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运算定律复习课(精选4篇)
1.建立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符号表示法及读法;
2.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使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与严谨,激发热爱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量角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具: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认识角
1.复习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请同学们确定一个点,以这个点为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学生操作后,选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有什么发现?这些图形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是角。
2.认识角
教师: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图形是角,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就是角的边。(多媒体展示)
教师:我们可以用“∠”来表示角。(板书:∠)
教师:如果给这个角编上序号1,就可以用“∠1”来表示这个角,读作“角一”。大家一起叫叫这个角的名字。
学生读“角一”。
教师:大家认识了“角一”,你又能叫出这个角的名字吗?
学生:它叫“角二”。
教师:“角一”和“角二”谁大?
教师: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们除了可以观察和重叠比较外,还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学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
师:那么怎样量角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量角的方法。(板书:角的度量)
师: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数学工具就是量角器,课件展示量角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角器,仔细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从量角器上看到些什么吗?
生1:量角器有很多刻度,像个半圆形。
生2:有内外两圈刻度。
师:有两圈刻度是为了我们量角的方便,知道这些刻度把这个半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吗?
生:180份。
师:对,我们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课件出示1°,让学生认识1°,同时显示外圈数字)。
课件出示量角器中心的位置,让学生观察。
师:刚才大家都说有两圈刻度,请同学们接着观察你们的量角器,内圈刻度是哪边开始的?
生:从右边开始的。(显示内圈刻度和数字)
师:现在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标准的量角器,同学们能找到有0°的刻度线吗?有几条?
生:2条。
师:这样的量角器就方便同学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测量角的度数。(分别闪烁)课件展示外刻度和内刻度进行区别。
师:现在请同学们找到90度的刻度线在哪里?(抽生上展示台演示)
2.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师:这条标有0°的刻度线叫做0°刻度线。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刻度线,量角时,要把这条刻度线重合在角的一条边上,并且让量角器的这个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这叫做“两重合”。
师边讲边演示,要求学生也像这样做一做。
师:当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后,我们可以看一看角的另一边是多少度,这个角就是多少度。
抽生试一试,量出角的度数。
生:汇报测量的方法。
师引导总结出量角的方法:(生说出一点后在多媒体上出示一点)
(1)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2)0°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
(3)角的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判断量角的方法对吗?课件展示,学生判断。
三、即时练习
1.操作时间,拓展新知
做活动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两根纸条,将它们重合在一起,并用图钉把它们的一端钉起来,这样我们就做起了一个活动角。师生一起操作
师:请同学们旋转其中一根硬纸条,观察一下角的大小变化。师生一起操作。
师:从这个实验中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板书)。
2.完成书66页课堂活动第2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刚刚学的量角的方法完成书上66页第2题。
学生操作,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总结
一、整数和小数(2)
第五课时 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运算定律、规律,及其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二第6~8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里学过的运算定律和一些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2+2.8 4×2.5 8×12.5 3×4
1-0.8 56+44 0.5×0.2 10-3.7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复习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学过的一些运算定律和运算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些定律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学会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方法。
二、复习运算定律及应用
1、整理运算定律。
(1)出示第66页表格。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板书填表)谁能用数举例并用字母式子来说明加法交换律?(根据口答板书填表)
(2)对下面这些运算定律,大家都能这样举例和用字母表示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填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3)提问:谁来根据字母式子,说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乘法的运算定律与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类似的地方?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不同在哪些地方?
2、应用运算定律。
(1)提问:运算定律有什么应用?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可以根据算式里数的特点,使一些运算简便。这样,就可以又对又快地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下面就分析一些题里数的特点,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
(2)做“练一练”第l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依据和为什么这样算。
三、复习运算规律
1、出示第66页最下面两题。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符号。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指名说一说每个等式表示的意思。
2、提问:你知道减法和除法计算时,哪些情况可以应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吗?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用口算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就可以顺着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反过来看,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能直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两个规律使计算简便。
3、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先看数的特点,再说依据什么来计算的。
4、做“练一练”第3题。
(1)做加、减式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怎样想的。提问:从这里的计算,你发现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的简便算法?加、减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时候用简便算法可以怎样想?指出:加上或减去接近整
十、整百的数时,可以先看做整
十、整日„„的数计算,然后根据应该加上的数,确定再加上或减去几。
(2)做乘法式题。
出示乘法题,让学生思考怎样算简便。指名口答,老师板书,井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综合练习
1、说说下面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简便。
0.8+4.6+0.2+5.4 12.5× 2.5×0.8×4
9.6-5.7+0.4 6.3×1.4+3.7×1.4
25×99 341-103 418+297
159+102 253-98 490÷35÷2
2、改错。
出示练习十二第7题。让学生改在课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改正,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指出:我们在式题计算时,要注意先看清题目,分析数据的特点。如果数据符合一些运算定律或规律,能用简便算法时.一般应用简便算法,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第6题后五行。
2、把教学目的给孩子,把学习方案给孩子。放手让学生自主复习运算定律,并小组同学互说定义和字母表达式,并思考如何把定律和性质进行分类合理。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异。两种分类方法说的头头是道。思路清晰:可以根据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分类:加法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乘法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有除法的运算性质。
还可以根据运算符号变换分类: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乘法分配律。给学生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3、在乘法分配律的汇报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受阻,一方面原因是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实效性还有所欠缺,只挑选容易的定律进行交流,自主复习内容不够全面。另一方面此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也是本节课复习的重难点所在,后面习题针对此项进行了重点复习,进行了补充。
一. 文言文(28%)1.默写
2.古诗词理解 3.课内文言文 4.课外文言文
二. 现代文(32%)1.教材篇目
2.说明文(课外)3.记叙文(课外)三. 作文(40%)
兴陇中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
(练习)
第一部分 一.默写
1.,越中山色镜中看。
2.兰溪三日桃花雨。3.,千山高复低。4.好峰随处改。5.,林空鹿饮溪。6.人家在何许。7.,独倚望江楼。
8.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
9.兰烬落。
10.闲梦江南梅熟日。人语驿边桥。
11.,生长明妃尚有村。
12.一去紫台连朔漠。
13.,环佩空归月夜魂。
14.千载琵琶作胡语。15.,包羞忍耻是男儿。
16.江东子弟多才俊。17.,人面桃花相映红。
18.人面不知何处去。19.花褪残红青杏小。,绿水人家绕。20.,天涯何处无芳草?
2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里佳人笑。
22.,多情却被无情恼。23.伫倚危楼风细细,黯黯生天际。
24.,无言谁会凭阑意。
25.拟把疏狂图一醉,强乐还无味。
26.,为伊消得人憔悴。27.老夫聊发少年
狂。,右擎苍。28.,千骑卷平冈。29.为报倾城随太守,看孙郎。
30.酒酣胸胆尚开张。,又何妨?
31.,何日遣冯唐? 32.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
33.簌簌衣巾落枣花,,牛衣古柳卖黄瓜。
34.酒困路长惟欲睡,,敲门试问野人家。
35.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
36.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
37.,狼籍残红。38.飞絮蒙蒙。39.,始觉春空。40.垂下帘栊。41.,浓睡不消残酒。42.试问卷帘人。43.知否?知否?。44.,君住长江尾。
45.日日思君不见君。20.枝上柳绵吹又少,?
46.,此恨何时已。21.。墙外行47.只愿君心似我心。人。48.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22.笑渐不闻声渐悄。勇气23.,望极春愁,也。。,故克之。夫大国,难测
也。,故逐之。”
1.凉月如眉挂柳湾。
2.,半夜鲤鱼来上滩。3.适与野情惬。
4.,幽径独行迷。
5.霜落熊升树。6.,云外一声鸡。
7.梳洗罢。
8.,斜晖脉脉水悠悠。
9.,屏上暗红蕉。10.,夜船吹笛雨萧萧。
11.群山万壑赴荆门。
12.,独留青冢向黄昏。
13.画图省识春风面。
14.,分明怨恨曲中论。15.胜败兵家事不期。
16.,卷土重来未可知。17.去年今日此门中。
18.,桃花依旧笑春风。19.。燕子飞时。
24.草色烟光残照里。
25.,对酒当
歌。
26.衣带渐宽终不悔。
27.。左牵黄。
28.锦帽貂裘。29.,亲射虎。
30.。鬓微霜,? 31.持节云中,? 32.,西北望。33.,村南村北响缫车,。
34.,日高人渴漫思茶,。
35.,去年天气旧亭台。?
36.,似曾相识燕归来。
37.群芳过后西湖好。
38,垂柳阑干尽日风。39.笙歌散尽游人去。
40.,双燕归来细雨中。41.昨夜雨疏风骤。42.,却道海棠依旧。43.知否?知否?。44.,君住长江尾。45.日日思君不见君。
【沪教版运算定律复习课】推荐阅读:
运算定律整理复习12-09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01-29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2-23
乘法运算定律经典练习06-29
运算定律的教学反思04-13
《加法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01-29
乘法分配运算定律的教学反思09-21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a01-26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评课稿02-04
乘法的运算定律练习题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