家盛翔撰文指出, 降低英语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提高汉语和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位置, 这是一个很正确的方向。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去专业学习, 允许不需要它的大多数人只是基本了解, 这才是英语教育的应有定位。
目前, 高考英语改革虽然尚未撼动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但对大学英语的冲击和影响仍会逐步显现出来。因此, 通过高考英语改革, 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一是, 做好大学英语与中学阶段授课内容的衔接, 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大学英语阶段的授课应该侧重英语专业方向训练, 实现从基础知识积累到专业应用能力的跨越, 而不是基础英语学习的巩固和简单延续。二是, 从教学模式上, 尝试根据学生学习目的进行分班, 让真正需要的人有实质性的提高, 让不需要的人有更多时间从事其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 增减相应的课程教学。三是, 英语作为交流工具首先应该在听说上下功夫。高考英语改革, 虽然分值降低了, 但是听力所占比例却明显提高了, 这说明英语学习交流工具的定位将更加突出, 所以, 大学英语更应该在进行实际交流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进行强化, 尤其是要增加专业英语的实践机会。四是, 英语应该在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先进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育既能够通过英语交流沟通又能够通过英语提升开阔的事业和文化素养的复合型社会人才。
五、结语
高考英语改革不等于高考不考英语, 也不会削弱目前的英语教学, 而是引导大家正确看待英语的地位, 回归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本质。从国际上看,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把英语放在一个终身学习的位置上。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了高考英语改革的冲击和挑战, 其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高。最新高考改革形势下, 高考英语加大了改革力度, 这势必会对大学英语带来冲击和挑战。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高考英语改革作为风向标, 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模式,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培育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Gardner, R.C.Social Psycholog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Edward Arnold Ltd, 1985.
看清录取非第一志愿的条件,确定谁为“第二”
郑方贤
我们在谈录取非第一志愿的条件前,酋先要看高校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当然,根据教育部要求,任何学校不得拒绝非第一志愿报考考生,各个大学在章程中都不会有“不录取非第一愿考生”或相似的表述,哪怕是北大清华也不会。这就间接告诉我们,每所大学都不应排斥非第一志愿考生。但一些院校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却有一定条件。这些条件,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一般要给明确的说法。这是考生和家长不能忽视的。当然,对实行平行志愿地区的考生而言,每个批次所有的志愿都是第一志愿,因此不存在非第一志愿的问题。但是,对实行非平行志愿或者部分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考生而言,就要注意高校接收非第一志愿的条件了。因为第一志愿一旦失误,非第一志愿被录取的几率有多大,则关系到同一批次是否能被录取的问题。
就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条件,主要分两种情况: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情况和生源不足的情况。而这两种情况对录取非第一志愿的条件也就不同。
在第一志愿生源充足时,有的高校一般就不再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了,而有的高校为了录取到部分高分考生,可能给他们一些机会,但对成绩的要求会较高,有的要求高出本校在考生所在地最低录取分30分、40分不等,有的要求成绩应不低于已投档第一志愿考生平均分。如果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接收非第一志愿的条件也分为两种:一是无附加条件接收非第一志愿。如有的高校规定“当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按未录满的专业计划补缺录取其他志愿考生”,这就意味着,如果该高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就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并未对成绩做出什么要求;二是有条件接收。有的门槛要低点,如“录完第一志愿考生后,若在该地区公布的招生计划有余额,可以录取第二志愿考生,考生需服从专业调剂”即可,有的则提出“考分应不低于第一志愿最低录取分”,还有的则较高,如“考分应不低于已投档第一志愿考生平均分”。
不管是哪种情况下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在填报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考虑接收非第一志愿的可行性,特别是那些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方接收非第一志愿的高校,有的高校不可能出现生源不足,也就不存在是否接收非第一志愿的问题了;二是要根据高校不同要求来确定非第一志愿高校的选择,如你的成绩不是很好,就最好不要把那些对成绩要求很高的学校作为非第一志愿来填报。
专业录取分数优先还是志愿优先,策略应随“规则”变
夏标泉
如果考生档案投到高校,即使几所大学的调档线相同,最终是否被录取。不同的学校可能结果也不一样,原因就在于各学校在安排专业的方式有所不同。从目前各大学对进挡考生的专业安排方式看,主要有两种。
一是分数优先。“在学校调档线以上,根据考生的全国普通高考成绩总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按考生专业志愿录取”,这是某大学2009年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原则。也就是说,考生档案一旦投到该校,专业录取时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即将进档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队,优先确定排在队首考生的专业志愿。学校对队首考生按其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录取,若第一专业志愿未达到该专业的录取分数,则看其第二专业志愿是否达到录取分数,依次类推直至处理完该生最后一个专业志愿,再安排下一考生的专业志愿。假设某省甲、乙两考生今年的高考总分分别为600和598分,档案都投到某大学。那么该校在安排专业时先看600分考生的几个专业志愿是否能录取,如果不能才开始乙考生的录取。
二是专业志愿优先。所谓专业志愿优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专业清”,是指考生档案进入某高校后,该高校将“优先第一专业志愿”,只要第一志愿专业生源充足,即使第二志愿报考该专业的考生的成绩再高,原则上也没有机会被录取。在这里,“清”就是高校在进行专业录取时,只有清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后,有剩余的计划才会去考虑非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如某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对专业录取的原则为: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专业清”原则(含平行志愿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即优先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若第一专业志愿不能录满,按其第二、第三……及服从专业调剂等专业志愿顺序择优录取。假设一考生报考该校,他的第一专业志愿在其所在省份的招生计划是5人,按照报考该专业考生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录取时,他的高考总分排在第5名之后,因此,他的第一专业志愿将不能录取他。而即使以他的高考分数达到了第二专业志愿或第三专业志愿以及后续专业志愿的录取要求,但如果这些专业在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中就已经录满,那么他后续填报的专业志愿就不能录取他。
无论是分数优先还是志愿优先,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应根据不同高校的录取规则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是分数优先,只要考生的总分有优势,就可填你满意的专业,哪怕是热门,只要你服从专业调剂,一般不会退档。而在志愿优先中,如果你成绩不占优势,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则应“稳重”一些,当然,这更需要技巧了。
有无级差不漏掉,专业排序更重要
周旭峰
专业级差是高校在对进档考生安排专业时采取的一种“规则”,这种“规则”以考生的分数为主,又考虑到考生的专业志愿,被多数高校所采用。
如2009年某大学在《招生章程》中规定,专业(专业类)之间按分数级差法录取,第一、二、三、四、五专业志愿之间的级差分为5、3、2、0分,而在江苏省、上海币考生级差分为3、2、1、0分。该校明确说明了采取“分数级差”的规则来进行专业录取。并明确了专业级差的梯度分数。如果考生的高考分数不能满足其第一专业志愿的要求,第二志愿是否被录取,则要看考生高考总分减去5分(江苏省、上海市考生则减去3分)后与第一志愿报考考生的排序情况,如果第二专业志愿还不能录取则再减去3分(江苏省、上海市考生则减去2分)再与第一志愿考生排序,依此类推。如上海一理科考生今年的高考分数是600分,5个专业志愿依次为金融学、会计学、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在
录取时,如果成绩达不到金融学的录取分数,就将其总分减去3分,即以597分参与第一专业填报会计学专业的考生排序,如果排序位次在招生计划名额之内,则可能被二志愿的会计学专业录取;如果排序在计划之外,则又减去2分,以595分再与第一志愿报考土木工程专业的考生排序,依此类推。若后面的专业志愿也不能录取该考生,那就只能看他能否被调剂到别的专业录取,如不能,则被退档。
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专业级差,几个专业志愿中分数各不相同,一般遵循级差越来越小的原则。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如某大学《招生章程》规定:除一志愿外其余专业志愿为平行志愿,一志愿与平行志愿级差为7分,平行志愿与调剂志愿级差为3分,同时参考相关科目成绩和其他表现全面考核择优确定专业。
考生在阅读《招生章程》时要注意看是否按专业级差安排专业,级差分数是多少。针对实行专业级差的高校,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在各专业间拉开梯度,具体可参考该校往年相关专业的录取情况,在兴趣优先的基础上,尽可能把有报考意向的专业按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另外,如考生估计分数超过学校调档线不多,在报考这类学校时尽量不要填报录取分数可能较高的专业,这样的话,如果第一志愿不能录取,减掉级差分后更没有竞争优势,最后极有可能被退档。
加分认可有不同,大学选择有侧重
何安涛
各地每年对一些考生有一些加分政策,按教育部规定,加分最多不超过20分,并且不得累加。对各项加分,各高校在录取时是否认可,这也成了加分考生是否被录取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目前各高校对加分考生的“态度”看,高校的认可度并不一致,一般出现这样几种情况。首先是对加分完全认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光在投档时认可加分,在专业录取时仍然按加分后的成绩排序录取,如某考生高考成绩为600分,有某项加分20分,那么高校在专业安排时按620分成绩排序录取。其次是有选择性的认可,如某大学2009年对加分的政策是:认可各地制定的高考加分优惠政策,但根据教育部加分不得超过20分的规定,对加分值超过20分的在专业录取时一律认作20分;在专业录取时,不认可未经学校选拔的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的加分。这里就出现对不同项目加分选择性认可的问题,也就是说该大学在专业录取时,对教育部规定的有些加分则按加分后成绩录取,而对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的加分,未通过学校测试,专业录取不认可。最后,还有一种是调档时认可,专业安排时不认可,而按考生高考实际成绩录取。
从各大学对加分认可的不同态度,考生在志愿设计的选择上也有一些注意的地方。如果学校对加分完全认可,考生有加分的话,并且档案投到大学后,可能占有很大优势,一是在成绩上有加分,分数上有优势,专业录取中也可能占到一些便宜;二是现在大学在录取时,都有一个“择优录取”的原则,从大学的角度,很愿意录取那些在某方面有特长的考生。但如果只是调档时才认可的话,考生则要格外小心,如果考生的档案是经过加分后才上某大学调档线的话。即使档案被投到学校,如按实际成绩安排专业,可能考生的成绩在所投档案的考生中,处于落后的位置,被录取的几率相对小得多。所以,此时,如考生实际成绩在报考这些学校不太有优势的情况下。最好选择那些完全认可加分的高校。
退档原因多,合理规避为上策
罗斌利
考生档案一旦投到高校,由高校按照录取规则进行录取,不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最后将做退档处理。纵观高校退档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高考成绩不占优势。现行高校的调档比例一般高于1:1,也就是说,各地给每所高校所投档案数要高于高校在当地的计划录取数,那么,必然有部分考生档案将被退回。而被退档者大多是成绩偏低的考生。如某高校在某省录取计划数为10人,按高校计划的120%投档比例,省级招办给该校投去12个考生档案供学校录取,如该校录取时按分数优先,那么所投档案中的最后2名考生就处在退档边缘,因为这2名考生高考成绩排序处在最后2位。
二是不服从专业调剂。先看看2009年几所大学对退档的描述——
甲校:当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分数优先的原则将考生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做退档处理。
乙校:对同批次同一院校志愿报考我校未能按志愿进入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
丙校: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由学校根据考生分数从高到低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取额满。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又不服从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
甲、乙、丙三所高校在退档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所报几个专业均无法录取而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看来“不服从专业调剂”对考生的录取确实关系很大。
三是单科成绩没达到高校要求。有的高校由于专业培养中的特殊原因,可能对报考考生的单科做出相关成绩要求,如2009年某大学《招生章程》就规定,在录取考生时,对于报考英语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考生,一般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10分和100分;另一所大学对报考中国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在90分以上。如果考生单科达不到学校要求,照样会被退档。
考生在了解高校的退档原因后,就要尽量在自己的志愿中合理规避,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考生可能面临是否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选择,就有两种思路可供考生参考。一是是否愿意“走为上”。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想法,如果考生想先有大学可上,专业考虑其次或不挑剔专业的话,就最好服从专业调剂。二是如果一定要读自己想上的专业的话,就最好不要轻易选择调剂。按照高校调剂的办法,一般是把未录取的考生调剂到没有录取满额的专业中去,而这些专业很难说就是考生所喜欢的。如对单科成绩有要求的高校来说,那些考后估分填志愿的考生还要特别小心,一旦你的估分失误,就可能会导致你被退档。所以,对估分填报志愿省份的考生来说,单科成绩没有绝对的把握,最好选择那些没有单科要求的大学。
补充规定仔细看,身体有限绕着走
赵清
在考生体检方面,我们平时更多关注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下面简称《意见》)的内容,哪种疾病高校可以不予录取,哪种情况不宜报考某些专业等。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还可以根据本校专业设置等做一些合理的补充规定,所以。很多大学在《招生章程》中,除了按《意见》对考生报考的专业有相关体检
要求外,还有一些补充规定。这些补充规定,对于想报考这些学校的考生来说,也相当重要。
就体检来说,补充规定包括身高、视力、听力等很多方面。
首先考生要注意的是身高要求。这是考生最容易忽视的,因为在《意见》中,并未对考生身高有什么限制。也就是说按《意见》内容,在身高方面考生可以报考所有专业。但如果高校在补充规定中有关于身高的要求,考生就要量身而行了。特别是一些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类专业、体育院校的一些特殊专业以及某些院校的特殊专业,对身高多有要求。还有如旅游管理、护理、空中乘务等对形象气质要求较高的专业对考生的身高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某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就规定:“旅游管理专业(含本专科)要求男生和女生身高分别不低于170cm和160cm。”
而视力,集中点主要是一些医学类的专业,如某医科类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就规定,学校各专业对考生视力的要求是眼睛的近视矫正视力不低于4.8,双眼矫正视力镜片度数差不大于200度,各眼矫正视力镜片度数不超过800度,无色盲、色弱,无斜视、弱视。除去医药类专业在《招生章程》中常有对视力的要求外,还有一些建筑类专业、石油类专业等也对色觉异常的考生做出特别的限报说明。
听力呢?从各大学对听力的要求看,主要体现在外语、法学、新闻学等几类专业中,因为这些专业不论是在校的专业学习还是今后就业,可能因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特征比较明显,对听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如有的大学就明确要求“报考英语专业要听辨正常”,某大学还规定:“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的,不宜就读法学各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各专业以及新闻学各专业。”
还有一些外语专业对口吃者也做了限报要求,有的学校要求口吃、步态异常、驼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风者不宜就读外语类专业;有的大学由于学校专业特点。凡有口吃、嘶哑或口腔有生理缺陷及耳鼻喉科疾病之一而妨碍发音的、有听力障碍者都不予录取。
另外,有的学校对患有某种疾病的考生,也对报考有补充要求。如肝功,很多学校对这一项有规定,特别是一些医、药、护理和食品类专业。有的学校还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高血压病、严重心律失常者也不予录取。
读细节,成大事
邓秋军
《招生章程》中有很多细节,是考生需要注意的,不然,有可能导致志愿的失败。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用在志愿填报上,也恰如其分。
从《招生章程》的细节看,要注意的内容还不少。比如语种有限制、英语口试、面试、性别、年龄等,都是细节的体现。
先说说语种要求。从很多大学的《招生章程》看,都对外语类专业提出高考语种要求。有的大学外语类专业要求只招英语考生,如“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商务英语(高职)专业只录取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除此之外,有的大学所有专业都向非英语考生说“不”,如有的学校就明确指出:“学校各专业的外语教学均为英语,故今年只招收应试英语语种的合格考生。”
口试是我们要注意的另一个细节。一般来说,大学的外语类专业或师范类专业都会提出英语口试要求,像“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所在地组织的英语口试,并且成绩为‘优’”。这就规定了口试要求。不同学校对考生的英语口试成绩要求也可能不相同,有的必须达到B级或者C级,有的要求成绩为“优”,有的只是“及格”,还有的规定了具体的英语口试成绩。
与口试这一细节相对应的就是面试。要求面试的学校虽然不是很多,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可以忽视的理由。有的学校是在报考前面试,如有学校要求考生。高考成绩一般要达到当地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依据各省(区市)招生计划由省委办公厅有关部门通知参加政审、面试;有的学校的面试还放在进校后,如有的学校就对录取到外语类专业的新生,入学后进行面试,不适合者将调整到其他专业学习。
另外,有的学校还对报考者的特征进行了限制,如性别、年龄、往届生的限制,考生一定要仔细。如有的高校对男女性别的限制,虽然按教育部规定,高校未经教育部许可不能擅自设置男女性别比例,但一部分特殊的学校或专业经批准,允许对男女性别进行比例限制。
在美国想上哈佛有多难?美国有句老话叫“一代藤校,代代藤校”,其中的藤校就是指美国顶尖大学所组成的常青藤联盟,类似于中国的985、211,而藤校中就包含着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而这句话中就隐含着普通人想上美国这些名校有多难。
哈佛其实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难考十倍。现在经常看到一些新闻说,中国的某地方优秀的学生考取了哈佛大学,但其实我们不知道的被拒绝的人要多得多。许多各项成绩顶尖,有特长会演讲的中国优秀学生连续考了几年哈佛依然考不上,甚至有的人因此将哈佛大学告上法庭,结果当然是哈佛大学胜诉并依然拒绝了该学生。
想上哈佛唯一靠谱的原则就一条。许多记者就曾就这个问题专门采访过哈佛的面试官,当然得到的大部分回答都是模棱两可的不确定的答案。笔者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写文章的人和一名哈佛资深的面试官感情深厚,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深的研究和探讨,最终得到一条唯一靠谱的录取原则那就是:“这个学生能给哈佛大学带来多大价值。”
对学生的考核就像是一场投资评估。几乎可以确定的是以下几类人群上哈佛大学的成功率几乎接近100%,那就是:世代常青藤名校毕业子弟,知名政客名人子弟,世界500强企业家及接班人,沙特阿拉伯石油大亨的子弟。据立思辰留学360了解,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整个世界地位很高,能够给哈佛大学带来可观的资源。
但是还有一些社会阶层驳杂的人也会被哈佛大学青睐。比如干过许多工作的家庭保姆,出身贫困的音乐人甚至是一些失业在家的知名博主,这些人之所以会被哈佛大学看中最主要的是大学在努力塑造一个上下游可以共同交流启发的环境,这些人大多社会经验丰富,可以为那些公子哥和世家子弟提供不一样的观察世界的视角,其存在的本质还是为这些社会名流服务。
还有许多人就像是大学的风险投资。他们在某些领域天赋过人或者有了一些成就,而被哈佛大学看中,其中就有许多中国的数学、物理等领域的人才被其录取,并享受高额的奖学金。许多学生没有被哈佛大学看中,很有可能是这名学生除了满足了入学的硬性要求外没有其他的突出特点,这样的学生会被划为没有太大的升值空间而被淘汰。
那我们该如何准备,为自己的孩子上国外名校多一点希望呢?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我们家长确认的是孩子的真实想法是否和您的想法一致。事实是孩子的才能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许多聪明的品学兼优的孩子在考取国外名校的过程中屡战屡败,反而是一些平时并不起眼的孩子往往可以一鸣惊人,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孩子的兴趣和为自己的兴趣所做出的努力。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学习上的孩子往往达不到国外的大学的要求,而在自己的兴趣领域略有建树的孩子更有可能拿到名校的offer。
随着英国学校申请人数逐年增加,学校的录取要求也逐年提高,但是不少小伙伴也欢欣鼓舞地收到了心仪学校的offer。还没申请的童鞋还是需要时刻关注着院校的入学要求。下面出国留学网来说说2018英国大学录取最新变化。所以,KCL 的商管学院一般都要求有商科背景的学生来申请,而对于咱们转专业的童鞋,KCL同样也为其他专业的童鞋开设了不需要背景的商科课程。比如MSc International Marketing,此专业是可以接受任何背景的学生申请的哦,反而在本科期间学习市场营销的童鞋是不接受的。爱丁堡大学商学院的截止日期要求比其他学院严格的多,对于18年申请的学生,共有5轮滚动录取,目前已经过去两轮啦。主要原因是申请人数众多,学校要合理的安排审核。另外,各个专业的位置有限,基本上越往后的轮次,预留名额会越来越少,所以小编相信剩下的三轮申请只会更加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同学们越早申请越好。爱丁堡的其他学院的专业对截止日期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比如工程学院、信息学院、数学学院等,但是也是建议同学们早做准备,早日递交申请啦。
曼彻斯特大学的环境,教育与发展学院是在以往申请中,不需要提供语言成绩申请的学院。然而,最近我们的老师在提交申请时,赫然的收到:
Your application has been assessed and you have been placed on waiting list as you have not provided a valid English language test certificate
As stated on our course entry requirements, all Overseas applicants are required to submit a valid IELTS certificate at the time of application for this programme.A final decision cannot be made on your application until this required document has been received.这就说明曼大的SEED也需要提交语言成绩进行申请了,因为申请人数太多,今天SEED的申请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入学标准也是越来越严格了呢!布里斯托大学经济,金融与管理学院一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商学院之一。2018年申请季,在12月7日就有部分商科开始截止申请啦。无专业背景要求的管理类专业更是在12月15日停止接受来自中国地区的申请,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对于还是想去布大学习商科的小伙伴,小编会建议去尝试下布里斯托今年新开设的MSc Banking, Regulat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和 MSc Marketing 两门课程哦,新开设的专业申请人数可能相对来说少一点点,竞争小一点点,但是这两门课程同样要求有商科背景的哦。
外资来源出现三大变化
外经贸部的`最新资料显示,按照实际投资计算,1月到12月,中国香港地区对内地投资191.6995亿美元,仍然排在第一位.自由港维尔京群岛对华投资61.5459亿美元,排在第二位.处于第三位到第十位的分别是美国、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开曼群岛、德国、英国.与相比,20的前十个投资国家(地区)变化不大.综观1986年到年,中国内地利用外资已经呈现出三大变化:
作 者:宗肃 作者单位:刊 名:金融信息参考英文刊名:FINANCIAL DIGEST年,卷(期):“”(4)分类号:F8关键词:
【武汉大学高考录取规则三大变化】推荐阅读:
武汉大学录取分数线10-30
美国哈佛大学录取规则03-10
武汉交通变化调查报告06-25
武汉高考语文试题07-12
美国大学转学三大误区11-25
武汉大学中文09-08
武汉大学校史10-10
武汉大学网络12-14
武汉科技大学期末09-13
武汉理工大学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