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权异议的申请书(共11篇)
申请人:李XX民族:汉性别:女年龄:48委托代理人:张XX职业:律师
住所地:海口市金贸中路XX小区
申请人因法定继承纠纷一案,依法向贵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申请事项:
将本案移送至海口市龙华区人民法院进行审理。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于2013年X月XX日收到贵院已受理原告郭XX诉申请人法定继承纠纷一案的应诉通知书。现就管辖问题,提出异议,申请人认为本案应由龙华区人民法院管辖。理由如下:
首先,申请人系本案被告,常住地是海口市金贸中路XX小区,而该地区归海口市龙华区管辖。
其次,申请人配偶郭XX死亡时住所地与申请人为同一住所。发生纠纷的遗产所在地为海南省财政厅,也归龙华区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诉诉讼,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33条第三款规定:“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秀英区人民法院对该案并无管辖权。
综上,申请人按照《民事诉讼法》之相关规定,特请求贵院将本案依法移送管辖,交由申请人经常居住地的龙华区人民法院。请予准许。
此致
秀英区人民法院
《民事诉讼法》第17条至第38条规定了管辖制度, 确定了各级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与权限规则[1], 为法院系统协调有序地开展审判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民事诉讼法》第119条;第124条第 (四) 项规定一脉相承, 反复重申法院对管辖不符的案件负有审查、释明、裁定不予受理及移送管辖等义务, 而无论受案阶段还是立案后。
《民事诉讼法》第127条特别规定:“受理案件后, 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 应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法院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 裁定移送有管辖权法院;异议不成立的, 裁定驳回”, 赋予了被告方的管辖权异议权, 同时确定了法院审查权及裁定处理方式 (级别管辖异议除外 (1) ) 。
管辖权异议指法院受理案件后, 当事人认为该院对该案无管辖权, 提出不服的主张和意见[2]。一般认为, 异议主体限于被告, 客体为一审管辖权[3]。
二、管辖权异议的原因剖析
被告方提出管辖权异议,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要初衷。
(一) 规范用法, 全面维权
既然法律特别明确规定了管辖权异议制度, 则被告方在自认为具备条件时予以实务运用, 是规范用法的表现形式之一;维护合法权益当然包括程序权利。
(二) 努力纠正立案审查瑕疵
如确属管辖错误, 而法院仍受理并开始后续程序运行, 即出现立案审查瑕疵, 应予纠正, 虽然当事人本身并无独立裁定权。
(三) 消除心理疑虑
被告方一旦认为受诉法院无权受案, 极可能伴随产生心理疑虑:原告方有意如此并与受诉法院存在某种基础“良好”关系;受诉法院知其不应而为, 显然表现出对原告方的某种“偏爱”。为避免这种心理阴影影响正常应诉对抗, 必须及时提出异议。
(四) 降低诉讼成本
厉行节约也是诉讼的重要经济原则。在当前诉讼成本如异地差旅费、代理人的异地工作费等并不能完全转嫁到对方当事人身上的背景下, 当事人对此“精打细算”也无可厚非。而本地诉讼或近地诉讼比较异地诉讼或远地诉讼, 很显然在这些方面对被告方更容易实现低成本化的追求。
(五) 争取更多时间组织证据
被告方在应诉组织证据过程中常常措手不及, 此时, 通过提出管辖权异议所能够争取到的“缓冲”时段求得更为充裕的举证期限。
(六) “控制”受诉法院追求更有利裁判
被告方并不排除认为己方与受诉法院的上级院或下级院更有基础联系或默契, 提出异议一旦获得支持则相对有利 (其实只是一厢情愿主观假想) 。
(七) 恶意拖延诉讼
有些情况下, 被告在诉讼初始即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己方必败无疑, 责任无可摆脱。但为尽量迟延面对败诉或被强制执行的被动局面, 通过提出管辖权异议进而提出上诉等方式, 拖延进入实体审理并作出实体裁判, 也是一种恶意的诉讼“战略”选择。
三、对管辖权异议进行及时、正确裁定的必要性
(一) 是“有法必依”法制原则的固有之义
程序是正义的心脏。法院行使审判权更应该严格遵守受案审查规则, 主动、积极地塑造“程序楷模”的形象, 避免招致“违反法定程序”的后果。
(二) 避免增加程序负担, 影响审判效率
只要被告方提出管辖权异议, 事实上已给案件正常审理增加了本可不必的工作量, 人为地造成需要解决“前置程序”问题。 (1) 专门针对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二审程序也就难以避免。这样造成的程序本身拖延和实体审理程序的被动延后, 对审判效率的负面影响是灾难性的。也有可能暂时偃旗息鼓, 待实体判决生效后旧事重提一并提出申诉, 而一旦复查认定确有错误进入审判监督程序甚至裁定被撤销, 则全部程序将卷土重来从零开始, (2) 审判效率如此遭受毁灭性打击, 实属不值。
(三) 避免出现错案或者被追究责任
受诉法院不作出或不及时作出裁定, 当属“不作为”, 连锁反应可能超审限而形成错案;采用其他形式如回函等予以答复, 属适用法律错误, 可能被纠正或程序反复;如在管辖权异议问题未经依法裁定而做出实体判决, 则在判决将被撤销同时, 相关人员还要承担违纪等责任。 (3)
(四) 防止疑虑情绪蔓延, 在审理程序和执行程序中出现对抗反应
受诉法院对管辖权异议如视而不见或处理有误, 则当事人在审判或执行程序中, 经常会出现不配合甚至申诉上访的激化反应, 影响审理和执行的顺畅, “案结”有障碍, “事了”有难度。
(五) 正确坚持, 有错必纠, 强化司法威信和权威的客观需要
对欠缺依据的异议在准确界定充分论证基础上裁定驳回, 维护法律权威同时打消疑虑猜忌;对依据充分的异议裁定移送, 彰显司法公正的同时严格践行管辖分工制度, 更有助于树立司法威信。
四、对管辖权异议进行裁定应遵循的原则
(一) 树立正确、理性的理念
法院应当强化自查内省观念, 在受案审查环节力求全面细致, 从源头上堵塞漏洞, 保证受理正确的同时, 尽量从根本上破除被告方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可能性。应当摒弃被告方提出异议是“无事生非”或“找茬”观念, 及“权力在我”的审判权绝对观念, 平和应对, 理性处理。应当摒弃“收案创收, 力求驳回”或“事不关己, 逢异即移”的极端观念, 同时树立严格依法审查、正确裁定的观念, 该驳就驳, 应移则移, 既保障当事人的诉权行使, 也坚决制裁恶意诉讼行为, 不给恶意一方留下可乘之机。
法院应当树立换位思考观念。与其苦口婆心劝说被告方“在哪审都一样, 反正法律不是因地而异, 就在这审吧, 会公正裁判”, 不如换位考虑“在哪审都一样, 反正法律不是因地而异, 移送也行, 所有法院都会公正裁判”。不排除这种情况下, 被告方反而会反思纯粹的投机伎俩或程序“战术”实际无法实质上解决问题, 转而放弃异议, 接受受诉法院的管辖。
(二) 裁定从宽原则
所谓裁定从宽原则, 即在被告方提出的异议符合法定理由、具备法定条件并有一定证据支持, 或在异议是否成立模棱两可的情况下, 以裁定移送管辖作为一般处理结论。
首先, 原告方在起诉前应对起诉条件审慎衡量, 对被告方的异议权有所准备。一旦对方理由被认定确定或“高度盖然性”成立, 只能归结为诉讼准备不周或证据不足, 承担移送管辖的后果符合诉讼公平和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理念。
其次, 被告方的异议权获得支持, 可有效消弭诸多其实可能完全不必要的怀疑和顾虑, 更加积极配合后续诉讼程序运行, 更加平静接受、自觉履行“自我价值实现”基础上形成的判决结果, 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再次, 法院审理本来即具有“被动性”, 因源于“不告不理”原则。在被告方明确提出异议又确有充分依据或一定道理情况下, 继续坚持审理很可能形成冒险, 最终费力不讨好。
最后, 当事人的诉求能否获得实现最终还是要归结于实体判决。程序上的合理、适度从宽并不意味着放纵或偏袒被告方, 更不是缺位状态下的不作为。作为单一制和成文法国家, 我国的立法、司法体系也是统一的, 正义实现与否并不取决于管辖法院的彼此差异, 裁定移送绝非对正义的唐突、亵渎或放弃。
(三) 裁定从快原则
公平和效率始终是法制工作必须兼顾的两大基本价值。在被告方提出管辖权异议, 尤其在确立从宽原则条件下, “从快”也是必须遵奉的裁定原则之一。
首先, 只有及时快速裁定, 才能够有效遏制被告方可能存在的恶意拖延或扯皮抵赖目的, 让法定程序权利的行使不异化为追求恶意程序利益的手段。只要审查充分, 果断裁定, 无论驳回还是移送, 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诉讼程序的迅速推进, 断绝当事人通过程序“耍滑”拖延或逃避实体裁判的念头。
其次, 鉴于管辖规范的相对健全性和一般情况下审查评价的相对简单化 (如当事人住所、合同履行地等的审查) , 无论异议理由是否成立, 作出裁定也不需旷日持久。人为降低审查效率只能造成无谓的审判资源消耗, 并给当事人更多千变百化的机会与余地。
再次, 对管辖权异议的一审审查期间已明确规定为十五日以内, 作为审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法院当然责无旁贷, 需要在审判实务中认真贯彻落实。 (4)
最后, 对管辖权异议的二审审查期间目前虽无明确规定, 但按照程序规范设计和审判实务的一般规律, 审级越高, 对同一或同类事项裁判的时限相对越短, 结合异议制度的复杂程度, 笔者建议将二审审查期限确定为十日为宜。
从快并不等于敷衍或“对付”, 完全是在效率层面上的考量, 而与态度、责任心、充分程度等无涉, 更不能成为错误的借口或理由。至于偶尔可能出现的复杂案件或疑难情形, 有审限依规延长制度和上行请示制度作为保障, 不至于无所适从。当然, 上下级法院卷宗转移交接等效率的提高, 可以为从快原则的落实注入有效助力。
摘要:经济纠纷和民事案件审判过程中, 经常出现被告方提出管辖权异议, 各人民法院对此处理参差不齐, 裁定理由也各不相同, 造成一定程度上出现当事人在审判中、执行中甚至执行后的对抗反应和缠诉情形。排除个案特殊性和目前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仍有不完善等因素, 审查裁定原则的认识与掌握的差异也是原因之一。
关键词:管辖权异议,裁定,裁定,原则
参考文献
[1]马兰, 孙艳丽, 张玉国.民事诉讼法学 (修订版) [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07:56.
[2]陈桂明.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46.
申请人:范玉平,女,汉族,1967年6月2日出生,住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星城国际8号楼,身份证号:***6020020。,申请人:范革平,男,汉族,1967年4月15日出生,住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星城国际8号楼,身份证号:1321281967
申请人因李光军诉其欠款纠纷一案,依法向贵院提出管辖权异议。
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依法将本案移送至邯郸市丛台区人民法院。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于2014年8月22日收到贵院已受理李光军诉申请人欠款纠纷一案的应诉通知书。现就管辖权问题提出异议,申请人认为本案应由邯郸市丛台区人民法院管辖。理由如下: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而《民诉意见》第五条之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由于成安县并不是二申请人的经常居住地,二申请人从2010年起就在邯郸市丛台区星城国际长期居住至今,因此成安县人民法院对此案并无管辖权。
根据上述事实和法律规定,特此请求贵院将本案移送至邯郸市丛台区人民法院审理,请贵院就此作出公正裁定。
此致
成安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xxx,职务总经理
请求事项:将该案移送至滁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
事实与理由:
刘xx与申请人劳动合同纠纷一案(合劳仲案字第522号),业经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在答辩与举证期间,经申请人查证,4月底刘xx已与申请人解除劳动关系,205月初刘xx与滁州xxxx劳务有限公司之间建立劳动关系,滁州xxxx劳务有限公司将刘xx派遣至申请人处工作。无论申请人作为用人单位,还是作为用工单位,刘xx一直在安徽xxxx电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滁州)上班,申请人从未将其派遣至合肥分公司工作(合肥分公司办公地为高档写字楼,均为业务营销人员,也无刘xx所述工作岗位)。申请人所在地与劳动合同履行地均为滁州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因此,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本案无管辖权,本案应当由滁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请贵委予以审查,依法移送。
此致
申请人:安徽xxxx电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办理管辖权异议的期限
(一)民诉法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
1992年,我国制定的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但对于办理管辖异议的期限,我国民事诉讼法却没有作出规定。
1994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应当认真进行审查,并在十五日内作出异议是否成立的书面裁定。”但这仅针对于经济案件而言,对于传统民事案件并不当然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其中未对办理管辖权异议的期限作出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案件审限管理规定>,其中第十一条规定,“办理管辖争议案件的期限为两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但此规定针对的是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而不是被告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且只适用于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被告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受诉人民法院违反级别管辖规定,案件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或者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并在受理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
(二)合理确定办理管辖权异议的期限
根据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及司法解释,对两种情形下管辖权异议办理期限有明确规定。一是经济案件中管辖权异议的办理,一是级别管辖权异议的办理,二者均要求在十五日作出裁定。但美中不足的是,对于送达时间没有要求。而对于非经济案件中对地域管辖异议的办理期限,目前没有任何明文规定。这也就造成了在传统民事案件审理中管辖权异议办理的延迟,甚至有的当事人恶意启动管辖权异议程序拖延诉讼。
笔者对管辖权异议办理期限有两点看法:1。在尚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非经济案件中对地域管辖异议的办理期限应比照经济案件和级别管辖异议的办理,即在十五日内作出裁定,至于送达时间以五日为宜。2。应尽快对管辖权异议办理期限作出统一规定,并适当延长至一个月。理由一,在管辖权异议的办理中,尤其是被告对地域管辖提出异议时,如何确定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等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当事人提供证据材料,或对当事人进行必要询问,一律要求在十五日内作出裁定不现实。理由二,仅由法院依职权就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认定,不给对方当事人质证机会,损害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而质证往往需要必要时间。3。裁定书的送达需要一定时间,尤其是在地域管辖争议中,被告多路途遥远,送达不便。
二、案件受理费的收取
(一)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是否预交案件受理费,现行法律没有规定
在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出台之前,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审判实践中一般做法是,通知被告预交案件受理费,如其不预交则视为撤回管辖权异议申请。<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施行后,在管辖权异议办理中对案件受理费的收取非常混乱。有的法院要求被告预交;有的法院不要求被告预交,而是要求被告在驳回裁定生效后再行交纳;有的法院干脆不收案件受理费。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的含混模糊。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第(六)项规定,“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根据此规定,管辖权异议的案件受理费是以结果论英雄,被告所提异议成立时,不象其他案件受理费那样由败诉方即原告承担,而是不收取案件受理费。只有被告所提异议不成立的,才收取案件受理费。同时,<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条还规定,“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上诉人预交。被告提起反诉,依照本办法规定需要交纳案件受理费的,由被告预交。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不预交案件受理费。”其中对于提出管辖权异议的被告是否预交案件受理费没有做出规定。
(二)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应预交案件受理费
第一,无论案件受理费还是申请费均以预交为原则,不预交为例外。从<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看,只有三类案件不用预交案件受理费和申请费,即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申请执行、申请破产清算。第二,驳回管辖权异议裁定生效后交纳不具有操作性。管辖权异议不成立被驳回后,异议处理程序已经完结,被告没有交纳案件受理费的动力。其拒不交纳案件受理费,法院也只能走执行程序,此种做法过于浪费诉讼资源。综上,笔者认为,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应通知其限期交纳案件受理费,逾期不交纳的视为未提出申请;如最终经审查被告所提异议成立,裁定移送的,则同时退回预收的案件受理费。
三、管辖权异议裁定书的格式
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制定的<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对于管辖权异议裁定书的制作格式作了明确规定。该格式适用至今已有近的时间。笔者认为该文书样式在两个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一)当事人称谓不合理
在1993诉讼文书样式中,管辖权异议裁定书首部当事人的称谓为“原告”、“被告”,并且需要列明本案全部当事人。这一做法不妥。首先,被告在答辩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申请,是针对原告选择受诉法院而言,争议发生在提出管辖权异议的被告与原告之间,与本案其他当事人无关,将其他当事人纳入裁定书纯属画蛇添足。其次,将未提出管辖权异议的被告列为当事人之一,就意味着赋予了其提起上诉的权利,这显然是有违一般的法律和逻辑。综上,1993年诉讼文书样式对管辖权异议裁定书的设定,既不符合管辖权异议处理程序的自身特性,又违反一般的诉讼法理。因此在制作管辖权异议裁定书时,应将当事人称谓确定为“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其中提出管辖权异议申请的被告为申请人,原告为被申请人,未提出管辖权异议的被告无需在裁定书首部列明。
由此笔者还联想到诉讼财产保全裁定书的制作,依据1993年诉讼文书样式,同样在首部依原、被告的身份列明本案全部当事人。这同样存在与财产保全无关的当事人能否申请复议的问题。比如原告申请冻结被告甲的财产,那么被告乙能否申请复议?对此,笔者认为同样应采用“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称谓更为合理。这一点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试行)>中亦能得到印证,其在对证据保全裁定书的设定中,文书首部采用了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称谓。
(二)遗漏案件受理费的负担
纵观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诉讼文书样式,其中既需交纳案件受理费或申请费,又未要求在诉讼文书中写明诉讼费用负担的诉讼文书只有两类,一是管辖权异议裁定书,一是财产保全裁定书。对于后者而言,因为诉讼保全申请费的负担取决于案件的最终裁判结果,只能在结案的裁判文书中写明如何负担,所以在作出财产保全裁定时无需对申请费的负担作出明确。而管辖权异议裁定书不要求写明诉讼费用的负担则令人费解,也容易给人们造成管辖权异议不收取诉讼费用的错误印象,同时这种做法也不符合司法公开的要求。
笔者认为,管辖权异议裁定书尾部应写明诉讼费用的负担情况。<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管辖权异议不成立的才需交纳案件受理费,成立的则不需交纳。据此,应区分两种情况写明诉讼费用的负担。一是,管辖权异议不成立的,写明“案件受理费×元,由被告×承担”;二是管辖权异议成立的,写明“被告×预交案件受理费×元,予以退还”。
一、管辖权异议程序的运行现状评析
自司法解释中首次规定管辖权异议程序以来已然三十余年而管辖权异议程序的运行现状如何? 笔者通过对现有资料和学术成果的研究分析发现我国现行宽松的法律规定使管辖权异议极其容易被滥用, 其滥用行为是时候应当予以程序上的规制了。
( 一) 立法的粗陋规定
第一, 定位不清。对管辖权异议的规定从第三十八条管辖制度中的一个内容是管辖制度的救济程序; 现如今调整至民诉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而作为一审程序庭前准备的组成部分属于审前程序。这样的定位是否恰当?
第二, 审限不定。尽管司法解释中规定了作出异议是否成立的书面裁定是十五日, 但实践中这样的期限并不包括送达的期限。这就导致在送达期限这一部分将有可能会融入法院自由裁量权的因素, 因而十五日的期限规定形同虚设。
第三, 滥用程序无制裁后果。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对于所有的管辖权异议程序均需要作出裁定, 当事人对于驳回异议的裁定还可以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然而对于滥用管辖权异议的诉讼行为却没有规定具有制裁效力的后果从而导致违法成本非常低。
( 二) 司法实践的不堪重负
由于当前立法对管辖权异议程序的粗疏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滥用管辖权异议的违法成本基本为零致使拖延诉讼的现象泛滥, 愈演愈烈的管辖权之战在实务中已成为了被告拖延诉讼的合法武器。
1. 异议驳回率过高以及上诉改判率过低。通过对近年来管辖权异议案件的统计可以看到异议驳回率过高以及上诉改判率过低现象日趋明显, 体现出绝大多数案件中存在滥用管辖权异议以拖延诉讼的现象, 造成了对于司法资源的严重浪费从而导致在案多人少的大环境下无疑使得法官更加不堪重负。
2. 异议成本过低。根据我国《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八条和第十三条的规定, 如果当事人在案件中提出管辖权异议只有在异议不成立时才需交纳五十元到一百元不等的成本费用, 而且当事人对于因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而提起上诉的案件亦无需交纳案件受理费。从以上的规定可以看出即使当事人的管辖权异议申请被驳回也不会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面对此种低成本和低风险却高收益的诉讼途径当事人何乐而不为。
3. 滥用管辖异议的主要表现。本文所提到的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 笔者将其拖延诉讼的情况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种:
第一, 被告方毫无事实和理由根据而随意提起管辖权异议。此类当事人在其管辖权异议申请书中直接主张受理法院无管辖权而不提供任何的证据材料和事实理由。
第二, 在选择性管辖案件中明知受理法院有管辖权而故意以偏概全提出管辖权异议。此类情况主要体现在合同纠纷案中如合同纠纷应由被告人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当被告人住所地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虽明知但故意提出应有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第三, 短时间内发生的被告为统一企业或者同一个人的多起类似案件中被告以相同理由提出管辖权异议申请被法院驳回后仍就类似案件提出管辖权异议并连续上诉以达到其拖延诉讼的目的。
二、滥用管辖权异议程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现实中对于管辖权异议程序设计的缺陷实际上强化了与实体公正无关的程序利益争端, 把管辖的内部分工外部化为一种诉讼利益 (1) , 消解了管辖权异议程序并使原本应有的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行使和平衡心理吸收不满的程序性功能反而异化成为了当事人用以拖延诉讼的策略与工具。
( 一) 法院之累
管辖权与审判权之冲突。法院作为审判权的行使者在管辖权异议案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如何居中裁判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案件实体正义的实现。但在滥用管辖权异议权利日趋严重的现实环境下法官亦显得尤为无奈, 因为我国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 当事人是在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而法官虽明知被告有意滥用但仍不得不依法办事。笔者曾不止一次听到来自法官朋友的抱怨与叫苦, 处理管辖权异议的工作量实在太大! 相信原告方面对仅仅在一个程序性问题上纠缠过久而无法进入实体审判也是一样的焦急与无奈, 最终导致实体判决的维权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消失殆尽从而即使胜诉也是无益。
( 二) 当事人之困
起诉权与异议权之对抗。管辖权异议程序设立的目的在于通过增加当事人异议的权利来平衡原告的诉权, 现如今滥用管辖权异议导致被告的权利受到过度保护而对原告诉权的保护则处于微小和虚置的状态, 结果将是原告与被告之间关于实体权利的失衡。被告可以紧紧利用提出管辖权异议而争取到的难得的应诉准备时间而不断增加自己的砝码: 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搜集有利的证据以及为了逃避债务而悉数转移财产等等。对于知识产权类型的案件来说案件久拖不决本身就是权利效果的消解与丧失。即使将来胜诉也会因为过长的审理周期而导致知识产权例如新型技术以及商标权等的技术寿命的新颖性和时效性等丧失殆尽, 原告即使胜诉也已经失去了维权的意义。
( 三) 律师之精专
诉讼策略与滥讼之界限。律师在管辖权异议程序之中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重要人物。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案件一般以有律师代理的情况居多, 律师对管辖权异议制度的设立以及运用和法律后果与权利实行的效果等均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作为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往往不懂得透过特定而专业的诉讼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最大权益, 此时律师的专业意见就显得非常重要。但通过律师帮助而提起的管辖权异议其性质应定性为诉讼策略还是诉讼欺诈的问题实难予以定性。这种不足为外人道的潜规则的侥幸心理已经形成风气, 律师在这样的诉讼环境下如何平衡诚实信用与胜诉之上的利益观和价值观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帮助当事人运用自己的权利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值得深思。
三、管辖权异议程序完善的可能进路
( 一) 对管辖权异议程序的理念修正
要解决滥用管辖权异议达到拖延诉讼目的的问题就首先要理顺管辖权异议程序的理念与逻辑。管辖权异议乃至整个管辖制度的逻辑基础是在于审判假定, 即各法院之间判决结果应当是完全一致或至少大体一致, 到哪里接受审判结果都几乎相同。 (2) 在这一假定之下原告选择管辖权主要是根据诉讼便利性与节省诉讼成本的角度进行考虑, 除此之外并无其他诉外利益可图尤其是不会涉及到司法地方保护的问题。因此应当明确管辖权异议程序仅仅是作为当事人对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提出异议的救济性程序, 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保证管辖权的正确分配和审判权的具体落实并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在管辖权事实比较清楚的前提下法院应当依照法律进行审判并正确树立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而当事人应当更多地关注案件的实体问题减少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 律师应当将眼光放到对案件实体情况的辩护当中并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 二) 制定高效可操作的制裁措施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导致滥用管辖权异议现象泛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立法规定过于宽松以及违法成本过低, 因此应当制定多重高效的制裁措施并通过对滥用异议行为进行侵权行为定性和对滥用异议行为采取惩罚性制裁措施以及增加滥用异议人的败诉风险等方式进行程序规制。
1. 诉讼费用。从保证法院的诉讼成本得到合理回报的同时又能够有效遏制滥用异议的角度, 可考虑通过预交案件受理费的方法, 即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应通知其限期缴纳案件受理费, 逾期不缴纳的视为未提出申请而且如最终经审查所提异议成立, 裁定移送的则同时退回预收的案件受理费。
2. 侵权之诉与损害赔偿制度。我国可以借鉴英美法中针对滥用法律诉讼与德国的禁止程序欺诈的行为相类似的有益经验, 建立滥用异议权的损害赔偿侵权责任制度。对滥用管辖权异议程序尤其是对一方当事人通过无因型异议拖延诉讼而造成对方当事人的利益损失的, 可以通过一般侵权责任的原理与规定要求权利滥用人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且损害赔偿的对象包括受损一方的误工费以及律师费和知识产权的损失等费用。受损方可在本诉中一并提起侵权之诉并对此负证明责任而法官根据管辖权异议的理由及相关证明材料作出最后判决。
( 三) 对管辖权异议程序进行速裁化构建
在当前我国民诉法关于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框架内, 能够起到部分遏制滥用管辖权异议程序的治标办法就是由法官快速处理管辖权异议程序并尽量缩短处理管辖权异议的时间从而实现管辖权异议的快审查以及快裁定与快移送。
1. 审理期限速裁化。遏制拖延诉讼的最有效办法是在立法中明确管辖权异议程序中各个环节的审理时间节点并在具体的程序设计上应当最大限度地压缩处理异议的时间成本。各地法院针对立法中对审限的模糊规定以及在司法中过于冗长复杂的处理环节均在控制审查异议的时间成本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2. 一审引入听证制度。目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 对于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一审案件法官只是根据当事人所提交的管辖权异议申请书以及与之相关的证据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并在十五日内做出裁定而不会选择开庭审理或是召开听证会。但是这种做法长期以往的后果便是: 因为当事人在提交管辖权异议申请材料后不能够及时的参与从而无法充分保证其诉讼参与权和知情权以至于随后恶性循环又直接导致了管辖权异议案件上诉率过高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可考虑在管辖权异议的一审程序中引入听证程序, 由双方当事人同时参与管辖权异议审查听证会且在听证会上双方当事人可自由对质并陈述意见而听证会的形式和时间则可以由法官灵活控制以省去不必要的繁琐程序。相信通过听证会的召开可以在保障异议人权利的同时也能够保护原告的诉权并增加裁定的透明度以有效地吸收消解当事人的不满情绪从而减少异议案件的上诉率。
3. 最终确立管辖权异议一裁终局制。笔者认为滥用管辖权异议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具体体现为管辖权异议的两审终审制等过于宽松的法律规定以及过于严格的异议权保护制度设定。程序的宽松导致了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有机可乘, 而严格的救济程序和基本为零的异议成本以及无因型的异议裁定启动程序则为滥诉者提供了绝好机会。因此笔者建议通过一系列的改良性的制度建设最终将获得一裁终局的法理基础与制度基础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实行管辖权异议一裁终局制。而且笔者认为亦大可不必存在如果实行管辖权异议一裁终局制是否会导致当事人正常的管辖权异议诉讼权利得不到足够司法救济的担忧, 因为笔者相信, 通过前文所提到的进一步完善对于管辖权异议诉讼费用和损害赔偿制度以及在管辖区异议一审程序中引入听证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后足以实现保证管辖权的正确分配和审判权的具体落实以及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目的。
摘要:本文从对管辖权异议程序的运行现状入手, 进而分析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和负面影响并在最后结合司法实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以期促进管辖权异议程序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滥用
注释
11张卫平.管辖权异议回归原点与制度修正[J].法学研究, 2006 (4) .
申请人与XXX离婚一案现由贵院受理,但申请人认为本案依法不应由贵院审理,现提出管辖权异议。
申 请 事 项:请求贵院依法将案号为XX民初字第XX号 的案件移送XXX人民法院审理
申 请 事 实 理 由:
申请人与女方XX于5月20日在(被申请人户口所在地)办理了婚姻登记手续,婚后申请人实际居住时间未超过一个月就离开了济南,与206月底就回到户口所在XXX,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9条规定:“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为经常居住地。但住医院治病的除外。公民由其户籍所
在地迁出后至迁入另一地之前,无经常居住地的,仍以其原户籍所在地为住所。”因此申请人住所仍为(申请人户口所在地)。
距今已超过一年时间,且申请人居住地在未离开济南时一直是在济南市天桥区。而非被申请人在诉状中提到的XXX。后因女方婚外情导致感情破裂,申请人与年7月选择自己带孩子一直在(男方户口所在地)居住。女方一直没尽一个母亲的义务,未对孩子进行抚养义务,未提供任何抚养费,一直由男方承担,且孩子户口已入男方户口所在地。女方所提供的诉讼理由歪曲事实毫无证据。本人与原告并无原告所提入赘之说,且入赘也并无法律效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条的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贵院对此案没有管辖权。
申请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特请求贵院将本案依法移送交由申请人所在XXXX法院审理,请予准许。
此致
XXX
申请人:
申请人:李XX,男,白族,1976年2月15日生,云南省大理XXXXX职工,住大理市经济开发区XX职工宿舍402室,公民身份号码:532901XXXXXXX,联系电话138872XXXX。
申请事项:请求确定由宜昌仲裁委员会仲裁,驳回原告的起诉。
事实与理由:
一、本案双方当事人在房屋买卖合同第八条明确约定:“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均可向宜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本案中,双方当事人于2010年 月 日订立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对争议的处理方式作了约定,符合法律规定,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条规定的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属于仲裁的受案范围,认定双方当事人选定的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为仲裁,仲裁委员会对案件有管辖权。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6条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即排除法院的诉讼管辖。
本案中,双方当事人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订立房屋买卖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了第八条仲裁条款作为解决双方争议的方式,该仲裁条 款对仲裁事项及仲裁机构均作了明确具体的约定,已经具备仲裁条款的构成要件,根据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仲裁法司法解释》第十一条“合同约定解决争议适用其他合同、文件中的有效仲裁条款的,发生合同争议时,当事人应当按照该仲裁条款提请仲裁”,依法应当认定双方订立有仲裁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6条之规定,双方订立有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的,应该由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处理,排除法院的诉讼管辖。如果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告知双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综上所述,申请人认为:双方当事人订立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对争议的处理方式作了约定,符合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26条之规定,双方订立有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的,应该由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处理。故请求贵院依法审查双方的仲裁条款,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附:合同复印件一份(原件待查)。
此致
XX市人民法院
申请人:xxx,女,1976年10月10日出生,汉族,现住河南省中原区XX村X区X号楼。
李四诉申请人离婚纠纷一案,贵院已受理并向申请人送达了编号为(2012)X民一初字第100号《应诉通知书》,申请人认为,贵院对此案没有管辖权,特此提出异议。
申请人于××年××月××日收到贵院已受理钱××诉申请人离婚纠纷案的应诉通知,通知申请人提出答辩状。申请人在提出答辩状的同时,现根据事实提出对此案管辖权的异议,理由如下:
根据《民事诉讼法》,离婚诉讼适用一般地域管辖原则,即原告应当向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现申请人住所地在××市,而钱××向贵院,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非向贵院提起。
《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根据上述事实和法律规定,特请求贵院将本案依法移送管辖,交由×××人民法院审理。请予准许。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赵××
申请人:XXX,男,1952年05月30日出生,回族,小学文化程度,农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电话:XXXXXXXXX.申请人:XXXXXXXXXXXXX,男,1956年04月03日出生,回族,文盲,农民,住XXXXXXXXXXXXXXXXXX,电话:XXXXXXXXXX.申请人:XXX,男,1954年07月28日出生,回族,文盲,农民,住XXXXXXXXXXXXXXXXXXX,电话:XXXXXXXXXXX.申请人:XXX,男,1963年11月05日出生,回族,小学文化程度,农民,住XXXXXXXXXXXXXXXXXXX,电话:XXXXXXXXXX.申请人:XXX,男,1940年12月05日出生,回族,初中文化程度,农民,住XXXXXXXXXXXXXXXXX,电话:XXXXXXXXXXXXX.被申请人:XXX,男,39岁,汉族,高中文化程度,运输个体,住XXXXXXXXXXXXXXXXXXX,电话:XXXXXXXXXXXXXX.请求事项:请求贵院依法将本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法院管辖。
事实与理由:2016年05月04日申请人收到被申请诉至同心县人民法院侵权纠纷一案案号(XXXX)宁0XXX民初XXXX号,基于本案的特殊性,申请人认为本案贵院无管辖权,应由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法院管辖,理由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另外,该法第二十九条也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原则是:由涉嫌侵权的侵权行为地法院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本案中,申请人作为被告,其被控侵权事实发生在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申请人的住所地也在吴忠市利通区,故本案有管辖权的法院应为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法院,理由如下:
(1)本案中,根据原告所提交的民事起诉状中事实理由部分提到的侵权行为地在吴忠市利通区申请人所有的基本农田里,侵权行为也发生在吴忠市利通区申请人所有的基本农田里,侵权行为与侵权事实都发生在吴忠市利通区,应由侵权行为地法院即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法院管辖。
(2)本案中,申请人作为被告,其住所地是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那么,如果本案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则也应由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法院管辖。
3.我国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一般地域管辖原则就是在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这体现了抑制原告滥诉的原理,而本案中,由于原告与申请人发生侵权纠纷的根本原因是吴忠市人民政府违法征收土地一事,吴忠市人民政府因给申请人施加压力拖延时间而故意让拆迁人员在离被告住所地较远的法院起诉,给申请人带来更多的困难而屈服于吴忠市人民政府。因此,申请人请求贵院维护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权益,抑制原告恶意诉讼的行为。综上所述,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请贵院依法裁定将本案移送至吴忠市利通区人民法院审理。
此致 同心县人民法院
2016
申请人:
申请人:杨志强,男,1987年4月7日出生,汉族,现住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乡治安村四社47号,电话***、***
申请人因与吕春慧离婚纠纷一案,向贵院提出管辖异议。
请求事项:请求贵院将本案移送有管辖权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法院审理。
事实与理由:
贵院受理的吕春慧诉申请人杨志强离婚纠纷一案,申请人母亲任云霞于2011年4月16日收到了贵院送达的应诉材料,让她转告申请人应于2011年5月16日上午9时在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出庭应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申请人杨志强户籍地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镇治安村四社47号,住所地也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城关镇治安村四社47号。申请人与吕春慧于2009年1月8日登记结婚后一直居住在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结婚至今申请人只是在锡林浩特市居住了2个月不满一年,并没有办理暂住证等相关证件,故锡林浩特市既不是申请人的住所地也不是申请人的经常居住地,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对此案并没有管
辖权。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本案应由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法院受理。
综上所述, 申请人认为贵院对本案不具有管辖权, 为此特向贵院提出管辖异议, 请求贵院将本案移送至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法院审理, 恳请支持。
此致
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
【管辖权异议的申请书】推荐阅读: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范本10-31
离婚案件管辖权异议申请书01-23
合同纠纷管辖权异议申请书03-19
驳回管辖异议申请书09-13
民事诉讼管辖权原则03-06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11-06
反倾销案件的管辖法院06-16
刑事诉讼中的管辖案例10-07
管辖法院补充协议12-08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12-31